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1-18 08:08:49

Ⅰ 中国地质大学的环境工程怎么样

地大北京的环境工程不错 水文就更好了 全国排得上号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怎么样

地学院和资源两个老大就不用说了环境肯定是比不了,接下来的就是,珠宝学院,内地空学院,工程容学院和环境学院,这几个学院说不好哪个更强一些,因为都有各自的优势,珠宝的鉴定,地空的地球物理,工程的勘察,环境的水文,真是地大强的没话说的专业,所以不必执着于学院排第几,环境在地大还是很有地位的,主要还是看你学的专业

Ⅲ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环境

工程学院住新峰,内廊式结构,就是不透风,走廊阴暗,四人一个房间,每天有热水版供应,地大唯一有热水权供应的男生宿舍,算很好了,离校门又近,地学院的貌似在北区,有点远,是民房改建的,环境也还好,周边环境嘛~离光谷步行街、鲁巷广场、光谷国际1km,紧挨华科,而且离东湖磨山也很近,怎么样满意么?

Ⅳ 中国地质大学 哪个环境工程好

是水环的吧 我是水环大三的 开学大四了 前途呢 反正就是工作都能签出去 现在地质待遇不错的 具体的得看自己毕业工作表现啦

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怎么样

这个专业还可以吧,是偏一点水环境的,因为是和水文一个学院,就是我所专在的水资属源与环境学院,当然也是你所在的学院啦,它也学一点关于地质和水文方面的,当然不多啦。一般环境专业都不会太好就业吧,但是地大的环境专业可以走水文方面的,所以就业就好一点。总的来说感觉还不错啦。
至于学风,地大(北京)普遍都很好,学生很刻苦认真,老师一般也教的认真,当然哪里都有个别,但是我觉得教的不负责的老师特别少。很少有学校在早上起来会看见花园里有很多学英语的,自习室里经常会有很多人吧,地大就很多。不是死学习,地大的实习也很多,大家动手能力也很强,用心的人肯定会学的很好,很多单位就是因为学生的朴实和扎实才要我们的。我所在那届同学都很认学,也不排除爱玩的,但是总的来说很好。如果觉得环境就业不好还可以转专业,在地大转专业挺容易的,学校在这方面做的很好。虽然地方不够大,但是其他方面都很好,反正我是很喜欢这个学校啦。
不知道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如果是男生的话我们还会在一栋楼里住啊。

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设施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占地1700余亩。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是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1982年在武汉重建。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获邵逸夫基金资助,建设新博物馆大楼,新馆总投资5000余万元,于2003年落成,2005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新建后的博物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近五千平方米,是目前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是目前中国内地高校规模最大的博物馆。200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风景旅游区,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达3万余件,其中珍贵罕见的馆藏珍品近3000件,包括体长10.5米、体高6.1米的恐龙化石珍品——黑龙江满洲龙化石;长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的鱼龙化石之王——梁氏关岭鱼龙化石;面积达15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等。

地大隧道连接校园西区与北区,呈为直线型,全长333米,净空高4.5米,洞宽6米。该隧道投资600多万元,于2003年6月动工,并与当年完工。校区内建隧道的高校,地大还属第一个,此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来往南北校区,因为西区北区之间往来不用再绕行南望山。地大隧道是地大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条实用型通道。夏天的隧道,由于没有阳光直射,里头特别阴凉。

Ⅶ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的下属机构

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主任:万军伟(教授),副主任:郭会荣(副教授)、马传明(副教授), 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1952年创立于原北京地质学院,下设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教研室,1960年一分为二,分别成立水文地质教研室和工程地质教研室,70年随北京地院迁至武汉成立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后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两个教研室,1999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探矿工程学院两院合并成立工程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更名为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2003年以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为主体成立环境学院,原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一分为三,成立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验中心。水文系负责水文学及水资源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
经过50几年年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目前在编人员21人,教授5人,其中博导3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外聘院士2名。本系培养的毕业生已遍及祖国各地,成为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中坚力量,有3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还有一些中青年学者已在国际水文地质界崭露头角。
近年来,本系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西部研究重点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各1项、并每年获1-2项面上或青年基金资助,此外还参加了多项863、973计划项目,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2-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二、三等奖二十多项。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并有四十余篇论文进入三大检索。
目前,本学科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地下水-地质灾害过程模拟、裂隙水偏流理论、岩溶管道-裂隙-孔隙三重介质线性-非线性水流耦合模拟、滨海承压含水层海底边界的确定、地下水混合井抽水试验确定分层水文地质参数、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及土层固结与地下水流的耦合、深层地下热水压力场和温度场模拟、地下水系统理论及地下水资源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包气带土壤水分和盐分迁移机制、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土地修复和土壤改造、水-岩作用机理、矿床成矿的古水文地质、沉积盆地水文地质、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地下水污染控制及劣质高氟水改造、同位素测试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面向21世纪,系将立足于已有的地下水文学特色和优势基础上,通过师资队伍和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在地下水文学方向上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拟在线性-非线性地下水动力学耦合模型及其模拟方法、低渗透性岩层的采(排)水理论和技术、地下水渗流场与岩土体应力场的耦合数值模拟、滨海地区地下水开采-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的数值模拟和防治技术、土壤水资源利用技术、西部地下水合理开发与生态重建、西南岩溶石山区以水为纽带的岩-土-植被-大气界面物质能量交换过程、高分辨率同位素测试技术等学科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展开研究。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义连(教授),副主任:罗朝晖(副教授)、鲍建国(教授)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前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环境工程教研室,成立于2003年8月,是一个以地下水为特色、函盖土壤、大气和生物的综合性环境人才培养基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是湖北省最早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拥有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废物地质处置与环境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兼职),教授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7名,讲师6名。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0余人,研究生90余人,已授博士学位57余人,已授硕士学位130余人。我系与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俄罗斯等国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互访、项目合作关系。
本系设地下水污染与控制、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环境监测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及管理、环境生态等研究方向。目前正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1项,科研经费五百四十多万元,其中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863项目1项;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1项、国家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1项,横向合作项目多项。1995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出版教材、专著11部,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有11篇被SCI收录,27篇被SCI收录,16篇被ISTP收录。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拚搏进去的创新精神,面向21世纪,我系以培养高水平的环境工程人才为己任,把我系建设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具地学特色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摇篮,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工程建设基地为目标。
热忱欢迎有志于我国环境事业的国内外学子来我系深造!热忱欢迎有志于我国环境教育事业的国内外学者加盟。

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好吗

看你是怎么想的。地大是211大学,所有好的专业都属于工科,会比较辛苦。如果你想好以后搞地质的话那你就来地大吧!如果你是想以后坐办公室里喝着茶、不喜欢户外的话,那你还是不要去地大了,地大真不适合你。

Ⅸ 能够在中国地质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是十分不错的体验,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43554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07575平方米。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

2、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28635人,包括本科生18092人,硕士研究生7774人,博士研究生1764人,国际学生1005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6万余人。

3、有23个学院(所)、65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