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地质灾害
A. 我国是世界地震多发国家,这是什么原因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欧亚地震带[1]:又名“横贯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海岭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
对于地震带有规律的分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世界主要地震带与年青褶皱山脉有关.有的认为地震带与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B.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的感想 急!!!
不一定都是真的,但我倒是希望那些都是真的,这样才能激励人们不断探索把那些未知变成已知。
C. 斐济群岛地区发生8.1级地震吗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8月19日08时19分在斐济群岛地区(南纬18.08度,西经178.06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570千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D. 2008——2010年全球地质灾害
海地 汶川 玉树 智利 土耳其
E. 求2011-7月5日-8月20日世界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最好有发生原因,详细 回答方法: 自然灾害: 原因:
7月全球重大灾害性气候事件:
一、热浪侵袭西班牙和葡萄牙
6月底7月初,热浪袭击了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一些地区气温超过40℃,至少造成5人死亡。7月下旬,该岛再次遭受热浪侵袭,葡萄牙南部的大部分地区27日最高气温达45℃,有些地区发生森林火灾。
二、巴尔干半岛持续高温天气
7月上旬到中旬,希腊大部分地区气温高达40℃。马其顿出现持续近一周的高温天气,首都斯科普里和南部地区气温甚至高达43℃,滚滚热浪至少造成15人丧生。罗马尼亚也出现全国性的持续高温天气,气温最高达38℃。
三、瑞典南部暴雨成灾
7月上旬以来,瑞典南部连降暴雨,导致部分地区洪涝成灾,公路交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四、罗马尼亚遭遇暴风雨袭击
月内,罗马尼亚大部分地区相继遭到暴风雨袭击,洪涝灾害造成至少7人丧生,不少房屋和农作物被淹,部分地区电力和交通中断。
五、德国、意大利山区7月降雪
7月上旬,德国及意大利东北部地区气温急剧下降,11日,巴伐利亚山区降大雪,阿尔卑斯山也飘起了雪花。
六、南亚地区洪水泛滥
7月初以来,南亚经历了最近15年来最严重的洪灾。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等国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印度阿萨姆帮24个地区中至少有22个受灾,比哈尔邦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被洪水淹没;孟加拉国已有2/3的地区被淹。
七、阿富汗暴雨引发洪水
7月中旬,阿富汗中部一些地区因罕见暴雨引发大面积洪水,至少造成10人死亡。
八、日本遭热浪暴雨袭击
7月初,日本还处于梅雨季节,但各地已相继出现高温天气,全国有20个县和地方的气温超过35℃,至少7人热死。下旬,关东地区又出现创纪录的酷暑天气,东京20日最高气温达39.5℃,为192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甲府市的气温甚至高达40.4℃。
九、朝鲜遭强台风和暴雨袭击
7月上旬,朝鲜遭受今年第7号强台风袭击,暴风雨引发洪水,1700多民居被淹没,上万公顷耕地被冲毁,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江原道和黄海南道灾情尤重。
十、加拿大遭暴雨冰雹袭击
7月中旬,加拿大艾伯塔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部分城市分别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雹和大暴雨的袭击,许多电线被大风刮断,一些道路和居民住宅被水淹没。
十一、寒流肆虐秘鲁
秘鲁南部地区入冬以来频遭寒流侵袭,到7月上旬,已有47人被冻死,寒流还给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十二、新西兰洪水
7月18日,连续两天的降雨使新西兰奥希瓦斯皮特引发洪水,大约1500人被撤离。
2011年7月地质灾害
7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223起,其中滑坡645起、崩塌263起、泥石流271起、地面塌陷31起、地裂缝7起、地面沉降6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17起,30人死亡、10人失踪、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2亿元。
重大灾害实例
(1)7月5日,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柳树坝发生崩塌,造成18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2)7月3日,四川省安阿坝州茂县南新镇绵簇村发生泥石流,造成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8103.8万元。
F. 近几年的自然灾难怎么会这么频繁
按照发生的空间领域,自然灾害可以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宇宙灾害。气象灾害发生在大气圈,包括的种类有台风、干旱、寒潮、暴雨洪涝、强对流天气、干热风、森林火灾等。地质灾害发生在岩石圈,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岩崩、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缝等。海洋灾害包括海啸、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咸潮等。生物灾害包括生物入侵、蝗灾、鼠害、病虫害蔓延等。宇宙灾害包括宇宙射线侵害、小天体撞击、陨石雨等。 1996年新年伊始,自然灾害接二连三袭击我国大地,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遭受特大暴风雪袭击,数万牧民被风雪围困,大批牲畜被冻死、饿死。云南丽江地区发生7.0级地震,死亡332人,伤1.7万多人,受灾人口达100万,经济损失达40亿元。与此同时,世界也不太平,风雪、严寒与人类社会形影不离,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老诺贝尔的重孙克劳斯诺贝尔为唤起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警觉,推动全球的减灾防灾事业,特在诺贝尔奖中增设地球奖。 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不完全出于自然因素的作用,它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人类造成和诱发的,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直接导致一些灾害的产生,比如对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表坍陷、斜坡破坏以及沿海地带的海水入侵等灾害。据统计,全球滑坡灾害中,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不断增加。据美国海外灾害援局统计,在1900-1981年间,全球共发生损失100万美元以上、死亡或伤残10人以上的灾害16220次,其中20世纪60年代平均发生洪水灾害15.1次,干旱5.2次,暴风雨12.1次,总数为54.2次;20世纪70年代平均发生洪水灾害22.3次,干旱9.7次,暴风雨14.5次,总数为81次。20世纪70年代比20世纪60年代灾害发生率增长了33%,死亡人数增加6倍。20世纪80年代各种灾害和死亡人数超过20世纪70年代次数2倍以上,过去30年里,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不断增加,受灾人数每年增长6%,是全球人口增长率的3倍。
G. 为什么今年地震频繁
可能是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了吧!不过,地震主要是发生在全球的地震带。
附: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欧亚地震带[1]:又名“横贯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海岭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H. 斐济以东海域发生8.2级地震吗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018年08月19日上午8时19分,斐济以东海域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559.6公里。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未发布海啸预警。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I. 斐济群岛8.1级地震震源深度是多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8月19日08时19分在斐济群岛地区(南纬18.08度,西经178.06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570千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