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云台山地质灾害
❶ 在江苏省镇江市西部的云台山唐代诗人谁曾经夜宿小三楼留下题金陵渡
《张祜(hù)》(约785—849),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
❷ 中国有几个云台山
中国有19个云台山分别是:
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 湖南省安化县云台山 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
山东省莱芜市云台山 四川省阆中市云台山 南京市江宁区云台山
湖北省大冶市云台山 江西省贵溪市云台山 河南省修武县云台山
陕西省蓝田县云台山 广西凌云县云台山 山西省晋城市云台山
四川省宜宾市云台山 四川省南充市云台山 河北省献县云台山
江苏省镇江市云台山 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 四川省苍溪县云台山
广西资源县云台山
(2)镇江云台山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区:
云台山风景区,又名云台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百家岩、万善寺等主要景点 。
云台山风景区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云台山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有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在景区泉瀑峡的尽端,是中国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
云台山风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已经发现34亿年前的岩层。30亿年来,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
多次的构造运动,尤其是2300万年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水蚀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云台山双崖对峙的峡谷群和各种动态的瀑、泉、溪、潭,共同构成了“云台地貌”景观。
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云台山风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1月,云台山风景区被列入资源型城市重点旅游区自然风光旅游项目。
❸ 镇江有云台山吗
镇江有云台山吗?这个我们没印象的,有没有到网络网上看看可能查到的,还版有一个亲自到镇江去看权一下,顺便去旅游镇江山水,镇江云台山有没有就知道了,好了不多说,镇江有云台山吗?这个我们没印象的,有没有到网络网上看看可能查到的,还有一个亲自到镇江去看一下,顺便去旅游镇江山水,镇江云台山有没有就知道了,好了不多说,谢谢!
❹ 如何减少秦巴山地的地质灾害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实施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首先要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主要有:行政管理措、规划管理措施、规章制度措施、科普教育措施、监测预报措施、避让撤离措施、抢险救灾措施、工程治理措施、绿化植被措施及经费保证措施。
一、行政管理措施
根据市政府“三定”方案和《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市地矿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政府职能,具体负责制定本市地质环境保护计划和措施,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参于对工业经济开发区、重大工程的选址,以及负责对坡地、坡脚及河道两侧的工、民建筑的地质环境进行论证及审批;组织地质环境勘查评价成果的验收;负责对各类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地质环境、灾害治理方案论证和审定;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管理;参于地质灾害的整治。
市城建、规划、国土、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市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二、规划管理措施
镇江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灾情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开展这一工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的内容。1996年,市政府将城市地质灾害规划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市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对防灾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随着地质环境改变及时修改防灾规划。
随着镇江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为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在进行区域性国土整治和重大工业经济项目选址,确定工业经济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旅游区,必须进行地质环境勘查评价,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制定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
在山坡、山脚、河道两侧等容易诱发环境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工、民建筑或景点建设时,市地矿行政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查实确定无灾害隐患或采用了有效措施后,方能同意其进一步到规划部门办理规划建设手续。
城市山林是镇江的标志,要强调城市山林保护的原则,严禁任何形式的挖山建房、开山挖土,以保护山体不被蚕食。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逐步退房还山,退房还绿,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镇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规章制度措施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出台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于1999年5月以来第154号省长令颁布了《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镇江则于1992年7月出台了全国地级市第一个地质环境管理方面的行政措施《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暂行办法》。1996年,镇江进一步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镇江市城区斜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998年12月,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禁止在市区山体上新建、扩建工业、民用建设的意见》。1999年4月,又出台了新的《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办法》。2000年8月底,市政府进一步转发了《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这些法规措施是开展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市地矿局是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行政主管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和政策,加强管理,严格执法,不断总结提高,开创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四、科普教育措施
科普教育包括改正内容:
(一)市地矿主管部门与市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每年定期对四级斜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有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二)利用电视讲话、专题报道、报纸广告、标语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全身人民宣传斜坡地质灾害抗灾知识和国家有关地矿法律法规。
(三)在每年“4.22”地球日期间集中宣传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四)开辟市二中、云台山西北坡、江照庵后山等滑坡治理样板点,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代表现场参观、现场讲解。
要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使全社会都关心地质防治工作,形成良好的地质环境保护氛围。
五、监测预报措施
(一)监测
监测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监测两种,前者是通过人的感观系统直接搜集变形破坏体的形变与位移或异常现象,后者是借助仪器监测感观系统难以猎取的各种信息。宏观监测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派专人定时测量变形破坏的水平、垂直位移、观察滚石、掉块、地陷、地下水露头(泉)、地表炎的量变、色变、地动、地音、地表建筑物或植物的位移。宏观监测具有经济、简便、直观、容易推行运用,且信息可靠的特点。只要及时分析前兆信息,是可以作出临滑坡预报的,地质灾害也能减少到最低限度。
微观监测一般应选择危害严重、规模较大的灾害点进行,常用方法有大地形变测量法、全自动边坡监测系统,或单一的灾害应变仪、声控器等,借助仪器获得变形破坏体的形变、应变、地下水位等变化。此种方法所获取的信息具有准确、连续、定量的特点,但专业技术性强,费用大。
镇江地质灾害严重,涉及面广,应以宏观监测群防群测、专群结合措施为主,微观监测为辅。
(二)预报
市地矿部门根据监测资料向有关单位发布滑坡中长期、近期和临滑预报。重大滑坡预报须经市政府批准后发布。
六、抢险救灾措施
当出现滑坡险情时,市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应采取以下防灾措施:
1、汛期召开会议,向各部门领导通报险情,安排专人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应急预备工作;
2、出现滑坡险后,立即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决定应急防范撤离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人和任务,并派专人日夜现场值班;
3、市地矿部门确定滑坡险区范围、撤离区域和临时应急措施;
4、区(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撤离安置工作;
5 公安部门、武警战士组成巡逻小分队,一方面逐家逐户检查撤离情况,督促居民迅速撤离,另一方面设立警戒,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滑坡险区;
6、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邮电通讯、消防卫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7、汛期结束险情排除后,撤离人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有秩序返回住地,并做好善后清查登记工作;
8、当地质灾害不可避免发生后,组织保护现场,力争使损失降到最小。善后工作应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作出评估。
9、区、街道、居委会三级斜坡地质灾害机构应密切配合市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做好各项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监测预报、搬迁撤离工作。
七、工程治理措施
目前我国对地质灾害的治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常用的方法有:避(即躲避、绕开、搬迁);削(减载、削坡、清除);排(钻孔排水、地表排水、爆破排除危岩、地面防渗、平硐排水、竖井排水、铺盖防渗);护(护墙、护坡、抛石反压);挡(挡土墙、锚杆、索链、抗滑桩、明硐)等多种多样的工程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一种或几种同时使用。为确保工程质量,应严把勘察、设计、施工关,让有资质的单位施工,工程必须实行质量监理制。
八、绿化植被措施
山坡绿化对山体边坡稳定、沙土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坚持不懈抓好山坡绿化工作,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化环境。
每年市地矿行政部门应根据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实际情况,制定保护山坡山体的绿化措施和计划,并报绿化管理部门审议备案。要通过对市区山体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使市区市郊的山体的逐步绿救起来,使镇江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山林”。
九、经费保证措施
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经费应列入各级财政,实行专项管理和专款专用。地质灾害勘查、防治经费计划由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负责编制并报分管市领导审批后报市财政进行平衡后列入下一年度预算。同时,地质灾害治理经费应采取多渠道筹集的办法,应本着谁诱发、谁出资、谁受益、谁出资,谁管辖、谁出资的原则,广开筹资门路,切实解决治理经费问题。
第三节 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一、土体滑坡的防治对策
土体滑坡是指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基岩风化层,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滑坡,这是镇江最主要的滑坡类型。土体滑坡的形成,与水有很大系。由于水作用于斜坡土体,使土体软化,降低C、Ф值,因此在防治土体滑坡时:
(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排水:排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排除地表水,可在滑体的集汇水部位修排水沟,在滑坡后缘及两侧修环形截水沟,在滑体上修“∧”型排水沟,或顺坡向修排水沟。排除地下潜水,可采用钻孔排水,可打垂向孔、斜向孔、水平孔,视条件还可打平硐,铺盖反滤层等。其目的是排除滑体上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使斜坡土体保持干燥状态,增大抗滑力,减小下滑力。
(二)削坡减载护坡:对于那些因坡角太陡,而形成重力卸荷型的土体滑坡可采用此方法,将滑体后缘土体削去部分,使斜坡坡角变缓,上部重量减小,必要时辅之心护坡,以得斜坡的稳定。
(三)挡土墙:对于某些规模小,因切蚀斜坡前缘而形成的滑坡,可采取修建挡墙的方法,斜坡上修排水沟,起先护坡处理。(见下表)
(四)抗滑桩:对某些规模较大的土滑坡,在挡土墙难以的当的情况下,可在滑坡体的前缘或其它适当部位设置桩,或采用桩墙结合的方法,可实现滑坡挡土的理想效果。
(五)限制或控制在滑体上进行工民建工程。
(六)搬迁:对于某些治理不经济,或其它原因不能实施治理的滑坡点,可进行搬迁,将居民异地安置。
总之,土质的防治对策是多种多样的,上述工程处理方法在处理滑坡时,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以达到使滑坡稳定的目的,倘若处理难度较大,且治理费用高,一时难以治理的,应加强监测预报,一旦出现险情,再予以迅速搬迁撤离。
土体滑坡整治工程措施表
抗滑工程
减 滑 工 程
其它
排除地下工程
排除地表
水工程
削方减重
挡 抗 竖
土 滑 并
墙 桩 桩
截断地下水工程
排 除 深 部
地 下 水 工 程
排除 浅层
地下水工程
地
表水沟
防渗工程
焙烧电渗加固
绿化植树
长
水
平钻孔
集水井
、
排气工程
泄水涵洞
主体排水工程
暗沟
、
明暗沟
水平钻孔
二、岩石滑坡的防治对策
岩石滑坡是滑体发生于基岩中,滑坡面可切岩层或顺岩面滑坡。顺层滑坡可采用在人为切坡的陡坎处修挡土墙,在滑坡前缘及中部打锚桩,在滑体上排水。修挡土墙打桩均应经过详细调查,并作试验,进行详细计算评价后,确定挡土墙基脚深度、墙体厚度和坡角,桩的数量、集团、桩径、埋深和配筋等。而对于岩石滑坡的监测,主要是监测滑动面裂缝的位移情况、水平及垂直位移量、位移方向、位移速度等。同时还应监测井的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等情况,监测前缘岩土体鼓丘是否增大,地面是否倾斜等多方面的变化情况。认真分析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预测是否会产生滑动,及时预报,以防不测。
三、山体开裂及危岩的防治对策
镇江市区山体因长期风化剥蚀且岩石本身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较为破碎,故危岩较多,大多分布在云台山北坡、金山、焦山、北固山等山体,对于此类地质灾害应以监测预报为主。其监测内容为裂缝的发育情况,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裂缝的变形速度,用简便方法设立监测点,在裂缝两侧立固定标尺,定时进行危岩的垂向位移观测,可用某一定点进行对比观测。在雨季应加密观测,对某些规模小的灾害点,可采用人工爆破或人工排除手段清除危岩。对某些危岩可用挡墙或护坡支撑,或用锚杆固定,钻孔灌浆等方法加固,如出现大规模的危岩崩落,则危险区内居民可考虑搬迁撤离。
四、塌陷的防治对策
塌陷一般为岩溶塌陷和采矿塌陷,镇江至今尚未有岩溶塌陷,而采矿塌陷则时有发生,如我市韦岗铁矿和煤矿等地下开采的矿山,防治采矿塌陷的方法一是要尽量选择安全的采矿方法和采矿深度;二是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及安全柱的科学处理;三是加强采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四是当地面沉降到一定程度时撤离沉陷区居民。
五、尾矿堆的防治对策
矿山尾矿堆因堆积过高,形成过陡的堆积边坡,或因选址不当,在原剥蚀斜坡上堆积过量矿渣,在大量降雨等因素作用下,因自重影响,在堆积层与岩石斜坡间产生滑面,形成滑坡。较为典型的有东风煤矿和伏件山煤矿煤矸山滑坡。防止尾矿堆滑坡一是要选址得当,要尽量避免堆放在顺层的斜坡上,二是不能堆积过高、过陡,三是堆积要尽量远离建筑物和人群。
六、泥石流的防治对策
泥石流往往与土体滑坡、滑塌同时发生。当出现土体滑坡时,大量降雨汇集后夹带泥土顺沟冲下,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因山体不高,山坡汇水面较小,大规模的泥石流不易产生,但在连续大雨等降水集中过程中,容易产生小规模泥石流。防止泥石流的主要方法有:
(一)搞好山坡绿化,避免水土流失。
(二)对汇水面较大的山坡进行地表排水截水工程。
(三)对采矿弃渣、工程建设弃土,不能随意在山坡、沟谷堆放。
(四)避免人为因素诱发新的滑坡、滑塌产生。
(五)规划建设管理应避免在沟谷山脚建设工业、民用建筑。或建设时在靠山一侧建造挡墙、水沟等排、截水工程。
❺ 云台山位于那个城市的别称
云台山挺有名,但中国有18个叫云台山的景点:
河南-焦作-云台山、江苏-连云回港-海上云答台山、广西-桂林-云台山、湖南-益阳市-云台山、贵州-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云台山、山东-莱芜-云台山、四川-宜宾-云台山、四川省阆中市云台山、南京市江宁区云台山、湖北省大冶市云台山、江西省贵溪市云台山、陕西省蓝田县云台山、广西凌云县云台山、山西省晋城市云台山、四川省南充市云台山、河北省献县云台山、江苏省镇江市云台山、四川省苍溪县云台山。
❻ 云台山泉域岩溶水保护
一、北方岩溶泉及岩溶水环境问题
我国北方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辽宁、陕西、内蒙古、北京、天津等省(自治区、自辖市)分布有大片碳酸盐岩地层,总面积约50万km2。岩溶裂隙地下水丰富,原始流量在1m3/s以上的岩溶大泉有60多处,其中山西省的娘子关泉、天桥泉、辛安泉不仅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而且也位列世界干旱及半干旱区的岩溶大泉之中。与南方岩溶的地下河不同,北方岩溶含水介质以溶隙为主,岩溶泉水流量稳定而集中、水质优良、地下调蓄能力强,在供水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成为北方很多城市及工农业供水水源地。很多岩溶泉具有景观和历史价值,如济南的趵突泉、太原的晋祠泉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北方岩溶区多为煤水共存系统,岩溶水对煤炭开采有威胁,而煤炭开采又破坏岩溶水资源。
我国北方岩溶泉域水资源及环境状况与30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
1.泉水流量衰减甚至干涸
我国北方原始流量在lm3/s以上的岩溶大泉,80%以上泉水流量都出现了衰减,近30%泉水干涸或近于干涸。云台山泉域周围的辉县百泉及焦作的九里山泉早已干涸。
2.泉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30年来,几乎所有泉域地下水位都在下降,下降幅度普遍在20~30m,个别达40m。即使是有万家寨水库渗漏补给的天桥泉域,补给区水位也在下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表明岩溶地下水资源正在不断减少。
3.泉源区景观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很多泉源区风景优美,古迹众多,古树参天。由于泉水干涸,水位下降,景观遭到破坏,古迹受损害。
4.地下水质污染
近30年来岩溶地下水质普遍下降,矿化度增高、硬度增大成为普遍现象,一些泉水出现有害元素或组分,40%的泉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5.引发环境地质灾害
由于泉域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岩溶塌陷与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气候变化对泉水流量的影响。由于全球气候趋暖,华北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后,降水量平均减少8%~9%,这是引起泉水流量衰减和地下水位下降的直接原因。
(2)气温增高,导致陆面蒸发量增加,减少了降水入渗对岩溶地下水的补给。
(3)泉域内大量开采岩溶地下水。由于泉域内打井过量开采岩溶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使泉流量减少,甚至干涸。这种现象在云台山周围泉域极为普遍,如辉县百泉域、晋城三姑泉域等,过量打井开采岩溶水,造成很多降落漏斗。
(4)煤矿开采突水及排水。太行山东南麓的煤矿大多是大水矿区,地下水位高于煤层,采煤排水矿井突水都造成水环境的破坏,不仅水位下降,水质也被污染。如焦作地区,矿井排水量达到每天百万m3,使泉水干涸,水位不断下降。
(5)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引起下垫面变化。其结果是改变地表产流条件,使入渗量减少,地表洪水量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6)城市、厂矿和景区排污,使地下水遭污染。
二、云台山岩溶泉域水环境保护建议
(1)全力开展生态保护,特别是分水岭地下水补给区,应退耕还林,建设水源保护林带。这是保持泉水长流的百年大计。
(2)禁止在泉域范围内打井取水。分水岭地带,山西陵川群众目前是引双头泉水,当水位下降,泉水不能自流后,用水泵提水。建议在泉口修坝,建造地下水库(图64),其作用是:①蓄积洪水;②抬高地下水位,增加下渗量,增加对岩溶地下水的补给;③有利于附近居民引水和用水;④有利于景区瀑布水流调节。建议开展可行性研究。
图64 双头泉地下水库示意图
(3)景区内环境容量有限,完全禁止在景区内排污。
(4)云台山泉域子房沟北侧的峪河和西南侧的山门河,可能是相邻泉域,其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情况尚不清楚,建议开展适当调查,以确定是否会对本泉域产生影响。
(5)建议在泉域内建立泉水水量、水质及植被观测、监测系统,获取水量、水质及生态变化为长期观测资料,为景区永续利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6)建议与山西相关县、市联手在分水岭区建设水源保护林带或生态园林旅游区。发展林果业,减少种植业,保护高山脆弱的生态环境。
❼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撑与坡面防护: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可能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对危险块体连片分布,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
3、锚固:板状、柱状和倒锥状危岩体极易发生崩塌错落,利用预应力锚杆(索)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锚固措施可使临空面附近的岩体裂缝宽度减小,提高岩体的完整性。
4、灌浆加固:固结灌浆可增强岩石完整性和岩体强度。一般先进行锚固,再逐段灌浆加固。
5、疏干岸坡与排水防渗:通过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将降雨产生的径流拦截汇集,利用排水沟排出坡外。对于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将地下水排出,从而减小孔隙水压力、减低地下水对滑坡岩土体的软化作用。
滑坡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滑坡滑动多与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动有关。因此在滑坡防治中往往要设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渗入滑体,减少地表水对滑坡岩土体的冲蚀和地下水对滑体的浮托,提高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和滑坡的整体稳定性。
2、减重与加载:通过削方减载或填方加载方式来改变滑体的力学平衡条件,也可以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这种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加载,主滑地段或牵引地段减重才有效果。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沟上方修筑桥梁、涵洞跨越避险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证道路的畅通。
2、穿越工程:在泥石流下方修筑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从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响。这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种主要工程形式,对于隧道、明洞和渡槽设计的选择,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
3、防护工程: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设施修筑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防护工程,从而抵御泥石流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危害。
4、排导工程:修筑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导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
5、拦挡工程:修筑拦砂坝、固床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拦挡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缓泥石流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7)镇江云台山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
1、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❽ 江苏镇江有什么必打卡的景点
镇江最不能错过的景点,上千米历史气息浓郁的古街,不需要一分钱
坐落在风景如画的云台山中的镇江,一直都是人间的仙境,此处不仅具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历史底蕴,而且在这里能看到很多古文化和古迹的身影,镇江在众多的城市中,虽然并没有显赫的地位,但是出奇的安静,使来到此处的游人都可以尽情的释放心灵。镇江的西津渡是必须要打卡的景观,是最让人无法忽视的。
在西津渡的所有古建筑中,一座红色外墙的建筑赫然出现在眼前,作为救生会文化的此处建筑,拥有着独特的功能,在关键时期起到配送雨伞、药物的作用,同时显赫的红色也成为了游人眼中寻求帮助最重要的场所,在整个古街中呈现着别样的地位,而现如今的西津渡,也是文物保存最集中最完好的场景之一,所以来到镇江的每一个游客,都不会错过到新渡渡口去感受一下古老的气息和镇江独特的水上文化。
❾ 江苏有几个地级市
❿ 近期河南地质灾害
云台山佳雨农家为您解答:
云台山全是石头山,不会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绝对安全!
祝你们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