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乡镇多措并举地质灾害

乡镇多措并举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24 03:00:22

Ⅰ 我国政府如何应对地质灾害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都把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内全,放到了突出的地位,表容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福建、浙江等台风影响地区,采取高密度监测网络体系,而且只要降雨达到一定的程度,就组织群众撤离。各地在群测群防的技术方法上,也日臻成熟,创造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很多地区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先进通信工具预警预报;福建等地,由基层干部担任的乡镇国土协管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线,发挥了巨大作用;云南楚雄等地把标明地质灾害监测联系人、预报信号、避险路线、地点等内容的明白卡,印制成日历,让家家户户都挂在墙上。

Ⅱ 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

一、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

为了有效指导调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版照区内乡镇分别统计了不同权易发区内村庄的分布情况。表6-8比较清楚地反映了村庄所在地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对应关系。地处易发区的乡镇与村庄尤其要重视、加强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表6-8 宝塔区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说明表

续表

续表

二、乡镇及城区地质灾害危险区

调查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域所占比例最高的为河庄坪镇、姚店镇、万花乡,高危险程度区域面积比例分别在70%以上,其次是青化砭镇、枣园镇、桥儿沟镇,分别达到了50%以上。为了保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需要对上面的几个乡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高危险程度区域最小的乡镇分别是麻洞川乡、南泥湾镇、松树林乡、临镇和官庄乡,基本无高危险区域(表6-9)。

表6-9 各乡镇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统计表

续表

表6-10 城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统计表

对宝塔区城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等级区划图加以统计(表6-10)。该表说明,城区高危险程度等级区域所占比例也比较大,达到30%以上。大部分地区处于地质灾害中危险区。因此,需要在宝塔区城区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Ⅲ 群测群防在农村地质灾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概述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
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
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地质灾害防治
条例》规定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制度,这也是当前农村地质灾害减灾防灾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了巩固多年来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取得的工作成果,
2013

1

28
日,
云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
(云政发〔
2013

20
号)

对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这是我们开展地质灾
害群测群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概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群众性预测预防地质灾害工作的统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相
对于重点地质灾害专门性防治而言的。
专门性防治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专门投入经费
,
委托
专业部门、采用专业技术进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地质灾害
易发区内广大人民群众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防,及
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灾体变形、活动信息,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减少人员
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种防灾减灾手段。

“群测群防”
的基本含义是开展群众性的灾害预
测和群众性的灾害防御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
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
防灾抗灾工作。实践已证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

)

群测群防的主要做法

汛期前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趋势,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落实监测点的防灾
预案,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同时,县、乡、村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
从县、乡政府的管理责任人一直落实到村(组)和具体监测责任人,从而形成了一级抓
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通过这种责任制形式,明确了隐患点的具体责任人和监
测人,保证各隐患点的变化特征能及时被捕捉,有效地指导当地政府和受威胁群众防灾
避灾工作。

(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建立完善情况

起源: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开创先河,群众自发组织、落实监测人和责任
人、制定具体的预警方式。

雏形:
江西省
1998
年全省范围开展宣传和培训。对已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危险区插上小彩旗,以示警告。

推进:
1999
年开展县(市)地质灾害区划调查以来,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探索推
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运行模式。

Ⅳ 王屋分局

王屋分局为济源市国土资源局派出机构,辖承留、王屋、下冶、邵原4个镇,178个行政村。辖区面积约939.8平方公里,人口12.3119万人。

郭玉升党支部书记、局长

牛学斌 副局长

王京洲 副局长

王海军 副局长

郭玉升简介:河南济源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测绘工程师,1968年11月出生,1990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济源市土地管理局地籍科副科长,济源市国土资源局测绘服务站站长,济源市土地估价所所长,济源市国土资源局耕保科科长。2006年2月至今,任济源市国土资源局王屋分局党支部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王屋分局成立于2006年2月。现有局长1名、副局长3名,干部职工20人,其中本科6人,大专6人。内设办公室、矿业管理科、土地管理科、监察中队、下冶国土资源所、邵原国土资源所。

【土地资源】辖区内有耕地面积16987.2公顷,基本农田面积9821.33公顷。适宜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有3204.6公顷,后备资源较丰富,有利于全市土地占补平衡。

辖区内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个,开发面积7540亩,整理面积14000亩,共计面积17940亩。目前已完成开发面积7087.6亩、整理面积9984亩,共计17071.6亩。

【矿产资源】辖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铝土矿、钾长石、石英、页岩、高岭土、硫铁矿、水泥石等,资源丰富、品种多且分布广泛。辖区共设立采矿权23个,探矿权15个。

【执法监察】实行内部联动,形成全分局一盘棋的执法局面;加强协调,实现横向联动,建立多部门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多措并举,与社会干群广泛联动,建立镇、村一体的执法监察网络。

【地质灾害防治】搞好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易发区定期监测和防治工作。按照市局地质环境科要求,结合各乡镇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加强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对地质灾害做到及早发现、及时上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汛期加强值班和巡查,全年无大的地质灾害发生。

(赵向前)

Ⅳ 绥宁地质灾害

绥宁县地理位置和地貌:

绥宁县位于邵阳市境西部边陲,处北纬26°内16′~27°8′、容东经109°49′~110°32′之间。山地占绥宁县面积73.8%丘陵地占22.7%,河谷平原占3.5%。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或河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94条,总长1685.公里,河网密度0.58公里/平方公里。

绥宁县由于多山、多水,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即危岩体)、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

地质灾害防治:

为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该县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地质灾害治理,惠及民生。为了最大限度地防范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给村民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该县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了隐患点的县、乡、村三级责任人和监测人,将所有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

: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Ⅵ 广西浦北成功避让一起崩塌地质灾害

2006年7月16、17日,受第4号热带风暴“碧利斯”减弱的热带低压环流影响,浦北县普内降大暴雨容至特大暴雨,其中16日08时至17日14时,浦北县各乡镇降雨量在266mm至372mm之间。在强降雨影响下,全县共发生多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隐患。浦北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4级预警预报,及时通知了北通镇国土所,国土所又及时通知浦北县北通镇社根村委丹竹塘村崩塌隐患点(原区划调查点编号为PB262)监测人。监测员张祯于7月16日晚22时接到镇国土所通知后,及时对丹竹塘村崩塌隐患点进行加密监测,发现隐患点临灾征兆后立即发布临灾警报,并动员危险区内张达志家等18人及时撤离,17日早上7时即发生崩塌,规模1000m3,冲毁房屋6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浦北县北通镇丹竹塘村崩塌(2006)

Ⅶ 如何考核乡镇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

乡镇地来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考核源评分细则(总分1分)
1、未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未有应急抢险队伍扣0.1分;未与各村 (居委会)签定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扣0.1分
2、未编制和落实本乡镇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或《突发性地质灾 害应急预案》扣0.1分
3、未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或未编制和落实省、市、县级重点地质灾 害隐患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扣0.2分 考核情 况记录 评分 地质灾害 防治 (1 分)
4、未制定了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未公布地质灾害值班报警电话,未 进行值班人员安排,未按时上报地质灾害灾情;每被县里通报一次值班 不到位扣0.2分
5、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未设立了警示牌;未落实了汛前和汛期的巡查、 监测工作及紧急避灾疏散措施扣0.1分
6、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力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每一起扣0.2分,并实 行一票否决

Ⅷ 藤县天平镇虾子塘回建安置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避让实景演练实施方案

藤县人民政府

(2013年4月)

一、应急演练的目的

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检验各单位在地质灾害发生的紧急情况下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人民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天平镇虾子塘回建安置区后山发生滑坡,且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情况十分紧急,需要立即启动《天平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县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天平镇政府组织学校和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进行抢险救灾并撤离危险区域83名群众,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演练的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演练的组织

1.应急演练单位

由藤县人民政府、县地灾办主办,天平镇人民政府承办,县国土局、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广电局协办。

2.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领导

(1)梧州市国土资源局、市地灾办领导、市地环站领导。

(2)县领导:莫奕坚、黄东明、兰锦高、梁德林。

(3)梧州市兄弟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领导。

(4)县安委会领导、县应急办领导。

(5)地灾成员单位领导。

(6)县国土资源局黄勇、谭中光。

(7)各乡镇分管国土工作领导、国土所所长。

(8)天平镇各中小学校长。

(9)天平镇各村(社区)主任。

(10)天平镇镇直单位领导。

3.参加演练有关部门领导

(1)天平镇党委、政府领导。

(2)天平镇政府干部、交通站、城建站全体人员(着装)、派出所、卫生院、国土所全体人员、虾子塘回建安置区全体群众 天平镇二中部份教师、学生(一个班,约40人)。

(3)县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队伍30人。

(4)县公安、交警大队共8人。

(5)县卫生局8人。

(6)县消防大队6人。

五、演练时间

2013年4月27日19:30。

六、演练和撤离安置地点

(1)灾害隐患点:天平镇虾子塘回建安置区后山。

(2)撤离安置点:天平镇国土所临时安置点。

七、应急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演练协调会议

为确保应急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部门协调的一体性,2013年4月24日16:00在县政府第一会议室召开应急演练协调会议,会议由县政府办召集,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天平镇直相关部门、虾子塘回建安置区(天平村委)等有关人员参加。

会议内容:

(1)由县国土局谭中光副局长介绍应急演练方案。

(2)讨论并修改完善应急演练方案。

(3)明确参加演练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分工,落实任务。

2.演练指挥机构及分工

演练顾问:万桂勇 梧州市国土局副局长

指挥长:莫奕坚 县委书记

黄东明 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指挥长:吴振中 县委常委、人民政府副县长

梁志庆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黄勇 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

现场指挥:唐洪铭 天平镇党委书记

韦璐 天平镇人民政府镇长

主要负责:全面指挥应急抢险工作;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现场副指挥:廖杰 天平镇人大主席,杨礼军 天平镇党委副书记,黄昭豪 天平镇纪委书记,吴伟明 天平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黄积勇 天平镇武装部部长,肖道灿 天平镇党委统战委员,黎智华 天平镇党委组织委员,林强 天平镇人大副主席

主要负责:组织巡查监测及应急避险救灾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落实后勤保障相关物资;

应急演练指挥部下设7个应急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黄昭豪 天平镇纪委书记

副组长:黄盈金 天平镇镇党政办负责人

成员:黎东、何彩晖、黎坤秀、李轩、陈树铭、邓激贤、何潇琦

任务:协调各工作组工作,做好相关信息的上传下达。

(2)调查监测组

组长:吴伟明 天平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副组长:刘彦文 天平国土资源所副所长

成员:黄沛中、李锦初、李A标

任务:调查、核实灾情,组织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对策和措施。

(3)应急抢险组

组长:黄积勇 天平镇武装部部长

副组长:江冠锋 县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队队长

成员:30人

任务:及时掌握和报告现场情况,及时处置险情,做好应急抢险工作,群众撤离危险区,抢救受灾群众、帮助群众尽快避险,做好周边村民群众的思想工作,第一时间撤离。

(4)救灾安置组

组长:林强 天平镇人大副主席

副组长:谢康冠 天平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李超贤 天平镇财政所所长

成员:李轩、陈树铭、邓激贤、祝践、黎效来、黎咏东、黄俊铭、林科达、林开标、黄朝生、秦庆标、王前品、唐文球、覃 帅、谢永健、李海燕、周武彪、周月杏

任务:负责抢险救灾经费的落实到位,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存取和发放,安置撤离群众、发放应急物资,演练前现场布局和结束后清理事宜。

(5)医疗卫生组

组长:刘波奇 天平镇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莫远煜 天平镇卫生院副院长

成员:梁积勇、莫伟燕、黄履兰、李业新、李雅

任务:组织医疗队进行抢救伤员,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负责调集和安排救护车辆。

(6)交通治安管理组

组长:梁海理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中队长

副组长:覃如永 天平派出所所长

成员:天平派出所全体成员、县交警大队共8人以上、天平村村委全体干部

任务:负责撤离路段现场秩序维护,对灾害现场实施警戒和指挥现场车辆停放,维护演练区域内的治安情况、协助应急抢险组做好人员转移和安置。

(7)宣传报道组

组长:杨礼军 天平镇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黎智华 天平镇党委组织委员

成员:黄燕琪、莫建飞

任务:与广电局一起准确、及时地宣传报道本次应急演练的情况,录制演练光盘。

3.演练前期准备

(1)各工作组组长(含抢险分队各小组长)于2013年4月26日8:30集中演练现场熟悉环境(联系人:廖杰)。

(2)各组组长应熟悉方案,明确职责,需要报告的内容(详见附件1)请提前做好准备。

(3)镇负责演练准备的各相关人员在演练当日17:00前搭建好临时帐篷以及应急物资全部到位,其他参演人员7:00到场,邀请嘉宾7:00进场。

4.物资和人员准备

各参演部门要明确和熟悉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严格认真按照演练方案要求做好以下相关物资和人员准备工作:

(1)由镇党政办负责演练横额、警戒牌、警示标志、警戒线和各应急工作组袖章的制作、备好三色布。

(2)由镇党政办负责现场音响的设置、搭建指挥部雨篷、桌椅、标牌。

(3)由镇政府办、镇民政组干部负责临时帐篷的搭盖以及做好参演人员饮用水。

(4)由公安局落实二台警用执勤车及8名干警、交警。

(5)由镇卫生院落实救护车辆1辆及相应的医护人员。

(6)由镇政府、虾子塘回建安置区负责向参加演练区域内的群众做好宣传工作,使群众能积极配合做好本次应急演练。

(二)应急演练实施

(1)现场指挥韦璐向指挥长报告:报告指挥长同志,天平镇虾子塘回建安置区后山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准备完毕,请指挥长宣布演练开始;

指挥长:下面我宣布天平镇虾子塘回建安置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正式开始。

(2)现场指挥韦璐:请(李廼标)监测人电话报告天平镇虾子塘回建安置区地质灾害险情。

(3)(李廼标)监测人(电话):报告韦镇长,因受连续强降雨的诱发,天平虾子塘回建安置区后山发生滑坡,有继续扩大的迹象,情况十分紧急,提请镇政府派员及时处置。

(4)现场指挥韦璐(电话):请调查监测组吴伟明组织监测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勘察并及时汇报。

(5)监测组吴伟明勘察报告(电话):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天平镇虾子塘回建安置区后山发生滑坡,滑坡面积约1000平方米,且有继续扩大的迹象,危及旁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紧急,建议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6)韦璐镇长(电话):请办公室立即召集各地灾成员单位到指挥部进行会商。

(7)韦璐召集各组组长到指挥部进行会商:根据信息组和监测组的报告,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天平镇虾子塘回建安置区后山发生滑坡,滑坡约1000立方米,且有继续扩大的迹象,危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紧急,决定启动天平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请各组按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的要求组织各组组员集中到天平镇国土所进行应急抢险。

(8)韦璐:请各组组长汇报人员到位情况,①黄昭豪组长:综合协调组准备完毕,②梁海理组长:交通治安管理组准备完毕,③黄积勇组长:应急抢险组准备完毕,④刘波奇组长:医疗卫生组准备完毕,⑤吴伟明组长:调查监测组准备完毕,⑥林强组长:救灾安置组准备完毕,⑦杨礼军组长:宣传报道组准备完毕。

(9)韦璐:请各组按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工作。

(10)黄昭豪:请天平镇天平村委马上组织群众撤离。请抢险队马上帮助受灾群众撤离。

(11)村委干部:请立即拉响警报,迅速组织群众撤离。(监测预警员刘彦文立即拉响预警信号)

(12)村委干部(用电话报告)指挥长:有1名群众在转移过程中跌伤,请医疗救护人员前来救护!(在转移人员到达离安置区约100米位置时,从转移安置一组选一名群众作为“受伤人员”实施“抢救”。)

(13)韦璐:现场指挥(即通过高音喇叭发布):有1名群众在转移过程中跌伤,请医疗救护组派出医疗救护人员前来救护!

(14)刘波奇:请医疗救护人员立即前往,用担架将“受伤人员”抬到安置区医疗点实施“治疗”。

(15)村委干部:请清点人数,然后向指挥长汇报情况:群众全部安全撤离。

(16)韦璐:请各组长汇报情况:

应急抢险组报告:危险区群众全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戒、切断电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1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地灾点已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志,已落实人员进行监测。

(17)现场指挥韦璐:请各组原地待命!(请指挥部领导到临时安置点看望群众撤离安置情况、到医疗点看望受伤群众)

(18)韦璐:请全体人员集中,下面进行演练点评和演练总结。(重新集合人员)

(19)请国土局黄书记进行演练点评。

(20)请教育局长强调安全问题。

(21)请吴振中副县长进行演练总结。

(22)韦璐:挥向指挥长报告演练结束。宣布演练结束。

(23)韦璐(用喇叭发布):“各位学生、群众,警报解除,请各自安全返回”的指令三遍,全体人员有序返回。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Ⅸ 信息专报中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及对策建议怎么写

七、地质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底子急待查清,市级防治规划急需编制。
目前,我市祁阳、东安、零陵、道县4个县区己完成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新田、江永两县正在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其余5个县区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导致全市地质灾害底子不清,防灾工作缺乏针对性,同时影响了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今年省国土资源厅已同意支持永州完成全市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建议市政府将去年拟安排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经费落实到位,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2、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地质环境遗留问题较多。近年来,受利益驱动,无证开采、滥采乱挖等违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一些矿区已是千苍百孔,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汛期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建议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治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3、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全市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80余处,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急需治理,治理任务艰巨,治理资金缺口很大。尤其是江华县蔚竹口乡政府驻地滑坡和两岔河乡俊山村滑坡、祁阳县内下林场内下村滑坡和潘市镇高山村滑坡、双牌县城文化西路滑坡和茶林乡中学滑坡、蓝山县毛俊镇龙江村滑坡、零陵区梳子铺乡木塘村滑坡、东安县城青山坞滑坡等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较大险情,急需采取工程治理或应急处理措施。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防治资金投入力度。
4、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我市地质环境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与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不相适应,加之尚未设立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管理的技术机构——地质环境监测站,日常技术工作依赖从409队和煤勘三队临时抽调技术力量来完成。为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市政府批准设立地质环境监测站和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
八、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与建议
1、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法律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
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在地质灾害危险地段的醒目位置粉刷警示标语、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悬挂警示横幅、发放防灾明白卡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救能力。
2、进一步完善以群测群防为重点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继续完善以乡(镇)、村、组为基础,群众与专家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各乡(镇)、村、组要落实专门联络员,明确各个隐患点的监测人。加强与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的联系,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依靠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挥它们在防灾中的主力作用。要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使群测群防网络真正发挥作用。
3、完成地质灾害普查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为推进我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收集规划材料,确定规划编制单位,落实项目经费。
4、建立健全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力度。
我市地质灾害多,防治经费缺口大。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切实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广泛筹措资金,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进行治理,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防治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对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诱发单位出资治理;三是建议出台政策,从土地出让金收入和矿业权出让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地质灾害防治。
5、建立地质灾害搬迁补助和应急救助机制。
过去一段时间,地质灾害防治以工程治理和应急处理等工程措施为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资金投入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用有限的资金来治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搬迁避让和应急救助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建立地质灾害搬迁补助和应急救助机制。
6、加强采矿行为监管,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管,督促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实施地质环境保护,拒不恢复或治理的,责令限期恢复和治理,逾期不执行的,责令停止开采,情节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缴存力度,切实督促采矿权人缴存备用金,对不缴存或不足额缴存的,不得发放采矿许可证或办理延续登记。
7、认真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建设用地审批办法》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防止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凡不按规定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不得办理用地审批或采矿许可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及城镇居民建房的指导,防止将房屋建在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