高一地理必修课程安排
Ⅰ 高一学必修的顺序是什么
你好
一般是学必修来四源,因为一和四讲的主要是函数。之后就是2,3,5了。选修部分一般是按顺序。如果学校分代数几何的话,几何的顺序是必修2,选修2-1,2-2前半部分;代数必修3,5,选修2-2后半部分,2-3
Ⅱ 高中课程是如何安排的
高一上:语文数学英语都上必修1、2,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上必修1,生物会上一版半必修1
高一下:语文权数学英语都上必修3、4,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上必修2,生物会上另一半必修1
高二上;语文数学英语都上必修5,语文上一本选修大多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数学上选修2-1英语选修6
理科;物理上3-1化学上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生物上必修2
高二下:语文继续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先秦诸子选读 数学上2-2和2-3 英语选修7、8
物理上选修3-2和选修3-4(选考题)3-5(选考题)化学上选修五有机化学,选修三化学反应原理,生物上必修三
高三上,英语可能上选修9,物理把没上完的选修上完,其他的开始总复习
Ⅲ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节课应该讲什么比较好
一、课标解读
虽然高中第一节课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回》里面没有要求,但答是第一节课毫无疑问十分重要,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需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印象,需要给生呈现整个高中地理的轮廓,重新建构地理课程在高中生心里的形象。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理”的含义。
理解地理是一门科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性质。
领悟地理课堂要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差异。
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高考现状了解学习地理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与老师的友好合作关系,
了解地理学科的学习是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需求两种需求要求的
Ⅳ 高一学习的课程是什么 就是学到必修几
【高一第一学期】九门科目课程安排:
一、中英数三门主科
1、语文:必修一、必修二
2、数学:必修一、必修二
3、英语:必修一、必修二
二、文综与理综的课程安排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第一学期只学习必修一就可以了。
(4)高一地理必修课程安排扩展阅读:
高中阶段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主要目标如下:
(1)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爱中国共产党,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遵纪守法、文明处事的习惯。
(2)智育:让学生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玩中国的基础,数学,外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长,追求新知识与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3)体育: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技能的锻炼,学习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逐步养成有意识的锻炼的习惯,以便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从事身体活动所需的生活和生产,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Ⅳ 高一都包括哪些课程啊
高中一年级所设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此三门是文科和理科的公共基础专课,高考必考科目。属而政治、历史、地理则是文科必修科目,也是文科高考必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则是理科必修科目,高考必考科目。
而选修课在高一并不实行,只有辅助课程,比如体育和实验课等。
(5)高一地理必修课程安排扩展阅读:
我国普通高中的教育体系日益在不断完善,并且也在不断的改革。由最初的全国各地大统一发展到文理科的出现,接着给予部分省市自主开展高中课程改革。
此外,我国政府给予有能力的出版社出版高质量的高中教材,打破了曾经人教版教材一枝独秀的局面,后来选修课的出现使高中展现出新的活力。
Ⅵ 高中课程是怎样安排的
对于高中的学抄习,老师一般都会袭将易考点、易错点归纳出来,你需要做的就是跟紧老师的步伐,当然学有余力的话可以自己冲击一下难题,加深一下。有不会的一定要问,不要累积下问题。对于打基础的高中阶段,是很忌讳考前抱佛脚的,循序渐进,稳步向前才是明智之举。
我建议你至少用一个笔记本,一个该错本。不是走形式,而是真的用上。还有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抄错题上,可以剪贴下来。找出为什么出错,用明显的颜色标出来,考前或没事的时候翻翻看看,以加深印象做到下次不出错。
晚自修的时间安排应该按你自己的情况来定。作业是要做的,但每天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回顾。每天给自己一个计划,有计划的学习。
PS: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去执行自己的计划,可以找一个同伴。学习 也是讲求合作的,一个人的闭门造车反而是不好的。多多和同学讨论也是会增加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Ⅶ 高一的课程表
数学人教抄A版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袭函数概念1.1集合1.2函数及其表示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1】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幂函数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Ⅷ 高中地理必修1,2,3各课的基础知识点总结(详细、重点)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