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重要隐蔽工程地质素描

重要隐蔽工程地质素描

发布时间: 2021-03-15 13:01:56

『壹』 岩体地质工程施工问题

现在来简要地谈谈地质监控施工法基本内容,扼要地说,地质监控施工法的基本内容可用下面45条表述:

(1)岩体地质工程是地质工程的一种类型,它和其他类型地质工程一样,是严格地受地质条件控制的。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岩体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也是地质控制论。

(2)在地质控制论指导下进行地质工程建筑的施工方法称为地质监控施工法。地质监控施工法是岩体地质工程建筑的基本方法,岩体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都必须运用这一方法作指导。

(3)岩体地质工程施工既是按图施工,又是工程地质勘察的继续。施工前的设计只是方案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新取得的资料和认识及时修改设计。按图施工不是目的,确保建成的工程安全稳定投入运用才是目的。

(4)岩体地质工程施工设计必须运用岩体力学理论做指导进行分析判断,修改施工设计。

(5)岩体力学是为岩体地质工程建设服务的,岩体力学为岩体地质工程建设服务不是仅靠岩体力学计算分析,而最重要的是靠正确和准确的岩体力学概念和经验判断,岩体力学和岩体地质工程工作者必须正确和准确地掌握岩体力学概念。

(6)为了进行岩体力学分析,在岩体地质工程施工设计前必须获取岩体结构、地应力、地下水和岩体力学参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岩体稳定性力学分析,修改施工设计。

(7)在进行岩体地质工程力学分析时,必须在准确地查清工程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准确地判断岩体力学介质和正确地抽象给定岩体力学模型,准确地取得工程岩体力学性质指标基础上,正确地选用岩体力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才能给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果。

(8)岩体力学分析不能仅考虑岩体自然条件,还必须把岩体改造措施加进力学模型内一起考虑,否则力学分析结果是不符合实际的。

(9)判断岩体力学模型时,除了要正确地判断岩体力学介质和岩体工程结构外,还必须正确判定岩体内结构面分布规律。结构面分布规律即是鉴别岩体力学介质和抽象岩体力学模型的必须充分考虑的地质条件,也是进行地质超前预报的重要依据。

(10)对岩体地质工程来说,地质监控施工法有4项重要技术:①地质超前预测、预报;②岩体改造;③爆破技术;④变形监测和监控技术。这4项技术都是受地质条件控制的。

(11)地质超前预测是指施工前,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对工程建设区的地质背景进行判断预测,但它的准确度是不高的。

(12)获取地质结构、地应力和地下水的最有效方法是边施工边勘察及进行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13)为了确保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兑现,应将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作为施工的一道工序,纳入施工程序之中。

(14)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施工掌子面地质素描、钻进速度测试、变形监测、掌子面地下水特征监测等。

(15)地质超前预报是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来说,预报范围超前5~10m即可。它可以较高的准确度获取掌子面前方地质信息,对施工进行监控,采取科学的防灾措施,实现岩体工程施工科学化,减少施工事故,降低建筑成本。预报内容包括:①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预报;②成灾可能性预报;③防灾措施方案预报。

(16)掌子面前方地质超前预报是根据地质素描和风钻孔测试资料,运用地质规律进行判断,主要的地质规律有3条,即:①结构面发育规律;②地应力的地质标志;③岩体水力学规律。

(17)地质素描的主要内容为断层、大节理、岩脉、软弱夹层、节理密度统计、结构面闭合和充填状况等,这些资料对确定岩体力学模型及力学参数十分重要。

(18)施工设计中应该努力寻找关键块体,对易产生冒落的关键块体应该采取超前防护。

(19)钻进速度测试可利用钻速仪,亦可通过给进把感觉获得,它对于判断掌子面前方平行于掌子面的破碎带、软弱结构面和软弱夹层十分有用。

(20)变形监测既可以判断施工过程中岩体稳定性用作施工安全监测,亦可通过反分析方法用作分析岩体力学参数和地应力状况。

(21)掌子面开挖后通过变形监测或根据地质素描结果进行块体稳定性分析,发现掌子面附近存在有不稳定岩体时,必须及时进行临时支护。常用的支护技术有喷射混凝土和砂浆锚杆,喷射混凝土的喷层厚度要根据围岩岩性来定,对软弱岩体喷层厚度不能小于30cm,锚杆长度应穿过形成块体的软弱结构面。

(22)施工暴露的工作面上出现的地下水不仅可以判断掌子面前方地下水状况,亦可作为判断地应力状况。

(23)简单地说,高地应力地区一般岩体渗透性很低,不出现出水现象,即有出水点时不是高地应力地区,没有出水点时可能是高地应力地区,地下水呈线性分布时地下水的滴水线方向常常与地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垂直。

(24)在掌子面钻进过程中如果出现飙水现象时应该特别注意,这表明掌子面前方存在高压地下水,有可能出现突水现象。这时不应该急于爆破掘进,而应该迅速地进行地下水压测量,根据地下水压测量结果及前方地质结构和地质体力学性质,判断产生突水可能性,进行突水预报。

(25)在出现有突水可能时,应停止掘进,采取防突措施。

(26)防止突水措施有两项技术,一种是疏干掌子面前方地下水,导洞和超前钻孔可用作疏干掌子面前方地下水;另一种技术是灌浆增加地质体抗拉强度,一般可采取超前灌浆30m,掘进10~15m,步步为营地前进。至于一次超前灌浆多少,掘进多少,要视掌子面前方岩体材料特征来定,即可以通过预报灌浆体作防突层厚度来确定。

(27)掘进的掌子面由软弱岩体组成时,掌子面出水会使掌子面形不成形状,连续产生塌方,应急的措施是疏干掌子面前方的地下水或降低掌子面前方的地下水压力。

(28)高地应力地段容易出现岩爆或塑性变形,岩爆既可以出现在地下洞室施工中,亦可以出现在地面工程施工中。制止岩爆的方法可以采用超前向围岩内打钻孔,进行围岩内应力转移,或采用预埋锚杆防止地面岩爆。

(29)低地应力地段容易产生塌方,必要时应对掌子面前方地应力情况进行快速测量或利用地应力的地质标志进行判断,对产生塌方地段应采取超前防治措施。

(30)施工设计中应该努力寻找应力控制点或应力集中点,施工开挖顺序应该使应力集中点的应力分散,降低地应力集中程度,减少地质体中主应力差,防止地质体产生破坏,产生施工事故。

(31)岩体改造不仅是为岩体工程加固服务,有时为了易于开挖或岩体放落,也要对岩体进行弱化处理,所以岩体改造有强化处理和弱化处理。

(32)根据成灾超前预报结果,对施工开挖可能出现破坏地段,必须作出防灾措施方案预报。防灾措施方案预报内容包括:①防止施工过程中诱发产生灾害对施工提出的要求,如防止大的爆破振动,防止掌子面暴露时间过长等;②防止开挖后产生塌方、突水灾害。常用的防护技术有:采取超前支护,超前疏干,超前注浆,喷锚支护等。

(33)几乎所有的岩体工程施工过程中都要使用爆破,爆破会损伤岩体,一旦岩体被损伤就不可能复原,而变成破碎岩体,岩体质量大大下降。岩体爆破一定要根据岩体结构特征和岩体工程要求进行设计,岩体工程施工一定要使用控制爆破,禁止使用大爆破。

(34)为了防止岩体工程失稳,最好在岩体接近极限平衡状态时,按岩体改造原理对岩体进行加固,这是岩体加固的最佳时期;不然的话,如果岩体失稳后再采取补救措施,必然拖延工期,工程投资亦必将大大增加。

(35)岩体加固和支护必须充分利用岩体变形发展过程特征。岩体加固支护要利用积极弹性变形和充分利用粘性变形发展的一定过程,这是岩体工程加固和支护的艺术。

(36)因为岩体具有一定的粘性,岩体工程开挖后,即使是在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它也不是立即产生破坏,其破坏需要经历一定的变形过程,即经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岩体自稳时间,岩体工程加固工作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完成。

(37)岩体自稳时间随岩体质量不同而不同。岩体质量愈好,自稳时间愈长;岩体质量愈差,自稳时间愈短。铁道围岩分类中Ⅰ~Ⅱ类围岩,如果有地下水活动的话,则不能自稳,必须采取管棚超前支护处理再开挖;Ⅱ类围岩无地下水活动时,自稳时间约为4~8h,甚至可长至2~3d,它主要决定于围岩内粘性成分含量和含水情况;Ⅲ类围岩自稳时间可长达1周至数月;Ⅳ、Ⅴ类以上围岩,除产生块体塌方外,一般可较长时期稳定。

(38)为了保护地质体,在地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禁采用大爆破。大爆破可以加快掘进速度,但由于爆破震动使地质体遭到破坏,比进行地质体加固和推迟掘进进度带来的损失更大,特别是接近设计境界时绝对禁止采用大爆破进行施工。

(39)对于特殊的地质体,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如遇到膨胀岩时,应该对新开挖出来的掌子面尽快采取封闭措施,防止风化;同时,对这种地质体尽量少扰动,扰动会增加其膨胀性。

(40)对软弱地质体掘进时应尽量采用短进尺,快支护措施,对有水的掌子面应注意留排水孔。

(41)变形监测是监控施工的基础工作之一,是预防岩体地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地质灾害事故和保证岩体地质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技术,它是施工人员的眼睛。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及时修改设计和及时采取防灾措施。聪明的地质工程建设者都清楚这一点,但是,很多人并不认识这一点,只是在出了事故后后悔,这是不应该的。

(42)变形监测技术应力求可靠,不要片面地追求精度,简易可行的技术往往是可靠的,可保证工程顺利进展。愈是精密的仪器对环境条件要求愈是严格,而岩体工程现场往往满足不了它的使用条件要求,反而弄巧成拙。

(43)为了取得位移反分析的完整资料,变形监测不仅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在施工前和后的一定时间内也应该做。这有利于资料分析,特别是位移反分析和工程质量检查工作。

(44)位移反分析是获取岩体力学参数的重要手段之一。位移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除取决于监测资料的可靠性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岩体力学模型抽象的正确性。位移反分析不应该简单地一律都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应该根据岩体结构、岩体工程结构特征、地应力状况及工程变形特点和经验,选用反分析力学模型。

(45)注重变形监测结果,当日变形率小于允许日变形率时,才可以施作永久衬砌。

上列45条内容的基础是地质,必须根据地质情况灵活运用。

『贰』 水利工程基础开挖出来后,地质素描归哪个单位负责,施工、业主、设计

当然是主人负责了,做工的找老板要钱,老板找建设工程的业主要钱,这个还内有疑问吗。
水利建设容工程是由政府组织的,这个是属于重大是工程,是造福民众的工程,牵头的当然是当地政府的,但是,政府有可能把这项任务交给当地的水利部门来做具体的管理,也会把资金投放到水利部门,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的时候,有需要或者有变更,可以与甲方联系,同意后,根据
合同,进行一些修改的,
关于地质素描图,是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该有明确的项目支出的,地质素描图是应该有地质专业人员来做的,至于这些专业人员是属于工程队的还是属于另外的单位,这就要看你们合同了。这个资金是承建单位出的,承建单位找业主,简单的说,就是谁受益,谁出钱。

『叁』 施工详图阶段的大坝基坑地质素描与基坑验收工作(~)

基坑地质素描是随着大坝基坑开挖施工进行的。三门峡大坝是分两期施工的,这项工作也是分两期来完成的。

1.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质观察

一期基坑的开挖施工是从1957年2月开始的。基坑地处黄河左岸,这里的岛屿多,自然地形比较高,而坝体建筑物却是溢流坝段和护坦,要求基坑最终基岩面的高程比较低。这样一来,要炸掉人门岛,削平梳妆台,开挖工程量非常大,直到1958年3月都是放炮开挖,没有竣工基岩面交付素描。这段时间,基坑组有甘存绪等三人,其主要工作是跟随开挖施工进行地质观察和资料收集。同时还和工程局技术处、质检处的人员一起监督开挖放炮打眼的直径、深度和装药量,要严格按照开挖规程操作,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地下水和基坑边坡等有关问题的处理。

二期基坑的开挖,从1958年11月24日截流后开始。基坑位于黄河右岸,是电站坝段、厂房和尾水渠的基础部位。由于这里构造破碎带发育,在地形上正是鬼门、神门、人门等三河汇合处的河床地段,是一不规则的天然深槽。槽壁光滑陡立,槽内积满了砂、石、淤泥,清淤工程量很大,直到1959年2月才完成清淤任务。这段时期基坑组有甘存绪、张占标两位地质人员,对照着坝址区地质图,观察断层破碎带的变化情况,检查、验证以往的钻探资料的准确性;指导专业开挖人员对断层、破碎带进行清淤后的技术处理,并进行拍照和素描。

2.基坑中闪长玢岩的断层、裂隙和破碎带以及地下水的处理工作

三门峡大坝基础全都是闪长玢岩,它是一种浅灰绿色、坚硬、耐风化的结晶火成岩体,是大坝的天然良基,但也发育着裂隙、裂隙密集带、破碎带和断层所造成的基础软弱带。因为这些软弱带是对基础产生危害影响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开挖、素描和验收过程中,进一步查清其分布规律和带内产物性状,并监督施工单位严格规范要求进行技术处理(Ⅱ-8),始终是基础素描和验收的工作重点。

3.基坑地质素描工作

基坑地质素描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实测平面素描图、编制纵横剖面图和编写工程地质结论书三个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现场实测基坑地质素描图。

基坑平面素描图是在大坝基坑开挖到最终基岩面时,由地质人员采取大比例尺实测的一张竣工基坑综合地质图。它要既能反映基坑中的岩石及其裂隙、裂隙密集带、破碎带和断层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长度、宽度、产状要素、充填物、捕掳体;又能反映地下水露头以及以往勘探坑、孔位置等,把基坑内的一切地质现象都反映出来(Ⅱ-12)。其内容包括:

(1)基坑平面素描图的测绘;

(2)平面素描图的内业整理和编制纵横剖面图;

(3)编写工程地质结论书。

4.基坑验收

基坑验收是为确保大坝基坑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做好这一工作,三门峡工程局成立了以副局长为首,各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验收委员会和现场的质量检查小组(由技术处的金喜卿、质检处的丁宝琦和地质总队甘存绪三人组成)负责其具体工作。

基坑验收的一般程序是,第一步先由开挖单位将竣工基坑进行清底、自检,并用高压风水枪,将基岩面冲洗干净,提交开挖竣工图和验收申请书;第二步由地质总队基坑组实测基坑地质平面素描图,与此同时现场质检小组结合地质组实测的基坑平面地质素描图,作最后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并编写出验收情况说明书;第三步由主管副局长召集验收委员会成员现场验收,并签发验收合格证。

一期基坑的素描和验收工作,从1958年3月开始,直到1958年7月,全部完成左岸坝体基坑、隔墙、隔墩、梳齿、护坦等部位的素描工作。

二期基坑在1959年2月清淤工作结束后开始,到1959年6月底,全部完成右岸电站坝体、电站厂房和尾水渠基坑的地质素描工作,从而保证二期基坑的验收和混凝土浇筑进度的顺利进展。

在一、二期基坑开挖期间共提交了基坑地质素描图45份,汇签的验收合格证书45份。

5.编写基坑素描总结报告

从1959年7月开始至9月份完成初稿。1959年10~11月,进行补充修改;1962年12月~1963年3月,按出版社要求再次修改和整理。后因出版经费问题,报告和图件也在“文革”初期失落。

『肆』 地质素描,随开挖进行,一般地段多少米进行一次

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附件(二)内容范围,是属内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容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该文件规定必须邀请专家组论证。
附件二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一、深基坑工程
(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二)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伍』 你好,向你求教下井巷地质素描图要怎么画

地质素描图与钻孔柱状图相似,柱状图上岩层的排列与巷道一致,需专要反映出井巷内属岩石的岩性、产状、层厚、断裂的情况,从需要素描井巷的一端开始至另一端,将岩层的情况逐一真实的记录在素描图上,一般上段为岩层素描图,下段为岩性描述及参数

『陆』 大坝基坑地质素描工作回忆

张占标

基坑地质素描工作,是大坝施工详图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它包括大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质观察,基坑最终基岩面上的破碎带和断层软弱带的技术处理,基坑平面素描图的实测,基坑验收和编写总结报告等五个部分。

1.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质观察

我调基坑地质组比较晚,没有赶上一期基坑的素描工作。据当年甘存绪介绍和查找有关资料,三门峡大坝基坑开挖是从1957年2月开始的,比大坝正式开工典礼还早两个多月。也就是说三门峡大坝的基坑素描地质工作,是从1957年2月开始的。

一期基坑地处黄河左岸。这里岛屿多,自然地形比较高,而坝体建筑物是溢流坝和护坦、隔墙,要求基坑的最终基岩面比较低。这样一来,要整个炸掉人门岛,削平梳妆台,开挖工程量很大,直到1958年3月,都在放炮开挖、运输清碴和修筑围堰,没有竣工基岩面交工。这段时期,基坑组有3人,除组长甘存绪外,还有人事关系属水电部门的小郭和小李。主要工作是跟随开挖施工进行地质观察和收集资料,重点是对构造裂隙、裂隙密集带、破碎带和断层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还和技术处的质检人员一起,监督开挖放炮打眼的直径、深度和装药量,都要严格按开挖规范操作;指导专业开挖队对基坑中软弱带和基坑边坡等有关问题的技术处理。工作不是很紧张,但天天都在机械轰鸣、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观测记录破碎带、断层的变化和岩石的风化情况,还要采标本,取岩样等,也很劳累。

二期基坑的素描工作是我和甘存绪两人完成的。二期基坑在黄河右岸,是电站坝体、厂房和尾水渠的基础部位。这里集中发育着1号、37号断层和10多条构造破碎带,在地形上正是人门、神门、鬼门三河汇流的河床地段,有一处不规则天然深槽,被称为“龙宫”。槽壁光滑矗立,槽内积满淤泥。与一期基坑相比,开挖量小了,清淤工程量却很大,而且由于这种地形的影响机械和车辆用不上,只能靠铁索吊运和人力A抬。为赶工程进度,工程局在1958年年底冒着寒冬,搞了人工清淤大会战,上至局长、书记,下至普通干部和工人,轮流到“龙宫”参加劳动,全靠人工用铁锨挖、用镐刨、用布兜A、用竹筐抗,每天都有近千人的队伍,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清出了几条道路,用上了汽车,才加快了进度,直到1959年2月才转入基坑基础软弱带的技术处理。这段时期,我和甘存绪天天在彩旗招展、人声鼎沸的清淤大军人流里,对照坝址区地质图,观察断层、破碎带的变化情况,检查以往水上钻探资料的准确程度,指导专业队伍对断层、破碎带和地下水的技术处理,还对龙宫的直立岩壁,光秃岩丘进行拍照、素描和描述。

2.基坑基础软弱带的技术处理

在我们素描的整个一二期基坑范围内,作为大坝主要建筑物基础的岩石,全都是闪长玢岩。它是一种浅灰绿色、坚硬、耐风化、饱和极限抗压强度1200~1800kg/cm2的块状结晶火成岩,是大坝的天然良基,但也发育着构造裂隙、裂隙密集带、破碎带和断层所构成的基础软弱带。因为这些断层和破碎带是对坝基产生危害影响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基础开挖、素描和验收过程中,进一步查清其分布规律和带内产物的性状,并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规范进行技术处理,始终是我们基坑地质组的工作重点。

在素描和验收中,我们对这些基础软弱带的处理,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设计图纸规定的办法:对软弱带进行加深开挖,其深度与软弱带的宽度相等,然后对软弱带的两壁各挖去0.5m,再以2:1的坡度与基坑的基岩面相接。

第二种办法是我们与工程局质量检查部门一起制定的根据软弱带内构造岩的岩性而采取的加深开挖的处理办法,即不管软弱带的宽度,也不管软弱带两壁与基坑基岩面相接的坡度,只要带内的构造岩岩性不好,就往下挖,一直挖到构造块状岩为主时为止。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采用哪种办法,我们都是根据带内产物的具体情况,坝体结构物基础对该部位的要求和施工处理的难易程度,经与技术处质量管理人员和开挖单位负责人具体协商确定,而且大都争得了现场前苏联专家的同意。

1)一期基坑的软弱带处理

一期基坑主要是溢流坝和护坦的基础部位,坝体结构物对基础的要求,主要是抗滑和防冲防淘。这一地段的具体情况是,根据溢流坝标高低的要求,已普遍从原基岩面下挖了10~20m,基坑中的断层和破碎带内的产物大都呈现为新鲜或表面呈黄褐色的构造块状岩,而且最终基岩面大都是平坦的,所以这里的基础软弱带也大都是采取第一种办法处理的。有的下挖深度比规定深度还少了一些。但带内同时还有对防冲防掏不利的碎屑岩、未胶结角砾岩或粘土岩时,则按构造岩的分类处理原则再加深开挖。在进行这些处理时,全都是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风镐、洋镐和撬杠处理的。

对于第二类破碎带造成的软弱带,因为它没有明显的边界线,又是以构造块状岩为主的充填物,经过10m的开挖后虽已岩质坚硬,但有的岩块用锤敲击仍发哑音。遇到这种情况,则采用第二种办法,加深开挖,直到这种构造块状岩接合紧密为止。

对第三类破碎带造成的软弱带,因其主要是由方解石脉或方解石石英共生岩脉构成,岩脉本身是完整坚硬的,只在岩脉两侧伴有0.2~0.3m的灰白色碎屑岩。对其处理的办法,也只是用凿子沿岩脉两侧各挖0.2~0.3m深的小槽就行了。

2)二期基坑的软弱带处理

二期基坑是电站坝体、厂房和尾水渠的基础部位。坝体对基础的要求,主要是承重、抗滑和传力。而这一地段的实际情况是断层、破碎带的集中发育区。截流抽水后,有一深达10m,面积达11000m2的深槽。槽内的最终基岩面,对坝体要求来说,已经很低。清淤后,开挖队对坑内的基础软弱带,仍采用第一种办法处理,遇到边坡衔接难以施工的问题。因为由1号、37号断层和47号、89号、90号、91号、93号破碎带所造成的基础软弱带,已被冲刷成岩壁坚硬完整、光滑陡立的深沟,无法进行2:1的边坡施工,只好改用第二种办法处理,在清淤后的断层、破碎带所造成的深沟内继续深挖,有的挖2~3m,有的挖4~5m,最深的挖了6m,都挖到了达到要求的构造块状岩。对于由第二类、第三类破碎带所造成的软弱带的处理,仍采用了与一期基坑相同的处理办法。

在进行二期基坑深槽内软弱带深沟技术处理过程中,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清淤后,开始对软弱带深沟进行处理时,施工队遇到由于沟深壁陡,边坡难以施工的问题,我们和技术处的质检人员商议改用第二种办法加深开挖处理。这时一个刚从列宁格勒来的年轻地质专家,和我们一样认为其带壁坚硬完整,无需再用爆破的办法加大徒劳开挖工程量,但也不同意我们继续深挖,直到构造块状岩为止的方案,提出了一个在软弱带两壁打成排的风钻孔,再用粗钢筋“扒锯子”的办法。开挖单位首先反对,认为深沟的宽度变化很大,“锯子”没法预制,现场不能加工。我们和技检处的人也不同意,认为钢筋的拉力,对地质应力来说没有意义,而且太琐碎、太费事,对赶工期也不利。因为当时国家有正确对待外国专家建议的严格要求,我们只好三条线向各自的上级汇报。开挖队向谢副局长作了汇报,技术处向汪胡祯总工作了汇报,我们向贾工作了汇报。最后由汪胡祯和贾福海两位总工出面,去找前苏联专家组长协商,才否定了“扒锯子”方案,仍按我们的意见采用深挖方案处理。后来听说,那个年轻地质专家是个新来工地实习的研究生,此事之后就没有再在工地见到他。

3)地下水的处理

一期基坑中的断层、破碎带内有几处地下水出露点,水量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超过0.2L/s;二期基坑深槽因地势较低,有10多处出水点,多呈点滴状,泉流状需要泵排水的只有3处,整个基坑内地下水的渗出总量约有0.5~1L/s。其处理方法是:水量小的,先用水玻璃堵死,再浇筑混凝土;用水玻璃堵不住的,用水管将水引流基坑外,待浇混凝土凝固后,再把管子堵死。这项工作我们没有亲自做过,基坑中的地下水处理,都是由浇筑队结合混凝土浇筑进行的。

3.基坑地质素描图的测制

基坑地质素描图,是在基坑开挖到最终基岩面时,由地质人员现场测制的一张竣工基坑综合地质图。它既要反映坝基最终基岩面的裂隙、破碎带和断层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产状要素、充填物、捕虏体及地下水出露点的情况,又要反映以往各勘探阶段的坑、孔位置等,既是基坑验收的必备图件,又是勘探单位向设计部门提供的最新地质资料。其测制过程大体分以下三个步骤:

1)野外平面素描图的实测

当开挖单位将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并将基岩面按验收标准清理干净后,由地质组测制基坑平面地质素描图。其作业过程是:先用皮尺和红漆对照着浇筑块设计图纸,画好边长2m的方格网,然后用竹尺和米格纸,采用1:100的大比例尺和总队规定的标准图例,在本次申请验收的基坑内一块一块地把基岩面的裂隙、软弱带、捕虏体、地下水出露点和勘探坑、孔位置等都填在图上。同时将裂隙、断层、破碎带的编号、产状要素等记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或记录本上。

方竹尺边长2m,每10cm刻一个刻度,移动一次可画4m2。画完一块,两人平抬竹尺向下一块移动,直到将本次验收范围的基岩面画完为止。素描范围的大小,往往是根据坝体结构物的基础块段和有无混凝土浇筑条件来确定,有时几十个浇筑块基础要一次画完,大到几百平方米;有时十几个浇筑块,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一般我们不管素描范围的大小,只要达到验收标准我们都及时把素描图画完。

2)平面素描图的内业整理

野外画好的素描图,要及时进行内业整理。其内容包括:①把野外记录表格或记录本的记录资料都填到图上,对特大裂隙、裂隙密集带、断层、破碎带要统一编号,过去没有出现过的,要按顺序予以新的编号,如有分支,可在其编号的右下角加a、b、c等字样;②将本次画完的断层、破碎带与以往画完的相邻素描图对接,如接不起来,应持图去现场找原因;③根据开挖单位提交的开挖竣工图,本次实测的平面素描图和开挖过程中收集的有关资料,按规范要求编制相应数量的纵、横剖面图,并把各剖面线的位置和编号标在平面素描图上;④将本次素描范围的各浇筑块编号标到图上,还要将图例和本次素描图在总浇筑块图中的位置也标出来。

3)编写工程地质结论书

在进行平面素描图内业整理和编制纵、横剖面图的基础上,写出本次基坑素描范围的工程地质结论书。这是一篇与平面素描图、纵横剖面图相对应的、短小精干的文字资料,要求简洁明了。论述的重点是基坑最终基岩面的质量。内容包括:岩石、地质构造、破碎带、断层、地下水处理和结论。在结论中要重点说明那些由断层、破碎带所造成的基岩软弱带,经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已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等。

写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说明一下,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并不是每做一次基坑平面素描,就跟着做一次纵、横剖面图和写一次工程地质结论书。基坑平面素描图是根据基坑开挖的进度,基坑中断层、破碎带的处理情况和浇筑施工的需要来确定的。而写工程地质结论和加编纵横剖面图,是按坝体结构物基础浇筑的段块划分进行的。前者是为基坑验收准备图件,后者是为设计部门提供新的地质资料。所以,如果没有设计部门的特殊要求,我们是作完一坝体结构物单元的基坑素描后,才进行平面图对接,加编纵、横剖面图和编写工程地质结论书,并送总队技术主管进行审核、签批、清绘、翻译俄文、蓝晒复制等,最后送交工程局机要处转送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因为甘存绪是工地三人质量检查小组成员,现场工作比较忙,这些送审的事情多是由我办的。记得刚开始是由陈祺江审批,由李松花或汪玉珍进行清绘。1959年3月以后,队上的地质人员分别去了新疆和内蒙,但贾福海主任工程师仍在队上。一方面是因二期基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同时他在这时正在进行第四纪三门系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所以陈祺江去新疆以后,基坑工作就由贾主任工程师直接管理了。

4.基坑验收

基坑验收是为确保大坝的基础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为了做好这一工作,三门峡工程局成立了以副局长为首、各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验收委员会和现场质量检查小组,具体工作由技术处的金喜卿、丁宝琦和地质总队的甘存绪三人负责。金、丁负责开挖放炮等施工技术操作和松动岩石、软弱带的处理检查,还负责起草验收情况说明书和签发验收合格证书;甘负责基坑素描和编写工程地质结论书。任务虽有分工,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分工合作,互相帮助,都把现场实测基坑素描图作为最后一次全面的质量检查,一起作好基坑的素描和验收工作。

基坑验收的一般程序,是先由开挖单位进行自检、清底、并用高压风水枪将基岩面冲洗干净,提交开挖竣工图和提出验收申请;再由地质组实测基坑地质平面素描图,现场质检小组结合地质素描图的测制,进行最后的全面质量检查,并写出验收情况说明书;最后由验收委员会验收,并签发验收合格证。由此可见,地质素描和基坑验收,既是同时又是统一进行的。地质素描是基坑验收的最关键环节。

一期基坑的素描和验收,是从1958年3月开始的。当时,左岸基坑围堰基本完成,灵宝砂石厂和混凝土拌和楼相继投产,开挖队选择运输条件较好、地处基坑最南端的隔墙基坑,进行清底、自检、并提出验收申请,随后地质组实测了大坝基坑的第一张平面素描图,经验收委员会验收后,1958年3月18日,由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和工程局党委第二书记张海峰,亲手打开混凝土吊运大罐,在大坝隔墙基础地段浇筑了第一罐混凝土。自此以后,地质组在开挖队和技术处有关人员的大力帮助下,紧张进行素描,直到1958年7月,全部完成隔墙、隔墩、梳齿、护坦等部位的基坑素描工作。这一时期,素描工干的相当艰苦,一方面是素描刚开始,操作方法尚不熟练;另一方面,开挖队经过1年多的施工,已有大面积的基坑准备竣工,所以素描工作必须紧张作业,否则就不能及时进行验收,就会影响浇筑施工,时间非常紧迫。在这种情况下,地质组在坝址分队大力支持下,分成两组、三组搞突击素描,白天画不完,有时晚上接着干,终于加快了速度保证了验收和浇筑进度。

二期基坑1959年2月清淤、清底结束,开挖队先在电站厂房基坑部位,按浇筑设计图纸逐块进行光面凿毛、软弱带深挖处理,然后冲洗、自检和申请验收。我和甘存绪两人画素描图,丁和金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也很紧张,但我们的素描技术已经熟练。往往是我们两人在一起,先用皮尺画好方格网,然后一人一块图板,分成两组,自己移动竹尺,自测产状要素,并将测得的数据直接标到图上,不再填表格。老丁和小金见我们两人太忙,在检查完松动岩块和软弱带处理情况后,就来帮我们画方格网或移动竹尺。后来还把技术处的测量人员叫来,用水准仪在高差大、拉皮尺难的“龙宫”边缘和软弱带深沟地段,帮我们测点放线画方格网,使我们大大提高了素描速度。到1959年6月,全部完成二期基坑的素描验收任务。前后两期共提交了基坑地质素描图45份。

5.基坑地质素描总结报告的编写与丢失

1959年6月,随着二期基坑最后一张素描图的画完,三门峡队所承担的大坝地质勘探任务全部胜利完成。其队伍早在年初,就分两队分赴新疆和内蒙去组建治沙队。队伍撤离时,地质部所属领导离队较晚,贾主任工程师和张洪生副总队长,是在5月底或6月初回北京的,夏其发工程师是在水库勘探工作全部结束后,于8月份回北京的,会兴镇队部只留下王相坎(组长)和冯文福(干事)、何宇弟(会计)三人留守小组,看管房屋和已封存的地质资料,管理尚未迁走的随队家属。我和甘存绪住在史家滩,开始着手编写基坑地质素描总结报告。

基坑地质素描总结报告,是在贾福海主任工程师的直接指导下编写的。他在主持出版前八卷总报告时,就考虑要把拌和楼滑坡报告列为第九卷,基坑总结报告列为第十卷。早在年初,他和陈祺江到工地来检查二期基坑软弱带深挖处理情况时,来到我们在史家滩的办公室,让我们在进行二期基坑外业工作的同时,着手考虑基坑素描总结报告的编写问题,并就报告的指导思想、论述重点、文字章节和图件精简缩编等方面谈了原则意见。

基坑素描总结报告的编写,从7月初开始,我和甘存绪先按贾工要把重点放在基础软弱带的处理与评价上的要求,拟了个提纲,然后甘存绪起草文字初稿,我缩编整理图件。初稿写出后,我修改誊清,他审查图件,计划两个月完成。写完后,他回广西休探亲假,我带着资料和王相坎一起回北京向贾总汇报。

国庆节后,甘存绪也回到了北京。我俩根据贾总的初审意见,由我执笔对总结报告作了补充、修改,但图件未找到清绘人员。这时贾总奉派援助越南,忙于出国准备,基抗报告的事就暂时停了下来。报告、图件和原始资料仍放在我从三门峡带回的两个帆布箱里,由我保管。

1962年底,贾总回国后,又让我们对报告进行整理。这时,甘存绪已调回广西,我和张洪生、汪玉珍随综合队与北京队合并到西郊八里庄。我和汪玉珍被抽出来,在张队长的领导下,对三门峡基坑总结报告和图件,按出版要求,又进行了整理和清绘,并送到水文局贾总办公室,由贾总进行最后审查。这时贾总再次被派援越,这份整理好,也审查完的报告,又被搁置起来。后来听张洪生队长说,贾总那次出国前,向他交待了拌和楼滑坡和基坑报告出版的事,因为离前八卷报告的出版已有好几年,与出版社的账务早已结清,他想让水文一大队出点钱,怎奈当时地质队强调计划管理,“打油的钱不能买醋”,再加上两队合并后的领导班子矛盾重重,几年也未列上计划,直到“文革”前也未办成。

“文革”后期,有一次去部里开会遇到贾总,又谈起三门峡基坑报告的事。他说出国前,基坑素描和拌和楼滑坡的两份报告都放在他的办公室,文革中贾工的办公室被他人占用了,回国后就没有找到。这两份报告是我们在大坝施工阶段的勘察成果,缺了它们我们的总报告就少了一块,就不完整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2004.9.16于北京望京

参考文献

1.三门峡基坑素描、验收地质工作初步总结

2.三门峡大坝基础闪长玢岩中的断层及构造破碎带和对这些软弱带的处理

3.“万里黄河第一坝”一书中有关基础开挖、验收的回忆文章

『柒』 水库施工资料怎么做

以下是水库施工资料目录,仅供参考:
1 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文件材料
1.1 勘测设计任务书、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1.2 规划报告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1.3 项目建议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1.5 初步设计报告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1.6 各阶段的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水资源评价等专项报告及批复文件
1.7 各阶段的评估报告
1.8 各阶段的鉴定、实验等专题报告
1.9 招标设计文件
1.10 技术设计文件
1.11 施工图设计文件
2 工程建设管理文件材料
2.1 工程建设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办法
2.2 开工报告及审批文件
2.3 重要协调会议与有关专业会议的文件及相关材料
2.4 工程建设大事记
2.5 重大事件、事故声像材料
2.6 有关工程建设管理及移民工作的各种合同、协议书
2.7 合同谈判记录、纪要
2.8 合同变更文件
2.9 索赔与反索赔材料
2.10 工程建设管理涉及到的有关法律事务往来文件
2.11 移民征地申请、批准文件及红线图(包括土地使用证)、行政区域图、坐标图
2.12 移民拆迁规划、安置、补偿及实施方案和相关的批准文件
2.13 各种专业会议记录
2.14 专业会议纪要
2.15 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
2.16 有关工程建设计划、实施计划和调整计划
2.17 重大设计变更及审批文件
2.18 有关质量及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文件材料
2.19 有关招标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其审查文件材料
2.20 有关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合同等控制文件材料
2.21 招标文件、招标修改文件、招标补遗及答疑文件
2.22 投标书、资质资料、履约类保函、委托授权书和投标澄清文件、修正文件
2.23 开标、评标会议文件及中标通知书
2.24 环保、档案、防疫、消防、人防、水土保持等专项验收的请示、批复文件
2.25 工程建设不同阶段产生的有关工程启用、移交的各种文件材料
2.26 出国考察报告及外国技术人员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
2.27 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与有关单位(含外商)的重要来往函电
3 施工文件材料
3.1 工程技术要求、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纪要
3.2 施工计划、技术、工艺、安全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报批及审核文件
3.3 建筑原材料出厂证明、质量鉴定、复验单及试验报告
3.4 设备材料、零部件的出厂证明(合格证)、材料代用核定审批手续、技术核定单、业务联系单、备忘录等
3.5 设计变更通知、工程更改洽商单等
3.6 施工定位(水准点、导线点、基准点、控制点等)测量、复核记录
3.7 施工放样记录及有关材料
3.8 地质勘探和土(岩)试验报告
3.9 基础处理、基础工程施工、桩基工程、地基验槽记录
3.10 设备及管线焊接试验记录、报告,施工检验、探伤记录
3.11 工程或设备与设施强度、密闭性试验记录、报告
3.12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13 记载工程或设备变化状态(测试、沉降、位移、变形等)的各种监测记录
3.14 各类设备、电气、仪表的施工安装记录,质量检查、检验、评定材料
3.15 网络、系统、管线等设备、设施的试运行、调试、测试、试验记录与报告
3.16 管线清洗、试压、通水、通气、消毒等记录、报告
3.17 管线标高、位置、坡度测量记录
3.18 绝缘、接地电阻等性能测试、校核记录
3.19 材料、设备明细表及检验、交接记录
3.20 电器装置操作、联动实验记录
3.21 工程质量检查自评材料
3.22 施工技术总结,施工预、决算
3.23 事故及缺陷处理报告等相关材料
3.24 各阶段检查、验收报告和结论及相关文件材料
3.25 设备及管线施工中间交工验收记录及相关材料
3.26 竣工图(含工程基础地质素描图)
3.27 反映工程建设原貌及建设过程中重要阶段或事件的声像材料
3.28 施工大事记
3.29 施工记录及施工日记
4 监理文件材料
4.1 监理合同协议,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细则、采购方案、监造计划及批复文件
4.2 设备材料审核文件
4.3 施工进度、延长工期、索赔及付款报审材料
4.4 开(停、复、返)工令、许可证等
4.5 监理通知,协调会审纪要,监理工程师指令、指示,来往信函
4.6 工程材料监理检查、复检、实验记录、报告
4.7 监理日志、监理周(月、季、年)报、备忘录
4.8 各项控制、测量成果及复核文件
4.9 质量检测、抽查记录
4.10 施工质量检查分析评估、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安全事故等报告
4.11 工程进度计划实施的分析、统计文件
4.12 变更价格审查、支付审批、索赔处理文件
4.13 单元工程检查及开工(开仓)签证,工程分部分项质量认证、评估
4.14 主要材料及工程投资计划、完成报表
4.15 设备采购市场调查、考察报告
4.16 设备制造的检验计划和检验要求、检验记录及试验、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4.17 原材料、零配件等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
4.18 会议纪要
4.19 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作联系单
4.20 有关设备质量事故处理及索赔文件
4.21 设备验收、交接文件,支付证书和设备制造结算审核文件
4.22 设备采购、监造工作总结
4.23 监理工作声像材料
4.24 其他有关的重要来往文件
5 工艺、设备材料(含国外引进设备材料)文件材料
5.1 工艺说明、规程、路线、试验、技术总结
5.2 产品检验、包装、工装图、检测记录
5.3 采购工作中有关询价、报价、招投标、考察、购买合同等文件材料
5.4 设备、材料报关(商检、海关)、商业发票等材料
5.5 设备、材料检验、安装手册、操作使用说明书等随机文件
5.6 设备、材料出厂质量合格证明、装箱单、工具单,备品备件单等
5.7 设备、材料开箱检验记录及索赔文件等材料
5.8 设备、材料的防腐、保护措施等文件材料
5.9 设备图纸、使用说明书、零部件目录
5.10 设备测试、验收记录
5.11 设备安装调试记录、测定数据、性能鉴定
6 科研项目文件材料
6.1 开题报告、任务书、批准书
6.2 协议书、委托书、合同
6.3 研究方案、计划、调查研究报告
6.4 试验记录、图表、照片
6.5 实验分析、计算、整理数据
6.6 实验装置及特殊设备图纸、工艺技术规范说明书
6.7 实验装置操作规程、安全措施、事故分析
6.8 阶段报告、科研报告、技术鉴定
6.9 成果申报、鉴定、审批及推广应用材料
6.10 考察报告
7 生产技术准备、试生产文件材料
7.1 技术准备计划
7.2 试生产管理、技术责任制等规定
7.3 开停车方案
7.4 设备试车、验收、运转、维护记录
7.5 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分析报告
7.6 运行记录
7.7 技术培训材料
7.8 产品技术参数、性能、图纸
7.9 工业卫生、劳动保护材料、环保、消防运行检测记录
8 财务、器材管理文件材料
8.1 财务计划、投资、执行及统计文件
8.2 工程概算、预算、决算、审计文件及标底、合同价等说明材料
8.3 主要器材、消耗材料的清单和使用情况记录
8.4 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清册
9 竣工验收文件材料
9.1 工程验收申请报告及批复
9.2 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9.3 工程设计总结(设计工作报告)
9.4 工程施工总结(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9.5 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9.6 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报告
9.7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报告(含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9.8 工程建设声像材料
9.9 工程审计文件、材料、决算报告
9.10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消防、人防、档案等专项验收意见
9.11 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及验收委员签字表
9.12 竣工验收会议其他重要文件材料及记载验收会议主要情况的声像材料
9.13 项目评优报奖申报材料、批准文件及证书

『捌』 三门峡基坑验收地质工作的初步总结

贾福海 甘存绪 张占标

三门峡水利枢纽从1957年起已由边勘察、边设计的情况转入了大坝的紧张施工阶段。在主要建筑物基础开挖过程中,须进一步查明实际自然地质条件,是否与设计中所采用的地质资料相符,并且对设计高程的基础岩石是否符合大坝基础要求等,地质人员都应提出具体意见。因此,地质人员就进一步担负了一件最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基坑素描和基坑验收。

一、开挖过程中的地质观察

1)在基坑未开挖之前,地质人员首先对基坑地质条件作详细的了解,尤其对构造断裂带的地质资料须加以深入的研究。此外,还应该取得有关基坑开挖方面的所有设计图纸,开挖规范以及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块的划分情况,以了解设计和施工的意图。

2)在开挖过程中要经常去观察是否产生新的地质现象,如涌水、边坡的稳定性、新的断裂带等。如果有塌方或滑坡等的可能性应及早提醒施工单位的注意。

3)为了进一步查明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质构造,在开挖中对不同高程岩石的风化、裂隙、断裂带要进行仔细观察。三门峡基坑内有较多的构造破碎带,尤其这些破碎带在水平方向上及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很大,因此必须仔细地进行了解,并同时做地质素描、照相、采集标本和岩样等,必要时在特殊地段采岩样进行试验,求出破碎带中的颗粒级配、可溶盐、抗压强度及显微镜下的性质等,以便基坑到达设计高程时,互相比较,作为地质结论的主要参考资料。在观察中必须在不同高程固定一些控制点,并进行测量,然后放到构造地质图上。这些点均应统一编号,注明高程。最好把照相、取样、试验资料能放在同一张图上,以便今后分析研究。如果发现有新的断层和破碎带,一定要放到构造地质图上,同时要详细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并且把这种新的情况,告诉施工及设计单位,以便及时地补充或修改他们的设计或开挖图件。

4)在基坑的爆破过程中,地质人员应监督施工人员的爆破情况,避免由于爆破而引起人为地质条件的恶化(如爆破引起的裂隙)。例如在爆破过程中,打多深的钻眼,用多少炸药,多深以后就不准用钻机打大口径钻孔,放大炮,在接近最后设计高程时只许放小炮,甚至在地质条件不好时不准放炮,只许用镐进行挖掘等等,地质人员都要加以掌握。开挖中虽然有规范,但不一定适合于本地区的地质条件,因此,地质人员在基坑开挖工作开始就应当协助施工人员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段(破碎带、裂隙密集带、裂隙不甚发育的地段等)分别进行爆破试验,取得经验后再修改规范,使其适用于本地段的具体条件。

5)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质人员应帮助施工人员解决开挖中的地质问题,如地下水的处理及基坑边坡的大小等等。此外,还要确定设计高程处的基础岩石是否符合大坝基础要求。如果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岩石还是不好,那么就必须继续开挖,这时候地质人员应根据所搜集的基坑地质资料以及过去勘察的成果(钻孔、坑槽探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挖多少,半米或1米的建议,只有这样才不致使开挖工作发生浪费,影响了建筑物造价的增高,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没有开挖到设计高程,但岩石已符合大坝要求,地质人员也应当提出不需要开挖的建议,总之,设计人员是想尽一切办法使建筑物的造价低而又能把它放在稳固的基础岩石上,因此,地质人员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6)在基坑开挖到最后高程时,为了更进一步论证大坝基础岩石的工程地质特性,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岩石作为标本,并应送试验室做物理力学试验——抗压试验、抗剪试验、容重、比重、空隙度、吸水性等,此外必要时也应做显微镜鉴定。如遇到地下水时,要测定涌水量,并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测定对混凝土是否有侵蚀性。

7)当第一期基坑开挖结束后,要把破碎带、断层所观察的资料与以往的观察资料进行对比,并且要取得基坑涌水量的详细资料,更重要的是观测构造破碎带、裂隙密集带或断层等地段的透水性是否增高了,其中是否有颗粒流失(管涌现象)及集中渗漏等新的地质现象出现,如有上述现象就应及时向施工人员提出处理建议,以免今后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二、野外地质素描工作

1)基坑地质素描是把大坝基础岩石的工程地质特性以及所有地质现象反映出来的一项工作。因此,基坑地质素描图也是基坑的综合地质图,它既能反映出基坑内岩石中的裂隙、裂隙密集带、破碎带及断层发育程度、分布规律、长度、宽度、产状要素、充填物含的捕掳体,也能反映出地下水露头以及过去的勘探坑孔位置等。总之,基坑内一切地质现象,都应反映出来(如图1)。

2)当基坑开挖至设计要求的岩石时,先把岩石冲洗干净后,才能进行地质素描工作。过去我们在素描时,由于工程紧迫,往往要求在很短时间内要完成素描任务,否则会影响验收工作及混凝土浇筑的推迟,因此,我们往往分成两个以上的小组进行工作,每组两人互相协助,一人素描,另一人记录(包括量产状要素、宽度、充填物及编号等,见下表)。在素描范围内先用皮尺把它分成2m×2m方格网,然后采用2m见方上边刻有尺度的竹框进行素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裂隙统计表

3)在野外素描中必须注意下列几点:(1)在素描时首先用红油漆把方格网点好,并要点的正确,否则在素描中会发生同一条裂隙连接不起来,或者是直线画成弯曲的现象;(2)在素描中应分主次,不应包罗万象,不要把那些微小的和由爆破产生的裂隙都画上去,使素描图复杂化。素描时应特别注意对基础有害的地段,如断层带和破碎带的范围、断层带及破碎带中的产物都要很清楚地表示出来;(3)对裂隙、破碎带、断层带相互关系要仔细观察,并要清楚表示出来。如互相切割的关系,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等情况,这对研究地质构造有很大帮助;(4)素描完成后,必须在野外与以前的素描图接图,如果接不起来,尽快找出原因加以纠正;(5)所有的平面素描图与剖面素描图都应与设计施工图纸符合。

4)野外素描图的比例尺,最好与室内清图的比例尺相同,以免图件发生误差和工作上的麻烦。在选择比例尺时主要是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素描面积来确定。不论平面素描图与断面图,其比例尺一般可分为1:50,1:100,1:200等,现在三门峡所采用的比例尺是1:100。

5)基坑素描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才进行素描,或者是浇筑混凝土时的那个最终面才做素描。对未达设计高程以前的中间高程面的观察和记录只能作为地质人员对今后分析岩石风化、裂隙、破碎带、断层带的主要资料,而重要的还是最终面素描资料。最终面的素描资料是地质上极有价值的文献,这部分资料设计、施工、地质单位都需要有。

三、内业图件整理

1.平面素描图(图1)

图1 平面素描图

图3 横剖图

图4 纵剖图

图例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史

基坑地质平面素描图就是将野外的草图加以整理后的正式图。按野外的记录表将裂隙、裂隙密集带、破碎带、断层带的倾向、倾角、宽度和充填物加上去。特大的裂隙和裂隙密集带、断层带都要统一编号,这些编号必须与过去统一。如过去没有编号则按顺序予以新的号码,若有分枝的现象,则在原编号加上A、B、C……等字样加以区别,然后把混凝土浇筑块的范围编号加上,同时将纵横剖面的位置、方向和比例尺、浇筑块的示意范围(如图2)等,都要在图上表示出来。

图2 混凝土浇筑块示意图

2.纵横剖面图(图3,图4)

纵横剖面是按施工竣工图及基坑地质素描图在开挖过程中的观察资料、勘察中的地质图综合编制成的。其目的是检查设计断面是否挖到设计高程或超过设计高程,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均应在剖面上加以说明原因,另一方面为了解开挖深度和覆盖层、风化层的厚度,裂隙密集带、断层和破碎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等,在图上还要把破碎带开挖处理的深度(从实际开挖面向下算起),在剖面图中都表示出来。在剖面上原地线、设计开挖线、实际开挖线也得加以表示。

纵剖面图(图4)是通过一列浇筑块的中心线做的。横剖面图(图3)是根据开挖后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开挖情况而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增减。三门峡的横剖面是采用每隔5m做一个。

四、工程地质结论

基坑验收以前必须准备好各种图件、说明书及验收证书。验收证书是由地质素描图、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结论、竣工图、爆破说明书和验收情况说明书(由验收委员会负责)等五部分资料组成的,其中基坑地质素描图、地质剖面图和工程地质结论是组成基坑验收证书中最重要的部分。所有的资料除了验收情况说明书是验收后写的以外,其他均要在验收前做好提交给验收委员会。

工程地质结论是一篇短小精干的文件,文字必须简单明了,所写的都是主要的,没有次要的。由于基坑验收是对到达设计高程以下岩石能不能作为基础而言,因此,除了破碎带外,对已开挖去的岩石部分,不进行描述,根据三门峡的具体情况,我们是按下列几部分编写的:

1.岩石

1)基础岩石如果只有闪长玢岩,那么就应该首先说明基础岩石是呈岩床状产出的灰绿色、块状、坚硬的中生代闪长玢岩,然后说明岩床的倾向、倾角及岩床的厚度。

2)对闪长玢岩要说它是属于斑晶显著的,还是不显著的,或者说哪一部分是显著的,哪一部分是不显著的,这些斑晶有没有排列,排列是什么方向。然后论证根据勘测资料闪长玢岩的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3)在这段要说明闪长玢岩岩体中含有属于哪种岩石的捕掳体,它们的直径一般是多大,最大多大,最小多小。此外还得说明捕掳体和闪长玢岩胶结情况是紧密还是不紧密。

2.地质构造

(1)构造裂隙

1)首先说明构造裂隙分几组,各组裂隙产状要素,裂隙一般长度及其最大和最小长度,它们的发育程度。

2)在这一段内应说明闭合裂隙和张开裂隙的大致百分比,并说明张开裂隙一般宽度和长度,裂隙两壁的附着物(氧化铁、方解石或粘土薄膜)。

3)说明整个地段一般裂隙率(条/平方米),如果各个地段的裂隙率有显著的差别,应分别加以叙述。

4)说明各组裂隙互相切割的情况。

5)细小方解石脉的分布情况、长度、宽度,它们和各组裂隙的关系。

(2)构造裂隙密集带

1)所验收基坑内有几条构造裂隙密集带,分布在哪一部分,它们的编号、产状要素、宽度及延伸的长度。

2)说明构造裂隙密集带内岩石是每隔多远被一条裂隙所切割,切割后岩石成什么形状。

(3)构造破碎带及断层带

1)基坑内或基坑哪一部分有几条破碎带,它们的编号、产状要素、宽度、长度以及分布情况。

2)分别或综合描述破碎带内的产物(糜棱岩、构造碎屑岩、构造角砾岩、构造块状岩)的分布情况、厚度变化、风化程度及其松散情况和颜色等。

3)破碎带两壁有否擦痕,如有应当记述它的倾向、倾角,并判断哪一壁是向哪一方推动的。

4)破碎带内有没有方解石脉,方解石脉破碎没有,方解石脉本身有没有擦痕,如有应当记述它的倾向、倾角,并和破碎带两壁的擦痕加以对比,以及方解石脉与岩石结合程度也要说明。

5)说明基坑内各破碎带在原地面及开挖过程中的情况,然后和基坑中同一号破碎带加以对比,进一步说明其破碎带的垂直变化。

6)最后说明这些破碎带经从开挖面继续下挖多少米后,已达到设计要求。

3.地下水

首先说明其出露地点,然后说明其出露形态(点滴出露或长流泉),长流泉应说明其涌水量(升/秒)。如果基坑内没有地下水,也应加以注明。

4.结论

1)首先应说明建筑物(隔墩、隔墙、梳齿、左岸非溢流坝段、电厂、护坦等等)某一或某些浇筑块的天然地基是灰绿色、弱裂隙的或者中等裂隙的。坚硬的中生代闪长玢岩,作为这些建筑物的基础是适宜的。

2)如果基坑内仅只有弱点滴出露裂隙水,那么就应当说这些地下水的出露与基础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如果地下水的水量还不少,应当在这里提出处理的方法,但这方面必定是经地质人员和施工队、技术处、总工程师研究好了可以实现的方法。

3)说明基础岩石中捕掳体和基岩接合很紧密,它们的存在与基础设施有什么影响。

4)说明断层、破碎带经处理后,已符合于设计要求。

五、基坑验收

当开挖处理竣工后,各种验收文件亦已完成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行检查,不合标准者必须继续清理,当自检认为没有问题后,才要求验收委员会进行验收。

在接到施工单位要求验收的通知后。首先由现场检查小组(由地质1人,技术处1人,质量检查处1人组成)进行全面复查工作。复查时要用地质锤或铁棒普遍敲打岩石。根据岩石发出的声音来识别开挖是否达到要求。对于发出哑声的岩块应进行清除,另外在开挖尺寸和高程方面,除了施工竣工图外,还应请技术处测量队复检,若没问题,验收委员会即约定验收时间,通知各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验收委员会的验收工作是代表国家验收坝基的隐蔽工程,它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它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大坝的安全。因此验收时认为完全合格了,才能进行浇筑混凝土,否则要继续加以清理,批准后得到通知,下一工序单位才可以开始工作。

(原载于《三门峡工程》1958年11月5期)

『玖』 请问隧道开挖地质素描的图怎么画

地质素描工作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份,现在我主要针对你所说的地铁工程概专括一下,第一步属先要对井巷现场地质情况进行收集,包括岩性、产状、构造、位置关系等,第二步进行内业整理,对外业工作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上图,按一定比例绘制巷道一帮或者两帮巷道地质情况,必要是附上文字说明,如有条件,对一些地质特殊地段还可采用井下摄影技术

『拾』 建设管理

注浆是保证地下工程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同时,注浆也是一项隐蔽性工程,为确保注浆工程质量和注浆效果,以及控制注浆投资,建设单位应制定《注浆施工管理实施细则》。

以下介绍宜万线编制的《岩溶隧道注浆施工管理实施细则》,供建设单位参考、使用。(为方便采用,章节号自行编排)

宜万线岩溶隧道注浆施工管理实施细则

总则

宜万铁路70%的隧道工程穿越碳酸盐岩岩溶地区,断层破碎带、岩溶和暗河等不良地质构造极为发育,存在突泥、突水高风险。针对上述不良地质构造,设计主要采取注浆措施,以形成固结堵水帷幕,阻塞水流通道。为规范注浆加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并有效控制工程投资,特制定宜万铁路《岩溶隧道注浆施工管理实施细则》。

1 注浆设计

1.1 注浆方案

1.1.1 注浆设计直接影响隧道工程的安全、 质量、 进度和造价,因而应确保注浆设计的可行性、可靠性与经济性,并应具有一定的动态可调性。

1.1.2 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超前预报预设计要求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并将预测预报资料及时提交给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对预测预报资料进行判释,形成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成果。设计单位根据超前预测预报成果资料和变更设计会商纪要,于3日内提交注浆方案。

1.1.3 注浆方案选择如下表。

注浆方案选择表

1.2 注浆设计

1.2.1 设计单位应按照所确定的注浆方案进行注浆设计。

1.2.2 《注浆设计》 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注浆目的、 注浆段落、注浆方案、设计参数、注浆孔布置图、注浆孔布设参数表、注浆材料及配比、注浆工艺、注浆参数、设计总注浆量、注浆效果检查评定方法及要求。

1.2.3 《注浆设计》 完成后应及时上报,由宜万总指批复后实施。

2 注浆施工管理

2.1 注浆施工管理

注浆施工必须由专业施工队伍完成,宜万总指负责对专业施工队伍资质进行审查。专业施工队伍由施工单位选择,经总指审查后与专业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组织现场实施。

2.1.1 施工单位应根据批准的 《注浆设计》,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做出 《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2.1.2 《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内容应包括: 施工概况、 注浆目的、 注浆段落、 注浆前准备工作(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注浆施工方案、注浆孔布置图、注浆孔布设参数表、注浆材料及配比、注浆施工工艺、注浆参数、注浆效果检查评定方法及要求、进度安排、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2.1.3 《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完成后应及时上报总监理工程师,经批复后由施工单位组织实施。

2.1.4 现场钻孔注浆施工时,应严格执行 《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的相关内容,并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填写各种记录表格,必要时,应进行摄像存档。

2.2 注浆工程数量控制

2.2.1 注浆段落控制: 设计单位通过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成果研究分析,确定注浆方案和注浆段落,施工单位应对确定的注浆段落,按制定的注浆方案进行钻孔注浆施工,现场监理必须对注浆施工实施全程旁站监督。

2.2.2 注浆顺序控制: 注浆施工必须采取两序孔或两序孔以上,按跳孔原则进行顺序注浆,一序孔原则上按定量定压相结合原则,二序孔原则上按定压原则进行钻孔注浆施工。

2.2.3 单孔注浆量控制。

(1)设计控制:设计单位可根据现场地质勘察数据,或参照下表所提供的地质参数、注浆参数进行单孔注浆量的设计。

Q = πR2hnα(1 +β)

式中:Q为注浆量(m3);R为浆液扩散半径(m);h为注浆段长(m);n为地层裂隙度(空隙率);α为浆液填充率;β为浆液损失率。

地质参数、注浆参数选用参考表

一序孔:按上式计算结果取Q一序=Q。

二序孔:按上式计算结果取Q二序=80%Q。

(2)现场注浆试验:在一序孔、二序孔注浆施工前,应分别选取三个注浆孔,均以定压注浆原则进行注浆试验,以验证注浆量计算设计的合理与否。当验证表明选取合理时,应按所选参数进行注浆量控制。否则,应及时将注浆试验情况报设计单位,并上报宜万总指,由宜万总指组织现场会商,重新制定并确定现场注浆量控制参数。

2.3 现场注浆施工控制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原则进行注浆量控制,当现场出现个别注浆孔长时间注浆压力不上升时,应通过调整注浆材料和浆液配比参数,以及通过采取复注浆措施,达到可控域注浆,并满足加固圈厚度要求。

2.3.1 注浆材料选择调整顺序: 注浆材料由细颗粒浆材调整到粗颗粒浆材,浆液由单液浆调整为双液浆。

2.3.2 浆液配比参数: 通过调整浆液配比参数,将低浓度浆液调整到高浓度浆液,将凝胶时间长的浆液调整到凝胶时间短的浆液。

2.3.3 复注浆措施: 当注浆压力长时间不上升时,应停止注浆,待8h 后对该孔继续注浆或在该注浆孔旁进行补孔注浆。

2.4 周报表填写

注浆施工周期较长,为有效掌握并控制注浆施工,施工单位每周向宜万总指工程技术部提交经现场监理签认的周报表。未能提供周报表的注浆施工,结束后总指有权对工程量不予以确认。

3 注浆施工归档技术资料组成

3.1 注浆施工归档技术资料包括: 《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成果》、 《注浆设计》、 《注浆施工组织设计》、《注浆施工记录表》、《注浆效果检查评定表》,以及相关的《会商纪要》和录像摄影资料。

3.1.1 对于超前帷幕注浆地段,还应填写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全断面超前预注浆钻孔检查表(分表)》、《全断面超前预注浆钻孔检查汇总表》、《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注浆检查表(分表)》、《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注浆检查汇总表》。

3.1.2 对于径向注浆地段,还应填写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径向注浆钻孔注浆汇总表》。

3.1.3 对于基底注浆地段,还应填写 《基底注浆汇总表》、 《注浆效果检查评定表》。

3.2 按实际实施段进行钻孔注浆技术资料填写归档。

3.3 注浆报表必须在每次(段)注浆施工完毕及开挖结束后5 天内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报宜万总指。对技术资料不及时上报或资料不齐全的,将不予以验工计价。

4 组织管理制度

4.1 会勘确认制度: 注浆设计方案的选择以及注浆段落的划分由设计单位提出,由宜万总指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现场会勘后确认。

4.2 监理旁站制度: 由现场监理全过程旁站监督,对注浆质量和注浆数量进行全程监控。注浆结束后,由监理单位按《注浆设计》要求对注浆效果组织效果检查评定。当满足设计要求时,由监理下发开挖通知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报宜万总指。

4.3 抽检制度: 由宜万总指组织到现场对注浆设计方案和注浆段落的实施情况进行数量和质量抽检。

4.4 专家咨询: 对于施工难度较大的疑难注浆工程,由总指组织有关专家现场咨询。

5 其他

若宜万总指组织现场抽检时发现施工单位未按设计方案进行注浆施工,其已发生工程量将不予确认,并应按设计方案重新进行施工,同时对监理单位进行处罚。

6 附则

6.1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6.2 本细则由宜万总指负责解释。

附表:1.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编号:质统-地质01)

2.全断面超前预注浆钻孔检查表(分表)(编号:质统-钻注01)

3.全断面超前预注浆钻孔检查汇总表(编号:质统-钻注02)

4.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注浆检查表(分表)(编号:质统-钻注03)

5.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注浆检查汇总表(编号:质统-钻注04)

6.径向注浆钻孔注浆汇总表(编号:质统-钻注05)

7.基底钻孔注浆加固汇总表(编号:质统-钻注06)

8.注浆效果检查评定表(编号:质统-钻注07)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径向注浆钻孔注浆汇总表

全断面超前预注浆钻孔检查表(分表)

全断面超前预注浆钻孔检查汇总表

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注浆检查表(分表)

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注浆检查汇总表

基底钻孔注浆加固汇总表

注浆效果检查评定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