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防汛安全及地质灾害避险常识

防汛安全及地质灾害避险常识

发布时间: 2021-02-27 15:36:32

❶ 防洪常识及知识

防汛 汛期防止洪水成灾的各项修守工作。如对堤防、闸、坝、铁路、桥梁等进行的防守和险情抢修。防汛要本着“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原则,把各项防汛工作做好,主要是:汛前检查,报汛,组织抢险队伍,物料准备和技术准备 防洪 研究洪水规律与洪灾特点,并采取各种对策,以尽量减轻或防止洪水危害的一项水利工作。防洪工作的内容主要有:防洪规划与建设,防洪设施的管理与运用,汛期防守与抢险,洪水预报与调度,灾后工作等。还包括防凌工作。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灾: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涝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

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什么是洪水?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什么是防洪规划?

防洪规划就是在研究流域洪水特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防洪标准,通过分析比较,合理选定防洪方案,从而确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什么是防洪调度?

防洪调度就是通过蓄、泄、滞、分等措施,人为改变天然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

什么是除涝标准?

除涝标准是指遇上多少年一遇暴雨,多少日雨量,在多少天内排除。它是设计排水系统的主要依据。

“厄尔尼诺”是什么?

位于南纬4~14°的秘鲁是世界上产鱼的大国之一,这个国家的鱼粉产量占世界首位。这是由于秘鲁沿海存在着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也就是说,在那一带海区里,除水平流动的海流外,还有不断地从海底深层向海面涌升上来的上升流,这种上升流能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分带到海洋上层,滋养着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是消失,这样,临近赤道区的暖流就会入侵,引起秘鲁沿岸海域的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隔几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当地居民把这种暖流的季节性南侵,由此引起的海面水温升高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在一般年份,向南侵犯的范围只能到达南纬几度,待到来年3月,海面水温又恢复常态,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鱼类和鸟类没有多大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各年发生的状况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年分暖水入侵的距离远些,有的年分则近些。暖水入侵强盛时,可抵达南纬十几度,这时秘鲁沿岸水温就会迅速增高,生活在这一海域里适应冷水环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种鱼类,就会因环境的突变而大量死亡,与此同时,以鱼为食的各种海鸟,也会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

经多年观测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不仅对秘鲁沿岸带来灾害,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异常。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常发现全球一些地区或是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是久旱无雨,农业歉收。科学家们把这种带有全球性的气候变异与厄尔尼诺现象紧密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全球气候异常的前兆往往可以从上年或年初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状况中找到。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对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机制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厄尔尼诺现象最初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只有发生在中、东赤道太平洋地区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升高,通常要持续一年以上的增温现象才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如何施行管涌的抢护

管涌的抢护原则

长江中下游地区抢护管涌险情的实践经验证明,处理管涌的原则应以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这样既可使粉砂、细砂不再被破坏,又可以降低附近渗水压力,使险情得以稳定。 值得警惕的是,管涌是堤防溃口的极为明显和常见的原因,但对它的危险性仍有认识不足,措施不当,或麻痹蔬忽,贻误时机的。如采取大围井而抢筑不及,或围高井倒塌者都曾造成决堤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历史的惨痛教训必须牢记。

管涌的抢护方法

管涌固然是严重险情,我们只要提高警惕,慎重对等,及时处理,是可以抢护脱险的。下面介绍1954年以来抢护管涌的有效方法:

1.在冒水孔周围,用土袋围成低堰。孔内填反滤料,最好是按级配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碎石,最后填块石(图2)。 图2 这样可以有效地制止砂粒带出,但由于涌水,粗 砂 往往填不进去,则可先填碎石、块石,以杀涌水之势,再按级配填筑,略高于原在地面。如附近无适用石料,可以砖渣代替。如一次末能达到制止带砂。可以清除部分上层粗填料,再按上述级配填筑直到渗水畅流,无砂粒带出为止。反滤料填好后,仍需注意防守,如发现填料下沉,可以继续填块石料,直到稳定为止(见右图)。

2.同上述方法,但不筑围堰,直接填反滤料也可。

3.如因管涌,堤防基土流失过多,导致堤身裂缝下挫,是溃口性险情,应及时予以翻筑加固。

4.抢护脱险后仍应加强防守,观测周围的变化和渗水流量与江水消长的关系,以供汛后处理作参考。

如何施行散浸的抢护

散浸的抢护原则

以“临河截渗,背河导渗”,降低浸润线,稳定堤身为原则。临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土做外帮,可以减少渗到堤里去的水;背水坡用透水性大的砂石或柴草做反滤,可以使已经渗到堤里的水流出,而不带走土粒,这样可以降低浸润线,稳定堤身。

散浸的抢护方法

发现散浸险情后,应查明发生原因和险情程度,如堤内坡出现散浸,但坡面只有轻微的窨潮或渗出少量清水,堤身稳定,险情并无发展,可以严密监视,暂不处理。如堤坡渗水严重或发生浸水集中冲刷现象,说明险情在逐渐发展,则需加以抢护。抢护方法以导渗为主。如外滩较宽,附近有黏土可取,险情又很严重,则需兼用外帮防渗,内坡导渗的方法,切忌在堤内坡用粘性土料做压浸台。 汛前消灭隐患,对防止在汛期中发生散浸、跌窝和漏洞险情,亦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例如荆江大堤的白蚁隐患,修防部门就专门成立了灭蚁队进行追探、抽槽、翻筑,大大减轻了汛期中的散浸,跌窝和漏洞险情。

如何施行跌窝的抢护

跌窝的抢护原则

跌窝是局部陷落,以防止水流浸蚀继续扩大,应及时予以翻填。又因它常伴随漏洞而发生,故宜配合漏洞险情进行处理。

跌窝的抢护方法

将荆江大堤对于跌窝抢护的经验作为处理跌窝的参考:

1.跌窝发生在堤顶附近内坡,跌窝内没有漏洞,将坑内松土清除,用好土填实还原即可(图1)。

2.跌窝发生在堤内坡,堤外面有漏洞口,漏水直通跌窝,应配合抢堵堤外坡漏洞以止住漏水,如果必须与外堵漏源同时进行抢救时,可将跌窝内松土清除,回填粗砂、瓜米石、砖渣、卵石等做成倒滤井,以制止漏水带出泥土,稳定险情(图2)。(汛后水落应随即翻筑跌窝,窝内漏洞可追赶翻筑的应予追赶翻筑,再将跌窝内松土清除,予以回填夯实。)

3.跌窝发生在堤外高滩或外坡上,堤内并发生有漏洞的,可先在外滩上筑袋土围堰高出水面,抽干围堰内积水,沿跌窝部分进行翻挖,找出漏源,清除隐患后,予以回填(图3)。

4.如跌窝发生在堤身单薄、堤面较窄的堤顶上,挖填前应加做外帮,以保证开挖时的安全。开挖时应先清除隐患,有漏洞的,要先将上口堵好,再回填夯实(图4)。

5.如跌窝发生在外坡水下部分,可用袋土、棉絮等物将跌窝填实,再加做外帮(图5)。

如何施行内脱坡的抢护

内脱坡的抢护原则

产生内脱坡的主要原因是渗水降低了堤坡土体的抗剪强度。所以抢护原则是首先消除已滑动的堤坡中的渗水,部分恢复滑动土体的抗剪强度,使堤坡稳定。再进行还坡加固。

内脱坡的抢护方法

抢护脱坡的基本方法是开沟导渗,填塘固基,加土还坡,外帮截渗。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分别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 在这里应当指出,有些地方采用打桩方法抢救脱坡,是不妥当的。它不但不能抵抗滑坡土体所产生的巨大推力,反而容易促使滑坡发展。因此,我们不主张用打桩方法抢救脱坡。现将几种常用效果显著的抢救方法列述如下:

1.透水土撑(图1)

应用范围:

若脱坡堤段,范围较大,可沿脱坡堤段做若干透水性土撑。具体尺寸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种方法在1954年荆江分洪区围堤、荆江大堤和武汉市堤防都是行之有效的。

施工方法:

①在筑土撑部位,将脱坡松土削成斜坡后挖沟,在沟内放置滤水材料,如砂石、砖渣、芦苇等。 ②若堤基不好,土撑坡脚要抛石或用袋土固脚,但应注意不要将沟内渗水阻塞。 ③土撑宽度要看水情、险情与取土难易而定。一般宽度5~8米,坡比1:5,撑顶高度一般在洪水位以下0.5-1.0米。 ④填土要打碎,硪实。

2.透水压浸台(图2)

应用范围:

堤防断面不足,脱坡严重,附近有土可取,缺乏砂石之处。

施工方法:

①做法与透水土撑相同。但在布置上透水压浸台是全面修筑,而透水土撑是分段修筑。 ②见散浸节透水压浸台的施工方法。

3.外帮

内脱坡严重,范围又较广,在堤内抢筑透水压浸台、开沟导渗等工程,需要时间。如有外滩,在抢护内坡的同时,可在外坡加做黏土外帮,以减少渗水,缓和险情,便于争取时间,完成内坡抢护工作。

4.各种抢护方法配合运用

如内坡大范围内渗水严重,同时发生漏洞、脱坡等险情,情况复杂紧急时,不能用单纯的一种抢护措施来解决,应研究选择几种适合险情、堤情的抢救方法配合运用,同时要做到胸中有数、情况明、决心大。1954年汛期抢险经验证明,这样多种方法同时配合运用,都是有效而成功的。例如: 荆江大堤金拖段董家拐内脱坡特险,就是采用了开沟导渗、用土袋及散土抢筑外帮防渗、填塘固基及加做土撑、在排淤固基阻止滑挫的基础上,连接土撑加土还坡、在浑水漏洞处,做围井填反滤料,并在外坡加长外帮等措施,安全脱险,取得了成功。 武汉市武青堤的大脱坡,就是采用了用袋土抢做外帮、在堤内坡脚水塘中用块石抛压固脚,或用干土挤淤、用芦柴和砂石在内坡做导渗沟、滤水还坡。结果也完全获得了胜利。

如何施行漏洞的抢护

漏洞的抢护原则

由于漏洞一般在迎水坡有洞口,所以抢护应以外堵为主,视情况在堤内出口用倒滤井为辅,或两者兼施的原则。 处理漏洞绝对不能采用在漏洞出口打桩,或填土封压的办法。这样做只会促使险情的扩大恶化。在堤内漏洞出口处围井蓄水以平衡水压,理论上固然可行,但如出口发生在堤坡下部或堤脚附近,如靠围井蓄水平衡水压,势必围井高大,一时难以筑成,而且井体单薄,蓄水后倒塌,则更促使险情突然恶化。这些情况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漏洞的抢护方法

1.堤外堵塞(图1) 对漏洞的抢护,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外堵漏源。但要堵塞洞口,必须先探明洞口的位置和它的大小、多少。寻找洞口的方法可用轻浮物撒在堤外水面,这样可以发现水面漩涡找到洞口。或潜水摸探。但为了安全,潜水摸洞人员必须用绳索系着,以免被水流吸进洞内。找到洞口后,应即堵塞。洞小的可先用铁锅扣住,或用棉衣、棉絮等将洞口堵住;洞口较大或周围有几个洞的可以用棉被张开顺堤坡拖下盖住洞口;如漏洞系漏口或阴沟,可以先用布袋装土,任其吸进,再用木楔包以棉絮塞紧洞口,覆以棉絮。按上面方法将洞口堵住后,然后再压土袋,浇土做外帮,高出水面。

如堤外无明显洞口,也可以用含水量较高的粘土顺坡抛填,这样做可以减少渗水浸入。

外堵漏洞切忌乱抛块石土袋,以免架空,增加堵塞漏洞的困难。

2.做倒滤井

在堤外堵塞的同时,堤内漏洞也要做到井。特别是漏洞发生在堤脚平地,出现浑水兼带有粉砂、细砂之类,一时难于判明是漏洞还是管涌的情况下,更必须按抢护管涌填做倒滤井的办法来处理。只要倒滤层保住堤身的填土不流失,险情也就能稳定下来了。

3.开巷断截(抽槽翻筑)(图2)

开巷断截是较彻底但也是最危险的办法。只有在万不得已,而且具备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如堤身面宽,堤身大,人力器材足够等)的情况下,才能采取这个办法。最好是能够在水位稍退的汛隙,突击进行,水位过高时不宜进行。施工时必须高度集中力量,加倍注意填筑质量。

开巷是在堤顶挖槽,深到漏洞以下,其抽槽宽度以能适合开挖工作的最低宽度为限,尤以开深槽更要谨慎从事(图2)。

❷ 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应该对可能发生灾害的隐患点进行排查,制定专门的防灾预案;在汛期,特别是暴雨期间应该进行应急调查。

(1)滑坡前缘宏观调查。当滑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胀、地面反翘或者建筑物地基出现错裂时,应注意详细查看滑坡整体的变形拉裂情况,并应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异常情况,请具有滑坡知识的专业人员到现场进一步察看。

汛前应开展房屋周边地质灾害巡查,及时发现隐患(海南三亚,2005)

❸ 汛期应注意哪些安全

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坚持以预防为主、以监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认真执行“四项制度、三项措施”:
一是层层落实负责制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层层分解落实监测和防治工作责任制,逐一将监测责任落实到乡、村、点、户、人,严格实行“四包三落实”,即县(区)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群众和落实转移路线地点、落实报警人员及信号、落实避险场地,确保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二是严格汛期值班制度。各县(市)区要坚决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以及应急处置人员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切实安排好节假日应急处置工作,确保足够的应急力量,以保证能够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三是强化险情巡查制度。各县(市)区要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巡查力度。对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切实加强监测,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于临灾状态时,应进入临灾应急期,要立即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采取紧急防灾避险措施,将有关人员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人员伤亡。要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域、在建工程、矿山作业区域、公路铁路沿线、中小学学校校舍、村庄、旅游景区景点和陡坡下、沟口处的居民点等巡查,一经发现新的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防灾措施及预案,及时发放“两卡一书”,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防灾责任制、监测预警和防治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因各类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是落实灾情速报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将监测、值班人员电话及时上报市政府办公厅及相关部门,保证联络人员明确,信息渠道畅通,灾情报送及时准确。地质灾害发生后,各县(市)区政府、国土资源部门要按地质灾害速报的规定,务必第一时间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并按照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抢险救灾。
五是完善灾害防治措施。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紧急避让措施,对防灾预案确定的隐患点、危险点,要及时布置和落实隐患点的观测工作,保证每一个隐患点都有专人负责监测,有专门防灾措施,并认真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划定警戒区域,树立警示牌,实行预警动态监测,设置临灾预警信号,明确撤离路线。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措施,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
六是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各县(市)区政府要坚持专群结合、社会参与、优势互补的原则,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机制,依靠科技、依靠全社会力量,拓展新时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增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效能。要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充分发挥群众识灾、报灾、避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群测群防的能力。
七是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注意接收气象部门的“等级预报”结果,及时收集汛期降雨趋势预测资料,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结合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险情动态和灾害发展趋势,规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程序,健全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水平。
八是重点保证防治经费。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规定及时拨付充足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工程治理等工作,并确保群测群防人员工作经费发放足额到位。对因经费不到位,导致灾害隐患点无监测人员或监测不到位的,将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

❹ 防汛救灾小常识:灾后安全应该注意什么

灾区用电行为必须服从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私拉乱接,严禁不规范用电行为内。
抗灾容救灾期间,所有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需按照公安、交警、海事部门和灾区救灾期间的相关要求服从管理,确保灾区交通秩序规范有序。灾区内所有经洪水浸泡或建在浸泡过的地基上的房屋,必须经检测评估,确认无安全隐患方可使用,未经检测评估或检测评估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群众尽量少到土坎、陡坡、山脚等区域活动,发现土石松动、土石滑落、土地开裂等异常情形,必须及时转移至安全地点。
不买卖、不食用腐败变质的粮食或食品,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饮用生水,不服用浸泡过的药品。同时,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注重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严防蚊虫叮咬,注意蛇鼠等危险动物,严防疫情发生。注意周边环境及生产劳作行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烟花爆竹、燃气、燃油等易燃易爆和危险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妥善处置废弃物品,加强经营安全管理,严防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❺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

汛期安全教育材料
1. 汛期气候多变、突变、常会出现打雷闪电、大暴雨、内冰雹、龙卷容风等灾害性天气。
2. 汛期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
3. 要经常收听天气预报,密切注视天气变化,了解掌握灾情预报预测,做好防洪自护。要认真学习有关汛期防灾抗灾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不到易发生山洪(河溪边、沙滩,低洼处)区域游玩逗留。
5. 不到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危险区域或危房里活动停留。
6. 不到溪、河、池塘、水库等水域戏水、游玩。
7. 需过溪河要找桥梁通过。不要涉水过抗、过溪、过河,更不要冒险抢渡溪河。
8. 不到小溪、河流等水域捕鱼玩耍。
9. 遇到灾害性天气尽量不外出,已出门在外的要寻找安全的地带避灾自护。
10. 要熟记学校应急信号,应急转移路线和地点,需紧急转移时,要听从学校统一指挥,及时有序地安全转移。
11. 途中遇险时,不必惊惶失错,应迅速进行避险自救或寻找求助求救的办法,不能冒险行事。

❻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有哪些

1、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危险区域活动。每年夏初要对房前房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得地质变化。

2、熟悉周围坏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特别是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散的工作。

3、要制定健全的防洪防汛机制。

暴雨来临时要注意:

1、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里,一旦进水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2、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3、不要走地下通道或者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6)防汛安全及地质灾害避险常识扩展阅读:

汛期来临时需要做的工作:

1、掌握水情及天气情况:及时发布有关洪水的气温、风、降水、冰雪、水位、潮位、流量等气象水文情况,预报可能产生的洪峰、增水、洪量等水情,必要时下达警报。

2、调度洪水:依据水情和工程情况,以及防汛调度方案,运用已建的各种防洪工程,进行防洪调度。在需要运用分洪、蓄洪、滞洪措施时,及时果断作出决定,下达命令,按时、按量分洪、蓄洪。

3、工程守护:组织防汛人员,不间断地巡查和防守堤、坝、涵闸等工程,及时发现险情,分析原因,正确判断,拟定抢护方案,组织抢护。警戒水位以下,一般由专业人员防守,超出警戒水位,组织防汛人员防守。

4、应急措施:遇有超标准洪水,在人力不能抗御时,应请示上级同意,按批准的紧急措施方案和规定的程序,及时执行临时扒口等分洪紧急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避免人员死亡。对淹没区或可能被淹区内居民,进行转移安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防汛

❼ 防汛救灾抗洪小常识有哪些

防汛救灾抗洪小常识包括:汛期出行前要做的必要准备、洪水来临前可做的准备、洪水来临时的相应做法、发生洪水时,城市的危险地带、发生洪水时,农村的危险地带,等等

一、汛期出行前要做的必要准备

1、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预警信号根据信息提示调整工作、学习及外出计划,采取有准备的应对措施。

2、雨天驾车出行收听交通台路况,降雨信息,提前绕开积水区域。

二、洪水来临前可做的准备

1、备足够几天食用的食物、饮用水及日用品。

2、收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3、准备通讯工具。

4、关闭家里电源、煤气,千万别恋财,尽快撤离到安全位置,以免被洪水围困。

三、洪水来临时的相应做法

1、若处于山区地带,听到洪水警报或发现洪水来了,立即撤离溪床和低地。

2、落入水中尽可能寻找救生漂浮物,尽可能保留身体能量,沉着冷静,等待救援。

3、被洪水包围时,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板等作水上转移。

4、洪水来得太快,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暂时避险,等待救援。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5、有通讯条件的,可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灾情况,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挥动颜色鲜艳衣物或呼喊等方式呼救。

6、洪水汹涌时切记不可下水。原因在于此时水中除了危险的漩涡、暗流外,还有上游冲下来的漂流物、倒塌的电线杆都易造成碰撞或触电。

四、发生洪水时,城市的危险地带

1、危房及危房周围;

2、危墙及高墙旁;

3、洪水淹没的下水道;

4、马路两边的下水井及窨井;

5、电线杆、高压线塔周围;

6、化工厂、储藏危险物品的仓库。

五、发生洪水时,农村的危险地带

农村地势开阔,洪水会长驱直入,房屋易倒塌,民众更易受到侵害。在农村常见危险地带有: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行洪区、围垦区;危房中、危房上、危房下;电线杆、高压电线塔下。

❽ 防灾减灾小常识:暴雨洪涝来临,如何避险

2、洪水来临时,应远离哪些危险地带? 要远离城市中的以下地带:危房里及危房周围;危墙及高墙旁;洪水淹没的下水道;马路两边的下水井及窨井;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 在农村,洪水中常见的危险地带有: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行洪区、围垦区;危房中、危房上、危墙下;电线杆、高压线塔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