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和特点
Ⅰ 如何评价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凡卡·茹科夫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4418046/answer/1090955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历史沿革,我不想解释和研究。但是这种双校区平行发展的情况,极大的损害了地大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冠名相同但实质不同,我们地大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给外人解释起来就非常的吃力。在别人看来,北京和武汉应该有主次之分,好坏之分。亲眼所见,很多求职的毕业生实在是不想应付北京和武汉校区有什么区别的相关问题,干脆在学校的后面把括号去掉了,省去了回答HR提问时的不少麻烦。地大想提高知名度和公信力,这个双校区的问题一定是一个很大的掣肘。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在哪的中字头大学,是一个缺乏品牌建设能力的大学,损害了所有地大学生的无形资产。2.本人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四年间,学校是没有图书馆的。北区阅览室那么丁点小,根本满足不了全校同学的自习需求。我们这一届到大四寝室才有空调,可想而知每年冬天夏天去阅览室占座位的情况是多么的恐怖,6点以后去排队,就很难说有没有位置了吧。我觉得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一个211大学,在一整届学生的就读期间,没有让学生用上哪怕一次图书馆。这是一个笑话,是耻辱,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不遗余力的去黑学校的原因所在。一个用四年时间建不好图书馆的大学反映出来的是什么,是缺乏对学生最基本的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3.本人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四年间,除了辩论队之外,是没有参加其他任何社团活动的。而辩论,在地大也是一个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着的社团活动。总体而言,地大的社团是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的,社团的设立和活动内容,感觉就像就是从90年代沿袭和继承下来的一批遗产。没有与时代进步相结合,没有与学生兴趣相匹配,死气沉沉没有生机。而地大辩论队,在工程学院金鋆学长的努力下,差一点就成为了学校官方常设机构,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是仅仅过了两年,地大校辩论队就开始每年都要为自己的归属问题跑断腿。比赛自己接,费用自己出,训练场地自己找。我也曾为地大出战过几场比赛,作为四辩,在自我介绍的最后是要说“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向各位问好”这句话的。代表完了,比赛打完了,目送各个学校的校车把各个学校的队伍拉回去,然后我们几个地大的像没爹没娘的孩子一样去赶公交车…当然这也没有什么,校车接送不是学校的义务。但是,一个不注重发展社团活动,甚至打压社团组织的大学反映出来的是什么,是对学生丰富课余生活的剥夺和个性的扼杀。4.本人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四年间,一直在参与学院的党建工作。由于资历老(我是高中党员),在党建和学生工作中我一直处于一线位置,后来担任两个班的党支部书记。首先,恕我直言,发展党员=收获果实。哪个同学条件成熟了,就发展成党员。如果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没有入党意愿,支部书记还要负有一定的责任。有这样为一个政党补充新鲜血液的吗?其次,在最基层的学生党建工作中,都很难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有一次在党员大会上讨论对我的处分方法时,居然要求我离开会场,不得参与讨论过程,非常的令人气愤和失望。最令人震惊的是,学生党员居然有往盖世太保方向发展的趋势。清明,端午等小假期期间,学生不得私自离校,学生党员要配合辅导员进行管理。当时辅导员的原话是:“要把所有学生圈养在学校”。特殊时期,例如12年反日本侵占钓鱼岛的游行活动中,学生党员要在辅导员的带领下逐一查寝,掌握所有学生的动向。呵呵,大学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官僚。党建是吸收有理想的青年,而不是收割成熟的水果。从一点一滴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可以清晰的透露出地大老师思想上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做派和官僚主义作风。最后分享一点。对一个刚毕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领导和同事们会做出这样的评价:1.不愧是地大出来的学生。2.看来地大的学生相当的不错。你们能看出这两种评价的差别吗?我听到的都是第二种。
Ⅱ 中国地质大学怎么样
它属于行业排头兵大学。总体水平赶不上北大清华,但是它的骨干学科还是很出名的。过去很多考生望而生畏,躲避它,认为学地质就业很艰苦,其实不然,该校骨干学科在考研方面具有其他大学不能比的优势,招考研究生多,本校的好考,考研率很高,保研容易。就业方面国土资源部门与其对口,很多企业需要,尤其个体大企业高薪聘。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滴全国重点大学,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一所在国际地球科学界享有盛誉滴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该校以地球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为中国滴地球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滴贡献。是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上风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直属教育部,由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建设,下设有研究生院,在武汉和北京两地办学。学校校训为优秀校友,国务院现任总理温同道题写滴“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歌为《勘探队员之歌》。
学校在50多年滴办学实践中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滴优良校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特色加精品”滴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党滴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滴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滴长远目标而不懈奋斗!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滴前身是1952年景立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唐山交通大学于1952年部分院系调整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后改名唐山铁道学院),北洋大学等校地质科系合并而成滴北京地质学院,是当时著名遐迩滴“八大学院”之一。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学校筹备委员会主任,刘型为学校首任院长。
武汉论坛违规词汇开始后不久,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心决定将北京十三所重点高校外迁。北京地质学院于1970年迁出北京,在湖北开始新滴办学历程。学校南迁过程中历尽磨难,损失很大,一度散落在四个地区办学。在湖北兄弟高校滴帮助下,于1975年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武汉论坛违规词汇结束后,为解决学校部分着名学者由于工作需要仍然留在北京滴题目,1978年经武汉论坛违规词汇同道批准在北京恢复办学,成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经国家教委批准,1987年武汉地质学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分别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总部设在武汉。1988年,学校经批准设立研究生院,是我国首批成立滴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九五期间,学校又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转教育部治理。2005年,根据教育部文件,位于武汉滴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独立办学,教育部仍然以一个中国地质大学整体进行建设。2006年,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签署文件公布共同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同年,学校申报滴“上风学科创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成为国家“985工程”建设滴一部分。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又成功申报了第二个“上风学科创新平台”,将学校滴学科建设推向一个新滴水平。
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文化传统
外圆圈内上方是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中间圆形为放大镜,内置地质锤和指南针,显示学校优势与特色,以及久远的办学历史,指明学校向综合性稳步发展的方向。
放大镜外围为地球经纬线,不仅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同时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为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阶段性目标和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中国地质大学的校歌是电影《年轻一代》的主题曲《勘探队员之歌》。由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从北京地质学院时期起,新生们入学后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勘探队员之歌》,师生人人会唱。1990年6月19日,在第九次校务会议上正式决定将《勘探队员之歌》定为校歌。
歌词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上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的大海,把我们无穷的智慧,献给祖国人民。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Ⅳ 中国地质大学 为什么有两个校区,有什么历史来历
汉口校区当年是一家地质学院,后来合并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联系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唐山交通学院,北洋大学等校地质科系合并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学校筹备委员会主任,刘型为学校首任院长。学校位于北京学院路,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八大学院”之一,1960年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文革开始后不久,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央决定将北京十三所重点高校外迁。北京地质学院于1970年迁出北京,在湖北开始新的办学历程。学校南迁过程中历尽磨难,损失很大,一度散落在四个地区办学。在湖北兄弟高校的帮助下,于1975年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文革结束后,为解决学校部分知名学者因为工作需要仍然留在北京的问题,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复办学,成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分别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总部设在武汉。1988年,学校经批准设立研究生院,是我国首批成立的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九五期间,学校又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根据教育部文件,位于武汉的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独立办学,教育部仍然以一个中国地质大学整体进行建设。2006年,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签署文件宣布共同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同年,学校申报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成为国家“985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Ⅳ 中国地质大学为什么有两个哪个好些呢
一、中国地质大学有两个,分别是武汉、北京校区,要从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说起:
中国地质大学源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南迁后,原北京地质学院只设了一个留守处。1978年12月,在原北京地质学院留守处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这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前身。
1987年11,在武汉和北京校区同时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地质大学挂牌揭幕仪式。
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除国家重点学科相同外,省部级重点学科各有所长:
(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势专业
1、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地质学(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湖北省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
设计学
(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势专业
1、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地质学(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省部级重点学科
地球物理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土地资源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
油气田开发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
管理科学与工程
岩土工程
近海资源环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海洋地质
Ⅵ 了解中国地质大学
我是武汉地大的10级学生,现在大二。准确的说我们学校学的是地质,不版是地理,这之间有联系,权有差别。文科生基本不能报地质方面的专业的,报了他们也不回收。如果报了人文经管类的,那以后能转系,但有难度,需要成绩。地大地质、资源、环境、工程方面的专业都经常出去考察的,因为他们将来工作也是经常在外面跑。地大理工科的专业都比较强,认真学都很有前途,当然,最强的还是地球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文经管类的比理工科的要差点,但也有好的,比如,会计。武汉的原来是地大本部,北京的是分校,之后后来分开了,变成俩学校了。论实力的话还是武汉的这边强,一般提及地大,没有特别说明的话,基本默认是武汉这个。北京那边的唯一优势是地理位置好。随便说下,北京地大的学校很袖珍,很小
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吧的前世今生
由于老地大吧被封,南望山吧由可可怪在2009年向网络申请并成立。南望山吧继承了老吧的功能,成为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网上交流平台,成为了老地大吧的替代吧,会员数也是在这一时间内得到激增。虽然可可怪、西区小树林、格子、江城三月等著名老吧友入住南望山吧,但很遗憾的是,南望山吧还是失去了很多老地大吧的吧友。创建伊始,知道南吧的人很少。但经过众吧友的努力,大量宣传,终于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南望山吧,并加入到了这个集体之中。吧聚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大量发展起来,喝奶茶、三国杀、狼人等吧聚主要活动逐渐兴盛,午夜感情贴也成为了一项优良传统,直播贴也更多了。在历代吧主的不懈努力之下,南吧终于越办越好,成为了比侏罗纪更为知名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络贴吧也在此期间改版,由会员制改为等级头衔制,虽然水货增加了不少,但是南望山的知名度也大幅提高,更加适合新人融入。在吧友的组织下,足球赛、华师联谊等大型活动也成功得以举办,南望山吧吧友与武汉其他高校吧友联系也愈加紧密。
终于,南望山吧也要离我们而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关于搬入贴吧的名字是中国地质大学吧还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吧,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可是,最终还是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吧,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老中国地质大学吧了。成立之初,贴吧面临严峻的重建工作,精品被取消,需要恢复,现在精品数较以前的南吧也少了好多。老吧刊也只能去精品贴里翻,新贴吧成立后不久便发布了新吧刊南望山吧——2009.12.30—2012.7.6。新地大吧继承了南望山吧的会员,截止至2012年10月,会员已接近一万五千。地大吧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吧聚热情不减当年。每天吧内都有众多吧友进行信息交流和感情直播。新地大吧也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Ⅷ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跟武汉有什么区别
一、院系设置不同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截至2019年3月,该校拥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正在招生。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地质大学下设19个学院,在65个本科专业招生。
二、学科建设不同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截至2016年12月,该校拥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涵盖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3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 ;
11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59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艺术硕士(MFA)、法律硕士(J.M)、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4个专业工程学领域。
(8)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和特点扩展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沿革:
1954年后陆续迁入北京西北郊学院路新校址。
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迁出北京,在湖北办学。
1975年迁址武汉,暂时更名为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原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总部设在武汉。
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9年7月,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Ⅸ 中国地质大学为什么有两个
一、中国地质大学有两个,分别是武汉、北京校区,要从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说回起:
中国答地质大学源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南迁后,原北京地质学院只设了一个留守处。1978年12月,在原北京地质学院留守处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这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前身。
1987年11,在武汉和北京校区同时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地质大学挂牌揭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