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小论文广州的人口状况
⑴ 关于广州的初中地理论文
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西南连南海,北接清远。总面积961.1平方千米/968平方千米。总人口62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街道,邮编:510800。代码:440114。区号:020。拼音:Hua Qu。
基本概况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广州市中心城区22公里,地处珠江三角洲通往全国的咽喉要道。全区现有常住人口75万人,外来人口30万人,年商旅人口350万人。全年平均气温21.8度,平均年降雨量1753.9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6%,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无霜期365天,地下水位约在1.2-3.5米之间。
花都区现已形成了以体育中心为核心的"体育区"、以新世纪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区"和以花都广场为标志的"行政区"三大功能区。获得"全国花木之乡"、"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顿优秀城市"等称号。城区内有雅宝新城、南航碧花园、雅居乐、骏威广场、金菊花等住宅小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实行24小时保安服务;有广州百货大厦、信华商业广场、花都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
1、医疗设施的状况:城区内有医院18所,其中二甲医院3所,一甲医院6所,医疗床位1642张,卫生技术人员2335人,有西门子螺旋、全主动生化分析仪、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等先进医疗设施。
2、餐馆、娱乐设施状况:本区有综合性酒店 47 家,可提供 8000 多个床位,3万多个餐位,有新世纪酒店等 8 家星级酒店,可提供中餐、西餐、日本韩国料理、东南亚风味餐等。本区有高尔夫球场 2 家,保龄球 3 家,有歌舞厅、酒吧、沐足、桑拿、茶庄、游泳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中心等五十多家运动、娱乐场所。同时,正在建设的五星级酒店有3家、有日本风情小区、欧洲小镇等特色社区,为企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务环境。
3、治安状况:本区治安状况良好,花都区公安分局下辖 18 个派出所,1 个巡警大队(4个巡警中队),1 个交警大队(11个交警中队), 1 个治安大队。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连续两年居广州市市首位。
4、区内有培正商学院、广州交通技术学院、南方经贸学院、广州市政建设学院、广州商学院花都分院等12所大专院校,每年有大中专毕业生2000多人,各种专业齐全;广州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可提供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区内专门设立了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谢瑞麟珠宝学校、皮具学校,为企业提供配套人才。
经济: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地处珠三角通往内陆地区交通要道。由于花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逐步成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地区。2004年度花都区 国内生产总值251.67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2.11%;工业总产值583.7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0.68%;完成外贸出口5.16亿美元,增长31.72%,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3亿元(新口径),达到12.3亿元;税收总额30.2亿元(不含海关税14.27亿元),增长8.44%,增幅名列全市前列;引进项目1000个,投资总额和注册资金达47.91亿元和23.74亿元,居全市前列;合同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42.23%,实际利用外资2.36亿元,增长171.95%,增幅名列全市前列。
工业及工业的发展
花都区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工业经济规模。汽车、皮革皮具、金银首饰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区的三大支柱产业,空港物流业也得已快速发展,同时我区在电子、建材、制衣、纺织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气候
各月平均气温: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3.1 14.2 17.6 22.0 25.5 27.4 28.4 28.6 27.1 23.8 19.3 15.0
最小湿度:7% 出现在:1973年12月30日
最大湿度:100%
(指相对湿度)1958-2000年有24天出现相对湿度100%
以上数据统计1958-2000年42年资料
新华观测站:东径 113°13?
北纬 23°38?
投资环境
陆路交通:高速公路方面,本区有广清高速、京珠高速、新机场高速、北二环高速、环珠三角高速等五条高速公路,经广清高速或新机场高速20-25分钟可达广州市中心;经广清高速往南50分钟可达佛山,往北30分钟可达清远;经京珠高速往南90分钟可达珠海,往北60分钟可达韶关;经北二环转广深高速40分钟可达东莞,60分钟可达深圳。国道方面,有105、106、107国道三条国道南北贯穿花都,使花都成为珠三角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区内交通道路方面,区内有两条六车道公路通往各镇,与105、106、107国道、京珠高速形成"井"字形的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
铁路运输:广州北站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可达全国各铁路站点。拟建的广州铁路集装箱结点站位于花都区狮岭镇,计划年货运量为1700万吨,是目前在华南地区规划最大的物流中心项目。
航空交通: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和花都区交界处,花都区市中心至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6公里,约10分钟车程。
海运交通:本区有花都港,提供海运方便,年吞吐能力为10万标准箱和85万吨散货,520米口岸线场地5万平方米,水深4米,可同时停泊八艘千吨级货轮。码头有5-45万吨岸吊6台,45吨集装箱重叉3台,50吨汽车吊一台,2.5-7吨叉车11台,拖车90台。曾起吊单重70吨以上机械设备。可行船600-1000吨,旱期600吨,通往香港10-12小时(108海里),通往黄浦港4小时(80公里),属国家二类口岸。并设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目前正在进行河道和码头的扩建,2007年吞吐能力达到30万标准箱。
出口条件方面,花都区设有海关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4小时通关,为企业提供快捷的通关服务;设有港澳货柜车检查场,主要出运港为花都港。
供水情况
1、我区目前有三间地面水厂和一个地下泵站。其中,巴江水厂日产5万吨、秀全水厂日产4万吨、东部水厂日产10万吨、大华泵站日产1万吨。目前我区用水量日均13万吨,库余能力达7万吨。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出厂水压为4.5kg,水管直径800-1200毫米,水质等级达国家卫生饮用水指标。供电方面,本区电源取自大电网,有110千伏变电所15座,22万伏变电所1座,输变电容量1340千千伏安,区内企业供电率达100%,日平均供电量为4760000千瓦时;同时区内有1座17.3万KW的火力发电厂。煤气方面,可根据用户要求,安装各种规格的管道煤气。
2、我区正在筹建一间日产8-10万吨的地面水厂,预计2005年能投入使用。届时我区的供水能力将达到30万吨/日。
汽车城日供水能力7万立方米/天,供水主干管直径1.2米。
供电情况
1、花都区现有220千伏花都田心站、220千伏广州郭塘站、110千伏清远石角站(只作应急备用);地方电源为:巴江升压站、华辉升压站。截至2003年初,花都电网有220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x15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5座,主变压器27台,总容量1080兆伏安;110千伏用户专用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6000千伏安;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条,合计492千米。
2、2004年花都区总供电量为232242.25万千瓦时,日平均供电量为636.28万千瓦时。
3、花都电源主要来源于广东省电网,30%来自区火、水发电站,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5座,主变容量共136千伏安。大宗用户可根据用户需要将双回路高压专线接至用户高压柜。
煤气情况:
汽车城供应能力5--8吨/小时,费用7元/立方米。在花都汽车城飞鹅岭附近拥有一座占地面积为15亩的液化石油气混空储备站,储罐容量500立方米,供气管道内径为 300毫米,气化供应能力为7500立方米/小时,燃气低燃质1万大卡,供气压力为0.15Mpa。
劳动力资源方面,花都区每年有大、中专毕业生2000多人,区内有人才交流中心及各种劳动力市场;火车站广州北站位于花都区新华镇,外来人口有30多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
旅游景点
花都旅游资源可说是十分丰富。如鸡枕山,王子山、芙蓉嶂、盘古岭、丫髻岭及北部山脉,有“省垣背后屏障”之称。从东部的九龙潭,仙湖,福源.芙蓉嶂、洪秀全、红崩岗水库到西部的集益、三坑等众多水库,其大自然的风光秀丽。颇有观赏价值的花山菊花石、赤坭盆景及炭步香芋,北兴荔枝、李溪龙眼、锦山红柿、京塘莲藕等名特产品,可开发成为旅游商品。
加上目前花都正开发的旅游资源有芙蓉度假村、北兴九龙潭水上世界,梯面综合旅游区等,已建成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故居,盘古圣庙,资政大夫祠、圆玄道观等旅游景点。除此外,正计划投资开发的有中华民族文化大观园,炭步农业观光区。
1、 山水资源特色明显
花都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但不乏秀丽妩媚的山水景观。全区有近200平方公里的山地,湖泊、水库众多,比较有规模和知名的水库有芙蓉嶂水库、九湾潭水库、三坑水库、福源水库、集益水库等。环绕水库的是森林覆盖率高、林相整齐的秀丽山峰,山林与水体有机组合,山奇水秀、环境优美,形成颇具有吸引力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景观。目前,全区林业用地面积57.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9.7%,已规划有广东王子山森林公园(省级5.8万亩)、广州高百丈森林公园(市级0.85万亩)、广州九龙潭森林公园(市级3万亩)、花都蟾蜍石森林公园(区级2.17万亩)、花都福源森林公园(区级2.26万亩)及花都丫髻岭森林公园(区级1.37万亩)等六个森林公园,总面积15.4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0.7%。
2、历史文化优势突出
花都区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也丰富多彩,有洪秀全故居、洪秀全纪念馆、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盘古王庙、炭步镇朗头村民居古建筑群、花东镇高溪村欧阳庄民居古建筑群等,另外还有宗教文化建筑的圆玄道观,其建筑雄伟,是省内首屈一指的道教圣地。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中,洪秀全故居是高级别的旅游资源,有唯一性,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但自身有着非常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而且其开发能带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花都的旅游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景区(点),初步形成了以度假、休闲和观光为代表的系列旅游产品。芙蓉省级旅游度假区自1987年开始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已初步发展成为集旅游、度假、疗养、娱乐、饮食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在广州、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1994年5月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是广州地区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秀全故居是花都最具垄断性的高级别旅游资源;洪秀全纪念馆1991年建成开放,以其丰富的文物和史料价值,与洪秀全故居一起也成为花都旅游乃至广州旅游的特色景点。此外,九龙湖度假村、高百丈风景区、资政大夫祠、圆玄道观、盘古王公园、新科FMA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南方花卉交易中心以及新华镇娱乐活动场所等一大批景区(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
行政区划
花都区辖1个街道(新华)、7个镇(梯面、花山、炭步、赤坭、狮岭、花东、雅瑶)。
街道(镇)简介(部分)
新华街道:辖(新民社区 聚贤社区 商南社区 梅园社区 云山社区 福宁社区 富华社区 秀全社区 红珠社区 培英社区 京华社区 凤华社区 金华社区 金联社区 天贵社区 华南社区 丽雅社区 丰盛社区 湖畔社区 茶园社区 光华社区 松园社区 银菊社区 紫薇社区 新街社区 骏威社区 金菊社区 新都西社区 宝华社区 海关西社区)(新街村 大陵村 三华村 九潭村 官溪村 大埔村 乐同村 岐山村 朱村 马溪村 田美村 公益村 三东村 莲塘村 清埔村 广塘村 团结村 东镜村 石塘村 东莞村 新华村 横潭村 五华村 大华村 )
花山镇:位于花都区城区东部,毗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总面积116平方千米,下辖26个行政村,1个社区。2004年,全镇总人口75458人,另有外来人口20958人。
炭步镇:位于花都区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13.33平方千米,管辖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
雅瑶镇:位于花都区南部,总面积为8.64平方千米,下辖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3860户,户籍人口10917人,外来人口5000人。
赤坭镇:位于花都区西部,与清远、三水两市接壤。全镇总面积161.5平方千米,人口6.1万。
历史沿革
汉朝属番禺管辖,隋朝属南海县辖,宋以后分属番禺、南海县辖。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取南海、番禺两县部份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定名“花县”,属广州府。民国时期,花县主要由省直辖。建国后先后隶属江北专区、珠江专区、粤北行政区、佛山专区。1960年4月划为广州市属县。
1993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花县,设立花都市(县级)。
2000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花都市,设立广州市花都区,区人民政府驻新华镇。
2000年,花都区辖10个镇:新华、花山、花东、赤坭、炭步、狮岭、北兴、芙蓉、梯面和花侨。总人口713363人,各镇人口: 新华镇 298935 芙蓉镇 17256 梯面镇 10284 花山镇 83334 花东镇 62250 北兴镇 32839 炭步镇 51271 狮岭镇 95431 赤坭镇 54499 花侨镇 726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花都区辖11个镇(新华、芙蓉、梯面、花山、北兴、炭步、赤坭、狮岭、花东、花桥、雅瑶)。
2004年花都区村(居)名录一览(此处村、居名录由根据《广州市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新华镇:辖 云山、新民、福宁、新街、红珠、商南、聚贤、梅园、秀全、培英、富华、宝华、凤华、金华、松园、紫薇西、新都西、海关西、京华、茶园南、丽雅、丰盛、华南、湖畔、金联、光华、天贵、骏威、银菊、金菊30个居委会;新街、大陵、九潭、官溪、大布、乐同、岐山、朱村、马溪、田美、公益、三东、莲塘、清布、广塘、团结、东镜、石塘、东莞、新华、横潭、五华、三华、大华24个村委会。
芙蓉镇:辖 旗岭居委会;新扬、旗新、新民、新庄、瑞边、集贤6个村委会。
梯面镇:辖 布岭居委会;民安、埔岭、联丰、联民、五联、红山、横坑、西坑8个村委会。
花山镇:辖 两龙居委会;东湖、平东、龙口、新和、小布、平山、平西、洛场、东华、永明、两龙、东方、南村、铁山、五星、和郁、布岗、永乐、花城、城西、儒林、红群、源和、紫西、福源、狮民26个村委会。
花东镇:辖 推广居委会;保良、石角、李溪、凤凰、大塘、永光、七庄、山下、九一、三凤、九湖、天和、高溪、凤岗、南溪、象山、利农、秀塘、河联、塘星、竹湖、联安、珠湖、元岗、大东、阳升、九子、农光、七星29个村委会。
北兴镇:辖 北兴居委会;杨二、杨三、镇东、北兴、大龙、京塘、莘田、莘田二村、水口营、港头、吉星、四联、望顶、鸿鹤、狮前、杨一16个村委会。
炭步镇:辖 炭步居委会;瓦步、鸭湖、民主、水口、平岭头、朗头、东风、新泰、横岗、步云、石南、石湖、红峰、社岗、大坳、布溪、茶塘、石湖山、环山、三联、华岭、藏书院、大涡、骆村、唐美、文一、文二27个村委会。
赤坭镇:辖 赤坭居委会;西边、珊瑚、国泰、东升、白坭、心和、白石、连珠、缠岗、下连珠、横沙、门口坑、荷塘、荷溪、蓝田、鲤塘、莲塘、瑞岭、竹洞、石坑、赤坭、丰群、田心、黄沙塘、皇母、乌石、剑岭、锦山、集益、杨屋30个村委会。
狮岭镇:辖 狮岭居委会;联星、马岭、中心、西头、义山、军田、前进、振兴、联合、合成、益群、东边、石岗、长岗、罗仙、杨一、杨二17个村委会。
花侨镇:辖 洛柴岗、竹湖、湾弓塘、杨荷、华塘、半边山-港头6个居委会。
雅瑶镇:辖 雅瑶居委会;岑境、雅瑶旧村、三向、雅瑶新村、邝家庄5个村委会。
2005年2月4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5]10号)批准撤销广州市花都区北兴镇、花侨镇,并入花东镇;撤销芙蓉镇,并入狮岭镇;撤销新华镇,设立新华街道办事处。5月28日,广州花都区委、区政府正式宣布了花都全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北兴、花侨、花东三镇,新组建花东镇;撤销芙蓉、狮岭两镇,新组建狮岭镇;撤销新华镇,设立新华街道办事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花都区辖1个街道(新华)、7个镇(梯面、花山、炭步、赤坭、狮岭、花东、雅瑶)。
地形气候
花都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绵亘,中部浅丘台地,南部为广花平原,形成东北向西南斜置的长方形。东有流溪河流经,西有巴江河过境。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
历史渊源
花都区(原花县)境域,汉朝属番禺管辖,隋朝属南海县辖,宋以后分属番禺、南海县辖。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取南海、番禺两县部份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定名“花县”,属广州府,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就诞生在这里。民国时期,花县主要由省直辖。建国后先后隶属江北专区、珠江专区、粤北行政区、佛山专区。1960年4月划为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由省人民政府委托广州市代管。2000年5月21日又经国家批准撤市设区,成为广州市花都区。
⑵ 地理人口小论文
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多变化,影响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走向。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政府已经着手增加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支持企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知识产权,给企业的创新活动创造健全的法制环境,同时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国家还将通过重大专项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加快攻克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科技难关,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实现从引进模仿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为主的转变,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二、协调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改变增长动力
2006年政府在医疗和教育改革、平稳物价、调控房地产业等方面的措施,将改善消费环境,刺激内需。新的措施将改变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投资与出口的现状,使我国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助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合理布局,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水平;适当扩大进口,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改善国内资源短缺情况。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得贸易不平衡状况得到缓解,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优化投资结构将使得投资粗放、政府主导、政府投资过大的状况得到改善,提高投资效率。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注重长远发展
从短期来看,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税的取消和农业补贴,合作医疗的推行,不但直接增加内需,而且会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增加农民的消费需求,有利于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从长期来讲,加强农村教育与卫生事业投入,可以提高我国未来的人才素质,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不仅是我们明天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切实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居民放心地消费,有利于我国扩大内需,发展经济。广大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高层次保障需求应该通过发展补充保险、商业保险来解决。
五、解决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已经显现。而这种不公平性尤其体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区域之间。而不同行业,尤其是国有垄断行业与其他普通行业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区域差距主要体现在东西部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带来了对社会公平的质疑,同时收入结构的扭曲将导致包括经济结构在内的社会结构畸形,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
能否成功地解决上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因素,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的发展有利,但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和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⑶ 高一地理人口小论文,800字左右
城市农民工、流动人口与社会发展
十几年来,城市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城市中的众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中的众多制造业、服务业工作是由这个群体完成的。虽然他们在城市中并不居于核心地位,客观地说他们只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但是,毋庸置疑,城市农民工、流动人口的问题,意义却极为重大。它涉及未来50年中国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和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
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人群集中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上述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所谓“现代化”成为同样的一个历史进程。这样,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即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即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而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到,由于矛盾长期积蓄,中国城市化任务的压力就显得无比沉重,需要在短期内解决长期积蓄的问题,出现了短期内城市化需要加速发展的局面。显然,这会带来新的发展上的不协调。此乃城市化困境之一。
迄今为止,中国社会是一个差异性极大的社会。此种差距已有长久的历史,今日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之一,仍然是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同处在一个历史时期,既有非常原始的农耕社区,也有达到欧美水平的后工业化发达社区,比如上海的浦东社区。差异如此悬殊的社会结构,在世界上并不多见。一般说来,城市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都是农村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中西部落后的农村与东部一些发达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为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倍数大约为2.6-2.8倍,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城乡经济差距曾经有所缩小,从指标上看,降到2.2-2.3倍。但到了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此种差距又有回归的趋势,即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为农村居民的2.8-3.0倍左右。90年代中期,差距扩大到3.3-3.4倍,到了90年代末、21世纪初叶,两者的差距更扩大到了超过3.5倍的水平。城乡之间的巨大经济差异,是导致农民大量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基本动因。
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大,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城市化就处于不同的阶段。一些发达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已出现了生活富裕起来的阶层从城里向郊区迁移的趋势,也就是说,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市郊化阶段”。然而,绝大多数地区,却仍处在第一阶段,即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阶段。由于不同发展阶段同处于一个历史时期,这样,政策上就无法统一,顾及了第一阶段的对策,必然就与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对策相忤逆,反之亦然。此乃城市化困境之二。
此外,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内地人口总数已达12.658亿,即使按照较高的指标计算,城市人口也仅占到总数的36.09%,这样,即使达到不太高的标准:60%的人口城市化,也面临着完成3亿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任务。如此巨大人口的城市化,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这不仅面临着城市多方面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任务,而且还面临着使数亿人改变生活方式的艰巨努力。此乃城市化困境之三。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战略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采取的是一律严格控制的对策,即在对策上不鼓励任何一种城市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后,采取的是鼓励发展小城市战略,同时,对于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正式居民人口仍然实行比较严格控制的做法。当然,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放开了暂住型的流动人口,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因此,实际上,农民工还是更多地流向了大城市。
户籍制度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的分析
像中国这样实施严格户籍制度的国家在世界上是很少的。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要建立起严格的户籍制度呢?
户籍制度在当时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对策。从本质上看,户籍制度是一种“社会屏蔽”制度。其核心是在为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秩序。1949年以后,我们曾尝试了打碎阶级的实验。先是在50年代初进行了土地革命。接着,在1956年实行了城市私营经济的改造。到了50年代中后期,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关系了。从法律上说,财产资源属于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了。然而,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究竟应该怎样实现,却是件难事。因为,财产、资源的分配需要一定的规则或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起一种社会屏蔽的机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户籍制度便应运而生了。该制度将人口的大多数限制在农村,仅允许居住在城市的人享有城市的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在城市和农村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倾向就是试图最大限度维持较多农村人口和较少城市人口的格局。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放松了对于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限制,加之产权、文凭、技术证书等作为社会屏蔽和筛选的功能越来越突出,户籍制度的社会功能已经大大削弱,中国才开始从人口的城乡逆向流动,转变为城市化的正向流动。尤其是在1982年以后,由于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提供各种劳务”的经济政策,农民工流入城市骤然增多,从此出现了持续不断的民工潮。
从宏观结构的角度看,大量农民工的流入城市,表现为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变迁。农民工的流入城市并不是政府计划运作的,而是农民工自主的一种选择。对于农民工的流动,我曾在四川、重庆地区十余个县对于外出农民工的家庭做了问卷调查。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农民工在市场流动中实现的劳动力配置,确实与政府、单位的计划管理没有太大关系,政府组织的流动仅占3%,而90%以上都是农民工自己或亲友运作的。
在市场环境下,劳动力流动有两条基本规律:第一、劳动力总是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入价格高的地方;第二,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能力高于流出地人口的平均水平。我们的调查数据印证了这两条定理。首先,我们发现,远距离迁移、到本省以外去打工的占大多数。我们知道,四川、重庆位居我国西部,而收入较高的地区大多在东部沿海、所以,多数人为追求高收入,自然是远距离外出。对于此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证明,外出地点排在第一位的是广东,可见是经济规律使然。
其次,流出的人口多是具有较强经济活动能力的,这一点在年龄结构上展现得一目了然。35岁以下的外出农民工占到总数的88%,所以说,外出的几乎都是高能量的劳动力。所以,在国内的招工告示中,我们常常看到对于应聘条件的限制,如“年龄在35岁以下”等等,这种对于年轻劳动力的规定,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很少见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外出劳动力的年轻特点。
所以,市场配置的结果是将十分有活力的年轻劳动力与资本密集的东部沿海区域相结合、与投资高度密集的城市区域相结合,此种结合的结果,当然会创造较高的效益。
采用市场手段配置劳动力当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大量高素质、高经济活动能力的劳动力流入了收入较高的城市地区,从而使得农村中出现以老人、儿童、妇女居高的人口结构问题。但是,反过来看,如果产业的升级、经济的跃进已经使得资本聚集到了沿海地区和城市地区,那么,远离资本的劳动力既不能获得收入也不能创造效益,我们确实没有道理让强壮劳动力呆在农村守穷,所以,不流动反而是对谁都不利。
关于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
在市场条件下,市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优胜劣汰,于是,市场形成的第一次分配往往非常残酷,即优胜者与失败者之间形成巨大差异,优胜的企业可以成为亿万资产的集团,失败的企业则一文不名,甚至宣布破产。然而,在市场体制下,分配绝不是仅仅通过这样一次环节,而是要经过多环节的再次分配。比如,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社会福利制度、贫闲线制度、医疗保障、失业救济制度等等。在再次分配的多环节中,比较多的是体现出分配结果上的公平因素。
然而,当我们考察流入城市的八千万到一亿农民工时,我们却发现无论在初次分配环节,还是在再次分配环节和多次分配环节,城市农民工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上。以往多次调研证明,相对于农民工所付出的劳动而言,农民工的收入是较低的。在不少国营工厂里,农民工的收入,仅相当于正式职工的一半甚至更少。
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所完成的初次分配中只能获得较小的份额。市场分配的原理告诉我们,在市场分配的体制中,应通过多次分配的途径,使得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得到应有的补偿,这样,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⑷ 一篇关于人口的地理小论文,一千字左右,急需!!!
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多变化,影响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走向。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政府已经着手增加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支持企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知识产权,给企业的创新活动创造健全的法制环境,同时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国家还将通过重大专项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加快攻克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科技难关,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实现从引进模仿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为主的转变,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二、协调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改变增长动力
2006年政府在医疗和教育改革、平稳物价、调控房地产业等方面的措施,将改善消费环境,刺激内需。新的措施将改变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投资与出口的现状,使我国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助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合理布局,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水平;适当扩大进口,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改善国内资源短缺情况。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得贸易不平衡状况得到缓解,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优化投资结构将使得投资粗放、政府主导、政府投资过大的状况得到改善,提高投资效率。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注重长远发展
从短期来看,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税的取消和农业补贴,合作医疗的推行,不但直接增加内需,而且会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增加农民的消费需求,有利于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从长期来讲,加强农村教育与卫生事业投入,可以提高我国未来的人才素质,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不仅是我们明天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切实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居民放心地消费,有利于我国扩大内需,发展经济。广大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高层次保障需求应该通过发展补充保险、商业保险来解决。
五、解决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已经显现。而这种不公平性尤其体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区域之间。而不同行业,尤其是国有垄断行业与其他普通行业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区域差距主要体现在东西部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带来了对社会公平的质疑,同时收入结构的扭曲将导致包括经济结构在内的社会结构畸形,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
能否成功地解决上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因素,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的发展有利,但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和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⑸ 广州乡土地理小论文
可以从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在写人文方面的撒
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交通,政策,市场等等
⑹ 广州人口情况
2011年5月16日,广州市统计局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发布会。市人普办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吴永红主持发布会,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统计局局长王旭东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出的广州人口状况进行了解读。
王旭东结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了广州常住人口的总量与增长、家庭户结构特征以及人口性别、区域分布、年龄、素质等人口结构新特点,并就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转移、户口待定人口、常住人口统计口径、外来人口增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发布会全面介绍了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标准时点)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275.78万人,增长27.74%,年平均增长率为2.48%,快于全国(0.57%)、全省(1.90%)的平均水平,但低于上一个十年(1990-2000年)的4.67%;外来人口的增速高于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3.29%提高到37.48%,这成为广州人口总规模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此次人口普查还显示,广州家庭户人口规模缩小,总人口性别比上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⑺ 广州的人口状况
穗深常住人口逼近极限
广州市社科院专家称如不加控制,不出十年1500万人将挤爆广州
广州、深圳两中心城市的常住人口已逼近“临界点”,直逼人口承载极限!广东省统计局昨日公布的一份人口分析报告发出了这一“预警”。专家称,如果不加以控制,不出十年,广州常住人口将突破最大容量——1500万,届时广州交通将拥挤不堪,环境也将趋恶化。
人满为患挤爆广州深圳
省统计局报告称,大量流动人口聚居珠江三角洲,使人口压力问题日渐突出,人口构成特征也发生显著变化。2005年,珠三角集体户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6.39%,由于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当年珠三角的人口密度达到了1035人/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57人。
广东省常住人口最多的是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2005年的人口密度分别达1277人和4239人/平方公里,比起惠州(332人/平方公里)、珠海(839人/平方公里)、湛江(536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显得相当密集。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的常住人口已逼近“临界点”状态,无论是生态环境、能源、水资源以及可使用土地等方面都逐步逼近人口承载的极限。由于珠三角城市的外来女性人口多在20~34岁,基本上是生育旺盛年龄的育龄妇女,因此珠三角未来的人口发展过程将要承受巨大的外来人口潜在生育压力。
通过产业调整外迁人口
“最近有一种说法,广州的最大人口容量是1500万。”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分析说,目前广州的常住人口约1200万左右,其中900万为户籍人口,300万为流动人口,离1500万的最大人口容量已经很近了,如果不加以控制,“以近年来的速度,要不了10年,就会突破1500万了。”
如何对人口加以控制?彭澎认为,广州是个开放的城市,不宜用行政手段对外来人口设槛,也不宜设置行业竞争门槛,“比如说上海,就在行业上设置门槛,出租车司机需本地人做,如果放在广州,广州本地人很多都不愿意做的,这样的门槛不科学,也不切实可行。”
彭澎说,对人口加以控制,关键在于通过产业调整、城市的福利政策调整、对人口有合理规划等手段实现控制人口,广州未来要发展软件业、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通过发展高端行业,让大量使用低端劳动力的企业外迁,把低端劳动力转移到省内东西两翼甚至内地。
珠三角高素质人才偏少
省统计局报告还指出,珠三角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京沪,只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和韩国2003年的水平。珠三角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远低于京沪,相对偏少,在就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仅占7.26%。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珠江三角洲每10万人拥有的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远低于北京和上海市,每10万人拥有的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例仅为北京的36.34%,上海的48.97%,这种状况难以适应珠三角参与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发展要求。
高级人才少不必过分忧
彭澎分析道,珠三角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偏少,是与区域的产业特点相关的,珠三角产业优势在于制造业,更多的是操作性人才,技术工人、农民工较多。广州、深圳与内地的福州、厦门等城市比,高层次人才肯定是高出不少的,但与北京、上海是没法比的,一方面是固有的入户门槛较低,北京、上海入户更难,入户门槛肯定要比广州高;另一方面,北京、上海拥有很多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学术机构,享有国家资源,相当多的高素质人才集中在北京、上海,这也是城市的特点决定的。
彭澎认为,珠三角高层次人才比北京、上海少,也没必要过分担忧,“统计局有时按照国家统计口径统计的数据,会给人误解,使人走进误区,统计局数据发布后,还应该由经济社会专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⑻ 八年级地理我国的人口形势的特点
我国人口的突来出特点源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我国人口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1.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2.城市化发展较快;
3.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4.老龄化进程加快;
5.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6.家庭户规模继续减小。
⑼ 八年级地理小论文1500字
你好的!
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网络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⑤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
⑥ 至于翻译,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缕缕就可以了!
⑦ 要是计算机类的代码什么的到CSDN或者51CTO下载!
【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③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④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⑤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WARNING】=========================================================
[Ⅰ] 如果确认找人代笔,交押金的要慎重考虑!
[Ⅱ] 淘宝交易的话,一定看好他的打款时间,有的设定为【3天】,到期之后人家自然收到钱!
[Ⅲ] 希望用我的回答能让童鞋们多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