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ppt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ppt

发布时间: 2021-03-15 00:20:02

A. 高一必修一地理有关气候类型的问题,有悬赏~

(来5)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源沿海,则夏季通过(东南季风)输送到陆地上水汽最多,该地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分析:图示为海陆间水循环,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说明东面的海洋是太平洋。夏季北太平洋上形成高压,以东南季风的形式影响我国。太平洋上的水汽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我国还有一部分水汽来自印度洋,但印度洋没有与我国相邻,况且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不多。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说明是我国南方地区沿海,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就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暖对降水量的变化究竟是怎样的

球气候变暖使湿润地区降水量增加,干旱地区降水量减少.
全球气候变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总体来说是蒸发加大,降水增加,所以地表径流增加.
从对地球的影响来看,降水的趋势会更加不平衡。
寒带靠近两极点,冰川积累的速度远没有融化的速度快,海洋面积变大,同理降水多
至于温带属于本来就不怎么湿润(大部分),降水增多形成城市雨岛效应,蒸发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同时太阳直射的纬度基本在赤道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温带一年中接受的太阳辐射会更多,蒸发量也会更强,主要还是温带大部分受大陆性气候控制

C.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题目。

发展____循环____经济;减少____燃料____能源的使用量,倡导_____低碳___生活;提高能源___效率_____;开发使用内水能、容太阳能、风能等__清洁______能源;大力____开发新型能源____,加强____国际合作___等。

D. 高一必修一地理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的知识

移动规律: ⒈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⒉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 ⒊年移动幅度约为1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E.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知识点详细总结。

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1、水循环
是指水在地理环境(四大圈层)中空间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移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环节多,循环过程复杂、范围广。如登陆的台风、夏季风;外流河入海等都属于系类型。
3、内陆循环
水循环环节少,水量少,如高山冰雪融化、内流河、湖的水循环。
4、海洋内循环
水汽数量很大,环节少,海洋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落回海洋。
(二)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和意义
1、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水循环的过程就是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的转移过程。
2、水循环的意义
联系四大圈层,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陆地水不断更新;实现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三)水循环和水资源
1、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水是可以循环再生的资源,一般来说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2、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水循环在总体上受自然界规律支配,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循环再生能力有限,如果人类过度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也会枯竭。
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人口、土地和水资源分布的不协调性,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加剧了水资
源紧张。
(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地表蒸发影响最大
合理的影响: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修水库、植树种草等。
不合理的影响:大面积滥伐森林、排干沼泽、围湖造田、过度开采地下水、硬化
地面等。
2、人工增雨
在局部地区实施。规模小,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才能成功,对大范围内的降水分布影响不大。
二、河流的补给
(一)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
1、雨水补给
普遍分布,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雨季形成汛期。许多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
举例说明一些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不明显。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形成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
3、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
补给量与气温高低有关,补给量补给小,夏季形成汛期,冬季常断流。
4、湖泊水补给
江河中下游地区湖泊,有削峰补枯主作用,大型水库也有此作用;山地的湖泊可成为河流的源头。
5、地下水补给
补给量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互补。
(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可改变河流水量、含沙量
1、破坏植被与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增加(减少),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升降缓慢),洪峰水位高(低)到来早(晚);河流含沙量增大(减小)。
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洪水期水位高、水量大。
2、修水库与围湖造田
使河流水量变化平稳(水位升落明显),减少下游河水的含沙量(加剧下游洪涝灾害)。
3、硬化城市路面与铺设渗水砖
增加(减少)地面径流,不利于(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河流水位陡涨陡落(缓慢变化),造成城市洪水或缺水,加剧(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
二、洋流
(一)洋流的形成和分类
1、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2、洋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大气运动和盛行风向;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
3、洋流的分类
(1)暖流和寒流
(2)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风海流较多,如信风洋流、西风漂流、季风洋流、绕极环流;补偿流(上升流)在大洋东岸明显;密度流存在于海水盐度、密度不同的海洋之间。
(二)洋流的分布
1、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环流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
大洋东岸为寒流。
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环流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大洋西岸为寒流(风海流),大洋东岸为暖流。
3、40°S附近海域,形成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南极附近形成绕极环流(逆时针方向)。
4、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形成,洋流方向有季节变化。
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或西南流,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环流;夏季盛行
西南季风,海水向东或东北方向流,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环流(索马里寒流出现,是
强大的上升流)。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1)在高低纬度间进行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2)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及寒流流经地区易形成海雾,影响海洋交通。
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升温增湿作用(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55°N——70°N大洋东岸最冷月均温比大洋西岸高16——20℃),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广,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延伸至60°N;摩尔曼斯克港冬季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关系密切;四处特殊地点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寒流对大陆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如副热带西海岸沙漠的形成;亚洲东
部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的纬度比西欧偏低(50°N——70°N);西风漂流的“风
壁效应”及其本身寒流性质加剧了南极大陆的寒冷。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之处,鱼类食物、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如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沿海有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
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洋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随洋流运动,污染范围扩大。
4、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顺风顺水航行节省时间、燃料;逆风逆水航行速度慢,费时间费能源。多
海雾的地区不利于海上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船舶航行安全带
来威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其航空母舰沿西风带接近珍珠港,
没有走信风带,试分析原因。
走西风带航线:航程近,是顺风顺水,上空多云雾,利于隐蔽;西风带风大浪
高,安全性不好。
走信风带航线:风浪小,安全性好;对日本来说航程远,且逆风逆水,速度慢,
易被美国侦查到。

F. 高一地理必修一之全球气候变化

心得体会应该是自己的,从别人那里来的始终是别人的,只有来自自己内心的才叫做心得版体会。
不过我想,权我可以为你提供几个角度以供参考:
1.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关系全球气候变化,但是同时也是有规律可循。
2.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同生活相联系,因此学习地理也是学习生活的一个过程。
......
总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悟,或者是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是方法,或者是学习后的收获这些角度入手。只要你愿意将你的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我相信你肯定能找到自己的心得体会~那样的新的才是最真实的,才是属于你自己的~!加油!

G.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预习提纲怎么写

自己看课本呀,总结一下就行了,列个树状图啥的。

H.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措施(地理必修一)

原因:自抄然原因:目前地球气袭温正处于上升期(地球的气候处于不断地冷暖、干湿交替中)。
人为原因: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森林破坏。
措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加强全球合作;
调整农作物品种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