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校名由来

中国地质大学校名由来

发布时间: 2021-02-23 05:00:48

『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文化传统

外圆圈内上方是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中间圆形为放大镜,内置地质锤和指南针,显示学校优势与特色,以及久远的办学历史,指明学校向综合性稳步发展的方向。
放大镜外围为地球经纬线,不仅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同时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为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阶段性目标和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中国地质大学的校歌是电影《年轻一代》的主题曲《勘探队员之歌》。由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从北京地质学院时期起,新生们入学后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勘探队员之歌》,师生人人会唱。1990年6月19日,在第九次校务会议上正式决定将《勘探队员之歌》定为校歌。
歌词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上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的大海,把我们无穷的智慧,献给祖国人民。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贰』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那一年成立的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迁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汉,1978年,在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2000年2月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建校以来,地大人锲而不舍、开拓创新,用智慧与汗水,用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谱写了地大辉煌的乐章,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132505平方米,建筑面积75563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2886平方米。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教学楼群、窗明几净的学生公寓、设施先进的实验大楼、宽阔的林荫大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叁』 中国地质大学前身是哪几个学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唐山交通学院,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等校地质科系。

『肆』 中国地质大学建校时间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年成立的,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唐山交通大学于1952年部分院系调整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后改名唐山铁道学院),北洋大学等校地质科系合并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学校筹备委员会主任,刘型为学校首任院长。

文革开始后不久,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央决定将北京十三所重点高校外迁。北京地质学院于1970年迁出北京,在湖北开始新的办学历程。学校南迁过程中历尽磨难,损失很大,一度散落在四个地区办学。在湖北兄弟高校的帮助下,于1975年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文革结束后,为解决学校部分知名学者因为工作需要仍然留在北京的问题,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复办学,成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经国家教委批准,1987年武汉地质学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分别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总部设在武汉。1988年,学校经批准设立研究生院,是我国首批成立的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九五期间,学校又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根据教育部文件,位于武汉的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独立办学,教育部仍然以一个中国地质大学整体进行建设。2006年,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签署文件宣布共同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同年,学校申报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成为国家“985工程”建设的一部分。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又成功申报了第二个“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将学校的学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伍』 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徽由哪些部分组成

中国地质大学的抄校徽外圆圈内上方是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

中间圆形为放大镜,内置地质锤和指南针,显示学校优势与特色,以及久远的办学历史,指明学校向综合性稳步发展的方向。

放大镜外围为地球经纬线,不仅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同时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开放型、现代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办学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


『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训是什么

中国地质抄大学武汉的校训是:
求真务实袭,艰苦朴素
‘艰苦朴素’就是要坚持朴实无华、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就是求大学之真,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建高水平大学之实;求科学之真,务勇攀高峰、探索地球系统科学等奥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实;求育人之真,务培养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识广博的爱国爱校人才之实;求民主之真,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教授治学之实。”

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和“卓越计划”。是“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

『柒』 中国地质大学校名是谁题写的

是毛泽东的字体,但不是毛泽东特别为地质大学题写的,而是从他的文章中筛出这六个字拼在一起的.1950年代那会,算上地质大学,全国很多高校的校名都是这样处理的.

『捌』 中国地质大学为什么有两个哪个好些呢

一、中国地质大学有两个,分别是武汉、北京校区,要从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说起:


中国地质大学源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南迁后,原北京地质学院只设了一个留守处。1978年12月,在原北京地质学院留守处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这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前身。


1987年11,在武汉和北京校区同时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地质大学挂牌揭幕仪式。



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除国家重点学科相同外,省部级重点学科各有所长:


(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势专业


1、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地质学(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湖北省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地理学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

设计学


(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势专业

1、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地质学(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省部级重点学科

地球物理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土地资源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

油气田开发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

管理科学与工程

岩土工程

近海资源环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海洋地质

『玖』 大学校名大全

排名 校名 总得分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分省 排名 学校类型 学校参考类型
得分 研究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得分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1 清华大学 280.15 120.95 85.75 35.20 159.20 140.47 18.74 京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1型
2 北京大学 224.66 103.92 66.36 37.57 120.74 85.09 35.65 京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3 浙江大学 219.14 97.13 65.86 31.26 122.01 104.91 17.10 浙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1型
4 上海交通大学 149.73 65.24 45.60 19.65 84.49 77.76 6.73 沪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1型
5 南京大学 140.70 67.68 42.25 25.43 73.02 52.22 20.80 苏 1 综合 文理类 研究1型
6 复旦大学 110.98 52.12 31.47 20.65 58.86 42.25 16.60 沪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3.11 50.89 33.90 17.00 52.22 50.45 1.77 皖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1型
8 中山大学 98.91 45.10 27.76 17.34 53.80 37.86 15.94 粤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9 华中科技大学 98.67 47.29 27.08 20.22 51.38 44.78 6.60 鄂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2型
10 武汉大学 96.16 45.01 26.65 18.37 51.14 33.36 17.79 鄂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11 吉林大学 95.28 47.36 25.76 21.60 47.92 38.07 9.86 吉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12 西安交通大学 87.71 43.57 22.58 20.99 44.14 35.05 9.09 陕 1 综合 文理类 研究2型
13 四川大学 86.56 41.69 23.19 18.50 44.87 35.28 9.59 川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82.06 41.08 24.01 17.07 40.98 39.38 1.60 黑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15 南开大学 79.82 35.79 24.50 11.29 44.02 26.08 17.94 津 1 综合 文理类 研究1型
16 山东大学 77.98 38.87 19.75 19.12 39.11 28.89 10.22 鲁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17 北京师范大学 71.38 31.85 19.91 11.95 39.53 15.74 23.79 京 3 师范 文理类 研究1型
18 天津大学 66.66 32.80 19.60 13.20 33.86 30.77 3.09 津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19 中南大学 61.09 29.32 16.14 13.18 31.77 29.22 2.55 湘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2型
20 东南大学 57.92 27.30 16.34 10.95 30.62 27.38 3.25 苏 2 综合 工学类 研究2型
21 中国人民大学 56.67 25.47 14.50 10.97 31.19 0.71 30.48 京 4 综合 文科类 研究2型
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4.51 24.64 15.71 8.93 29.87 27.65 2.22 京 5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3 厦门大学 53.01 24.59 15.91 8.68 28.41 15.78 12.63 闽 1 综合 文理类 研究2型
24 大连理工大学 47.67 22.75 14.23 8.52 24.92 23.41 1.50 辽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5 同济大学 45.93 22.81 12.30 10.51 23.11 20.85 2.27 沪 3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6 华南理工大学 45.74 20.31 13.04 7.27 25.43 23.80 1.63 粤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7 重庆大学 41.81 23.09 9.80 13.29 18.73 15.03 3.70 渝 1 综合 文理类 研究2型
28 兰州大学 41.78 20.08 11.96 8.12 21.70 18.69 3.01 甘 1 综合 理学类 研究2型
29 西北工业大学 40.49 18.80 12.19 6.61 21.69 20.74 0.95 陕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30 华东师范大学 40.42 18.74 10.94 7.80 21.69 9.98 11.71 沪 4 师范 文理类 研究2型
31 北京理工大学 39.10 18.89 11.26 7.64 20.21 18.57 1.64 京 6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32 中国农业大学 38.75 15.89 9.49 6.40 22.86 21.20 1.66 京 7 农林 理科类 研究2型
33 湖南大学 35.32 16.74 9.32 7.42 18.58 14.87 3.72 湘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34 东北大学 32.41 17.41 7.99 9.42 15.00 12.87 2.13 辽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35 郑州大学 31.17 20.63 5.06 15.57 10.54 8.35 2.20 豫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2型
3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1.04 16.07 8.10 7.97 14.97 13.64 1.33 苏 3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37 华东理工大学 31.01 15.21 9.40 5.81 15.80 15.10 0.70 沪 5 理工 理科类 研究2型
38 苏州大学 30.92 16.01 7.32 8.69 14.92 10.27 4.65 苏 4 综合 综合类 研教1型
39 南京农业大学 30.84 14.42 6.95 7.47 16.42 14.05 2.37 苏 5 农林 文理类 研究2型
40 武汉理工大学 29.27 17.89 6.29 11.60 11.38 9.98 1.40 鄂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2型
41 上海大学 28.55 15.66 7.78 7.88 12.89 9.73 3.16 沪 6 综合 综合类 研教1型
42 北京科技大学 28.46 14.55 8.01 6.54 13.91 13.37 0.55 京 8 理工 工学类 研教1型
43 电子科技大学 27.97 14.40 7.71 6.69 13.56 12.28 1.29 川 2 理工 理科类 研教2型
44 西南大学 27.89 15.52 5.42 10.10 12.37 7.38 4.99 渝 2 综合 文理类 研教2型
45 东北师范大学 25.31 11.98 7.28 4.70 13.33 9.06 4.27 吉 2 师范 文理类 研教1型
4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4.93 12.95 6.34 6.61 11.98 11.51 0.46 陕 3 理工 理科类 研教2型
4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4.44 12.26 4.80 7.46 12.19 11.52 0.67 陕 4 农林 理科类 研教2型
48 暨南大学 24.25 10.56 6.30 4.27 13.69 6.71 6.98 粤 3 综合 综合类 研教1型
49 南京理工大学 24.18 12.48 6.07 6.41 11.70 10.79 0.91 苏 6 理工 工学类 研教1型
50 华中师范大学 24.00 10.88 6.38 4.50 13.13 5.02 8.10 鄂 4 师范 文理类 研教1型
51 西南交通大学 23.34 12.65 4.97 7.69 10.69 8.99 1.69 川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2型
52 中国矿业大学 22.73 13.46 4.79 8.67 9.28 8.26 1.02 苏 7 理工 工学类 研教1型
53 南京师范大学 21.92 11.07 5.25 5.82 10.85 4.47 6.38 苏 8 师范 文理类 研教2型
54 扬州大学 21.53 12.32 3.64 8.68 9.21 7.52 1.69 苏 9 综合 综合类 研教1型
55 华中农业大学 21.35 10.71 4.27 6.44 10.64 9.64 0.99 鄂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1型
56 西北大学 21.15 11.27 5.31 5.97 9.88 7.17 2.71 陕 5 综合 文理类 研教1型
57 中国海洋大学 20.46 9.79 5.83 3.96 10.67 9.55 1.12 鲁 2 综合 理学类 研教1型
58 湖南师范大学 20.37 11.00 4.69 6.31 9.37 5.36 4.01 湘 3 师范 文理类 研教1型
59 北京交通大学 19.96 9.76 5.19 4.57 10.20 9.19 1.01 京 9 理工 工学类 研教2型
60 华南师范大学 19.94 9.77 4.83 4.94 10.16 4.23 5.93 粤 4 师范 文理类 研教1型
61 北京化工大学 19.67 9.54 5.85 3.69 10.13 9.96 0.17 京 10 理工 工学类 研教1型
62 陕西师范大学 19.40 9.54 5.06 4.48 9.86 5.61 4.24 陕 6 师范 文理类 研教1型
63 南昌大学 18.88 13.56 2.51 11.05 5.32 4.31 1.00 赣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2型
64 山西大学 18.84 10.08 4.16 5.92 8.76 5.15 3.62 晋 1 综合 文理类 研教1型
65 河海大学 17.98 11.35 3.65 7.70 6.63 5.67 0.96 苏 10 理工 工学类 研教2型
66 北京工业大学 17.44 8.51 4.99 3.52 8.93 8.24 0.69 京 11 理工 理科类 研教1型
67 华南农业大学 17.42 9.36 3.10 6.26 8.06 7.15 0.92 粤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1型
68 江南大学 17.27 10.22 3.81 6.41 7.04 6.49 0.56 苏 11 综合 工学类 研教1型
69 东华大学 16.92 8.44 4.78 3.66 8.48 8.12 0.35 沪 7 理工 工学类 研教1型
70 南京工业大学 16.57 10.44 3.11 7.33 6.13 5.86 0.27 苏 1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1型
71 福州大学 16.38 9.08 3.86 5.21 7.30 6.58 0.72 闽 2 理工 理科类 研教1型
7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6.22 9.75 3.53 6.23 6.47 6.07 0.40 鄂 6 理工 理科类 研教2型
73 燕山大学 16.20 9.79 3.24 6.55 6.41 6.06 0.35 冀 1 理工 工学类 研教1型
74 河南大学 16.05 10.50 2.42 8.08 5.55 2.82 2.73 豫 2 综合 文理类 研教2型
75 浙江工业大学 15.44 8.61 3.25 5.36 6.82 5.91 0.91 浙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1型
76 哈尔滨工程大学 15.38 9.44 3.27 6.18 5.94 5.47 0.47 黑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2型
77 河北大学 15.37 8.68 3.02 5.66 6.69 4.25 2.43 冀 2 综合 文理类 研教1型
78 江苏大学 15.32 10.06 2.69 7.36 5.27 4.70 0.57 苏 13 综合 工学类 研教2型
79 山东农业大学 15.14 8.57 2.38 6.19 6.57 6.24 0.33 鲁 3 农林 农学类 研教1型
80 合肥工业大学 14.67 8.94 3.07 5.87 5.73 5.13 0.61 皖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2型
81 湘潭大学 14.51 8.56 2.88 5.68 5.95 3.40 2.55 湘 4 综合 综合类 研教1型
82 首都医科大学 14.39 4.89 3.71 1.18 9.50 9.36 0.14 京 12 医药 医学类 研教1型
8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4.37 8.18 3.05 5.13 6.19 6.03 0.16 鲁 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1型
84 云南大学 14.33 8.14 3.35 4.79 6.19 4.19 2.00 滇 1 综合 文理类 研教2型
8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20 8.37 2.61 5.77 5.82 0.03 5.79 鄂 7 财经 文科类 研教2型
86 中国医科大学 14.16 6.55 2.82 3.73 7.62 7.55 0.06 辽 3 医药 医学类 研教2型
87 南方医科大学 14.03 6.17 2.97 3.20 7.86 7.80 0.06 粤 6 医药 医学类 研教2型
8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3.29 7.02 3.52 3.50 6.28 6.01 0.27 京 13 理工 理科类 研教2型
89 华北电力大学 13.29 8.65 2.42 6.23 4.64 4.31 0.33 京 1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2型
90 上海财经大学 12.76 6.61 2.89 3.72 6.15 0.17 5.98 沪 8 财经 文科类 研教2型
91 北京邮电大学 12.76 7.17 3.04 4.13 5.59 5.07 0.52 京 15 理工 工学类 研教2型
92 中国药科大学 12.69 5.48 2.90 2.58 7.21 7.16 0.05 苏 14 医药 医学类 研教1型
93 山东师范大学 12.59 7.76 2.32 5.44 4.83 3.05 1.78 鲁 5 师范 文理类 研教2型
94 黑龙江大学 12.52 7.97 2.01 5.96 4.54 2.17 2.38 黑 3 综合 综合类 研教1型
95 首都师范大学 12.25 6.28 2.80 3.48 5.97 2.44 3.54 京 16 师范 文理类 研教2型
96 上海师范大学 12.10 7.21 2.17 5.04 4.89 2.60 2.29 沪 9 师范 文理类 研教2型
97 安徽大学 12.07 7.49 2.05 5.44 4.57 2.77 1.80 皖 3 综合 综合类 研教2型
98 福建师范大学 11.98 6.95 2.31 4.64 5.03 1.77 3.26 闽 3 师范 文理类 研教2型
99 太原理工大学 11.35 7.90 1.80 6.10 3.45 3.36 0.09 晋 2 理工 工学类 教研1型
100 昆明理工大学 11.25 7.99 1.67 6.32 3.27 3.01 0.26 滇 2 理工 工学类 教研1型

『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徽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徽是一样的吗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学校回校徽由中英文校名答、学校成立时间、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地球等元素构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徽

从两校的网页中找到的校徽图标中,可以看出两个学校的校徽本质上是一样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