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转偏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转偏

发布时间: 2021-03-14 09:20:44

㈠ 这是地理必修一气压梯度力的,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右的,但为什么要向下呢

要注意,判断地转偏向力的时候,切记要顺着原始方向判断.
如果箭头是西往东,那么你可以把纸挪一下,让箭头向上指着,再判断向右.判断好了,就把纸摆正,这就为什么要向下

㈡ 高中必修一地理题:关于地转偏向力

此题选C。我是高三的地理老师,真的。上游南岸冲刷厉害,下游北岸冲刷厉害,A图上游在内北半球向右偏,即容向南偏,所以南岸冲刷厉害,下游在南半球向左偏,即向北偏,所以北岸冲刷厉害。C
图上游在南半球,向左偏,即南岸冲刷厉害,下游在北半球,向右偏,即北岸冲刷厉害。希望能帮到你。

㈢ 高一地理必修一 北半球地球偏转力向右到底是那一边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物体运动方向向右偏。这个右就是你站在某地,看着物体离你远去,物体运动方向偏向你右手方向。例如你面朝东站,物体离你远去,就是物体向东运动。向右偏转就是物体运动方向向东南方向偏。

㈣ 高一地理必修一计算题:地方时 区时 时区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的计算 还有地转偏向力的画法

全球有24个市区,每个时区15度,但是中国都是以东八区为标准时间也就是所谓的北京时间。每个相连时区相差一个小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有公式的。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某一大范围的地区(如欧亚地区、半球、全球),某一大气层次(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整个大气圈)在一个长时期(如月、季、年、多年)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如一周、梅雨期间)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问题

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三个地理意义之一。对于地转偏向力高中阶段,地理方面学生需要知道的内是:在北半容球地转偏向力偏向运动方向的右,南半球偏向运动方向的左,赤道地区没有地转偏向力。常见的题型有河口三角洲的堆积岸和冲击岸,轨道哪个方向磨损程度大,还有就是导弹的发射。
不是必须沿经线也不必须沿纬线,只分南半球 北半球 和赤道。
比如说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如果不加以整治,若干年后可能和长江北岸连在一起,就是由于北岸不受冲击

㈥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问题

必修I应该主要是自然地理,通过第一章知道了昼夜时间差,如北京时间是早晨8点,而回英国正是凌晨;晨线上所有答时间是地方时6点,昏线是18点;通过太阳南北回归线的移动了解了地球的四季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长和夜长等;在北半球,冬至日太阳能够照射到房屋里面那么一年这个房子都可以照进阳光;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原因,北半球河流右侧侵蚀更严重。
第二章大气:海拔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度那么可以根据平原所在海拔和温度推测测出山顶的温度,对去高山地区旅游挺有用的;垂直气候带对植被的影响;冷暖峰交汇时候带给人类的影响等等

㈦ 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一问题!

你别管别的 你就记住我说的 地球不管是在哪里偏 【只要是北半球就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内永远不骗】容 但是 用手对一些理解能力差的 同学 几乎没有帮助 我教你一个 最简单的
3步
1 确定目标是哪个半球 赤道直接无视 不偏转
2 以点(就是题目所说的出发点 只要他是北半球 不关他向哪飞 都是向右【不是直接向右】 你可以做一个角一条边 是他原来的轨道 时候画一个垂直的 取他们的夹角 北半球取右边 南半球取左边 就这么简单 左右手那个 你听不明白的 能一步错 步步错

㈧ 如何学习地理必修一偏理科的问题

1、九大行星
(由于该顺口溜年代较长,现九大行星已更正为八大行星,望周知!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
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变暖危害
大气污染,地球变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16、风的形成
温高气上升,低压下形成;
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
17、地球气压带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
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
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
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18、地球风带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
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条件
空汽饱,气温降;
凝结核,相碰撞;
体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
陆西岸,副高带,
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季风故,
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
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 i
22、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
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
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热带雨林赤道边,高温多雨树参天;
猩猩猿猴时常现,河马大象不少见.
热带草原夹两边,非洲南美最广泛;
干湿两季南北反,稀树密草动物欢;
狮犀斑马长颈鹿,干季向着水草迁。
热带沙漠回归线,非澳两洲最大片;
草木稀少多沙丘,鸵鸟骆驼耐饿旱。
温带沙漠居陆间,亚美澳非都可见;
夏季高温冬季寒,植被较少能耐干。
温带草原四季显,多位北半球中间;
雨水较少草尤短,黄羊野兔最常见。
温带森林阔叶繁,熊猫梅花鹿罕现。
北部亚寒针叶林,松树云杉能耐寒;
亚美北部欧大半,动物冬夏羽毛换。
苔原气候冬长寒,亚欧美洲最北边;
植物地衣和苔藓,特有动物驯鹿焉。
南极冰原和冰山,企鹅海豹近海岸;
北极点与格陵兰,白熊海象不畏寒。

㈨ 地理高中必修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题目,有题目的大哥大姐发来!!!谢谢

20.在赤道上看北极星
A.在天顶
B.仰角45°
C.看不见
D.在地平线上
21.7月21日太阳直内射点大约在
A.20°N
B.25°N
C.15°N
D.10°N
22.如果黄赤交容角缩小,则
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23.下列时间中,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①9月23日到次年一月初
②一月初到3月21日
③3月21日到七月初
④七月初到9月23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4.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范围是由下列哪个条件决定的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自转
C.国家规定的
D.黄赤交角的大小
25.每年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先向南再向北
B.先向北再向南
C.一直向北
D.一直向南
26.假如地轴与黄道平面垂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为90°
B.二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上

㈩ 高中地理必修一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二单元课标解读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 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从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 标: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标分析: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其实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是以太阳为案例,进一步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教学中必须把重点放在其对人类的影响上。为了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必须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规律。并且,由于说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实在太过广泛,因此可以用案例的方式进行阐述。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1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自然环境方面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了解层面上升到理解规律和成因层面。地球运动包括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两重形式。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的划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本条“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不仅要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后者更为重要。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 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课标分析: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条“标准”的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根本要求。本模块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标准”以“宇宙环境—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设计了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从宏观层面上,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人类属生物圈的一部分。从微观层面上讲(如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并且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说出”(要求较低),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活动创造了人文环境(也有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可见,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与自然环境是一致的。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 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分析: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下垫面辐射(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环流则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 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分析: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水、热、地貌、气候等的影响)。

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理解这些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最好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一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所以,一般模式图或示意图展示的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平均状况,以此状况为参照,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以及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跨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等。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课 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课标分析:天气图是学生以及将来作为一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要经常接触到的。本条“标准”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天气图是用来反映天气状况并预报天气变化的专业性图像,其中涉及各种类型锋面、低压和低压槽、高压和高压脊、切变线等天气系统。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多是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本条“标准”所指的就是这类简易天气图,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在此不作要求。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但对其他概念(如气旋、反气旋),“标准”未作要求,目的是简化知识头绪。把握本条“标准”还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第二,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第三,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如云贵高原地区的昆明准静止锋。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课 标: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标分析:本条“标准”是上一条“标准”的深入,旨在学习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根据一定的自然条件,形成比较稳定的活动方式。但是,自然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长期微弱变化的积累,使得自然条件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从而对人类已经形成的稳定的活动方式产生影响。“标准”规定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说明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为近些年来地理学家研究的前沿领域。课程标准为了反映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并紧密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选择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内容。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学习本条“标准”时,不必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最好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给出气候变化资料,以使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全面的认识。同时,还应给出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以供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全球气候变化狭义地理解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针对近些年气温增高而提的,并且强调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则是就地理环境的演变而言的。“标准”要求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看待全球变暖的原因,即目前的全球变暖现象,本身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当然,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变暖的趋势起了加剧的作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