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釆石场地质灾害报告
① 矿山开采过程中引起哪些地质灾害
地面矿山地质灾害
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煤自燃等专,
井下矿山地质灾害属
主要有冒顶、片帮、突水、突泥、井下热害、矿震、岩爆、井下煤自燃、油气井管套损坏、矿坑水污染等。狭义的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发生在井下的地质灾害。
在各种矿井中,以煤矿最严重,其矿井地质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破坏损失最大。除煤矿外,铁矿、铜矿、铅锌矿等金属矿和一些非金属矿也有不同程度的矿山地质灾害。开采放射性矿产,还有放射性灾害。
望采纳
② 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露天开采必须剥离矿体上方及周围的表土、植被与岩石,直接破坏了土地的完整性及其植被。大量的矿石及废石被采走后,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了风景景观和旅游景观。埋藏较深的急倾斜矿床开采后会形成深浅不一的凹型露天坑,埋藏浅的缓倾斜和水平矿床开采后则形成凹陷型露天坑。矿坑疏干排水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下降漏斗。
3.5.2.1 外排土场压占土地植被数量巨大
露天开采剥离的大量岩土,除少数矿山采用内排土方式外,大部分为外排土堆放,因而除剥采占地外,废渣需压占新的大量土地,外排占用的排土场面积一般为采矿场占用面积的40%~55%。据有关资料,我国露天煤矿外排土压占的土地,约是挖损土地的1.5~2.5倍,露天矿正常生产后,每采万吨煤排土场平均压占土地0.16ha。我国铁矿开采以露采为主,剥采比多在2~4 倍之间,铁矿山每开采1×104t矿石,废渣占有土地3.97ha。因此剥离量很大,历年排土量累计约在100×108t以上,每年以5×108t的速度增加。陕南石棉矿露天剥采面积约2km2,造成同等面积的山体植被破坏。
3.5.2.2 滑坡是露天矿山最主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露天开采排土不仅压占大量土地,而且随着排土堆高度的升高,潜伏着失稳和滑坡的隐患。采边滑坡是露天矿山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地质灾害,严重时甚至导致露天矿提前关闭的重大损失。1983年7月9日,甘肃白银露天矿滑坡导致运输系统中断和生产设施破坏,停产三个月,铜产量减少3000 t。金川露天矿因滑坡迫使运输道路改线,部分矿段提前闭坑停产。哈密三道岭煤矿1967、1983、1999年先后三次发生大的滑坡造成矿山多次停产,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白云鄂博铁稀土矿主采坑北部运渣道路因滑坡报废,直接经济损失90万元。甘肃厂坝铅锌矿区深凹的采坑北部高陡边坡存在多处滑坡危险,直接关系到露天矿安全生产,迫使矿山花费大量资金用于监测防治。陕西铜川焦坪前河露天矿采坑面积0.97km2,造成同等面积的土地植被破坏。剥离边坡地段平均坡度约50°,高陡边坡已经有多处小滑坡体,潜在的滑坡隐患较为严重。
3.5.2.3 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为了防止地下水突然涌出而淹没露天开采场,必须进行矿坑疏干排水,降低预定开采地段的地下水位,而这会形成大面积疏干漏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平衡,导致当地水资源枯竭或取水困难,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或断流,导致表土缺水,影响植物生长,重则导致土地沙化、荒漠化。
3.5.2.4 水土环境的污染
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排出的废石、矸石含有害元素,长期遭受风化雨淋,淋滤出酸性水或含有重金属的淋滤水,污染土地、河流,并通过裂隙带下渗地下污染地下水。
③ 露天釆石场台阶超高整改报告怎么写
呵呵,好写
某某单位关于露天采石场台阶超高存在安全隐患的报告
看我头像,可以帮你搞定一篇原创的
望采纳
④ 露天矿山的整改报告怎么写
我有报告,参与了几个国内矿山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可以找我。
①新建露天开采矿山的开采方案中,应明确包含该矿山环境的保护预案,重点是剥离土层存储、非矿岩土的转移、矿渣的堆放、尾矿的排放等。
②正在开采的露天矿山,除对粉尘、噪声加强控制外,既要对已出现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治理方案,又要根据预测的环境问题提出预防措施。
③有松散覆盖层的矿山,应统筹安排剥离表层土的堆放、存储、复垦再利用。如表层土中富集有适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种子、腐植土等,不宜与废弃矿渣混合堆放,应独立存储。
④采矿废弃的矿渣、围岩杂石等固体废弃物,应在采矿前制定最佳的存放方案,并应注意对可利用的有益成份进行合理利用。
⑤露天采矿选矿中产生的尾矿渣、泥应制定合理的排放、存储方案。
⑥编制露天开采矿山综合治理方案应突出以下内容:
a.采矿场及梯级开拓的稳定边坡的保护和边坡再造;
b.防治由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消除矿区的潜在地质灾害体;
c.消除露天采矿中普遍存在的粉尘、噪声污染;
d.露天采矿的土地复垦和采区的植被重建。
矿区植被重建
1、边坡覆绿
露天开采矿山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出现坡面岩石裸露、地面碎石间含土量少、水分难以保持、太阳辐射强烈导致高温、干旱或水涝等极端环境条件。植被复绿必须有与相宜的立地条件,即需创造和解决土壤条件、营养条件、物理条件和植物物种条件等。同时,要恢复植被,首先需了解植物生长和与其密切相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按矿区不同类型治理设计的要求,结合边坡物理治理工程的手段可对矿山进行以下一种或同时进行数种类型相结合的生态治理。
1)CBS植被混凝土技术喷浆型(陡峭的岩石边坡绿化新技术)
在大坡度岩面架立体塑料网或平面铁丝、塑料网、锚固,再用压力喷混机逐层喷涂混有土壤、肥料、有机质、疏松材料、保水剂、粘合剂等混合料加水成浆,喷射到岩面上网架内,待下层固化后再喷灌及至要求的厚度,再在上层喷播含草籽的混合料。
2)营造台阶型
对矿山相对较高坡度大、坡面致密稳定,对放缓边坡复土种植不易和投入较大的,可以营造台阶式,台阶一般要求为10m以下、不高于20m,宽1—2m,台阶上构造种植槽,槽高60cm以上,离槽底5cm设排水沟,槽中回填种植土。
⑤ 采石场可能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相应对策
最容易发生崩塌!做法就是,不要挖墙脚式的采石,要从上向下,从前向后依次挖掘。采集的石头要及时卖出,尽量不要积累太多。是否会发生灾害其实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联系,其次也要看石头的种类是否相对容易松散!
⑥ 矿山采石场地质灾害治理需要占用林地是否需要审批 县政府会议纪要是否能代替林业审批手续
目前矿产审核比前几年更加严格,矿山采石场地质灾害治理占用林地的需要审批,一般来讲
县政府会议讨论属审核,下一步还需要林业局职权部门审批
⑦ 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
(一)水体污染
露天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各类废石、废渣、尾矿的堆放也侵占大量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矿山累计占压土地达586万hm2,破坏森林约106万hm2,草地26.3万hm2。山西省大的煤研石山有100多座,占地超过2
000
hm2,大小建材矿山(点)1.5万余处,取土采石挖沙破坏土地8万hm2。矿山表土剥离通常忽略了对可耕种土壤的保存,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后,受风力水力的侵蚀加剧,大片土地出现沙化。
(二)地质灾害
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排放的废石(渣)常堆积于山坡或沟谷,在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泥石流。抚顺西露天矿曾发生滑坡60余次;白银露天采坑曾发生100万m3的大型滑坡;襄樊万山采石场滑坡造成11人死亡;攀钢石灰石矿发生大滑坡3次,造成设施严重损毁;2003年,铜川矿区因连续降雨诱发大而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达94起,直接经济损失2
000余万元;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滑坡造成多人死亡。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风景区附近的露天矿,因采矿对地貌景观的破坏使旅游观光环境极不协调。许多矿山随意倾倒固体排弃物,导致沟壑、河道淤塞,泄洪不畅,水患不断。
(四)对水环境系统的破坏
采矿废渣、尾矿暴露在大气中,其中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使降水成为酸雨,加上选冶废水的未达标排放,往往造成矿区附近的地表水体遭受污染,甚至无法饮用、灌溉。另外,采场内疏干排水改变了地下水自然流场及补、排条件,打破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均衡转化,常常形成以采区为中心的大而积降落漏斗,造成泉眼干涸、水源枯竭。
(五)大气污染
露天采场生产因大量使用大型移动式机械设备和大爆破,使矿内空气产生一系列尘毒污染,如爆破和采用柴油机为动力的设备等。常见的污染物质主要有粉尘、有害有毒气体[H2S,
SO2, C0, NO2等]和放射性气溶胶。由于生产工序的不同,产尘量与所用的机械设备类型、生产能力、岩石性质、作业方法及自然条件等许多因素有关。露天开采强度大,机械化程度高,受地面气象条件影响,产生的气体常具突发性,如爆破,不利的气象条件及不良的自然通风方式,甚至可使局部污染扩散全矿,使大气污染。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有毒物质,也是矿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在自然及运输车辆产生的风流作用下,会将尾矿粉直接扬起,使大气中粉尘浓度非常高,严重地污染矿区空气。此外,矿区繁忙的交通运输产生的富含重金属物质的废气,矿区冶炼厂、烧结厂、电厂产生的浓烟以及矿区燃煤产生的有害物质,均构成矿区大气的污染。
⑧ 开采方式不同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西南地区矿产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露采矿山和井下开采矿山。不同的开采方式,形成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不同。
1.露天开采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西南地区露采矿产的种类较多,有钒钛磁铁矿、铁矿、锰矿、煤矿、铬铁矿、铜矿、铅锌矿、金矿、稀土矿、锡矿、磷矿、硫铁矿、各类非金属矿等。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采场、废石场土地破坏与占用,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采场崩塌、滑坡、石漠化和张裂,尾矿库、废石场滑坡、泥石流以及废石、尾矿、废水污染等。露采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如下:
1)露采矿建设期间。矿山生产区、办公区以及生产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都占用土地,建设过程中必将对矿区原有的土地、水系、植被和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露采矿生产期间。首先是矿区开采上覆岩层和表土的剥离,需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其开挖面积和速度取决于露采矿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开挖范围内原有的土地和生态环境将彻底破坏,同时可能对周围的土地、水文、植被和大气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水土流失,地下水位降低和生态环境恶化。其次是开挖出来的土石方需另地存放,即大量剥离物存放场要压占土地,其压占土地的面积则取决于剥离量和堆存方式,这与井下开采时煤矿煤矸石排放场的情况相似,但其堆放量和占地面积将远比煤矸石多。压占区的土地和地面附着物将被彻底掩埋而丧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则与排放场的位置和剥离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
3)建材非金属采石场对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其他矿产露天开采更为严重。这类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开采一般没有设计或保护措施,倚坡开挖,露天作业,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在一些石灰岩采石场,往往是多用途开采,一方面直接将荒料运走,作为建筑材料或水泥生产原料;另一方面就地烧制石灰,并对生石灰进行粉碎和过筛,这样不但将开挖区植被全部破坏,而且在风的作用下将石灰粉吹到周边一定范围内把植被烧死。另外频繁的放炮震动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开采石料易形成高陡斜坡,人为造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对交通干线形成威胁。如西藏地区露采矿山主要为砂金矿,对土地资源造成了破坏,特别是牧区草场破坏严重,形成许多深坑和乱石堆,并造成河流阻塞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
2.井下开采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西南地区井下开采的典型矿山有四川天宝山铅锌矿、丹巴镍矿、广旺煤矿、云南易门铜矿、大红山铁铜矿、都龙锡矿、贵州万山汞矿、六盘水煤矿、重庆南桐煤矿和西藏泽当铜矿等。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地面塌陷、废石场土地破坏与占用,地裂缝、建筑物开裂、下沉、矿坑突水、区域水均衡破坏、尾矿库溃坝泥石流、矿坑水、尾矿、废石污染等。井下开采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如下:
1)采空区塌陷可使塌陷范围内的地表发生垂直沉降。如果地下水水位较浅,或有外来水源排入,或因大气降水,就可能造成塌陷区积水而淹没土地。
2)采矿沉陷区沉降和移动不均衡,使沉陷区产生不同的附加倾斜、弯曲、裂缝甚至滑坡或崩塌,使土地本身可利用性及其附着物受到破坏。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水利、交通和电力等工农业生产设施因采矿塌陷而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3)采矿塌陷引起的地表沉降和裂缝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径流方向和汇水条件,使部分地表水沿裂缝渗入地下,同时也可使地下水沿上覆岩层裂缝渗入采空区或深部岩层,从而使矿区地表水减少,潜水干涸,井、泉断流,同时使地下水位降低,甚至使上覆岩层中的含水层遭受破坏。地表水通过采动裂缝渗入地下的同时,地表污水也随之进入含水层,从而污染地下水源;地下水通过采动裂缝进入采空区时,又可能受到采矿污染;矿坑水通过排水系统排放到地表水系中又使地表水系受到污染,因而矿区水环境将不断恶化。而水环境的恶化又将进一步导致整个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4)井下开采形成的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废石、废土等,占压、破坏土地资源,雨季还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⑨ 家里的房屋因开露天采石场已经被受到损失,2020年釆石场还要继续开想要写个赔偿协议该怎么写
协议书看一下你们各方的意见和条件,所得的损失应该看你应该得到多少赔偿也要去协商一下。
⑩ 露天采煤矿,造成生态严重破坏,尾矿填宅基地,造成土壤污染,有记者爆光吗
采矿生产对环境的危害:水土流失、矿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采矿过程中含化学物的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等。一、水污染主要由于采矿、选矿活动,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含酸性、含重金属和有毒元素,这种污染的矿山水通称为矿山污水。矿山污水危及矿区周围河道、土壤,甚至破坏整个水系,影响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当有毒元素、重金属侵入食物链时,会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威胁。二、大气污染露天采矿及地下开采工作面的钻孔、爆破以及矿石、废石的装载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石场废石(特别是煤矸石)的氧化和自然释放出的大量有害气体,废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物质和粉尘,以及尾矿风化物等,在干燥气候与大风作用会产生尘暴等,这些都会造成区域环境的空气污染。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在风景区附近的露天矿场,因采矿对地面景观的破坏时旅游观光环境极不协调,许多矿山随意倾倒固体排弃物导致沟壑、河道淤塞,泄洪不畅,水患不断四、土地破坏及复田、土壤的污染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遭到破坏或被占用。据统计,美国约有1.5万个露天矿,每年破坏土地3万公顷以上的土地;而在联邦德国,仅开采褐煤一项,每年就占地约2.1万公顷。我国矿山开破坏土地的总数尚未详国的统计,根据已初步掌握的资料,各类主要的露天矿山有1000多个,多属于小型露天矿,而对土地的破坏是十分可观的。五、地质灾害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的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排放的废石(渣)常堆积于山坡或沟谷在暴雨发生下极易引起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