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地质灾害
Ⅰ 村(社区)地质灾害员一个有多少补助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发改委、扶贫办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回合印答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总体要求、搬迁对象与安置方式、建设内容与补助标准、资金筹措、职责分工、政策保障等,是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行动指南。
《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总体要求、搬迁对象与安置方式、建设内容与补助标准、资金筹措、职责分工、政策保障等。
《方案》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坚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相关后续扶持政策,强化搬迁成效监督考核,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
Ⅱ 国家园林城防灾避险都有什么标准和要求
1.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2.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3.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1.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
2.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3.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4.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计划。
5.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6.组织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绩效评审。
(二)开展灾害风险评估
1.采用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社区内各种灾害风险排查工作。
2.明确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分布,针对风险落实了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措施。
3.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编制并知晓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三)制定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1.预案明确在社区设灾害信息员,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监测制度,灾害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实。
2.预案明确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及时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3.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对应救助措施。
4.预案中有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了灾害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
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及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四)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1.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2.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经常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4.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经验交流。
5.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1.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3.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4.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5.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手电筒、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1.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
2.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3.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七)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
1.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
2.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主动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宣传教育与演练等社区减灾活动,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经常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等。
3.社区内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
4.社区内的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关注社区脆弱人群,提高社区救护能力。
5.社区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八)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措施。
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九)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社区综合减灾特色鲜明
1.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2.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独到的做法或经验,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来人口减灾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3.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
4.社区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倡导居民开展社区各类灾害保险工作等。
5.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中具有地方特色。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定标准
满分分值
考核分数
1.组织管理机制
(10分)
1.1社区减灾领导机构(2分)
社区综合减灾运行、评估与改进领导机构健全
2
1.2社区减灾执行机构(3分)
社区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宣传教育、灾害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灾情上报等工作小组
3
1.3社区减灾工作制度(3分)
(1)领导工作制度
1
(2)执行工作制度
2
1.4减灾资金投入(2分)
(1)较为固定的综合减灾社区资金来源,有筹措、使用、监督等管理措施
1
(2)已经获取资金支持的社区综合减灾项目
1
2.灾害风险评估
(15分)
2.1灾害危险隐患清单(4分)
(1)有针对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隐患的清单
1
(2)有针对公共卫生隐患的清单
1
(3)有社区内各种交通、治安、社会安全隐患的清单
1
(4)有社区内潜在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或农业生产等各类生产事故的隐患
1
2.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3分)
(1)有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脆弱人群清单
1.5
(2)有外来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清单等
1.5
2.3社区灾害脆弱住房清单(4分)
(1)有社区针对各类灾害的居民危房清单
2
(2)有社区内道路、广场、医院、学校等各种公共设施隐和公共建筑物隐患清单
2
2.4社区灾害风险地图(4分)
(1)用各种符号标示出了灾害危险类型、灾害危险点或危险区的空间分布及名称等
2
(2)标示出了灾害危险强度或等级、灾害易发时间、范围等
2
3.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15分)
3.1社区综合避难图(3分)
(1)有避难场所名称、地点、可容纳避灾人数等避灾能力信息等,有合理明晰的避难路线
2
(2)避难场明确标注了紧急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1
3.2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4分)
(1)预案结合了社区灾害隐患、社区脆弱人群、社区救灾队伍能力、社区救灾资源等多方实际情况特点
1
(2)明确协调指挥、预报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
1
(3)符合社区自身灾害隐患特点的应急救助启动标准,标准简单明了,便于社区居民理解
1
(4)应急预案有所有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所有脆弱人员的信息,以及对口帮扶救助责任分工
1
3.4社区应急救助演练活动(5分)
(1)演练活动密切联系预案,目标明确,指挥有序
1
(2)开展了针对各类脆弱人群或外来人员的演练
2
(3)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社区内单位、社会组织或志愿者等多方广泛参与
2
3.5演练效果评估(3分)
(1)演练活动过程有文字、照片、录音或者录像记录
1
(2)演练活动效果有社区居民满意度访谈或者调查
1
(3)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方案等
1
4.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10分)
4.1组织减灾宣传教育(2分)
(1)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栏、橱窗等组织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1
(2)利用喇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组织了宣传教育(每季度不少于1次)
1
4.2开展防灾减灾活动(2分)
(1)在国家减灾日等期间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2)利用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
1
4.3印发防灾减灾材料(2分)
(1)印发国家和地方相关的防灾减灾资料
1
(2)印发符合社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材料
1
4.4参加防灾减灾培训(3分)
(1)组织社区管理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2)组织社区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3)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4.5与其他社区进行减灾交流(1分)
(1)组织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等经常与其他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经验的交流
1
5.防灾减灾基础设施
(15分)
5.1建立灾害避难所(6分)
(1)建立了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3
(2)避难场所功能分区清晰,配备应急食品、水、电、通讯、卫生间等生活基本设施
3
5.2明确应急疏散路径(3分)
(1)明确了应急疏散路径,指示标牌明确
1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配备了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
2
5.3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场地和设施(3分)
(1)建立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活动的空间
1
(2)设置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设施(安全宣传栏、橱窗等)
2
5.4配备应急救助物资(3分)
(1)社区配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通讯设备、照明工具、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等
2
(2)居民配备了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收音机、手电、哨子、常用药品等
1
6.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
(10分)
6.1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2分)
(1)居民清楚社区内安全隐患
1
(2)居民清楚社区内的高危险区和安全区
1
6.2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径(2分)
(1)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
1
(2)居民知晓灾害应急疏散的行走路线
1
6.3掌握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3分)
(1)居民掌握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灾害来时的逃生方法
1
(2)居民掌握基本的互救方法(帮助脆弱人群、灾时受伤、被埋压、溺水等互救的方法)
1
(3)居民掌握基本的包扎方法
1
6.4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活动(3分)
(1)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宣传、培训、防灾演练活动
1
(2)居民参加社区安全隐患点的排查活动
1
(3)居民参加社区风险图的编制活动
1
7.社区减灾动员与参与
(10分)
7.1社区主要机构参与防灾减灾活动(6分)
(1)相关事业单位能积极参与综合减灾社区建设的各种工作,组织展开本单位防灾减灾活动
2
(2)学校能积极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
2
(3)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
2
7.2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1)志愿者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和培训等
1
(2)志愿者承担社区灾害应急时的有关工作,如帮助脆弱人群等
1
7.3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1)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参与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活动
2
8.管理考核
(5分)
8.1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2分)
社区减灾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健全
2
8.2进行经常性的检查(2分)
(1)定期对社区的隐患监测工作、防灾减灾设施等进行检查(每季度1次)
1
(2)定期对社区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救助等工作进行检查
1
8.3具体改进措施(1分)
依据评审有具体改进的措施
1
9.档案
(5分)
9.1减灾工作档案(4分)
建立了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
2
9.2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过程档案(1分)
综合减灾社区申报、审核、评估、颁发等过程档案
1
10.特色
(5分)
10.1明显的地方特色(3分)
(1)在创建过程中有独特有效的调动居民、社区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1
(2)明显的针对各类脆弱人群的救助特色,有针对社区外来人口减灾特色等
1
(3)明显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特色
1
10.2可供借鉴的独到做法或经验(2分)
(1)明显的减灾工作创新,如利用本土知识或工具进行监测、预报和预警等
1
(2)有可供推广的做法或经验,如建立了社区综合减灾网站,购买了社区保险等
1
Ⅲ 面对自然灾害时应该怎样自救
台风中的自救与互救
1.台风来临时应做哪些准备?
①现代科技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做好防御准备。②撤离沿海地区和低洼地区,船只要进港避风。③检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旧建筑应马上离开避险。④缚牢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等。⑤准备适量的水及食物、蔬果,并确保冰箱里的食物新鲜。⑥准备好蜡烛、手电筒,以备风中停电时使用。⑦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⑧门窗玻璃用胶带粘好,准备好胶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备加固窗户。⑨在居民撤离的同时,政府部门建立紧急避难所,供难民临时居住。
2.台风来临时,在街道行走应注意什么?
①外出时尽量穿上雨衣,不要打伞。②尽量远离高大树木、棚子、架子、架空的电线等。③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④避开高层施工现场,不可靠近塔吊或工地围墙。⑤注意街道积水,不要在道路边缘或打着旋涡的路上行走,以免落入窨井。⑥风大造成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⑦看见倾斜及倒下的电杆等输电设施,要远远绕行,以避免触电。
3.台风中不慎被卷入海里怎么办?
①保持镇定是最重要的。拼命抓住身边任何漂浮的木头、家具等物品。②落水前深吸一口气,下沉时咬紧牙关,让自然的浮力使你浮上水面,然后借助波浪冲力不断蹬腿,尽量浮在浪头上趁势前冲,奋力游向岸边。③浪头到时挺直身体,抬头,下巴前挺,确保嘴露在水面上,双臂前伸或往后平放,身体保持冲浪状态;浪头过后一面踩水前游,一面观察后一浪头的动向。④大浪接近时可弯腰潜入海底,用手插在沙层中稳住身体,待海浪涌过后再露出水面。
4.困在海崖之前,要被迫进行水中转移怎么办?
①下水前,要尽可能寻找就近的下一栖身地,不可匆忙行事。②保留一套干衣服和一双鞋,以备上岸后更换。③找一条绳子,或用撕开的毛巾、衬衣或者皮带做一根绳子,并使其有足够的长度在岩石间来回游动。④水性好的人先下水,下水时将绳子绑在腰间,打上套结,放绳的人应在固定岩石处站好,以防被下水者出现意外时带走。⑤下水者到达安全处后,将自己固定在某个地方上,将绳子交给下一个人。⑥若被迫跳水时,要保持身体垂直,两脚并拢,背部绷部,用双手护好胯部。进入水中后,立即张开双臂和双腿来回滑动,以降低向水面的速度。
水灾的自救与互救
1.洪水来临时,临时救生物品有哪些?
①首先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盖紧、密封。②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③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④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漂浮力。
2.洪水将要来临时,应做哪些物资准备?
①准备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②准备大量饮用水,多备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③准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④准备可以用做通讯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备需要时当作信号。⑤汽车加满油,保证随时可以开动。
3.易受水灾侵害的居民的日常防范措施有哪些?
①平时注意多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养成汛期时关注天气预报的科学生活习惯,做到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确保安全。②密切注意汛期的洪水情报,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避难。③地处洼地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④家中常备如船只、木阀、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并在汛期到来前检查是否可以随时使用。
4.怎么防止洪水涌入室内?
①房屋的门槛、窗户是进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筑起防线。②用胶带纸密封所有的门窗缝隙,可以多封几层。③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进水的地方都要堵死。真正被密闭的建筑物就不会进水了。
5.如何自制漂浮筏逃生?
①可搜集木盆、木制家具、木块、漂浮材料并用绳子捆绑在一起,加工成救生设备以备急需。②没有现成的绳索,可将床单、窗帘、衣物等撕成条。地瓜蔓及藤条都可以用做绳索。③泡沫板、木板等面积较小的漂浮筏,可采用打背包的方法捆扎起来,以增加漂浮力。④散开的秸秆、树枝、竹竿、木杆等可采用编席的方法串联起来,制成排筏。
6.洪水袭来时,来不及转移怎么办?
①向高处转移。如在基础牢固的房顶搭建临时帐篷。②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③除非在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时被迫撤离,否则呆着别动,等水停止上涨再逃离。④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可利用眼睛片、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光发出求救信号。⑤夜晚,利用手电筒及火光发出求救信号。⑥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红领巾等物品,发出救援信号。
7.人落入水中应怎么做?
①万一掉进水里,要屏气并捏住鼻子,避免呛水,试试能否站起来。②如水太深,站不起来,又不能迅速游到岸上,就踩水助游。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③如会游泳,就游向最近而且容易登陆的岸边。如不会游泳,千万不要慌乱,可按以下两种办法行动:一是面朝上,头向后仰,双脚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击水面,让嘴露出水面,呼出气后立刻使劲吸气;二是迅速观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体,并向其靠拢。
8.在洪水中徒身漂流怎么办?
①许多人同时落水,可以手拉手,用牵制力共同抵御洪水。②落入水中时,要及时脱掉鞋子,减少阻力,将头露出水面,调整呼吸。③浪高水急,徒身漂浮时,不要做无谓的挣扎,尽可能节省体力。④及时躲避旋涡及水中夹带的石块等可能危及身体的重物。⑤发现并抓住漂浮的木杆、柴火秸秆、家具等作为救生物品。⑥发现树木、坝坎、岸沿等高地要想方设法靠上去。
9.暴雨袭来时,在野外怎么办?
①下大暴雨时,不要在河道及沟谷、洼地中行走或停留,因为这里往往是洪水最早到达的地方。②千万不要攀登电线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③要迅速向高坡及高处跑,或攀登到大树上,如果来不及应马上用腰带将自己固定在树干上或抱住大树,以免疲惫不堪时,被洪水冲走。
10.被洪水围困在建筑物上怎么办?
①被困时,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经过洪水侵泡而坍塌的可能。如可能坍塌,马上向安全处转移。②发生饥饿口渴时,要挑选水性好、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洁净的饮水。③保管好通讯工具,及时与救援部门联系,以取得帮助。④利用燃火、放烟、呼喊及挥动鲜艳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让搜救人员发现,得到援助。
11.洪水来临时被困“孤岛”怎么办?
①被困高地、山坡、围堰、坝坎上或楼顶时,要观察洪水是否仍在上涨,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否有被冲跨、浸泡坍毁的危险,若有应向安全地带转移。②在转移时,应准备绳索,也可以寻找床单、衣物等做成绳索,并固定在坚固处,以利用绳索成功转移。③被困时,应由水性好的青壮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④当发现舟、船、飞机等救助人员时,应挥动鲜艳的衣物、红领巾;晚间点燃火堆或打亮手电筒、打火机等,发送求救信号。
12.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怎么办?
①在底楼或低处中,应随着不断上涨的洪水,一层一层地向高层及高处移动。②当无法再向高处转移时,应仔细观察、判断水势是否继续上涨;上涨的洪水是否危及生命;附近是否有更安全的场所;是否可以安全到达。③必须转移时,一定要制定出严密、安全、可行的预案。
13.洪水来临时,城市中的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
①危房里及危房周围;②危墙及高墙旁;③洪水淹没的下水道;④马路两边的下水井通及窨井;⑤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⑥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
14.下大暴雨时怎么办?
暴雨若持续不停,就该提前做好防洪准备。
①地势低洼的住宅区、商业区可采取围堵的措施。如用沙袋、草包、档板等堵在门口等进水处,可有效地防止雨水进入建筑内。②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进下水道,以防堵塞后排水不畅。③一旦房屋进水,立即切断电源及气源。④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如必须外出,应绕开积水严重的地方。最好走路中央,因为窨井等一般都设在路边。
15.暴雨中身处野外怎么办?
①无论是处在危房里、危墙下还是危桥上,都必须及时转移。②不可在河堤及水库坝上久呆,以免洪水冲垮堤坝。③山脚下或山坡上也不能久呆,因为暴雨易引发山洪及泥石流、山体滑坡。④暴雨容易引起岩洞坍塌,因此不要在岩洞里避雨。
滑坡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
1.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
①遇到山体崩滑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②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2.滑坡最易发生在什么时期?
①一场大雨过后或正处在连续阴雨天气中。②各类建筑施工和地震期间。③每年春季融雪期。
3.外出旅游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①外出旅游时一定要远离滑坡多发区。②应在滑坡发生可能性最小的季节通过那些易发生滑坡的地区。
4.野营时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①野营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②野营时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③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滑坡可能发生的地区。
5.在易发生滑坡地区如何选择房屋?
①检查房屋地下室的墙上是否存有裂缝、裂纹。②观察房屋周围的电线杆是否有向一方倾斜的现象。③房屋附近的柏油马路是否已发生变形。
6.滑坡过后,如何面对完好的房屋?
在重新入住之前,应注意检查屋内水、电、煤气等设施是否损坏;管道、电线等是否发生破裂和折断,如发生故障,应立刻拨打报修电话。
7.滑坡发生时正身处滑坡的山体上怎么办?
①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避,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②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8.抢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时应注意什么?
①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②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③先救人,后救物。
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
1.泥石流来临时怎样逃生?
①立刻向河床两岸高处跑。②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③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
2.什么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
①离泥石流发生地较远处的安全高地。②河谷两岸的山坡高处。③河床两岸高处。
3.在野外如何防止遭遇泥石流?
①下雨天在沟谷中放牧或劳动时,不要停留过长时间。②一旦听到连续不断雷鸣般的响声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转移。③在穿越沟谷时,应先观察,确定安全后方可穿越沟谷。④去野外游玩或劳动前要了解、掌握当地的气象趋势及灾害预报。
遭遇地震如何自救与互救
1.高层居民遭遇地震时如何选择安全的避震空间?
①立即躲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家具旁或墙根、墙角等处可在房屋倒塌后形成三角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地点。②迅速逃进卫生间、储存室等面积较小的场所,这些小开间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地点。
2.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何避险?
①如在地震发生时,自己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②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他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的空地上。③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住头部,如棉被、枕头等。
3.如果室内没有可藏身的家具怎么办?
①地震发生时,若室内无可藏身的家具,应立即躲到墙根、墙角或远离窗子的室内门道里。②身体应紧贴墙根、墙角,头部尽量靠近墙面。③可随手取些被褥、枕头,掩住自己的头部。
4.地震期间如何防止火灾发生?
①从房间撤离时,应关掉电源、气源、水源和火源。②不要随意使用明火,以免空气中有泄漏的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发生火灾。③只有确认安全后,才能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用电、生火等活动。
5.震后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①发生火灾时,若火势较小,应用水浸湿衣服、毛巾被等物品,披在身上逃出火场。②身处二、三层楼时可用床单等结成绳,或顺着排水管道逃出着火的楼层。③若困在室内无法逃脱时,应躲藏在没有发生火灾的室内,紧闭门窗,并用湿床单等塞住门窗缝隙,避免火势蔓延到室内。
6.震后发生毒气扩散时如何逃生?
①当发现有毒气扩散时,应立即避难,逃离现场。②辨别风向,躲避在上风处的较高位置。③利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抓紧时间逃离。
7.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怎么办?
①查清压在身上的物体是何物,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②检查自己是否受伤,若没有受伤,应根据情况向外缓慢拽拉身体。③若已受严重外伤,应尽力用衣服等物包扎好伤口。④若发生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8.地震时被废墟埋压怎么办?
①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消除口、鼻的灰尘。②尽力挣脱手脚,小心翼翼地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③用可移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以免倒塌。④用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尽量朝有光亮或宽敞的地方移动。⑤当听到外面有声响时应进行呼救。⑥若无法脱险,应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9.埋在废墟中如何应对余震?
①应设法躲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及其他会造成危害的物品。②用身边砖石、木棒等物支撑住断壁残垣,以免其在余震时进一步倒塌。③利用身边的衣物保护好头、颈部。
10.埋在废墟中如何维持生命?
①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②不要大哭大叫,应保存体力。不要坐立不安,勉强行动。③尽量休息,闭目养神。④寻找食物和水,维持生命。若无法找到水,可以利用自己的尿液应急。⑤若有伤,应设法包扎,多休息。
11.地震中怎样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
①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部。②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保护头颈部。③低头、闭眼,防止塌落物伤害到眼睛。④如可能,应采用毛巾、手帕等物品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尘和有害气体。
12.正确的避震姿势有哪些?
①趴在地上,使身体的重心降到最低。②将脸部朝下,并保持口鼻正常顺畅地呼吸。③蹲下或坐下,使身体尽量弯曲。④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地震时将身体滑到危险的地方。
在学校中怎样避震
1.在教室中遇到地震怎样应对?
①不要惊慌失措,应听从老师的安排和指挥。②迅速躲避到三角区,蹲下、抱头、闭眼。③不要往教室外面跑。
2.在操场上遇到地震时怎样避险?
①正在操场时,应原地不动地迅速蹲下。②用手护住自己的头部。③要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或危险物。④不要回到教室里去。
减灾救灾政策知识问答
一、“减灾示范社区”的基本条件和标准是什么?
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基本条件:
1.居民对社区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2.社区近三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3.小区居民户数应具有一定规模(小区居民一般应达1000户,新建小区入住率达80%)。
具体标准如下:
1.健全减灾管理和组织领导机制。重视社区减灾工作,成立了负责社区减灾工作的组织;社区有规范的减灾工作制度;社区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协助社区开展减灾工作;社区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清楚,明确了在发生突发灾害时保护弱势群体的工作对策;建立了社区减灾工作档案。
2.制定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定期演练。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社区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是应急反应、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职责明确,责任落实。社区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每年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预案演练活动。
3.具有较完善的社区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社区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或其他空地,划定了社区避难场所;在社区设置明显的安全应急标识或指示牌;社区内设有减灾宣传教育场所(社区减灾教室、社区图书室、老年人活动室)及设施(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配备了必需的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或救生设施工具等。
4.积极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减灾教育活动;在社区宣传教育场所经常张贴减灾宣传材料;制订了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减灾教育计划等。
5.居民减灾意识普遍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类灾害风险清楚;社区居民普遍掌握必要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社区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部分居民家庭自觉配备了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等自救设备。
6.减灾活动特色鲜明。社区结合人文、地域等特点,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减灾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周围社区具有示范指导作用。
二、减灾安居工程模范市(县)标准是什么?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灾安居工程,对减灾安居工程有工作部署,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危房改造。
2.在减灾安居工程建设中,减灾工作综合协调机构和民政部门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层层建立和落实责任制。
3.建立了政府引导、分级负责、群众互助、社会帮扶、自建为主的实施减灾安居工程工作机制,市、县政府资金投入占危房改造所需经费的3%以上。
4.在实施减灾安居工程中制订了明确的危房改造优惠政策,加快了“危改”进度,减轻了农村居民建房的资金压力。
5.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危房改造中增加设防标准,民居抗御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有效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广大群众普遍满意。
6.危房改造率达到95%以上。
三、避灾场所的定义、避灾场所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避灾场所是指由县级人民政府确认或组织建设,在灾害来临时为群众提供庇护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避灾安置场所的安置对象为因洪涝、风雹、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需要转移安置的当地群众及外来人员。
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要纳入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布局要优先确认现有人防工程、体育馆、影剧院、会场、中小学校、社会福利设施、村(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等公共建筑物和修缮后符合避灾安置要求的公共建筑物。根据需要,可将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有关建筑设施列入避灾安置场所的范围。确实没有符合避灾安置要求公共建筑物的,应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建设具有避灾安置功能的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
四、避灾场所如何设置?其建设管理有哪些要求?
避灾安置场所选址应避开易受泥石流、滑坡、洪涝等灾害威胁的地段,选择地质条件好、地形安全、交通便利、人员转移快捷的地方。不能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应进行选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避灾安置场所主体建筑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县级及县级以上避灾安置场所原则上采取确认的办法,充分利用人防工程、体育馆、影剧院、会场等公共建筑物,主要考虑外来人口的避灾安置所需。乡镇、村级避灾安置场所要按照就近、就便的要求设置,便于群众及时快速转移安置。新建、改造避灾安置场所项目,根据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履行项目建设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避灾安置场所管理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避灾安置场所日常维护管理。
加强避灾安置场所各类救灾物资管理,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食物、日用品等。汛期结束后,经县级民政部门批准,更换的保质期内的食物可转入当地慈善超市,或用于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不得将过期变质食物发放给避灾安置群众食用。
避灾安置场所启用后,避灾安置场所管理单位要及时组织干部和志愿者加强对避灾安置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对避灾安置人员进行进出登记,做好食物等基本生活用品的发放、登记,安排好群众的基本生活,安抚受灾群众情绪,全面掌握避灾群众的动态,维护好避灾安置场所秩序。
加强避灾安置场所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医治或转送受伤、患病人员,防止疾病传播,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五、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倒塌房屋的定义是什么?具体如何界定、裁定?
房屋是指农村居民自有的生活住所,不包括附属建筑物。
房屋倒塌是指因遭受自然灾害(地震灾害除外)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房屋倒塌。
下列为房屋倒塌情形:
1.房屋两面(含)以上墙壁倒塌;
2.房屋屋顶坍塌;
3.楼板坍塌;
4.房屋主体结构毁坏;
5.墙基冲毁,难以修复;
6.因洪涝长期浸泡造成墙体损毁;
7.无显性损毁经建设部门鉴定,应当整体拆除重建的。
省、市、县(市、区)在民政部门设立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负责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倒塌房屋争议裁定工作。裁定员依照《倒塌房屋界定标准》进行裁定,裁定实行一裁终局。
发生倒塌房屋争议,当事人一方向县级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提出书面裁定申请。
县级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受理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裁定。裁定一般为当场即时裁定。裁定前,当事人双方要签订《裁定委托书》。如不能当场即时裁定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裁定。任何一方不到场不影响裁定。
县级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一般依据当事人双方的诉辩意见及提交的文字、影像资料进行裁定。如有必要,可赴现场进行裁定。任何一方不到场不影响裁定。
Ⅳ 各种自然灾害自救方案
台风中的自救与互救
1.台风来临时应做哪些准备?
①现代科技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做好防御准备。②撤离沿海地区和低洼地区,船只要进港避风。③检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旧建筑应马上离开避险。④缚牢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等。⑤准备适量的水及食物、蔬果,并确保冰箱里的食物新鲜。⑥准备好蜡烛、手电筒,以备风中停电时使用。⑦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⑧门窗玻璃用胶带粘好,准备好胶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备加固窗户。⑨在居民撤离的同时,政府部门建立紧急避难所,供难民临时居住。
2.台风来临时,在街道行走应注意什么?
①外出时尽量穿上雨衣,不要打伞。②尽量远离高大树木、棚子、架子、架空的电线等。③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④避开高层施工现场,不可靠近塔吊或工地围墙。⑤注意街道积水,不要在道路边缘或打着旋涡的路上行走,以免落入窨井。⑥风大造成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⑦看见倾斜及倒下的电杆等输电设施,要远远绕行,以避免触电。
3.台风中不慎被卷入海里怎么办?
①保持镇定是最重要的。拼命抓住身边任何漂浮的木头、家具等物品。②落水前深吸一口气,下沉时咬紧牙关,让自然的浮力使你浮上水面,然后借助波浪冲力不断蹬腿,尽量浮在浪头上趁势前冲,奋力游向岸边。③浪头到时挺直身体,抬头,下巴前挺,确保嘴露在水面上,双臂前伸或往后平放,身体保持冲浪状态;浪头过后一面踩水前游,一面观察后一浪头的动向。④大浪接近时可弯腰潜入海底,用手插在沙层中稳住身体,待海浪涌过后再露出水面。
4.困在海崖之前,要被迫进行水中转移怎么办?
①下水前,要尽可能寻找就近的下一栖身地,不可匆忙行事。②保留一套干衣服和一双鞋,以备上岸后更换。③找一条绳子,或用撕开的毛巾、衬衣或者皮带做一根绳子,并使其有足够的长度在岩石间来回游动。④水性好的人先下水,下水时将绳子绑在腰间,打上套结,放绳的人应在固定岩石处站好,以防被下水者出现意外时带走。⑤下水者到达安全处后,将自己固定在某个地方上,将绳子交给下一个人。⑥若被迫跳水时,要保持身体垂直,两脚并拢,背部绷部,用双手护好胯部。进入水中后,立即张开双臂和双腿来回滑动,以降低向水面的速度。
水灾的自救与互救
1.洪水来临时,临时救生物品有哪些?
①首先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盖紧、密封。②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③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④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漂浮力。
2.洪水将要来临时,应做哪些物资准备?
①准备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②准备大量饮用水,多备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③准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④准备可以用做通讯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备需要时当作信号。⑤汽车加满油,保证随时可以开动。
3.易受水灾侵害的居民的日常防范措施有哪些?
①平时注意多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养成汛期时关注天气预报的科学生活习惯,做到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确保安全。②密切注意汛期的洪水情报,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避难。③地处洼地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④家中常备如船只、木阀、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并在汛期到来前检查是否可以随时使用。
4.怎么防止洪水涌入室内?
①房屋的门槛、窗户是进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筑起防线。②用胶带纸密封所有的门窗缝隙,可以多封几层。③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进水的地方都要堵死。真正被密闭的建筑物就不会进水了。
5.如何自制漂浮筏逃生?
①可搜集木盆、木制家具、木块、漂浮材料并用绳子捆绑在一起,加工成救生设备以备急需。②没有现成的绳索,可将床单、窗帘、衣物等撕成条。地瓜蔓及藤条都可以用做绳索。③泡沫板、木板等面积较小的漂浮筏,可采用打背包的方法捆扎起来,以增加漂浮力。④散开的秸秆、树枝、竹竿、木杆等可采用编席的方法串联起来,制成排筏。
6.洪水袭来时,来不及转移怎么办?
①向高处转移。如在基础牢固的房顶搭建临时帐篷。②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③除非在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时被迫撤离,否则呆着别动,等水停止上涨再逃离。④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可利用眼睛片、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光发出求救信号。⑤夜晚,利用手电筒及火光发出求救信号。⑥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红领巾等物品,发出救援信号。
7.人落入水中应怎么做?
①万一掉进水里,要屏气并捏住鼻子,避免呛水,试试能否站起来。②如水太深,站不起来,又不能迅速游到岸上,就踩水助游。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③如会游泳,就游向最近而且容易登陆的岸边。如不会游泳,千万不要慌乱,可按以下两种办法行动:一是面朝上,头向后仰,双脚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击水面,让嘴露出水面,呼出气后立刻使劲吸气;二是迅速观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体,并向其靠拢。
8.在洪水中徒身漂流怎么办?
①许多人同时落水,可以手拉手,用牵制力共同抵御洪水。②落入水中时,要及时脱掉鞋子,减少阻力,将头露出水面,调整呼吸。③浪高水急,徒身漂浮时,不要做无谓的挣扎,尽可能节省体力。④及时躲避旋涡及水中夹带的石块等可能危及身体的重物。⑤发现并抓住漂浮的木杆、柴火秸秆、家具等作为救生物品。⑥发现树木、坝坎、岸沿等高地要想方设法靠上去。
9.暴雨袭来时,在野外怎么办?
①下大暴雨时,不要在河道及沟谷、洼地中行走或停留,因为这里往往是洪水最早到达的地方。②千万不要攀登电线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③要迅速向高坡及高处跑,或攀登到大树上,如果来不及应马上用腰带将自己固定在树干上或抱住大树,以免疲惫不堪时,被洪水冲走。
10.被洪水围困在建筑物上怎么办?
①被困时,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经过洪水侵泡而坍塌的可能。如可能坍塌,马上向安全处转移。②发生饥饿口渴时,要挑选水性好、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洁净的饮水。③保管好通讯工具,及时与救援部门联系,以取得帮助。④利用燃火、放烟、呼喊及挥动鲜艳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让搜救人员发现,得到援助。
11.洪水来临时被困“孤岛”怎么办?
①被困高地、山坡、围堰、坝坎上或楼顶时,要观察洪水是否仍在上涨,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否有被冲跨、浸泡坍毁的危险,若有应向安全地带转移。②在转移时,应准备绳索,也可以寻找床单、衣物等做成绳索,并固定在坚固处,以利用绳索成功转移。③被困时,应由水性好的青壮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④当发现舟、船、飞机等救助人员时,应挥动鲜艳的衣物、红领巾;晚间点燃火堆或打亮手电筒、打火机等,发送求救信号。
12.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怎么办?
①在底楼或低处中,应随着不断上涨的洪水,一层一层地向高层及高处移动。②当无法再向高处转移时,应仔细观察、判断水势是否继续上涨;上涨的洪水是否危及生命;附近是否有更安全的场所;是否可以安全到达。③必须转移时,一定要制定出严密、安全、可行的预案。
13.洪水来临时,城市中的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
①危房里及危房周围;②危墙及高墙旁;③洪水淹没的下水道;④马路两边的下水井通及窨井;⑤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⑥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
14.下大暴雨时怎么办?
暴雨若持续不停,就该提前做好防洪准备。
①地势低洼的住宅区、商业区可采取围堵的措施。如用沙袋、草包、档板等堵在门口等进水处,可有效地防止雨水进入建筑内。②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进下水道,以防堵塞后排水不畅。③一旦房屋进水,立即切断电源及气源。④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如必须外出,应绕开积水严重的地方。最好走路中央,因为窨井等一般都设在路边。
15.暴雨中身处野外怎么办?
①无论是处在危房里、危墙下还是危桥上,都必须及时转移。②不可在河堤及水库坝上久呆,以免洪水冲垮堤坝。③山脚下或山坡上也不能久呆,因为暴雨易引发山洪及泥石流、山体滑坡。④暴雨容易引起岩洞坍塌,因此不要在岩洞里避雨。
滑坡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
1.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
①遇到山体崩滑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②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2.滑坡最易发生在什么时期?
①一场大雨过后或正处在连续阴雨天气中。②各类建筑施工和地震期间。③每年春季融雪期。
3.外出旅游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①外出旅游时一定要远离滑坡多发区。②应在滑坡发生可能性最小的季节通过那些易发生滑坡的地区。
4.野营时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①野营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②野营时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③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滑坡可能发生的地区。
5.在易发生滑坡地区如何选择房屋?
①检查房屋地下室的墙上是否存有裂缝、裂纹。②观察房屋周围的电线杆是否有向一方倾斜的现象。③房屋附近的柏油马路是否已发生变形。
6.滑坡过后,如何面对完好的房屋?
在重新入住之前,应注意检查屋内水、电、煤气等设施是否损坏;管道、电线等是否发生破裂和折断,如发生故障,应立刻拨打报修电话。
7.滑坡发生时正身处滑坡的山体上怎么办?
①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避,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②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8.抢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时应注意什么?
①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②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③先救人,后救物。
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
1.泥石流来临时怎样逃生?
①立刻向河床两岸高处跑。②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③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
2.什么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
①离泥石流发生地较远处的安全高地。②河谷两岸的山坡高处。③河床两岸高处。
3.在野外如何防止遭遇泥石流?
①下雨天在沟谷中放牧或劳动时,不要停留过长时间。②一旦听到连续不断雷鸣般的响声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转移。③在穿越沟谷时,应先观察,确定安全后方可穿越沟谷。④去野外游玩或劳动前要了解、掌握当地的气象趋势及灾害预报。
遭遇地震如何自救与互救
1.高层居民遭遇地震时如何选择安全的避震空间?
①立即躲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家具旁或墙根、墙角等处可在房屋倒塌后形成三角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地点。②迅速逃进卫生间、储存室等面积较小的场所,这些小开间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地点。
2.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何避险?
①如在地震发生时,自己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②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他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的空地上。③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住头部,如棉被、枕头等。
3.如果室内没有可藏身的家具怎么办?
①地震发生时,若室内无可藏身的家具,应立即躲到墙根、墙角或远离窗子的室内门道里。②身体应紧贴墙根、墙角,头部尽量靠近墙面。③可随手取些被褥、枕头,掩住自己的头部。
4.地震期间如何防止火灾发生?
①从房间撤离时,应关掉电源、气源、水源和火源。②不要随意使用明火,以免空气中有泄漏的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发生火灾。③只有确认安全后,才能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用电、生火等活动。
5.震后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①发生火灾时,若火势较小,应用水浸湿衣服、毛巾被等物品,披在身上逃出火场。②身处二、三层楼时可用床单等结成绳,或顺着排水管道逃出着火的楼层。③若困在室内无法逃脱时,应躲藏在没有发生火灾的室内,紧闭门窗,并用湿床单等塞住门窗缝隙,避免火势蔓延到室内。
6.震后发生毒气扩散时如何逃生?
①当发现有毒气扩散时,应立即避难,逃离现场。②辨别风向,躲避在上风处的较高位置。③利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抓紧时间逃离。
7.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怎么办?
①查清压在身上的物体是何物,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②检查自己是否受伤,若没有受伤,应根据情况向外缓慢拽拉身体。③若已受严重外伤,应尽力用衣服等物包扎好伤口。④若发生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8.地震时被废墟埋压怎么办?
①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消除口、鼻的灰尘。②尽力挣脱手脚,小心翼翼地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③用可移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以免倒塌。④用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尽量朝有光亮或宽敞的地方移动。⑤当听到外面有声响时应进行呼救。⑥若无法脱险,应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9.埋在废墟中如何应对余震?
①应设法躲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及其他会造成危害的物品。②用身边砖石、木棒等物支撑住断壁残垣,以免其在余震时进一步倒塌。③利用身边的衣物保护好头、颈部。
10.埋在废墟中如何维持生命?
①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②不要大哭大叫,应保存体力。不要坐立不安,勉强行动。③尽量休息,闭目养神。④寻找食物和水,维持生命。若无法找到水,可以利用自己的尿液应急。⑤若有伤,应设法包扎,多休息。
11.地震中怎样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
①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部。②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保护头颈部。③低头、闭眼,防止塌落物伤害到眼睛。④如可能,应采用毛巾、手帕等物品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尘和有害气体。
12.正确的避震姿势有哪些?
①趴在地上,使身体的重心降到最低。②将脸部朝下,并保持口鼻正常顺畅地呼吸。③蹲下或坐下,使身体尽量弯曲。④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地震时将身体滑到危险的地方。
在学校中怎样避震
1.在教室中遇到地震怎样应对?
①不要惊慌失措,应听从老师的安排和指挥。②迅速躲避到三角区,蹲下、抱头、闭眼。③不要往教室外面跑。
2.在操场上遇到地震时怎样避险?
①正在操场时,应原地不动地迅速蹲下。②用手护住自己的头部。③要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或危险物。④不要回到教室里去。
减灾救灾政策知识问答
一、“减灾示范社区”的基本条件和标准是什么?
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基本条件:
1.居民对社区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2.社区近三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3.小区居民户数应具有一定规模(小区居民一般应达1000户,新建小区入住率达80%)。
具体标准如下:
1.健全减灾管理和组织领导机制。重视社区减灾工作,成立了负责社区减灾工作的组织;社区有规范的减灾工作制度;社区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协助社区开展减灾工作;社区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清楚,明确了在发生突发灾害时保护弱势群体的工作对策;建立了社区减灾工作档案。
2.制定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定期演练。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社区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是应急反应、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职责明确,责任落实。社区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每年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预案演练活动。
3.具有较完善的社区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社区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或其他空地,划定了社区避难场所;在社区设置明显的安全应急标识或指示牌;社区内设有减灾宣传教育场所(社区减灾教室、社区图书室、老年人活动室)及设施(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配备了必需的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或救生设施工具等。
4.积极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减灾教育活动;在社区宣传教育场所经常张贴减灾宣传材料;制订了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减灾教育计划等。
5.居民减灾意识普遍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类灾害风险清楚;社区居民普遍掌握必要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社区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部分居民家庭自觉配备了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等自救设备。
6.减灾活动特色鲜明。社区结合人文、地域等特点,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减灾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周围社区具有示范指导作用。
二、减灾安居工程模范市(县)标准是什么?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灾安居工程,对减灾安居工程有工作部署,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危房改造。
2.在减灾安居工程建设中,减灾工作综合协调机构和民政部门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层层建立和落实责任制。
3.建立了政府引导、分级负责、群众互助、社会帮扶、自建为主的实施减灾安居工程工作机制,市、县政府资金投入占危房改造所需经费的3%以上。
4.在实施减灾安居工程中制订了明确的危房改造优惠政策,加快了“危改”进度,减轻了农村居民建房的资金压力。
5.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危房改造中增加设防标准,民居抗御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有效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广大群众普遍满意。
6.危房改造率达到95%以上。
三、避灾场所的定义、避灾场所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避灾场所是指由县级人民政府确认或组织建设,在灾害来临时为群众提供庇护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避灾安置场所的安置对象为因洪涝、风雹、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需要转移安置的当地群众及外来人员。
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要纳入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布局要优先确认现有人防工程、体育馆、影剧院、会场、中小学校、社会福利设施、村(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等公共建筑物和修缮后符合避灾安置要求的公共建筑物。根据需要,可将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有关建筑设施列入避灾安置场所的范围。确实没有符合避灾安置要求公共建筑物的,应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建设具有避灾安置功能的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
四、避灾场所如何设置?其建设管理有哪些要求?
避灾安置场所选址应避开易受泥石流、滑坡、洪涝等灾害威胁的地段,选择地质条件好、地形安全、交通便利、人员转移快捷的地方。不能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应进行选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避灾安置场所主体建筑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县级及县级以上避灾安置场所原则上采取确认的办法,充分利用人防工程、体育馆、影剧院、会场等公共建筑物,主要考虑外来人口的避灾安置所需。乡镇、村级避灾安置场所要按照就近、就便的要求设置,便于群众及时快速转移安置。新建、改造避灾安置场所项目,根据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履行项目建设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避灾安置场所管理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避灾安置场所日常维护管理。
加强避灾安置场所各类救灾物资管理,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食物、日用品等。汛期结束后,经县级民政部门批准,更换的保质期内的食物可转入当地慈善超市,或用于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不得将过期变质食物发放给避灾安置群众食用。
避灾安置场所启用后,避灾安置场所管理单位要及时组织干部和志愿者加强对避灾安置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对避灾安置人员进行进出登记,做好食物等基本生活用品的发放、登记,安排好群众的基本生活,安抚受灾群众情绪,全面掌握避灾群众的动态,维护好避灾安置场所秩序。
加强避灾安置场所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医治或转送受伤、患病人员,防止疾病传播,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五、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倒塌房屋的定义是什么?具体如何界定、裁定?
房屋是指农村居民自有的生活住所,不包括附属建筑物。
房屋倒塌是指因遭受自然灾害(地震灾害除外)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房屋倒塌。
下列为房屋倒塌情形:
1.房屋两面(含)以上墙壁倒塌;
2.房屋屋顶坍塌;
3.楼板坍塌;
4.房屋主体结构毁坏;
5.墙基冲毁,难以修复;
6.因洪涝长期浸泡造成墙体损毁;
7.无显性损毁经建设部门鉴定,应当整体拆除重建的。
省、市、县(市、区)在民政部门设立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负责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倒塌房屋争议裁定工作。裁定员依照《倒塌房屋界定标准》进行裁定,裁定实行一裁终局。
发生倒塌房屋争议,当事人一方向县级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提出书面裁定申请。
县级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受理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裁定。裁定一般为当场即时裁定。裁定前,当事人双方要签订《裁定委托书》。如不能当场即时裁定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裁定。任何一方不到场不影响裁定。
县级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一般依据当事人双方的诉辩意见及提交的文字、影像资料进行裁定。如有必要,可赴现场进行裁定。任何一方不到场不影响裁定。
县级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做出裁定后,制作《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送达《裁定书》,可以采取当面签收、邮寄、村内公告等形式。
县级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遇重大疑难争议,无法裁定时,送交上一级倒塌房屋裁定办公室裁定。
Ⅳ 我是广元市利州区东坝办事处莲花池社区一组村民赵云山!举报原社区书记主任在o8年地震后贪污救灾资金和
建议发往广元贴吧和地方论坛
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地震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某社区积极组织居民为灾区捐款,并对部分捐款户数
答:A组频数是2,样本容量为50.
(2)C组的频数:50×40%=20,如图所示;
(3)1000×(28%+8%)=360(户),
答:若该社区有1000户住户,估计捐款不少于300元的户数是36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