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条件分级
①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的分段划分
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河南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分段划分如下: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段:陕县张茅镇—观音堂镇(G100~G126)、义马市张村—义马镇(G151~G159)、新安县西(G172~G179)、平顶山支线临近末站地段(P35~P47)、信阳站场南(K289~K296)。共计5段,全长约61km,占河南段总长的7.5%。
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地段:灵宝市水泉头—南阳村(G40~G59)、陕县张湾镇—张茅镇(G82~G100)、义马市义马镇—新安县西(G159~G172)、新安县—洛阳市麻屯(G179~G200)、偃师市祖师庙—山化镇(G227~G251)、巩义市芝田镇东—荥阳市高山镇(G262~G290)、荥阳市西季岗—张小庄(G310~G331)、遂平县石寨镇—驻马店市刘店镇(K175~K212)、信阳市宋家湾—吴家(K310~K327)。共计9段,全长约198km,占河南段总长的24.9%。
其他地段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共计10段,全长约539km,占河南段总长的67.6%。所以河南段地质环境条件总地说是比较好的。
现将河南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段一览表列于表7-5中。
表7-5 河南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段一览表
续表
② 工程地质勘查分级
甲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
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或丙级以外的勘察等级。
丙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③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
综上所述可知,湖北—湖南段地质环境条件总体较好,加之生态环境优良,虽然管道版工程沿线人权口较密集,对地质环境影响、干扰较强烈,但地质灾害的发育相对来说是较弱的。地质环境条件除了里程桩号500~521km、608~618km及应城支线40~52km3个地段复杂外,其他地段皆为简单和中等,占湖北—湖南段全长的94%。
④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分段划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总体上从西往东,由复杂至简单。具体划分为:陇县、千阳、凤翔一带,里程359+200~386+500、430+500~434+500、440+000~453+000。该三区段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接壤处,构造活动强烈,岩体风化破碎,有软弱岩层,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复杂,此外,深切的黄土梁峁或中、低山,滑坡、崩塌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人类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此外,泾阳611+500~620+000里程段地质灾害发育强烈,人类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也复杂。
潼关747+000~760+000里程段: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坡陡沟深,大面积分布的黄土具湿陷性,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地质环境条件中等;西安、咸阳二支线(0+000~13+100及0+000~23+900)经过多种地貌类型,黄土具湿陷性,人类活动强烈,有地裂缝、崩塌和地震液化等地质灾害。渭南支线0+000~20+700里程段,构造活动较强烈,以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主,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崩塌、地裂缝较发育,人类活动较强烈,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其余地区为河谷阶地和黄土塬,地形平坦,构造形迹深埋于松散层之下,表层的松散覆盖层较厚,以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主,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地质环境条件简单。
现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分段划分列于表6-4中。
表6-4 陕西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段一览表
经统计,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陕西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有4段,共长52.8km;中等的有3段,共长70.7km;简单的有5段,共长360.1km。它们占陕西段总长的比例分别为10.92%、14.62%和74.46%,所以总地说陕西段地质环境条件是比较好的。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1 总则
1.0.1 为建立统一的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分级方法;为岩石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岩石工程的岩体分级。
1.0.3 工程岩体分级,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分两步进行,先确定岩体基本质量,再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确定岩体级别。
1.0.4 工程岩体分级所必需的地质调查和岩石试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略)
3 岩体基本质量的分级因素
3.1 分级因素及其确定方法
3.1.1 岩体基本质量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确定。
3.1.2 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确定。
3.2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3.2.1 岩石坚硬程度,应按表3.2.1进行定性划分。
表3.2.1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3.2.2 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时,其风化程度应按表3.2.2确定。
表3.2.2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3.3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
3.3.1 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表3.3.1进行定性划分。
表3.3.1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
3.3.2 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应根据结构面特征,按表3.3.2确定。
表3.3.2 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
3.4 定量指标的确定和划分
3.4.1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Rc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采用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的换算值,并按下式换算:
地质工程学原理
3.4.2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3.4.2确定。
表3.4.2 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3.4.3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体完整性指数(Kv)。Kv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按表3.4.3确定对应的Kv值。
表3.4.3 Jv与Kv对照表
3.4.4 岩体完整性指数(K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3.4.4确定。
表3.4.4 K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
3.4.5 定量指标Kv、Jv的测定,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4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4.1 基本质量级别的确定
4.1.1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表4.1.1确定。
表4.1.1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4.1.2 当根据基本质量定性特征和基本质量指标(BQ)确定的级别不一致时,应通过对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必要时,应重新进行测试。
4.2 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基本质量指标
4.2.1 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应由表3.2.1和表3.3.1所确定的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组合确定。
4.2.2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Rc的兆帕数值和Kv,按下式计算:
地质工程学原理
注:使用(4.2.2)式时,应遵守限制条件: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
5.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
5.1 一般规定
5.1.1 对工程岩体进行初步定级时,宜按表4.1.1规定的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作为岩体级别。
5.1.2 对工程岩体进行详细定级时,应在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工程的特点,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应力状态、工程轴线或走向线的方位与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的组合关系等必要的修正因素,其中边坡岩体,还应考虑地表水的影响。
5.1.3 岩体初始应力状态,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工程埋深或开挖深度、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运动史、主要构造线和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岩爆、岩心饼化等特殊地质现象,按本标准附录B作出评估。
5.1.4 当岩体的膨胀性、易溶性以及相对于工程范围,规模较大、贯通性较好的软弱结构面成为影响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对工程岩体级别的影响。
5.1.5 岩体初步定级时,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可按本标准附录C中表C.0.1选用。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参数,可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和结构面结合程度,按本标准附录C中表C.0.2选用。
5.2 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
5.2.1 地下工程岩体详细定级时,如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修正,并以修正后的值按表4.1.1确定岩体级别。
5.2.1.1 有地下水;
5.2.1.2 岩体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5.2.1.3 存在本标准附录B表B.0.1所列高初始应力现象。
5.2.2 地下工程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可按附录D计算。
5.2.3 对跨度等于或小于20m的地下工程,当已确定级别的岩体,其实际的自稳能力,与本标准附录E相应级别的自稳能力不相符时,应对岩体级别作相应调整。
5.2.4 对大型的或特殊的地下工程岩体,除应按本标准确定基本质量级别外,详细定级时,尚可采用有关标准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确定岩体级别。
5.2.5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岩体应按表4.1.1规定的基本质量级别定级。
5.2.6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岩体基岩承载力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5.2.6.1 各级岩体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0)可按表5.2.6-1确定。
表5.2.6-1 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0)
5.2.6.2 考虑基岩形态影响时,基岩承载力标准值(fk)可按下式确定。
地质工程学原理
5.2.6.3 基岩形态影响折减系数(η),可按表5.2.6-2选用。
表5.2.6-2 基岩形态影响折减系数η
5.2.7 边坡工程岩体详细定级时,应按不同坡高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初始应力场、结构面间组合、结构面的产状与边坡面间的关系等因素对边坡岩体级别的影响进行修正。
附录A KV、JV测试的规定
A.0.1 岩体完整性指数(KV),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或岩性段,选择有代表性的点、段,测定岩体弹性纵波速度,并应在同一岩体取样测定岩石弹性横波速度。Kv值应按下式计算:
地质工程学原理
式中:Vpm为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Vpr为岩石弹性横波速度(km/s)。
A.0.2 岩体体积节理数(Jv),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或岩性段,选择有代表性的露头或开挖壁面进行节理(结构面)统计。除成组节理外,对延伸长度大于1m的分散节理亦应予以统计。已为硅质、铁质、钙质充填再胶结的节理不予统计。
每一测点的统计面积,不应小于2×5m2。岩体Jv值,应根据节理统计结果,按下式计算:
地质工程学原理
式中:Jv为岩体体积节理数(条/m3);Sn为第n组节理每米长测线上的条数;Sk为每立方米岩体非成组节理条数。
附录B 岩体初始应力场评估
B.0.1 在无实测成果时,可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按下列方法对初始应力场作出评估:
(1)较平缓的孤山体,一般情况下,初始应力的垂直向应力为自重应力,水平向应力不大于γH·ν/(1-ν)。
(2)通过对历次构造形迹的调查和对近期构造运动的分析,以第一序次为准,根据复合关系,确定最新构造体系,据此确定初始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方向。
当垂直向应力为自重应力,且是主应力之一时,水平向主应力较大的一个,可取(0.8~1.2)γH或更大。
(3)埋深大于1000m,随着深度的增加,初始应力场逐渐趋向于静水压力分布,大于1500m以后,一般可按静水压力分布考虑。
(4)在峡谷地段,从谷坡至山体以内,可区分为应力释放区、应力集中区和应力稳定区。峡谷的影响范围,在水平方向一般为谷宽的1~3倍。对两岸山体,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般平行于河谷,在谷底较深部位,最大主应力趋于水平且转向垂直于河谷。
(5)地表岩体剥蚀显著地区,水平向应力仍按原覆盖厚度计算。
(6)发生岩爆或岩心饼化现象,应考虑存在高初始应力的可能,此时,可根据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按表B.0.1评估。
注:H为工程埋深(m),γ为岩体重力密度(kN/m3),ν为岩体泊松比。
表B.0.1 高初始应力地区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
附录C 岩体及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
C.0.1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可按表C.0.1选用
表C.0.1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C.0.2 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参数可按表C.0.2选用
表C.0.2 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
附录D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的修正
D.0.1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可按下式计算:
地质工程学原理
式中:[BQ]为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为岩体基本质量指标;K1为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2为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3为初始地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K1、K2、K3值,可分别按表D.0.1-1、D.0.1-2、D.0.1-3确定,无表中所列情况时,修正系数为零。[BQ]出现负值时,应按特殊问题处理。
表D.0.1-1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
表D.0.1-2 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2
表D.0.1-3 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
附录E 地下工程岩体自稳能力
E.0.1 地下工程岩体自稳能力,应按表E.0.1确定。
表E.0.1 地下工程岩体自稳能力
续表
⑥ 常用的岩体工程地质分级的因素指标有哪些
按照国标进行工程岩体分级,基本指标是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再加上修正指内标,地下水、岩体初始容应力状态、工程轴线或走向线与主要结构面产状的组合关系三个指标进行修正。
具体参见《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
⑦ 工程地质学的分类
工程地质学还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的区域分布特征和规律,预测其在自然条件下和工程建专设活动中的属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由于各类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间范围内的环境不同,因而可能发生和必须研究的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往往各有侧重。据此,工程地质学又常分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道路工程地质学、采矿工程地质学、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学等。
⑧ 什么是地质构造等级
地质构造体系由李四光提出。曾称构造系统,是地质构造三重基本概念回之一,为具有成答生联系的各项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的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构造带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称构造体系。它是一定方式的区域性构造运动的产物,反映着一定类型的区域地应力状态。构造体系规模有大有小,小型的限于一块手标本,大型的有纵横几百公里,甚至更加宏伟。小型构造体系影响深度较小,大型构造体系影响深度较大。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研究的核心,它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阐明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而且在生产实践方面,也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如对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等方面的工作,都有指导作用。
⑨ 岩土工程勘察勘察等级是怎样分类的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是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综合分析确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将岩土工程勘察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个等级。
(l)工程重要性等级是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使用的后果,分为三级
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
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
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
(2)场地等级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场地为复杂场地;二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三级场地为简单场地。
(3)地基等级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地基为复杂地基;二级地基为中等复杂地基;三级地基为简单地基。
所以岩土工程勘察按下列条件划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
1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者定为甲级;
2)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外的勘察项目(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
3)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者定为丙级。
例如对重要工程、地形地貌复杂和岩土很不均匀的地基为甲级勘察;对次要工程、地形地貌简单和岩土种类单一、均匀的为丙级勘察。
通过勘察等级划分,有利于对岩土工程勘察各个工作环节按等级区别对待.确定各个勘察阶段中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⑩ 工程地质中,阶地的级别、等级怎么区分(我是做水工的,但完全对这个不了解,劳烦尽量详细点)
阶地是没有级别的,阶地就是以往河道存在的地方,后来退水过后,留下了一段内较为平整的河道成为了阶地。容只是分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接地等等。按照靠近现代河道的距离来编号,最近的阶地就是一级阶地,划分方法很简单,就是平台较为完整,岩性比较统一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