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㈠ 岩土工程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和中科院的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哪个好
中国地质大学的比中科院的要好,当然这是我的想法。其实没有什么好与差的,重要的是自己能学到的!!!
㈡ 考研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怎么样
一、地科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地科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按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级研究生入学报到须知”(详见附件)要求和时间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报到,按照校方有关通知办理相关手续。
二、地科院培养硕士研究生:
地科院培养硕士研究生将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完成为期一年的基础课集中学习,因此须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有关要求和时间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定于2015年9月14日开学。请登录中国科学院大学迎新服务网(http://e.ucas.ac.cn/YINGXIN/UIL/ShowIndex.aspx)查看报到有关具体事项和选课事宜。
(一)报到时间及地点
9月7日-9月8日每天8:00-17:00,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北京市怀柔区怀北庄)办理新生报到手续,请勿提前来校。有特殊原因确实不能按时报到的,应及时向院研究生部书面请假。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报到时间最多推迟两周,逾期将取消入学资格。
(二)报到乘车路线
乘车到达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然后乘坐学校统一安排的车辆到雁栖湖校区报到。
到玉泉路校区乘车路线:
北京站:乘2号线地铁,复兴门或建国门转乘1号线地铁到玉泉路站下,A1(西北口)出口向西50米即到;
㈢ 中科院所有的研究所的级别是什么
中科院的研究所相当于正厅级别。中国科学院属于国务院主管的事业单位,内按照行政体制它不容应该分行政级别,如果按级别分,它属于部长级,它下面的研究所为厅级。不过科技研究人员大都按照职称拿工资,只有管理人员套用行政级别。
至于在研究所工作的人,不一定有编制,现在一般要博士才会有正式编制,研究生现在也很难进编制了。
(3)中国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扩展阅读:
在中科院的研究所里的全体人员,包括领导和清洁工,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事业编制;第二种是项目聘用;第三种是劳务派遣。项目聘用就等同于无事业编制的正式员工,等同于企业编制。
不过,中科院的研究所,没有企业编制这一说,只有事业编制和项目聘用, 硕士的都是项目聘用。在中科院的各研究所,大部分人是项目聘用。现在研究所也在慢慢改革,有事业编制的人,也是需要隔几年签一次合同的,合同到期后,可以续签或者走人。
至于研究所里面的劳务派遣方式,一般是清洁工、保安等这种临时工。
㈣ 中科院所有的研究所所在地
北京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力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遥感卫星地面站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 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国家科学图书馆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微电子研究所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光电研究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苏州纳米技术与仿生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城市环境研究所
上海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南京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武汉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植物园 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病毒研究所
沈阳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长春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西安
国家授时中心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地球环境研究所
兰州
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青海盐湖研究所
兰州地质研究所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昆明
云南天文台 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植物研究所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广州
广州化学研究所 南海海洋研究所 华南植物园
广州能源研究所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成都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生物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究所 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新疆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天文站
其他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地球化学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㈤ 中国有哪些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抄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
195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于南京,侯德封任所长。同年迁往北京。
1960年,分出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1966年,分出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1978年,分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85年,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建立。
1990年,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建立。
1997年,地质环境系统研究中心建立;矿产资源研究中心建立;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边坡岩土工程力学联合研究中心建立。
1999年,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28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前身)成立。
1950年,中国科学院对前中央研究院24个单位接管,其中气象、地磁、地震等部分合并建成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九章任所长。
1954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迁往北京。
1959年,通过兰州分所的方案,莅年建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分所。
1966年,分建成为5个研究所,即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安、后归属七机部),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昆明地球物理分所。
1972年,国家地震局成立,地球物理所被划归国家地震局建制,并脱离中国科学院。
1978年,重新组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88年,成立WDC-D地球物理数据中心。
1994年,组建现代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1994年,成立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JICA)。
1999年,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99年,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
1999年,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
2003年,刘东生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将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的电离层研究室整体调整到所。
2004年,整合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2005年,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主任为朱日祥院士。
2007年,朱日祥院士为第二任所长。
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院士风采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71年4月29日逝世于北京。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1918年毕业。1920年到北大地质系任教。关于古生物蜓科化石鉴定方法及分类标准,为微体古生物研究开拓了新的道路;首次发现并研究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的划分,解决了第四纪地质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解决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问题,把力学理论引进到地质学研究中,创建了地质力学。1931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50年,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返回祖国,前后担任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地层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震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委员会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科教组组长、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组织和指导石油地质工作,为发现松辽、华北、江汉、苏北、陕北、四川、柴达木、北部湾以及南海等油区,做出了重大贡献;邢台发生地震后,他研究地震发生、发展的规律、预测和预报地震;还把这些理论方法应用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在地壳活动带中为国家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寻找“安全岛",并开展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他还在第四纪地质、地热地质、海洋地质、天文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1910年3月10日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1983任地质力学所所长。任地质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以来,孙殿卿主要从事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研究,是这两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传人。
1950年被中国地质学会授予赵亚曾奖。1995年荣获中国地质行业最高荣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16年4月4日出生于湖北黄陂,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地质系。1962年3月至今,在地质力学研究所。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区域构造和矿产普查、地震地质和构造应力场研究以及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和全球构造动力学研究。
㈧ 石耀霖的人物经历
1944年2月10日(民国三十三年),石耀霖出生于广西桂林市。
20世纪50年代初,石耀霖来到北京,先在福绥镜小学上学后,1955年进入北京四中学习,1961年高中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地球物理专业。据《四中校友》报和科大的校友回忆,他在中学、大学均是班上年纪最小、学习成绩排第一的学生。
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暂未分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术期刊全部停刊的状况下,他和伙伴们一起创办了《地震战线》杂志,并请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了刊头,这一刊物后来演变为今天的《地震》,刊名仍然沿用了郭沫若的题字。
1968年至1978年,在地质矿产部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10年。
1978年恢复高考和招收研究生,石耀霖考上了北京大学地质系王仁的研究生。他是文革后首届研究生。
1980年考上公派留学生,于1986年获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学位。
1986年至1988年,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做博士后。
1988年3月,海外留学8年的石耀霖结束了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习和博士后研究工作,举家回国,带领一些研究生开始地球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当时,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不容易获得经费支持,加之难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研究,石耀霖地球动力学的科学研究工作举步维艰。
1989年,石耀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第一笔资助,获得资助的课题是“青藏高原动力学和热演化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这笔经费的资助下,石耀霖对青藏高原热演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藏南热壳冷幔和藏北冷壳热幔的新见解。从这个项目开始,石耀霖在国内的科研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2001年,石耀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SARS危机不期而至。石耀霖促使“SARS流行病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概率模型及应用”课题提出,并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基金资助。他把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一种思想方法,即把流体力学中宏观偏微分方程和微观分子动力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SARS的传染病学研究,成功建立了SARS传播概率模型,通过大量的计算,不是简单地对未来发病人数作一个预报,而是了解发展趋势的平均、最佳、最坏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以及计算不同时段对疫情不同力度控制会如何影响疫情的发展。在国际刊物正式发表SARS传染病模型20天后,石耀霖也在中国的《科学通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石耀霖称:“我们的模型还可以预测谣言的传播速度,但我们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他主要还是把该模型用于地球科学研究。
㈨ 北京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在哪里
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姐
街26号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
㈩ 中科院一共有多少个研究所
朋友,中国科学院下属86个研究所
这是其中的83个的网址,还有3个没找到,那位朋友找到了,跟贴添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www.ibp.ac.cn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www.iap.ac.cn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www.igcas.ac.cn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www.irsa.ac.cn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www.niaot.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center.shao.ac.cn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
www.xjb.ac.cn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time.sxso.ac.cn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www.igsnrr.ac.cn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www.rcees.ac.cn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www.iccas.ac.cn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www.ipc.ac.cn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www.ioa.ac.cn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www.imech.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www.ihep.ac.cn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www.itp.ac.cn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www.iphy.ac.cn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lsec.cc.ac.cn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www.amt.ac.cn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
www.math.ac.cn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www.scsio.ac.cn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www.scib.ac.cn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www.giec.ac.cn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www.gig.ac.cn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www.csiam.ac.cn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www.dicp.ac.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www.imr.ac.cn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www.iae.ac.cn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www.sia.ac.cn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www.qdio.ac.cn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www.sict.ac.cn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www.xjipc.ac.cn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www.egi.ac.cn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www.ciac.jl.cn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www.neigae.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www.sim.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www.sic.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www.sioc.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www.sinr.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www.sibs.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www.sibcb.ac.cn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www.ion.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www.simm.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www.sipp.ac.cn
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www.ncgr.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健康科学中心
www.hsc.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www.sicls.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
www.nutrition.ac.cn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www.srcb.ac.cn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www.fjirsm.ac.cn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www.niglas.ac.cn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www.hfcas.ac.cn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www.aiofm.ac.cn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www.ipp.ac.cn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www.issp.ac.cn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159.226.149.98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www.xtbg.ac.cn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www.opt.ac.cn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www.iswc.ac.cn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www.impcas.ac.cn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www.licp.ac.cn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www.casnw.net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www.lig.ac.cn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www.isl.ac.cn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www.nwipb.ac.cn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www.llas.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www.whrsm.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www.wipm.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www.whiov.ac.cn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www.whigg.ac.cn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www.ihb.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www.whiob.ac.cn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www.cib.ac.cn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www.imde.ac.cn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www.aoe.ac.cn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www.cioc.ac.cn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www.sxicc.ac.cn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www.im.ac.cn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www.amss.ac.cn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www.icm.ac.cn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www.gyig.ac.cn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www.nigpas.ac.cn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www.ib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