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黑天鹅

中国地质大学黑天鹅

发布时间: 2021-02-25 18:34:15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怎么样啊

作为一名从矿大(北京)出来的小小“煤球”,学姐想带你们了解一下我们的矿业大学:

提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相信很多小盆友们会和徐州的矿大联系在一起,其实早在03年两所学校就已经分开独立办学了哦。现在的矿大(北京)共有12个学院, 63 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几近1:1哦,所以学校学术氛围很好。本科生管理呢也是很严格的,大一新生需要上一年的晚自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学校每年的奖学金也很丰厚,分董事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一二三等奖学金,学校学风很正,每年毕业生保研率以及考研率都很高呢。本科生上课的每一栋楼都有热水器,而且教室都有空调,阿姨打扫的也非常干净,很适合学习呢。

由于沙河校区的建成,现在的新生在沙河校区度过两年的时光,大三的时候再搬回学院路校区呦。沙河校区由于是新建成的,住宿条件比较好,基本都是上床下桌。学院路这边呢,为学生安全起见,一般的门禁都是6:00-23:00,有特殊情况的话可以和阿姨说明。宿舍一般都是一周查一次卫生,在周末会将评分公布在楼下的评分栏上,如果一学期的宿舍卫生较好,且没有违禁情况,会被评为优秀宿舍,会有小小的奖励呢。浴室是单独的一栋楼,女生在三层,男生在二层,不过浴室和宿舍楼离得比较近洗澡还是蛮方便的,浴室一般开放时间是15:30-21:30。由于矿大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宿舍,食堂,教室之间距离相对较近,平时活动很方便。学校的操场在图书馆的背面,临近体育训练馆和教学楼,一般晚上会有很多跑步健身的同学呢。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一卡通,无论是门禁,饭卡,洗澡都是一张卡,充值也很方便,几乎在每一栋宿舍楼及餐厅,浴室都有充值的机器,很是方便的。

学姐再来介绍一下本科的课外活动,矿大本科生有校学生会,院学生会以及很有名的绿缘根与芽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一的时候就申请加入,大二的时候竞选各部部长,锻炼自己。学姐之前就是绿缘根与芽组织宣传部的一员,很有幸参加了绿缘的国际峰会,见到了珍古道尔博士呢!而且学生会会有较多的联谊活动,可以认识不同学院的,或者不同学校的同学,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呢。同时矿大(北京)也是学院路八大高校之一,所以高校间的联系也特别多。交通也非常非常方便,有学院路北口、六道口、北京林业大学三个公交站,几乎出了校门就是,特别方便。北门的地铁站是六道口站,在15号线上,目前正在修的是昌平外延线,也是在北门和东门都有入口,想去哪里真是一点都不用担心呢。值得一提的是矿大距离奥林匹克广场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比较近,环境真的非常好。

学姐觉得矿大有一点特别好,就是在矿大收快递特别方便哟,矿大(北京)和近邻宝合作之后,大家的快递都被近邻宝统一管理,来到学校的每个快递几乎都被投掷在小柜子里,24小时随时可以凭微信通知码领取,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不方便而取不到快递了,同时寄快递也非常方便!学校的医务室也是非常的人性化,现在在校生医疗报销几乎能达到90%,而且周一到周日都有坐班医生,有个头疼感冒也不用担心呢。

最后学姐聊一聊矿大的食堂吧,经过之前的修整,学校现在一共三个食堂,可以满足各个地区各种口味爱好的同学,价格也是蛮实惠的呢。

向左转|向右转

最后欢迎大家报考我们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 典型地区环境地质指标研究

我国历来十分关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土地退化、沙化动态。国家为实现宏观管理,制定防治沙化战略,统筹规划,需要掌握沙漠化现状,土地沙化程度等;也需要在研究国内沙漠化过程、危害等基础上,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而缺少实地研究是以往制定沙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一大弊端,导致评价指标体系实用性差。因此,我们以干旱地区额济纳旗为研究个案,对沙漠化环境地质指标进行研究和验证。

一、额济纳盆地自然地理背景

(一)地形地貌

额济纳盆地位于黑河流域的下游,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最西端,系指阿拉善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巴丹吉林沙漠与走廊北山之间的额济纳荒漠平原。地势低平,海拔900~1130m,自南西向北东缓慢倾斜,地面坡度1‰~3‰。其北部和西部为马鬃山和阿尔泰山低山丘陵,海拔1000~1500m,相对高差50~200m;东南部为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海拔1100~1200m;南与甘肃省鼎新盆地相邻。在行政上隶属甘肃省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总面积约3.4万km2,地理坐标为E99°30′~102°00′、N40°20′~42°30′(图3-3)(王根绪、程国栋,1999)。

图3-3 研究区地理位置

额济纳盆地为阿拉善台隆凹陷,其间发育的北东、北西及北北东向构造,将其分割成规模不等的棋盘格式地块,构成凹陷与隆起相间的特征。狼心山—木吉湖隆起把盆地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形成两个天然的第四系沉积洼地,控制了第四系地层的沉积厚度及岩相分布。

中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阿拉善高原的掀斜抬升和额济纳平原的相对沉降,使研究区的地势整体上呈南高北低,引起水系侵蚀切割作用的加强,大幅度的沉降过程与充足的物质填充使研究区第四纪地层甚为发育,形成大量的沙物质,为沙漠的扩展和沙尘暴的频发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厚度可达100~300m,总体上呈现出盆地内部较厚、向四周渐薄的特征,北部额济纳旗-老西庙和南部青山头东山以东至古日乃湖一带,第四纪松散层大于200m,北山山前及居延海以北地带小于50m。从岩性上看,南部地区以砂砾石、砾卵石地层为主,夹杂少量的亚砂土、亚粘土;北部为亚砂土、亚粘土与砂砾石互层地层。

中生代的地质构造运动,奠定了研究区地貌的基本格架,近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风化剥蚀,流水和风的搬运堆积作用塑造了现代地貌的形态景观。研究区地貌类型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和风成地貌三大类型。每一类型中受外营力的方式与强度不同,显示出形态差异。

地貌类型以构造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和风成地貌三大类型为主:构造剥蚀地貌又可分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和构造剥蚀准平原两个单元,前者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和西部山地,后者分布于盆地东北;堆积地貌构成盆地内部地貌的基本格架,可分为冲洪积、冲湖积和湖积平原及山前倾斜平原四个地貌单元,冲洪积平原分布在盆地南半部的广大戈壁平原,冲湖积平原分布于建国营、额济纳旗以北,湖积平原分布于盆地东、北边缘地带,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盆地北、西山前地带;风成地貌则包括风积和风蚀两种地貌单元类型,前者主要分布于零星分布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后者分布在盆地内黑城周围。

(二)气候

额济纳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荒漠戈壁。额济纳盆地属温带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一般小于50mm,最小年份仅17mm,气候异常干燥,风沙灾害频发,是严重的缺水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也是我国北方沙漠化日益严重和沙尘暴的主要物质源区之一(陈刚等,2001)。

(三)水文

1.地表水

黑河是进入该区的唯一的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区,经高山草原和森林区出山,穿越干旱区山前绿洲带和广袤的荒漠带,流入下游地区的额济纳盆地,称弱水,至狼心山西麓的巴彦博古都分为东、西两河。东河向北分8个支流呈扇形汇入东居延海(索果淖尔),西河向北分四个支流汇入西居延海(嘎顺淖尔)。东居延海(索果淖尔)和西居延海(嘎顺淖尔)是现代黑河的尾闾湖,境内流长297 km。

黑河流入额济纳盆地的水资源量,取决于中游向下游的泄水量。由于黑河流域需水量逐年增长,到达居延海的河水逐年减少。黑河上游正义峡水文观测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11.24亿m3,额济纳境内有8亿~9亿m3水可供利用,然而,因中游需水量的加大,致使河水下泄量锐减,自1949~2001年,正义峡流入下游地区的年径流从13.19亿m3/年降至6.91亿m3/年,减少了48%。而实际进入额济纳盆地的水量更少,从狼心山水文站的监测资料来看,由20世纪50~60年代的5.46亿m3/年,降到2001年的3.46亿 m3/年。河流流量的锐减,使河道大部分时段都处于干涸状态。2001年后,因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中游下泄水量呈增长趋势,正义峡径流量基本稳定在11.48亿 m3/年左右,狼心山径流量则保持在7.16亿 m3/年左右。

2.地下水

额济纳盆地的含水层组包括: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潜水含水层、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第四系潜水含水层、第四系承压含水层及相对隔水的第四系弱含水层。碎屑岩类潜水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呈条带状分布于盆地周边,总面积约1512 km2,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差,一般不具供水意义;第四系含水层具有单一结构、双层结构和多层结构,是盆地主要的开采层。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黑河水的垂向渗漏,其次是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系统的排泄主要有潜水的蒸发蒸腾排泄及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地下水的开采,其中潜水的蒸发蒸腾占地下水排泄总量的96.75%,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

(四)土壤

额济纳盆地地处中国西北极端干旱区,属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段,由于第三纪末以来青藏高原隆起对西南季风的阻隔作用,使该区为高温干燥气团所控制,长期干旱少雨、蒸发强烈。由于风力强劲且地表植被稀疏,研究区风蚀作用剧烈。另外,额济纳盆地是黑河下游的一个封闭式内陆盆地,黑河水及四周山地水源不断的注入,将山地岩石及流域上游成土母质中的盐分携入盆地,由于缺乏径流出路,水中盐分不断向盆地低处和地表聚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地下水和包气带深层的盐分随土壤毛细管水不断向地表聚集,而干旱少雨的气候又使土壤淋溶作用微弱,造成土壤积盐。上述作用的综合影响使研究区土壤呈现出以粗砾质物质为主、成壤程度低、有效土层薄、土体干燥、土壤可溶性盐类表聚、有机质缺乏、有效养分不足、土壤生产能力低的基本特征(和文祥等,2000)。

从土壤类型来看:以灰棕漠土为主要地带性土壤,受水盐运移条件和气候及植被影响,非地带性分布硫酸盐盐化潮土、林灌草甸土及盐化林灌草甸土、碱土、草甸盐土、风沙土及龟裂土等。①灰棕漠土广泛分布于全区高平原和冲积平原上,东西戈壁和中戈壁是其典型代表地段;②林灌草甸土和潮土主要分布于弱水河(黑河)河谷阶地和封闭洼地上;③盐土和碱土主要分布于拐子湖、古日乃湖及东西居延海等湖盆地周围;漠盐土主要分布于北部高原封闭洼地内;④石质土、粗骨土、新积土主要分布于盆地东、西及南部的剥蚀残丘和残山上;⑤风沙土除巴丹吉林沙漠外,在东河西岸尚有带状分布;⑥龟裂土面积很小,主要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上的局部碟形洼地。

(五)植被

额济纳盆地属干旱区半荒漠、荒漠地带,主要由温带落叶小叶疏林、温带荒漠草原和温带草本沼泽三种植被类型组成。以藜科、疾藜科、麻黄科、菊科、禾本科、豆科为多见植物。受河流水源和人类活动影响,在河流两岸、三角洲上与冲积扇缘的湖盆洼地—带,呈现荒漠天然绿洲景观,代表性植物以戈壁成份占优势,如琐琐、泡泡刺、霸王柴、膜果麻黄、松叶猪毛菜、合头藜、短叶假木贼、蒙古沙拐枣等,其中瓣鳞花只分布于额济纳旗;河滩林和灌丛有胡杨、沙枣、柽柳及盐湿草甸种芨芨草、野大麦、盐生草等;在沼泽和树旁生长有芦苇、狭叶香蒲、狗尾草、灰菜、田施花等。

总体来看,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群依赖关系不强,植物的密度和覆盖度较低。

二、额济纳盆地土地沙漠化现状分布与演化过程

(一)额济纳盆地土地沙漠化现状分布特征

同其他内陆河流域下游土地沙漠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相类似,额济纳旗境内沙漠化土地的形成与发展源于两种途径:一是绿洲周边与巴丹吉林大沙漠相邻接,沙漠中流动沙丘前移入侵,在交界线上植被生态大范围衰退的条件下,这种推移速度和规模已十分可观;二是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听命于水资源的盛衰,弱水(黑河)水系变迁及来水量的急剧减少,造成植被生态赖以生存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严重不足,形成绿洲土地大量沙漠化。

沙漠化土地已遍布全旗,包括现代河水三角洲地区。据统计,额济纳旗现有风沙化土地面积155.54万hm2其中流动沙丘(地)面积约95.31万hm2,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地)60.23万hm2;覆沙或砾石的戈壁滩地面积约483.05万hm2,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638.59万hm2。沙漠化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62.32%,是绿洲面积(耕地、林地、草地与水域面积之和)的1.7倍;流动沙丘(地)面积占总沙漠化面积的14.92%,约占单纯风沙化土地面积的61.28%;戈壁滩地占总沙漠化土地面积的75.6%。

从上述沙漠化分布指数可以看出,额济纳旗境内沙漠化土地已成为主要的土壤环境构成要素,沙漠化土地中尚以戈壁滩地为主,但单纯风沙化土地中以流动沙丘(地)占据绝对优势,反映出沙漠化演进程度和潜在危害性都十分严重。昔日以黑城为代表的古居延绿洲现大多成为流动或半固定沙丘(地),深居绿洲内部的古河床或废弃干涸的河床遍布三角洲地区,这些都是沙漠化的源地,绿洲生态十分脆弱。

(二)额济纳盆地土地沙漠化演化过程

额济纳盆地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再加上历史时期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使生态失衡、环境退化,昔日草原逐渐退化为风沙活动频繁、流动沙丘与半固定沙丘交错分布的景象。

在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后,人口迅速增长,进一步引发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樵采等现象,尤其是黑河中游下泄水量大幅度减少,脆弱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虽然2001年中游下泄水量增加,但沙漠化的进程没有减缓:耕地、草场的风蚀和沙丘的活化越来越严重,沙尘暴愈来愈频繁,从20世纪50年代的5次→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90年代的23次,且发生强度加大,影响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重。根据兰州沙漠所在1975~1986年进行的有关监测结果,在所控制的1.6万km2范围内,沙漠化土地从1975年的3400 km2扩大到1986年的5875万km2,平均每年增加225 km2,年增长率达到6.7%。另据曾群柱等人利用TM影像判读得: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戈壁、沙漠面积增加了约4.62万hm2,年递增2333.3 hm2,而从1987 年至1991年间,戈壁、沙漠化面积(植被覆盖率<10%)增加了约5.6%,年递增近1.63万hm2

土壤物质在风力的作用下,通过悬浮、跃移、和蠕动三种方式迁移(美国水土保持局农业信息公告555 号,1994),细粒物质以漂尘形式俗称“沙尘暴”被带到远处,中细粒(在风力强大的地方包括粗沙)大部分以跃移方式沉积到背风坡或洼地,局部地段有的连成沙丘。随着时间的推移,风蚀区的细粒物质被风不断吹走,地表颗粒粗化,呈现近似砾石戈壁的形态,而风积区逐渐形成面积越来越大的沙丘。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土地沙漠化的形成过程。

综上所述,额济纳盆地,尤其是弱水三角洲地区,包括部分东西戈壁平原但不包括中低山剥蚀残丘区和沙漠区,主要是近代洪积—冲积沼积物,土壤组成多为粗粒的砂砾石为主,有效土层薄,土体干燥,土壤可溶盐类表聚,除少数沿河湖盆洼地分布的潮土、林灌草甸土外(仅是总土地面积的1.8%),其余非沙漠化土地均具有沙漠化倾向,随着植被生态体系的极度衰退和水源枯竭,绿洲主体区外围的零星植被小斑块进一步消亡,裸地的连通性进一步增大,绿洲—荒漠对立分异的格局加强。绿洲继续收缩,黑河沿岸绿洲逐步分解和消亡。随着沿河绿洲的消亡,东、中、西戈壁将连为一体。沙漠化扩展速度及扩展强度(年扩大面积)将继续增强。

三、额济纳盆地沙漠化地质成因分析

(一)物质来源

额济纳盆地内的干湖盆和干河床为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沙物质来源:①位于额济纳盆地的古居延泽曾是阿拉善高原上的巨大湖泊,最大时达到2600km2,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古居延泽湖盆萎缩,分解为嘎顺淖尔、索果淖尔及天鹅湖等湖泊,近几十年来,这些湖泊也相继干涸,干涸湖盆地表湖相沉积物中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占64%以上,可以在一般风暴条件下就被刮起和搬运。②额济纳盆地地形平缓,坡降在1/1000~1/1200之间,使得河道四散漫溢,很容易淤积改道,古河床和现代干河床中留下了大量松散、干燥的细颗粒沉积物,为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尘源。

土壤是沙漠化的基础。额济纳盆地从山麓到河流尾闾区依次分布着灰钙土(粟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其中受人工灌耕及水盐条件等因素影响,非地带性分布有草甸土、沼泽土、盐土、风沙土及灌耕土等类型。

灰漠土、灰棕漠土是研究区分布最为广泛的荒漠土壤类型,以黄土状物质为母质,分布在额济纳河以西地区及北山山地以北、以东和以南。在干旱气候和灌木半灌木荒漠植被条件下的粗骨性母质上,质地较粗,土层较薄,砾石含量多,颗粒大小不一。

棕漠土是极端干旱条件下的产物,其上植被稀少,土壤环境质量最差,多分布在荒滩戈壁上。地表光秃裸露。

天然绿洲内多是草甸土,封闭洼地为沼泽土,农作物种植地多为灌耕土,巴丹吉林沙漠是风沙土的典型代表,盐土主要分布在下游的古日乃湖、东西居延海等湖盆地周围。

总之,在额济纳地区,地表多为第四纪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戈壁地带土壤质地为沙土含砾,在河流两岸以及湖区,则是细粒的沙及壤土沉积。地表松散的沙含砾及细粒的河湖沉积,为风沙作用提供了沙源。

(二)水文特征

就水资源系统而言,河流上的水利工程和工业排污等在时间和空间上干扰了水文循环质和量的过程,农业灌溉使河道外用水大量增加,改变了地表汇流规律,地表径流量分配(流域不同区段)、年内径流丰枯的自然变化和地下水补给规律。

1.黑河输水量的变化

根据狼心山水文站(黑河干流进入额济纳旗处)监测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入额济纳的水量为11.6亿m3,而至1988~1995 年平均水量只有4.47亿m3,1995年狼心山径流量为2.45亿m3,在生态输水工程实施的第二年(2003年),狼心山的径流量恢复到7.16亿m3。黑河水量的减少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变,土地沙漠化趋势加强。

2.黑河输水量变化对生态系统形态特征的影响

输水量的变化改变了该区地下水系统。地下水位的埋藏条件控制着植被生态系统的分布与演化。当地下水位较深,大于某种植被的适生水位时,植被开始枯萎,直至大面积死亡;当水位埋深较浅时,虽然能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但干旱气候条件下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土壤带内的盐分含量增高,仍会限制多数植被正常生长。

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依靠地表水补给,黑河输水量的变化改变了地下水的水位,使区域性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带来包气带土壤水分的变化。包气带土壤水分是陆地植物赖以生存的源泉,尤其是在水资源短缺,大气降水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饱和土壤带内水分的数量和盐分含量对植被体系的分布与结构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黑河输水量变化间接引起了生态系统的变化。

(1)绿洲的收缩。

1977~2001年间绿洲的退缩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区域,即两河沿岸、黑河下游三角洲和古日乃湿地,这三个区域子是研究区地势最低,水分最为丰富的地段。东、西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为地表水的径流和泛滥区,同时也是地下水的主要入渗补给区,古日乃湿地是盆地内地下水的汇集区,这些地带潜水埋藏普遍较浅,一般为1~3m(武选民,2002),由于黑河输水量减少,绿洲收缩。在实施了生态工程以后,绿洲又有所扩张。

(2)使绿洲-荒漠过渡带成为植被退化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

前人监测资料证明(曹宇等,2005),绿洲-荒漠过渡带是受上游输水量影响显著、潜水埋深变化幅度较大的地段,1980~2002年间的水位变幅为2~3 m。过渡带的潜水埋深本身处于临界生态潜水埋深附近,地下水位的降低极易造成地表植被的退化,并且因过渡带邻近荒漠区,植被一旦退化,易形成风蚀的突破口,地表细颗粒土短期内就被侵蚀搬运掉,即使黑河放水量恢复,地下水位上升,植被也极难回复到原有水平。

图3-4 1988-2001年间正义峡径流量与狼心山径流量变化图

(三)土壤系统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采用多种措施对土壤施加影响,使人工耕作土壤代替自然土壤,并逐渐改变了自然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以至形成新的人工土壤类型,如长期用泥沙含量高的河水灌溉,在原土壤表层可以淤积50~100cm厚的灌淤层,形成干旱区特有的灌溉淤积土。人类改变土壤的措施主要有:

(1)通过灌溉引水改变水分的自然状况;

(2)通过土壤脱盐等改变土壤盐渍化的方向;

(3)向土壤投入肥料等物质,增加土壤肥力和营养元素;

(4)耕作方式的改变等。

人类干扰后的土壤表现出两重性,即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主要表现在:

(1)土地生产力提高:使土壤较快地向着有利于作用生长的方向发展;

(2)土壤类型良性转变,新土壤类型如绿洲土的形成。

而负效应主要表现在:

(1)土壤退化,区域内由于水资源条件的再分配,一些地区水源条件劣变,土壤风蚀和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2)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或次生盐渍化;

(3)沼泽土、泥炭土、草甸土、吐尕依土等土壤类型由于水分条件的人为干扰,向风沙土和盐土退化演替。

总之,额济纳盆地的土地沙漠化的地质因素内在表现主要是水和土壤系统的变化,受沙漠化形成的地域性和地表动力过程复杂性的外在影响,形成沙漠化的区域机制。

四、额济纳盆地沙漠化监测的环境地质指标研究

通过对额济纳地区土地沙漠化机制和成因的分析,说明在气候条件不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影响土地沙漠化的地质因子主要是水和土壤系统,确定此地主要的沙漠化调查、监测指标为:

(1)地下水位埋深

(2)水质(主要指矿化度);

(3)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粘利率);

(4)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养分);

(5)植被(植被盖度和植被类型)。

据额济纳地区土地沙漠化特征,可建立环境地质指标与沙漠化发展程度对应监测表(表3-13)。

表3-13 额济纳盆地土地沙漠化分级环境地质指标体系

3. 为什么说长春市有多大吉林大学就有多大

软件工程大三的老学长来回答问题啦!

在吉大的学生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美丽的长春坐落在吉林大学,那么吉大究竟有多大呢,下面让我给大家普及一下。

前卫南区地址:长春市前进大街,这个校区是吉林大学本部。

前卫北区地址:长春市解放大路,这是原吉林大学的地址,一般称这两个为前卫校区。

南岭校区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这是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地址。

新民校区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这是原白求恩医大的地址。

朝阳校区地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这是原长春科技大学。

南湖校区地址:长春市南湖大路,这是原长春邮电学院。

和平校区地址:长春市西安大路,这是原解放军军需大学。

在吉大有你看不完的美景,品不完的美味,因为吉大太大了

4. 矿物化学

主要对侵入岩及包体的造岩矿物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进行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其化学成分。测试分析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电子探针室完成,仪器型号为Superprobe 733,加速电压15 kV,电流为0.02 mA。矿物阳离子系数计算以标准硅酸盐矿物氧原子数为准。

7.1.1 斜长石

斜长石是两个系列侵入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中的斜长石成分为An=42 ~53,而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中的一般为An =25~35,但辉长闪长岩中的为An =42~82(表7.1)。堆积岩包体、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中的斜长石成分与各自寄主岩的相似(An =43~32)(表7.1),但部分具有斑状结构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中的斜长石斑晶(An =20),比基质中的斜长石(An =35)牌号更低,说明斜长石斑晶来自早期较酸性的岩浆以及后来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所至。

7.1.2 钾长石

不同系列侵入岩的钾长石特征不同。橄榄安粗岩系列中的二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的钾长石粒度较粗大,常包裹了较小的斜长石。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部分花岗闪长岩中,较粗大的钾长石不但包裹了较小的斜长石,而且还包裹了角闪石。在各种岩石和包体中,他形粒状的钾长石主要呈填隙状。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大多数岩石中的钾长石均为正长石,但橄榄安粗岩系列辉石二长闪长岩中的却为钠正长石(表7.2)。

表7.1 电子探针分析的斜长石化学成分

续表

注:HCJZK1—湖城涧;MJ1—缪家;SJC1—三脚村;TEBD1—天鹅抱蛋;TGS1—铜官山;JT4—矶头;QSJ1—青山脚;BC1—包村;ZC—朱村;WGQ—五贵桥;HC1—胡村;DTS2—大团山;FHS1—凤凰山;XQT4—新桥头;STJ3—沙滩脚;QTY1—桥头扬;JG6—白芒山;SJD1—舒家店;CS1—曹山;XS5—西狮子山;JC1—焦冲;CSB1—曹山;TGS2—B—铜官山;FHSB4—凤凰山;TEBDB6—天鹅抱蛋;FHSB7—凤凰山。岩性代号同表3.2和表4.1。

Note:HCJZK1—Huchengjian;MJ1—Miaojian;SJC1—Sanjiaocun;TEBD1—Tianebaodan;TGS1—Tongguanshan;JT4— Jitou;QSJ1—Qingshanjiao;BC1—Baocun;ZC—Zhucun,WGQ—Wuguiqiao,HC1—Hucun;DTS2—Datuanshan;FHS1— Fenghuangshan;XQT4—Xinqiaotou;STJ3—Shatanjiao;QTY1—Qiaotouyang;JG6—Baimangshan;SJD1—Shujiadian;CS1— Caoshan;XS5—Xishizishan;JC1—Jiaochun;CSB1—Caoshan;TGS2—B—Tongguanshan;FHSB4—Fenghuangshan;TEBDB6— Tianebaodan:FHSB7—Fenghuangshan.Symbols are sameas those in Tables 3.2 and 4.1.

表7.2 电子探针分析的碱性长岩化学成分

续表

注:岩石及样品代号同表3.2,表4.1和表7.1。

Note:Symbols are same as those in Tables 3.2.4.1 and 7.1.

7.1.3 角闪石

角闪石是各类型岩石中较为丰富的镁铁质矿物,常呈长柱状,部分颗粒边缘见一圈非常细粒(约0.05mm)的透辉石和磁铁矿组成的暗化边,还有部分角闪石被细粒的透辉石集合体所取代。特别有趣的是,高钾钙碱性系列的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中,较粗的他形粒状石英中分布着毛发状的角闪石,可能反映了温度较高的镁铁质岩浆注入温度较低的酸性岩浆中快速冷凝的结果。根据电子探针的分析结果,在角闪石的Si-Mg/(Fe2++Mg)分类图上投点(Leak,1997)(表7.3)得出,所有岩石和包体中的角闪石属钙质角闪石亚族 [CaB≥1.50,(Na+K)≥0.5,Ti<0.5],但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包体中角闪石的种属不同。即两个系列侵入岩和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以及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中的角闪石属浅闪石(Si >6.5),堆积岩中的角闪石为钙镁闪石,其中辉石堆积岩中的属韭闪石(5.5 <Si <6.5,AlⅥ≥Fe3+),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角闪石辉长质堆积岩包体中的角闪石既有韭闪石,又有镁绿钙闪石(5.5 <Si <6.5,Al≤Fe3+)(表7.3)。根据角闪石温压计计算的温度和压力列于表7.3中(Hammarstrom et al.,1986;Hollister et al.,1987;Johnson et al.,1989;Schmidt,1992;Anderson et al.,1995)。另外,从侵入岩和不同类型包体的角闪石成分来看,Si和Al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图7.1),说明随着岩浆的演化,角闪石结晶于不同的深度。

表7.3 电子探针分析的角闪石化学成分

续表

续表

注:Mg*=Mg/(Mg+Fe2+);P1,P2,P3,P4,P5分别根据Hammarstrom et al.(1986),Hollister et al.(1987),Johnson et al.(1989),Schmidt(1992)and Anderson et al.(1995)计算的压力,单位为108 Pa;T1,T2,T3分别根据Helz(1979),Blundy et al.(1990)和Holland et al.(1994)计算的温度,单位为℃。岩性和样品代号同表3.2,表4.1和表7.1。

Note:Mg*=Mg/(Mg+Fe2+),P1,P2,P3,P4 and P5—Pressures calculated by Hammarstrom et al.(1986),Hollister etal.(1987),Johnson et al.(1989),Schmidt(1992)and Anderson et al.(1995)respectively;T1,T2 and T3—Temperatures calculated by Helz(1979),Blundy et al.(1990)and Holland et al.(1994)respectively.Symbols are same as those in Tables3.2,4.1 and 7.1.

图7.1 侵入岩及包体的角闪石Si-Al相关图图例同图4.1和图4.4

7.1.4 黑云母

黑云母是各类岩石及包体中最丰富的镁铁质矿物之一。部分黑云母沿解理发生了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同时,也有部分黑云母交代了角闪石和辉石。比较罕见的是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斑晶受熔蚀,周围被角闪石组成的细边所包围。富云母包体中的黑云母以富集Al和Fe为特征,堆积岩包体中的黑云母比其他包体中的都富集Mg(表7.4),在Foster.(1980)的Mg-(Al+Fe3++Ti)-(Fe2++Mn)图解中,落入金云母区(图略)。

表7.4 电子探针分析的黑云母化学成分

续表

注:岩石和样品代号同表3.2,表4.1和表7.1 。

Note:Symbols are same as those in Tables 3.2,4.1 and 7.1

7.1.5 辉石

辉石主要产在橄榄安粗岩系列的辉石二长闪长岩和二长岩中,其次产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辉长闪长岩中。辉石有两种形态:一是自形的短柱状,二是细粒状。细粒状的辉石常交代角闪石。常见到由阳起石组成的辉石假象斑晶与较小的新鲜的辉石共生,暗示着混合后共存的熔体与大的斑晶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或较小的辉石生长之前发生了阳起石的交代作用。在辉石分类图上,所有辉石均落入透辉石区域(Poldervaart et al.,1951;Morimoto,et al.,1988)(图略)。包体中辉石化学成分类似于寄主岩,也属透辉石(表7.5)。根据Putirka et al.(2003,1996)的温压计计算,辉石结晶时的温度和压力列于表7.5中。从辉石的化学成分来看,随CaO含量的增加,包体中辉石的Al2O3几乎保持不变,但寄主岩中辉石的Al2O3减少,反映包体中的辉石形成于较大的压力下(图7.2)(邱家骧等,1987)。包体和寄主岩中辉石的Si和四面体中的Al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由寄主岩到堆积岩包体,辉石硅氧四面体中Al的含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图7.3)。

表7.5 电子探针分析的辉石化学成分

续表

注:T1和P1(据Putirka et al.,2003);T2和P2,T3和P3据Putirka et al.(1996),其温度T单位为℃,压力P单位为108 Pa。岩石和样品代号同表3.2,表4.1和表7.1。

Note:T1 and P1 are based on Putirka et al.(2003);T2 and P2,T3 and P3 are based onPutirka et al .(1996),T(℃)— Temperature,P(108 Pa)—Pressure.Symbols are same as those in Tables 3.2,4.1 and 7.1.

图7.2 侵入岩及包体中辉石的Al2O3-CaO关系图图例同图4.1和图4.4

图7.3 侵入岩及包体中辉石的Si-Al关系图图例同图4.1和图4.4

5. 好多高考以矿大为目标的

我是矿大大三在校生,我深爱着矿大,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矿专业大学是整个江苏省唯属一一个空调暖气都有的高校。本科生四人一个宿舍,研究生是单元房,更舒服。
二、学校占地三千多亩,校园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绿化程度高,校园环境优美,有美丽的天鹅,可爱的梅花鹿,东门的花海等等,是徐州市民周末常来休闲之地。
我去过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只有武汉大学的校园可以与矿大媲美。
三、地处5A级景区云龙湖旁,仅相隔一条公路,学校两面是山,一面是胡湖。属于郊区旁边,适合学校学生学习,没那么嘈杂。去市区方便,坐公交很快。而且不久以后徐州还有三条地铁。
四、学校实力方面。矿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和“卓越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校。

6.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也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我国是从哪一年开始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

我国是从2001年4月开始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 (一)首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名录【11家,2001年4月公布】 序号、国家地质公园名称 (主要地质特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主要人文景观) 1、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碳酸盐岩溶峰丛地貌,溶洞,哈尼族民族风情,歌舞) 2、云南澄江国家地质公园 (寒武纪早期(5.3亿年)生物大爆发,数十个生物种群同时出现 湖旅游区) 3、湖南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砂岩峰林地貌,柱、峰、塔锥上植物奇秀,附近有溶洞和脊椎动物化石产地 土家族民族风情) 4、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 (完整的华北地台地层剖面,三个前寒武纪的角度不整合七千年华夏文化,文物,寺庙集中,少林寺,嵩阳书院) 5、江西庐山国家地质公园 (断块山体,江南古老地层剖面,第四纪冰川遗迹,白鹿洞书院,世界不同风格建筑,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 6、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景观,古代道教活动中心之一,并有悬棺群和古崖葬遗址) 7、黑龙江五大连池国家地质公园 (火山岩地貌景观、温泉,中国最近的火山喷发(1719-1712) 8、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恐龙发掘地多种恐龙化石密集埋藏,世界最早的超千米盐井) 9、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朋的西缘巨大推复构造,飞来峰,寺庙) 10、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 (地震引起的山体崩塌堆积,古代名人碑刻) 11、福建漳州国家地质公园 (滨海火山岩,玄武柱状节理群火山喷气口,海蚀地貌,沙滩,海滨休闲区,古炮台,寺庙) (二)第二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名录【33家,2002年3月公布】 序号 国家地质公园名称 主要地质特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 主要人文景观 1 安徽黄山国家地质公园 花岗岩峰丛地貌 历代名人踪迹 2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崖谷寨柱峰洞 方腊寨 3 安徽淮南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7-8亿年的淮南生物群,晚前寒武——寒武纪地层,岩溶 肥水之战古战场,古寿州城,刘安墓 4 安徽浮山国家地质公园 火山岩风化作用形成特有洞崖 古寺庙 5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地貌,黑色戈壁滩 千佛洞石窟,月牙泉 6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恐龙化石和足印 刘家峡电站及水库 7 内蒙克什克藤国家地质公园 在花岗岩峰林地貌,沙漠与大兴安岭林区接壤地,草原,达里湖,云杉林 金边堡,岩画,蒙族风情 8 云南腾冲国家地质公园 近代火山地貌,温泉,生物多样性 古边城,少数民族风情 9 广东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命名地 10 四川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 现代低海拔冰川 藏族风情 11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雄奇险峻的大渡河峡谷及支流形成的障古,大瓦山及第四纪冰川遗址 藏族风情 12 四川安县国家地质公园 成片硅质海绵形成生物礁 庙宇 13 福建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 湖上丹霞地貌 14 河南焦作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 丹崖赤壁,悬崖瀑布,水利工程,岩溶 竹林七贤居地,寺,塔,古树 15 河南内乡宝天幔国家地质公园 变质岩结构,构造 生物多样性 16 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恐龙发掘地 中国最北部的自然景观 17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石灰岩岩溶洞穴,各类石笋,石钟乳,房山北京人遗址 北京西郊大量人文遗址 18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原地埋藏的硅化木化石 延庆具有大量人文遗迹,如:古崖居 19 浙江常山国家地质公园 奥陶系达瑞威尔阶层型界线(GSSP)礁灰岩岩溶 太湖风景名胜 20 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 白垩纪火山岩及风化成的洞穴 东海海滨地球风情 21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 白云岩,大理岩形成的石柱,峰林地貌,泉,拒马河源头 古寺,古塔,长城,关隘 22 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华北北部完成的地层剖面,海滨沙滩,花岗岩峰丘,洞穴 长城,度假区 23 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 阜平群(28-25亿年)地层产地 二战和国内革命战争遗址 24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壶口瀑布 25 山东枣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灰岩岩溶地貌,洞穴,峡 古文化遗址,古战场 26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纪湖相沉积,脊椎、昆虫、鱼等多种化石 27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黄土标准剖面,黄土地貌 洛川会议,黄土风情,风情文化 28 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 现代冰川,巨型滑坡,堰塞湖 藏族风情,青藏高原南部风情 29 湖南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崖,天生瞧,洞,峡 寺庙,碑刻,悬棺 30 湖南莨山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古代名人和战争遗址 31 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瑶族风情 32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北方中晚元古界标准剖面 长城黄崖关,古塔,庙宇 33 广东湛江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 火山地貌,马尔湖 古代人文,名人碑刻 (三)第三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名录【41家,2004年2月公布】 序号 国家地质公园名称 主要地质特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 主要人文景观 1 河南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构造和地层遗迹 小浪底水利工程 2 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 “层湖叠瀑”景观 扎如寺,达吉寺 3 浙江雁荡山国家地质公园 火山地质遗迹 寺庙 4 四川黄龙国家地质公园 以露天钙化景观为主的高寒岩溶地貌,冰川 宗教寺庙,藏族风情,革命遗址 5 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古生物化石,凤凰山地质构造 槐树洞,热水汤,古人类遗址 6 广西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天坑群,溶洞,地下暗河 少数民族风情 7 河南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 恐龙蛋集中产地 8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古生物群,小凹地质走廊 布依族,苗族风情 9 广西北海涠周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火山,海岸,古地震遗迹,古海洋风暴遗迹 天主教堂,圣母堂,三婆庙 10 河南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 花岗岩地貌 历史名人(施耐庵等) 11 浙江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硅化木 12 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古生物遗迹 古人类文化遗址,少数民族风情 13 新疆布尔津喀纳斯湖国家地质公园 冰川遗迹,流水地貌 蒙古族人图瓦文化,图鲁克岩画 14 福建晋江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 海底森林,海蚀地貌 15 云南玉龙黎明——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 高山丹霞地貌,冰川遗迹 民俗文化 16 安徽祁门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 花岗岩峰丛,怪石,岩洞及水文地质遗迹 千年古村,根据地遗址 17 甘肃景泰黄河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石林,融合峰林,雅丹和丹霞等地貌特征 明长城,五佛寺 18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 峡谷,河流地貌 19 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岩溶地貌 古人类文化遗址,布依族、苗族风情 20 四川兴文石海国家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古生物化石 苗族风情 21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天生桥群,洞穴,天坑,地缝,峡谷 古崖新栈,吊脚楼,清代古墓 22 内蒙古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 火山,温泉,地质地貌 战争遗址,蒙族风情 23 福建福鼎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 火山,海蚀地貌 客家文化 24 青海尖扎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宗教,藏族风情 25 河北赞皇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 构造地貌 26 河北涞水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 构造——冲蚀嶂谷地貌 明、清长城摩崖石刻 27 甘肃平凉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斑马山 道教发源地,佛教胜地 28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硅化木,恐龙化石,雅丹地貌 古遗址,古地貌 29 长江三峡(湖北、重庆)国家地质公园 河流、岩溶、地层 长江文明 30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 火山、岩溶隧道 火山文化,田园风光 31 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 花岗岩、湖泊地貌 江南刺绣 32 宁夏西吉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地史遗迹,水文景观 石窟 33 吉林靖宇火山矿泉群国家地质公园 火山,温泉 近代人文景观 34 福建宁化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 岩溶洞穴 35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 河流三角洲地貌 胜利油田 36 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织金洞,峡谷 苗族风情 37 广东佛山西樵山国家地质公园 粗面质火山遗迹,明代采食遗迹,古文化遗址 佛家文化遗址 38 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喀斯特洞穴 公馆桥。金钟山寺 39 黑龙江伊春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花岗岩地貌 40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地震灾害遗迹,岩溶地貌 革命历史遗址 41 广东阳春凌宵岩国家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地层及构造遗迹,古人类洞穴遗址 摩崖石刻,碑帖,民族风情 (四)第四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名录【53家,2005年8月公布】 河北临城国家地质公园、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山西宁武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黑龙江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黑龙江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大连冰峪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大连国家地质公园、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青海互助嘉定国家地质公园、青海久治年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青海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富蕴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四川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四姑娘山国家地质公园、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贵州平塘国家地质公园、西藏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安徽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安徽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山东长山列岛国家地质公园、山东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泰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国家地质公园、上海崇明长江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德化石牛山国家地质公园、福建屏南白水洋国家地质公园、福建永安桃源洞国家地质公园、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西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河南洛宁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河南洛阳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信阳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湖南凤凰国家地质公园、湖南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湖南酒埠红国家地质公园、湖北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湖北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广东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广东封开国家地质公园、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广西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广西鹿寨香桥喀斯特生态国家地质公园 (五)第五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名录【44家,2009年8月公布】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新疆天山天池国家地质公园、湖北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安徽池州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云南九乡峡谷洞穴国家地质公园、内蒙古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新疆库车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福建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宁夏灵武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甘肃和政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江苏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内蒙古宁城国家地质公园、重庆万盛国家地质公园、西藏羊八井国家地质公园、陕西商南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山东青州国家地质公园、河北兴隆国家地质公园、北京密云云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福建白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广东阳山国家地质公园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河北迁安-迁西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大别山(黄岗)国家地质公园、甘肃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小秦岭国家地质公园、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北京平谷黄松峪国家地质公园、河南红旗渠·林虑山国家地质公园、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重庆綦江木化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吉林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山西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安徽凤阳韭山国家地质公园

7. 中国矿业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一、校门:

这是学校的东门,也是学校的正门,两个门,一个为进入口,一个是出口,记得刚新生入学的时候就是从这个校门进入,毕业的时候也是从这个校门离开。这应该是进入校园第一眼看到的建筑,也是离校时候看的最后一眼的建筑。

二、民族楼

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及其学生设计,据说屋檐彩绘图案为其妻子病榻之中的林徽因女士亲手设计。由于和海淀区中关村南路今天人民大学附近的北京友谊宾馆同为梁先生设计,加之风格和设计思路非常相似,行业内有人将其称为“姊妹楼”,友谊宾馆今天的主色调多为绿黄色,民族楼为橙黄色。

三、 矿大墙

矿大有很美丽的人,有很美丽的花,也有很特别的建筑。矿大进来之后会看到有一簇簇的花迎面袭来,很幽静,又很美,会让人驻足停留,又会让人流连忘返,留下纪念,春夏之际,课余之时,遇上好友,走在这长长的路上,拍上几组美美的照片,真是人间乐事。

四、图书馆

图书馆该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矿大图书馆很别致,内部有圆环设计,还有领导人题词,浓浓的中国红和正能量,里面图书资源丰富,电子资源也很丰富,虽然不是大,但是却很方便舒适,有种中西合璧的感觉。

五、食堂

一个学校的地标性建筑中,不得不说的就是食堂,矿大学院路校区有丰园食堂、裕园食堂和清真园食堂,没错,取名就是这么实诚,丰收富裕。丰园食堂一层较为便宜,二层有自选,还有矿大最受好评的麻辣香锅,三楼于2017年重新装修,改造的很有特色,口味也很齐全。

六、学十楼

作为学生公寓,学十楼十五层高,是目前本科和研究生男生公寓,在住宿条件上它应该是矿大最好的宿舍公寓楼了,客观来讲,在附近高校中也算是不错的公寓楼,学十楼对面的是女生宿舍学八楼,学八楼和学十楼中间的广场称为学九广场,这个设计也很有新意。

参考资料:中国矿业大学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