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地质灾害点警示标牌

地质灾害点警示标牌

发布时间: 2021-02-24 02:02:13

㈠ 附录二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9〕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灾减灾工作方法,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和“全国县(市)、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部研究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以县(区、市)为对象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等的“十有县”建设,计划利用5年时间,将全国绝大多数重点山地丘陵县(区、市)建设成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通过开展“十有县”建设,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深化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机制和体制建设,提高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内容要求

(一)有组织:成立了以分管县(区、市)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有专门的办事机构。县、乡两级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

(二)有经费:每年都有稳定的经费投入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包括对隐患点的治理、应急处置和监测,对受威胁的群众进行搬迁避让。

(三)有规划: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县(区、市)政府批准实施。每年都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经县(区、市)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四)有预案:对本县(区、市)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了应急预案,包括险情发生时受威胁群众的撤离信号、路线和安置场所。

(五)有制度:有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情险情速报、应急处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

(六)有宣传: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灾减灾日”,有针对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七)有预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预警预报信息在当地电视台中播出,或通过其他媒体、通信等手段将信息告知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

(八)有监测: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已有落实到人的监测员和行政责任人,有完整的监测记录,已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乡镇国土所中有负责联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人员。

(九)有手段: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仪器等,监测人员配备有简易监测预警工具。

(十)有警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设有警示牌、贴有宣传画,地质灾害隐患出现发生前兆时,群众能及时得到警示信息。

各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建设内容要求,组织县(区、市)开展建设活动。每年10月20日前,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完成“十有县”建设的县(区、市)开展验收,并将通过验收的县(区、市)名单报部。部以通报形式公布“十有县”名单。

三、政策措施

(一)为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部将在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及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县(区、市)被通报命名为“十有县”之后,部将不定期开展检查、抽查,以召开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推广先进经验,促使各地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建设步伐。

㈡ 下面是"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

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标志创意首先要体现回“紧急”。代表国家答形象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除了担负中国国内的地震救援,还在世界范围进行地震灾害救援,使得标志在设计上又要体现国际性。
标志整个圆形结构切割形成地平线,五星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体现中国地震救援队为灾区人民带来无限希望。
国旗的颜色与简化的五星结构、三角紧急符号的结合强调国籍与地震救援的紧急性。
五星与三角的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形,使整个标志突破了呆板的几何形体,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同时,五星形下面两边象征设备的支撑,即保护灾民又为救援人员提供安全的防护措施。
外围的蓝色橄榄叶,赋予整个标志以国际意义。

㈢ 地质灾害警示牌该怎么写

地震局会有标准格式的。

㈣ 大家有这个(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工作方案)吗急需~!

***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标准,结合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如下:
一、创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推进我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建立更加完善的地质灾害机制和体制。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国土资源部《通知》建设地质灾害“十有县”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成立组织(有组织):成立以分管县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局国土资源局矿管科(联系人:**,电话:********)。每年汛期前与各镇政府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
(二)落实经费(有经费):每年安排稳定的经费投入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包括对隐患点的治理、应急处置和监测,对受威胁的群众进行搬迁避让。
(三)编制规划(有规划):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四)完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预案(有预案):对县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制定应急预案,包括险情发生时受威胁群众的撤离信号、路线和安置场所。
(五)更新制度(有制度):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包括: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情险情速报、应急处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
(六)广泛宣传(有宣传):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灾减灾日”,有针对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七)及时预报(有预报):国土和气象部门要紧密配合,及时发布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并将预警预报信息在当地电视台中播出,或通过其他媒体、通信等手段将信息告知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
(八)加强监测(有监测):对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必须落实到人的监测员和行政责任人,做好完整的监测记录,并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国土部门要在各镇国土所安排负责联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人员。
(九)增设监测仪器(有手段):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仪器等,监测人员配备简易监测预警工具。
(十)埋设警示标牌(有警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牌、张贴宣传画,以便地质灾害隐患出现发生前兆时,群众能及时得到警示信息。
二、创建工作的方法与步骤
创建工作时间为2*****年*月至****年****月分四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月**日-*月**日)
1、成立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各项任务。
2、收集有关资料,对照“十有县”建设标准,尽快确定需要补充或完善的工作任务。并根据各项工作的难易程度和用时的长短,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和先后顺序。
(二)建设阶段(6月21日—8月15日)
认真对照“十有县”建设标准,具体完成创建各项工作任务。
(三)自查和申报资料编制阶段(8月16日—8月31日)
总结前阶段创建工作,按照“十有县”建设标准逐一查找不足,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编制申报“十有县”资料。
(四)申报阶段(9月1日—9月15日)
逐级上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申报资料,并做好迎检工作。
三、创建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做好创建工作也是大幅度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契机,因此,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切实落实人员、经费,确保创建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快进度、确保质量
省国土资源厅将于10月上旬对“十有县”建设情况组织验收,目前我县在“有规划”、“有手段”等方面对照 “十有县”标准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创建工作的难点,因此,赶在9月底前完成创建,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立即行动,一刻不能松懈。同时,在实施各项任务中,要做到认真细致,全面铺开,不留盲点,遇到疑难问题,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必要时聘请有关专家帮助解决。各镇负责联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规模、威胁对象和应急措施等情况。重大隐患点安装的监测设备必须定期观测,定期维护。各隐患点设置的警示标牌要求做到醒目、耐用和通俗易懂。
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工作点多面广,工作繁杂,必须克服困难,扎实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力争做到验收一次性通过。
(三)发挥“十有”作用,建立我县地灾群测群防长效机制
将“十有”标准作为今后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体制建设标准模板,地灾防治的各项工作围绕“十有”开展,在实践中不断查找不足,不断完善“十有”体系,保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新鲜血液,发挥其长效作用。

水平有限,抛砖引玉。

㈤ 地质灾害避难场所标识标牌规格型号

点击我的个人资料网站,上面有你想了解的标牌内容

㈥ 年度太原市国土资源局晋源分局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演练方案

太原市国土资源局晋源分局

(2011年7月)

主办单位:太原市国土资源局晋源分局

时间:2011年7月22日

地点:晋源街办风峪沟程家峪村东北山体崩塌

参加人员:晋源分局应急抢险指挥部及各小组人员

一、应急演练的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我局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在临灾时能科学规范、协调有序、快速高效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进一步检验分局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构内部各小组协作配合的实战能力。努力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演练的任务

拟设场面:区某镇某村地质灾害隐患点,遭强降雨,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共50户148余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分局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抢险实施方案》,成立单位指挥机构和现场指挥机构,协助当地政府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设立警示标志。提出应急处置的对策和措施,并快速组织危险区的群众撤离到安全区域。

三、操作步骤

1.9:00分所电话报告局值班室:7月22日早8:50,因连续强降雨,我区晋源街办程家峪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经初步了解,灾害区周边有50户148人,现场有部分房屋倒塌,目前伤亡情况不明。报告完毕。

2.值班室工作人员立即通知王海全局长、杨爱凤副局长:“今早8:50接到晋源国土所报告,7月22日早8:40,因连续强降雨,我区晋源街办程家峪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经初步了解,灾害区周边有50户148人,现场有部分房屋倒塌,目前伤亡情况不明。报告完毕。”。

3.9:05,王海全局长命令办公室主任胡剑敏:

(1)向区政府汇报,并建议区政府启动Ⅳ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同时向市局报告。

(2)通知我局应急指挥机构、各应急小组组长9:20分到分局四楼大会议室集合待命。

4.9:10,办公室分头电话通知:

(1)立即向区政府、市局报告:“报告区政府……”“报告市局……”。

(2)通知副局长王春光、杨爱凤、段俊生,纪检组长孟晋原,局长助理杨润贵及各应急小组负责人:“请各位领导及各应急小组负责人9:20到分局4楼大会议室集合待命”;

(3)通知各应急车辆司机立即备车在机关大楼门前待命;

(4)通知办公室立即做好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有关工作,将所需食品、矿泉水等按车配置发放。

(5)通知矿管科武军、地籍科张秀斌、测绘科郝翠生、服务中心马海龙立即准备相关地质资料。

5.9:20分,分局4楼大会议室召开应急动员会。

杨爱凤副局长:“报告总指挥,接分所报告,我区晋源街办程家峪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威胁附近村庄50余户148人生命财产安全,目前伤亡情况不明。根据《突发地质灾害抢险实施方案》,建议启动我局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方案。请总指挥指示。”

王海全局长:“同意启动我局地质灾害抢险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命令各应急小组马上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密切注意灾情发展,发现情况,随时报告。”

杨爱凤副局长:“现场各应急小组注意,9:30分整装到局门口院内列队集合,听候指令。”

6.9:30,整队完毕,副总指挥杨爱凤要求各小组负责人报告列队情况。

调度联络组王玉忠报告:“调度联络组人员全部到位”;

紧急抢险组胡铁臣报告:“紧急抢险组人员全部到位”;

技术资料组武军报告:“技术资料组人员全部到位”;

后勤保障组胡剑敏报告:“后勤保障组人员全部到位”;

信息发布组张秀斌报告:“信息发布组人员全部到位”。

现场总指挥杨爱凤副局长:“报告总指挥,现场应急各小组集合完毕,请总指挥下达指令。”

总指挥王海全局长:“立即赶赴灾害现场,出发。”

7.9:35,各应急小组按顺序乘车向目的地出发。

8.9:50,抢险人员抵达现场。各应急小组分别进入应急响应工作状态。

9.现场抢险

(1)调度联络组组长王玉忠带领组员郑重、牛新中、曹海俊、秦成变、荣俊峰、王增平向抢险车辆驾驶员分发号牌等(每车两个,贴于前挡风玻璃右上侧和后窗中间),负责现场三道警戒线的布置,牛新中和曹海俊负责第一道警戒线(某村东停车场入口处),秦成变和荣俊峰负责第二道警戒线(灾害现场),郑重和王增平负责第三道警戒线(某村西),指挥车辆依序到达指定地点,负责现场的联络工作。

冯俊科、李建荣负责引导车辆按号牌顺序停于指定停车位。

秦成变和荣俊峰负责将“滑坡现场,房屋掩埋处”标牌插于指定位置,郑重和王增平将“地质灾害危险区严禁进入”标牌插于指定位置。

(2)紧急抢险组

组长胡铁臣带领组员携带应急抢险装备到大楼前列队集合。

(3)技术资料组组长武军带领组员携带《晋源区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程家峪村1:10000地形图》、《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实施方案》、《地质灾害监测点台账、基本信息表》。

(4)后勤保障组组长胡剑敏组织将矿泉水搬至车上。

调度联络组组派2人留于某村东警戒,疏导车辆停于临时指定停车场;并于某村上游道路距现场1公里处设警戒线,专人把守。技术资料组提供有关技术资料,紧急抢险组胡铁臣组织抢险人员立即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5)信息发布组组长张秀斌携组员郝翠生、王鑫进行现场拍摄,组织发布信息。

10.10:30,各应急小组向总指挥汇报应急演练情况。

调度联络组王玉忠报告:“报告总指挥,调度组已封锁通往危险区的道路,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请指示。”

总指挥王海全命令:“立即撤离受威胁群众实施抢险!”

紧急抢险组胡铁臣报告报告:“报告总指挥,紧急抢险组已将受威胁群众全部撤离,并已妥善安排到安全地带,没有人员伤亡,请指示。”

技术资料组武军报告:“报告总指挥,技术资料组通过现场勘查,现已基本查明某村滑坡的成因、规模大小、诱发因素等情况,根据仪器监测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化已趋稳定,险情已基本消除。建议指挥部召开会议,研究应急响应结束的有关事宜。”

11.10:50,现场指挥部召开会议。

12.11:00分,应急总指挥王海全局长宣布演练结束:“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我局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在临灾时能协调有序、快速高效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进一步检验分局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构内部各小组协作配合的实战能力,演习达到预期目的,我宣布:演练结束。”。

一、具体分工

因本次演练预设场景为晋源分所所在地,故晋源分所不参与7月22日在局机关的统一集合,由晋源分所指派四人负责现场两道警戒线的布置,每两人为一组,对程家峪村东停车场入口处和灾害现场设立警戒线,孙涛和王鼎负责引导车辆按号牌顺序停于指定停车位。赵治国负责将“地质灾害危险区严禁进入”标牌插于指定位置。秦成变负责将“滑坡现场,房屋掩埋处”标牌插于指定位置。

二、参演人员及乘坐车辆

(一)参演人员

王海全、王春光、杨爱凤、段俊生、孟晋原,杨润贵、胡剑敏、王玉忠、高宏俊、胡铁臣、张秀斌、郝翠生、冯俊科、杨健、李有生、李建荣、秦本兴、吴斌斌、武军、常秀明、王增平、孟庆勇、李昕、赵治国、曹超颖、李永强、李国伟、马海龙、张俊、闫建兵、焦冠、秦成变、荣俊峰、曹海俊、郑重、牛新忠、王鑫、孙涛、黄文忠、王鼎。共40人。

(二)人员分组

(1)调度联络组组长王玉忠带领郑重、牛新中、曹海俊、王增平开展工作。

(2)紧急抢险组胡铁臣带领冯俊科、杨健、李建荣、秦本兴、吴斌斌、常秀明、孟庆勇、李昕、曹超颖、李永强、张俊、焦冠、秦成变、荣俊峰开展工作。

(3)技术资料组武军带领高宏俊、马海龙开展工作。

(4)后勤保障组胡剑敏带领黄文忠、王鼎开展工作。

(5)信息发布组张秀斌带领郝翠生、王鑫开展工作,按照演练流程,同步跟踪摄录,工作结束后,将所录所摄的相关内容整理编辑后,刻录光盘送局领导观看。

(三)车辆乘坐

1号车:晋ABQ538,王海全、杨爱凤、孟晋原

2号车:晋AFW993,王春光、胡铁臣、马海龙、李国伟

3号车:晋AHA976,段俊生、高宏俊、郝翠生、武军

4号车:晋2Q699,杨润贵、王玉忠、焦冠、曹海俊

5号车:晋AN3049,荣俊峰、牛新忠、郑重、孙涛

6号车:晋AY3411,胡剑敏、黄文忠、王鼎、王增平

7号车:晋AZ5550,秦本兴、李永强、秦成变、张俊

8号车:晋AZ5540,李建荣、冯俊科、常秀明、曹超颖

9号车:晋ACE266,杨健、孟庆勇、李昕、吴斌斌

0号车:晋ACD200(摄像车),闫建兵、张秀斌、王鑫

(四)演练服装

参演本次演练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迷彩服。

(五)抢险装备

总指挥王海全佩带“抢险总指挥”袖章,携对讲机、喊放器各1部。

副总指挥王春光佩带“抢险副总指挥”袖章。

副总指挥杨爱凤佩带“抢险副总指挥”袖章,携对讲机一部。

副总指挥段俊生佩带“抢险副总指挥”袖章。

副总指挥孟晋原佩带“抢险副总指挥”袖章。

紧急抢险组胡铁臣带领抢险人员携带10把军用铁锹,并负责将铁锹发放至具体参与抢险的人员手中。

各组组长佩带袖章。

注意事项:

(1)各分所人员将应急抢险装备全部携带车上以便演练时需用;

(2)参与演练人员应全程注意人员、行车安全,调度联络组需做好全程协调指挥工作;

(3)所有演练人员要准时到达,不得迟到,如有特殊情况需向总指挥请假;

(4)演练时应妥善保管所用装备,结束后交由各组组长,由组长统一交回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

(5)参与演练车辆要保持清洁;

(6)演练全程服从总指挥安排部署,严禁擅自行动。

(7)调度联络组需与太古公路收费站做好协调工作,以保持车辆有序顺利通行;

(8)其他未尽事宜在请示现场总指挥后执行。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演练流程

主要操作程序:

1.晋源分所电话报告局值班室;

2.分局值班室工作人员报告局领导;

3.王海全局长电告办公室主任胡剑敏;

4.召开应急动员会:

(1)杨爱凤副局长报告局长,建议启动我局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方案。

(2)王海全局长同意启动我局地质灾害抢险实施方案。

(3)杨爱凤副局长命令现场各应急小组列队集合,听候指令。

5.各应急小组分别进入待命状态。

(1)各小组负责人报告列队情况。

(2)抢险车辆号牌发放。

(3)分组上车就位,出发。

6.应急处理。

(1)一是晋源分所设现场警戒线,插警示牌,二是调度组指挥车辆依序就位,三是调度组插滑坡标志牌,并专人职守。

(2)紧急抢险组胡铁臣组织抢险人员立即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技术资料组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4)后勤保障组组长胡剑敏提供物资保障。

演练照片

㈦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相关工作

4.8.1主要工作任务

当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经各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确认,并专启动预案后,当地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机构应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协助各个部门派出的应急工作组进行相关工作。

(1)协助调查监测组对灾点进行调查和动态监测;

(2)协助灾情评估组核实灾情;

(3)协助工程抢险组、通信保障组、交通保障组、物资保障组、灾民安置组、医疗卫生组、治安保障组等,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4)应急处置完毕后,群测群防机构应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4.8.2应急处置权限

(1)县级人民政府可授权乡级人民政府在紧急状况下,先行组织疏散群众,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牌。

(2)应急响应期间,群测群防机构及监测责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应急处置工作。

(3)地质灾害险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县级以下群测群防机构及监测人员无权撤销。

㈧ 地质灾害宣传标语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标语

1、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实行预防为内主,避让与容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
3、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易发区。
4、边坡隐患险于明火,防治避让胜于救灾。
5、人为削坡和连续降雨是诱发地灾的主要影响因素。
6、加强监测,预防地质灾害。
7、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在农村。
8、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
9、认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
10、地质灾害猛如虎。
11、监测避让,群测群防。
12、群测群防,防治地质灾害。
13、地质灾害防治以避让为先。
14、地质灾害防治从宣传开始。
15、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6、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18、以人为本防地灾,预防为主保平安。
19、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山谷易发泥石流,高陡边坡易滑坡。
21、暴雨易发地质灾害,雨过仍是关键时期。
22、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范。

㈨ 为什么我家前年钉上个《自然灾害多发地请注意安全的牌子》今天又钉上个〈地质灾害避灾点〉的牌子。。

牌子钉上出了事情好推脱责任啊

你拍个照片发到报社去看看 哈哈

㈩ 地质灾害来临时有哪些防范措施

(1)发现前兆复时,应立即制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通知其他受威胁的群众。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