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本
① 谁知道有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卖
建议你在网上买,书店里卖课本的很少,你可以在当当网上看看
② 沂水县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课本
地理和生物在初二的会考中就结束了,不加入中考成绩,如果考普版高的话考到C 也就是权学生的前75%就行。(这么说你明白吧,就是比如有100个人,你地理考到到1—75就不妨碍你考高中)。
地理是人教版,这些教版的都差不多。我是青岛的初三学生,虽然书是人教版的,但是我们老师还让我们学习别的教版的精华。
③ 新华书店有没有冀教版的八年级下册地理书
一般新华书店都有,
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电子课本
教学用书后的碟片上有
⑤ 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答案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P3-4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1)山区和平原——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情况,图中东南部应该为山区,西北部应该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这是根据自然区域的标准来划分的。
(2)林区和农耕区——根据农业区域的划分标准,图中东南部的山区应该发展林业,西北部的平原应该成为农耕区,发展种植业。图中坡度较大,海拔较高,而又没有树木生长的地区应如何发展呢?虽然入口增加,居民区扩大,划分农耕区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但该地区坡度较大,不适宜耕种,且会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整个区域的环境。所以,应发展林业。
2、第一、二位编码 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 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 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P5-6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一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见下表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于0℃
年降水量 少,小于800mm多,大于800mm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 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2、北方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温的不同,北方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南方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北方河流流量小,南方河流流量大,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不同,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所以,形成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在气温和降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P10活动题答案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气候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气候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地形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气候
其他不同 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越剧、黄梅戏,唱腔委婉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其主要形成原因是淮河南北的气候差异,由于淮南、淮北的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的差异,导致难以生产的地区差异,使同样的种子在淮南、淮北结出了味道不同的果实。
3、北方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冬季气温低,并且持续时间长,温度太低,学生无法正常上课,所以北方寒假较长,南方夏季高温多雨,且持续的时间长,温度太高,容易出现中暑等现象,学生无法正常上课,所以南方暑假较长。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自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P14活动题答案
(1)、拉萨的年平均气温在7℃左右,成都的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
、拉萨位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地势对气温的影响表现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因此,同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2丰富的太阳能: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洁净、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时能量损耗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加上青藏高原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青藏高原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藏地区地势高,所以气候寒冷,许多山脉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P16活动题答案:
(1)内蒙古是温带草原牧场,草场面积广大,牧草长得高而茂盛;青藏地区是高寒草原牧场,青藏地区地势高,山脉多,草场面积相对狭小,牧草长得矮而稀疏。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地形不同,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起伏和缓;青藏地区山脉众多,地形崎岖;B、气候不同。内蒙古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草场茂盛,植被种类繁多;青藏地区属于高寒气候,夏季平均气温较低,只适合耐寒的草和其他植物生长。
2、内蒙古牧区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之一,居民以放牧为主,在自然条件良好的地区,牧草生长旺盛,居民就往这些地区放牧。为了适应游牧生活需要,牧民一般居住在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搬运和安装的蒙古包内。蒙古包是用木杆做支架,外面罩着白色羊毛毡的一种圆形帐篷。蒙古包有一扇门,一扇窗,屋顶可以打开,以便透光、通风。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1)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东南面向渤海,与河北、天津为邻,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大致从西北流向东南,所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北京地理位置优越,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东南面是伸向渤海的平原,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西北可以进入内蒙古高原,向东可进入东北地区。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丰富。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定都北京。
2、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高等院校集中,众多的体育场馆、博物馆、文艺团体。
P23活动题:
1、(1)辽代以后,北京城址在空间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大致是: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2)、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
2、保护故宫的合理做法是:(1)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量;(2)提倡文明、环保行为;(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4)加大管理力度;(5)加大资金投入,保护故宫。
P26活动题
1、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涉及许多方面,可从下列几方面理解:交通设施建设;信息量;绿地和环境保护;住房;现代教育技术;生活水平;服装;旅游资源丰富;购物便利等。
2、(1)言之有理即可。
(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保护和修缮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扩大城市绿地和城市水网的建设。为保护环境,着重发展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小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香港和澳门
1、香港:6070,澳门:17244
2、香港人多地狭,山地多,平地少,建筑区主要分布在植被稀少的山区,充分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
3、上天:避免土地的重复浪费,充分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下海:扩大土地面积,缺点:破坏生态环境。
4、城市环境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P32活动题
人才流动:利于港澳地区和祖国内地人才的交流;
科技交流:促进了两地科技的快速发展;
港澳旅游业发达,祖国内地区港澳旅游人数增长,拉动了港澳地区经济的发展。
新疆
1新疆的地形轮廓特点是"三山夹两盆"'"三山"指北为阿尔泰山,中为天山,南为昆仑山。"两盆"指北为准噶尔盆地,南为塔里木盆地。
2.(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由于新疆距海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它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人口和城市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河流沿岸也有城市、人口分布。交通设施的分布与人口、城市密不可分,多沿盆地边缘分布,将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集中的绿洲联系起来,既靠近水源,也带动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的生活。
(2)绿洲相互之间距离遥远,导致当地交通运输不方便,绿洲之间的人们缺少信息的沟通,妨碍了绿洲之间人们的贸易往来,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的办法主要是改善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修筑铁路或公路。
(3)荒漠化最容易发生在绿洲边缘地区,即与沙漠地带交界的地区。这些地区环境非常脆弱,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时,要保护环境,禁止过度放牧,禁止破坏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现有的耕地。
教材P43活动
1新疆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荒漠广布。修建适应当地环境的"坎儿井"等水利工程,弥补了当地水资源缺乏的不足,维持了绿洲的生存,发展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珍贵的地下水由山麓地带通过暗渠输送到盆地,灌溉着众多的绿洲。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被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2正新疆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该做到:
(2)大力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如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4)人们要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5)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用水少、耐旱的作物的比重。
3. (1)吐鲁番的农民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种类,目的是迅速增加农民的收入,尽快致富。调整的方向是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作物。
(2)当地推行的一些先进技术是针对新疆水资源匮乏而实行的。新疆水资源缺乏,绿洲面积有限,采用先进技术,既合理利用了水土资源,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3)建议:A、上电视、互联网等做广告,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B、就地加工水果,把水果加工成工业产品,既增如了当地的经济收入,又便于产品的长途运输C、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尽快脱贫致富。
教材P46活动
1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是: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西部的能源、原材料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人,带动当地相关行业,如建筑、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了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同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缓解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降低了东部地区的生产成本,改善了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状况。
2.新疆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潜力巨大。预测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3,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就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西气东输工程将带动西部的克拉玛依、轮台、库车等大型油气田的开发,以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和甘肃玉门等油气田的开发。
3.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的经济效益表现在: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带动当地相关行业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工程施工过程中决不允许超出规定的范围,避免破坏地表植被。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和乡村的能源结构,保护了当地的环境。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区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祖国的"南大门",南临南海,毗邻香港、澳门,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
人文因素: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来此投资。
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政策。
P53
1、(1)珠江三角洲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得快,全国增长得慢,差异非常明显。
(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大量海外华人、华侨来此投资,国家在珠江三角洲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建立了经济特区,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大大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2.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①原料和燃料;②土地和劳动力;③市场;④交通运输条件;⑤科技水平。长江三角洲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主要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更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能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3.如下表所示。
教材P56活动
1 1984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稀疏,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非农业人口增长缓慢。2000年时,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越来越密,数量大大增阔,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增长很快。主要的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著名侨乡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外向型工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口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高的生活水平,纷纷南下珠江三角洲,使人口急剧增长。
2.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等)和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等)珠江三角洲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适度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注重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才有可能解决好本区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获得可持续发展。
西双版纳
1、西双版纳年平均气温在20 ℃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1月至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因而成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2.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 ℃以上,气候湿热,傣族人住竹楼,以便通风散热,还可以防虫蛇。本地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讲大米装在竹筒中焖烤而成的竹筒饭,是傣族人喜爱的主食之一。
3(2)这里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完整,可欣赏到热带雨林独有的景观和热带动物。
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欣赏到傣族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教材P63活动
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的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旅游业迅速发展,比重不断增大,90年代末高达 45%以上,从而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2.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因素有:①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竞争激烈;②景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接待也没有国际化;③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④生态环境压力较大;⑤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3.加大旅游业发展的措施:①对现有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改造;②加强旅游景点的规划和改造;③强化旅游景点的监督管理;④加大宣传力度;⑤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等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2. (1)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规律:从左到右依次为戈壁、沙漠和黄土。由于风力作用,风把戈壁、沙漠中的黄土物质吹走,黄土在沙漠地区的下风地带堆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形成了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一一"风成说"的依据t①黄土的厚度大体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②黄土颗粒自西北向东南越来越细,说明物质流动方向是从西北向东南;③黄土中有古土壤,说明不是当地岩石风化的产物,而是外来的;④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说明其源地在中亚、蒙古地区。
教材P69活动
1地表植被(包括森林和草地)的作用就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地表植被丰富,本地的水土流失非常小;地表植被缺乏,本地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b.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c.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d.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②人为原因:a.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b.开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分布在华北平原的北部、黄土高原、长江的上游和云贵高原。这些地区地表植被稀少,或坡度较陡,且多暴雨,雨季时间较长。
长江沿江地带
1(1)长江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长江中下游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2)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①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因为这里水流端急,落差较大。②我们可以在长江沿线发展旅游业,因为长江沿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③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因为这里湖泊众多。④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发展内河航运业,因为中下游江阔水深。
2. (D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煤、铁、有色金属、天然气、水能等。 (2)长江上游自然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和水能。长江中下游自然资源主要有铁和有色金属。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有色金属分布在中下游,并且储量丰富、种类多。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材P78活动
1(1)绘图略【长江沿岸主要城市及经过的铁路线:重庆(成渝线)、武汉(京广线〉、九江(京九线)、南京(京沪线)、上海(京沪线)】。
(2)长江沿江地带经济辐射的方向是由本地带向南北辐射,向南可到达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地区,向北可到达华北地区,最远可到达东北地区。这就使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①沿江地带的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可借助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方向输送;②沿江地带的贸易借助交通干线与珠江三角洲、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连成一体,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我认为赞成者的观点正确。建设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可以充分发挥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发展,又可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更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教材P83活动
沿江地带下游地区由于工业发达,人口稠密,用电量大。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协作的途径是西电东送,把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往下游地区,以缓解能源不足的问题。下游地区产业密集,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科技力量雄厚,中上游地区则相反。协作的途径是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加大对西部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加快经济发展。
长江沿江地带由于不舍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材P85活动
1防治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①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②植树种草;③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④禁止过度放牧;⑤修建挡土坝;⑤控制人口数量,改变观念。 2.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降低一一退回还湖,扩大湖泊面积,提高湖泊蓄洪能力。湖泊周围植树种草,保持水士,涵养水源。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一一修建防洪水利设施,例如修建或加固水库、重修长江两岸大堤。 3.防治长江水污染的措施:①政府部门要进行宏观调控,依法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②控制人口数量;③禁止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渣、废气和废水排人河流; ④工业更新换代设备,彻底治理酸雨问题;⑤工业要力争实现"三废"的循环利用。
教材P88活动
1分析发展经济的条件要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力量等方面分析。
2.以"西电东送"工程为例。
(1能源分布区与能源消费地不均匀。
①煤炭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和长江、黄河主游地区;②能源消费地主要集中在能源(电力)短缺的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
(2)"西电东送"的意义。4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增长的需要,实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开发西南和长江、黄河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输往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实施电力发展的"西电东送"战略,以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西电东送"工程包括三个部分。
①云、贵、桂的水电和火电送往广东;②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③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地区的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⑥ 八年级下册地理(地图版)要地图版的啊啊啊啊!
http://www.ditu.cn/ebook/dilikeben/200709/883.asp
有电子课本呀
http://www.ditu.cn/fw/zy_index.asp
资料一版大堆权
⑦ 八年级下册地理
1、北方地区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2、北方地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北方地区地形主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河湖为黄河、淮河、京杭运河、黑龙江
4、北方地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5、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6、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为花生;糖料作物为甜菜;经济作物为棉花、谷子、大豆;
植被和果树为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为铁;能源为煤炭、石油;水果为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7、北方地区的主食为面食(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8、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9、主要城市: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10、南方地区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
11、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12、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13、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14、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主要治理措施: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15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上海、成都、贵阳、南昌、南宁、广州、香港、澳门、台湾
16、西北地区: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
人口: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17、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形成原因: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地表景观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8、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19、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特点: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20、西北地区主要分布地区:① 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③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④ 新疆绿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1、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燃气,稀土的储量大。
22、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23、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
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24、 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3、行:马、骆驼、小毛驴。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25、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是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主要河湖: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26、青藏地区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7、青藏地区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28、青藏地区日昼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29、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农作物单产高,青稞喜温凉,还有小麦,豌豆。
30、高寒牧区:本区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毛厚而长,可以卧雪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31、气温低,太阳能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年日照3000多小时,羊八井。
32、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察尔汗盐湖区。
33、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1、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2、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3、行:牦牛。
34、三江源头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长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驴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35、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临渤海,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6、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征:
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
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37、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38、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39、北京旧城“凸字形”的格局形成于元明两朝,城内棋盘状排列。
40、台湾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41、资源宝库森林宝库、亚洲天然植物园(樟树);东方甜岛(甘蔗、蔗糖、)海上米仓(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东南盐库。樟树是台湾著名的树种,樟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42、物产丰富的原因: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43、台湾“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4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森林主要在台湾山脉。
45、1.台湾的行政中心:台北 ;2.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高雄;3.台湾最早的城市:台南。
46、香港回归于1997.7.1 ,位于广东省珠江东口岸,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
澳门回归于1999.12.20, 位于珠江口西岸,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氹仔岛、路环岛组成
47、 香港发达的经济——“东方明珠”“购物者的天堂”
1)、加工工业:航空便利,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国际声誉好,背靠大陆,地窄人稠,市场狭小,本岛加工,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成衣,电子电器,料制品,纺织,钟表,玩具。生产消费品为主,劳动密集型。
2)、世界地位(世界贸易中心、世界金融中心、旅游中心) 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十(1991);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齐名;
3)、发展战略:不利因素:缺少发展空间、地狭人稠,人口压力大、维多利亚港,启德机场饱和、工资水平高,地价高。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积极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祖国内地通过香港加强对外贸易(前店后厂)。
48、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香港方面:在盐田,蛇口开辟海港、在深圳修机场,保持航运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轻工业,金融业迁至深圳,扩大营业规模,同时获得国内劳动力资源,市场的支持;内地方面:吸引国内在深圳的投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动,形成新的发展热潮。广州—深圳—香港发展轴线。
49.澳门以旅游业为主(博彩业)、成衣、玩具制造。同内地联手,在珠海发展,形成澳门—珠海—广州发展轴线。
5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0多个少数民族。
51、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气候: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影响:由于新疆地下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植被:荒漠为主。
52、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53、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54、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发展的的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 “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55、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56、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57、景观:由于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北影响,西双版纳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特有的热带动物: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
58、热带动植物王国;傣族园、野象谷。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59、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60、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蒙古、中亚)由风吹来形成的。
6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容易发生沙土流失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大。
62、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63、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⑤提高粮食单产,科技兴农。
64、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65、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
66、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①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连运,进入国际市场;②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③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④沿江地带是东部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辐射作用:①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双重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加国际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成榆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它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②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炎水资源丰富,热量较为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国我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③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67、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②长江地带辐射的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的产业;③长江沿岸地带辐射的方向——由本地向南北辐射;④长江沿岸地带辐射的意义——以长江沿岸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68、长江是沿江城市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
69、依托长江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在长江沿江地带己形成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这些特大城市是本区域内的济经、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70、沿江地带的四大工业基地:①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②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③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④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基地。
71、四大“工业走廊”雏形:①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②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重庆(嘉陵、银钢)等汽车摩托基地;③石油化工;④轻纺。
72、(P83页活动)长江上游与下游地区之间的协作: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
73、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中下游是洪涝灾害最集中、最频繁的地区;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74、防治措施:①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坡度在25°的严禁开荒,25°以下的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②结合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治理,按期在标。
75、发挥地区优势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区域之间的合作恰恰是区域优势之间的互补。
⑧ 求八年级下册的地理、生物电子课本
复习资料:
八年级地理(下)复习提纲
(本资料在人教网上收集整理)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P5活动1、2、3
第一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P8活动1、2;P10活动1)
一、位置范围
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河湖。
二、气候
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以东 东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岭、淮河: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 25%;人口 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
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四、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五、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第二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P12活动1、2
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面积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一、 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2.地表景观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三、 灌溉农业
⒈灌溉农业的特点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⒉主要分布地区
① 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④ 新疆绿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葡、哈,新—长绒棉。
五、地下宝藏
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六、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七、 生态环境建设
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是造成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八、 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1. 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 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3. 行:马、骆驼、小毛驴。
4. 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青藏地区:
一、 位置范围 P14活动1、2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二、 世界屋脊与高寒环境
1.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 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3. 日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 高原农牧业
1. 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⑨ 八年级下册地理提纲(冀教版)
地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 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7、 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 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臧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9、 在西北的(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1、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 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 澳门由(澳门半岛、 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 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14、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15、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乡村使用天然气等洁净能源,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位于 广东 省东南部, 珠江下游,邻 港澳 ,与 东南亚 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是 深圳 和 珠海 ,沿海开放城市是 广州 。
3、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都是高温多雨的 热带季风气候 ,但夏季风的风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产品以 港、澳 为贸易渠道,出口至 东南亚 、 欧洲 、非洲 、 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区,20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
6、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 珠江三角洲 转移到 长江三角洲 。
7、珠江三角洲 加工制造业 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
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速度。
8、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到 40% ,与发达国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双版纳位于 云南 省横断 山脉的南部,南邻 缅甸、老挝,有 澜沧江流过。
10、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种类 多,有 层次性 。
11、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 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 ,过 泼水节,跳孔雀 舞。
12、西双版纳长期以 农业 生产为主,现在旅游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第八章跨省区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 黄土分布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 风成说 。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 ,南至 秦岭 ,北抵 长城 。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 黄土塬 、 黄土梁 、 黄土峁三种。
3、黄土高原地面 破碎, 沟谷 密度大, 平地 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 直立的陡崖。
4、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 疏松,多 空隙、 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 易溶于水。
5、黄土高原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 暴雨 。
6、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缺少 植被 的保护,由于人们不合理的 开垦 、采矿、 修路 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7、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 大,坡面越 长,降水越 多 ,降水强度越 大 ,地面植被越 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 肥沃的土壤,使 农作物 减产;使 沟谷 增多、扩大、加深,导致 耕地面积 减少;还向 黄河 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黄土高原 、 四川盆地 、 云贵高原。
10、黄土高原地形 破碎,气候 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多发 自然灾害。
11、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12、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 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能源工业。
13、长江沿江地带西起 攀枝花,东到 上海,东西狭长的“带状”区域。
14、长江沿江地带地势 低平 ,地形以 平原 、 低山丘陵 为主;气候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受地形、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 地表水资源 最丰富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还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水产、耕地资源,资源丰富。
15、长江沿江地带沟通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和 西部资源富集 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16、 长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其中 上海 、 南京 、武汉、 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 经济、 文化 、 交通 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7、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 商业 中心,工业 中心,最大的 港口,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对长江三角洲、长江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
18、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形成了以 攀枝花、 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 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 钢铁、 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我国长江沿江地带有 上海、 南京、 武汉和重庆 汽车摩托车 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
20、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地区 毁林开荒 ,陡坡垦殖,造成 森林 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壤肥力下降,并淤塞了 河道 、水库、 湖泊,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21、长江中下游地区 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22、酸雨使一种 大气 污染的现象,PH值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酸雨对水土、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我国主要的酸雨区有 西南 、 华中、 华东酸雨区,其中 华中 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2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国土辽阔 、 区域差异大; 人口众多、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
24、三北防护林地跨 西北、华北 、东北,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生态防护林。
25、人类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 人口、 资源 、环境 等问题。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