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地质灾害
① 12·16湖北恩施地震的应急响应
巴东县消防中队尚未接到报警,恩施州消防支队调集50名官兵,携带救援装备赶赴巴东,随时做好救灾准备。
灾情发生后,秭归县和兴山县分别派出工作专班赶赴相关乡镇核实震情、灾情。秭归县迅速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民政部门紧急向受灾严重的沙镇溪镇下拨5万元,泄滩乡下拨3万元,两河口镇下拨2万元的救灾应急资金,确保灾民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 2013年12月16日13时04分,巴东县发生5.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宜昌巴东海事处迅速行动,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到辖区各渡口、重点航段开展水上安全巡查宣传,确保船舶安全通过辖区水域。
地震过后,宜昌巴东海事处海事执法人员乘海巡艇一边加强现场巡航,检查航道和通航环境的变化情况,同时密切监视辖区滑坡体动态;一边通过VHF高频电话向辖区渡船、过往船舶宣传此次地震的发生情况,提醒其注意保持一定的岸距,并且远离滑坡体航行。截至到目前为止,地震未造成水上险情事故。 地震发生后,恩施州启动地震三级应急响应。州长杨天然率领州国土、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迅速赶往巴东县地震灾区。恩施州公安局已组织130名公安干警和50名消防官兵集结待命,将根据需要奔赴灾区开展紧急救援。
13时10分,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县长刘冰等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会后,巴东县领导分赴各乡镇,指挥、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同时组织人口密集区域群众有序疏散避让,道路交通部门对桥梁、道路进行核查,对危险区域设置标识标牌,确保道路畅通,同时确保通讯通畅,各办公楼、住宅和居民楼安全,民政部门第一时间调运物资投入救灾。巴东县教育局迅速通知全县所有学校,将全体师生集中到露天空旷地带,部分学生由家长接回。该县中小学生全部停课,无任何人员伤亡。
湖北省地震局副局长杜瑞林带队的首批16名应急队员,携带四辆应急车及流动地震监测仪、现场灾害调查单兵系统等设备,赶赴震中。省消防总队命令宜昌、荆州、荆门消防支队轻、重型地震救援队按照预案集结,做好出动准备。
当前巴东境内社会稳定,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震中距三峡大坝约66公里坝区有震感,三峡枢纽各方面运行正常。
湖北省地震台监测显示,震中距离长江干流约1公里,距离三峡大坝约66公里。地震发生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三峡集团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据介绍,三峡枢纽各方面运行正常。
三峡枢纽梯级调度通讯中心主任肖舸说,地震发生时三峡坝区有震感,不过,地震发生后,三峡水库的水位没有变化,三峡电厂机组发电一切正常。
三峡集团枢纽运行管理局副局长胡兴娥介绍,震源距离三峡大坝约有100公里,是近年中小区域内(离库岸比较近的区域)最大的地震,但地震未对大坝造成很大影响。监测显示,三峡枢纽建筑物和水库坡岸地质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另外,枢纽管理局暂未收到库区发生大的滑坡报告。
同时,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消息称,三峡船闸运行正常。震中巴东至宜昌段长江通航正常,未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② 地质灾害最多的是哪个省
河南、辽宁吉林、湖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
③ 湖北地震
2013年12月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地震震中位于巴东县东瀼口镇。
2013年12月16日,地震灾害发生后,巴东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所有干部下到一线开展抗震救灾活动。对于紧急转移安置的1527人进行妥善安排,实行“一户一个干部”的方式保证他们温暖过冬。巴东县各部门立即行动,行走在地震灾区第一线。
巴东县国土资源局迅速成立“12·16”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协调各成员单位应对地震相关工作,重点巡查黄土坡滑坡、黄腊石滑坡等大型地灾点。国土资源局迅速奔赴震中东瀼口、地质灾害点进行地震加剧危险程度排查,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损坏程度和地质灾害次生灾害隐患情况进行调查。同时,组织国土资源所开展灾情普查、地震预防知识宣传,提高群众抗震应急能力和水平。截至当晚8时,该局组织专班完成黄土坡、黄腊石等大型滑坡体上的首次地灾巡查。
巴东县公安局快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抢险、巡逻、秩序维护、交通维护等九大工作专班,整合沿渡河、东瀼口、官渡口 、信陵镇等震区全部警力,全力投入到抗震应急工作。记者在巴东县110指挥中心看到,所有应急通讯设备全部紧张运行。至发稿时,巴东县出动警力近400人次,震区社会秩序稳定,群众心态比较平和,交通基本畅通,110指挥中心尚没有接到因地震造成的伤亡警讯。
④ 湖北恩施是最穷吗
我们知道,湖北恩施,曾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还被美国CNN评为“中国最美仙境”它是位于北纬30度的人间仙境,一年四季美如画,初春的翡翠湖水,夏日的避暑森林,秋日的满山红,冬日的皑皑白雪,每个季节都美得醉人;
恩施最有名的当属恩施大峡谷,旅游不可错过,它内部分为了七星寨和云龙地缝两个景区,春天可以赏花,夏天可以避暑,秋天可以摄影,冬天欣赏雾凇,全程游览时间大约需要5小时,景交车往返约1小时。
第三个是土家腊肉
感受一下环境不仅造就人其实也造就猪,土家人每家都会喂年猪,就像草原牧民的风干牛肉一样,腊肉是最廉价和智慧的保存方法。但是过年吃不完的肉,土家人就会把肉制成腊肉,不仅方便保存,味道也非常不错,熏好的肉挡在通风处可以保存两三年不变质。
第四个是榨广椒
土家人非常喜欢酸辣口味,让他这道菜就是把玉米粉拌上辣椒粉放在坛子里,等发酵了以后就是一种该可以长时间储存的食物了,这个主要是用来蒸肉或者是扣肉底料、伴料、炒腊肉等,这样做出来的蒸肉不油腻,非常好吃,大家去了可以尝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旅游就是要体验独特的风景和美味,当然还有独特的文化。
⑤ 湖北省常发地质灾害
看在湖北什么地区,如果是库区范围内,常见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危岩。有的区域属石灰岩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可能导致地堑,垮塌等地质灾害。
⑥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怎么样
简介: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隶属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国家二级即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为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管理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现有职工880人,专业技术人员554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人,高级工程师96人,工程师173人,博士生4 人、硕士研究生20人,专业技术力量雄厚。4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全国劳动模范,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人获省、部级劳动模范。工程院院士刘广润、胡海涛、卢耀如,中科院院士陈梦熊曾先后担任总工或从事科研工作。先后被授予“大庆式企业”、“全国地质勘察功勋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湖北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总站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专业技术仪器设备的更新、注重加强科研开发研究力度、注重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竞争力强大的水工环专业地质队伍。 在全省设立武汉、襄阳、宜昌(三峡库区工作站)、荆州、黄石、孝感、咸宁、十堰和恩施分站,设立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地质灾害信息中心、水工环调查中心和水工环研究室等机构,还在加纳设立加纳长江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北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柬埔寨设有办事处。
⑦ 12·16湖北恩施地震的震情介绍
最新概况巴东一中所有还在睡午觉的学生紧急撤离到操场上,其他学校也都密
2013年月16日,地震灾害发生后,巴东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所有干部下到一线开展抗震救灾活动。对于紧急转移安置的1527人进行妥善安排,实行“一户一个干部”的方式保证他们温暖过冬。巴东县各部门立即行动,行走在地震灾区第一线。巴东县国土资源局迅速成立“12·16”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协调各成员单位应对地震相关工作,重点巡查黄土坡滑坡、黄腊石滑坡等大型地灾点。国土资源局迅速奔赴震中东瀼口、地质灾害点进行地震加剧危险程度排查,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损坏程度和地质灾害次生灾害隐患情况进行调查。同时,组织国土资源所开展灾情普查、地震预防知识宣传,提高群众抗震应急能力和水平。截至当晚8时,该局组织专班完成黄土坡、黄腊石等大型滑坡体上的首次地灾巡查。巴东县公安局快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抢险、巡逻、秩序维护、交通维护等九大工作专班,整合沿渡河、东瀼口、官渡口 、信陵镇等震区全部警力,全力投入到抗震应急工作。记者在巴东县110指挥中心看到,所有应急通讯设备全部紧张运行。至发稿时,巴东县出动警力近400人次,震区社会秩序稳定,群众心态比较平和,交通基本畅通,110指挥中心尚没有接到因地震造成的伤亡警讯。 2013年12月16日13时04分湖北巴东县地震,波及到与该省毗邻的陕西安康市,该市下辖镇坪县震感强烈。
陕西省安康市地震办公室透露,此次地震给当地带来的损失情况,日前正在进行相关核实与统计。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为秦岭、巴山山地,是陕西省及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茶叶、蚕茧、油桐、生漆主产区。因境内土壤含硒元素丰富,又被誉为“中国硒谷”。 12月16日,发生在湖北巴东县的4.8级地震波及宜昌,截至目前,宜昌秭归、兴山两县有1995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5人,严重损房26户67间,一般损房186户520间,直接经济损失113万元。
秭归县沙镇溪镇、两河口镇、泄滩乡受灾较重。全县共有1500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8人,严重损房10户26间,一般损房22户55间,直接经济损失33万元。
兴山县共有495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37人,严重损坏房屋16户41间,一般损坏房屋164户465间,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
⑧ 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怎么样
简介: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3年6月成立,中心成立的目的是依托高校的技术优势,形成具有市场开发能力的高校产业集团。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⑨ 湖北的泥石流多么
湖北的地质灾害地域分布明显,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山区,尤以长江、汉江及其支流沿岸最为严重;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区地面沉陷则主要聚集于鄂东南、鄂中地区,主要分布在武汉、黄石、大冶、阳新、鄂州、咸宁、应城等地。湖北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共5657处,分布在68个县(市、区)内。
以下是详细说明:
1、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有17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鄂西南山区和鄂东南部分地区。有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长阳县、五峰县、远安县、恩施市、建始县、利川市、咸丰县、来风县、宣恩县、鹤峰县、黄石市、大冶市、阳新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10。
面积44006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约占全省80%以上。目前发育崩塌699处,滑坡3060处,泥石流61条,岩溶地面塌陷902处,采空地面沉陷48处。其中三峡库区和鄂西南山区因人为和自然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沉)陷灾害均极易发生,鄂东南丘陵区则以采矿引发的地面塌(沉)陷、泥石流灾害为主。
2、易发生地质灾害有23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山区和鄂东南、鄂东北部分地区,以及江汉平原西缘山前地带。有十堰市、郧西县、郧县、丹江口市、竹溪县、竹山县、房县、神农架林区、谷城县、保康县、南漳县、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鄂州市、武汉市、咸安区、赤壁市、崇阳县、通山县、通城县、罗田县、英山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5。
面积56501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约占全省的15%以上。目前发育崩塌115处,滑坡562处,泥石流11条,岩溶地面塌陷90处,采空地面沉陷23处。其中鄂西北山区容易发生因人为和自然因素诱发的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鄂东南南部地区(崇阳县、通山县、通城县)和鄂东北英山、罗田地区容易发生因自然因素诱发的小规模滑坡、泥石流灾害;鄂东南北部地区则以采矿及抽排地下水引发的地面塌(沉)陷灾害为主;江汉平原西缘山前地带(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容易发生因人为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沉)陷灾害。
3、较易发生地质灾害有18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鄂中地区和鄂东南、鄂东北部分地区。有蔡甸区、江夏区、襄樊市、宜城市、当阳市、荆门市、钟祥市、京山县、曾都区、广水市、大悟县、应城市、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嘉鱼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3。
面积42683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约占全省的3%。目前发育崩塌6处,滑坡47处,岩溶地面塌陷8处,采空区地面沉陷11处。其中鄂中地区较容易发生因采掘地下固体矿产诱发的崩塌、滑坡和大型采空地面沉陷灾害;鄂东南北部蔡甸区、江夏区、嘉鱼县较容易发生因开采地下水而诱发的岩溶地面塌陷灾害;鄂东北大别山区和桐柏山区较容易发生因自然因素诱发的小规模滑坡灾害,其中黄梅县还容易发生地面塌(沉)陷灾害。另外鄂北襄樊市也较容易发生小规模的崩塌、滑坡灾害。
4、一般不易发生地质灾害有23县(市、区):
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和鄂东北中部地区。有黄陂区、新洲区、老河口市、襄阳区、枣阳市、枝江市、沙洋县、荆州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孝南区、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汉川市、黄州区、红安县、团风县
地质灾害易发指数<3。
面积427101平方公里。目前仅发育滑坡14处,主要分布在枝江市境内。
附:湖北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段主要有:
⑴三峡库区巴东~新滩滑坡段;
⑵秭归杨林桥镇西崩塌、滑坡段;
⑶兴山水月寺~夷陵樟村坪崩塌、泥石流段;
⑷恩施屯堡滑坡段;
⑸清江隔河岩水库区滑坡段;
⑹建始磺厂坪~长梁子崩塌段;
⑺鹤峰下坪滑坡段;
⑻宜都松木坪~松滋刘家场滑坡、崩塌段;
⑼大冶还地桥~大箕铺岩溶塌陷、泥石流段;
⑽黄龙滩~十堰~白浪滑坡段;
⑾黄龙滩水库区滑坡段;
⑿远安盐池河~夷陵交战垭崩塌段;
⒀罗田平湖滑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