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质灾害事故案例
① 造成隧道坍塌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地质原因:包括围岩变化、地质灾害等。
2、人为原因:包括施工偷工减料、外界破坏等。
② 近三十年的地质灾害
三十年前,交通工具很单调,市民出门一般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市内出租车仅强生一家,几百辆车分布全市,不仅很难叫到,而且价格不菲,一般老百姓乘不起。大客车很少,根本没有空调大客车,私人轿车更少,要搬场运送大件物品家具等,全靠自行车、黄鱼车、还有三轮摩托车。再有就是二吨、三吨、五吨的运输卡车,加上蓬布载人,卸下蓬布载货。坐公交的酸甜苦辣那年代的上海人都有亲身体会,说来会让外地人瞠目。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车站上站满候车人,那时还有可乘百来人的“巨龙”车,车到站点“刷”一下全拥上,下车的人还未下完,上车的人冲锋一样挤上车,鞋挤掉,背包拉断带子,钮扣挤掉是常事,体弱多病者一辆挤不上要等上三、四辆车才能乘上车,乘上车的人象沙丁鱼罐头一样,举手抬足十分艰难,稍不留神踏痛别人脚,这下可好了,一场“吵相骂”如洪水决堤,甚至发展到动手。家住浦东的天不亮就出门,坐车到轮渡点,摆渡到浦西,还要换乘公交车,逢到刮风下雨或者下雪,真是叫苦不迭,得一早起来,到工厂往往已是午餐时间,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状况多么糟糕。那年代市内道路又弯又窄,仅淮海路、延安东路、肇嘉浜路等屈指可数的几条道路整齐宽敞些。一般都是二车道,很少有四车道。而去市郊的道路更窄。许多道路无交通标志,无红绿灯设施,亦无车道线,十分混乱。那年代工厂运输卡车工作效率极低,一天出二次车已不错了。去浦东仅有打浦桥一条隧道,黄浦江上无大桥,来往车辆都靠轮渡。那时不仅道路交通状况差,管理落后,人们的文明交通意识也较差。卡车、机动车、自行车、行人,还有手扶拖拉机,都混杂在一条道路上,事故不断,经常阻塞。落后的交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三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车还有电动车、燃气助动车,还有日益增多的自备轿车、公交车辆,公交车全装上空调,冬暖夏凉。线路从原来只有几十条猛增到近千条,遍及全市各区域,去大卖场超市也有空调车接送,再也见不到争先恐后挤公交车的混杂现象,也听不到吵骂声,一派文明和谐的景象。出外旅游,可坐舒适的高档豪华大客车。十一条轨道交通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直达市郊各区域。如今上下班出行,有多种选择。磁悬浮列车更是迅捷直达机场。如今,市内主要交通要道呈现二十一世纪现代风貌,呈立体型、全方位。延安路、西藏路、中山环路、肇嘉浜路,从原来四车道拓宽为八车道、十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划分清楚;红绿灯电子路标等交通设施齐全,摄像监控全方位掌握交通动态,文明交通意识深入人心,沿路绿地成阴。特别是延安路可称道路典范,除了地面有开阔的车道,上面还有高架道路,往东穿越到浦东。从虹桥机场开上延安路高架直驶向外滩,再穿过地下隧道到浦东世纪大道、陆家嘴金融中心,一路上可尽情饱览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雄伟景象,如是夜晚更可领略灯火璀璨的不夜城风采。美丽的黄浦江分割浦东、浦西,杨浦、南浦、徐浦、奉浦、卢浦等五座大桥象彩虹一样将浦东、浦西紧密联结在一起。内环、中环、外环,加上延安高架、东西南北高架,从中贯通,使全市交通畅通无阻。沿江、苏沪、沪杭、沪宁等高速公路和204、312、318、320等国道,加上新建的杭州湾大桥,使上海方便了与长三角地区、与华东地区乃至与全国各省、市的联系与交往。从上述三十年来上海交通进步的小小侧面,我们能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我深感自豪和幸福。
③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突发性的地质灾害。
2、对围岩稳定性判释不准,设计支护措施偏弱。
3、施工方法不对,初期支护措施的力度不能满足围岩稳定的要求。
④ 湖北在建隧洞事故多少被困人员仍未发现
位于湖北广水市的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宝林隧洞14日凌晨发生突水突泥事故,6名施工人员被困。据湖北广水市政府官网7月19日通报,该市隧洞事故救援已达到安全搜寻极限,但目前仍未发现失联人员。根据专家意见,指挥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更加科学严密的工程抢险和人员搜寻方案,并做好长期除险和搜寻的打算,确保在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相关工作。
根据17日和18日连续两次对宝林隧洞断层带水位高度、石层构成情况等进行物理勘探,物探专家分析认为,隧洞敏感区所处的三类围岩导水断层带地质结构非常复杂,隧洞内断层特征明显,空腔内含水,为隧洞所在位置水流的补给,并且与地表多处连通,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国内权威地质专家会商认为,洞内搜寻只能推进到290余米的位置,再往前推进搜寻很容易引发次生安全事故。
⑤ 南广高铁白云隧道塌方事故的事故概况
广东云安县政府新闻办十八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杨延安向记者表示称,凌晨四时左右专另一被埋人员的遗属体已被找到,遗体身份在确认中。有记者问是否施工方有瞒报事故延误施救。发言人称,事故发生后,所有人员都在积极参与救援。在回答对死亡人员赔偿时,发言人表示,企业将尽到责任。
2010年1月16日8时许,隶属中铁隧道集团建设的广州至南宁高速铁路NGZQ-八标一分部五工区云安县六都镇企岭村白云隧道突发性突水突泥造成的地质灾害,导致重大伤亡事故。
据了解,该隧道2285米,已掘进到669米。白云隧道项目部总工孙兆远介绍,塌方位于隧道左侧上方,断层高80多米、长16米、宽13米,事故发生时有2500立方泥石流下落向外冲出167米,并持续30秒。
孙兆远称,12日事故现场处已出现塌方迹象,到事故发生后施工人员都在清理隧道淤泥。
据介绍,铁道部、南广公司、施工单位等相关官员、专家,已赶赴现场,并成立抢险、善后等多个小组,并要求南广铁路广东段在建隧道停工,进行隐患排查。
受伤的四名施工人员中,已有一人出院,另有一人转院广州治疗,二人仍在云浮医院继续治疗。
⑥ 南广高铁白云隧道塌方事故的事故定性为突水突泥地质灾害
突发性突水突泥地质灾害
在建南广铁路白云隧道“1·16”事故昨日定性为突发性突水突泥造成的地质灾害。“这里地质条件确实特殊,次生灾害难以估计”,中铁隧道集团8标项目部总工程师孙兆远告诉本报记者,塌方区域处于涵洞地区,“石灰岩里才会有涵洞,这一带是石英砂岩,按常规不应该出现涵洞。”而涵洞之外,是紧挨在一起的两个地质断层。
1月12日,当隧道掘进到669米时,该区域曾发生400平方米塌方。“设计、建设、开发和监理4方面的专家,当时就召开了专门研讨会。”孙兆远称,会议的结论是,停止开挖,加强监测,地质稳定后再恢复开工。“我们也知道进去危险,但工作总要继续。”
16日上午8时,6名挖掘工进洞清理泥浆,电工刘正林忙着拉电照明,技术员康万军和项目部长张峰准备测量水流量。8时10分,隧道左上方四五十平方米区域涵洞垮塌,泥沙俱下,只30秒时间,垮塌面积延展至120平方米。
“连隧道上方地面也下沉成空洞。”事发后,从南宁匆忙赶回的孙兆远了解到,瞬间喷涌泥浆达2500立方米。10名工人5人殒命,4人受伤,1人至今被埋。 563米处找到被埋1人
17日晚上,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副司长刘东及专家组6人、南广公司总经理马侃彦和中铁隧道集团总经理张继奎等分别赶赴白云隧道现场,并成立抢险领导小组。18日凌晨4时许,1名被埋失踪人员在隧道563米处找到,尸体被挖出时因泥浆太厚难以确认身份。
隧道工程部长张峰的父母告诉记者,凌晨时参与挖掘的队友曾打电话告诉他们,被发现的是张峰。“张峰是里面级别最高的,队友都认识他。”而此说法,没有得到施工方的承认。据悉,张峰父母或在今天早上到殡仪馆辨认尸体。 隧道救援人太多也没用
“17日晚上,我就看见他们回来了。”本报记者问及责任人现在的去向时,孙兆远回应说,隧道项目经理冯良茂和作业队副队长李刚已经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16日凌晨,本报和南方都市报记者相继赶到现场采访后,冯良茂才通知政府,延报事故23小时。如果让地方政府提早介入,是否救援会更有效?杨延安称,隧道事故不同于其他地面险情,“人太多了也没用。”接受采访时,杨延安一度噤声,随后说:“30秒时间内,泥浆冲出2500米啊,他们当时心情沉重也比较激动,肯定是吓怕了,可以理解。”
杨延安透露,冯良茂已于17日接受警察询问后,回来担任事故救援组组长,“毕竟他们熟悉情况嘛。”
⑦ 隧道地质灾害的特点、危害
地质灾害为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是地面塌陷的一种,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内溶岩层中的溶容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其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范围内的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
岩溶塌陷的危害主要有:
影响交通:岩溶塌陷对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公路、铁路的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
毁坏农田:发生于农田中的岩溶塌陷,会使作物被毁,粮食减产,给人民群众造成较大的危害;并且地面耕植土落入地下塌坑,造成了耕作面积的减少,未进行填埋或者由于塌坑规模太大而不便进行填埋的地方则无法继续进行农作物耕种。
破坏建筑:发生于建筑及人口密集区的岩溶塌陷,会造成房屋墙壁裂缝、屋内地面裂缝下沉,严重的直接导致建筑物倒塌。
沟通地表地下水系,污染地下水:由于近年来工业的发展,大部分河流等地表水体水质较差,岩溶塌陷发生后,揭穿了灰岩含水层顶板,沟通了地表水系与地下水系,使得地表水通过塌坑大量涌入岩溶含水层,加之岩溶裂隙、溶洞的连通性好,污水会在岩溶含水层中迅速扩散,污染岩溶地下水。
大规模的塌陷可引起地震效应。
⑧ 四川茂县发生过地质灾害事故吗
据报道,6月24日四川阿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造成河道堵塞2公里回,100余人被掩埋,答专家表示阿坝州茂县位于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汶川,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地质灾害事故。
据了解目前,四川消防已调集成都、德阳、绵阳以及总队医院重型搜救队、轻型搜救队、医疗救护队542人陆续到达现场,另有搜救犬23头,生命探测仪16具,气象台表示未来三天叠溪镇仍有阵雨,将不利于救援工作开展。
⑨ 近年来,湖南发生了哪些地质灾害
我国湖南省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地势较低,且错落分布着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大主要河流,北部为洞庭湖平原。这一地形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给湖南带来了地质灾害隐患,主要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塌陷等。下面对湖南省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进行一个大致的盘点,帮助人们对湖南省地质灾害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能够做出准确的分析并做好以后的预防工作。
泥石流
2016年7月4日,湖南怀化驻地溆浦县大江口镇土桥乡白水溪村因山洪引发泥石流,数十名群众被困,其中一户人家共5口人全被掩埋在泥石流中,后经过武警怀化支队的紧张救援,成功转移受困群众15人,成功解救被泥石流掩埋人员4名,但仍有1人不幸遇难。
2016年6月20日,湖南湘西龙山县,在经历强降雨之后,引发山洪泥石流,整个县城被围困在洪水泥淖之中,逾4万多人受灾。
2016年5月9日,湖南安化县仙溪镇一载有3名小学生的校车在途径大桥村和山漳村交界处时突遇山体滑坡,校车被泥石流推入河床,3名学生和1名司机顺利救出,仅1名学生受轻微伤。照管员殷胜群因保护学生不幸去世。
2015年11月16日,云南锡业郴州矿冶有限公司屋场坪锡矿尾矿库因连日来持续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并引发泥石流,山洪直泄尾矿库,致使尾矿库排水竖井上部坍塌,库内积水及部分尾矿经排洪涵洞下泄,致使排洪出口杨家河两岸居住人员4人失联。
2015年7月7日,湖南特大暴雨导致怀化、湘西州、邵阳、娄底、衡阳、株洲、郴州7市州50县区约109万人因暴雨洪涝受灾,死亡2人(泸溪县1人,南岳区1人,均为滑坡泥石流掩埋),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6万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万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7千公顷,绝收8.2千公顷,倒塌房屋596户1670间,严重损房1028户2211间,一般损房2261户5306间,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
滑坡
2016年7月8日,邵阳市隆回县金石桥镇树仁村3组出现重大滑坡险情,威胁29户105人。隆回县政府、国土资源局和地勘局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经认定,险情有继续发展扩大的趋势。
2016年7月3日,湖南安化县由于连降暴雨致使原BOT常安公司管理建设的仙溪洢水1号特大桥部分桥体被巨大山体滑坡冲垮,临近的207国道也被水流冲毁。所幸此次山体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受损。
2016年3月21日,新邵县大新乡磁溪村集市附近一处山体突然滑坡,土石迅速掩埋了正停在山脚下的四台车辆。所幸的是,当时车内并无人员,此次山体滑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崩塌
2016年7月4日,长沙宁乡县双江口镇槎梓桥村涧溪、槎子片区1500亩农田瞬间被漫过路面的洪水淹没,且造成河堤崩塌,原本就汹涌的“翻堤水”更加肆意的翻越堤岸经堤外的低洼田注入下游的团头湖,造成湖水迅速上涨,危及望城区格塘镇的柏叶、青山、和平等村数千亩稻田和数十栋民房。次日,在经过奋战抢险之后,河堤已经成功合拢。
2016年5月31日,湖南省新宁县安山中学发生水塔坍塌事故,造成2死4伤,死伤人员均为在校学生。
2016年3月28日,湖南省邵阳市湘西南物流中心一建筑物发生坍塌事故。该建筑目前尚在施工阶段,事故导致13名施工人员受伤送医。
塌陷
2016年7月7日,湖南长沙书香路与黑石铺路的十字路口发生塌陷,路面出现一个直径近5米的大洞,一辆吉普车正好经过此处,轮胎报废,司机成功逃生。经过市住建委专业人员通过现场勘测,初步分析造成塌陷原因主要是深埋于道路交叉口以下的东西向农排老管道塌陷所致,并指导天心区市政部门制定维修施工方案,确保现场安全。
2015年12月21日,湖南邵东县黄陂桥乡出现“天坑”,并伴随有房屋开裂倾斜、桥体塌陷、池塘水井干涸等一系列地质异常现象,其中坍塌点共50多处,总面积超90亩,原因疑石膏矿开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