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八年级地理上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说课稿

发布时间: 2021-03-15 10:39:46

A. 初中地理全册说课稿

地理说课去“精品教师”上边找,
(网络搜下“精品教师”四字,第一个就是)
里面有全册的
看右边--他的文档(4444) -- 查看全部
抄下来

B. 寻求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关于地势和地形的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 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八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重要的基础性部分,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大下了基础。2、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地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2) 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并能解释重要山脉所起到的“骨架”作用。(3) 通过阅读统计图,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思想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3、 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二、 说教法1、 教学方法“读图—讨论—讲解”结合法图表分析、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地形模型图、中国地形图学生准备:地图册、直尺、纸张三、 说学法1、 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四、说教学过程1、 教学结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2、 教学程序:(1) 复习旧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回顾以下。(3分钟)(2) 导入新课: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那我们熟悉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自然环境吗?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地势和地形。(板书: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1分钟)(3) 讲解新课:()① 出示中国地形模型图,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中国的总体地势和地形(1分钟)② 分析课本P22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读懂分层设色图,再配以直观形象的“楼梯”形状,让学生得出“阶梯”的分布特点。(活动:让学生在黑板上和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楼梯图,只要求画三步。)(6分钟)③ 阅读地图册P10~11“中国地形”,读出每一级阶梯的位置以及海拔高度。(板书:1、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5分钟)让学生再对照书本,确定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对于重点的一些字眼用笔画下来。(板书)(3分钟)④ 分析P22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让学生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同时能够归纳出第一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二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三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分钟)⑤ 讲解:在第三级阶梯上,由于东流入海的河流将所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从而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在广阔的近海大陆架区,不仅岛屿星罗棋布,同时海洋资源非常丰富。⑥ 分小组讨论:(5分钟考虑,8分钟回答)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面向海洋,对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利于东部湿润气流深入大陆内部,带来降水)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板书:使大多数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举例:如中国的三大河流对交通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板书:促进了东西方的往来,阻碍了南北的交通往来。)因此,在我国古代就修筑了京杭大运河来沟通南北的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时,落差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能不能举出一项工程(现在谈论的比较多的)。(4) 巩固新课:(3分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可请学生进行总结。(5) 布置作业(5分钟)① 我国的地势特点是---------,呈---------状分布。② 让学生完成P23“活动”,在图2.3上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6) 有疑问的学生进行提问(2)附:板书示意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1、三级阶梯状: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第三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2、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对气候:利于东部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对河流:使大多数的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对交通:沟通东西,阻碍南北

C. 初中地理某一课时课后说课稿

D. 初中地理怎么说课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气候的基本特征》。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商务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气候的季风气候显著以及气候复杂多样两个典型特征,并详细说明了典型的气候对我国气温降水的影响。本节课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章节,同时也是了解中国自然环境的重要部分,为后续综合分析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一下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并且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但是,如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地理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教师采取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的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的地理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准确画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说出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及影响。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利用地理示意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理念,树立探索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立,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难点】
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影响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因素
五、说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理解气候这一知识相对抽象,但是学生对于气温和降水有直观的了解,所以本节课我会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谈话法、地图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所以在这个环节,我采用生活实例的方式进行导入:
同学们,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在电视上看到,全国各地的人们用各种方式准备春节,哈尔滨的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在冰雪世界里欣赏美景,广州的市民却正忙着在迎春花市里挑选鲜花,这反映出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差异呢?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气候的基本特征。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最典型的特征,在讲解这一块知识的时候,首先先让学生阅读图2-2-1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比较冬夏季风的差异。
【提问】在学生看图的同时让他们思考是冬季风影响范围大,还是夏季风影响范围大?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随后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总结冬季风的影响范围大(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小。
【提问】了解了季风与非季风的范围后,再继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2-2-1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
①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受夏季风影响比较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降水的差异;
②指出季风区的大致范围,说说其海陆位置。
③我们的家乡所在的地区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④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说说夏季风推进过程中所经过地区地势的变化。
描画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对答案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问题设置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在讲解“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这一块知识时,我会以图导因,让学生自己读图分析。
【提问】先观察图2-2-2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分析夏季风的强弱对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通过自学以及讨论的方式,能够进行一定的总结,随后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
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夏季风很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到北方,北方多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较短;反之,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较长。
【提问】对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我会让学生先观察图2-2-4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然后看图分析降水量的规律,为了便于学生总结规律,我会先设置下列问题
①先看图例,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描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结合图2-2-5归纳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②400mm等降水量线和我们学的哪条线相似?我们所在地的降水量是多少?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上述问题能够总结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展示图片】为了检验总结的规律是否符合我国相应城市的降水分布特点,接下来让学生对比下列四个不同区域的城市。
【提问】
①找出四城市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三个月,说说各地在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②对照图2-1-2、图2-2-1,结合四城市与海洋的距离、地形等的差异,归纳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思考归纳】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且读图分析能够总结出:
四城市降水最多的月份大多集中在夏秋季,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主要影响因素有海陆位置、地形和季风。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对于等降水量线的判读能力,提升学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复杂多样,对于学生而言,理解相对容易,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积累感受气候的不同,但是对于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还不了解。所以,为了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气候的复杂多样,首先让学生体会气候表示因素气温在时空上的变化。(设计意图)
【读图思考】仔细观察图2-2-6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找出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并结合图例观察1月份南北温差最大值。
图2-2-7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全国平均气温。
【提问】认识影响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因素我会展示下述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在图2-2-6描出8℃、0℃、-8℃、-16℃等温线,说说它们的纬度位置;结合图2-2-1,说说它们与冬季风源地的关系。
②在图2-2-7中找出气温最低的区域,说说其成因,联系夏季南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差异,说说夏季南北方普遍高温的原因。
③归纳影响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由于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在此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先进行组内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
承转:由于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对于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提问】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影响变化,让学生先从课本中找出积温的概念,并仔细观察图2-2-8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图2-2-9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说我国可以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各个温度带的农业代表农作物以及熟制。
【图片展示】我会播放全国各个湿度带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形成鲜明的认知。
承转:我国气候的多样性除了表现在南北差异的温度带以及不同的干湿分布区外,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各地气候带的不同。
【提问】结合图2-2-10中国气候类型图,分析我国典型的气候带,并结合图2-2-11 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分别比较海口与哈尔滨、北京与银川、成都与拉萨的气候特点,说说其主要影响因素。
②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这样设置,是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运用地理技能的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
【活动探究,课堂总结】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会先让学生尝试评价我国的气候特征,列出有利与不利影响。
然后通过列出结构图的方式,让学生填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并简单描述典型案例。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结构导图的方式总结,能够将枯燥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够再次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
环节四、作业布置
课堂学习的结束,并不是地理学习的结束,应该以此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让学生课下寻找本地的气温降水年统计资料,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验证。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板书,我的板书采用纲目式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知识点之间的主次关系,并且点出了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第二节气候的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冬夏季风差异显著
2、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二、气候复杂多样
1、温度带、干湿区分异显著
2、农业类型多样
3、地势高低悬殊,地势多样,加剧复杂多
以上是我的说课,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E. 谁有初中地理课后说课稿范文

参考下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材
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 第二部分:说教法
包括教法及依据、教学手段及依据两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说学法
包括学习方法及学法指导两部分内容 第四部分:复习过程 介绍本节课的复习设计 第五部分:知识检测 检查学生复习效果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标解读:在本条课标中体现的知识目标是,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以及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分析和说明是技能的要求。运用地图、资料去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就是过程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民族责任感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材内容分析 《“祖国宝岛”—台湾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0页至53页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节的内容,内容较丰富。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主要内容有: ①位置与范围;②地形与河流;③资源丰富的宝岛;④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⑤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沿海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初步掌握了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这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沿海万里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都共同期盼能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
台湾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台湾省地形图、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台湾岛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提取加工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并尝试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①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②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③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④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⑤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及其城市职能。
⑥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①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② 台湾丰富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台湾省的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第二部分 【说教法】
1、教法及依据:引导学生参与读图进行教学分析。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及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丰富的地图和图片资料以及视频材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部分 【说学法】
初中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概括等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发散性思维逐渐彰显,课堂上小组讨论法与合作探究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学在课堂,乐在课堂。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读,培养学生读图、读课文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要求;练,通过一定练习,掌握所学知识。 第四部分
【说复习环节】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复习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采取了初忆台湾—再回台湾—追溯台湾的线索层层推进,并在各环节进行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注意力始终集中于一点,全面回忆与巩固所学知识。 一、情境导入
通过欣赏台湾的著名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于台湾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导语:学习过台湾,我们最难忘记的是台湾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一下吧。 二、新授内容 (一)初忆台湾

本环节主要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说一说:请结合图片为大家介绍台湾的位置。
由学生根据台湾位置图及所学知识向大家介绍台湾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2、填一填:你能填出台湾周围濒临的海洋吗?
结合“台湾位置图”由学生介绍台湾四周濒临的海洋,教师强调台湾海峡属于东海,台湾岛东侧直接濒临太平洋。
3、找一找:找出台湾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主要城市的位置。 教师向学生强调钓鱼岛是台湾省的一个小岛。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主要复习的是台湾的位置和范围,这属于台湾的自然地理知识,也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同时也要求做到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因此我更多的是让学生结合图片来介绍和查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更好的达到复习效果。
(二) 再回台湾
本环节主要是从各方面交流和探究台湾省的情况,主要包括地形勘探、气候报告、资源推介、经济调研、城市掠影、民族风情各单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地网络,从而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
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并布置学习任务分别从地形勘探、气候报告、资源推介、经济调研、城市掠影、民族风情角度完成对台湾内容的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1、地形勘探
在这个环节我为学生出示了台湾岛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所做的台湾岛地形剖面图,提示学生介绍台湾的地形和地势两方面的内容。 2、气候报告
出示台湾位置图并强调通过台湾的重要纬线—北回归线,使学生回顾台湾所在的温度带和所属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3、资源推介
首先向学生介绍台湾拥有的各种称号,提示学生说出它们的含义,然后通过展示台湾“资源宝库”图,让学生回忆这些物产的分布地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台湾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物产?”从而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去逐层分析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4、经济调研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在这部分我用资料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采取对比的方法来总结台湾经济的发展,依据图表和资料,分析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特色,分析怎样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并强调台湾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5、城市掠影
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北,最大的港口是高雄,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还知道的台湾省其他的城市和其特点。
教师注意强调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6、民族风情
主要通过图片的形式使学生回顾台湾主要的民族是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最后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高山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不作过多的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将学生学习过的台湾知识充分的调动起来并经过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掌握

的更加深刻和系统。同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追溯台湾
本环节通过追溯两岸之间的历史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台湾和大陆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环节主要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想一想:
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你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
通过问题的设置,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教材和已有的知识从历史版图、文化渊源、风俗节日等多角度寻找证据,说明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神圣的领土。 (2)、资料展示
教师展示资料并引导学生活动:下列材料表现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你能将它们一一对应起来吗?
通过各种资料展示使学生了解到台湾和大陆是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台湾与祖国是血脉相连,密不可分的。 (3)、风云人物
介绍在台湾和大陆关系改善中起到重大作用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说明两岸之间关系正在不断地改善,并提出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三、本课总结
在这部分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分组从“岛”、“山”、“宝”三个方面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每组派代表上前展示,对于总结较好的小组教师进行鼓励和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查漏补缺。 第五部分: 知识检测:
先看本节的中考考点点击:
考点1: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地理特征,多以选择题、读图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点2:台湾省的自然资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点3:台湾省的经济特点,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城市及功能多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读图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
在这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练习题:
1、挑战自我:台湾有众多的美称,你知道他们代表的含义吗? 2、列举:台湾省的下列“之最”。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最”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 3、风采展现:我们现在已经很熟悉台湾了,你能结合图片为我们介绍学过的知识吗? 结合图片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指图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将学生的潜能最大的激化,知识掌握的也更加深刻、牢固。
4、选择题示例:用抢答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课后讨论
台湾发展的外向型经济,需要从省外进口各种原材料和能源,对外依赖严重,就台湾省未来的发展,试讨论分析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技术的必要性,怎样才能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更加体会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密切联系,凸显本课主旨。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出发点从无论是自然环境上、还是现代的经济发展、更是民族祖籍上,告之大家其实台湾和我国从未间隔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的体现了这一点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影音材料仍教缺乏,准备不够完善。

F. 寻求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去“精品教师”上边看,
(网络搜下“精品教师”四字,第一个就是)
很多地理说课,也有全册
如果改版了--看右边--他的文档(4444) -- 查看全部
看中了就抄抄呗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