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地质灾害评审
⑴ 开都河水电站地质灾害及其原因
开通河水电站的地质灾害的主要有有山洪,泥石流,地震。
⑵ 地质灾害评估是否需要立项审批
要看是哪一种地质灾害评估。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需要立项审批内,已容有地质灾害的地评估一般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立项报批。
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程序一般是:项目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项目手续时,根据政府部门的需要,找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级评估由评估单位组织经家评审,一级和二级评估由省、区、市专门评审机构组织评审,修改后由评估单位或建设单位拿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级和二级评估在省级,三级评估在地/市级)备案即可。
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有效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未来工程设施及其运行环境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科学合理地开展此项工作,对发现项目建设区潜伏重大地质灾害问题、提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以及指导建设项目安全实施和运营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雅虹等,2007)。
为规范我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切实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土资源部于2004年颁发了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作为目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规范和依据。
(一)评估的任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任务包括:
(1)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诱发因素;
(2)分析预测工程项目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3)评价工程建设是否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和工程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4)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
(5)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6)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等(郭富赘等,2003)。
(二)评估对象及灾种
《技术要求》规定,凡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以及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均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提及的是:一旦受建设单位委托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无论场地是否跨越地方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划分的所谓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均应进行评估。
图2-2 常见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办理流程图(各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流程各异.以当地行政主管部门为准)
需要评估的主要地质灾害种类,《技术要求》中有明确的规定。总体可概括为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及不稳定斜坡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除地质灾害外,还经常遇到一些环境地质问题需要讨论,主要有活动断层、岩溶、冲沟、淤泥、软土和饱和砂土的液化等,一般情况下是将其纳入到相关灾害中进行讨论。如岩溶问题可以并入到地面塌陷或地下水污染灾害中讨论;活动断层、软土、砂土液化等问题可并入到地面变形或不均匀沉降(陷)灾害中讨论(金德山,2004)。
(三)评估的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
(1)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者在申请核准、备案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办发[2001]35号)。
(2)在已进行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国土资发[2004]69号)。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国土资发[2004]69号)。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冻土沉陷等。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做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评价工作。
2.评估的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主要内容包括:(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2)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3)简要分析评估对象在建设或运营过程中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方式、强度与持续时间;(4)分析论证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中和运营中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5)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6)给出建设场地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的评估结论;(7)针对不同建设阶段,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地质工作意见和防治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建议。
3.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包括前期野外调查和后期室内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流程见图2-3。
(1)野外调查方法:野外调查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取较多的基础资料并得到可靠的评价结果。因此,除采用一系列传统方法收集、获取相关基础资料外,需充分利用已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高效、可靠的资料获取。如利用空间对地观测的InSAR技术可快速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现今地面沉降信息,对传统的水准测量结果进行补充和验证;利用高分辨率数字化航片或卫星图像,可对区域活动构造迹象、滑坡泥石流潜势等进行有效判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室内分析研究:室内分析研究主要是在野外调查及观测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现状分析、未来预测和综合评估。
图2-3 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程序图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地质历史分析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此外,现状评估有时也采用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判别法,而预测评估有时会采用多因素分析法等。由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一般投入的实物工作量较少,又与建设项目的选址阶段相对应,而且评估工作的性质是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而不是解决问题。因此,评估的工作方法目前多以定性分析或半定量分析方法为主,较少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如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包括斜坡及工程边坡),一般采用地质类比法定性评估其稳定性;而对泥石流的稳定性多采用地质环境条件综合评判法进行判定,或采用易发性量化指标半定量评估。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方法较常见的有信息叠加法、多因素综合判别法、模糊数学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4.评估级别
依据建设项目重要性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技术要求》将评估级别划分为3级。凡重要建设项目,无论地质环境条件属哪类,均划为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和一般建设项目的级别划分是个难点,要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级别。确定评估级别时应按以下顺序进行:(1)按《技术要求》确定的建设项目重要性类别;(2)按《技术要求》确定的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3)根据这两个判别结果来综合确定评估级别(黄雅虹等,2007)。
5.评估范围的确定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应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适当扩大,确定对工程项目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必要时可对直接影响范围做重要评估,而对间接影响范围做一般性评估(邢岩等,2004)。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从形成到成灾)有点状、线状和面状之分,如崩塌、滑坡可以相对理解为点状;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为面状;地裂缝为线状。因此确定评估范围时,除用地单位申请批复的面积外,要充分认识和预测不同灾种从形成到成灾可能涉及的空间。一般而言,对于滑坡、崩塌,其评估范围应达到 “山坡有多高范围就有多大” 的基本要求;泥石流灾害要追索到泥石流形成区,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包括冲洪积扇)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预测的可能范围相一致;具有线状特征的地裂缝,也应按预测的可能延展范围作为评估范围。对于预测确有困难的灾害类型,评估范围一般应大于现状确定范围的3~5倍。当然,评估范围的确定离不开建设工程的实际布局(王得楷,2002)。
(四)评估报告内容要求
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前言、评估工作概述、地质环境条件论述、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和结论。其中,评估工作概述中涉及的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建议用列表的方式比较简明,另外,应尽可能附一张清晰的、包含有建设用地位置、交通和评估工作实际材料(如钻孔、物探线等)的示意图。
1.地质环境条件
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是认识评估区基本环境特征和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环境,以及讨论拟建工程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础。地质环境条件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不能仅仅停留于环境现象或环境特征的简单罗列,而应紧密结合工程布局,突出与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析和危险性评估有联系的环境要素或环境特征,重视区域地质环境的研究,并从区域环境条件中分析地质灾害体的演化过程和主要控制及诱发因素。为了给后续分析论证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撑和逻辑铺垫,应以详细描述的方式突出与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析和危险性评估有联系的环境要素或环境特征,而与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析和危险性评估无关的环境描述,要尽量简略(金德山,2004)。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总体评价应用“复杂、中等、一般” 来定位。跨度大的复杂地区或环境地质条件分区、分段明显的,可以用分段分片评价。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灾害易发程度、危险程度和危害程度的综合反映。其实质是对建设项目区,在地质环境现状条件和未来工程活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和成灾可能性的预测,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核心内容。
(1)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现状评估除按《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外,还应注意其着重点是对现有灾害的分析和评述。分析和评述内容应包括:灾害发育基本规律的归纳;代表性灾点的重点剖析;各种灾害(点)历史危害情况、现实活动特征及稳定状况的评价(金德山,2004)。危险性一律用大、中、小描述,避免使用 “较” 字。
在现状评估中如果没有地质灾害就不评估,切忌画蛇添足;对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工程建设和运行中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地区,可开展评估工作;对有液化发生的区域及地段,液化评估时要依据相应的国家规范,如区域性评估可按建筑规范进行评估等。
预测评估的侧重点是在评估区叠加了拟建工程影响后,拟建工程和环境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程度的预测评价。一般情况下,按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次序进行分灾种危险性评估,而对于有些复杂工程也可按功能区分别论述。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是一种风险评估,所以应借鉴已有的同类型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诱发或遭受地质灾害的经验,这将为在建工程的地质灾害评估提供有效的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预测的风险性。
(2)合理区分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和最终结论主要是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论而定。根据笔者的体会,在评估报告中往往易出现二者重复性大、重点不突出和结论不够明确的问题。因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从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内容看,二者的关系比较清楚:即现状评估是预测评估的背景;而预测评估不但要紧紧围绕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进行,而且还应与现状评估结果相互叠加后,共同形成危险性预测评估的最终结论(王得楷,2003)。
3.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1)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应遵守“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并置取大” 的原则。评估工作以说清问题为原则,其量化指标的确定可以以地质分析方法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如果资料充分,有条件的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2)综合评估内容: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包括:(1)危险性分区;(2)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3)防治措施。这些内容应按区段评估,并配以相应的说明。
综合评估的侧重点是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和潜在地质灾害成灾的可能性和成灾后果的严重性,对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进行分区(或分地段、分工程部位)的综合评估(金德山,2004)。
危险性分区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符合哪一级就划为哪一级。如只有危险性大区和危险性小区,就没有必要在它们中间再划分一个危险性中区;又如只有危险性中区,就没有必要再划分一个危险性小区等。另外,要防止危险性分区随意扩大或缩小化,如由于工程施工开挖造成边坡失稳时,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重区将主要集中在工程沿线或仅限于河谷等特殊地带,有时在进行危险性分区划分时,往往可能将划分范围扩大到外围,这样是不合理的(邢岩等,2004)。
综合评估应简明扼要,只要把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主要认识反映出来即可,避免对上述评估的简单重复。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或中等的,要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对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尤其是提出避让或改变建设工程选择的,要提出论证,并给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3)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是评估工作的目的,最终结论的得出应该建立在2个判据之上:一是地质灾害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对此不能仅局限于灾害对拟建工程影响的分析,还要考虑拟建工程对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二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难易程度,此评价既要考虑技术上进行防治的难易程度,还要考虑防治费用的投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金德山,2004)。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即获得“防” 和 “治” 的具体措施。因此,选择的工程防治技术类型越简单,越易于实现越好,通常经济实用的技术是应该首先推荐的(具有特殊目的的工程项目除外);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现有经济技术条件难以达到防治要求的场地,从“防” 的角度,应态度明确,坚决提出 “躲避”、“另选场地” 和 “局部改选” 的建议,不应迁就局部和地方利益,铸成潜伏重大灾害隐患工程的大错(王得楷,2002)。
(五)评估报告评审要求与备案
评估报告完成后,需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报告评审,评审完待评估报告提交委托单位后,还要对评估成果进行备案。
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标准是什么相关的表格和提交资料有哪些要求,什么地方可以下载到
地质灾害评估级别分为三级,一级最高,三级最低。二级、三级评估需要的资质一专般采用乙级以上,一属级评估必须采用甲级资质。
需要提交资料为备案表,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及专家组名单;
所需资料可跟当地国土资源局主管部门沟通联系!
⑸ 阿珠水电站
关于阿珠水电站、六纳公路建设及六枝电厂筹备情况的视察报告
--------------------------------------------------------------------------------
驻六枝片区市政协委员视察组
2004年8月27日,六枝特区政协受市政协的委托,组织驻云盘片区的市政协委员对六枝阿珠水电站、六纳公路六枝到梭戛段建设情况、六枝电厂的筹备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阿珠水电站建设工程进展和移民工作开展情况。阿珠电站坝址建于三岔河龙场乡境内段,装机27MW,水库面积3.2平方公里,由拓源公司负责施工,于2004年10月动工修建,截止2004年8月,完成进场公路石路路面2.3公里和上坝公路0.5公里建设,进场公路全面贯通,140米导流洞开挖结束,厂房围墙工程全部完工,厂房建设正在进行,该工程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投入1200万元,其中,大坝进场公路100万元,导流工程投入109万元,厂房围墙及厂房土地平整投入67.3万元,施工费及设计费713.2万元,大坝施工区临时住房投入100万元,施工区征占耕地、坟墓等补偿60.48万元,政府前期工作费50万元。
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移民安置规划和《阿珠水电站水库淹没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并组织开展了库区、施工征占耕地及地上附着物分户详查登记和建卡立档工作,库区淹没耕地1774.279亩,施工征占耕地76.774亩,淹没房屋5408平方米,零星树木、竹子3.4万株,淹没及征占坟墓140座,涉及龙场、岩脚、新华、梭戛4个乡(镇)、13个行政村,47个村民组,189户,1001人,目前新华、梭戛两个乡移民安置的土地已基本落实,待业主方资金拨付后即可实施。完成了大坝施工征占耕地补偿金兑现工作,60.48万元补偿金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同时加大库区移民宣传力度、编印《移民须知》400份,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六纳公路建设工程进展情况。六纳公路六枝到梭戛段公路全长40.31公里,(包括延伸段3.615公里)属新建山岭丛丘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为30KM/H,路基宽为7.5米,工程总投资2229.828万元,六盘水市交通局为该项目业主单位,贵州通力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水城分公司对该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理,贵州省公路桥梁工程公司中标,负责该项目的施工,项目经理部分5个项目处组织施工,工程于2003年8月18日开工,计划2004年7月底完工,现累计完成投资1795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80.5%,其中:路基土石方44.2万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96.6%,填方13.2万立方米,占总工程总量的75.6%,砌石工程6.8万立方米,占总工程量的86.1%,涵洞工程446.2米/74道,占总工程量的80.8%,沥青下封层567454平方米,占总工程量的22.62%,不能按计划如期完工。
(三)六枝电厂项目资料准备情况。新建的六枝电厂位于六枝岩脚镇老坡底村,装机规模4×600MW,总投资890324万元,一期装机2×600MW,投资486848万元。
目前六枝电厂初研可行性报告编制工作,由省电力设计院承担,2004年2月6日,六枝电厂新建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在贵阳,经有关专家评审通过,2004年2月,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受电力公司委托,前来我区对老坡底、龙场、鸡场坝三个厂址进行环评调查工作,3月,市县环保局已完成填写和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省环保局评估中心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了老坡底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评审,水资源评价已委托贵州水利电力设计院编制,现正作工艺系统设计和总平面布置,预计8月底完工,可研编制工作,争取10月份通过评审。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制由贵州省地矿局地检公司进行,现室外工作已结束,正进行报告的编制工作,力争9月份取得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编制和审查批文,10月份完成水资源认证和取得长江水利委员会和省水利厅同意取水的批文,上报项目建议书,上网电价核定文件,贷款意向书,项目工业卫生,劳动安全评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项目建议书评估等项工作,在今年10月前完成。
为了确保电厂供煤需求,六枝电厂2×600MW供煤规划通过评审,省煤炭设计院编制完成了4×600MW供煤规划,2004年3月,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前来我区对化乐、新华、黑塘、黑拉戛、岩脚、龙场、新窑等煤矿的煤质进行取样,我区与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签订了新华井田的勘探普查合同,经费250.8万元(市县各出50%),目前新华煤田勘探工作完成任务的85%,新华探矿权的申报资料已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待批,普查设计方案5月在省发改委通过专家评审。3月初,市煤炭局委托省煤炭设计院开展对化乐勘探区的精查和矿区总体规划工作,规划年产量420万吨的化乐煤矿首采区精查预计8月中旬完成野外工作,黑塘矿区总体规划已完成编制工作,矿区总体报告8月中旬已编制完成,待批。
另外2004年8月,六枝电厂董事会已组建,由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西电东送股份有限公司,国投电力公司,省开发投资公司共同组建“贵州信源发电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35%、25%、25%、15%,目前正在进行工商税务登记注册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阿珠水电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施工速度慢,现场看不到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二是业主划拨移民补偿经费到位不及时,移民工作经费不足,群众普遍反映补偿标准过低,抵触情绪大,增加了工作难度;三是移民安置资源匮乏,难以调剂出与移民户被淹没耕地相当质量和数量的耕地,少数移民有拒迁情绪。
(二)六纳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进展缓慢,其原因从客观上来说资金到位不及时,主观上来看组织施工不得力,碎石采备不足,工程机械不能满足所致。二是在施工中,因征地、搬迁等问题曾一度影响了施工进度,特别是岩脚至老坡底段涉及征地、搬迁较多,电力、电讯、光缆等管网复杂,目前虽然路基工程已基本结束,但第二期征地,拆迁款还未付到农户手中,个别地段得不到施工。三是建设资金到位不及时,不能与工程进度同步拨款,使工程后期工作时干时停,不能正常进行。
三、意见建议
(一)关于阿珠水电站
一是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督促业主,加大对工程的领导力度,督促施工方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明年第一台机组发电;二是业主的补偿经费和移民安置经费要按计划及时到位,补偿标准问题,原签定合同,办理征地手续的,按原文件的补偿标准执行,没有办理征地手续的,需增土地,应按2004年省府5号文件执行,该给农民的补偿要补足;三是移民安置工作要做细,确保搬迁农户安置后稳得住,生活得下去。
(二)关于六纳公路
1、市交通局作为业主单位应加派力量,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人力、物力,对工程缓慢地段进行突击,确保年底工程竣工。
2、按工程进度拨款,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别是对农户的拆迁补偿经费要及时兑现,排除施工障碍。
3、特区政府对涉及到土地征用及搬迁方面的问题要积极协调,加大力度,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三)委员们通过厂址视察,听取情况通报后认为,六枝电厂项目的成败,对六枝特区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六枝电厂前期工作中,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项目的立项,用地的申报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一是继续加大对六枝电厂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国家审批立项;二是在土地征用手续方面,协助特区政府向省有关部门积极反映,争取省领导批准按重点项目给予优惠照顾;三是采取超常规的方式一边施工,一边加快申报速度。
⑹ 地质灾害评估费用取费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依据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源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内险性评估工作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实行,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注:报告评审费为:一级评估2.0万;二级评估1.5万;三级评估1.0万。
⑺ 四川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否有地方规范,目前执行的最新规范是什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依据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源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属》(国土资发〔2004〕69号)实行,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注:报告评审费为:一级评估2.0万;二级评估1.5万;三级评估1.0万。
⑻ 为什么水电站会影响地质灾害
建设水电站的坏处抄
首先,建设水电站势必要利用水的落差,这样就需要修建水坝来人为的拥有和控制落差的存在,然而修建了水坝之后上游的水位就会提高,两岸很多地方就会永久性的给淹没,原来很多无水的溶洞会注满水,改变了原有的地压力平衡;对下游而言,河床裸露增加,原来的地下水道变为干溶洞,也改变了原有的地压力平衡。地压力平衡的的改变,触动地壳,导致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等的地质灾害频发,甚至会改变地质板块的平衡,诱发地震的发生。
其次,水电站对非污染生态方面的影响严重,上游淹没区对植物及动物的活动范围、栖息环境的影响;下游河床裸露可能会对水生生物的生活、繁殖、鱼类产卵受阻、影响鱼类洄游、导致鱼类灭绝!
再其次,施工期的占地、取弃土场、爆破噪声、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及生活废水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也大。
⑼ 拟建水电站影响区范围内能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吗
拟建水电站影响区范围内可以进行地质灾害治理,但是需要根据拟建水电站版的基本情况,权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级别,增加相对应的治理措施类型等。
建设水电站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建设水电站势必要利用水的落差,这样就需要修建水坝,以便人为的拥有和控制落差,然而修建了水坝之后上游的水位就会提高,两岸很多地方就会永久性的被淹没,原来很多无水的溶洞或者地下空洞会注满水,改变了原有的地压力平衡;对下游而言,裸露河床增加,原来的沿岸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也改变了原有的地压力平衡。地压力平衡的的改变,触动地壳,导致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会改变地质板块的平衡,诱发地震的发生。
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多长时间
得看你在什么地方?如果地质环境不复杂的话,现场踏勘后写报告,找专家评审就可以了。以前还有备案,现在国土资源部取消了。如果地质环境复杂的话,还得打钻取得地质资料,就时间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