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❶ 成都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招研究生吗
我是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可以给你一些版参考。这两个实验室都招硕权士和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生属于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属能源学院管理。毕业的时候毕业证都是成都理工大学的。
❷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简介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目前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王思敬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黄润秋教授。实验室立足于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实践,围绕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实际需求服务。
(二)2013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1.黏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扩散与固结研究
针对复杂地层岩土体,存在裂缝开度大、封堵困难、浆液凝结时间长、循环冻融寿命低、材料损耗严重等突出问题,成都理工大学裴向军教授带领团队启动了“黏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扩散与固结研究”项目。通过系统研究,在水泥-化学浆液的溶剂化膜理论方面具有突出创新,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浆扩散测试装置和开发的SJP系列黏度时变灌浆材料,解决了速凝灌浆材料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低这一国际性难题,并在黏度时变性灌浆材料组成、性能参数及浆液扩散测试方法等方面具有新颖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成果荣获2013年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包括裴向军、黄润秋、李正兵、裴钻、罗建林、袁进科、杨富平、张晓超、焦瑞峰、董秀军等(图32)。
图32 相关项目获奖情况
2.自主研发了浆液扩散测试装置,解决了浆液流速、压力与流量的测试难题以及对浆液扩散的影响
试验流体生成装置产生灌注浆液,按设计的灌浆压力、灌浆量向浆液扩散测试装置提供实验流体(图33)。
图33 浆液生成装置
3.研制了SJP型黏度时变性灌浆系列材料,它们分别适用于陡倾宽缝岩体、架空松散地层、盐渍化土、冻土等复杂地层
开发研制的SJP型系列水泥基黏度时变性灌浆材料,以水灰比0.6的水泥浆液为原浆,掺入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分子材料。可泵期调控5~90min,为常规水泥浆终凝时间缩短了1/5~1/10。3天期强度高出普通水泥浆2.5~4倍,后期强度较普通水泥浆高出20%~30%(图34)。
本项成果已经推广应用于水利水电、矿山、铁道、公路及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等数十项重大工程,如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危岩体及边坡坝基加固工程(2007~2012年)、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岩体锚索和固结灌浆加固工程、遂-资-眉高速公路路桥(涵)过渡段加固治理工程、新疆天山公路、甘孜得荣红岩子高边坡应急治理工程、九龙斜卡水电站坝基防渗灌浆工程、“九寨•云顶”项目建筑地基加固处理工程、凉山白水河滑坡治理工程、云南昆明舒铂广场基础工程(2013年)。通过科学控制水泥浆液扩散范围,减少复杂岩体灌浆用水泥量高达30%~90%,成果在企业的应用累计新增产值达14.7亿元,产生利润1.12亿元。研究成果有效控制浆液的使用和排放,达到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目的。
图34 SJP型液浆材料实验数据
❸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的组织机构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位委员
会职务 研究方向
或专业 单位 1 王思敬 男 院士 主任 工程地质 清华大学 2 殷跃平 男 研究员 副主任 环境地质 中国地质调查局 3 宋振骐 男 院士 副主任 矿山压力 山东科技大学、大连大学 4 聂德新 男 教授 副主任 工程地质 成都理工大学 5 Niek Rangers 男 教授 委员 工程地质岩石力学 荷兰国际地学研究中心(ITC) 6 李焯芬 男 院士 委员 岩土力学 香港大学 7 卢耀如 男 院士 委员 地质学 同济大学 8 黄鼎成 男 研究员 委员 工程地质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 彭建兵 男 教授 委员 工程地质 长安大学 10 陈剑平 男 研究员 委员 工程地质 吉林大学 11 施斌 男 教授 委员 工程地质 南京大学 12 崔鹏 男 院士 委员 自然地理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与灾害研究所 13 黄润秋 男 教授 委员 工程地质 成都理工大学
实验室主任:黄润秋教授
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天斌教授
实验室副主任:许强教授、唐川教授
❹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是核心期刊吗
省级普通期刊,季刊,投稿难度大。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编:黄润秋
国际刊号ISSN:1006-4362
国内刊号CN:51-1467/P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创刊于1990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 本刊主要刊登由地球内部动力和外动力以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方面的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 主要栏目:地质灾害及治理、地质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岩土工程、理论研究。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
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❺ 想知道: 福州市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在哪
洪山桥西客站那边好像。
❻ 听说成都理工大学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不错,分别是那两个呢
成都理工大学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地址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回,属于环境与土答木工程学院,还有一个是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能源学院,如果报考这两个学院的专业被录取,将来就有机会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看看哦。
❼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的仪器设备
本实验室的12个试验室集中了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为固定和客座研究人员提供试验研究条件和保障服务。12个试验室总体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具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仪器代表了目前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仪器设备总台(套)数为1907,总值为3600.4万元人民币,加上正在安装调试的大型离心机、大型多功能泥石流模拟系统和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大规模计算平台后总值为4890.9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或系统17台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于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测与监测,包括最新的彩色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SIR-20地质雷达、Trimble-GPS仪和全套现场大型原位试验装置等;第二部分主要用于岩土体力学特性参数测试和物性参数分析,是试验室硬件条件的主要部分,包括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开发的多功能岩石参数综合测试系统、MTS土动三轴试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岩石流变仪、土体流变仪、土体大三轴仪、大型岩石高压渗透试验系统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试验装置;第三部分是用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及预测的数值模拟系统、物理模拟系统和“3S”技术系统。以上三大部分构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试验测试体系,为实验室的开放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实验室对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特别是高端设备(50万元以上)采用试验技术人员与固定研究人员共同负责管理的模式,前者负责日常维护,后者则负责仪器功能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两者有机结合,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开放运行的有效性。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为实验室的日常运转、设备更新等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
❽ 设置有国家级实验室的大学有哪些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
校内设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实验室拥有的同步辐射光源是现今国内高校中唯一一台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实验研究平台。
2、清华大学(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校内设有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25日批准筹建的第一批5个国家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覆盖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信息的获取与采集、信息的通信与网络、信息的处理与计算、信息技术基础器件、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学探索等诸多方面,旨在取得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3、北京大学(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校内设有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了化学科学或分子科学的大部分领域,主要包括:分子反应动态学与结构化学、胶体、界面及多相体系、有机合成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等。
4、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校内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旨在通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科学研究平台,推动国家科学研究的原始性创新。
2006年11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的国家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可行性论证。
5、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OUC),简称中国海大、海大,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北极大学、国际南极学院、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校内设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所拥有的并赖以解决国家急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实验室,代表一个国家在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家实验室
❾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的公众开放
实验室专门制定了公众开放活动管理办法,每年有两周时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实验室,让公众版参观、权观摩和了解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社会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自2009年起,实验室正式实施“公众开放周”活动,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地向全社会开放两次。在2009年5月12至5月16日的第一次“公众开放周”内,实验室利用振动台模拟地震震动,用降雨模拟设备模拟降雨对滑坡的影响,用泥石流模拟装置演示天然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过程,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演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动态过程,吸引了社会各界近3000人次的参与和观摩,20家中央和地方电视和平面媒体、数十家网站对实验室“公众开放周”进行了宣传报道。公众开放活动不仅宣传和普及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也扩大了实验室的影响。为此,2009年实验室被国土资源部授予“科普教育基地”。
❿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挂靠地质力学研究所,主要开展以下5个方向的研究:①地应力测量与现今地壳应力场研究,②地表形变监测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③活动断裂与地壳结构演化研究,④构造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环境,⑤新构造与地壳稳定性与国家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研究。
2009年实验室主要成果
2009年度实验室共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973”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科技支撑计划5项、深部探测专项7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3篇,其中SCI检索13篇。地应力监测仪器研制获取专利2项,正在申请专利5项。实验室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国际交流活动,2009年实验室参与筹办李四光星命名仪式暨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参与IAEG 2009成都年会,并组织IAEG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专委会(C24)工作会议,同来访的美国康奈尔大学Larry Brown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吴宏伟教授等商讨科研合作意向。
四川宝兴地应力监测台站外观及室内数据采集和通讯设备
龙门山地震工程地质野外调查人员在彭州小鱼洞大桥遗址前合影
北京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微地震监测台网部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