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绿藻工程地质
❶ 海洋科学专业考研可以考什么方向
首先,海洋科学这个专业侧重于科研方向,因此作为一位大三的学长,建议你直接通过保研的方式来保送到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或同济大学的海洋科学方向,而不是通过考研。但如果你上大学后因各种原因保研失败,海洋科学专业也有很多考研方向供选择,主要有:海洋生物学、物理学类(本科方向为物理海洋学的推荐)、化学类(本科方向为海洋化学的较为推荐)。
1、海洋生物学
和本科的方向大致相同,本科中所学的海洋浮游动物学、海洋鱼类学等直接独立成为一个专业。若要考研,则推荐参考书目有:《生物化学》(王镜岩、朱圣庚、许长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细胞生物学》(翟中和 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但是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海洋科学这条路都是十分艰辛的,无论哪个方向都需要不断努力,才能有所建树,海洋科学并不是你想象的去海里面潜水那么简单的。
❷ 金湖凹陷刘庄气田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的重大意义
金湖凹陷是东台坳陷最西头的一个凹陷,面积4950平方公里,比溱潼凹陷大7倍多。凹陷区域地质背景:西北面紧接建湖隆起,东南与天长隆起相临,处于闭塞湖湾环境。第三系沉积三垛组以下缺失戴南组,940米以下为阜宁组,最大厚度超过400米,沉积中心部位被一条断裂穿过,向西形成斜坡台阶,对油气运移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
四物地震普详查发现斜坡高部位上刘庄构造(地震测线J180桩号31450北190米)圈闭面积约11平方公里,属三河次凹北部斜坡第二个台阶带上,被一条断距约300米断层遮挡的鼻状构造。
1974年10月,3007钻井队再次肩负主攻重任,在该构造上施工东60井。五普为此采取了严密的工程措施,并加强了综合研究工作,与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严钦尚教授等合作,开展以东60井阜宁组沉积相带的综合研究。
东60井钻至1152米进入阜宁组2段时,遇见灰色泥灰岩、生物灰岩含油岩屑,当时随即冲孔取心。对这特殊岩性段,根据我现场原始记录其全过程是这样的:
井深942米戴南组剥蚀面之下,即进入阜宁组4段,从1138~1189米的51米井段内除见生物灰岩外,还有粉砂岩、粉细砂岩等油斑、油浸和含油各种级别的油气显示,气测井荧光反应强烈。全井段有7次取心,岩心采取率多数达到100%。完井后经综合横向测井,其解释结论是:含油气层总厚度26.4米,其中油砂油浸11.5米,含油泥灰岩、生物灰岩8.3米,泥灰岩与砂岩互层,含油6.6米。为了进一步落实油气层,对5个井段进行了井壁取心共68颗,成功35颗。对第12层井壁取心做了化验分析:含油40.86%,含水27.07%,孔隙度26.13%,渗透率152.53~175.46毫达西。测井解释:含油54.5%,孔隙度21.8%,渗透率最高为203.86毫达西。该井资料达到了全优,是东字号井中地质录井质量最好的一口井。当取出生物灰岩岩心时,仅见白花花斑斑点点一片,我就断定这是含气层的气浸痕迹。经研究分作两次测试:第一次先射开阜宁组1段1229.03~1332米,于12月14日获日产原油7.91立方米。第二次于次年4月30日,对阜宁组2段生物灰岩1151.2~1153.74米、1138.0~1141.54米两个井段射开后进行两次酸化,于7月9日试获高产天然气,无阻流量34.1万立方米,日稳产气26万立方米,从而首次发现苏北刘庄天然气田,证实阜宁组2段生物灰岩是苏北新的产油气层,为苏北今后勘探部署提出油气并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测试过程中,五普科技人员张国鼐、陈永明、李保华和王贵新等以及现场的试采队工人日以继夜地奋战,为东60井出气作出贡献。
此后,1975年3月15日,五普3206钻井队在刘庄构造上打东64井,在阜宁组2段生物灰岩1140.0~1146.14米井段再次发现含气层,于次年1月6日测试日产气9.6万立方米,经酸化又试获比东60井更高产的气流,日产天然气39.6万立方米,日无阻流量高达112万立方米。
刘庄气田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地质总局、石油地质局、江苏省委省政府、金湖县委和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的表彰。金湖县委还特地设宴款待我们主要参战人员,让大家饱尝了洪泽湖大闸蟹的美味。
提起洪泽湖,有段历史故事:
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从洛阳乘龙舟去江南游幸,时值干旱,经过破釜塘时遇到大雨,便把破釜塘改为洪泽浦,唐代始称洪泽湖,这就是洪泽湖得名的渊源。
据历史记载,北周末在洪泽湖西南岸曾建有泗州城,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市井繁荣,城内有座宏伟宝塔。宋朝建安年间(公元1127~1130年)毁于一场大火。从明英宗正统二年至清康熙十九年的240多年内,曾发生四次水漫泗州城的惨祸,这样古泗州城就被洪水吞入湖底。
1966年,淮河流域大旱,淮水断流,洪泽湖干涸见底,在湖的西南部露出了泗州城遗址。
洪泽湖连着金湖凹陷,在开展金湖油气勘查的同时,为了扩大战果,第六物探大队组建湖上地震队,对洪泽湖展开了地震调查工作。
1976年7月27日,五普3203钻井队在金湖凹陷黄庄构造上打完东66井,于阜宁组2段井深2006.3~2009.88米钻遇油层,在次年5月5日试获工业油流,最高日产原油12.42立方米,发现黄庄油田。
此前五普32333钻井队曾在金湖凹陷卞塘构造上打东45井,于阜宁组2段井深1811.8~1817.34米钻获油层,经酸化、压裂等增产措施,至1979年8月11日由江苏试采大队完成作业,试获低产油流,日产原油2.74立方米,发现卞塘油田。
至此,五普、四物在金湖凹陷除发现刘庄气田外,还发现两个油田,大大提高了该凹陷的油气评价,标志着自参加苏北石油会战以来打了一次大胜仗。
5年内,五普在苏北共打井82口,总进尺197833.07米,其中深井74口,进尺190587.72米,包括在海安凹陷和盐阜坳陷的钻探工作量。
1977年,刘庄气田交给江苏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后即投入开发,以采气为主。1985年产天然气1700万立方米,原油0.4万吨。
五普从江汉荆州来苏北时,曾想能凭借特高产经验在苏北再创辉煌,但终究未能如愿。
正如清代诗人汤佑曾诗云:“地形天险楚江宽,欲借荆州自古难”。就试获油流产量而言,因苏北盆地诸多方面的客观地质条件所限,单井产量突破日产千吨的至今还没有。
但苏北盆地有自身的地质特点,在始新世阜宁组沉积有一套特殊岩性段。尤其是金湖凹陷东60、东64井阜宁组2、4段出了高产天然气后,引起了油气地质界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严钦尚、张国栋、项立嵩等教授,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我们合作研究金湖凹陷阜宁组沉积相及区域地质环境。
生物灰岩中富含多毛纲虫管等化石,常可成为一种造岩生物,形成虫管礁状灰岩、虫管碎屑灰岩等,从而成为盆地内重要的油、气生储岩类。
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确定,这些蠕虫虫管化石为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fa隐居亚纲Sedentaria的栖管化石,分属3个科、6个属、7个种:
(1)龙介虫科Serpulidae:
(a)龙介虫亚科Senpulinae:
(ⅰ)锥状中华角管虫(新属·新种)Sinoditrupaconica yu et weng gen.et sp. nov.
(ⅱ)簇状簇管虫(新属·新种)Acerrotrupaaggregata yu et wang gen.et sp.nov.
(ⅲ)四沟小耶雷虫?(新种)Jereminella?quadrisulcata wang et yu sp.nov.
(b)螺旋虫亚科Spirorbine:
(ⅰ)江苏右旋虫(新种)Spirorbis(Dexiospira)Jiangsuensis yu et wang sp.nov.
(ⅱ)某种螺旋虫Spirorbis sp.
(2)蜇龙介虫科Terebellidae:金湖蜇龙介虫?(新种)Terebella?Jingwuensis yu et wang sp.nov.
(3)双栉虫科Amphietenidae:
规则筛管虫(新属·新种)Ethmonarie regularis yu et wang gen.et sp.nov.
龙介虫科分泌钙质的微弯角锥状管及螺旋管;蜇龙介虫科与双栉虫科则分泌粘液粘结球粒、鲕粒、介壳及陆源砂。其中以龙介虫科的簇状簇管虫在本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且可形成似礁体。
多毛纲蠕虫是典型的海洋动物,产于海相地层或半咸水的河口湾沉积中,应属咸水或半咸水、海相或海陆过渡相的生物。
除多毛纲蠕虫虫管化石外,还见有藻类。它是营造碳酸盐岩的重要造岩生物,其种类主要为低等的蓝绿藻。据朱浩然研究,中国枝管藻类常代表海相环境,且同虫管共生,也应推测为咸水一半咸水环境。与此同时,在阜宁组4段页岩中见有鲈形目、耋科、洪泽洞庭耋Tungtingicht hyshongzensis sp.nov.(新种)的鱼化石。
综合上述化石种类,结合在东64井岩心中找到阜宁组海绿石指向矿物,初步结论认定:金湖凹陷阜宁组沉积相应属于浅海相或海陆过渡的河口湾相。
苏北盆地老第三纪岩相古地理,出现海侵沉积层。需要查明湖盆是怎样与海相通的?而海又在哪里?苏北与周围的区域背景又是如何?让我们广泛地了解与苏北相邻的东部几个盆地沉积情况:
江汉盆地:据刘安林报道,江汉盐湖沉积中同时共生有孔虫以五兀虫为主,还有三兀虫及少量瓶虫,并见富刺藻,硼含量为0.018%~0.035%,因而沉积过程可能受海水影响。
渤海湾盆地:据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唐祥华报道:东洑凹陷北部地区沙河街组1段下部及沙河街组3段中下部发现钙质超微化石Reticuiofenestra sp.,Coccolithus sp.,Coronocyclus?sp.。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组1段下部的钙质超微化石为Retjculofenestra sp.,Coccoljthus sp.,Cyclococcocithithina sp.。
钙质超微化石(Calcareous nannofossils)曾发现于大西洋两岸地区,高加索西北部的纳尔奇克,德国中部和北部,以及美国阿拉巴玛等地区的中晚始新世至渐新世的海相地层中。
由此可见,苏北老第三系阜宁组中化石,与整个东部地区若干盆地老第三纪时曾受到海侵是紧密相关的。在这时期处于与海联通或时通时闭的陆海过渡环境。渤海湾盆地除钙质超微化石外,还有海相鱼类、藻类和有孔虫等化石,其资料的可靠性是勿庸置疑的。
研究者认为:以海陆过渡的“河口湾相”来概述苏北阜宁组沉积相是相宜的,由于它为有机质的富集,创造良好的生油条件,因此,在油气地质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