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点

发布时间: 2021-02-08 09:57:14

Ⅰ 八年级上人教版地理有什么重点知识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N)。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个。
14个陆上邻国分别是: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个直辖市:
5个自治区:区。
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广东省。
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西藏自治区。
中国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省、海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重磅推荐:网络阅读APP,免费看书神器!
1/4
(各省市轮廓图及省会城市所在位置请参见课本图1,7)
7、我国总人口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的国家。 (国策:计划生育)。
8、我国以
9、我国有个少数民族,其中1600万人)。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我国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蒙古族、藏族。
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0、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少生、优生、晚婚、晚育。
11、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少。
1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4、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5、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16、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17、个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一、二、三。 (课本图2.2,图2.3)
2、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 4、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5、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黄河流经省份共有8个(自西向东):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最终流入渤海。
6、长江发源于青海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中国第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就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
长江流经的省份(自西向东):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最终流入东海。
7、长江三峡(自西向东):
2/4
8

八年级地理义务教育版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发和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Ⅲ 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重点。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洲、洋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1)领土南北跨度广,气候差异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发展农业和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2)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雨量丰沛,有利农业发展。(3)沿海有很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4)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识记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东—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最西—帕米尔高原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最南—曾母暗沙岛
6.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7.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8.识记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课本P7、P10)
(1)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
(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为简称)(课本P7、P10)
23个省:黑、吉、辽; 晋、鲁; 冀、豫; 苏、皖、浙、赣; 鄂、湘;闽、粤、琼、台;云、贵、川; 陕、甘、青。 5个自治区:宁、藏、新、桂、内蒙古
4个直辖市:京、津、沪、渝 2个特别行政区:港、澳
9.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1. 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不均。 (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
以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线为界,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我国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人数约占全国总人数的9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和藏族等。
2.要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见书P17及练习册)
3.各民族分布——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我国分布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云南省)
4.我国民族政策是: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地势总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由西向东依次是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燕山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我国主要地形区:(课本P24)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冰川广布、最高、最大)、 内蒙古高原(一望无垠、地势平坦)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五种地形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4.了解我过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相互位置。(参看课本P27活动3)
5、我国西部多为山地、高原、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征:南北温差别大,由南至往北,气温依次降低。夏季气温分布特征:南北温差别小、全国普遍高温;但因为海拔的高的关系,青藏高原等地区气温较低。
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和南京。
3.根据气温的活动积温的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由北往南气温升高)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见课本P33)。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也在秦岭—淮河一线
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800mm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5.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见书P36)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它们对应的植被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6.我国季风气候特点:雨热同期(或称夏季高温多雨)
(成因: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双重影响,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
名称 源地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 西北、东北风 (偏北风) 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西南风(偏南风) 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湿润
7.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分界线,把我国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富,非季风区是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达到,降水稀少。
8.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形成梅雨季节,7、8月份,又会出现伏旱。
9.季风气候易产生寒潮、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
10.我国气候类型主要是五种: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东部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11.我国气候特征是: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主要河流与湖泊的位置——地图册P20-21
1.我国河流分为两大类:内流河和外流河
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外流河集中的地区称为外流区;没有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内流河,内流河集中的地区称为内流区。我国河流大多分布在外流区;西北内陆的河流水源不丰,沿途多沙漠、戈壁,蒸发和渗透严重,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道。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特殊河流: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外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也是最长的内流河。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
3.京杭运河——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流,全长约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 浙4省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及一系列湖泊。(课本P46)
4.我国的湖泊:
内流湖——多为咸水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湖
外流湖——多为淡水湖,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黄河:书P48图或作业中的黄河水系图(重点)
1.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呈“几”字形.
2. 发源——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注入——渤海全长约5500千米,我国第二长河。
3. 上游、中游分界点——河口(内蒙古) 中游、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9个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4.主要支流—湟水、汾河、渭河、洮河的位置;
5.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6.黄河的忧患与治理: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参看笔记
上游: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上河。
地上河的形成原因:课本P49
长江:课本P53图或作业中的长江水系图(重点)
1.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V+W形
2.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 注入——东海
3. 上游、中游分界点——宜昌 (湖北省) 中游、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11个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4.重要支流:干流以北—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干流以南—乌江、湘江、赣江
5.其他:各主要支流的位置;主要水电站—三峡和葛洲坝位置;下游的淡水湖泊位置;四个沿江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云南虎跳峡的位置
6.长江有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之称。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包括从源头到宜宾和三峡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居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7.治理川江(滩多流急)与荆江(“九曲回肠”)。
8.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江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并且种类多,但是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也是我国不可以忽视的方面。
2.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
4.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
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
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
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
6.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7.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8.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9.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10.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
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
A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 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在各种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人们形象地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长沙、九江、芜湖、无锡
2.我国交通运输网特点:分布不均,东密西疏
3.铁路干线——熟记“三横五纵”P91图 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干线
南北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青藏线
4.交通运输枢纽——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处(人流、货流量都很大)
重要铁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成都和兰州(经过的铁路线)
分为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5.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速度 较快 次于铁路 最慢 最快
运量 较大 较小 最大 最小 大
价格 较低 较高 最低 最高
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速度、运量、价格等因素。从运输价格上看航空最高,水运最低。从速度上看:航空最快,水运最慢。从运量上看航空最小,水运最大。货运时,贵重或急需而又数量不大的货物,多用航空运输;容易死亡或者变质的货物,多用公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或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和水运运输。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部门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2.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3.农业的地区分布:
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西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以东(季风区)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
4.我国四大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部沿海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5.我国三大林区:西南和东北为天然林区;东南为人工林区。
地区 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 以南地区
耕地类型 旱田 水田
熟制 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 油菜
我国三大棉区 新疆南部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6.如上图:粮食作物呈“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呈明显的“南甘北甜”分布特点
7.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A自然条件
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牧业; 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渔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种植业; 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林业
B.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量;距市场的远近;交通条件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应。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
2. 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3..四个工业基地特点:
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
4.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
该产业特点:a.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b.科技投入的含量大c.产品更新换代快
5.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及地区差异:
特点: 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地区差异:
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地地区: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国防军工有密切联系的产业
整体归纳:1、国家政策
(1).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2).我国民族政策是: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3).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节日: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6月25日;世界水日:3月22日。
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3、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1)相当于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0摄氏度的等温线
(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相当于我国年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河流无冰期和有冰期的分界线
(6)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7)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即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分界线
(8)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4、简答题
(1)简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简要评价我国土地增援的优劣。
(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4)什么是农业因地制宜?其四大原则是什么?
(5)简要回答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6)简述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和特点。
(7)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及地区差异。
(8)简述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的原理和好处。
5、熟悉“中国政区图”、“温度带分布图”“干湿划分图”

Ⅳ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我国所处的温度带有 ( )
A .北温带 北寒带 B.北温带 热带 C.南温带 热带D.热带 北寒带
2、我国最早迎来一天的地方是 ( )
A .帕米尔高原 B.曾母暗沙 C.漠河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3右图是哪个省区的轮廓( )
A.青 B. 陕 C.桂 D .湘
4、台湾海峡的属海是 ( )
A .渤海 B.黄海 C. 东海 D.南海
5、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黑龙江 B.内蒙古 C. 新疆 D.西藏
6、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 满 B. 壮 C. 回 D.藏
7、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据第五次人口复查的结果统计,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 C.我国各民族中汉族分布最广,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均有分布 D. 维吾尔族、满族的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8、我国管辖的国土面积有 ( )
A. 960万平方千米 B.997万平方千米 C.1000万平方千米 D.1260万平方千米
9、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山是( )
A.大兴安岭 B.祁连山 C.雪峰山 D.太行山
10、北回归线沿线可见的山脉有( )
A. 台湾山脉 横断山脉 B.台湾山脉五指山 C.台湾山脉武夷山D.台湾山脉雪峰山
11、水稻也能在北方生长,这是因为我国 ( )
A .季风区面积广 B.雨热同期 C.地形复杂 D.气候复杂多样
12、我国跨四种干湿地区和四种温带带的省区是( )
A. 陕西 B.甘肃 C.西藏 D.四川
13、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 ( )
A.青藏高原 B.漠河附近 C.帕米尔高原 D.乌鲁木齐
14、半湿润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 荒漠
15、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气候 D. 高山气候
16、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黄河 C.长江 D.珠江
17、地上河的现象产生在黄河的 ( )
A.河源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8、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的长江称为 ( )
A .通天河 B.川江C. 荆江 D.扬子江
19、属于吐鲁番盆地的民居是 ( )
A. 砖墙斜顶房 B.窑洞 C.晾房 D.干栏式木搂
20、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的地地形区是 ( )
A .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二、 填空题 (20分)
21、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有 个自治区。
22、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
23、长江源远流长,有 和 之称。
24、我国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属于东亚又是内陆国家的是 。
2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北和 地区。
26、我国地势的特征是 ,各类地形呈 状分布。
27、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 ,多集中在 地区。
28、习惯上,以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9、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河,所在区域为 区。
30、 平原利用黄河修渠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长江上游长约16千米,最窄处仅30米,水头落差达200米的河段叫 。
三、 连线题( 4分 )
将下面各民族传统节日、舞蹈和体育运动项目与所列民族用直线连起来。
①朝鲜族 ②傣族 ③ 蒙古族 ④维吾尔族
四、 综合题(36分)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千米,陆地相邻的国家有 个,其中①
② ③ ④ ⑤ 。
(2)我国省级行政区中,A是 ,简称 ;B是 ,简称 ;C是 ,简称 。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是 。
33、读我国地形图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9分 )
山脉① ② ③
高原④ ⑤
平原⑥ ⑦
海洋⑧ ⑨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航运发达,有 之称。试用三个数字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 、 。
(2)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图中①处是正在建设的 水电站。
(3)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4)图中A市是我国新设立的直辖市,其简称是 。
(5)写出城市B C D 的名称。
(6)从干湿地区看该河下游流经 地区,从温度带看流经 带,所以该河冲积成的 平原成为鱼米之乡。

答案一、BDBCC BBDDA BBABC DDCCA
二、21、34,5 22、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23、水能宝库,黄金水道24、俄罗斯,蒙古25、东北,西南26、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27、2/3,西部28、大兴安岭,冈底斯29、外流,外流30、宁夏,虎跳峡
三、连线题A②B④C②D①E③
五、 综合题32、(1)15,①朝鲜②俄罗斯③哈萨克斯坦④尼泊尔⑤老挝(2)A青海省,青B四川省,川或蜀C湖南省,湘(3)云南,江苏
33、①天山②阴山③秦岭④青藏高原⑤黄土高原⑥华北平原⑦东北平原⑧东海⑨南海
34、(1)黄金水道,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流量最大(2)长江三峡(3)防洪(4)渝(5)B,武汉C,南京D,上海(6)湿润地区,亚热带,长江中下游

-----------------------------------------------------------
南京市扬子一中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期中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每题一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 (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2、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指的是: ( )
A、省,县,乡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省,地,市 D、国家,首都,省
3、下列属于直辖市的是: ( )
A、北京市、武汉市 B、上海市、南京市
C、天津市、重庆市 D、重庆市、广州市
4、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 ( )

A B C D
5、下列省(区) 的名称、简称与行政中心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吉林省—吉—吉林 B、贵州省—贵—贵阳
C、广东省—广—广州 D、山东省—豫—济南
6、 目前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和民族: ( )
A、23、56 B、36、40 C、34、56 D、28、55
7、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
C.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8、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 )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人口越多越好
C、人中越少越好
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9、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
B、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
C、我国民族总的分布趋势是大杂居,小聚居
D、各民族均匀分布
10、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
A、壮族 B、汉族 C、回族 D、苗族
11、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是: ( )
A、高原、盆地和丘陵 B、高山、盆地和丘陵
C、高原、平原和盆地 D、高山、高原和盆地
12、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地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13、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秦岭—淮河一线是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D、秦岭—淮河一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15、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 ( )
A、海南岛 B、青藏高原 C、帕米尔高原 D、 漠河
16、有关季风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冬季都吹西北风
B、台风形成的暴雨是我国的主要降水
C、冬季风势力强,在我国各地都比夏季风控制时间长
D、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引起的
17、四川盆地冬季暖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18、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西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9、在盛夏时出现伏旱天气的地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南部沿海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西北内陆地区
20、黄河下游干流很少有支流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量少 B、下游为地上河 C、蒸发旺盛 D、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21、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 )
A、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B、加强下游河道的治理
C、加强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D、治理“地上河”河段
22、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极其非富,但90%集中在 ( )
A、宜宾至宜昌 B、源头至宜宾 C、宜昌至湖口 D、三峡段
23、我国下列河流中属于季节河的是: ( )
A、塔里木河 B、黑龙江 C、额尔齐斯河 D、雅鲁藏布江
24、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 ( )
A、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人口稠密区与人口稀疏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25、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安全飞行了155,5小时,绕地飞行76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以后,于10月17日凌晨4点30分安全返回,主着陆场位于我国的: (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青海省
C、甘肃省 D、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部分:活动天地(每空一分,共计25分)

26、〖填一填〗读我国干湿地区图,回答问题。(8分)

(1)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A 、B 、C 、 D 。
(2)A与B的分界线接近 mm等降水量线,经过 — 一线
(考试不是分层设色图,最好改成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是————。)

(3)(我们)南京处于 (湿润、干旱)区。

27、〖挑战自我〗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8分)

(1)山脉A是 ,其南侧的地形区是 。
(2)山脉B是 ,它位于我国第 、 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3)山脉B、C之间的地形区是 。
(4)山脉D的东侧的地形区是 。
(5)F是 。

28、〖试一试〗读长江水系图,填注下列内容。(9分)

(1)长江注入① 海,图中②为 湖。
(2)长江中游是指 到 。
(3)③为 水利枢纽,
(4)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
(5)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是因为 、 、

-----------------------------------------------------------

(图略)

Ⅳ 求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上破鹨怀?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9.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上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