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探矿工程系
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探类专业,有哪些专业课程
不要考虑这些问题.关键是就业:
长春工程学院举行了2007届毕业生双选洽谈会,但在洽谈会现场,许多想要招聘资源勘探类专业人才的用人单位只能空手而归,因为,该校勘查与测绘学院的两百余名毕业生早已被“抢购一空”。
该校2007届毕业生共有3666人,其中本科生3177人,能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岩土工程、建筑工程、地质找矿、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工程、工程预算、质量控制等领域提供专业应用型人才。洽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近两百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们提供了千余个就业信息。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用人单位打出了招聘资源勘查与工程、勘查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的信息,其中一家来自陕西的单位仅资源勘查与工程专业就招聘8人。
该校党委副书记吴占军告诉记者,资源勘探类的专业与水利、建筑等老牌热门专业不同,是最近一两年突然热起来的专业,供需比例现已经达到1:10。“这类专业的就业形势由冷变热,主要是因为目前全球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再加上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对能源开发人才的需求量也就随之增大了。”吴占军说,早在召开洽谈会之前,学校资源勘查与工程、勘查工程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200多名毕业生就已经找到了就业岗位,而且有的用人单位还将目光转向了下一届学生。
此外,该校从前停办多年的地球物理与探矿专业今年也成了抢手专业。以前,因为地球物理与探矿专业的毕业生不好找单位,招生也困难,在上世纪90年代该校不得不停办了这一专业。随着这几年这一专业人才需求的“回暖”,该校于去年又重新开办了地球物理与探矿专业。虽然这一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生,但最近仍有几十家用人单位来到该校寻找探矿专业的人才,不少大二的学生如今都被提前预订了。
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的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建立于1998年,是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由1954年成立的原北京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工程地质教研室联合组建而成的。
③ 吴翔的个人履历
1987年毕业于原武汉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钻探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1987年~1996年在专安徽地质属矿产局321地质队工作,主要从事钻探工程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曾参加原地矿部“冬瓜山铜矿床受控定向钻探技术进行深部矿体勘探技术方法研究”科技攻关项目,
1997年~2000年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院学习,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④ 徐志军的人物履历
1984.09—1987.09,内蒙古赤峰平庄中学学生
1987.09—1991.07,中国地质大学探矿工程专业学生
1991.07—1993.05,中国地质大学团委干事
1993.05—1993.11,北京团市委研究室干部
1993.11—1995.06,北京市委组织部党群干部二处干部
1995.06—1997.12,北京市委组织部市直干部处副主任科员
1997.12—2000.08,北京市委组织部市直干部处主任科员
2000.08—2002.07,北京市委组织部市直干部处副处长(其间:1998.04—2001.01,在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2.07—2005.11,北京奥组委人事任免处处长(其间:2004.11—2004.12,参加北京市政府赴哈佛大学高级公共行政管理培训班)
2005.11—2008.11,北京奥组委人事部副部长(其间:2005.09—2008.07,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2008.11—2009.03,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委员(副局级)
2009.03—2010.12,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副局级)兼新闻发言人;
2010.12—2012.12,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副局级),挂任乌兰察布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两年);
2013.01—,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⑤ 哪些大学有地质勘探专业
长春地质学院
院系设置
地质学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应用地球物理学系、地版质仪器权系、岩矿测试及地球化学系、探矿工程系、能源地质系、工业管理系、社会科学系、基础科学系
长春地质学院于1997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首任校长、党委书记孙运生。 更名后的长春科技大学(长春地质学院)于2000年6月12日与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为新的吉林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的相关学科并入吉林大学的相关学院,原校址现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 学校地址:长春市朝阳区西民主大街6号 邮政编码:130024(130061)
⑥ 中国地质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好不好啊我要辅修!急~~
地大土木工程专业
工程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大的院系之一,历经北京地质学院建校初的五系、七系,武汉地质学院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探矿工程系、测量教研室,中国地质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勘察建筑与工程学院,于1998年在学校的院系调整中应运而生。工程学院经过建设、发展、壮大,现下设五系一室,即土木工程系、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系、勘察与基础工程系、测绘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力学教研室;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科点6个(地质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安全工程、钻井工程、资源与环境遥感),硕士学科点11个,本科专业(含方向)13个;有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各1个;有中科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2名、俄罗斯外籍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5名,教职工150余名,现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各类研究生400余人。
全院教职工励精图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教学、科研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硕果累累。50年来,我院已累计培养各层次的工程建设人才1万余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勤恳工作、开拓进取,取得突出成就,大多已成为国家许多大型工程建设的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甚至成为国家领导人,其中孙金龙、石昆山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在注重日常教学的同时,我院始终加强教材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各类教材300余部。我院的教学研究项目已完成数十项,其中唐辉明教授负责的“土木工程(岩土)专业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获得湖北省2000年度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1年度国家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同时,我院在2000年自筹经费出版教学研究论文集《工程教学研究与实践》,集中反映了我院的教学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是体现学术水平和提升学院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50年来我院已累计完成各类科研项目数百项,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200余项,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纵向科研方面,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成功率逐年提高,无论是青年基金,还是重大项目都屡有斩获,累计经费额度已近千万元;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额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完成和在研的项目数达200余项;大陆科学钻探号称“亚洲第一钻”,集中体现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最高水平,现场的高级技术人员中有70%是我院的毕业生,而作为技术专家,我院的杨凯华教授等人直接参与该项工作。与此同时,我院积极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许多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等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完成的项目数达到300余项,经费额度超过2000万元;在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治理方面成绩卓著,保证了一些高速公路、重要设施的安全;我院的非开挖铺管技术开创了武汉市“地面车水马龙,地下管缆横穿”的先河,该技术在我国属于先进水平,已在国内的许多地区大显身手,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张国榉教授主持研究、生产的凿岩钎头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已产生经济效益60多亿元,1999年被湖北省政府有关部门奖励2万元,并被授予“湖北省优秀专利发明者”称号,是我校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也迈入快车道,目前已和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俄国、英国、荷兰、新西兰、瑞士、挪威等数十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关系,不定期地进行互访,极大地提高了我院的学术声誉和影响。
工程学院是有着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的大院,数十年来以培养高水平的工程建设人才、为国家工程建设服务为己任,我们的建设目标是在本世纪初建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国内一流的工程人才培养摇篮,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工程建设基地。我们相信在海内外校友的支持和关注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努力奋斗,工程学院必将再铸辉煌!
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的简要概述
近50年来,一直承担着探矿工程、地质工程等学科专业的高等学历教育。其回中探矿工程是我国答最早一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也是我国第一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在2001年的最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地质工程学科再次通过评审。
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最好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钻探)这个专业怎样
还可以 不过现在地质行业已经不景气了 除非去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单位(全额事业拨款) 其他省市的地勘单位就不行了 都是差额拨款 工资和待遇都不太好
⑨ 史玉升的个人经历
教育背景
1980.9-1984.7,武汉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6.9-1989.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矿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9-1996.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勘察与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7-1986.9宁夏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 技术员
1989.7-1994.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矿工程系 讲师
1994.4-1996.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勘察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教研室 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1996.9-1998.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电工程学院 校博士后联谊会会长、副教授
1998.7-2002.11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02.11-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2004.12-2014.06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教授
2006.3-2014.6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副主任、教授
2006.3-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中英先进材料及成形技术联合实验室 副院长、副主任、教授
2008.9-至今 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2012.6-至今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 主任、教授
2012.10-至今 中国3D 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第一副理事长、联席理事长
2013.6-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总支书记、主任、教授
⑩ 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排名前2名的大学是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供大家参考: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中国地质大学 A+
2 中国石油大学 A+
3 中国矿业大学 A-
4 吉林大学 B+
5 中南大学 B+
6 成都理工大学 B+
7 长安大学 B+
8 同济大学 B
9 南京大学 B
10 西南石油大学 B
11 西北大学 B
12 东北石油大学 B-
13 河海大学 B-
14 山东科技大学 B-
15 长江大学 B-
1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
17 河南理工大学 C+
18 西南交通大学 C+
19 西安科技大学 C+
20 东华理工大学 C
21 桂林理工大学 C
22 昆明理工大学 C
23 太原理工大学 C-
24 东北大学 C-
25 安徽理工大学 C-
26 中国海洋大学 C-
地质工程专业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以原二级学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为主体,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本工程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油气及固体矿产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在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包括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