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山阳县工程地质概况

山阳县工程地质概况

发布时间: 2021-01-22 09:13:10

1. 边坡工程地质概况

在工程区地层内,中细砂岩具有中厚层状、块状特征,坚硬完整;粉砂岩属中等强度岩石;炭质页岩较软弱,则为强度低、完整性最差的岩石。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出露的地层岩性特征如图7-1和表7-3所示。

图7-1 4#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工程地质剖面图

边坡强烈卸荷,对本段边坡来说,地下水类型主要是基岩裂隙水,但由于边坡处于条形山脊的近北东段,总体来说地下水较贫乏。水库蓄水后,水库库水将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边坡岩体的透水性与岩性及其组合密切相关,砂岩因构造裂隙发育,延伸较长,裂隙间流通性较好,故透水性较强,尤其是卸荷带内砂岩体的透水性较强,边坡中所夹软弱带为相对隔水层,对边坡中地下水的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

表7-3 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地层岩性特征

开挖后边坡的地形大致如图7-2所示。

图7-2 开挖后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地貌景观

溢洪道在进水口边坡后缘的开挖轴向沿下游约为145°,开挖宽度约30m,开挖高程为852m。坡体顶部从早期约900m高程开挖至885m高程,顶部预留宽度为5~30m,为将来修建成阿公路留出一个平台。引水发电洞开挖的主体工程在洞口处,发电洞进水口所在高程为800m,洞口以外为一个长约80m,并一直向外延伸约20m的进水平台,再往外为冲砂洞进水口,开挖高程为750m;引水发电洞进水口洞脸边坡走向约340°,800~830m高程坡角为90°,830~847m高程坡比为10/3;847~885m高程坡比为4/3。发电洞上、下游两侧边坡则按4/3坡比放坡。引水发电洞洞宽6m,高约8m,拱型洞顶,洞间距约10m。

2. 地质条件概况

一、地层岩性

灌区地处秦岭山脉纬向构造带、祁吕贺“山”字型的前弧东翼与新华夏系等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灌区基底构造形态复杂,断裂比较发育,且多数隐伏于地下,如泾河断裂、三原断裂、鲁桥断裂等。灌区处于鄂尔多斯台向斜南部边缘,渭河断陷盆地中段的北侧,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下陷区。基底构造为不对称块状断裂,呈现高角度阶梯式且多为北高南低,控制着第四系的沉积厚度,岩相变化及地貌景观。地貌单元可划分为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其中以二级阶地的分布范围最大,占90%左右。黄士台源、洪积扇仅分布在灌区的西北、北部边缘。灌区阶地类型,除泾阳县以西泾河左岸为嵌入式阶地外,东部均为上叠阶地。

灌区内第四纪地层比较发育,沉积厚度及岩相变化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厚度逐渐递增,岩性颗粒由粗变细。

(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h2al):岩性为亚砂士、砂质粘士、粗砂、砂卵石。分布于一级阶地上部及近代河漫滩。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h1al):岩性为砂质粘士、亚砂士、砂砾石。分布于泾河二级阶地上部。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p3-2eol):由新黄士、夹1~2层古士壤组成。分布于泾河三级阶地和渭河二级阶地。

(4)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p3-1al):岩性为亚砂士、砂质粘士夹砂层,底部有少量卵石。分布于渭河二级阶地及泾河三级阶地下部。

(5)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Qp2-2pl):岩性为棕红色粘士、亚粘士夹半胶结砂及砂砾石互层。分布于各级阶地下部。

(6)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层(Qp2-1eol):岩性为老黄士,夹1~2层古士壤,分布于黄士台源下部。分布于各级阶地下部。

(7)第四系下更新统洪积层(Qp1pl):岩性为深棕灰色夹砂,砂卵石透镜体,沉积厚度大。分布于黄士台源及河谷阶地最下部。

二、水文地质

灌区内地下水的类型根据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浅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潜水总体流向与地形倾向基本一致,即流向为北西-南东,由于地形地貌、河流纵向切割、地下水开采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在各个地区流向亦有所不同。例如灌区上游泾河一、二级阶地区,流向趋于南北方向;灌区中游二级阶地区,流向为北西-南东或者近于东西方向;清峪河北侧、南侧的局部范围,流向为北西-南东、南西-北东向;局部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因素的影响,潜水由四周向阎良区以北一带的漏斗中心流动。清峪河南部的水力坡降为1.74‰~4.71‰,由西向东递减;清峪河北部水力坡降为2.3‰~6.78‰,总体趋势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灌区水文地质剖面图见图2-3。

灌区潜水分布较广,各种垂向渗入为其主要的补给来源,也是近期主要的农业灌溉开采水源,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中,埋藏相对较浅,容易开采。在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区,潜水埋深一般为2~10m。在清峪河与泾河两侧、阶地与黄士台源交替地带潜水埋藏较深,大致为10~20m,其分布面积相对较小。潜水含水层岩性主要是亚粘士、亚砂士、粉细砂、砂砾石层,厚度为20~50m。渭河二级、泾河三级阶地区,潜水埋深为20~40m,岩性主要为上更新统冲积亚砂士、粘士、砂砾石层,厚度为13~59m。其中泾河一级阶地区,由于含水层的亚砂士、亚粘士覆盖于砂卵石层之上,呈二元结构,故局部具有微承压性,承压水头400~414m。灌区承压水埋深大约在100 m以下,为远源补给,埋藏较深、水量小、不易开采。

图2-3 灌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Fig.2-3 Hydrology geological section in jinghui Canal Irrigation District

三、工程地质

灌区分布最为广泛的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表层为黄士状壤士,厚度5~9m,其下部为古士壤与粉质壤士互层,古士壤层厚约2.0m,士层总厚50m以上。表层黄士状壤士,士壤塑限含水量16.07%;平均天然干容重1.3g/m3;平均天然孔隙率52%;平均饱和度为0.583;平均天然含水量23.5%;该士细粒士及粒径<0.05mm的士粒质量占士样质量的12%,属冻胀士。

3. 工程概况怎么写

一 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由[建设单位]投资兴建的[工程名称];座落于[工程地址],建筑面积版:[建筑面积(平方米权)]平方米, 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高度:[建筑物总高度(米)]米,层高[标准层高度(米)]米,层数[总层数]层,结构形式:[结构类型];基础类型:[基础类型];装饰标准等。本期工程范围包括: ;
2、编制依据:本工程依据《[编制依据(执行报价规则)]》中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根据[设计单位]设计的[工程名称]施工设计图计算实物工程量;
3、材料价格按照本地市场价计入;
4、管理费:
5、利润:
6、特殊材料、设备情况说明。
7、其他需特殊说明的问题

4. 工程概况

兰阳地区由于雪山山脉及中央山脉的阻隔,形成与邻近县市的互动关系不密切,影响其经济发展。鉴于此,规划兴建北宜高速公路,连接台北宜兰,藉以缩短两地区的距离,加速兰阳平原的开发。而坪林隧道则是坐落在台北县坪林乡与宜兰县头城镇之间的隧道工程,属于北宜高速公路东侧的一段,也是其中最长的隧道,全长约12.9 km,采用双筒式、单流向、双车道设计。碍于坪林、头城两地之地形及高程差达160m,故采用单向爬坡规划,由头城端一路爬升,平均坡度为1.256%。为了未来隧道开放使用时新鲜空气的提供及车辆废气的排放,规划经由三组(六座)通风竖井所提供的进、排气功能,配合三处(六座)通风机房坑道及三处(六座)通风中继坑道,将全段隧道分割为七个空气循环系统。另为考虑将来开放通车后可能发生的紧急事故,能迅速安排人员、车辆的调度或疏散,于两条主隧道间配置有28座人行联络道与八条车行联络道。

坪林隧道穿越雪山山脉的平均覆盖土厚度约350m,最高达720m。为掌握全程12.9 km的隧道的地质状况,还特别设计规划了一条与主隧道平行但直径较小的前进导坑(直径约4.8 m),相对位置于两主隧道的中间偏下方。希望利用导坑的开挖来了解全线地质状况,且对恶劣或特殊区域预先施作必要的地盘改良,并作为地下水预先排泄的管道,臆期对主隧道施工能提供较有利的施工条件。将来完工通车时,导坑将作为紧急事故救援车辆使用的通道,避免主隧道因事故发生时所衍生的交通阻塞,而无法迅速到达灾害现场造成救援延误之憾。

台湾东北部的雪山山脉,基本上是属于轻度变质的沉积岩地层,东南翼部分受到菲律宾海版块冲击欧亚大陆版块的影响。连接台北宜兰的北宜高速公路,约略以西北-东南方向横穿东北-西南走向的雪山山脉,坪林隧道所坐落位置无法避免,必须穿越多处的褶皱及断层带,尤其隧道东段更受到琉球弧海沟及弧后扩张的影响,已明确知道在东段的3.5 km长度内就有五条地质学上俱有名称的重要断层。然而经由东段施工中的地质记录发现,在四棱砂岩层中平均每隔约50m至少就有一条大小宽薄不等的剪裂弱带。隧道沿线的地质变化相当丰富,穿越的地层分布由西向东,分别有枋脚层(FC)、妈冈层(MK)、大桶山层(TT)、粗窟层(TS)、干沟层(KK)及四棱砂岩层(SL);地质结构上,则穿越莺子濑向斜、石断层、倒吊子向斜、石牌北支断层、石牌南支断层、巴陵断层、上新断层及金盈断层。依据规划设计阶段的地质调查及部分已施工区域地质记录的回馈,自西而东略述如后。

10.2.1.1 地层分布(由西向东)

枋脚层(FC):中至细粒的厚层砂岩夹深灰色硬页岩,位于1#竖井区。

妈冈层(MK):灰色细粒砂岩及深灰色硬页岩之薄互层组成,位于石断层以西为主。

大桶山层(TT):暗灰色致密硬页岩和深灰色细粒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的互层,隧道西口洞口区及2#竖井前后约2 km段。

粗窟层(TS):粗窟砂岩层为灰色细粒砂岩组成,位于大桶山层之下覆盖于干沟层之上。

干沟层(KK):轻度变质的硬页岩或深灰色粉砂岩,位于隧道东口段被金盈断层及上新断层切割。

四棱砂岩层(SL):灰色至白色偶夹深灰色、细至中粒轻度变质的石英砂岩及硬页岩偶夹炭质页岩组成,位于隧道东口段及3#竖井区域,约3.5 km长被上新断层、巴陵断层、石牌断层切割。

10.2.1.2 断层分布(由西向东)

石断层:逆冲断层;东南侧大桶山层为上盘,西北侧枋脚层(妈冈层)为下盘。规设阶段调查断层带约15 m,其中断层泥约4 m,余为断层角砾。

石牌断层:石牌断层分岔为南、北两支,均属正断层,上下盘均为四棱砂岩层,南支断层带约50m,北支断层宽约30m,以石英岩碎屑及白色断层泥为主。

巴陵断层:正断层,在隧道沿线的上下盘均为四棱砂岩,但依地表露头显示,东南侧上盘为干沟层,西北侧下盘为四棱砂岩的石英岩,断层宽度预估约50m。导坑及主坑顶帽坑均已开挖通过,其出露材料主要呈剪磨破碎状。

上新断层:正断层,在隧道沿线的上下盘均为四棱砂岩,导坑及两座主坑均已开挖通过,其出露材料主要为断层角砾偶夹泥,多呈磨碎状,胶结差,易剥落。

金盈断层:正断层,东南侧干沟层为上盘,西北侧下盘为四棱砂岩,主、导坑均已全断面开挖通过,出露材料在断层东侧有深灰至黑色断层泥及断层角砾,断层西侧则有灰色至灰白色的角砾局部含断层泥,且断层两侧呈高度扰动、破碎。

雪山山脉中所出露的四棱砂岩层,在地质学上是一种很重要的岩性层基准,本层的特征是以厚层浅灰色至灰白色石英岩质砂岩或石英岩为主,夹有暗灰色的硬页岩或板岩,依大江二郎于1931年调查指出,其岩层的标准地点位于北部横贯公路上,行政区属桃园县的四棱地区,该区域是雪山山脉北端中一个东北走向的背斜层,北宜坪林隧道东段约3.5 km长范围所出露的四棱砂岩层,位属于此背斜层的东南翼,平均厚度约350m,大部分为白色石英岩构成,且有较广的露头,而本区域的四棱砂岩往南延伸到台湾中部及南部,名称则改为白冷层及眉溪砂岩。依北宜高速公路基本设计阶段的地质调查工作期末报告(1991年3月)所作的地工参数试验显示,四棱砂岩中的石英岩性及石英砂岩岩性的石英含量分别高达82%、71%,而单压强度则为167MPa、148MPa。

基于四棱砂岩岩体在本区域的多变性,为方便窥视前方未施工部分的地质状况,以期能先作因应。配合隧道施工,目前所实行的探查方法介绍如下:

(1)不取心探查

主要利用冲击式钻机的冲击力、推力及扭力的变化,配合回水颜色及岩屑的观察,记录钻进时间以钻进速率来推估前方地质状况。不取心探查的优点是施作时间较短、费用较低(与取心探查比较),若隧道前方有地下水层,有机会由不取心探查得知并藉以排水,但不取心探查常会因坍孔而无法量得正确的水压及水量数据。在施作期间开挖面通常需配合停工,且钻进过程中,易受操作人员人为影响,故变量较大,造成判读岩体的困难。不取心探查因无法得到完整岩心,在地质解释方面,常存有其不确定因素。在四棱砂岩层段中以HD-90钻机施作,平均16 h可完成50m钻进;但在导坑TBM施工阶段,经由盾身施作不取心探查,其钻进长度及所耗时间却远超过预估。

(2)取心探查

利用钻心机取出完整岩心供地质分析,一般区分为水平长距离钻孔及短距离钻孔(30m内)。取心探查可得到直接的地质数据,相对提供较正确的地质分析。岩心取出后,可经由实验室施作该岩块的物理、化学试验进而得其相关力学参数,钻探完成后的孔洞也能当成排水孔,对于穿越含高压地下水层的岩体而言,也可利用此先行降低水压。但取心探查施作期间开挖面通常需配合暂停,且施作时间比不取心探查要长,费用也高。另外水平长距离钻探在本区域曾以反循环套管工法及钢索式工法施作各有优劣。

(3)隧道内震波探测

主要是利用震波在不同岩盘(介质)中会形成不同反射波的原理,借以调查隧道前方地质资料的一种方法。当震波在岩盘中传递时,若遇上构造或岩性上的不连续面时,会产生反射波,再经由预埋的接收器接收,配合电子计算器的数据分析、处理,即可概括得到岩体强度的变化与分布。TSP施作时,开挖面只需停工1~2小时,施测时间短,且后续数据处理及判读时间较快,其数据分辨率约1~2 m,而一次施作可得到隧道前方100~150m的地质数据。但TSP也有其缺点与限制:由于利用反射波,故无法测定地下水层位置,且只反应岩体平均强度变化,无法预测正确的地质状况,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岩体由好变坏时反应明显,反之则不明显。再者若施测区域岩盘较差,则整体讯号质量即较差,相对影响判读的准确性。

(4)地电阻影像剖面探查

利用电流在不同岩盘(介质)中经由孔隙及填充孔隙的水或空气所产生的不同电阻,借以调查地表下的地质资料及地下水分布情况的一种方法。北宜坪林隧道曾采用双偶极电极排列方式,进行四棱砂岩层中约1.5 km长的地下水分布探测。一般在山区进行工程地质、地下水资源或地下地质调查时,尤其高覆盖层区域,和其他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比较起来,地电阻影像剖面法具有对岩性与水的高度敏感性,并可依地形效应修正和调整探测深度等优点。

5. 说说山阳县降雨和地质灾害的关系并分析地质灾害多大的原因

山阳抄县降雨和地质灾害的关袭系:降雨和地质灾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山阳县夏秋季节降水多,地质灾害频繁。
山阳县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山阳县地处秦岭,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山地松散碎屑物质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夏秋多暴雨;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破坏严重。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山阳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春季温暖多风,秋季潮湿多雨”。平均气温13.1℃,年均日照时数2134小时,年均降雨量709毫米。无霜期207天。夏季较炎热,冬季部分地区气温较低。受秦岭的影响气候既有南方的温暖,又兼北方的寒冷。

6. 在工程概况中为什么要明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

这些都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没有这些内容就无法到地方政府部门比如建委和国土规划局办理选址意见书和征地许可证。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