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甘肃陇南最新地质灾害

甘肃陇南最新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24 07:53:34

A. 怎么查到陇南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包括每年发生了多少滑坡,崩塌,泥石流 造成的损失,求解。 跪谢!!

你可以到当地的国土资源部门了解情况。每个省都有地质环境监测院或者版监测站,都权会开展地质灾害的调查,如果发生了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会要求一级一级速报的,人员有伤亡的一般要报省国土资源厅,死亡3人以上的要报部,10人以上的国土资源部会安排专家组进行调查。所以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到省里查实最好的。

B. 关于2020.8.21陇南灾情中央有没有新政策

央广网陇南8月20日消息(记者孟永辉 张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20年8月以来,甘肃陇南文县连续四次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短期内暴雨场次多、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均突破文县气象历史极值记录。由于部分乡镇道路通讯中断,详细灾情还在进一步的统计当中。

截至目前,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特大暴洪泥石流已造成了1人死亡,2人失踪,6人失联,当地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三万多人。同时,受各类地质灾害影响,通往文县县城的交通全部中断。甘肃省紧急调集道路抢险救援队伍,力争尽快打通抢险救灾“生命线”。

记者在文县玉垒乡马家沟村看到,甘肃省公路抢险工作队伍正在处置一处大型滑坡体。这里是国道212线由碧口通往文县的必经之路,距离文县县城只有35公里,19日,由陇南市武都区通往文县碧口镇的道路已经抢通。

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现场抗洪抢险总指挥寇晓明说,从17日到20日,他们已经沿着国道212线碧口至文县段奋战了三天。寇晓明介绍:“清除的大小堆积体大约有120余处,今天我们在继续朝前推进。目前我们投入的设备共有十余台套,投入的人工有四十余人,因为前面的情况并不明确,所以我们力争能够在明天到达文县。”

面对陇南公路灾毁抢险的巨大困难和挑战,甘肃省交通厅又在19日增派临夏、白银、金昌、张掖、武威等省属公路局组建的5支公路应急抢险突击队赶赴文县,补强薄弱路段抢险力量。在现场查看道路恢复情况的甘肃省副省长、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告诉记者,目前,文县的灾情“比想象中要严重”,尤其是一些乡镇、村社的道路、通信全部中断,当地干部只能步行至县城报告灾情,因此,所有部门均已做好准备,待道路抢通后第一时间全面展开救灾工作。孙雪涛表示:“文县县城的生活保障现在正在全力以赴做工作,目前供水、供电这些临时性的措施已经建立了,下一步打通了以后,那才真正能实现文县县城的正常运转。”

C. 甘肃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甘肃省地处黄河、长江源头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境内地回质灾害类型多、发答育集中,为我国地质灾害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长江流域所处的陇南地区地势高峻,河流切割强烈,降水量丰富,滑坡、泥石流集中发育.中部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沟壑交织、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量相对丰富的洮河中游、渭河、泾河上游地区黄土滑坡集中、泥流发育.河西走廊自然环境较差,由于人为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造成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
解决办法主要是绿化,提高植被固沙能力

D. 甘肃陇南未来几天是不是有地震

人类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有效的方法准确的预测地震,这个是现实,确实没办法的。
目前世界地震预防和预测协会在几年前的大会上作出的最权威决定就是,在目前和有可预知的将来,地震的准确预报和预测都是没法科学完成的。
当然我这里说的是准确预报,就是精确到什么时候的地震,不是说地震不可预测。目前世界上地震研究技术第一的日本和第二的美国都曾经有过比较成功的预测,当然,日本预测的那次比实际发生早了4年多,位置也偏移了五百多公里,美国预测的那次很准,位置相当准,但是却过了预测时间9年后才有一次地震。而且地震级别也没有达到预测的7级以上,而是5级多点,5级地震说实话,对于地震最多的日本来说,这个级别地震全国每天平均两次。
世界上所有地震研究学者都很奇怪为啥中国有那么多人说自己曾经成功预测过地震,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权威地震研究机构都没有成功精确预测过哪怕一次地震,而目前国内流传的很多预测故事都过于玄机和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仔细考证就发现漏洞太多了。
英国的BBC曾经做过一部记录片,名字叫《为什么我们不能预测地震》,邀请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日本地震研究机构和中国地震局,一起做这期节目。阐述了目前世界上十几种流传的地震预测方法,日本的地层钻探研究法,美国的地质移动法,欧洲的概率法,中国的动物预测法。最后的出的结论,就是这些方法目前还都不能准确的预测地震。

所以,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地震相关机构一般主要任务是如何防震,也就是靠提高建筑物防震水平和公民的避震防震培训上。而没有任何地震预报机构。有这个机构的目前只有中国一家,也就是说,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地震局有滴很预报这个职责,显然这个不科学。

当然,中国在地震预警方面是领先世界的,中国也是地震预警系统世界上唯一的出口国,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大部分地震预警系统,包括联合国主持的地震预警系统也是进口的中国设备。中国地震预警系统也创造了在地震到达地面20秒前提供地震预警的世界最高纪录,以前这个纪录是日本人的地震预警系统,大概是十几秒,并在地震波到达地面钱5秒钟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等形式紧急播报出来。日本这个系统虽然没有中国预报时间早,但是在实际使用经验上要丰富的多,日本的预测系统曾经多次成功提前预警,挽救了几十万日本人。

E. 甘肃陇南发生地震有没伤亡

3月日16时2分在甘肃陇南市礼县(北纬34.26度,东经104.86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陇南历史悠久,是秦王朝、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秦第一陵园——秦西垂陵园位于礼县大堡子山;陇南也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东晋、南北朝时期氐人在陇南境内前后建立了五个地方政权,作为白马氐族后裔的文县白马人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此外,陇南还是中国主要中药材和油橄榄产地之一。

F. 甘肃陇南山体滑坡巨石滚落是怎么回事

8月15日,甘肃陇南文县玉垒乡国道212线K648+130关头坝(玉垒乡冉家村观景台附近)发生山体崩塌。由于当地工作人员提前监测预警,指挥路上车辆及时避让,未造成人员和车辆损伤。目前山体还不够稳定,当地公路、交通岗还在监测,崩塌致使国道212线碧口与县城道路阻断。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气象局15日下午连发两个橙色预警:从15日晚8点到16日晚8点,甘肃南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甘肃南部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高。

16日凌晨1点多,甘肃陇南市气象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预计16日凌晨到上午,陇南市文县、武都南部及康县、成县、徽县、两当县部分地方将出现大暴雨,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

(6)甘肃陇南最新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甘肃陇南市提前部署准备:

甘肃省陇南市于14日晚8点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按照部署,当地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陇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鹏介绍,各县区对重点防范区域群众进行转移安置,截至目前,全市共计安全转移安置群众3437户13729人。

与此同时,陇南市向社会公布10部应急电话号码,34个相关部门单位在陇南市抗洪救灾指挥部联合办公,每两小时对各县区、各乡镇、各村社进行电话抽查,询问降雨情况、灾情情况、人员安全情况。

G. 现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质灾害情况

经过全国人民的帮助,已重建家园,过着安稳日子。

H. 甘肃陇南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陇南行政中心搬迁引起的事件
1、行政中心的含义行政中心,也称政治中心、政务中心(这个概念稍小些)等,简而言之,是指某个行政区划内最高政府职能的集合或者总称,根据行政区划范围的大小,有不同的称呼。我国实行5级政府管理体系,国家级行政中心称为首都,我国的首都驻地是北京市;省区级行政区划行政中心称为省会;市州级称为市或州府;县级称为市或县城;乡镇级一般称为乡集镇或建制镇。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政府多出一级,现在我国在局部地区正在试行“省管县”,即省直辖县。
2、陇南市行政中心的历史和现实陇南市现辖1区8县,仅有的一个区是武都区,也是陇南市政府驻地,即行政中心所在地。但陇南市设立地级市的时间并不长,2004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陇南地区和武都县,设立陇南市,武都县更名为武都区,为陇南市人民政府驻地。从实际操作来看,撤地建市之后,并没有修建新的市政府办公楼,仅仅是把原来行政公署的牌子换成陇南市政府和其它机构。从以上可以看出,陇南市和武都区的历史都不是很长,那么在此之前是哪种管理体制呢?
陇南市设市之前称为陇南地区,由甘肃省政府派遣行政专员管理,行政专员常驻地称为行政公署,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公署并非一级政府,仅仅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代为管理当地事宜,陇南市设市之前行政公署所在地是武都县。解放以来,武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武都专区(含若干县)行政督察公署所在地,但在1958年4月,武都专区撤销,并入天水专区。1961年11月,武都专区恢复。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行政公署迁驻成县,但由于历史原因,实际并未搬迁,有部分省市直机关搬迁至成县,行政公署依旧驻武都县,直至2004年陇南撤地建市。
3、陇南行政中心提议搬迁的背景和过程3.1 背景和程序陇南行政中心搬迁为何旧事重提呢?根据一些反对搬迁的网友的说法,早在5.12大地震之前的3月份,就在民间有陇南市搬迁至成县的传说,当然,应该相信这只是一个传说,因为如果是事实的话,那只能说是某些人好大喜功。
根据笔者掌握的有据可查的资料,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应该是在5.12之后。但无论如何,总有一个最先提到行政中心需要搬迁的人,这个人是谁呢?不知道!按照市级行政中心搬迁的一般程序,应该是由当地政府组织相关材料,形成报告之后送达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向国务院打报告,申请搬迁,一般国务院会派遣专家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论做出决定。
根据以上程序,首先是自下而上的申请,然后是自上而下的审核和审批,也就是说,一般意义上,提出行政中心搬迁的始作俑者应该是地方政府。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应该说是有的,即所谓不可抗拒因素。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行政区划变动异常频繁,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下级政府和部门只是忠实的执行者。但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过30年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了,行政区划的调整也变的异常慎重,强调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科学合理,在这种情况下,自1985年以来,甘肃省基本没有大范围的行政区划调整,只有按部就班的撤地建市。也就是说,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一直没有碰到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
3.2 过程因此,5.12大地震成为了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一个契机,一个“不可抗拒”的因素。如果说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已经被国务院“批复”,那么,肯定存在一个报告,至于这个报告是由哪一级政府部门组织形成的,不得而知。
据兰州晚报报道,日前,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了陇南市行政中心灾后迁建评估专家委员会。兰大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教授分任该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就陇南市级行政中心灾后异地迁建事宜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实地调研与分析评估工作。经过3次会议讨论,现已形成陇南市级行政中心灾后异地迁建专家评估报告,上报国务院审批。
这则消息绝大部分的真实性勿需怀疑,但国务院绝对不会批复一个专家委员会的技术报告,充其量,这个报告只能作为一个主报告的附件。也就是说,有一份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正式申请报告,等待或者已经被国务院批复、否决了。
4、陇南行政中心搬迁的依据那么,申请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熟悉陇南市的人都很清楚,从陇南市域范围内看,行政中心搬迁的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县。成县和武都比较,到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应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4.1 人地关系凡是去过武都的人都知道,武都是一个典型的带状河谷城市,受到“两山夹一川”的地理条件限制,主要建设集中在白龙江北岸的阶地上,在这个不足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容纳着大约7万人,按照一般城市的容量,人口超出1倍有余。而且建设比较混乱,道路不成系统,周边山体绿化状况也较差。总而言之,现状的武都城区整体建设管理水平都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由此而直接导出的一个结论是,这不像一个地级市。事实上,这句话很多人都说过,包括部分武都区人民。反观成县,则正好相反,成县的规模并不比武都大,但是用地方正规整,建设状况也远胜于武都,周边山体植被良好,环境优美,城市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4.2 灾害影响武都城区地处秦岭山系,介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三大地貌单元之间,位于西秦岭纬向构造带与武都“山”字型构造体系交汇处,地层破碎,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活动频繁,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密集区之一,也是甘肃省省受地震、泥石流、滑坡危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武都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设防烈度为7—8度。除5.12外,武都区历史上地震较多、震级较强,破坏严重。根据《陇南地区地震目录》,武都地区发生过多次强震。由此可见,武都城区一贯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同时,由于两山之间极窄,强震后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极大,将会严重威胁人民全中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泥石流灾害来看,城市未来建设用地范围之内,白龙江两岸泥石流沟总数达59条。如此严重的灾害,本质原因是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我国著名的灾害严重地区;其次是受历史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武都城市发展较为落后,无法担负巨额的灾害治理费用,城市许多地段都处于对灾害不设防的困境。因此,武都所面临的灾害,虽然存在治理的可能性,但代价高昂,而且隐患永远无法排除,因此,武都城区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成县基本没有什么自然灾害,因此即使发生地震,成县也几乎没有次生自然灾害。而次生自然灾害正是武都的最大隐患。
4.3 城市功能由于武都是市政府所在地,因此,在陇南市域范围内起作用的主要是行政中心职能;从产业来看,武都区三次产业结构比约为28:17:55,从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武都城市仅有少量的农副产品初加工产业;从商贸物流业分析,担负陇南市南部物流商贸中心。综合来看,除行政中心职能外,武都城市主要担负武都区范围之内的中心功能。
从陇南市域范围来看,陇南市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最好的是徽成盆地,而且发展的基础和后劲都远远超过武都,武都城市第二产业的发展滞后,使城市在总体功能上严重缺失,带动陇南全市发展的作用非常有限,产业功能的明显缺失,甚至很长时间内无法弥补,是武都城市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和门槛之一。
因此,武都城市的发展应当重新审视,从市域范围内重新定位,从自身发展的要求重新整合,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发展计划。
4.4 交通分析从目前来看,武都区和成县对外交通水平相当,甚至武都略高一筹,两地均无航空和铁路;从规划来看,目前有在成县建设支线机场的意向;兰渝铁路干线,兰海高速公路干线均通过武都,而成县仅有支线和连接线通过,建设时序上也落后于武都。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兰渝铁路干线已经动工,而兰海高速公路武都段虽然举行了开工典礼,却迟迟没有动工,如果行政中心搬迁,不排除改线的可能性。
因此,武都和成县对外交通联系,从可预期的时间段来看,依然是基本相当。
以上几点应该是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主要依据,而且主要是站在陇南全市(1区8县)的整体发展来考虑的。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如果搬迁只有好处,1985年行政公署为什么没有实际搬迁呢?武都为什么会发生上访甚至冲击事件呢?
5、围绕陇南行政中心搬迁的利益纷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除了武都区发生上访冲击事件外,陇南其他县并没有什么动静。因为陇南市政府并不只是管辖武都区,而是管辖全市1区8县。那么,除了因为陇南最高行政管理机构自古到今多数时间驻扎在武都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使武都区有人反对搬迁呢?当然有,而且只能是利益原因。一旦涉及到利益,任何问题都会变得严峻起来,甚至演化为社会和政治问题。

I. 甘肃陇南泥石流的受灾情况

316国道沿线大山坝、麻沿乡、筛子坝等多处通讯光缆被山洪冲断,公路余处出现滑坡、泥石流,通信、交通、电力中断。目前,工程抢险队正加紧抢修。
8月11日18时至12日22时,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多处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塌。水深度最高达4米、
截至目前,暴雨灾害共造成8个县区15个乡镇20个村受灾,28人遇难,19人失踪,60人受伤,被困人口3012人,紧急转移安置10604人,饮水困难人口3574人,倒塌房屋202户67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219.5公顷,因灾死亡大牲畜26头,饮水困难大牲畜1564头,河堤8处受损,县乡公路9条中断,国道212线宕昌段、国道316线蚂蟥沟段因山体滑坡中断。
两当县电力网络已基本恢复正常,移动、联通通讯信号中断。受灾情况无法统计上报。
目前,降雨仍在继续,灾情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抢险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各地灾情详情正在进一步核实统计中。据初步统计,暴雨灾害造成黄渚镇6人死亡、8人失踪、5人受伤(重2轻3),黄渚镇11000多人被困,紧急转移600多人;黄渚镇通讯、交通、供水、电力中断;黄渚镇街道内大量积水,积水深度最高达到3—4米;全县三条供电线路中断,城区河东区停电,10辆车被水冲走;黄渚、王磨、店村、城关、红川等乡镇大量农田被冲毁,8座便民桥被冲毁,3500米河堤被冲毁,沿河多处村社房屋被淹,部分房屋损毁;一座尾矿库和一处厂房被水淹。九寨沟县城水源受到重大污染,全城已停水,城区两万多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告急。引在地震中被山体掩埋的王家沟突发特大泥石流,将绵远河堵塞,造成河水改道,将位于河道下游约1公里处的清平乡部分场镇淹没,大量群众被洪水围困。映秀镇、漩口镇、银杏乡、三江乡等乡镇发生多处泥石流灾害。其中银杏乡境内泥石流塌方量高达6万立方米,流经该乡的岷江也因泥石流阻断,正在形成堰塞湖;映秀镇板房医院被泥石流冲毁。

J. 甘肃,陇南地震怎么回事

据中国地震台网初抄步测定袭,2014年12月22日7时49分,我省陇南市礼县(震中位于北纬34.4°,东经105.4°)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该地震距离礼县31公里、距离天水市36公里,震区有轻微震感。

这是最近一次地震的情况 没听说有新的地震发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