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黄河流域地质灾害治理
⑴ 急急急急急!!黄河、长江对中国发展的积极作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该流域是中国巨大的粮仓,产粮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其中水稻达总量的70%。此外,还种植其它许多作物,有棉花、小麦、大麦、玉蜀黍、豆等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等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长江在四川省宜宾市和湖北省宜昌市之间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湖最大,洞庭湖次之);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水流堆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宾。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 都在长江流域。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2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有的河流。主要水能资源集中在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因为此处地势陡然下降,起伏较大,导致此处水流湍急。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2800多公里,素有三峡大坝“黄金水道”之称。
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黄河源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交错并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源区各种开发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修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矿产资源等人为活动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部分优良草场和天然植被,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非法淘金、采药、挖沙以及对原生植被的滥伐滥垦,也造成黄河源区植被大面积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根据水利部1999年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4.55万km2,其中水力侵蚀2.2万km2,占48.3%;风力侵蚀1.1万km2,占24.3%;冻融侵蚀1.2万km2,占27.02%。与1995年调查结果相比,水土流失的广度和深度均呈上升趋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增加了56t/km2.a,达2900t/ km2.a。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使该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且加剧了干旱、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频率,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每年输入龙羊峡水库的沙量达134万m3,严重威胁着龙羊峡水电站的运行安全。
(2)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加剧。
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黄河源区仍然是水草丰美的地方,植被覆盖度大,草场高度在1m以上,长势好,品种多。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超载放牧、垦草种粮等现象日趋严重。加之在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中缺乏生态保护意识,致使黄河源区草场严重退化,土地沙化加剧。
据调查,黄河源区上世纪80-90年代年均草原退化速率比70-80年代增加了3倍多。截至目前,黄河源区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近7.33万km2,占草场总面积的78%。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草地退化1.61万km2,约占全县草地面积的83%,有7000多人成为生态难民。玉树州曲麻莱县就有3300 km2的草场被开挖,草地严重沙化。由于草场大面积沙化,给当地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地处黄河源头纯牧业的玛多县,90年代年均牲畜存栏数比1979年下降了58.4%,人均占有量下降了65.7%,38%的牧民被迫迁移他乡。
土地荒漠化的年均增加速率也由70-80年代的3.9%剧增至80-90年代的11.8—20%,并呈逐年加快趋势。共和盆地是土地荒漠化速度最快的区域,年均增加2.8%。
(3)鼠害分布广、日益猖獗。
由于草场退化和沙化,鹰、狐等鼠类天地赖以生存的条件逐渐消失,致使鼠害猖獗。以食草为生的高原鼠兔和以食草根为生的鼢鼠对草场破坏极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调查,青海省鼠害发生面积已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9%;果洛州平均每公顷有高原鼠兔120只、鼠兔洞口1624个,每年消耗牧草47亿公斤,相当于286万只羊1年的饲草量。鼠类在草地上的啃食、掘洞造成大面积的裸地,年复一年形成寸草不生的“黑土滩”。黄河源区草场中“黑土滩”的面积达3.33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35%左右。
(4)水源涵养功能减退。
由于黄河源区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源区水源涵养调节功能明显下降。表现为湿地缩小、湖泊萎缩、径流减少。近年来源区许多小湖泊消失或成为盐沼地,湿地变为旱草滩。黄河源头的两大“蓄水池”鄂陵湖和扎陵湖水位已经下降了2m以上,并且两湖间曾经发生过断流。目前,鄂陵湖出湖水量只有3m3/s。黄河源头河段1997年也出现了断流,1998年曾创下了断流98天的记录。由于径流减少、水位低,黄河源头玛多县水电站建成后长期不能启用发电。黄河干流上游青海段1988-1996年9年间平均径流量比过去34年的平均径流量减少了23.2%。黄河源区径流量的锐减也是造成黄河中下游断流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5)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
青藏高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被誉为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草地植被退化、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导致了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恶化、分布区域缩小。加上人为猎捕野生动物和大量采掘珍贵药材等植物,使黄河源区特有的动、植物种群数量大为减少,一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目前,黄河源区受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数的15-20%。
⑵ 成都开车去果洛州玛多县花石峡镇怎么走
黄河流域水污染调查:“母亲河”已成为“三害”
五月下旬,黄河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市和地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亲眼目睹了黄河水的污染和增加危险的上游和中游的地位。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和点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的严峻形势下,各种新老污染和对方复合共存二次污染,黄河污染程度已远远超过淮河。黄河污染西北部和中国北约1.6亿城乡人民受苦,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遭受最。
从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沿黄河在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高污染随处可见,废水排放的工业企业逐年增加。在控制污染的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很低,许多公司未能符合排放限值,部分企业偷排悄悄重复,造成进入黄河的废水排放每年增加的数额。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旧的高污染的彻底治理推出新的高污染项目在西部。一些东部的污染企业已浇注到西,加剧了黄河污染的情况。
根据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39.5亿万吨,比2000年1.38亿万吨,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3。 3%。
位于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的农业用水几乎全部来自黄河。近年来,宁夏及上游地区的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已开工建设,投产,大量不符合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黄河的标准和支渠,造成部分灌溉面积类似于污水灌溉在一些个别时段。
工业水污染物,污染的水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的现象在一些地区黄河流域的农作物因污水灌溉导致减产或即使作物。山西省介休市,去年,宋村受污染的汾河灌溉,造成200亩玉米及杨树死亡。 2002年,平南县,海东县,青海省村附近亩小麦灌溉引湟烧毁活着后的污染。村民告诉记者:“引湟灌溉,先来看看河水,水不敢倒入水少了地面,准烧苗。”
根据水资源沿黄河灌区,黄河水利部的专家估计,已发展到11??0万英亩的水占黄河水总量的90%。黄河水污染不但造成作物品质下降,但也报废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数量,每年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已达3.3亿元人民币。
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太阳
目前,黄河流域8省已建成25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17万吨,而868000吨,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13%,实际加工能力落后于全国的滞后平均13个百分点。
只有通过城市和省会城市,兰州市黄河,赵为民,甘肃省环保局介绍,污水管网普及率只有12.2%。小型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应付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导致黄河排污口的排污沟密布,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记者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经营滞后,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建立在第一污水处理厂的积极性,黄河流域是不高的两个污水处理厂市场机制的实施缓慢。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费,逾期费用,收取的表面是不宽在一些地区甚至不接受。第三,城市污水处理厂共同管网不配套现象,实际处理能力远远超过设计要求,水质达不到一些污水处理厂事实上成了排污场。
陕西省,渭南市,是一个城市位于渭河最下游的黄河渭河从这里进口。渭南市投资1.2亿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以东已在去年年初完成后,由于缺乏运行成本,然而,只测试了一个月的运行一直中断。市区每天形成的近50000吨的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但仍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污水处理厂已成为“太阳”项目。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李孝廉说,沿渭河在陕西宝鸡,西安等城市,现在基本上都至少建立一个污水处理厂,但也有闲置或“足够”。
秀水入村,毒到肚子里的黄河水灌溉的“三害”的土地,水脏
如今,它是上游,黄河沿岸的水稻种植季节即将结束,村民们可以对自己的稻田,每天急白银市,甘肃省龙镇民俗村方的立场。民乐及周边金山几个村民世代与黄河水灌溉,但让村民们的眼泪,几乎每年过去两年浇水烧苗。在五月下旬,村民们今年,种植第三,前两次的苗已被烧死。弥漫着厚厚的泡沫在该领域寻找水,民俗村村民王台梁说,水稻一直是他们的口粮和财力资源,但近年来水稻是不是一个村,农民挖鱼塘,去年秋天结果引黄河龟都死了,损失超过10万。养鱼并不好,我们可以看到饭没活在空气中,如何生活? “王Tailiang。
黄河入白银,兰州,汇集了大量的冶炼白银市区,焦化,化工等企业和污水,已流入沿途经过龙四城市白银市,靖远县北湾乡,涉及多十几个村庄。当地村民不仅依靠黄河水,直接饮用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 “白色块状河流往往锅,喝水或迁延性腹泻,头痛等症状。咸味的水的重量,每周个别天可以看到漂浮的浮油,在村民家里储存窖喜欢喝雨水。靖远县芦乡庄口村村民段兴平说。
记者从罗靖远县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在大路乡的黄河饮用水中的几个村庄的经验教训,胃肠功能紊乱,头痛是很常见的,并不能找到更多异常的原因。 “饮用水和肯定有关,但尚未听说测试水质,我们通常不清楚头痛根据感冒规则,腹泻,抗生素反复检查,直到腹泻至今。”请君说,乡村医生。
直接消费在黄河,黄河流域的农民已成为各种怪病“高危人群。近年来,山西临猗县牛杜村,由于水环境的污染,年龄在40-60岁的村民,患脑血栓,瘫痪和癌症的人数逐年增加的一年。在这样的投诉,由于水体污染,村民已经在六月至去年非正常死亡42人,仍有患怪病28,白银市四龙镇金山村中心小学学生永胜告诉记者,他们类28个男孩,20个男生有白头发。但像他的许多学生,经常胃痛,头痛。
一方面,许多农民黄河排污的受害者,而另一方面,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村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最难以控制的,不屈不挠的黄河水环境的污染。朱照亮,中国科学院说,在未来几年内,如果你不采取有效措施,非点源污染,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所造成的水质污染的贡献率将日益突出。
黄河,多种“数据传递”;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控制紧密干流,支流污水容易...记者在黄河中上游及其支流的这些现象在5月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像一个“恶性循环”,是遏制流域污染控制的有效性的经验教训。记者采访了一些环保,水利专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呼吁建立“和谐黄河流域的污染控制机制,真正的母亲河”清理“。
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
,陕西省武功县东方纸业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造纸企业,是当地最大的工业污染来源。 2005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东方纸业集团公司污染渭河案作为第一监督处理环境违法案件之一“。在5月中旬,记者来到武功县,发现在其境内,渭河黑水流淌依旧,在武术艺术注入到渭河境内,渭河曲漆水河臭气熏天,只要几个用泡沫,和一些水约1米以上地段的泡沫。沿途的普通百姓告诉记者,东方纸业集团被责令停止治疗后,武功县造纸厂污染,以减少上游宝鸡市的造纸企业数量继续废水。
武功县环保局局长徐耀华告诉记者,对于上游宝鸡市的水质污染问题,他们曾多次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宝鸡市有关部门协调,但收效甚微。徐耀华说:“国内的水是黑暗和臭上方压力,对环保部门在中间被卡住,有人抱怨,谁愿意背恶名骂我也想澄清的水,但。我是一个小县环保局的权力不能去宝鸡市人,现在从事任何协调?“兰州市副市长马启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兰州境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黄河的污染,政府花了很多伟大的努力协调,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效果更明显。湟水上游的径流长期在IV类水,如何处理与政府非常困难。
同样污染监测数据
污染控制污染,必须先找出“真实情况”,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水利和环保的黄河污染监测数据的两个主要部门是完全不同的。提供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4年数字显示,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为3950万吨,其中约40%,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占60%左右总;而水,2004年由黄河上的限制排放总量的“意见”发出,指出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4.27亿万吨/年,其中工业废水占年底约69%的总污水会计总额为31%。 “比较可以看出,有”天壤之别“,两个部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比例。因此,在这两个部门的重点开发黄河的污染控制方案也有所不同。
黄河是只有一个,有各种各样的数字,在这到底是基准?记者今天采访了各方面的专家。一致的看法是,对黄河流域水质污染的国家应该统一部门监测,管理和公布有关数据,授权的部门应摒弃部门利益。
排水问题需要一个全面的管理
目前,黄河流域的污染正呈现逐步增加的势头,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问题。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流域重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统筹考虑?基层环保人士建议,国家应加强水环境规划和立法工作,考虑整个流域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统一监督管理,以解决协调,由区域管理上升到流域管理,解决目前包括部门扯皮,立法分散等问题。
所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在黄河流域污染控制中存在的,记者采访了一些环保,水利和水环境专家,建立和谐的流域污染控制机制“和”药方“:”黄河法“的发展,尽快尽可能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一个合理的机制,按照规范和管理黄河,现有的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的部分,建立一个统一的污染监测,管理与信息系统,以避免多部门扯皮的利益共同作用的结果,监管不到位;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入河断面水质控制系统和全国各省,市和县界,双控水系统,加强黄河环境保护,建立总量控制指标的统一监督管理,水环境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尤其是,加大对跨界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的部分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增加政府和企业的压力,有效的制裁,打击非法排污,同时强化环境准入和系统,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和控制工作;有限资金,优先保证上游的污染控制,有序,有效地控制污染,一些期,以确保良好的治理,以避免“撒胡椒面的方式,花钱不工作或花了很多钱,关闭小”的局面
⑶ 西宁至玉树途中最高山海拔是多高
西宁至复玉树走的是214国道,目前制已全线高速化。途中有多座高山,如河卡山、姜路岭、巴颜喀拉山等。沿线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
河卡山在海南州兴海县境内,海拔4100米。目前已有隧道,隧道海拔3700米。
鄂拉山也在海南州兴海县境内,G214线山口海拔4499米,最高峰虽根尔岗海拔5305米。目前已有隧道,隧道海拔4400米。
姜路岭在海南州与果洛州的分界线上,海拔4470米。目前已有隧道,隧道海拔4200米。
西宁至玉树途中最高山是巴颜喀拉山,主峰海拔5266米。
巴颜喀拉山是青海省境内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山脉北侧是黄河流域,山脉南侧就是长江流域了。西宁至玉树的公路是国道214线(G214国道),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翻越巴颜喀拉山,山口海拔4824米。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经过的就是这里。
⑷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湿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孙禧勇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湿地变化是土地动态遥感监测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区湿地资源破坏严重,对该地区及其下游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基于 MAPGIS 软件,以 MSS (1976~1977年)、TM (1986~1987年)、ETM (2001~2002年)三期卫星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对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乡至加曲河段黄河流域的湿地面积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1987年相比,2002年该区域的湖泊、河流、沼泽面积都有了大幅度的减少,这种减少主要是由当地气候因素和当地居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的。
关键词:MAPGIS;TM;ETM;湿地;果洛洲;青海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分散洪水、净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活动给湿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进而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湿地资源面积获取方法是实地野外测量计算,这样的方法费时、费力,测出的结果也不精确。用遥感图像配合专业软件对目标区域湿地资源面积的获取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免去了工作人员的舟车劳顿,提高了工作效率,准确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本文选用黄河上游流域果洛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配合 MAPGIS 软件,以该地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得出当地湿地资源的面积变化结果,分析其原因,为当地的经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果洛州)位于青海省南部,东经96°54′~101°51′,北纬32°31′~35°37′(图1)。截至 2001年,该区域土地面积 7.6312 万 km2,人口 13万,草原面积6.54万k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5.85 万km2,平均海拔高度4200 m以上。该区域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是气温低,辐射强,温差大,没有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日照时数2260.3h,年平均气候- 4℃。黄河在本州境内自西向东,横穿全境,长约760 km。境内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水系主要有黄河水系、长江水系和柴达木河水系。大的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冬格措纳湖。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有 60 余科、800 多种,其中有牧草 200 多种,木本植物有20科90 余种[2]。
1.2 湿地资源现状
研究区域属于黄河上游流域,黄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既是我国主要的荒漠区,又是水资源短缺区,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和严重危害区,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地质的不断恶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地质灾害等,直接影响到了流域内的人居生态环境。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要求,本区域境内湿地可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三类。本区域湿地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年来气温升高,水面蒸发量加大,降雨量逐年减少,使许多湖泊干涸或濒临枯水,河流断流,沼泽低湿植被向旱生植被演变,生物多样性数量锐减。本区域水能储藏量大,但受人为及自然因素影响,水利建设缓慢,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
图1 研究区域示意图
2 湿地资源信息提取
2.1 遥感数据处理与影像图制作
以 MSS (1976~1977年)、TM (1986~1987年)、ETM (2001~2002年)三期卫星遥感1∶25万TM7、TM4、TM3波段合成影像图为数据源,以1∶10万地形图为底图参照对象,利用ENVI、ERDAS等图像处理软件和地形图提供的控制点信息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经过数据融合、镶嵌、分幅、裁切、注记生成解译用遥感影像图。
2.2 影像信息提取解译标志及解译要求
根据遥感图像及果洛州湿地资源的特点,参照国内湿地类型划分,配合遥感影像图的色调、形状等,建立果洛州《湿地类型划分及遥感解译标志》及《湿地解译图面要求》。
2.3 ETM 湿地面积
2.3.1 ETM 影像信息提取
先将 ETM 的遥感影像经过裁剪配准后在 MAPGIS 软件里打开,在影像图下面叠加上1∶10万的地形图,为了勾取方便,新建 ETM 湖泊、ETM 沼泽、ETM 湿地三个线文件,分别勾取,最后合并。按照湖泊—河流—沼泽的顺序和《遥感解译标志》及《遥感解译要求》,勾取了 ETM 现状图。线文件如图2所示。
图2 ETM 现状线文件图
将线文件经过自动剪断线、线拓扑错误检查改错无误后转成弧段,区文件如图3所示。
图3 ETM 现状区文件图
2.3.2 ETM 湿地面积量算
在MAPGIS主菜单中选择实用服务——投影变换,装入区文件,在工具栏中选择属性生成文本文件,用 EXCEL 打开,进行面积量算。最后得出所研究区域 ETM 现状湖泊—河流—沼泽总面积为4.88×108 m2,其中永久性湖泊面积0.11×108 m2,河流面积2.23×108 m2,草本沼泽面积2.54×108 m2。
2.4 TM 湿地面积
2.4.1 TM 影像信息提取
将 TM 的遥感影像经过裁剪配准后在 MAPGIS 软件里打开,在影像图下面叠加上1∶10 万的地形图及 ETM 现状的湖泊—河流—沼泽的线文件,在线文件的基础上勾取 TM的变化,再将 TM 湖泊—河流—沼泽变化的线文件和 ETM 湖泊—河流—沼泽现状的线文件合并即得到了 TM 的现状图,线文件如图4所示。
图4 TM 现状线文件图
2.4.2 TM 湿地面积量算
将TM 现状图线文件同样进行自动剪断线、线拓扑错误检查无误后转成弧段,区文件如图5所示。
图5 TM 现状区文件图
同样在MAPGIS 主菜单中选择实用服务——投影变换,装入该区文件,在工具栏中选择属性生成文本文件,用 EXCEL 打开,进行面积量算。最后得出所研究区域 TM 现状湖泊—河流—沼泽总面积为 5.33×108 m2,比 ETM 现状湖泊—河流—沼泽总面积增加了0.45×108 m2,其中永久性湖泊面积、河流面积、草本沼泽面积分别为 0.11×108 m2、2.26×108 m2、2.96×108 m2,分别比 ETM 的永久性湖泊面积、河流面积、草本沼泽面积增加了8×104 m2、361.43×104 m2、4131.32×104 m2。
3 湿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3.1 湿地面积变化的自然因素分析
湿地面积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影响的分析和人为因素影响的分析。自然因素在大环境上控制着湿地变化,而人为因素则是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影响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3]。从自然因素的角度来讲,随着地壳演变,青藏高原逐步隆升,全球气候转暖,降水减少,气候干旱,导致大江大河特别是黄河流量日渐减少,高原湿地不断萎缩退化,而具体到果洛州所在的青海省而言,年蒸发量高于年降水量是青海省气候的主要特点,平均年降水量 250~300mm,而蒸发量则达 1500~2000mm,蒸发强烈。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汛期降水量的减小趋势明显,曾在1990~1997年的8年间有5年出现夏秋季干旱的局面。另一方面,全省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每10年0.15℃。因此,气候的这种变化必然导致湖泊、河流、沼泽地面积的大量减少。
3.2 湿地面积变化的人为因素分析
湿地面积变化的人为因素分析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湿地资源造成的影响。具体到黄河流域的果洛州地区,少数民族占绝对优势,在观念上崇尚“多生孩子、多养牛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内人口增加了3倍,果洛州到2000年年底,总人口为13.315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48‰。家畜数量也成倍增长,而每个羊单位占有的可利用草场则从1953年的35.3 亩降低到1994年的16.8 亩,致使牧压成倍增加[4]。为了满足人畜的生存需要只有在沼泽地上开垦耕地,导致了沼泽地的减少。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基本温饱问题的解决,为了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除了畜牧经济以外,由于区域内湖泊河流中盛产无鳞花斑裸鲤等经济鱼类7~8 种,利用黄河流域的天然优势和湖泊资源,近年来渔业经济在当地发展迅速。青海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近年来,数以万计的人员受利益驱动,进驻果洛州及周边区域无序采挖沙金、药材,当地政府也鼓励这种破坏生态、自杀式的短期经济行为,植被人为破坏极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采金占用草地107×104 m2,毁坏草原3.3×104 m2。2000年进入三江源区采挖药材的外来人员达20万,仅一天砍挖灌木做燃料就破坏灌木林地 200m2左右。青海也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大省,分布着许多高原特有、经济价值极高的野生动物种群。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肆猎捕野生动物行为愈演愈烈,并且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偷猎对象也有明显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围捕麝类动物,使青海麝类动物资源损失10万余只。20世纪80年代后期掠夺鹿类,使区域内的鹿类急剧下降了90%。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乱杀猫科类大型动物,使雪豹等珍稀动物已难觅踪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大规模猎杀藏羚羊,几年内损失藏羚羊近3.2 万只。当前偷猎野牦牛、野驴,使珍稀和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4]。所有的这些经济行为,一方面取得了巨额的经济效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湖泊、河流、沼泽的面积和质量都在锐减。
4 结论
本文利用遥感影像结合MAPGIS软件,描绘出1986年和2002年两个时期果洛州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的湿地现状图,精确地计算出了1986~2002年该区域湖泊、河流、沼泽的面积变化,引用有关数据定量地分析了湿地资源面积大量减少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由当地的气候变化及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引起的,这种恶化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应该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开展环境治理工程,采取可行措施治理黄河源头,植树造林、封滩育草,提高土壤、树林、草地水源涵养的能力;②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③兴建水利工程,走人工养鱼和自然养鱼相结合的道路,改变大量捕捞自然鱼资源的恶劣现象;④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执法监察力度;⑤严厉打击猎捕野生动物行为。
参考文献
[1]刘红玉,张世奎,吕宪国.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4,59 (3):391~400
[2]张建才,周明秀.果洛州湿地资源现状和保护利用策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1 (2):36
[3]蒋卫国,李京,王文杰,等.基于遥感与 GIS的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5,65 (3):62~65
[4]三 江 源 自 然 保 护 区 之 生 态 环 境 状 况[EB/OL].http://www.qhei.gov.cn/xxkd/rdzt/sjyst/t20060318_199269.shtml,2006-04-07
⑸ 黄河流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哪些
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黄河源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交错并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源区各种开发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修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矿产资源等人为活动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部分优良草场和天然植被,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非法淘金、采药、挖沙以及对原生植被的滥伐滥垦,也造成黄河源区植被大面积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根据水利部1999年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4.55万km2,其中水力侵蚀2.2万km2,占48.3%;风力侵蚀1.1万km2,占24.3%;冻融侵蚀1.2万km2,占27.02%。与1995年调查结果相比,水土流失的广度和深度均呈上升趋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增加了56t/km2.a,达2900t/ km2.a。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使该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且加剧了干旱、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频率,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每年输入龙羊峡水库的沙量达134万m3,严重威胁着龙羊峡水电站的运行安全。
(2)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加剧。
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黄河源区仍然是水草丰美的地方,植被覆盖度大,草场高度在1m以上,长势好,品种多。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超载放牧、垦草种粮等现象日趋严重。加之在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中缺乏生态保护意识,致使黄河源区草场严重退化,土地沙化加剧。
据调查,黄河源区上世纪80-90年代年均草原退化速率比70-80年代增加了3倍多。截至目前,黄河源区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近7.33万km2,占草场总面积的78%。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草地退化1.61万km2,约占全县草地面积的83%,有7000多人成为生态难民。玉树州曲麻莱县就有3300 km2的草场被开挖,草地严重沙化。由于草场大面积沙化,给当地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地处黄河源头纯牧业的玛多县,90年代年均牲畜存栏数比1979年下降了58.4%,人均占有量下降了65.7%,38%的牧民被迫迁移他乡。
土地荒漠化的年均增加速率也由70-80年代的3.9%剧增至80-90年代的11.8—20%,并呈逐年加快趋势。共和盆地是土地荒漠化速度最快的区域,年均增加2.8%。
(3)鼠害分布广、日益猖獗。
由于草场退化和沙化,鹰、狐等鼠类天地赖以生存的条件逐渐消失,致使鼠害猖獗。以食草为生的高原鼠兔和以食草根为生的鼢鼠对草场破坏极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调查,青海省鼠害发生面积已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9%;果洛州平均每公顷有高原鼠兔120只、鼠兔洞口1624个,每年消耗牧草47亿公斤,相当于286万只羊1年的饲草量。鼠类在草地上的啃食、掘洞造成大面积的裸地,年复一年形成寸草不生的“黑土滩”。黄河源区草场中“黑土滩”的面积达3.33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35%左右。
(4)水源涵养功能减退。
由于黄河源区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源区水源涵养调节功能明显下降。表现为湿地缩小、湖泊萎缩、径流减少。近年来源区许多小湖泊消失或成为盐沼地,湿地变为旱草滩。黄河源头的两大“蓄水池”鄂陵湖和扎陵湖水位已经下降了2m以上,并且两湖间曾经发生过断流。目前,鄂陵湖出湖水量只有3m3/s。黄河源头河段1997年也出现了断流,1998年曾创下了断流98天的记录。由于径流减少、水位低,黄河源头玛多县水电站建成后长期不能启用发电。黄河干流上游青海段1988-1996年9年间平均径流量比过去34年的平均径流量减少了23.2%。黄河源区径流量的锐减也是造成黄河中下游断流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5)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
青藏高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被誉为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草地植被退化、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导致了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恶化、分布区域缩小。加上人为猎捕野生动物和大量采掘珍贵药材等植物,使黄河源区特有的动、植物种群数量大为减少,一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目前,黄河源区受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数的15-20%。
⑹ 城市最稀少的是 A黄河流域 B亚马孙河流域 C刚果河流域D密西西比河流域 要详细,我想知道为什么不选A
答案B亚马孙河流域
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版夏、内蒙古、陕西权、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五长河流。
黄河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粮食总产量2600万t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中下游冲积平原为农业区,1亿左右人口。
黄河流域内主要城市有果洛州、兰州市、银川市、乌海市、包头市、榆林市、太原市、西安市、三门峡市、郑州市、济南市、东营市等等城市,比起亚马孙河流域来说已是较为密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