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拟录取
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研究生录取政审表和调档函一般是什么时候发过来啊
五月底六月初
Ⅱ 武汉地质大学宝石学可以考专升本吗专科可以直接考研吗
1、大专毕业两年以上可以报考,但同等学力报考会有条件,多数学校规定不能跨版学科报考,各校的具权体要求不同(个别专业不接收同等学力)。名校要求比较高,如外语过四级、发表论文、本科主干课程成绩单等,一般大学只是在复试时加试两门专业课。具体查看拟报考学校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如果本科毕业报考的限制就少一些。专升本可咨询地大或查看今年成人高考信息。
2、如果想大专报考则建议去拟报考学校研究生招生网查看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了解报考条件、初试加试复试科目等信息。研究生录取主要还是看分数,只要你符合报考学校的要求,分数到线就可以被录取。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Ⅲ 中国地质大学19年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录取线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去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在通知公告里面往下滑。找到19年五月份左右的。那里应该就有拟录取名单的。里面有分数线你可以看一下。
Ⅳ 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复试注意什么问题
启道教育提供:
一、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
(一)统考生进入复试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外国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60分。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单科不低于40分。
注:成绩即日起可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招生系统查询。
(二)前期未完成复试的非统考生须参加本次复试。已完成复试的此次不再复试。
二、招生计划
除通过2017年博士招生简章面向社会公布的招生计划外,今年我校新增了30个博士招生指标,届时将作为业绩计划由导师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申请 。
三、复试
(一)复试方案
各招生单位最迟于复试前5天公布2017年博士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请考生关注报考单位网站通知。
(二)资格审查
严格审核考生的报考资格,初试环节已完成资格审查的,考生参加复试时只需持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复试。
严格对在职生的资格审查,报考学院除对在职生报考的学术条件进行审查外,对报考非定向的在职生,复试时须提供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对报考定向的在职生,须提供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脱产三年攻读博士学位的证明(报考登记表单位意见栏内已明确注明的可不再提供)。对于提供虚假信息者,取消其复试资格。
(三)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由各单位在复试方案中公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专业课笔试,按照考生报考科目组织;
2.专业外语文献翻译能力,可与专业课笔试同时进行;
3.外语听说能力;
4. 科研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复试费100元/人,由复试学院按照财务规定收取。
四、录取
(一)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各单位核定的招生计划见附件)。
(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拟录取12人,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辅导员专项计划录取2人。
(三)严格执行在职生脱产学习政策。对于在职人员中拟录取为非定向的,可享受非在职生待遇,考生需与现单位脱离关系:1)将档案转入学校;2)提供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对于在职人员中拟录取为定向(委培)的,不转档案,但需提供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其脱产三年在校学习并为博士生完成论文提供必要的支持的证明,并签署定向(委培)合同,缴纳2.8万元/年的委培费,保证博士生毕业后回单位工作。
(四)录取规则由各单位在复试方案中明确公布并严格执行。未参加复试者不予录取,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日程安排
(一)5月5日前,各单位提交复试录取工作方案,最迟于复试前5天在各招生单位网站公布。
(二)5月16日前,各单位组织复试工作,具体复试时间地点由报考单位在复试方案中公布。
(三)复试期间考生登录招生系统自行下载打印体检表,5月12日下午到校医院体检(体检费35元),未在规定时间内体检的自行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并将体检表交研招办。
(四)复试后三天内学院公示拟录取名单。
(五)拟录取为非定向考生须于5月30日前完成调档和政审(外校应届生档案可推迟至7月初),拟录取为定向(委培)考生须于5月30日前完成合同签订,否则学校有权取消考生拟录取资格。
(六)录取通知书于6月中旬前发出。
Ⅳ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研究生院要通信专业的调剂吗
1、调剂原则来:学科相近,源个人素质,本人意愿,当然先决条件是该校专业硕士的招生情况(是否达线人数超过了拟录取人数,拟录取比上线人数够了1:1.2-1:1.5的比例一般就不会从学硕那里调剂)。
2、专业课试题不同,考试成绩没有可比性,但一定都是超过了国家线(自划线学校是过了本校的控制线)的。
3、问题三的答案取决于你报考的学校决定录取时初试、复试成绩加权各占的比重,如果有学硕的调剂过来复试了,这个情况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调剂的考生是本校的或者和老师关系比较好,可能性就更大了,毕竟学校同意他们过来复试,就意味着他们有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机会,而且也有了人情分的操作空间。
但说这些也不希望吓到你,你是第一志愿考生,本身就是优势,他们调剂的有一半是凭运气,你没有这个顾虑,只要和他们拼实力就好了,加油吧,还有半年时间,你有机会跟他们在实力上一拼高下
Ⅵ 现在急切需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09年研究生专业目录
经济管理学院09硕士研究生录取新生名单作者: 添加时间:2009-5-12 17:10:28 点击:1739
专业序号
报考专业代码 报考专业名称 姓名 考生编号 初试总分 笔试成绩 面试成绩 复试总分 复试权重 总评成绩 拟录取类别 奖学金等级 导师 校内职工 备注一
46 120202 企业管理 黄建刚 104919230262721 409 84 171.4 255.4 0.4 348 学术委培 全额自费 瞿祥华 单考
47 120202 企业管理 常飞龙 104919230262720 385 85 190.4 275.4 0.4 341 学术委培 全额自费 成金华 刁凤琴 单考
41 120202 企业管理 练培源 104919210262296 374 90 180.33 270.33 0.40 333 学术普通 一等 熊英
48 120202 企业管理 姜宇涵 104919230262722 387 68 174.2 242.2 0.4 329 学术委培 全额自费 严良 单考
42 120202 企业管理 易瑜琴 104919210262311 351 81 172.67 253.67 0.40 312 学术普通 二等 王晓川
43 120202 企业管理 王超 104919210262316 340 75 176 251 0.40 304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熊英、刘宇清
44 120202 企业管理 廖明 104919210262297 342 68 180 248 0.40 304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周国华 企业战略管理69 营销管理73
45 120202 企业管理 栗慧 104919210262295 316 74 174.33 248.33 0.40 289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王辉 企业战略管理61 营销管理77
29 120201 会计学 李远 104919210262220 405 90 187 277 0.40 354 学术普通 一等 汪长英
30 120201 会计学 胡光霞 104919210262225 363 86 176.5 262.5 0.40 323 学术普通 一等 刘云忠
31 120201 会计学 余丹丹 104919210262262 359 79 178.5 257.5 0.40 318 学术普通 二等 邹伟进
32 120201 会计学 李娟 104919210262242 366 70 173.25 243.25 0.40 317 学术普通 二等 查道林
33 120201 会计学 袁峥 104919210262264 354 86 172.25 258.25 0.40 316 学术普通 二等 李月娥
34 120201 会计学 刘丛丛 104919210262222 344 88 176 264 0.40 312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朱冬元
35 120201 会计学 申成锐 104919210262218 330 93 175.25 268.25 0.40 305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严汉民
36 120201 会计学 崔小力 104919210262232 327 83 181.2 264.2 0.40 302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查道林
37 120201 会计学 韩菡 104919210262234 329 85 173 258 0.40 301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李江涛
38 120201 会计学 李静 104919210262241 328 78 170.25 248.25 0.40 296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谢雄标
39 120201 会计学 陈小镇 104919210262231 316 80 181.4 261.4 0.40 294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陶力士
40 120201 会计学 李杜娟 104919210262217 321 78 172.5 250.5 0.40 293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翟民
88 120201 会计学 方贵阳 104919210262226 327 放弃
89 120201 会计学 马寅佳 104919210262250 351 放弃
28 120200 工商管理 王萌 104919230262719 419 92 188 280 0.4 363 学术委培 全额自费 诸克军 单考
27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路 104919230262718 398 73 176 249 0.4 338 学术委培 全额自费 谢雄标 单考
13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赵峰 104919210262196 391 92 163 255 0.40 337 学术普通 一等 李四福
14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巩冰 104919210262173 380 88 164.8 252.8 0.40 329 学术普通 一等 帅传敏
15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孙佩 104919210262182 383 94 153.8 247.8 0.40 329 学术普通 一等 候祖兵
16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玉宽 104919210262169 361 88 170 258 0.40 320 学术普通 一等 张冶河
17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蔡勇 104919210262197 369 84 149.6 233.6 0.40 315 学术普通 一等 赵晶
18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熊慧 104919210262198 353 88 155 243 0.40 309 学术普通 一等 於世为
19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刁金龙 104919210262172 344 87 161.4 248.4 0.40 306 学术普通 一等 诸克军
20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超 104919210262184 339 86 169.8 255.8 0.40 306 学术普通 一等 翁克瑞
21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欣 104919210262168 326 92 174.6 266.6 0.40 302 学术普通 一等 张新兰
22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韩卉 104919210262174 359 61 153 214 0.40 301 学术普通 一等 孙理军
23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杨彦 104919210262192 336 81 164.2 245.2 0.40 300 学术普通 一等 李四福
24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明 104919210262177 357 70 142.8 212.8 0.40 299 学术普通 二等 王柏轩
25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蔡立锋 104919210262170 331 73 146.4 219.4 0.40 286 学术普通 二等 付晓灵
26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刘克超 104919210262178 330 81 139.2 220.2 0.40 286 学术普通 二等 王萍
8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林超 104919210261968 375 91 175 266 0.40 331 学术普通 一等 王来峰
9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张卓梅 104919210261974 365 90 181 271 0.40 327 学术普通 一等 李通屏
10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田飞 104919210261969 360 87 179 266 0.40 322 学术普通 二等 吴巧生
11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李罡 104919210261965 356 89 176 265 0.40 320 学术普通 二等 吕军
12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王月 104919210261971 337 85 181 266 0.40 309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杨树旺
7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金燕 104919210261976 248 79 163 242 0.40 246 学术定向 一等 袁艳辉 少骨
1 020200 应用经济学 胡蝶 104919210260026 368 78 176 254 0.40 322 学术普通 一等 苏晓燕 政治经济学69 发展经济学62
2 020200 应用经济学 杨喻兵 104919210260021 353 88 176 264 0.40 317 学术普通 二等 邓宏兵
3 020200 应用经济学 董琳 104919210260024 334 85 176 261 0.40 305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朱冬元
4 020200 应用经济学 赵秋硕 104919210260048 337 79 174 253 0.40 303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刘云忠
5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张超 104919210260043 332 72 175 247 0.40 298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王波
6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徐锎 104919210260042 331 67 180 247 0.40 297 学术普通 全额自费 徐德义
51 020100 理论经济学 党鹏 104919210260014 328 放弃
107 120203 旅游管理 郭瑞 104919104760504 90.4 学术普通 一等 鄢志武
90 120202 企业管理 涂倩 104919104910496 88 学术普通 二等 刘家国
91 120202 企业管理 刘嘉梅 104919104910492 86 学术普通 二等 严良、陈莲芳
92 120202 企业管理 翟晓庆 104919104910501 86 学术普通 二等 向龙斌
99 120202 企业管理 逯燕 104919104910494 86 学术普通 一等 向龙斌
100 120202 企业管理 张露 104919104910502 86 学术普通 一等 杨力行
101 120202 企业管理 杨军凤 104919104910499 86 学术普通 一等 王柏轩
102 120202 企业管理 李盼 104919104910491 86 学术普通 一等 余敬
103 120202 企业管理 丰华 104919104910488 85 学术普通 一等 严良
104 120202 企业管理 熊捷 104919104910498 84 学术普通 一等 李鹏飞
93 120202 企业管理 陈琳 104919104910487 83 学术普通 二等 谢雄标
94 120202 企业管理 王小洁 104919104910497 82 学术普通 二等 严良
95 120202 企业管理 周欣 104919104910503 82 学术普通 二等 刁凤琴
105 120202 企业管理 杨胤宗鹏 104919104910500 81 学术普通 一等 陶应发
96 120202 企业管理 刘密 104919104910493 79 学术普通 二等 刘家国
106 120202 企业管理 胡莎莎 104919104910489 79 学术普通 一等 余敬
97 120202 企业管理 乔丽娜 104919104910495 79 学术普通 二等 杨力行
98 120202 企业管理 李亮 104919104910490 77 学术普通 二等 杨力行
79 120201 会计 田华秀 104919104910478 92 学术普通 一等 杨亚萍
80 120201 会计 于洁 104919104910483 92 学术普通 一等 李鹏飞
81 120201 会计 李敏 104919104910475 91 学术普通 一等 汪长英
82 120201 会计 刘文宇 104919104910476 90 学术普通 一等 查道林
71 120201 会计 张波 104919104910484 90 学术普通 二等 金春来
83 120201 会计 周佳 104919104910486 89 学术普通 一等 金春来
84 120201 会计 黄勇 104919104910474 88 学术普通 一等 查道林
72 120201 会计 王桃英 104919104910479 88 学术普通 二等 单新萍
73 120201 会计 史盼旭 104919104910477 88 学术普通 二等 李月娥
74 120201 会计 胡明星 104919104910472 88 学术普通 二等 汪长英
75 120201 会计 黄序英 104919104910473 87 学术普通 二等 严汉民
76 120201 会计 叶颖 104919104910481 86 学术普通 二等 杨亚萍
77 120201 会计 郑莹 104919104910485 86 学术普通 二等 单新萍
85 120201 会计 陈哲思 104919104910471 84 学术普通 一等 李鹏飞
78 120201 会计 尹兴敬 104919104910482 84 学术普通 二等 李月娥
86 120201 会计 杨薇 104919104910480 82 学术普通 一等 李鹏飞
87 120201 会计 陶雯 104919104750470 80 学术普通 一等 李江涛
70 120200 工商管理 郑姿 104919104910469 88 学术普通 一等 严良、翟民
69 120200 工商管理 李虎 104919104910468 80 学术普通 二等 宋凡
1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廖明敏 104919104910462 91 学术普通 一等 付晓灵
60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翁明静 104919104910466 90 学术普通 二等 王开明
2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杨娟 104919104910467 89 学术普通 一等 郭海湘
68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祥 104919104910465 89 学术普通 一等 诸克军
58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高艳卉 104919104910457 87 学术普通 一等 诸克军 留学计划
61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敏 104919104910460 86 学术普通 二等 帅传敏
62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高莹莹 104919104910458 86 学术普通 二等 付晓灵
63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蒋冰 104919104910459 85 学术普通 二等 王广民
64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如鑫 104919104910461 84 学术普通 二等 诸克军
65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陆曾 104919104910464 82 学术普通 二等 赵晶
59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刘国辉 104919104910463 78 学术普通 二等 帅传敏
57 081824 ★资源产业经济 蔡倩 104919104910414 86 学术普通 一等 汤尚颖
52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巩姣姣 104919104910004 89 学术普通 二等 许小平
53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张静 104919104910007 87 学术普通 二等 肖建忠
55 020200 应用经济学 付书科 104919104910003 87 学术普通 一等 杨树旺
56 020200 应用经济学 王鑫 104919104910006 87 学术普通 一等 邹伟进
54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刘杨 104919104910005 82 学术普通 二等 吕军
50 020100 理论经济学 崔宇 104919104910001 90 学术普通 一等 成金华
49 020100 理论经济学 许力飞 104919104910002 0.40 72 学术普通 二等 成金华 学科交叉
Ⅶ 中国地质大学历年初试考研分数线是多少急需!!!!
中国地质大学历年初试考研分数线如下图: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以内提高质量为核容心,坚持全面考察,坚持客观评价,提高复试工作的有效性;坚持公平、公正,坚持以考生为本,尊重考生,服务考生,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坚持复试淘汰制。
1、进一步增强复试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强化复试考核,严格复试管理,切实提高录取质量。
2、对拟参加复试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资格者不得进入复试。
3、所有报考艺术与传媒学院且成绩达到学院划定复试分数线、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
4、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分类复试,分类择优录取。
5、根据各学科专业分配的招生名额,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录取名单,录取满额为止。
6、未参加复试或复试未通过的考生
7、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及推免生均需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得录取。
Ⅷ 中国地质大学招收区调研究方向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始末
顾德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以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主的基础地质研究任务日趋繁重。为缓解当时区调队伍中较高层次的中青年技术人才的短缺,使新颁布的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 1∶ 50000) ( DZ/T001—91) 》更好地实施,不断提高区调图幅质量和区域地质研究水平,原地质矿产部直属单位管理局和教育司委托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和武汉) 招收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的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先后共招两期,分别于 1996 年、1999 年毕业。这些毕业生在区调行业为提高我国区域地质研究水平和区域地质调查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这次招收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为中国地质大学招收大批委培生提供了经验,亦为中国地质大学后来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打下了基础。
一、招生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陆续开展了 1∶ 100 万和 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当时采用的填图工作方法基本是学习苏联的。局部地区也开展了1∶ 5万区域地质填图,其工作方法也是从苏联学来的。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欧美地质科学和地质填图方法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86 年,原地矿部设立了 “1∶ 5 万区调中地质填图方法研究”项目,并列入部 “七五”重点科技攻关第十六项 ( 编号 86016 -02) ,开展我国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发育区的 1∶ 5 万区调填图方法研究并委托原地矿司 ( 后改名直管局) 负责织组实施。项目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 “把当代地质科学领域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区域地质调查中,改革传统的区调填图方法。在既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有关的先进填图方法,又包容我国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典型试验区进行填图实践和研究,突破目前地质填图方法的技术难点,总结和创立一套适合我国特色的花岗岩区、变质岩区和沉积岩区地质填图方法,以填制出新一代的地质图,赶上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和水平。”经过 4 年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典型区专题实践,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区的 1∶ 5万地质填图方法体系,其最大特点在于: 把当代地层学、沉积学、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变质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与 1∶ 5 万区域地质填图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在学术理论上和 1∶ 5 万区域地质填图的实践上都具有深远意义和实用价值。在项目进行的后期,这套填图工作方法在全国 1∶ 5 万区调填图中推广,同时原地矿部按照新填图方法制定了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的行业规范———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 1∶ 50000) ( DZ/T001—91) 》,全国区调行业学习新方法、应用新方法形成了热潮,我国的基础地质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质量正向着新的水平迈进。
“区域地质调查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系统的地面地质填图、遥感地质解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测定、岩矿测试、古生物 ( 包括微体古生物) 鉴定等综合研究手段,阐明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石、岩浆活动等基本特征及其与矿产的关系,为矿产普查提供方向和依据,为工农业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这是一项既具专业性又具综合性的工作,要求进行区调工作的技术人员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地质理论和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还要具有较多的野外工作经验。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参加区调工作的部分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够理想,基础地质理论掌握较弱,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较慢,综合研究能力较差,且野外实践经验较少。
“七五”末,原地矿部决定,到20 世纪末完成200 万 km2面积的1∶ 5 万区调。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是相当困难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原地矿部直管局加大了部署。不但省区调队进行 1∶ 5 万区调,有些勘探队亦进入区调行列,进行 1∶ 5 万区调。同时一些地质院校也参加 1∶ 5 万区调工作。我有幸自 1989 年开始,步入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了尽快掌握地质填图方法和管理要求,经常参加一些 1∶ 5 万区调项目的设计审查、野外验收和最终验收,学习新、老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和区域地质调查管理。同时亦了解了这些单位参加区调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筹备和招生
1992 年秋,部直管局区调处在西安召开秦岭造山带填图经验交流会,我参加了会议。会间原地矿部直管局区调处陈克强处长征求我对当时区调工作的意见时,我谈了两个问题,其一是勘探队进行 1∶ 5 万区调的图幅质量问题; 其二是参加 1∶ 5 万区调的部分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较高层次中青年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陈处长问我有什么办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说 “你出钱,我出力,培养一部分较高层次中青年技术人才,然后由他们再带动他们的队友,逐渐提高区调技术人员的素质。”我解释为: 采取委托代培硕士研究生的办法培养区调队的项目技术负责和填图组组长,这些学员毕业后回原单位参加1∶ 5万区调工作,可以担任 1∶ 5 万区调项目技术负责,或者担任项目负责人,甚至可担任区调队的区调质量管理工作。难题是培养经费问题,但也有解决的渠道。例如国家下拨给地矿部 1∶ 5 万区调地勘经费平均费用为 28 万元/幅,而拨给地质院校的地勘费为 22 万元/幅,其余 6 万元是作为人工费扣除了。可将院校参加区调的图幅经费扣除的人员工资部分( 每幅图 6 万元) 作为培养经费。招生名额请部教育司向教育部申请增加委培生名额。陈处长当场就和我讨论了具体工作步骤和招生单位。我提出,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和武汉)是地质矿产部的直属院校,由我们先招生试点,待条件成熟 ( 资金和招生名额) 后再扩大到其他院校。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主要招收北方的学员,而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则招收南方的学员。当晚,我和参加会议的索书田老师草拟了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回京后,我向区调所所长谭应佳教授、系主任吴正文教授和教务处做了汇报,他们都同意和支持这项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区调所和教务处对招生简章和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修改,并向部教育司提出招生申请。期间,陈克强处长到部教育司和直管局就委培生的招生和培养经费的落实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经过多方努力,于 1993 年 6 月 20 日地矿部直管局和教育司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局 ( 厅) 发出 《关于招收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函( 地直函 [1993] 052 号) 》,文中强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以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主的基础地质研究任务日趋繁重。为缓解现有区调队伍中较高层次的中青年技术人才短缺,使新颁布的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 1∶ 50000) 》 ( 编号 DZ/T0001—91) 更好地实施,不断提高区调图幅质量和区域地质研究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经研究,从1993 年8 月起,由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和武汉) 招收20 名区域地质研究方向的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经费由部 “八五”后 3 年新增该校 4 个图幅 ( 北京和武汉各 2 个图幅) 的费用基础上,每幅再增加 6 万元 ( 共 24 万元) 解决。文件的两个附件是招生简章和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一:
招生简章
经地矿部教育司批准,部直管局同意,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和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于 1993 年招收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各 10 名。
研究方向: 区域地质调查
学制: 2 ~3 年
招生对象与条件: 各地矿局 ( 厅) 区调队技术骨干。本科毕业,具有 4 年以上 ( 含 4 年) 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外语基础,身体健康,年龄 45 岁以下。
招生办法:
1. 由两名高级职称同行专家推荐,经省地矿局 ( 厅) 及所在单位政审合格、批准。各个省局 ( 厅)推荐 2 名。
2. 推荐由各省局 ( 厅) 向两校统一办理,并随寄体检表,本科 ( 含函授本科) 毕业证书复印件及推荐书,政审材料,于 1993 年 7 月 10 日前寄往校教务处 [东北、西北、华北及山东省报名材料寄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中南、西南、华东 ( 除山东省) 报名材料寄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3. 被推荐者参加由学校单独命题的入学考试,考前参加外语、数学、政治及专业基础的补习班。入学考试合格者,录取为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入学时间由 1993 年 8 月算起。
4. 经费: 在校期间的培养费、完成生产与学位论文各项费用及野外津贴等全部费用,由部 “八五”后 3 年新增给学校的 4 幅图的费用基础上,每幅再增加 6 万元,即按 28 万元/幅全额下达。学生在校期间的工资、书报费、医疗费、探亲费、福利等待遇由原单位负责。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附件二:
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岩石、地层、构造及矿产等基础地质理论,系统掌握区调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具有区调生产、科研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区调人才。
二、学制与教学安排
学制: 两年半
教学安排 ( 见下表)
教学安排表 ( 委托代培研究生) ( 初定)
第二学期末进行专题报告。
学位进修生第一学年在校学习,修满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三、研究方向
根据委托单位需要及区调图幅的具体情况,围绕总的培养目标,设立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学及矿产等研究方向,初步拟定为:
岩石学方向:
1. 沉积岩岩石学 2. 变质岩岩石学 ( 含显微构造) 3. 岩浆岩岩石学
地层学方向:
4. 地层古地理学 5. 沉积古地理学 6. 生物地层学
构造学方向:
7. 区域地质力学 8. 岩石流变学 9. 遥感构造地质学
10. 区域构造学 11. 构造地质学
矿产地质方向:
12. 金属矿产 13. 非金属矿产
四、课程设置
硕士学位必须修满 30 ~ 32 个学分,其课程设置分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选修课及读书报告。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公共必修课 ( 13 学分)
1. 马列主义理论课 90 学时 4 学分
2. 第一外国语 160 学时 6 学分
3. 应用数学 60 学时 3 学分
学位必修课 ( 7 学分)
1. 1∶ 5 万区调规范及区调管理 20 学时 1 学分
2. 沉积岩区地质与填图 20 学时 1 学分
3. 花岗岩区地质与填图 20 学时 1 学分
4. 变质岩区地质与填图 20 学时 1 学分
5. 现代构造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6. 地质构造变形分析 30 学时 1. 5 学分
选修课 ( 选满 8 ~10 学分)
1. 算法语言 80 学时 4 学分
2. 应变测量与分析 30 学时 1. 5 学分
3. 显微构造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4. 岩石流变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5. 地层学新理论、新方法 40 学时 2 学分
6. 沉积岩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7. 岩浆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8. 岩浆动力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9. 变质岩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10. 金属矿产地质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11. 非金属矿产地质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12. 现代测试方法简介 20 学时 1 学分
13. 岩石化学在区调中的应用 30 学时 1. 5 学分
14. 遥感在区调中的应用 30 学时 1. 5 学分
15. 物探方法在区调中的应用 20 学时 1 学分
读书报告 ( 2 学分)
在学习期间必须完成 1 篇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围绕论文选题作文献综述。读书报告公开宣读,通过后取得 2 学分。
五、野外地质调查、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参加 1∶ 5 万区调图幅的踏勘、剖面测制、填图及专题研究与野外验收全过程。加强实践性环节,结合专题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参加样品测试与成果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编写。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文件下达后,各省开始报名,由于当时正处于地质行业最不景气的时期,加之正值夏天,区调技术骨干正在野外工作,报名工作直到 9 月中旬结束。材料到达后,中国地质大学和区调处一起进行了审查,最后确定 8 名学员入学。他们是青海区调综合地质大队 2名,甘肃地质科学研究所 1 名,甘肃第一地质队 1 名,河北区调研究所 2 名,辽宁区调队1 名,黑龙江第一区调大队 1 名。这 8 名学员都为男生,都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本科毕业生或函授本科毕业生。在原单位都参加过 1∶ 5 万区调工作,有些还参加过 1∶ 20 万区调,大部分都为项目的正、副技术负责人,个别为填图组组长,野外地质调查经验丰富。学员于 1993 年 9 月中旬入学。至此,中国地质大学第一届委培区调研究生班招生工作圆满结束。
三、培 养
1. 补课
按照部教育司批准的区域地质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以下简称培养方案) ,学员入学后就应编入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按课表进修硕士生课程,但这些学员尚未进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当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有外语、数学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于这批学生长期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外语、数学由于长期不用而生疏,其专业知识虽然都在用,但让他们完整地答题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确保这些学员能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专门安排基础课教员对他们进行外语、数学补课,并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辅导。经过学员和老师们 3 个多月的共同努力,这些学员都顺利地通过了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真正取得了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
2. 导师选择
导师的安排采取学员选择和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考虑的因素包括学员想侧重的专业和实习地点的安排。当时中国地质大学正在进行的 1∶ 5 万区调的图幅共 5 幅图,其中由宋鸿林、李志忠两位教授负责的河北省 1∶ 5 万兴隆幅和六道河幅,区内除主要为中、新元古代的沉积地层外,还有变质岩区,构造也较复杂; 另一个测区在山东省中部,沂水县城以北地区,共 3 幅 1∶ 5 万图幅,区内水、火、变齐全,沂沭断裂带 ( 郯庐断裂的山东部分)在测区内通过。这 3 幅图区调,由我负责,聘请游振东教授当顾问,陈建强副教授、苏尚国老师参加图幅工作。最后河北兴隆项目安排 3 位学生,由宋鸿林、李志忠两位教授任导师; 山东沂水项目安排 5 位学生,由游振东教授、陈建强副教授、顾德林副教授任导师。
3. 课堂教学
由于第一学期没有进行学位课中基础课 ( 外语、数学、计算机语言等) 的学习,不能中途插班上这些课。1994 年春天即区调研究生班第二学期开学后,考虑到夏天的野外实习都是参加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我们给安排了专业学位课,如 1∶ 5 万区调规范及区调管理、三大岩类区地质与填图、现代构造学及地质构造变形分析等。由于这批学员都参加过 1∶ 5 万区调工作,上这些课时采用教员主讲,提出问题,大家讨论,教员总结的方法,或者请学员介绍参加过的 1∶ 5 万区调图幅成果和工作方法,大家进行讨论,指出不足,提出工作建议,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届区调研究生班的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主要安排课堂学习。按照培养方案要求,集中学习了公共必修课、部分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了扩大学员的知识面,要求学员尽量多听一些选修课。
4. 生产实践
野外生产实践分为河北队和山东队两队,以下仅记述山东队情况。
野外实习是学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时机。在野外实习前,我们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专业侧重和导师的意见,查阅该专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尽可能带上参考资料。1994 年 6 月初,我们出发去山东进行第一次生产实践。本队由教员 3 人、硕士研究生7 名、本科生7 名 ( 本科生出发时间为6 月底) 组成。实习时间共3 个月,完成约 2 幅图的生产任务。这次野外工作不仅仅是生产,而是现代地质理论和 1∶ 5 万区调填图工作方法野外讨论、研究和实验的过程。
由于这些硕士生大都有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实习开始就要求他们阅读测区前人工作成果,在充分野外踏勘后进行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 ①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途径和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题目; ②工作部署的原则及工作布置; ③不同岩类区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④测区的填图单位划分。通过讨论,大家对测区内的填图单位划分、存在的地质问题、解决的途径、采用的工作方法都统一了认识。填图的过程实际是大家学习新的 1∶ 5 万地质填图工作方法过程,因此填图路线采用平行路线穿越的办法,路线上遇到什么岩类就用什么岩类区调填图工作方法填图,回到室内集体连图,如果遇到大片图连接困难时,就组织有关的填图组集体到野外追索和讨论,这样做主要是现场再次统一认识、统一工作方法,保证全队采用同一填图单位,确保图幅填图质量。
在全区路线填图结束后,要求所有参加填图的人都阅读地质草图,确定专题研究题目( 这些专题既是学员的学位论文,又是项目的专题研究内容) ,并根据各人专业侧重不同进行分工,各人根据自己专题的题目设计研究内容和野外收集资料的地点和路线,这样便于全队的工作安排。在实测地质剖面阶段,全队所有的人都参加实测剖面,但分工时除保证每一位学员都要参与不同岩类区的剖面测制外,还要兼顾各人的研究专题有所侧重,这样既保证了学员对不同岩类区工作方法的全面学习和全队生产任务的完成,又能保证各得其所,保证论文资料的收集齐全。野外结束前,要求各位学员进行小结。小结内容包括测区地质构造特征和专题研究的资料两部分,在专题研究部分要求提出室内研究工作内容和下一步计划。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学员在室内学习阶段能结合自己的论文,做一些实际工作。
第二次野外生产实践是在 1995 年夏天。野外工作之前,组织学员阅读测区成果草图,查阅测试结果,在熟悉全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要求学员做好野外工作计划。野外工作主要根据学员工作计划,安排学员专题研究,进一步收集学位论文资料,进行必要的路线追索、取样等精细观察。
在第二次野外生产实践的后期,我们请游振东教授进行野外指导。一方面请游老师对我们近 3 年的工作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前人的工作成果有较大改变或我们工作中有重大发现的地段; 另一方面请游老师对典型地质现象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对变质岩区填图工作方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答疑。学员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第二次生产实践的最后还安排一项重要任务是参加我们项目的野外验收。这一次出席我们项目野外验收会的专家有山东省地矿局地科处处长、区调管理专家、局区调质量监控组成员、中国地质大学科技处何科昭处长和专家赵崇贺教授,山东省地矿局的专家都是山东地质通,且对 1∶ 5 万区调填图工作方法及区调工作管理都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要求学员把参加野外验收过程当做一个学习过程。既接受他们的质量审查,又学习他们先进的填图工作方法,也可当做我们的外聘老师的一次现场教学。会议期间,学员们和老师们一起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还主动请教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 学位论文和答辩
第二次生产实践后学员都转入室内研究和学位论文的编写。我们给学员提出如下要求: 其一,确保使用的资料的真实性,无论使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还是使用别人收集的资料,都要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张插图都是真实的。其二,做各种测试和鉴定,凡是能自己动手的则自己动手,特别是岩矿鉴定需要自己观测。即使已有鉴定报告也需要自己检查一下,其目的是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三,不要写成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式的论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是通过野外点、线、面的调查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研究和科学总结而写成的,其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地质发展史等章节齐全,面面俱到,而且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论文则要求就某一科学问题进行论证或讨论,最后得出一个恰当的科学结论。其四,论文要精简,如果经过适当修改就可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就更好。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每一位学员都完成了一篇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实际上也是一个教学过程,而对于这个班来说,也是委托培养单位对培养效果验收的过程。因此,我们聘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区调处 ( 原地矿部直管局区调处) 原处长陈克强教授和当时的处长其和日格教授参加他们的答辩委员会 ( 后因陈克强教授有重要会议而未能出席) ,答辩委员会主席分别由吴正文教授和谭应佳教授担任,答辩委员还有邱家骧、周珣若、宋鸿林等教授。正式答辩前由各位导师主持,讲解了答辩的准备工作、答辩的注意事项等,并进行了试答辩。答辩时,学员们宣读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在回答答辩委员会和参会者提出的问题时,都能综合各方面的问题,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做了回答,答辩委员会表示特别满意。最后都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
四、第二次招生
第一批学员毕业后,部教育司和直管局都很满意,并同意招收第二批 ( 第二届) 区域地质研究方向的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1996 年暑期进行招生,所有招生程序和第一届相同。这次中国地质大学也招了 8 名学生,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地矿局第一区调队 2 名,内蒙古自治区地矿局第二区调队 1 名,山西省地矿局区调队 1 名,山西省地矿局 214 地质队1 名,山东省地矿局区调队 2 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科学研究所 1 名。这 8 名学员都为男生。都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晚期 ~90 年代早期的本科毕业生,都参加过或正在从事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个别学员担任过 1∶ 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或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都希望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地质理论和地质工作方法。
第二届区域地质研究方向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第一届相同,培养过程也基本相同,只是生产实践和学位论文编写工作安排有所不同的。“九五”期间,中国地质大学共承担了 8 幅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地点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固阳地区 3幅,多伦地区 5 幅,大部分学员的生产实践都安排在这两个队,个别学员因原单位也承担着区调任务,且是项目进行中途来参加学习的,就将他们的生产实习地点安排在原单位的原项目。其中仅一名学员随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生产实践和学位论文的编写。学员的学位论文取材相对分散,部分学员论文取材于中国地质大学承担的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区调项目; 另一部分学员论文则取材于原单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区调项目。经过 3 年培养,都以优秀或优良的成绩毕业。
五、效 果
中国地质大学两届区域地质研究方向的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在区调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青海省一位学员还没有毕业就被局人事处选中,调局地科处负责全省的区调工作管理,后任地调院副院长和青海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所长。甘肃省的一位学员毕业后经过一阶段实践,调任地矿局地科处处长兼地调院总工,后任地矿局副总工程师等职。河北省两位学员毕业后正逢我国 1∶ 25 万区调试点工作,他们都参加了 1∶ 25 万承德幅区调试点项目,其中一位任项目负责。辽宁省学员毕业后被任命为省地矿局区调队总工程师。山西省一位学员在地调院专门管理区调项目,另一位学员参加青藏空白区 1∶ 25 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任项目负责人,成绩显著,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后来部分学生又攻读了博士学位,向更高层次迈进。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工作在区调工作第一线,为提高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水平而努力工作。
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为中国地质大学在培养在职工作人员高层次学历方面积累了一整套方法和经验,也为后来招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打下了基础。
Ⅸ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问题急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
初试参考书目 复试考试科目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招生信息查询 通讯录 网上咨询 中国教育在线 网上报名
点击★这里进入招生目录查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座落在湖北武汉市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设有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家批准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大学,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哲、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科院院士9人,国际高等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等6人,博士生导师114名,教授393名,副教授626名。在校学生总数2万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2008年硕士生招生学科、专业有: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46个,自设学科14个,共77个学科、专业。
一、招生人数
2008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280名。教育部等五部委委托我校面向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等招收少数民族定向硕士生(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单列。
二、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08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推荐免试生必须是经毕业院校确认资格、在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校复试并被接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详细内容请查阅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有关通知。
(六)少数民族定向生报名条件按教育部等五部委文件规定执行。
(七)工商管理硕士[MBA]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符合上述(一)、(三)、(四)各项要求。
三、报名及考试
1、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实行网上报名,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填写报名信息。报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武汉市考生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报名点报名考试;武汉市以外报考我校的考生选择本地区报考点,以方便备考。已网报考生在规定时间到所选择的报考点对网报信息进行现场确认(包括缴费、照相、确认信息),未参加现场确认的报名无效。
2、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除了高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初试科目为三门外,其他学科、专业初试科目仍为四门。考试时间均为三小时。招生目录中标明几门课选一的均由考生在报考时自主选择。初试科目参考书、复试科目名称和同等学力加试两门科目名称及参考书分别列在本招生目录之后,供考生参阅。报名及考试时间以教育部统一通知或报考点公告为准。
3、2008年我校有16个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学科代码为六位数,最后两位为“00”;大部分学科、专业仍是按二级学科招生,学科代码仍为六位数。2008年我校部分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分属不同的学院招生,请考生报名时注意正确选择报考学院及研究方向。
4、2008年我校首次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计划单列。考试科目及代码:199-MBA联考综合能力;299-MBA联考英语。政治理论和外语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由我校命题。
四、资格审查
①考生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学历证书或学生证(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网上报名号到报考点进行报考资格初审并办理确认手续;②在复试前,考生必须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大学成绩单等相关材料,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再次审查;③符合MBA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五、复试、体检及录取
2008年硕士生招生复试将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实行差额复试与淘汰机制,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面试(含外语口语、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及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同等学力考生达到复试标准者,复试时需加试本专业的两门本科阶段主干课程。
对通过复试的考生,根据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规模择优录取。对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地质类艰苦专业和志愿到西部地区就业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复试时考生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我校热忱欢迎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生报考我校,有关工作在2007年10月底结束,详情参阅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接收校外免试推荐生办法》。
六、收费及奖助学金
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继续执行现行公费研究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政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自筹经费生)均享受每人每月300元的基本生活奖学金(每年按10个月计),以及每年1200元的科研经费补助(由导师负责安排使用)。学校积极推进“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学校为研究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三助”岗位供学生申请,从事“三助”岗位的研究生将享受200元—300元/月的补助。对于自筹经费的研究生将根据专业不同收取相应的培养费用,按专业不同和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学习期间总的培养费为15000~24000元,按年度缴费。工商管理硕士[MBA]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缴费。
七、单考生报考
2008年我校部分专业招收单考生,考生报名前,必须先向我校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报考。单考生必须选择我校报考点报名、考试。单考生报考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四年或四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的在职人员;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单考生均由单位委托培养。本校职工不允许以单考生报考。
单考生初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①111单考政治,②210单考英语,③610单考数学(非数学科目与统考生相同),④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与统考生相同。其中,210单考英语内容为公共英语,满分100分,专业英语及听说能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
八、其他
1、2008年我校招生的学科、专业中,凡按一级学科招生和报考自设学科点的按一级学科授学位;凡按二级学科招生的按二级学科授学位。学科名称前带“★”号的为自设学科点;学科名称前带“☆”号的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2008年我校将继续为用人单位招收委托培养硕士生,并可联合培养。欢迎用人单位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3、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恕不办理教材邮购,有关事宜请联系地大出版社市场部,电话:027—67883580。
4、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及成绩查询、复试名单、录取查询等均通过我校研究生院网站(graate.cug.e.cn)进行,不再向考生寄送成绩单、复试通知等,请考生注意经常登陆网站查询有关信息。另外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及中国教育在线(www.eol.cn)上设有我校研究生招生咨询平台,可供广大考生网上咨询。
Ⅹ 北京大学 地质学 考研 “录取”分数线。和南京大学相比,哪个性价比更好
当然北大地质系,回想自己半年多的考研之路,感触良多。一些学弟学妹向我询问考研的经验与感受,这里我很愿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那么我将分不同的方面说说我在备考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可能下面的文字稍显琐碎,希望大家见谅。
关于考试科目: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是考这四门:英语、政治、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岩石学。其中英语和政治用的是全国卷,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是二合一的试卷,为北大自命题。高等数学部分占75分,地质学基础部分占75分。岩石学科目是三合一的试卷,是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混合在一起考察的,共两种题型: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关于备考用书:
北大地质系“岩石学”的考试科目以路凤香、桑隆康的《岩石学》为主要考试书目,是地质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为目前岩石学最新版的教材。
除了这本书,我认为还有些书可以作为备考的参考书来使用,主要有以下几本:武汉地院乐昌硕编写的《岩石学》、成都地院卫管一等编写的《岩石学简明教程》、中国地质大学邱家骧编写的《岩浆岩石学》、南京大学孙鼐、彭亚鸣编写的《火成岩石学》、北京大学王仁民编写的《变质岩石学》,长春地院贺同新编写的《变质岩石学》以及石油工业出版社的《沉积岩石学》和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编写的《矿物岩石学》,此外,在阐述不同构造环境的岩浆作用产出的岩石的地化特征时也可以自学一下韩吟文的《地球化学》的相关内容。
另外,这里推荐一篇参考文献:北京大学张立飞教授在2007发表的一片综述性文章《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前沿》,读完这篇文章,可以对变质地质学部分有个宏观的了解。
关于如何使用专业课资料:
如果有时间,至少要精读一遍考试书目。因为尽管每年的考试试题重复率很高,但基本上保持在150分的卷子里有100分左右是过去曾经考过的,但每年都会有50分左右的试题是新出的。所以,研究往年真题的目的在于保住已有的100分,而精读的目的就在于争取未知的50分!
参考书不用全看,参考书是一个工具书的作用,我们主要是带着问题去看!边看边总结抄录关键点。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看真题来找考点、重点,再回头有针对性地看书!
关于阶段性复习方法:
基本遵循“看真题找考点→翻教材找答案→总结凝练→背诵记忆”的模式展开!考研的过程里时间很紧张,在后期就已经没有必要再漫无目的地读专业教材了,所以最好先看真题,然后在熟悉考试风格与考点特征之后,回过头来有针对性地在教材里提炼标准答案。这其实是一个很耗时的过程,但很必要。因为以往的考题都有可能在以后重复出现的,所以你只要提炼出了考点,就是必定可以拿分的。因此,整个专业课备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先理解,后总结,再记忆”的过程!
关于选择导师:
建议考生去院系网站浏览老师的主页,寻找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这里说明一下:老师发表的论文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钻研,大概明确老师的研究方向即可。地质系这边的老师并不询问过多前沿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关于专业课考试范围:
北大岩石学试卷中,变质岩部分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而大多数石油院校的学生在变质岩方面学得也不是很到位,所以这是个很大的漏洞需要弥补。目前,似乎只有北大、地大、中科院的岩石学考变质岩部分。南京大学的岩石学考试不考变质岩。我也看了各研招单位的试卷,变质岩部分考察最难的要算北大了。相比南京大学,北大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比南大相比多考了高等数学部分和变质岩部分,所以,北大的考察还是比较全面的。当然,南大的这个专业也不容易考,他们的专业课试题考察的很深入。
变质岩部分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我觉得时间如果不够,除了泥质系列要重点掌握外,其他系列的变质岩只记忆下名词解释就行了。我个人感觉:泥质系列最重要,其次是基性系列。区域变质岩最重要,其次是接触变质岩,至于冲击变质作用、汽成水热变质作用什么的,我个人觉得一般了解下就行了,主要是警惕下名词解释,他们不可能出大题的。在记忆各个变质相的矿物组合、变质反应的时候,我感觉联系变质带记忆我觉得效果比较好!
关于复试: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的复试内容主要是:1. 薄片鉴定环节2.五到十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3.回答老师的提问。
薄片鉴定环节是2009年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复试中首次加入的环节!一般是给考生两个薄片进行镜下鉴定。2009年这次是给的一个岩浆岩薄片和一个变质岩薄片进行镜下鉴定。考生最好在复试前提前训练下,要学会辨别常见矿物,如云母、石英、方解石、角闪石、辉石、绿帘石、石榴石等矿物,并估算矿物含量,进行薄片的定名。此外,构造地质学专业的复试中有手标本岩石的定名这一环节,老师摆几块岩石或岩心放桌子上,要求学生辨认岩性。
而老师的提问热点主要是本科毕业论文、本科实习经历、本科所学课程。如果学生已经启动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老师会询问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研究方法和进展。有的学校本科毕业论文启动的比较晚,如果本科毕业论文还没开始,老师会问你的实习情况。本科都有哪些实习?实习过程中考察的地层、岩石学特征等。老师甚至会很细致地问你岩层都看了哪个组,叫什么名称,以便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有时候老师也会拿着你的课程表随便提问,以考察你大学学得是否扎实。另外,最好在复试前将初始试题再重温一遍,复试口试环节很可能还会问到初试的题目!
在复试口试环节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老师会从你的回答中寻找提问的话题,所以,你一定要只说自己知道的,有把握的,而不要说自己不太清楚的,否则被老师揪住不断追问下去,就会显得很被动。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很狡猾的引导老师的提问,故意谈及自己掌握的很好的几个明显的考点,引诱老师的追问,这样就会处于主动地位!
此外,强烈建议复试前拟定打算报考的导师并与导师联系,最好在复试前几天与导师进行一次面谈。导师也许会对你有些帮助和指导。当然,北大的各个院系风格不同,据我所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是严禁学生在复试前联系导师的,而地空这边可能因为招生人数较少,所以考前与导师的联系还是比较受老师接受和欢迎的。
在着装上,衣着简单整洁就好,不必穿西装,不必太过正式,复试过程中也不必紧张。我当初复试时老师们都很慈祥,和蔼可亲,现场气氛很轻松,老师还都是很随和的,所以大可不必紧张。
以上就是我关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考研的一点经验与感受,这里分享给大家,但愿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希望大家能在备考的过程中全心沉寂,坚信天道酬勤,其实北大并不神秘,只要你有正确的方法并真的付出了,那么是否成功对你来说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最后祝大家考研成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