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种地形图的判读
你好!
你发的图太小,而且模糊,实在看不清。你可以发一个清晰的图,地理老师希望帮助你,祝你学习进步!
Ⅱ 初一地理怎样分辨地形类型如山脊、山谷、鞍部、山峰等...
山脊、山谷、鞍部等是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地理范围比较小。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类型有: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山地、盆地、陡崖、鞍部等八种。
如果是大范围的地形图则属于世界五大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判读:——结合插图理解吧
1.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等高线之间的疏密可以表示坡
度的陡缓,稀疏处坡度缓(水平距离大),上山、开地、建筑易,河流缓;密集处坡度大(水平距离小),上山、建筑、开地难河流急。如图中甲线路坡度缓,上山顶容易;乙线路坡度陡,上山顶难。
2.等高线与山地和盆地:这两种地形的等高线都成
闭合的不规则的圈,等高线数字内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间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顶;等高线数字内低外高的是盆地(洼地)。
3.等高线与山脊和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只有山谷处才可能有小溪。
4.等高线与鞍部:等高线两边高且有山顶,中间等高线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
5.等高线与陡崖:2条或2条以上的等高线重合处就是陡崖。图中b处就是陡崖。
陡崖高度(一般是相对高度)的计算:
陡崖高度=(重叠的等高线条数±1)×等高距
注:有“以下”“不高于”字样的是算陡崖最高高度则+;有“以上”“不低于”字样的是算陡崖最低高度则-。最高高度>陡崖高度≥最低高度
6.等高线地形图顺口溜:闭合山顶或盆地,低脊高谷鞍部通,陡崖等高线重叠,河流只在山谷中,线稀坡缓上山易,密集坡陡攀山难。地形剖面最直观,分层设色一目了然。
二.五大地形的特征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员辽阔,地面坦荡(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较大,边缘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员辽阔,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一望无际。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头,延绵的山峰形成的带状山脉。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头,相对高度不大,坡度较缓,山间多有平坝河谷相间。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环绕,中间低。
Ⅲ 请问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怎样讲能够让学生们听懂
平面的复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可制能很难听懂,因为他们的联系能力实在是有限,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自己做一个立体的地形图,画上一圈圈的等高线,等高线其实就是从山顶俯视看下去嘛,然后再指导学生从顶部往下俯视,让学生对等高线图地形判读产生兴趣,再一个这样也可以加深印象。
Ⅳ 初一地理地形图的判读
山顶: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版降低 盆地:闭合曲线,外高内权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从山顶到山麓凸起的高耸部分,等高线凸向低处连线叫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脊之间低洼部分,等高线凸向高处连线叫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相邻山顶中间处,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相邻两山顶间山脊线最低处 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 平原:等高线稀疏,值小,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平坦,与高原相似,以数值进行区分 丘陵 :类似山地,值小,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小,与山地类似,以数值进行区分
Ⅳ 地理地形图的判读
看这个图就全明白了

Ⅵ 如何解决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形图的判读》这一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内度。
2.在地形图容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Ⅶ 初学生听不懂地理,特别是地形图的判读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地形图和实际地形进行对比,如图:

通过不断比对,加深记忆,
一定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