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知PPT
Ⅰ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的知识网络图
一、填空题
1、 地球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运转 叫自转,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旋转叫公转。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 ,背朝 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 实际距离 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 小 ,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 大 。比例尺是个 分数 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 小 。
5、地球是一个 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球体。
6、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 赤道 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 约为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纬度自赤道平面向北向南各有90 °,分别用N和S 表示。0°经线又叫 本初子午线 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字母 E 和 W 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千 米;地球的表面积为 5.1亿平方千米。
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 南半球和北半球;以 20° W和 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 0°—30°为低纬度; 30°—60° 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 %,海洋面积占71 %,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 三 分陆地,七 分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经线形状是半圆(弧形)形,每条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形状(极点除外)是 都是圆(极点除外)形:每条长度有长有短,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
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4、四大洋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西 洋呈“S”形; 北冰 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6、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7、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 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 平原 、蓝色表示 海洋 、褐色表示 高山高原 、白色表示 冰川 。
18、 非洲的刚果 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亚马孙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 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安第斯山脉 。
19、根据地形特点,填写地形: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的是: 平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的是: 高原
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的是:山地
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的是: 丘陵
周围高,中间低的是: 盆地
20、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 亚欧大陆 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 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亚洲 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2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 共同作用的结果。
2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3、一般来说,板块 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 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 火山和地震。
2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5、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 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 缓坡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 山谷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6、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 慢 ;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 快 。
自己编成图、、、
Ⅱ 地理初中初一下册 ppt
还要吗,多加的点分全给你
Ⅲ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思维导图有轮廓,有亚洲的位置,有范围,有地形,有河流,有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
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
亚洲
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2、亚洲轮廓图回
3、亚洲的国家答和地区图
4、亚洲的地形
5、亚洲的气候
6、日本小鬼子(东亚地理位置、岛国特征、民族、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出口导向型”经济等)
7、印度阿三(南亚地理位置、农业结构、“世界办公室”等)
8、俄罗斯北极熊(北亚地理位置、矿产资源丰富、“世界加油站”、西伯利亚大铁路“欧亚大陆桥”、莫斯科红场、文化芭蕾舞等)
……
Ⅳ 初一下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西北隔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3)纬度位置: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分别从南部、中部和北部穿过,地跨寒、温、热三带。
(4)亚洲地理分区: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六个分区。其中东亚包括中国、蒙古、日本、朝鲜和韩国。
2.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势地形特点: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沿海多平原。
(2)亚洲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3.复杂的气候: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地广人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亚洲共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2.亚洲的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称“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
3.经济差异。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大,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1.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
(1)由北到海道、本周、四国、九州四大道、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3)纬度位置:23°N ~ 46°N
2.自然环境特点。
(1)多山地,平原面积狭小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
(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4)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3.发达的加工贸易行经济。
(1)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地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2)工业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3)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4.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
第二节 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共11个国家。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路线。
2.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1)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分布于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匀;分布于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地形特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河流上游口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河岸两侧形成冲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人口稠密,成为重要农业区)。
4.人口密稠,华人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第三节 印度
1. 世界文明古国。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属低纬度、临印度洋的半岛国家
(2)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2.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印度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10亿。
(2)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压力。
3. 气候与农业。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6~9月。
(2)印度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3)印度的“绿色革命”使粮食自给有余。
(4)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棉花、黄麻。
4. 印度的工业。
(1)印度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棉麻纺织工业。
(2)工业分布和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工业布局靠近原料产地。
(3)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薪技术产业有一定的成就。
5.首都和主要城市:新德里和孟买、加尔各答。
第四节 俄罗斯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范围和地理位置:地跨亚、欧两大洲,位于欧洲都不和亚洲北部,处于中高纬度。
(2)地形:大部分地区比较平坦
(3)气候:各地差异较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差异较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差异较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
(4)河流域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水力丰富,航运价值高;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2.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
(2)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
(3)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发达的交通。
(1)欧洲部分铁路网明显稠密,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
(2)第一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
(3)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铁路、管道、海洋运输都很发达。
4.首都和主要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1.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2.长期的热点地区。
(1)焦点之一: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洲、欧洲、非洲,“五海”指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黑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2)焦点之二: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3)焦点之三:匮乏的水资源。中东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沙漠广布,水资源缺乏。
(4)焦点之四:宗教纷争和文化差异。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几种的地区。
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欧洲西部是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地区之一,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3.传统的畜牧业。
(1)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重视畜牧业。
(2)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蓄大国,火腿、香肠、乳酪是主要的出口产品。
(3)畜牧业发达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草场广布。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概况。
(1)范围: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气候: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有“热带大陆”之称。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3)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4)人口与人种:本区有6个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2.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形成的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最根本原因)
(2)弊端:制约了本区经济的发展。
(3)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民族工业和旅游业等。
3. 人口、粮食、环境。
(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长期以来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地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缺粮成为本区各国普通遇到的问题。
(2)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独占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地形:东部是大部分水岭,西部是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
3.人口和城市: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首都为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4.古老生物繁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动物如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
5.“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还是重要的小麦和牛肉出口国。
6.“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主要矿产有煤、铁、铝土矿,是世界上铝土矿最多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占有很大比重。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移民国家。
(1)人口已超过3亿人(2006年)。
种族构成 白种人:占总人口84%
黑种人:占总人口13%
其他:占总人口3%
2.优越的自然条件。
(1)领土构成: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夏威夷、阿拉斯加州)。
(2)
位置 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相对位置: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
(3)
地形 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大平原(面积占国土一半)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4)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
3.农业地区专业化。
(1)主要农业带:乳蓄带、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小麦区、混合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
(2)影响农业带的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城市人口等、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
(2)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节 巴西
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居民构成。
白种人 黑白混血种人 黑种人 印第安人
占一半多 约占40% 占6% 不到1%
(3)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玛雅文明、足球、桑巴舞、狂欢节。
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矿产丰富: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2)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
(3)农产品众多: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
(4)水能资源丰富: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伊泰普水电站。
3.热带雨林的危机。
(1)壮阔的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60%在巴西境内。
(3)热带雨林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5)解决措施:1992年联合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
4.城市化问题。
(1)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会带来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3)解决措施:迁都,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及加强城市管理。
(4)主要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比较表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位置、范围 指南纬66.5°(南极圈)以南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指北纬66.5°(北极圈)以北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环境 严寒、干燥、大风;有“白色沙漠”和“凤库”之称;暖季时间: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平均冰层厚度2000多米,被称为“冰雪高原” 气候不如南极洲冷,但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C ~ -40°C之间,8月份的平均气温-8°C;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资源环境 矿产、固体淡水、冰川、海洋、生物、气象等资源丰富 主要以矿产资源为主
科学考察 已建立140多个科学考察站;我国的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 人类对北极的科学研究和考察越来越频繁;我国的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极地保护与和平利用 1959年12月,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签订《南极条约》;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 积极保护北极自然环境
Ⅳ 谁有初一地理下册第一章预习提纲
第一章 认识大洲
§1.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州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4 欧洲西部
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Ⅵ 优翼课件地理初一下册ppt
https://wenku..com/view/9495de37fe4733687f21aa07.html?from=search
Ⅶ 我要讲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公开课,不知道讲第一章的哪节好,哪位高人能给指点一下
讲第一章第二节或第三节好,因为第一节比较难讲,怕出错。而第二节较简单,第三节怕在气候上出差错,所以准备要更充足
Ⅷ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的复习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9a4f50100dm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