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调水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A.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优缺点(从调水量,源地水质,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
优
可跨流域调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
促进南北方交流,拉动经济。
缺
工程耗时、耗力过大。
对南方的水进行抽调,南方水资源相对减少。
B. 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大西线调水工程 - 观点
郭开的方案提出以来,引发了巨大争议,赞同者众多,但反对者则认为其缺乏科学性,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大西线调水工程”的方案至今停留在案头阶段。据《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作者李伶介绍,“大西线调水工程”之所以搁置至今,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声音”太多。
支持方
支持方认为,方案若得以实现,不仅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还会在改造沙漠、扩大耕地、增加电力、创造就业岗位等诸多方面带来好处,大半个中国将不再困于水旱灾害。其中一本《水资源调控:大西线调水解析》的书也对大西线进行了全方位研究解读,认为它一旦实施完成,将对中国产生空前巨大的全方位效益,其作者为左玉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观点一、郭开认为“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更为合理。
原因在于,郭开分析:
1、南水北调的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逐级提调长江下游的水,解决京津地区用水,但可调水148亿立方米,需投资1300亿元,工期10年。京杭运河污染严重,所调之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加之它是全线提水,耗电量大,这样势必增加投资和水的运营管理成本。
2、中线方案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调汉江水130亿立方米,挖一条1276公里的疏水干渠到北京,经过365条大小河流,总投资约1700亿元,工期15年。可是汉江的水正在减少,几乎无水可调。要保证输水量必须从三峡水库调水。由于输水干渠须经湖北、河南、河北人口稠密的地区,无论是移民工作,还是水的管理和运营成本都很大;水到京津地区实际只剩8亿立方米。而且,干渠沿太行山东麓修筑,这一区域是暴雨区,山洪频繁,极不安全。
3、西线方案是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筑高坝,调水入黄河,能调水170亿立方米;开凿隧洞175公里。主体工程即需3900亿元,工期40年。花钱多,调水少。
这三个方案都是在长江上做文章,而到2020年长江也可能是缺水户。大西线调水工程总计引水量可达2006亿立方米,总计花费在2250亿元,工期5~10年。而南水北调三线工程对应的数据分别为448亿立方米,6900亿元,10~40年。
观点二、原国家第一工业机械部部长周子健认为“大西线调水工程”,从雅鲁藏布江到黄河,实际流程1239公里,其中隧洞工程8处,最长的隧洞60公里,短的6公里,隧洞总长240公里。这段线路两岸皆是人烟稀少的山区,河水全部自流,可实行定向爆破,施工容易,不怕地震。且淹没极少,移民仅25000人。
观点三、1999年5月15日,一支由水利部、国家计委、中科院、国土部、铁道部、林业部及西藏、四川、云南的一批水资源、气候、环境、地理、地质、土木工程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大西线南水北调考察队”成立,何广沂任队长。考察队沿着郭开设计的线路从雅鲁藏布江一直考察到黄河边。何广沂在随后写出的考察报告《“南水北调”构想有望变成现实》一文中称,郭开的“大西线引水计划”不仅水量充足、水质有保障,同时施工难度、周期及资金消耗在现有项目中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方案。
赞同派:院士力挺
赞同派以著名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的何祚庥教授为首。其依据为目前我国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旱情越来越严重,黄河多年断流,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沙漠已经逼近北京。另外由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经济发展受限,导致各种资源或短缺或失衡。
赞同派支持者列举多种论据,支持何教授的观点: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8%,近4亿人口受到沙漠化影响;大西线的水流速度可以冲刷河床,降低地上悬河高度等等。
反对者
反对者认为,方案是一个企图征服自然的假想,缺乏科学常识,不仅可操作性差,还有可能引起国际纠纷。反对意见主要是:“西藏没那么多水可引”,“自流入黄河不可能”,“施工难度大”等。国家水利部方面即认为“‘大西线’其中错误的概念太多”,“缺乏科学常识”。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博士郭乔羽也对“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持质疑态度。“大西线工程方案所描绘的美景的确十分诱人,但是这个工程方案还仅仅是人类力图征服自然的一个假想。不仅工程方案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工程更可能造成复杂而深远的生态环境影响。”郭乔羽说,如果调2006亿立方米水入黄河,黄河河道形态、水文情势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可能会给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灭顶之灾,还可能导致黄河上现有电站和堤坝报废。方案所提出的输水线路将穿越多个流域,如此之宽的输水渠道,会直接切割所穿越的陆地生态系统,可能阻隔重要的生态廊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态环境的破碎化和岛屿化。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卜漱和也认为,1997年第51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规定上游的任何开发利用不能对下游国家造成重大损害。这对处于上游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的我国十分不利。
中国重点企业投资基金调研组副研究员段向群认为,由于中国和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国际协议来共同管理国际河流水资源,如果“大西线”工程变成事实,每年出境水量将减少65%。
反对派:网友踊跃
反对派也针尖对麦芒,以一篇名为《大西线调水工程——已经疯了》的匿名文章为总纲,将矛头直指大西线工程。文章在网上流传甚广,质疑《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中提及的各种观点。文章认为目前雅鲁藏布江也无水可调,并且从雅鲁藏布江的径流总量和运河设计宽度两方面驳斥了“大西线工程”,认为“大西线”工程仅仅是纸上作业。文章还认为,中国治河多年不但成功的案例很少,反而越治理洪涝越多。
有人还根据《西藏之水救中国》当中提到的每年引水量,计算出“大西线”运河的理论宽度为636米到1205米。反对派诘问:要在青藏高原上和横断山脉间开凿如此宽度的运河谈何容易?当然这个宽度也夸大其辞了。
C. 地下水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哪些
1地下水改道导抄致地陷
2地下水袭断流导致下游干旱
3地表水改道导致原有生态平衡打破鱼米之乡变草场
4地下暗河断流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以至于无法恢复持久生态
5地上下水断流导致地表蒸发量增大无法补充水源以至于大面积的干旱
6地上下水断流导致靠水生存的微生物灭绝,靠微生物生存的动植物断绝食物链灭绝
7地上下水断流导致树木灌木灭绝
8地上下水断流导致恶劣天气增多“暴雨”“泥石流”“冻土”没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严重
9因没有没有地上下水导致“地陷”“干旱”“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大面积的干旱
”“靠微生物生存的动植物断绝食物链灭绝”“树木灌木灭绝”最终人类灭绝!!!!!
10人类灭绝了 就在也没有问题了
D. 论述题:地下水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哪些
包括场地稳定、地面沉降、基础抗浮、桩基础抗拔、基坑稳定、地下水渗流引起的流砂现象和机械潜蚀等。
E. 为什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还没有建设。
截至2020年1月13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尚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为未建项目。
西线调水工程项内目规划分三期实施容,西线工程规划于2001年通过审查。
2017年8月15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政府采购办公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招标公告(预算1400万)。
2018年8月20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政府采购办公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中标公告,(预算4892万)。
2019年11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时表示,同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等前期工作。
目前,西线工程前期研究工作,仍未进入基建审批阶段的程序。
(5)西线调水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扩展阅读:
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进程及作用:
1、截至2019年7月,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267.13亿立方米,相当于1800个西湖的水量,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
2、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已经初具规模,西线工程仍在论证阶段。南水北调,不仅基本解决了北方的缺水问题,更为北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水区域生态的影响有哪些。。。。。。好的坏的都写嘛 具体点 急需要。。
西线工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青藏高原冰川退缩与西线工程调水量不足的问题;西线工程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对西电东送工程发电影响的问题;对调水区居民、生态补偿的问题;西线工程与宗教、文化、文物等保护的问题;西线工程投资和运作模式的问题;西线工程替代方案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将长江源区的水引入黄河源区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改善黄河源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必将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在评估这一重大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不能局限在现今所面临的这些水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之中,甚至不能局限在过去几十年流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小背景之中,而应该站在黄河与长江的自然发展历史角度、站在全球变化的角度分析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所在……”
“有人形象地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比喻为应该建成为新的‘都江堰工程’,要能管它几千年。切不能成为既不能‘济黄’,又使长江也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局面。”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都是国家的重大建设工程。这两大工程的结合点,都在长江上游的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从常识而言,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满足调水必然影响发电,满足发电必然影响调水,二者是矛盾的。”
“缺水的北方仍然在不顾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下大上工业项目,让人很想不明白的是,既然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北方缺水,为什么我们不采取尊重自然的方式来布局我们的工业和经济呢?为什么不把工业重心适当转向水资源丰富且已有相当工业基础和条件的南方和长江流域呢?”
G. 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面临哪些地质问题
1、水库开发对周边山体切割导致滑坡;
2、蓄水压力作用可能导致地震;专
3、水库渗水导致周边属地下塌陷、溶洞等。
水电工程地质存在的问题很多,除了与其他工程类似的区域地壳稳定、坝基、边坡和地下洞室岩土体的稳定性等问题外,还有库坝渗漏、水库库岸稳定、水库淤积、滨库地区浸没、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一般解决的思路是针对具体的工程地质问题分阶段进行专门勘察,并进行稳定性计算和治理设计,然后付诸施工,用工程的方法进行改善。例如边坡问题,先进行地质填图调查,然后设计勘探类型和位置,等勘探施工完成后计算边坡稳定性,如果不够稳定即进行治理,设计抗滑桩,盲沟等等,最后是治理措施的施工。
H. 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风化、破碎岩层。风化一般在地基表层,可以挖除。破碎岩层有的较浅,可以挖除。有的埋藏较深,如断层破碎带,可以用水泥浆灌浆加固或防渗;风化、破碎处于边坡影响稳定的,可根据情况采用喷混凝土或挂网喷混凝土罩面,必要时配合注浆和锚杆加固。
断层、泥化软弱夹层。对充填胶结差,影响承载力或抗渗要求的断层,浅埋的尽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注水泥浆处理;浅埋的泥化夹层可能影响承载能力,尽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一般不影响承载能力。断层、泥化软弱夹层可能是基础或边坡的滑动控制面。
松散、软弱土层。对不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松散土层,如砂和砂砾石地层等,可挖除,也可采用固结灌浆、预制桩或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或沉井等加固;对不满足抗渗要求的,可灌水泥浆或水泥黏土浆,或地下连续墙防渗;对于影响边坡稳定的,可喷射混凝土或用土钉支护。
滑坡体。斜坡内可能沿滑动面下滑的岩体称为滑坡体。滑坡发生往往与水有很大关系,渗水降低滑坡体尤其是滑动控制面的摩擦系数和黏聚力,要注重在滑坡体上方修筑截水设施,在滑坡体下方筑好排水设施。防止滑坡,经过论证可以在滑坡体的上部刷方减重,未经论证不要轻易扰动滑坡体。
地下水发育地层。当地下水发育影响到边坡或围岩稳定时,要及时采用洞、井、沟等措施导水、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对结构面不利交汇切割和岩体软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围岩,地下工程开挖后,要及时采用支撑、支护和衬砌。支撑多采用柱体、钢管排架、钢筋或型钢拱架,拱架的间距根据围岩破碎的程度决定。
岩溶与土洞。当建筑工程不可能避开时,可挖除洞内软弱充填物后回填石料或混凝土。不方便挖填的,可采用长梁式、桁架式基础或大平板等方案跨越洞顶,也可对岩溶进行裂隙钻孔注浆,对土洞进行顶板打孔充砂、砂砾,或做桩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