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竞赛网
『壹』 求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具体获奖情况
我知道我们学校的获奖情况,给你看看吧!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版赛于日前落下帷幕。本次竞赛共权分“地质技能综合应用”、“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地质标本鉴定”、“地学知识竞赛”四个单元。中国海洋大学选派的地质学专业2009级张玉祥、王爱美、王群、李朝阳、马珊和高星华6位同学组成两支代表队参加了本次竞赛,荣获单元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并获团体三等奖(总排名第九),刘东生老师获得优秀教练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联合主办,旨在激励大学生学习和运用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地学教育改革,提高地学人才培养质量。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来自全国39所院校、104个参赛队的300多名选手参加了本次竞赛。
『贰』 中国地质科学院举行“中国梦、地质梦、青春梦”主题演讲比赛
2014年5月4日,中国抄地质科学院“中国梦、地质梦、青春梦”主题演讲比赛在京举行,来自院属京区单位的13位青年紧扣主题,围绕岗位职责和成长经历,抒发了奋发有为、岗位建功的青春情怀,表达了为地质科技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决心,展现了青春的激情和风采。
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向地质科技系统的青年朋友们致以节日问候,并殷切寄语。他强调,当前的形势给广大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也对青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希望地质科技系统广大青年自觉争当“中国梦”的践行者,胸怀理想、珍惜岗位,刻苦钻研、勇于担当,在推动地质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书写别样的青春风彩。各级党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和支持青年工作,更好地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院机关的司徒瑜获一等奖,来自力学所的张超越、物探所的薄玮获二等奖,来自院机关的鄢烈谋和王姗、测试中心的秦婧获三等奖,来自地质所的柳萌等7名同志获优秀奖。
比赛现场
院党委书记王小烈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常务副院长朱立新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院属单位领导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院属单位领导为优秀奖获得者颁奖
『叁』 首届全国地质资料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在哪启动
4月22日是第四十九个世界地球日,首届全国地质资料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拉开内帷幕。本次大赛是容“珍惜自然资源 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的具体实践。
据介绍,目前,我国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总量超过1500余万份,原始地质资料总量超过148万份,实物地质资料的岩心约103万延米,标本约11万块,光薄片约14万片,样品约144万袋。地质资料可应用于地质调查、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国土空间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世界地球日,我们都是地球的主人,所以要更加爱护地球!
『肆』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获奖信息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团体奖名单
团体一等奖:成都理工大学
团体二等奖:桂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团体三等奖:东华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技能综合应用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号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12
邓福理、钟福军、李喆明
东华理工大学
一等奖
48
程志国、尤敏鑫、赵佳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二等奖
16
戴 昱、范汝海、黄玉珍
桂林理工大学
二等奖
26
郭云鹏、于 聪、明添学
吉林大学
二等奖
28
杨明春、张晋瑞、石开波
吉林大学
二等奖
32
肖万峰、李晓凤、郭凤霞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41
朱存金、陈靓颖、潘军利
西南科技大学
三等奖
10
张夏楠、朱雯雯、刘 龙
成都理工大学
三等奖
17
龚 云、刘东杰、钟 雁
桂林理工大学
三等奖
33
田恒次、孙金强、曹长国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三等奖
34
杨晨英、宋 炯、王鹏飞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三等奖
45
杨维文、李 平、杨兴越
新疆大学
三等奖
46
张宝森、张隆隆、吉 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三等奖
47
孟五一、刘 利、刘 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优胜奖
08
赖 杨、熊 波、宋世伟
成都理工大学
优胜奖
09
倪春雨、刘 文、唐军华
成都理工大学
优胜奖
13
阮 昆、孙 冉、江 海
东华理工大学
优胜奖
19
查明高、盘小新、张 波
贵州大学
优胜奖
23
曾瑞垠、丁 盛、王文祥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优胜奖
36
毛 伟、张 乐、朱 斌
西北大学
优胜奖
37
李长政、陈雪霏、张子亚
西北大学
优胜奖
39
曾 磊、张 雄、鲜海洋
西南科技大学
优胜奖
42
朱 讯、高 雄、龙 斌
西南石油大学
优胜奖
51
王 江、魏 颖、刘洪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标本鉴定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号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08
赖 杨、熊 波、宋世伟
成都理工大学
一等奖
09
倪春雨、刘 文、唐军华
成都理工大学
二等奖
12
邓福理、钟福军、李喆明
东华理工大学
二等奖
16
戴 昱、范汝海、黄玉珍
桂林理工大学
二等奖
28
杨明春、张晋瑞、石开波
吉林大学
二等奖
29
张育芳、罗智勇、黄宇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二等奖
36
毛 伟、张 乐、朱 斌
西北大学
三等奖
05
赵晓燕、孙 羽、杨李红
长安大学
三等奖
10
张夏楠、朱雯雯、刘 龙
成都理工大学
三等奖
17
龚 云、刘东杰、钟 雁
桂林理工大学
三等奖
20
赵凤其、陈正山、杨 慰
贵州大学
三等奖
31
张凤垒、时 晨、王 康
山东科技大学
三等奖
38
付 玲、南 云、李智超
西北大学
三等奖
49
姜高磊、梁 蕾、桑 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三等奖
51
王 江、魏 颖、刘洪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优胜奖
04
陈 静、袁学银、付宛璐
北京大学
优胜奖
15
蓝冬妮、李群芳、陆元芬
桂林理工大学
优胜奖
23
曾瑞垠、丁 盛、王文祥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优胜奖
26
郭云鹏、于 聪、明添学
吉林大学
优胜奖
37
李长政、陈雪霏、张子亚
西北大学
优胜奖
39
曾 磊、张 雄、鲜海洋
西南科技大学
优胜奖
46
张宝森、张隆隆、吉 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优胜奖
58
姜 爽、张佳佳、程 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优胜奖
61
栾东肖、宋丙慧、程俊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钻井岩心地质编录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号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10
张夏楠、朱雯雯、刘 龙
成都理工大学
一等奖
33
田恒次、孙金强、曹长国
石家庄经济学院
二等奖
08
赖 杨、熊 波、宋世伟
成都理工大学
二等奖
12
邓福理、钟福军、李喆明
东华理工大学
二等奖
17
龚 云、刘东杰、钟 雁
桂林理工大学
二等奖
21
荀志国、武立军、张志浩
河海大学
二等奖
31
张凤垒、时 晨、王 康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32
肖万峰、李晓凤、郭凤霞
山东科技大学
三等奖
19
查明高、盘小新、张 波
贵州大学
三等奖
28
杨明春、张晋瑞、石开波
吉林大学
三等奖
39
曾 磊、张 雄、鲜海洋
西南科技大学
三等奖
44
梁 静、吴梦阳、文 馨
西南石油大学
三等奖
45
杨维文、李 平、杨兴越
新疆大学
三等奖
54
王首同、王 恒、陆 鹿
中国矿业大学
三等奖
59
杨 茜、宋泽章、王丙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优胜奖
06
张苏楠、刘 通、汪晓伟
长安大学
优胜奖
07
孟德明、康 珍、姜 超
长安大学
优胜奖
20
赵凤其、陈正山、杨 慰
贵州大学
优胜奖
22
路文龙、曾贤友、吴金凡
河海大学
优胜奖
25
杨 朋、卢春江、吴晓东
湖南科技大学
优胜奖
30
尹灵强、皮宏章、尚 卫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优胜奖
35
张腾蛟、张 倩、张 龙
石家庄经济学院
优胜奖
46
张宝森、张隆隆、吉 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优胜奖
56
闫永刚、陈国辉、郑 蕾
中山大学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郭云鹏、于 聪、明添学
吉林大学
二等奖
熊 波、倪春雨、张夏楠
成都理工大学
二等奖
肖万峰、郭凤霞、时 晨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张宝森、刘 栋、赵佳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三等奖
杨晨英、田恒次、张腾蛟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三等奖
李 雨、曹斌风、马 微
西北大学
三等奖
曾 磊、鲜海洋、张 雄
西南科技大学
三等奖
李专鉷、邓福理、钟福军
东华理工大学
三等奖
戴 昱、范汝海、黄玉珍
桂林理工大学
『伍』 求第十四届自然科学知识竞赛题 中国地质博物馆(试题)答案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它是一种由纯碳版组成的矿物。金刚石权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工艺品、工业中的切割工具。碳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形成金刚石。
麻烦给个分~~
『陆』 请介绍几个您知道的信息学竞赛的网址.
收到了点东西,分享下,嘿嘿
国内 ACM Online Judge 列表
浙江大学 http://acm.zju.e.cn
北京大学 http://acm.pku.e.cn/JudgeOnline
天津大学 http://acm.tju.e.cn
吉林大学 http://acm.jlu.e.cn
厦门大学 http://acm.xmu.e.cn/JudgeOnline
福州大学 http://acm.fzu.e.cn
华中科技 http://acm.hust.e.cn/JudgeOnline
宁波理工 http://acm.nit.net.cn
中科大 http://acm.ustc.e.cn/
合肥工大 http://acm.tdzl.net:83/JudgeOnline
汕头大学 http://acm.stu.e.cn
北大内部 http://ai.pku.cn/JudgeOnline
中国科大 http://acm.ustc.e.cn
暨南大学 http://202.116.24.78/JudgeOnline
浙江工业 http://acm.zjut.e.cn
中山大学 http://202.116.77.69/sicily
福建师范 http://acm.fjnu.e.cn
哈工业大 http://acm.hit.e.cn/ojs/ojs.php
杭电科大 http://acm.hziee.e.cn
四川大学 http://acm.scu.e.cn/soj
哈工程大 http://acm.hrbeu.e.cn
武汉大学 http://acm.whu.e.cn/noah
同济大学 http://acm.tongji.e.cn
湖南大学 http://acm.hnu.cn:8080/online/
上海大学 http://pc.shu.e.cn/openjudge/problemlist.php
兰州大学 http://acm.sundayclub.cn/JudgeOnline/problemlist
浙江师范 http://acm.zjnu.cn/
南航 http://acm.nuaa.e.cn/
浙江工大 http://acm.zjut.e.cn/
VIJOS http://www.vijos.cn/ ;
南京大学 http://cot.nju.e.cn/
华东师范 http://acm.cs.ecnu.e.cn
西南科大 http://222.196.33.254/JudgeOnline/
北京邮电 http://acm.cs.bupt.cn/onlinejudge/
中国地质大学 http://lab.cug.e.cn/COJ/
国外 ACM Online Judge 列表
西班牙Valladolid大学 http://online-judge.uva.es/problemset/
瓦拉杜利德大学(UVA):http://acm.uva.es/
俄罗斯Ural立大学 http://acm.timus.ru/
UsacoGate http://ace.delos.com/usacogate
Saratov State University http://acm.sgu.ru/
EL Judge(MIPT): http://acm.mipt.ru/judge/problems.pl
SPOJ: http://www.spoj.pl/
KRSU: http://www.olymp.krsu.e.kg/GeneralProblemset.aspx
USACO http://train.usaco.org/usacogate
『柒』 第五届地震知竞赛的答案是什么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地震科普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1997年12月29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于1999年10月25日经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 3.修订后的《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于2005年1月21日发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4.防震减灾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5.防震减灾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 6.《山东省地震活动断层调查管理规定》于2003年5月26日经省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7.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增加防震减灾事业所需经费投入. 9.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并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者规划选址阶段进行. 10.设计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11.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包括工程性预防和非工程性预防. 12.地震监测工作实行专业台网(站)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 13.制定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震构造环境, 选择工程建设场地,必须避开活动断裂. 14.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必须经省或者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并按项目管理权限由相应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抗震设防要求,作为抗震设防依据. 15.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学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开展防震、避震训练. 16.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的公路、铁路(地下铁路)、输油(汽)管线、通讯光(电)缆和远距离调(输)水管线等重大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17.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民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害损失的调查、评估工作. 18.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或者核准建设项目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中缺少抗震设防要求的,不予批准. 20.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21.已经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22.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农民建造具有抗震性能的住房,积极推行适合不同地区的乡村抗震住宅设计. 23.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称为烈度. 24.我国将地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25.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26.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坏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告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 27.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造成损害的,可事后解释. (× ) 28.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不得干扰和妨碍地震监测台网(站)的工作. 29.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举报阻、破坏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 30.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可以直接作为抗震设防依据.(×) 31.新建、改建、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 32.已经建成的建筑物、构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法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33.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34.新建的15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物、构筑物,必须设置强震观测设施. 35.全球三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36.新建的核电站,可能诱发地震的大型水库,必须设置地震监测台网. 37.“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的传闻是谣传. 38.避震应当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39.避震应当选择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40.地震后抢救受伤人员应当先救远,后救近.(×) 41.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42.我省郯城曾发生8.5级巨震. 43.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44. 1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45.地震容易引发火灾、水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46.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 47.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48.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由地震行政土管部门处1-10万元罚款. 49.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50.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51.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或者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灾区实行下列紧急应急措施:基本生活品的统一发放和分配、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交通管制等. 52.我省内陆及沿海分布着郯庐、聊考、燕山—渤海等地震活动构造带,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53.地震宏观前兆现象主要有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等. 54.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55.当地震发生时你住褛房,在家里应该躲进开间小的房间或卫生间. 56.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形成震灾的原因主要有没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设防、没按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建筑物建在活动断层上、建筑物建在软弱地基上. 5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应就近选择宽阔地、迅速离开高大危险物、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58.地震时睡觉的人被惊醒,吊灯摆动,地震烈度达到4-5度. 59.选择建设场地应该选择在基岩且稳定的地方. 60.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是地震灾害.
『捌』 中国地质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中国地质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是本科制(四年),毕业授工学学士学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以电路分析、信号处理、自动控制为基础,融合测试计量、计算机、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传授工业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智能仪表、传感器、光电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面向IT行业、科研院所、研究型企事业机构从事智能仪器设计制造、无线遥控、空间或地下信息探测、网络监控以及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创新型人才。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信号与系统、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系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工学、电子技术、测量学、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自动控制、软件编程等专业知识;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掌握中外文资料检索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前沿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专业主干课: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测控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子测量原理、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嵌入式系统、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军训,电工、电子实习,电子设计竞赛,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机械、控制、通信、数码、民航、安全、遥感、石油、地矿、海洋、专利、商务等行业和部门工作,也可继续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理、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玖』 第六届全国地质勘察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昨天学校搞防震演习
昨天学校搞防震演习。
疏散总共用了4分钟,
后来结束之后,在班里总结,
老师说,下次可以改进改进,
可以更快,就在这个时候,
角落里传来一个声音:
放学只要20秒,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