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中国地质大学实验基地
⑴ 想知道: 秦皇岛市 抚宁石门寨地大实习基地 在哪
石门来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自二十八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区内有公路,与秦皇岛相通,从秦皇岛市去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等,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为全年降水量对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⑵ 中国地质大学基地班分数多少能办就业如何
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吧问问吧,两家分了之后,这个吧人少
⑶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秦皇岛实习地点在哪
你怎么过去我不清楚。
但是实习地点在那个燕山大学和欧美学院附近,从欧美学院的路口向南走300米,然后向西走300米左右
⑷ 中国地质大学秦皇岛抚宁石门寨柳江村实习基地在哪啊!有知道的吗
就在石门寨大桥前面,秦承公路旁边 ,可以从秦皇岛海阳路长途汽车站座去青龙的车去
⑸ 中国地质大学秦皇岛北戴河实验基地从秦皇岛走哪条路近
公交线路:32路,全程约2.8公里
1、从秦皇岛市步行约430米,到达市民中心站
2、乘坐32路,经过3站, 到达铁三处站
3、步行约870米,到达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
⑹ 秦皇岛基地沿革是
中国地质大学秦皇岛基地的前身为“北戴河实习站”,1979年正式确定为原武汉地质学院的野外固定实习点。最初没有固定的地点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实习条件十分艰苦。1984年,学校在北戴河海滨区和秦皇岛海港区之间一处名叫山东堡村的地方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习站。山东堡村距山东堡海滩约有400米,建站之初那里还是一个荆棘丛生,荒芜的沙滩。为了使前来实习的师生有可以居住的处所,学校投资建造了3排平房和活动板房,路面只是简单平整之后用沙土铺就的,没有自来水,用水全靠肩挑缸装,其艰苦和简陋可想而知。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老师们长期以来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发扬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高质量地完成了紧张而繁重的教学实习任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快和深入,地质教育为适应加速变化的社会需要,北戴河实习站的建设也加快了步伐。1994年,中国地质大学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实习站的建设,修建了综合教学楼,大大改善了实习师生教学和住宿的条件,缓解了实习站的困难。住房、教室等问题得到了改善后,在1996年学校又投资着手解决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修建了锅炉房,解决了洗浴和供暖问题。至此,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站已初具规模。
从1995年开始,学校在办学思路上广开言路,利用各种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实习站地处北戴河海滨区和秦皇岛海港区之间,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距实习站不远就是燕山大学,为此,联合办学的思路使实习站的开发利用,走向社会成为了可能。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站自筹资金400余万元,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3400平方米的教学楼,修建了篮球场、田径场等体育设施,并扩建了食堂和浴室。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自1984年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北戴河实习站现在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近5000平方米,阶梯式多媒体教室2个,教室8个,80座电脑教室2个,60座语言教学实验室1个,地质教学陈列室1个。整个站区绿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后勤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实习站每年暑期接待中国地质大学上千名学生来此实习,为前来教学实习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实习站在承担学校实习任务之外,还面向社会开放,接待兄弟院校和旅游观光的客人。现在的实习站已经由原来单一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基地,转变为集地质、地理、地球物理、水文、旅游、人文、生物等多学科(专业)学生实习和成人教育、旅游接待,办公一体化的多功能综合基地。其名称已由“北戴河实习站”更名为“秦皇岛基地”。
⑺ 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基地在哪
在一个叫山东堡的地方。
⑻ 秦皇岛地质实习区拾趣是
到北戴河旅游对我来说已不止一次了,北京至秦皇岛仅有280千米的路程,便利的交通,不管是乘火车还是自驾车去,也不过4个小时,谈笑间便可到达。但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借师生们野外实习的机会,更进一步地认识秦皇岛,这个愿望对我来说却是由来已久。
在7月流火的季节,我的愿望实现了。当大巴车进入海港区,离实习基地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的记忆迫使我极力搜寻最初来到这里的印象。北戴河我并不陌生,实习基地我也曾经光顾过。那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院,几排平房是我们当时借住的宿舍。记得当时,那简陋的一切,不但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反而使我们增添了外出“野游”的情趣。与大海、沙滩对我的诱惑相比,实习站那近乎野外露营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了。留在印象中的是大海的涛声,晨鸡的啼叫,夜晚从村里人家不时传来的狗的叫声,还有圆盖形天幕上那群群点点的繁星。20多年过去了,秦皇岛已今非昔比,据说实习站也早已变了样。
恍惚间,透过车窗我看到了高高耸立的中国地质大学的广告牌,眼前不禁为之一亮,亲切感也不禁为之顿生。车行在高架桥上转弯便到了实习基地。一进大门,朝前看去是一座竖立着中国地质大学字样标志牌的大楼,转身右望,餐厅、锅炉房、教学楼、体育场、学生宿舍排列有序,坐落在树木的掩映之中。院落整洁、花木繁茂。这哪里还有20年前的景象。不知怎的,看到这一切心中反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