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军中国地质大学
『壹』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Intraplate Seismic Belt and Basin Framework of Sino-Korean Plate in Proterozoic
乔秀夫
原文刊于《地学前缘》,2002年第9卷第3期,对年所提出的地震液化序列的B单元底部增加了液化角砾岩单元;图2,图3改换为彩色图。
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地层中留下固定的记录(图1~图3),这些记录在区域上呈带状分布,代表地史中的地震带。中朝板块元古宙目前可识别出两个板内地震带(图5)。中元古代板内地震带(1700~1200 Ma)西起太行山北段,经燕山山脉、辽宁西部,穿越辽河平原至辽宁北部的泛河流域分布,即燕山—泛河地震带,现今呈NEE向延伸。新元古代震旦纪地震带沿吉林南部、辽东半岛、山东中部及苏皖北部现今呈NNE走向分布,即古郯庐地震带(650~600 Ma)。上述两个板内地震带是元古宙不同时期超大陆裂解在板内的响应。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两个不同方向的地震断裂带分别控制着两个时期的盆地边界。燕山泛河地震断裂带构成中元古代海盆南界(指现在的位置),形成向北开放的海域。古郯庐地震断裂带将中朝板块裂解为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海域的边界,震旦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接,华北块体则为陆源剥蚀区。文内四幅古地理图(图6~9)是以地震灾变思想为指导,以新的地层研究、对比为基础编制的,侧重反映了盆地的格局及其变化。根据地震、同沉积断裂新的思路,可提供地质学家重新认识与解释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因,它们的成矿元素均来自地球深部而非地表风化作用。文中编制的古地理图将为这种解释提供盆地与事件背景。
1软沉积物中的地震液化记录
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固结或未固结的沉积物中留下不同的记录。在未固结的软沉积物中主要表现为沉积物内部的液化作用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形构造。众多地质学家,地震学家及土建学家对沉积物中液化作用及形成的记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11]。图1碳酸盐岩地震液化序列系依据笔者1994年所提出的序列[5],在B单元底部增添了液化角砾岩单元,它是液化作用形成的液化脉切穿、扰动软沉积物使之原地破碎形成角砾岩,这种碳酸盐角砾具有可拼合性。图1液化序列概括了一次强地震瞬时过程中,在碳酸盐软沉积物中的灾变事件记录,它提供了在碳酸盐岩以及其他沉积岩中识别地震事件的基本标志。在野外实际工作中,我们可在一个剖面中识别出图1中所有的单元,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某几个单元的组合。
图1 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地震液化序列
(据乔秀夫等,1994补充)
图2,图3给出了遭受地震时,地层中在原地形成的事件单元以及共生单元组合(图1中的A,B,C单元),它们均选自中朝板块元古宙地层。
2地震时间分布与板内地震带
图4列出了1700~600 Ma中朝板块板内具强地震灾变记录的27个岩组,这些地震记录是笔者及其研究集体近10年来调查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而确认的。某些文献最近大量报道的地震事件岩组尚未列入图4中。
中元古代(1800~1000 Ma)的1700~1200 Ma期间是一个近500 Ma的地震长周期,在这个长周期中有5个地震活跃期(图4中①~⑤)。约1200~850 Ma为无地震或少地震的长周期。约630~540 Ma为第二个长周期,近80 Ma的时期内有4个地震活跃期。从中元古代到新元古代每个地震长周期的时限缩短,而每个地震长周期中地震活跃期则更加密集,活跃期之间平静期更加缩短。
图2 碳酸盐岩中的地震液化记录
a—液化泥晶脉(盲脉)与层内微断层,图1中A单元与C单元(辽宁大连市金石滩海岸,震旦系兴民村组);b—地震液化泥晶脉在层面及垂直于层面的表现,它呈现板状体,图1中A单元(辽宁省瓦房店市小岛山震旦系营城子组);c—地裂缝及粒序断层,图1中C单元(辽宁省大连市金石滩海岸),图的中部呈Y字形断裂为地裂缝,铅笔处为当时的古地面,可清楚看到古地面上新的碳酸盐沉积物向下贯入地裂缝,地裂缝的下方为两行密集的微断层(粒序断层);d—液化碳酸盐角砾岩,图1中B单元(辽宁省旅顺龙头尾)
图3 地层中的地震液化记录
a—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长城系串岭沟组页岩中弯曲的液化砂岩脉(据宋天锐);b—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中地震引起的液化卷曲变形;c—液化泥晶脉,脉向上层面及下层面两个方向流动穿刺纹层,迫使纹层围绕脉的两端弯曲,黑色比例棒1cm,图1中A单元(河南省嵩山青白口系何窑组,标本由高林志采集);d—深色液化泥晶脉(箭头所指),与深色泥晶薄层相连通,由深色薄层液化形成直立的泥晶脉,泥晶脉又为层内断层(粒序断层)错碎,表明为液化作用后期岩层缩水,体积收缩的结果,图1中A单元及C单元(江苏徐州铜山县震旦系九顶山组);e—层内正断层(图1中C单元),箭头所指为上盘移动方向,直立弯曲的液化泥晶脉(图1中A单元)为上升盘,这张照片表明:地震引起的泄水作用形成直立的液化泥晶脉(盲脉),液化作用停止后,沉积物由于失水体积收缩,迫使泥晶脉弯曲,随之发生层内错断(安徽宿县金山寨村震旦系望山组);f—液化泥晶脉(盲脉)在岩层两个断面的表现,呈板状体(金山寨望山组)
图4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强地震事件岩组
第二个地震长周期中,特别是晚震旦世4个地震活跃期(图4中⑦~⑩),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从800 Ma开始裂解(breaking up),至震旦纪达到裂解高潮时在中朝板块板内的响应[12]。王鸿祯提出地史中曾5次出现联合古陆,P-1950 Ma,P-1450 Ma为中元古代中的两个联合大陆[13],图4中串岭沟组时期及高于庄组时期的地震事件,很可能是中元古代不同时期联合古陆裂解在板内的响应。
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的强地震分布于中朝板块内部的不同地区,中元古代地震事件位于燕山—辽宁北部泛河流域(图5),构成中元古代燕山—泛河板内地震带。现今呈NNE走向的新元古代地震带大体沿现今郯庐断裂带分布,即震旦纪古郯庐带[5,6,14]。这两个板内地震带分别控制了中、新元古代海域边界与古盆地格局。
3中朝板块中、新元古代盆地格局
同沉积断裂构造、火成岩活动及伴随的强地震带构成了中元古代的盆地边界,新元古代随着地震带的位置变化,海域及盆地边界也相应变化。
3.1中元古代早期(相当于早长城世)盆地格局(图6)
长城纪早期海域位于板块的北部。南部及东、西部广大地域为侵蚀区。古地理最明显特征是高山耸立,高山之间为由断层控制的裂陷谷地,即燕山裂陷槽(aulacogen)。
图5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
(据乔秀夫等,1999修正)
NCB—华北块体;JLKB—胶辽朝块体;YSTF—黄海转换断层(中生代)
密云—平泉—凌源与滦县—抚宁—建昌两条同沉积断裂控制的狭长谷地构成裂陷槽的轴部,沿着谷地(靠密云—兴隆—平泉—凌源断裂一侧)为河流沉积(常州沟组下部砾岩、砂岩),谷地两侧为冲积扇、洪积扇[15]。燕山裂陷谷地被与之斜交的多条平行的同沉积断裂(具转换断裂性质)截切。沿谷地边界断裂及斜切转换断层是强地震分布区[15]。早长城世地震分布除与断裂伴生外,并与火成岩活动密切相关[16]。常州沟组上部砂岩及串岭沟组为代表的晚期海侵越过密云—兴隆—平泉—凌源断裂超覆于裂陷槽的肩部,至赤城—北票以北(内蒙地轴)与外海相连接。滦县—建昌地震断裂则构成海域的南部边界(指现在地理位置)。新的研究表明: “内蒙地轴”由古元古界及中元古界变质地层组成[17],并未构成盆地的北部隆起区,解决了长期困扰地质学家的关于中元古代海盆地与外海连通的问题。
串岭沟组沿燕山裂陷槽轴部为障壁深水黑色泥质沉积,而在肩部则为典型浅海沉积。盆地西北部著名的串岭沟组中鲕状,肾状赤铁矿(宣龙式铁矿),实际是由藻颗粒及叠层石吸附铁质形成。有关铁质来源过去均解释为陆源搬运至浅海海岸带形成。如图6所示,串岭沟组海域向北与外海相连,北部无陆源物供应;其西部(山西,河北东部)基底岩石(太古宇,古元古界)风化壳并不十分发育,铁质来源并不充分,作为稳定的铁元素实际很难向海域迁移。在宣龙式铁矿的顶、底板层位中有多个由砂岩脉及泥质脉组成的震积岩,宣龙铁矿盆地侧边为赤城—密云—滦县同沉积断裂。断裂及伴生的地震均表明这里是地球深部物质十分活跃的地区,铁元素来源于深部,至地表被藻类吸附形成富铁沉积。为什么在串沟组沉积的广阔海岸带,只有宣化龙关地区形成有经济价值铁矿层,用铁元素来源于深部可能合理地解释了目前的地质记录。
图6 中朝板块早长城世(1800~1600Ma)古地理格局
1—侵蚀区;2—同沉积断裂;3—与同沉积断裂伴生的地震事件(震积岩分布区);4—河流(砂岩、长石石英砂岩);5—河流流向;6—滨海含铁沉积区(宣龙式叠层石赤铁矿);7—海侵超覆区(含砂页岩与极薄层砂岩互层);8—开阔海较深水沉积;①燕山裂隙槽;YSTF—黄海转换断层(中生代后期)
山西吕梁山地区汉高山砂岩、小两岭安山岩及晋南、豫西的西阳河群、熊耳群历来作为中元古代早期的岩组。最近在熊耳群中获得单颗粒锆石U-Pb年龄1.95 Ga,认为熊耳群为古元古界[18]。因此,吕梁—陕豫三叉裂陷槽[19]有可能为古元古代裂陷槽,则中元古代盆地只限于中朝板块北部。
3.2晚长城世—蓟县纪(1600~1000Ma)盆地格局(图7)
图7主要反映1600~1200 Ma,即大红峪组至雾迷山组沉积时期古地理,海域仍位于中朝板块北部。长城纪早期的断裂仍控制盆地格局,深水碳酸盐岩位于由断裂控制的裂陷槽轴部。燕山裂陷槽向东延伸至辽北泛河流域。有地震记录的最高层位为雾迷山组(燕山)及辽北泛河群虎头岭组,1200 Ma之后伸展作用结束,裂陷槽停止发展。中元古代中期(1600~1200 Ma)是一个充满火山爆发、频繁发生地震及断裂活动的海盆地[12,20,21]。沿裂陷槽轴部密云—兴隆—平泉断裂分布的黄铁矿—铅锌硫化物矿带(高板河铅矿)及铁岭泛河流域的关门山铅锌矿,其成因均与沿海底断裂来自深部喷出的富金属的热水或喷气相关联[22]。1600~1200 Ma强地震活跃时期也是一个造矿期。
图7 中朝板块晚长城世—蓟县纪(1600~1000Ma)古地理格局
1—侵蚀区;2—同沉积断裂及与其伴生的地震事件(大红峪组,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及泛河群震积岩分布区);3—火山喷发(大红峪组富钾粗面岩);4—火山喷气孔(铁岭组灰岩中);5—铅锌硫化物矿带(燕山高于庄组高板河铅锌矿与辽北泛河流域关门山组铅锌矿);6—潮坪带(叠层石、藻席灰岩、白云岩);7—较深水沉积区(高于庄组灰岩);8一开阔广海沉积;①燕山—泛河裂陷槽;YSTF—黄海转换断层(中生代后期)
3.3青白口纪(1000~800Ma)盆地格局(图8)
1000Ma很可能是全球超大陆(Rodinia)形成时期。中朝板块主体经过芹峪上升(1000~900Ma)长期剥蚀[23~25],已完全准平原化,海水淹没了大部分地区,整个青白口纪盆地为极浅水海盆。除辽北铁岭泛河流域会试屯群于北沟组,太子河流域南芬组及豫西有地震记录外(图4),整个盆地很少地震及构造活动,也无火山爆发痕迹。板块南部(豫西)青白口纪盆地从1000Ma开始发展,为典型潮坪沉积;板块北部盆地则从900Ma开始,与北部开阔海有陆地障壁,形成内陆海。内陆海通过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与当时的外海连通,其地形很类似于今天的渤海。这种障壁环境可能是青白口统下马岭组黑色层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图8 中朝板块青白口纪(1000~800Ma)古地理格局(Rodinia古大陆上沉积)
1—侵蚀区;2—同沉积断裂及其伴生的地震事件(泛河会试屯群下部,太子河南芬组及豫西何窑组震积岩);3—青白口纪潮坪为主沉积区(砂岩、页岩、叠层石灰岩);4~6:晚青白口世滨海浅海沉积区;4—晚青白口世早期相对障壁海(下马岭组黑色页岩),后期浅海(龙山组石英砂岩,景儿峪组泥晶灰岩);5—晚青白口世中后期海侵超覆区(龙山组,景儿峪组及相当层位);6—晚青白口世早期陆相盆地(山区河流为主):①永宁盆地,②步云山盆地,③旅大盆地,④苇沙河盆地;7—开阔海沉积区;YSTF—黄海转换断层(中生代后期)
3.4震旦纪(630~540Ma)盆地格局(图9)
中朝板块从800 Ma开始,整体上升,缺失南华纪(800~680 Ma)与早震旦世沉积(图4),震旦纪盆地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即古郯庐断裂地震带产生,古郯庐断裂将中朝板块分隔为华北块体(NCB)与胶辽朝块体(JLKB)。晚震旦世海域主要位于古郯庐断裂之东(指现今位置),而华北块体的主体部分则作为其陆源区。古郯庐断裂控制了胶辽朝海盆地界线,华北块体的晚震旦世沉积仅分布于其南部边缘。
统一的中朝板块从630 Ma开始裂解为两个块体,沿裂解带强地震频繁发生及基性岩墙(床)侵位[12,26,27],这种盆地格局可解释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中朝板块的板内响应。
扬子板块南华纪南沱期冰川消融后,导致震旦纪海平面上升才淹没了中朝板块的胶辽朝块体与华北块体的南部边缘。
中朝板块在Rodinia古大陆再造图中模式2(张世红,2000),胶辽朝块体紧邻大洋裂开的一侧(图10),震且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而华北块体则为其陆源区。图9震旦纪古地理盆地格局与古地磁研究的结果相一致[28]。
图9 中朝板块震旦纪(630~540Ma)古地理格局(Rodinia裂解期格局)
1—侵蚀区;2—同沉积断裂;3—与断裂伴生的地震事件(震积岩);4—浅海(下部为碎屑岩垫板,上部为海侵碳酸盐岩上超);5—山岳冰川-冰海沉积(上震旦统顶部罗圈组);6—开阔海沉积区;PTLF—古郯庐断裂;NCB—华北块体;JLKB—胶辽朝块体;YSTF—黄海转换断层(中生代)
4结语
中朝板块元古宙盆地边界由地震断裂带控制(图6~9),是本文对盆地形成的动力作用解释。盆地格局有两个重要转换期:一为青白口纪,由中元古代板块北部向北开放的海域,广大南部地区为侵蚀区转变为板块北部、东部及南部均有沉积。震旦纪为第二个转折时期,海域主要在板块东部(胶辽朝块体)及华北块体南部边缘,是一个向东开放(指现今方位)的海域,而华北块体为陆源区。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盆地的边界,它的全球构造意义是Rodinia裂解在板内的响应。
图10 630Ma(震旦纪)中朝板块在Rodinia古大陆再造中的位置
(据张世红,2000)[28]
中朝板块1800 Ma固结,经历3次内部裂解:1700 Ma,1400 Ma,630 Ma。始自震旦纪结束于晚石炭世早期的裂解期[12,14],中朝板块实际被分割为两个块体,块体之间的界线为古郯庐带。晚中生代沿古郯庐断裂重新裂开形成晚中生代以来的板内裂谷盆地。因此,郯庐断裂带两侧地质体的不连续是两个不同块体上不同地质作用演化的结果,不必用郯庐断裂巨大平移来解释。
参考文献
[1]PLINT A G.Liquefaction,fluidization and erosional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bituminous sands of the Bracklesham Formation(middle Eocene)of Dorset,England[J].Sedimentology,1983,30(4):525~535
[2]LIU Ying,XIE Junpei.Sand Soil Seismic Vibrational Liquefaction[M].Beijing:Seismology Publishing House,1984.1~327(in Chinese).[刘颖,谢君裴.沙土震动液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4.1~327.]
[3]FENG Xianyue.Study on the deformation caused by seismic vibrational liquefaction[J].I nland Earthquake,1989,3(4):209~307(in Chinese).[冯先岳.地震振动液化变形的研究[J].内陆地震,1989,3(4):209~307.]
[4]PLAZIAT J C,PURSER B H,PHILOBBOS E.Seismic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 NW Red Sea(Egypt)[J].Bull Soc Geol France,1990,8(3):419~434
[5]QIAO Xiufu,SONG Tianrui,GAO Lin,et al.Seismic sequence in carbonate rocks by vibrational liquefaction[J].Acta Geologica Sinica,1994,7(3):243~265(English edition).[乔秀夫,宋天锐,高林志,等.碳酸盐岩地震液化序列[J].地质学报,1994,68(1):16~34.]
[6]QIAO Xiufu,SONG Tianrui,LI Haibing,et al.Genetic Stratigraphy of the Sinianand Lower Cambrian Strata in South Liaoning Province—Guidebook of the National Scenic Area of Jinshitan Beach[M].Beijing:Science Press,1996.1~174(in Chinese).[乔秀夫,宋天锐,李海兵,等.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成因地层(附大连市金石滩海岸国家级风景区旅游导游[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174.]
[7]FAIRCHILD I J,EINSELE G,SONG Tianrui.Possible seismic origin of molar tooth structures in Neoproterozoic carbonate ramp deposit,North China[J].Sedimentology,1997,44:611~636
[8]MORETTI M.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terpreted as seismites in middle-late Pleistocene aeolian deposits(Apulian foreland,southern Italy)[J].Sedimentary Geology,2000,135:137~156
[9]PRATT B R. Oceanography,bathymetry,and syndepositional tectonics of a Precambrian intracratonic basin:integrating sediments,storms,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in Belt Supergroup(Helena Formation, ca.1.45 Ga),western North America[J].Sedimentary Geology,2001,141-142:371~394
[10]QIAO Xiufu,GAO Lin,PENG Yang,et al.Seismic event,sequence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in Canglangpu Stage in Paleo-Tanlu Fault Zon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2,45(9):781~791(English edition).[乔秀夫,高林志,彭阳,等.古郯庐带沧浪铺阶地震事件、层序及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D),2001,31(11):911~918.]
[11]QIAO Xiufu,PENG Yang,GAO Lin.Interpretation of the seismic origin of Permian limestone dike in northwestern Guangxi[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2,21(2):102~104(in Chinese).[乔秀夫,彭阳,高林志.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脉)的地震成因解释[J].地质通报,2002,21(2):102~104.]
[12]QIAO Xiufu,GAO Lin.Earthquake events in Neoproterozoic and Early Paleozoic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percontinental Rodinia in North Chin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45(10):931~935(English edition).[乔秀夫,高林志.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J].科学通报,1999,44(16):1753~1758.]
[13]WANG Hongzhen.Speculations of earth's rhythms and continental dynamics[J].Earth Science Frontiers,1997,4(3-4):1~12(in Chinese).[王鸿祯.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J].地学前缘,1997,4(1-2):1~12.]
[14]QIAO Xiufu,GAO Lin,PENG Yang.Neoproterozoic in Paleo-Tarnlu Fault Zone—Catastrophe,Sequence,Biostratigraphy[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01.1~128(in Chinese).[乔秀夫,高林志,彭阳.古郯庐带新元古界——灾变·层序·生物[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1~128.]
[15]H E Zhengjun,SONG Tianrui,DING Xiaozhong,et al.The early synsedimentary faulting of the Meso-proterozoic Yanshan Rift and its influence on event sedimentation[J].Journalof Paleogeography,2000,2(3):83~91(in Chinese).[和政军,宋天锐,丁孝忠,等.燕山中元古代裂谷早期同沉积断裂活动及其对事件沉积的影响[J].古地理学报,2000,2(3):83~91.]
[16]SONG Tianrui,HE Zhengjun,DING Xiaozhong,et al.A study of geological event records in the Proterozoic Chuanlinggou Formation of Ming Tombs District,Beijing[J].Geological Review,2000,46(4):400~406(in Chinese).[宋天锐,和政军,丁孝忠,等.北京十三陵中元古代串岭沟期地质事件的探索[J].地质论评,2000,46(4):400~406.]
[17]ZHANG Jiongfei,ZHU Hongchen.On the Jixian-type Mid-Proterozoic sedimentary enviroment and the character of Inner Mongolian Axis[J].Jilin Geology,2000,19(4):11~16(in Chinese).[张炯飞,祝洪臣.关于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环境及内蒙地轴的性质[J].吉林地质,2000,19(4):11~16.]
[18]ZHAO Taiping,ZHOU Meifu,JIN Chengwei,et al.Discussion on age of the Xiong'er Group in 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J].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2001,36(3):326~334(in Chinese).[赵太平,周美夫,金城伟,等.华北陆块南缘熊耳群形成时代讨论[J].地质科学,2001,36(3):326~334.]
[19]QIAO Xiufu,ZHANG Dequan,WANG Xueying,et al.A preliminary study on isotope geochronology of the Xiyanghe Groupfrom southern Shanxi Provinc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 icfance[J].Acta Geological Sinica,1985,59(3):258~269(in Chinese).[乔秀夫,张德全,王雪英,等.晋南西阳河群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1985,59(3):258~269.]
[20]SONG Tianrui,HE Zhengjun,DING Xiaozhong,et al.A study of event message-bearing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Proterozoic Dahongyu Formation from the Ming Tomb District,Beijing[J].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2000,19(4):323~332(in Chinese).[宋天锐,和政军,丁孝忠,等.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0,19(4):323~332.]
[21]HE Zhengjun,SONG Tianrui,DING Xiaozhong,et al.Sedimentary record of the Proterozoic Changchengian volcanic events in Beijing and its neighbouring area[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00,18(4):510~514(in Chinese)[和政军,宋天锐,丁孝忠,等.北京及邻区长城纪火山事件的沉积记录[J].沉积学报,2000,18(4):510~514.]
[22]XIA Xuehui,LIU Changtao,YAN Fei,et al.The geochemistry and submarine exhalative genesis of sulfide black shale in Xinglong district,Hebei[J].Geochimica,1999,28(5):496~504(in Chinese).[夏学惠,刘昌涛,闫飞,等.河北兴隆地区硫化物黑色页岩地球化学及海底喷气成因研究[J]地球化学,1999,28(5):496~504.]
[23]QIAO Xiufu.Investigation on stratigraphy of the Qingkou Group of the Yanshan Mountains,North China[J].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1976,3:246~265(in Chinese).[乔秀夫.青白口群地层研究[J].地质科学,1976,3:246~265.]
[24]QIAO Xiufu,GAO Mai.Carbonate Pb-Pb isotopic dating of Qingkou System in North China and its signifiicance[J].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1997,22(1):1~7(in Chinese).[乔秀夫,高劢.中国北方青白口系碳酸盐岩Pb-Pb同位素测年及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22(1):1~7.]
[25]QIAO Xiufu,GAO Lin,GAO Mai.Event 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Neoproterozoic in North China[J].Earth Science—Journn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1999,10(2):93~101(English edition)
[26]PAN Guoqiang,Kong Qingyou,WU Junqi,et al.Geochemical feature of Neoproterozoic diabase sill in Xuzhou-Suzhou area[J].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00,6(1):53~63(in Chinese).[潘国强,孔庆友,吴俊奇,等.徐宿地区新元古代辉绿岩床地球化学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00,6(1):53~63.]
[27]PAN Guoqiang,LIU Jiarun,KONG Qingyou,et al.St udy on Sinian geologic events in Xuzhou Suzhou area and discussion on their origin[J].Journar of China Universities,2000,6(4):566~575(in Chinese).[潘国强,刘家润,孔庆友,等.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及其成因讨论[J].高校地质学报,2000,6(4):566~575.]
[28]ZHANG Shihong,LI Zhengxiang,WU Huaichun,et al.New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the Neoproterozoic successions in southern North China Block and pale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0,43(Suppl):233~244(English edition).[张世红,李正祥,吴怀春,等.华北地台新元古代古地磁研究新成果及其古地理意义[J].中国科学(D),2000,30(增刊):138~147.]
『贰』 去武汉旅游,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看你怎么玩了
如果你想和动物玩,就去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新开专的而且装饰超赞,里面的属极地动物非常丰富,6头白鲸更是美煞很多景点,海底隧道更是各种海洋动物目不暇接,色彩艳丽,而且还有游乐设施,随便你玩几次,记得排队就行。
如果你想呼吸新鲜空气,爬个小山,你可以到木兰风景区那,倒是离市区远了点。
『叁』 请问一下,考中国地质大学矿床方面的研究生,哪些导师比较好啊刘家军和王建平老师为什么很好呀
两位老师都很负责,不像其他老师都只是挂个名,找个干活的而已
这两个老师教过我,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
『肆』 金矿附近有什么植物
澳大利亚科学家上周三称,他们发现一些桉树叶子上的细小金色斑点,可以让采矿研究人员探测到土壤下面埋藏的金矿。当树木找到金矿时,它们的根部会吸食这些珍贵金属的极其微小部分。然后它们会把金稀释,传导至树木的脉络系统内。树叶顶端聚集了大量的金物质以后,就会形成较大的结晶。金会在树木的整个系统中循环,然而聚集密度最大的还是叶子。
科学家使用X光来寻找桉树叶子、小树枝和树干中的金颗粒。到目前为止,如果仅仅根据树木周围土壤内的含金量,很难确定树下就有金矿矿床。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将帮助探勘者,在不用深挖土地的情况下寻找金子,同时也会激发采矿业勘探的新技术。
听起来真是神奇!真的能依据“黄金叶”找到金矿吗?是否还有其他植物也具有此类能力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刘家军告诉记者,从生物地球化学的角度看,在许多金属矿藏附近生长的植物体内,金属元素含量有可能会高于其他地区生长的同类植物。这是因为金属矿区会出现高于周边背景的地球化学异常,植物长期生活在这里,一些金属元素会随着水分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进体内。
刘家军介绍,在我国安徽安庆的铜矿附近就生长着一种名为“香薷”的植物,人们又叫它“铜草”。因为它是一种能吸附土壤中铜金属的植物,所以人们常说“见铜草,便有铜”,这便是“铜草”名称的由来。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铜矿勘探中就把“铜草”作为铜矿的指示标志,只要发现“铜草”,就会进一步勘探,往往就能找到铜矿。
但是,植物如果过量吸收金属元素,尤其是一些有毒的金属元素,往往会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如果在过量吸收金属元素后,仍然能够生存,这一区域的植物就可能产生变异了。
在刘家军看来,金元素集中在桉树叶子上,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桉树根系吸收金元素后随着水分输送到叶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矿区土壤中的金元素随着水蒸气上升,吸附于桉树叶子上。
尽管通过这种生物地球化学的方法可以寻找矿藏,但是,这并非勘探主要手段。由于现代找矿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技术在便利性、准确性上已经高于通过植物中金属含量来勘探。
利用植物找矿,历来是有很多研究的。有一类植物很特别,它们的生长与某种矿产资源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或是在一个矿区数量很多而且生长得很好,而在其他地质环境下很少见或不存在;或是在通常条件下可以普遍生长,但在特定的风化岩石及土壤中却发育畸形。这些植物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形态与众不同,往往能给找矿工作者“指点迷津”,就像是地下矿藏的“侦察兵”。在学术上,这些植物也被称为矿物指示植物。
真正的科学研究并将其付诸实践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的当属前苏联科学家特卡利奇(1938),此后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美国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逐渐得到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地质科学家利用桉树做指示植物,在科罗拉多高原上找到过5个铀矿。我国的谢学锦(1951)用海州香薷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找铜矿以及周德忠、陈代演等(1963)用大叶醉鱼草在贵州和广西找汞矿都算是植物找矿法的开拓性进展。
『伍』 郑庄区块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及开发前景分析
李俊乾 刘大锰 姚艳斌 蔡益栋 张百忍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 寻找煤层气富集高产区是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煤层气富集成藏的规律及开发潜力进行分析,为煤层气有利开发区的优选提供依据。本文从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三个方面,对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山西组 3#和太原组 15#煤层气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区块内 3#煤层顶板以厚层泥岩为主,15#煤层顶板为一大套碳酸盐岩沉积,两类顶板封盖性好,有利于煤层气保存; ( 2) 区块位于滞水洼地附近,水力封闭作用有利于煤层气富集; ( 3) 煤层气局部富集区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宽缓背斜部位有利聚气、两翼较陡的向斜和背斜轴部均不利聚气、活动性断层部位最不利聚气,总体上向斜部位要好于背斜部位。最后本文从煤储层参数角度,具体分析了该区块的开发前景。3#和 15#煤层煤级高,含气量、含气饱和度较高,煤层较厚,煤层埋藏适中,储层压力接近或稍高于静水压力,均表明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 而煤储层渗透率普遍较低,则是煤层气开发的主要瓶颈,统计表明,该区块渗透率大小主要受最小有效应力 ( 最小主应力与储层压力之差) 的影响。
关键词: 郑庄 富集规律 沉积环境 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 渗透率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34 ( 2010ZX05034 - 001)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课题 ( 2009CB219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0972107) ,中石油创新基金资助 ( 2010D -5006 -0101) 。
作者简介: 李俊乾,博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主要从事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研究。
Email: lijunqian1987@ 126. com; Tel: 010 - 82320892
Primary Geologic Factors Controlling Coalbed Methane ( CBM) Enrichment and CBM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Zhengzhuang Block
LI Junqian LIU Dameng YAO Yanbin CAI Yidong ZHANG Bairen
( 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
Abstract: It is significant to find out the CBM enrichment area ring the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 ment. It can help select favorable CBM target areas through studying the CBM enrichment regularity and its devel- opment potential. In the paper,the CBM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the Shanxi Formation No. 3 and the Taiyuan For- mation No. 15 coal seams of the Zhenzhuang Block in northern Qinshui Basin were studied by analyzing sedimenta- ry environment,hydrogeology and geologic structure. Results show that: ( 1) in the study area,the thick mud- stone and carbonate rock are the major lithology of the roof plates of No. 3 and 15 seams respectively. Both roof plates have a good sealing-capping property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preserve the CBM; ( 2) the study area locates near the center of stagnant water,where a CBM enrichment area is formed resulting from hydraulic sealing; ( 3) regional CBM enrichmen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geologic structure. The most favorable area for CBM enrichment locates at an anticline with steep wings; secondarily locates in the axial parts of the anticline and syncline with gentle wings; and the worst locates near the activities faults. On the whole,syncline is much more favorable than anticline in CBM enrichment. In the paper,the CBM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study area was also analyzed based on coal reservoir parameters.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romising to develop CBM within No. 3 and 15 coal seams because both seam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metamorphic grade,high CBM content and gas saturation, thick seam,moderate coal burial depth and coal reservoir pressure is similar to ( or higher than ) hydrostatic pressure. However,the low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a main unfavorable factor in CBM development.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and coal reservoir pressure.
Keywords: Zhengzhuang; enrichment regularit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geologic structure; hydrogeol- ogy; permeability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成功实现地面煤层气商业性开发以来,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主要产煤国的重视。煤层气的抽采利用不仅能缓解常规油气资源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而且对于煤矿安全生产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据最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孙茂远等,2008),埋深2000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达36.8×1012m3,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截至2008年,在沁水盆地南部已建成1.5亿m3产能的煤层气生产基地,成功实现了高煤级、中低渗透煤的煤层气开发,打破了国外高煤级储层是煤层气开发禁区的理论(高远文等,2008)。
虽然我国高煤级煤炭资源丰富(占总煤炭量29%),赋存煤层气资源量巨大(占总含气量15.42%),但开采难度较大,单井产量也通常较低。这是由于我国的聚煤盆地形成演化历史复杂,后期构造破坏严重,以及盆地原型及构造样式多变(孙茂远,2001;饶孟余等,2005),使得煤层气富集规律难以把握,而且我国的高煤级煤储层多阶段演化和多热源叠加变质作用明显(杨起,1999),使得我国煤层气藏的储层物性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增加了煤层气的开采难度。因此,研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地质控制因素以及分析煤层气藏的开发潜力,对于寻找煤层气富集、高产高渗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沁南郑庄区块煤层气藏为研究目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1 区域背景及地质概况
郑庄区块位于晋城市西北约80km处,行政区划属于沁水县郑庄镇。1999年,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郑庄区块取得982.76km2的探矿权,并于2006年探明含气面积74km2;在2008年取得了135.2km2的采矿权;截至2009年,在该区块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达到843亿m3,和毗邻的樊庄区块一起构成我国首个整装千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探明地质储量为1152亿m3),具有广阔的商业开发前景。
郑庄区地块质构造上位于沁水盆地东南部的马蹄形斜坡构造背景之上,其东南及东部以寺头断裂带为界,区内以宽缓褶曲为主,局部发育小规模正断层(如图1)。区块内自下而上发育有奥陶系,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以及第四系等地层,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层段,发育多套煤层。山西组3#煤层和太原组15#煤层在沁水盆地南部广泛分布,为两个主力煤层,厚度较大且稳定可采,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层位。
图1 郑庄区块地质构造及3#煤层埋深等值线图
2 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地质控制因素
2.1 沉积环境
结合前人研究(任海英,2004;邵龙义等,2006)及钻井剖面分析,郑庄区块15#煤层形成于太原组早期第一次特大型海侵之前,聚煤作用发生在泻湖被逐渐淤浅的滨岸沼泽之上,在稳定的构造背景下,聚煤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形成较厚的15#煤层(2.4~7.9m)。长期的海侵之后,在15#煤层之上沉积了10m左右的大套石灰岩。在太原组末期,海水开始退去,海陆交互相沉积转换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在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涧湾内发育了厚度较大的3#煤层(5.3~6.2m)。3#煤层顶板发育厚层分流涧湾泥岩,局部夹有分流河道砂体。
沉积环境控制着煤层气的储盖组合、煤层气储层的几何形态以及煤层厚度(王红岩等,2004),从而影响煤层气的赋存及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在不同沉积环境,煤储层围岩条件好坏各异,这直接影响着煤层气的保存。围岩条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及其透气性。顶底板岩性越致密、厚度越大、透气性越弱,越有利于煤层气保存富集;反之则利于煤层气体向其他岩层扩散,使气体含量降低。如图2所示,在郑庄区块,3#煤层直接顶、底板均为厚达10多米的泥岩,由于泥岩具有气体排驱压力高、透气性弱的特点,因此对煤层气的封闭能力较好;15#煤层直接顶板为大套的石灰岩,虽然灰岩易受地下水溶蚀作用而使其透气性能增加,但溶蚀性灰岩常分布于构造变动强烈地段,而研究区内构造变形简单,石灰岩遭受溶蚀可能较弱。再加上该灰岩层厚度较大,因此对煤层的保存亦较为有利,但总体较3#煤层围岩封闭性差。
图2 郑庄区块3#和5#煤层顶底板岩性图
总之,在郑庄区块,稳定的沉积环境下发育厚度大、稳定性好(其中3#>15#)的两主力煤层,为煤层气大量储集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煤层顶、底板具有良好的封闭性能,保证了煤层气的有效保存富集。
2.2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富集及运移起重要作用,影响煤层气的赋存和分布。通常,水文地质条件控气具有双重性,既可导致煤层气逸散,又能起到保存聚集煤层气的作用。叶建平等(2001)将水文地质控气作用概况为3种类型,即水力运移逸散作用、水力封闭作用和水力封堵作用,其中后两种类型有利于煤层气保存。傅雪海等(2007)在研究沁水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时,提出从盆缘到盆地中心依此出现水力封堵控气作用、水溶携带控气作用、径流逸散控气作用和水力封闭控气作用,最终导致盆缘煤层气含量低、斜坡带含量较高和盆地中心含量高的结果。
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山西组含水层主要由底部砂岩和3#煤层上部砂岩组成,两者之间没有水力联系,后者通过裂隙与3#煤层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傅雪海等,2007);15#煤层与顶板石灰岩没有水力联系。可见两煤层本身基本是独立的水动力系统,受其他含水岩层影响较弱,外部水动力对煤层气保存影响较小。
郑庄区块边界的寺头断裂,现今状态下属于一条封闭性断裂,导水、导气能力极差,是盆地内部的一个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和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水位在寺头断层东侧附近达到最低值,是地层水的滞水洼地;位于寺头断裂西侧的郑庄及其附近地区,水位也较低,地下水径流强度也可能较弱,较有利于煤层气保存(王红岩等,2001;2004;傅雪海等,2007)。通常,地下水滞水地带也是矿化度较高区域,郑庄区块煤层水矿化度非常高(如表1),远高于弱径流区地层水矿化度(1823.61mg/L),由此推测郑庄区块亦位于地下水滞流区,地下水以静水压力的形式将煤层中的煤层气封闭起来,导致煤层含气量较高。
表1 郑庄区块煤层水矿化度 单位:mg/L
2.3 地质构造条件
构造作用是影响煤层气成藏最为重要和直接的因素,不仅控制着含煤盆地及含煤地层的形成和演化,而且控制着煤层气生成、聚集和产出过程的每一环节。在聚煤期,构造控制着煤系地层形成发育的特征,影响到煤层气的生成、储集和封盖能力;在聚煤期后,构造特征及其演化通过对构造变形和热历史的限定,不仅对煤层气的生、储、盖性能产生影响,而且直接控制了煤层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特征,从而决定着特定地区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的大小(秦勇,2003)。
在沁水盆地东南部(包括郑庄区块),煤层气成藏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王红岩等,2008;林晓英等,2010):第一阶段,三叠纪末期,煤层达到最大埋深,煤岩镜质组反射率达1.2%,此阶段为深成变质作用生气阶段,累计生烃量达到81.45m3/t;第二阶段,晚侏罗世开始至白垩纪末,地层开始抬升,但由于燕山中期的构造热事件影响,煤层长期处于异常高古地温阶段,引起二次生烃,累计生烃量大,可达359.10m3/t;第三阶段,喜山期的煤层气藏调整与改造,最终形成了现今格局。在第二阶段,由于异常热事件的影响,地层的抬升并没有破坏煤层气藏,反而增加了煤储层储集气体的能力。两次生烃作用为煤储层大量聚气提供物质基础。
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郑庄区块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弱,构造形迹相对简单。对煤层气富集具有控制作用的主要为寺头断层及区内局部背、向斜,在不同的构造部位煤层含气量具有明显差异。从图3上可以看出,在宽缓背斜部位有利聚气(如Js8井)、两翼较陡的向斜和背斜轴部(如Js5和Zs31井)均不利聚气、断层部位最不利聚气(如Zs39井),总体上向斜部位要好于背斜部位(如Js5>Zs31井)。
图3 区域地质构造与煤层含气量关系图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通常处于活动期的断层具有开放性,是气体运移的有利通道;而活动比较微弱或不活动的断层具有封闭性则有利于气体的保存。在煤层气成藏演化过程中,寺头断层在喜山晚期之前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具有强开放性,导致断层附近煤层气体沿断层大量逸散,煤层含气量极低。(2)两翼较陡的向、背斜,均为挤压应力下形成的地质构造。对于向斜,轴部煤层的底部及其底板岩层张性裂隙易于发育,部分煤层气扩散损失,而两翼部位则为煤层气富集区;对于背斜,轴部煤层含气量低则是由于煤层顶部及其顶板张性裂隙的发育,同时两翼部位有利于煤层气富集。总体而言,向斜要比背斜更有利于聚气。(3)宽缓背斜也是在挤压应力环境下形成的,属于局部小构造,亦为应力集中区,因此有利于煤层的吸附。
3 煤层气开发前景分析
煤层气有利开发区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它既是煤层气的富集区又是高产高渗区。在查明煤层气富集规律的基础上,寻找煤层气高产高渗区是实现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关键。文章从煤储层参数角度,具体分析了郑庄区块3#和15#两主力煤层的开发潜力以及瓶颈问题。
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渗流特征与常规天然气差异很大,影响煤层气高产的因素复杂而多样,主要包括:煤层气含量、含气饱和度、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级、煤储层渗透率、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娄剑青,2004;万玉金等,2005;陈振宏等,2009)以及煤体结构等。在研究区内,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储层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煤储层含气性较好(表2),3#煤层平均含气量19.11m3/t、甲烷含量18.35m3/t、含气饱和度69.58%;15#煤层平均含气量16.30m3/t、甲烷含量15.42m3/t、含气饱和度62.80%。较高的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是煤层气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2)煤层埋藏适中,降低开采难度及开采成本,3#煤层埋藏深度512~1215m;15#煤层605~1310m。(3)煤层厚度较大,3#煤层厚度5.3~6.2m;15#煤层厚度2.4~7.9m。(4)煤变质演化程度高,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o,max=3.55%~3.98%,高变质程度使煤的吸附能力强,含气量高。(5)3#煤储层压力梯度接近于静水压力梯度;15#煤储层压力梯度略高于静水压力梯度。煤层气储层为常压或接近常压均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
表2 郑庄区块煤层含气性特征
注:下标ad代表空气干燥基。
在郑庄区块,开发煤层气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是煤储层渗透率较低,平均低于1mD,其中3#煤层试井渗透率为0.013~0.430mD;15#煤层试井渗透率为0.022~0.920mD。通过镜下观察显微裂隙,两煤层均以B型(宽度>5μm,1mm<长度<10mm)裂隙为主,A型(宽度>5μm,长度>10mm)裂隙较少,裂隙密度较小,且连通性中等至差。裂隙不发育和连通性较差是导致煤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但两煤层的煤岩类型主要为光亮煤,煤体结构以原生结构和碎裂为主,这使得改善煤储层渗透能力成为可能。从煤层气开发的角度来讲,原生结构的煤体,裂隙虽然相对较少,但经过压裂后,煤层气容易抽放,属较好类型的煤体;碎裂结构的煤体,裂隙相对发育,抽放条件优越,属于极好的煤体类型。
表3 郑庄区块煤储层宏观和微观裂隙发育特征
另外从图4上可以看出,在郑庄区块煤储层渗透率主要受最小有效应力(最小主应力与储层压力之差)的影响,随着该应力的增加,渗透率值明显降低;但埋深和最小主应力对渗透率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最小有效应力分布规律,在研究区低渗透率背景上寻找渗透率高值区,为选取煤层气高产高渗区提供科学依据。
图4 3#(a)及15#(b)煤层渗透率与应力、埋深关系图
4 结论
文章从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三个方面,分析了郑庄区块3#和15#煤层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稳定的聚煤沉积环境和封闭的水动力系统是煤层气的保存的有利条件,而局部煤层气富集则受控于地质构造条件:在宽缓背斜部位有利聚气、两翼较陡的向斜和背斜轴部均不利聚气、断层部位最不利聚气,总体上向斜部位要好于背斜部位。另外,文章从储层参数角度分析了该区块煤层气的开发潜力。3#和15#煤层煤级高,含气量、含气饱和度较高,煤层较厚,煤层埋藏适中,储层压力接近或稍高于静水压力,均表明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然而该区块煤储层渗透率极低,使煤层气的商业开发增加了难度,但可以通过压裂等增产措施适当的改善煤储层,提高气产量。
参考文献
陈振宏,王一兵,杨焦生等.2009.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关键因素分析———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为例,石油学报,30(3),409~416
傅雪海,秦勇,韦重韬等.2007.沁水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含气量的控制作用,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61~69
高远文,姚艳斌.2008.我国煤层气产业现状及开发模式探讨,资源与产业,10(2),90~92
林晓英,苏现波,郭红玉.2010.沁水盆地东南部寺头断层对煤层气藏的封闭性评价,天然气工业,30(4),20~23
娄剑青.2004.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因素分析,天然气工业,24(4),62~64
秦勇.2003.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高校地质学报,9(3),339~352
饶孟余,杨陆武,冯三利等.2005.中国煤层气产业化开发的技术选择,特种油气藏,12(4),1~4
任海英.2004.沁水煤田晋城矿区煤层的沉积环境与煤层气,煤矿现代化,(6),18~19
邵龙义,肖正辉,何志平等.2006.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古地理学报,8(1),43~52
孙茂远,刘贻军.2008.中国煤层气产业新进展,天然气工业,28(3),5~9
孙茂远,杨陆武.2001.开发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地质可能性与技术可行性.煤炭科学技术,29(11),45~46
万玉金,曹雯.2005.煤层气单井产量影响因素分析,天然气工业,25(1),124~126
王红岩,万天丰,李景明等.2008.区域构造热事件对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15(5),364~369
王红岩,张建博,李景明等.2004.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天然气工业,(5),11~13
王红岩,张建博,刘洪林等.2001.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水文地质特征,煤田地质与勘探,29(5),33~36
杨起.1999.中国煤的叠加变质作用,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增刊),1~7
叶建平,武强,王子和.2001.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煤炭学报,26(5),459~462
『陆』 中南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1、左铁镛
1936年出生于北京,材料科学家、循环经济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左铁镛主要从事难熔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铝镁材料及其加工科技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陈志武
生于1962年7月。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早年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后专注于经济史与中国经济研究。
3、黄友岐
黄友岐教授1907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35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神经精神病学家、临床医学教育家黄友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0月5日上午10时10分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
4、王淀佐
辽宁省锦县人,中国矿物工程专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1985年晋升为中南工业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5、邓起东
湖南省双峰人。生于湖南双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1月6日,邓起东因病逝世,享年81岁。
『柒』 刘家的烦恼
刘芳是一个很有主见和事业心的姑娘,这一点有点像她的父亲——冀原省煤田地质局一把手刘振东局长(刘振东当局长十多年了,多年的领导岗位的习惯,使他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性格,也许这正是他工作魄力之所在)。
虽说刘芳的业绩比不上事业有成的父兄们,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从小在家境优越的条件下长大,加上相貌又是那样靓丽动人,因此在上中学时,刘芳就经常收到情窦初开的男孩儿的信。少女如花,男生们也正到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年龄,便总是围在她的身边转,也许是这些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刘芳的学业,所以在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她,竟然连个大学三本都没能考上,生来爱争强好胜的刘芳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地都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知道自己上大学是没有希望了,便一狠心选择了护士专科学校。
三年护士专科学校毕业后,刘芳分配到了冀原省地质总医院。她当时本想去省城第一人民医院或者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一来对自己的事业有好处,搞专业的人都想在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好、医学水平比较高、管理比较正规的三甲之类的大医院工作,可以迅速提高业务水平;二来可以摆脱父母的影响,靠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去打拼天下。可是父母亲都不答应,说他们再过几年就退休了,一天天老了,身边不能没个子女。本来,刘芳有一个哥哥,几年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靠女朋友的父亲的关系,进了一国家部委机关,现在才三十出头,已是一名处级干部了,而且据说部长和厅局长们都挺喜欢他,今后肯定还有更高的发展、更好的前程。所以让他哥调回来是不可能的,父母只有说服她了。没办法,刘芳最后只好分回了省地质总医院,做了一名护士,并且最终还是沾了父亲的光,工作才五六年,便当上了别的护士们一般要熬十年才能当上的外科护士长。
母亲崔淑英是局计划处的副处长,人端庄精明,气质高贵,仪态万方。只是这几年比以前稍微丰腴一些,让外人一看就知道是个领导干部的夫人。这两年她没少托人给女儿介绍对象,要是真统计下来,恐怕都有一个排了。从这一点来看,足以说明她对女儿婚姻大事的关心和重视。要说也是,女儿已经是二十九三十岁的人了,再找不到对象,可是真麻烦了。可给女儿找对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是学历和工作要求,因为女儿是专科,所以小伙子必须是本科,当然研究生更好;工作条件嘛,最好是科研人员、国家公务员、部队军官、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其次是相貌要求,小伙子长得要帅,身高要达到一米七八以上,因为女儿不但漂亮,而且身高一米六八,如果再穿上高跟鞋,那就将近一米七五了,要是男的才一米七,那走上大街上究竟谁挎着谁呀,一点美感也没了。如果再碰上一个不开壶的大妈,一见面热情地说:哟,这不是刘局长的姑娘刘芳吗,怎么着,大星期天的领着你弟弟上街逛逛呀?你说这不是气死人嘛!从这一点来说,也不能找个矮个子的男友。再说现在就允许生一个孩子,这也是为了奠定子女的优生优育的基础啊。再次还要讲究个门当户对。俗话说得好,贫贱夫妻百事哀。毕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完美的婚姻离不开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不然就算两个人再相爱,可没有钱,这日子过得肯定没有什么起色。或者一个是人民警察,一个是劳改犯,一个说:亲爱的,给我盛碗饭好吗?另一个说:是,政府,给您盛多少啊?这种结合还有浪漫吗?还能叫爱情吗?女儿说起来怎么着也是个局长的千金,所以无论如何男孩儿的父母也得是厅局级干部或者大学教授、研究员、主任医生什么的。
就崔淑英定的这三条也真够难为她了。哪有那么多都符合条件的小伙子,而且两人还要对脾气。所以刘芳也谈了几个男朋友,最长的处了三五个月,最短的一个星期,总之,让刘芳看上的不多,当然也有两个是男方没有看上她。
这天,刘芳在家休班。吃罢晚饭,母亲收拾完毕,便打开电视机,等待着新闻联播之后,一部以描写都市普通人的情感生活为题材的连续剧《浪漫的事》的播出。这个电视剧讲述了一位母亲和她的三个女儿恋爱、结婚、生子、离婚等一系列情感生活故事。崔淑英从看了第一集之后,就迷住了这个连续剧,每天晚上的黄金时间,便坐在沙发上等候着观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置身于剧中,触景生情,想起自己女儿的终身大事至今还没有着落,心中不免有些着急。
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
谢谢我带你找到天堂
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
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果然,电视剧刚播完这集,唱起了主题曲,崔淑英就说上了:“小芳,上次王阿姨给介绍的那个朱参谋,你不愿意,要说这小伙子条件都不错了,父亲是省军区副司令员,本人是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少校军衔,你还不满意,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处在东方大酒店吃饭,人家正好在那结婚。”
“我回来了!”丈夫刘振东胳膊夹着黑皮公文包,敞披着一件藏青色长呢子大衣,裹着一身寒气走进屋来,“谁结婚了?”
刘芳想逗一下老爸,于是便故意笑嘻嘻地说:“还有谁呀,你女儿准备结婚了呗!”
刘振东微笑道:“什么,真的?好啊!那小伙子是谁呀?”
“暂时保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先这么和你说吧,反正挺棒的!”
“这是肯定的,能让我姑娘看上的小伙子,一定是很优秀的!”
“那当然,我老爸这么潇洒,女儿的眼光还能错的了!哪天领回来保准让你满意。”刘芳说罢骄傲地仰起了头。
刘振东信以为真,“那好啊。不过你这丫头也有点太任性了,按说这么大的事,你该早点向我和妈妈说一声呀!”
刘芳笑了,“爸,人家和你闹着玩呢,您还当真了!”随后上前帮助父亲把呢子大衣挂在了衣架上。
“我这家成了你的旅店了,想来就来,不想回来连个招呼也不打,这喝得满身酒气的,讨厌死了!”崔淑英没好脸色地说道。
“刚要下班,山西地质局的老夏来了,人家马上要退休了,出来转转,我不得陪一下呀。”刘振东一边解释,一边陪着笑脸。“哎呀,这个老夏真行啊,喝白酒就像喝白开水似的,我要不是带着救心丸,今天还真回不来了!”
“这家里的事你什么也不管,回来回不来还不都一样啊!”
“这家里有什么事我没管!”刘振东有点不高兴了。
崔淑英揶揄道:“姑娘的事你管了吗,噢,就好像是我一个人的女儿似的,你这个当爸爸的帮助找过一个对象吗?”
一听见说这事,刘振东立刻气短了,“我不是忙吗,再说哪有局长亲自托人给自己闺女找对象的,这是你们女人的事。”
刘振东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崔淑英更生气。“什么——你忙,别人都不忙;你局长怎么了,就不能帮助姑娘说对象了,谁规定这事都是我们女人干的……”
刘芳不愿意看见父母亲为了自己的事吵嘴,便说:“老爸老妈你们都别吵了行不行,在家休息一会都不能安静!”说罢,起身回到自己的卧室,披上羊绒大衣,拎起小坤包就向外走。
“你干什么去?”崔淑英盯着女儿的背影,小心地问。
“值夜班去!”刘芳头也没回。
崔淑英有些将信将疑:“你不是值明天的白班吗?”
“和别人倒班了!”刘芳回答。
崔淑英还有些不放心,高声嘱咐道:“天黑了,路上要小心啊!”
“没事,放心吧!”楼道里传来刘芳渐渐远去的声音。
望着让夫人心急如焚的姑娘出门了,刘振东心想,这战争的导火索没了,自己也就平安无事了。这样想着,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长出了一口气,学着京戏里老生的语调说道:“夫人,给老夫倒杯水来,渴死我了啊——”
嘿,没想到刘局长在外边是说一不二的局领导,在家就不灵了。只见崔淑英两眼盯着电视屏幕,身子动也没动,“自己倒去,没看见电视剧已经开始了!”
“哇呀呀呀——气煞我也!”老生改黑头花脸了。
“你属驴的,叫什么呀,成心捣乱呀?去去,你要不想看就一边待着去!”崔淑英有点气急败坏地说。
得,老生诱惑不了老旦,黑脸也吓唬不住老旦。刘局长只好起身自己倒水——自我服务吧。
刘芳来到了医院,见是护士杨丽值班,便询问今天晚上有什么情况。杨丽说没有什么情况,一切正常。刘芳便让她回家休息,说自己替她值班。
杨丽和刘芳同年生人,虽然生日比刘芳晚,但是孩子已经快两岁了,正是缠人的时候,自己值夜班时,丈夫只得带着孩子睡眠,可小孩又不愿意和他睡,闹得这爷俩都休息不好。现在杨丽见刘芳要替自己值夜班,不禁高兴地眉飞色舞:“哟,真的,太好了,谢谢护士长,那我就回去了,以后你有事我再替你。”
“行了,你快走吧!”刘芳笑着挥了一下手。
等杨丽走后,刘芳便翻阅了一下今天的护士记录本,见只有一个需要夜里12点送一次药的,还有一个因白天刚做了手术,要在凌晨2点打一针止痛针的。时间都还早,刘芳便打开了自己的柜子,换上了白大褂,拿出了《外科临床护理学》翻开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取出了MP3,戴上了耳机,专心致志地听起流行音乐来。
耳机中,刘若英那如梦如幻而又坚韧不屈的歌声令人感动不已。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
正当刘芳陶醉在美妙的歌曲声中,忽听走廊里扑通一声响,像是有什么人滑倒了。她赶紧摘下耳机,走出值班室去察看,只见林强摔倒在男厕所门口,忙把他拖进了屋里。
原来林强上厕所解小手,出来的时候,一不小心拐杖在水磨石地上打滑了,结果人摔倒在满是水迹的地上,闹得身上全是污水。
刘芳把林强扶进病房后,让他坐到床上,赶紧把他那身湿衣服给扒掉了,盖好被子后又打来了热水,帮助林强擦拭着身上的污秽,边擦边埋怨:“你也真是,腿还没有好,就到处下地乱跑,你解手不会叫护士呀,这要是把接口再给摔开了可怎么办!”
林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事,咱这身体皮实,哪那么娇气呀。再说上厕所这种事,怎么能叫护士呀!”
“怎么不可以呀,你现在是病人,别那么封建,对我们医生护士来说,还有什么可保密的!”刘芳边说边用热毛巾擦着林强裸露的后背和肩膀,另一只手轻微地扶着林强的胳膊,手指温柔而光滑。
不知怎的,刘芳的手指每在林强背上划过一次,林强便感觉特别舒服,同时他心里又有点发慌。
“你也真够脏的了,这身上轻轻一擦都能掉下来泥,你们钻工是不是都这么不爱洗澡不讲卫生呢!”
“瞧你说的,洗澡当然好了,我们要是有条件,天天洗都愿意,可是我们出工在荒郊野岭的,哪来的水洗啊,不怕你见笑,有时一个多月没洗澡了,浑身痒得难受,就跑到小河沟里,脱光了衣服下去游游,洗洗。”
刘芳浅浅一笑,“你们真够胆大的,也不怕人家看见?”
“看什么呀,荒郊野外的没一个人,别说裸泳,就是裸奔都没人看!”林强说道。
“讨厌,别胡说了!”刘芳杏眼圆睁,瞪了林强一眼,端着脸盆转身走出了病房。
林强望着刘芳的背影,也觉得自己刚才那话有些糙了,惹得她不高兴了。想想也是,毕竟人家是局长家的千金小姐,而且还是个没有结婚的大姑娘,不能像咱大老爷们一样粗。就刚才同样这些话,要和自己手下那帮钻工弟兄们说,屁事没有。可对年轻姑娘就不一样了,闹不好别人会认为你有挑逗之嫌,还得多注意啊。否则,她会以为搞地质勘探的人都流里流气呐。看来,今后还要注意保持一下咱钻工的形象。虽然咱就是一个凡夫俗子,可咋说也是一钻井队队长,大小算是个领导,不能不要名誉,不能不顾及脸面,自毁形象的事坚决不干。
『捌』 澄城县的澄城名人
杨本春 字光美,县城观音堂人,顺治四年进士,泌县、英德、长乐、闽县知县。白 意 字赤献,长润镇人,顺治五年举人,永宁州知州,礼部主事,四川主考,吏部稽勋司员外郎,署郎中。姚肃规 字钦山,业善镇人,顺治十四年举人。姬国光 字观之,镇基村人,顺治十七年举人。杜长清 县城东关人,顺治十七年武举人。韩则裕 字问伯,西观村人,康熙二年举人。韦成锦 字天章,韦家社人,康熙五年举人。路 前 字前路,串业村人,康熙八年举人。李良植 字举之,业善镇人,康熙十七年举人,凤翔府教授。罗 帅 郭城村人,康熙十七年武举人。白 洐 字照干,永内村人,康熙十七年举人(副榜)。袁梦麟 寺前镇人,康熙二十六年举人。张允美 韦庄镇人,康熙二十六年武举人。党 益 字友三,阳庄人,康熙三十二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白三韬 长润镇人(移居劝母),康熙四十一年举人。靳美玉 字右华,永内村人,康熙四十四年举人。韩长世 字孝宽,西观村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呼维嵩 字镇中,郊城村人,雍正元年举人。白如玉 字昆山,庄头村人,雍正十年举人。白 浚 字甸川,雍正七年拔贡,简州知州。党伟元 字颀庭,陇头村人,乾隆元年进士,定南知县。游得宜 字圣衢,长润镇人,乾隆元年进士(以大荔籍应考),翰林院庶吉士,荏平、宣城、祁门知县。姚会淳 业善镇人,乾隆三年举人。白鸿友 字序宾,长润镇人,乾隆六年举人。刘仁浦 饶家坡人,乾隆六年武举人。王利用 字孟宾,柳池村人,乾隆十七年武举人。雷起蛰 蔡袋村人,乾隆二十四年武举人。白明礼 字立三,蔺庄河人,乾隆二十五年举人,桂阳知县。何种元 字恒斋,寺前镇人,乾隆三十年举人(副榜)。白凌云 字文光,长润镇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问班禄 小河西人,乾隆四十二年武举人。白鸿仪 字季可,长润镇人,乾隆四十四年举人。张霞光 三门村人,乾隆四十四年武举人。刘文溥 字伯雅,刘家圪人,乾隆四十五年举人。路先登 字云峰,北串业人,乾隆四十八年举人。路 典 字书田,北串业人,乾隆四十八年举人。梁国栋 字象吉,棘茨人,乾隆四十八年举人。李大鲲 字天池,长润镇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杨腾蛟 杨家庄人,乾隆五十三年武举人。刘邦干 代庄人,乾隆五十三年武举人。杨魁斌 字文轩,北门村人,乾隆五十七年武举人。姚舞麟 字仲符,业善镇人,乾隆五十九年武举人。连桂荣 北酥酪村人,乾隆五十九年武举人。雷 雨 字伯霖,迪家河人,乾隆六十年举人。东荣甲 字欣木,韦庄镇人,嘉庆元年孝廉方正,刑部员外郎。李邦华 字君实,车盖村人,嘉庆三年举人。白健翮 字矫亭,长润镇人,嘉庆六年举人。杨茂清 字振庵,北门村人,嘉庆六年武进士,陕甘提塘。连毓太 字仲初,酥酪村人,嘉庆六年举人。路文秀 字俊升,县城南关人,嘉庆六年举人。任郅隆 字尧天,安里村人,嘉庆十二年举人。黄庭秀 字俊三,怀仁村人,嘉庆十五年举人。任仰伊 字莘田,安里村人,嘉庆二十一年举人。姚勉余 字筠庐,业善镇人,嘉庆二十一年举人(副榜)。王振江 字回澜,柳池村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白 敏 字逊斋,长润镇人,道光元年举人。韩亚熊 字介侯,西观村人,道光二年进士,广顺州知州。雷时夏 字季常,雷家河人,道光三年进士,光州知州。姚 增 字子益,业善镇人,道光五年举人。杨临泰 字平阶,道光五年武举人。同国庆 许庄人,道光五年武举人。韩重行 字崇实,西观村人,道光十二年武举人。姬从周 字文轩,姬家河人,道光十七年举人(副榜)。刘耀魁 太贤村人,道光十七年武举人。雷起云 字封中,雷家洼人,道光十九年武解元。连登魁 酥酪村人,道光十九年武举人。姬奋武 字虎臣,姬家沟人,道光十九年武举人。翟步璋 字达甫,杨家庄人,道光十九年举人。赵成林 字琅函,北串业村人,道光二十年举人。任葆贞 字子正,安里村人,道光二十年举人。张元瑞 字班侯,寺前镇人,道光二十一年举人。王询虞 字襄武,柳池村人,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宋振清 宋家庄人,道光二十三年武举人。李定国 坡头村人,道光二十四年武举人。张桂芳 字月卿,韦庄镇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吕清音 字琴泉,杜家洼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副榜)。马宝书 字子缃,东白村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奉节、定远知县。连点颐 字吉庵,酥酪村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姚劭诚 字至夫,榜名演绪,业善镇人,道光二十九举人。薛见龙 楼子斜人,道光二十九年武举人。侯茂魁 侯家河人,道光二十九年武举人。张大均 字季平,三门村人,道光二十九年举人。李荫棠 字芾南,业善镇人,咸丰九年进士,吏部主事。郭维屏 字树芝,越家庄人,咸丰九年举人。任起元 陇头村人,咸丰时武举人。蒙清泰 雷庄人,咸丰时武举人。任树楷 字春台,安里村人,同治元年进士。张惠芳 韦庄人,同治八年举人。杨陟云 字少韦,北门村人,同治八年举人。王询恺 柳池村人,同治八年举人。严观澜 字海帆,寺前镇人,同治九年举人。刘武臣 太贤村人,同治九年武举人。田宝歧 字殿卿,埝村人,同治十年进士。侯邦甸 侯家河人,同治十一年武举人。李学昉 字绍初,郭家庄人,同治十二年举人。李可受 字虚斋,交道镇人,同治十二年举人。管桂林 字香岩,管家河人,同治十三年进士。白有耀 县城人,光绪二年武举人。白占彪 县西河人,光绪二年武举人。杨时珍 杨家岭人,光绪二年举人(副榜)。焦韵清 字桐生,堡城村人,光绪五年举人。王重义 张家坡人,光绪五年武举人。韩先登 西观村人,光绪五年武举人。惠宪文 字俊卿,惠家河人,光绪五年举人。姚际唐 字子才,业善镇人,光绪五年举人。韩象乾 韩家河人,光绪八年武举人。杨 澍 字慰三,寺前镇人,光绪十二年进士。王耀德 字文甫,柏社西村人,光绪十五年武举人。杨树森 杨家岭人,光绪十五年武举人。丁兆松 字梦占,醍醐镇人,光绪十五年举人,参加1895年的公车上书。
袁捷三 袁家河人,光绪十七年武举人。连振河 酥酪村人,光绪十七年武亚元。姬慎思 字子明,寺前姬家人,光绪二十年举人。袁允中 字圣衢,袁家河人,光绪二十年举人。严 尊 字性天,寺前镇人,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耿元耀 字朗亭,十甲沟人,光绪二十三年武举人。赵映魁 赵家河人,光绪时武举人。李生芳 字兰阶,北社村人,光绪二十八年举人。宋毓英 字太璞,县城南关人,光绪二十九年举人。张士谔 字一如,韦庄镇人,光绪二十九年举人。张又栻 字少轩,韦庄镇人,光绪三十年进士,刑部主事,蒲案中署名陕籍京官奏折。高凌汉 字剑光,万州知州。石生玉 串业村人,长工出身,以镇压回民起义升至宣化总兵,湖南、乌鲁木齐、固原提督。张行志 南社村人,移居蒲城,固原提督,民国时北洋政府授上将衔。习 斌 字文卿,东习村人,潼关协营都司,混成协参军,以副将用。 赵四端 字正伯,神后村人,清末民初在西安北大街开设顺天存药铺,坐堂应诊,颇有名望。
赵邦楹 字任卿,寺前西习村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团总之一,后去日本早稻大学留学,任武功、朝邑、澄城知事。王 藩 字介丞,寺前西习村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团总之一。袁葆华 字春庭,袁家河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团总之一,陕西省、湖北省高等法院庭长。杨斌 字澄侯,庄头村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团总之一,山西长子县、洪洞县知事,河南息县知事。张子贞 寺前镇人,同盟会员。白鸿仪 字弋人,县城东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陕西督军府参谋长。姚镇乾 字鼎阳,业善镇人,旅长。韩六胜 字景祥,寺前北洼村人,旅长。耿 光 字古丞,自古村人,国民革命军44团团长,暂编第6师少将参谋长,澄城县参议会议长。
李 仁 字香亭,北酥酪人,上校参谋,国民2军咨议。习铭新 字少卿,寺前东习村人,上校参谋长。雷天瑞 字警伯,韦庄西白村人,国民联军驻陕第3师旅长。魏大强 魏家桥人,国民联军驻陕第2师旅长。张 杰 字子英,北里庄人,国民联军驻陕第3师旅长、伊东游击纵队副司令、代司令,与日军作战,收复山西宝德县城,俘获日军队长增山岁隆。张大文 字采亭,刘庄村人,团长。姚同乾 业善镇人,团长。党 毅 字讷如,韦庄镇人,西安军警联合处处长。
袁葆吉 字迪安,袁家河人,北京大学理科毕业,白水县知事,陕西省第一监狱典狱长。
袁葆璋 字伯玉,袁家河人,陕西省议会议员。严建璋 字子汉,寺前镇人,北京大学法科毕业,陕西省议会议员。李润生 北酥酪人,杭州医专毕业,杨虎城医生,西安平民医院院长,解放后省传染病院院长。袁培桢 字吉庵,寺前镇人,杭州医专毕业,陕西省残废军人教养院院长。
耿 庄 字端方,十甲沟人,国民联军驻陕第3师师长,少将,陕西省政协委员。吴双柱 字支甫,寺前镇人,烟台海军学校毕业,海深号军舰副舰长,人民解放军。习 勤 寺前东习村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副师长、澄城县长、凤翔县长。
解俊虎 寺前乡解家人,中共北京703航测队党委书记。杨锡金 交道乡杨家人,兰州大学副教授。赵育芳 雷家洼乡大赵家河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教授。姜梦宇 善化乡马村人《西北经济信息导报》副总编辑。严 平 寺前镇人,山西省经济贸易厅厅长。雷振祥 韦庄镇西白村人,山西冶金学院教授。郑三敦 罗家洼乡北寺村人,渭南军分区司令员。吴慰祖 寺前镇人,台湾海军参谋学校上校教官。袁丰茂 寺前镇人,天津大学毕业,台湾高级工程师。李占彪 安里人,台湾陆军少将。 程浩 法号,释迦牟尼,城内村人,就读于澄城中学,澄城县佛教协会会长严信民 寺前镇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一、二、三、五届代表,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韩 锐 字志颖,寺前乡韩家庄人,朝阳大学毕业,西安市第五中学校长。孙 健 王庄乡西庄子人,陕西省计量局副局长。雷崇慎 又名雷鸣蛰,韦庄镇西白村人,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南京水利学院外语教授,翻译有《世界文学史纲》、《地理教学法》等。雷崇敏 韦庄镇西白村人,美国康乃尔大学毕业,铁道部基建总局总工程师,第一设计院总工程师。杨布云 罗家洼乡杨家陇老庄人,包头市康复医院院长、社会福利院院长,1956年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丁本淳 醍醐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授少将军衔,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张卓子 又名张清秀,交道乡南社人,空军第二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北京空军政治部顾问。翟贞祥 庄头乡杨家庄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秘书长、博物馆离休干部。靳尚谦 刘家洼乡良辅河人,中国科学院人事处处长、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杨 莼 寺前镇人,西北农学院毕业,水电部援外处长、长沙八分局局长。黄绪森 酥酪村人,西北农学院毕业,陕西省武功水利学校校长,解放前曾任镰山中学校长。张堃生 刘家洼乡柳泉村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校长、顾问。刘振中 刘家洼人,中共北京工业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雷起云 又名雷鸣盛,醍醐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顾问,1961年授少将军衔。雷振东 醍醐村人,陕西省商业厅厅长,陕西省农业银行副行长。袁思良 袁家河人,西北农学院水利专修科毕业,渭南地区水电局工程师,陕西省政协委员。王润苍 又名王崖佛,庄头乡后埝村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严佑民 寺前镇人,公安部副部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杨鸿奎 王庄乡洛城村人,中共乌鲁木齐市纪检委书记。刘振邦 王庄乡太贤村人,国家安全部干部。黄俊耀 交道乡黄家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级编剧、院长、名誉院长,编有眉户剧《梁秋燕》等。王庚耀 赵庄乡沟西村人,陕西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机械设备成套局局长、党组书记。杨力生 冯原镇西仁卓人,中共内蒙古巴彦卓尔盟委书记。杜竟明 原名成志杰,善化乡尖岨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袁多寿袁家河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级编剧,编有秦腔《游西湖》之《鬼怨》、《法门轶事》等,改编有秦腔《白蛇传》等。路玺琪 交道乡杜冢塬人,中共咸阳市委副书记,咸阳市政协主席。王志文 王庄乡西洛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姚秦城 业善人,甘肃省地质局局长,轻工业部司长。姚德祥 业善人,西北工业学院毕业,陕西国棉八厂,西北国棉第三、第二、第一印染厂厂长。杨 力 寺前镇人,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成振森 善化乡尖岨村人,澄城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韦凡江 韦庄镇临皋村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悲鸿画派传人,关 中 冯原镇关家桥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成一丰 善化乡尖岨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哲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著有《哲学笔记与黑格尔哲学》等。关相生 冯原镇关家桥人,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秘书长。郑拓彬 刘家洼乡店头人,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严鸣晨 寺前镇人,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编有《语文知识辞典》等。张 涵 寺前乡人,山东大学副教授。耿敬业 (即焦林义),交道乡自古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政委、南京警备区司令员。李景荫 冯原镇徐卓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编者之一,《马列主义民族解放理论》主编。党登奎 韦庄镇人,《新疆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田福奎 业善乡北棘茨人,黑龙江农垦部总局教授,佳木斯市建设银行行长。杨定中 寺前人,西安市人事局局长。张仲琦 县城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研究员。樊讯书 交道乡樊家川人,中共兴平408厂党委书记。侯中奎 赵庄乡雷村人,中共铜川市委副书记,商洛地区副专员。李 健 原名姬崇绪,城郊乡镇基村人,空军航空工程部研究员。袁循礼 寺前镇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姚德斌 醍醐乡酥酪村人,陕西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申敬群 交道乡王村人,抽黄指挥部水利高级工程师。成金堂 善化乡十二村人,陕西工业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杨学书 王庄乡灵洼村人,山西新城地区副专员。刘张锁 庄头乡代庄人,澄城县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焦敬荣 雷家洼乡堡城人,解放军323医院皮肤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师级)。顾肇曾(女) 雷家洼乡堡城人,解放军323医院主任医师。姚生泉 业善村人,中共陕西省纪检委常委。樊 拓(女) 交道乡樊家川人,陕西省高级法院副院长。党新益 韦庄镇人,西北大学副教授、副校长。雷江旺 雷家洼人,西安冶金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著有《人力资源管理》等。何寅生 寺前镇人,中建一局机械化施工公司副总经济师。温贞祥 交道乡北社村人,陕西省武警部队副总队长。刘步乾 代庄人,81945部队师级干部。郑欣淼 雷家洼乡北里庄人,原故宫研究院院长。曹存正 安里人,步兵第十师参谋长。张金喜 雷家洼乡神后村人,宁夏军区后勤部部长。张文山 安里乡张卓人,城关粮站主任,1959年全国劳动模范。袁贞楼 刘家洼乡内信村人,1960年全国民兵模范。王景阁 (女)县城人,县幼儿园校长,1970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石文远 冯原镇西仁卓人,1976年全国中小农具工作先进个人。刘永福 石家坡插队知识青年,1979年共青团中央命名新长征突击手。罗建喜 罗家洼乡西北庄人,尧头煤矿队长,1979年共青团中央命名新长征突击手。范养兰 (女)醍醐乡北酥酪村人,养猪能手,1980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张群英 (女)韦庄镇人,1982年全国“三八”红旗手。马步元 雷家洼乡马家河人,民兵连长,因救护落水群众,1980年被兰州军区授予一等功。杜庚才 罗家洼乡杜家洼人,1982年邮电部命名全国优秀投递员。吴淑芳 (女)醍醐村人,澄城县百货公司营业员,1983年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张满荣 县城人,1984年全国农业财务先进工作者。孟思贤 甘肃通渭县人,澄城公路管理段会计,1987年交通部授予财务工作先进个人。吴念祖 寺前乡吴家坡人,县农机管理站工程师,1988年农业部授予农业生产节能先进 个人,1989年获农业部能源环境保护成果三等奖。刘怀斌 安里乡翟家卓人,农机管理站站长,1989年获农业部授予能源环境保护成果三等奖。张益民 寺前乡韩家洼人,农机管理站助理工程师,1989年获农业部授予能源环境保护成果三等奖。孙仁仓 尧头镇耀显人,农机管理站助理工程师,1989年获农业部能源环境保护成果三等奖。彭拴仓 彭家河人,农机管理站助理工程师,获农业部能源环境保护成果三等奖。
『玖』 汉江石的新矿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家军 在陕西发现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后确认其为专具有新结构型的层状硅酸属盐新矿物,将其命名为“汉江石”。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日前投票通过,将“汉江石”确认为新矿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家军说,2005年9月,他在大巴山地区的陕西石梯矿区进行野外调研时,在毒重石-重晶石-石英脉中观察到黄绿色、深绿色的片状矿物,与云母极为类似。后来,经过与该校地学实验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电子探针分析室的合作,历经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后,初步判断,它就是一种新矿物。
为获得这种矿物的精确数据,刘家军克服样品量少、矿物成分复杂的困难,先后2次到野外采集样品,并对矿物多次进行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多项分析。从矿物的发现到向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申报新矿物并全票获得通过,历时近五年的时间。
“汉江石”新矿物的全型标本已保存于中国地质博物馆。专家认为,“汉江石”新矿物的发现,对我国和世界新矿物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