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2019都江堰市地质灾害

2019都江堰市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22 16:40:15

Ⅰ “7·”四川都江堰三溪村高位山体滑坡

1 引言

2013年7月10日上午10时,四川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一组五显岗发生了高位山体滑坡,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滑坡呈现高位特征,后缘松散滑坡体向东北方向顺层下滑了310m后,剧烈撞击并铲刮对面小山坡,偏转后转化为碎屑流高速下滑约950m,撞击并铲动了沟道内的浅表层第四系残坡积物,致使沟道内的11户村民房屋被掩埋,最终形成了这起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的高位山体滑坡—碎屑流灾害。滑坡总滑程约1.26km,总体积超过150万m3。强降雨是触发此起滑坡灾害的直接原因,7月8日8时~10日8时,中兴镇三溪村出现了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都江堰市区累计最大降雨量达537.4mm,相当于该地区年降雨总量44.1%。

2 滑坡区地质背景条件

2.1 地形地貌

研究区位于四川省中部的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向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龙门山向成都平原海拔相对高差达3990m(图1)。中兴镇属于过渡带上的中山区(海拔1000~3500m),地层主要由砂岩、灰岩及部分砾岩组成。地貌明显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以河谷构造侵蚀堆积地貌、褶皱断裂构造侵蚀地貌、侵入构造侵蚀剥蚀地貌为主,坡陡坡长,厚层砂岩及厚层砾岩常形成陡坎或陡崖,斜坡稳定性较差;处于断裂构造部位有大型的滑坡或崩塌发生。滑坡区处于五里岗自然缓倾白垩系砂砾岩顺层斜坡上,走向北东15°,岩体节理、裂隙、层面受地震和风化影响,较破碎,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2.2 降雨特征

滑坡所在的都江堰地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25.4mm,最多年份1605.4mm(1978年)。降雨的月份分配不均:5~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7.7%,其中7~8月份最多,占全年降雨量的45.9%,占近一半的全年降雨量,本次“7·10”高位山体滑坡的发生时间就是7月份。月降雨量最大592.9mm(1981年8月),单日降雨最大213.4mm(1980年6月29日)。降雨天数极端最多月达30天(1961年10月),全月无雨日仅出现在1963年1月。一次最大连续降水日数为33天(1954年9月8日~10月10日),累计降水量339.3mm。距离三溪村滑坡最近的雨量站位于都江堰市幸福镇幸福村气象台站,该台站记录了7月7日晚8点到10日8时累计雨量为920mm,截至11早8点的累计雨量为1105.9mm,为长时间特大暴雨量级。因笔者未收集到幸福村台站数据,本文以都江堰市气象台站雨量数据进行分析。

2.3 地层岩性

区内地层除缺失奥陶系外,从元古宇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20000m,分布面积最广的有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出露的砂砾岩等地层抗风化能力弱,被强烈风化、破碎,形成陡坎或陡崖导致斜坡上岩体的自稳性较差,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

2.4 地质构造

区内受青藏高原挤压变形和龙门山山前断裂、映秀北川断裂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带发育。北东向的茂汶断裂(F1)、映秀-北川断裂(F2)和彭灌断裂(F3)为区域性大断裂,贯穿研究区的中部和西部,长约40km(图1),断裂破碎带及破碎影响带较宽(约30km),断裂壁、断层三角面较发育,常切割较坚硬的岩层而形成陡坎和陡崖,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基本条件。其中映秀北川断裂在区内断层面向北西倾斜,倾向300°~330°,倾角50°~60°。彭灌断裂在区内长约50km,走向为30°~60°,平均约为45°,断面倾向310°~330°,倾角45°~53°,属压扭性断层。

3 三溪村滑坡特征及运动速度

3.1 滑坡基本特征

通过对2013年10月8日资源一号02C(ZY-1 02C)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现场野外调查发现(图2),都江堰三溪村滑坡位于三溪村一组自然斜坡的反倾坡地带,在滑坡后缘发生分叉,其中1滑坡规模较大,滑坡后缘的大字岩顶部砂砾岩经碰撞铲刮后形成碎屑流,摧毁了五显岗通往大字岩沟内和坡面上11处居民点房屋,破坏面积约2.7×105m2,滑坡滑动距离远、滑动速度快、破坏力强、危害严重。2滑坡位于1滑坡的南西方向,松散岩体向北西方向滑动,沿沟谷流动约350m。三溪村1滑坡滑程远、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强,其形成发育机制也更具有典型性。

图8 都江堰三溪村滑坡发生前后降雨量图

综合分析认为,该滑坡灾害是一次特殊地质和极端暴雨条件下形成的特大型高位山体滑坡,受“5.12”汶川地震影响明显,滑坡发生是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地震为其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极端暴雨事件为其直接诱发因素。

5 经验与启示

(1)都江堰三溪村滑坡是一处典型高速滑坡-碎屑流灾害。根据1滑坡的运动及堆积特征,将其划分了滑动区、碰撞铲刮区和碎屑流堆积覆盖区三部分。

(2)三溪村滑坡受汶川地震、特殊的岩土体性质、地形地貌条件以及极端暴雨事件的共同影响而发生,是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地震为其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极端暴雨事件为其直接诱发因素。

(3)建议加强高位山体滑坡的研究,尤其是远程碎屑流地区滑坡的监测。此外,加大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的排查和巡查力度,做到“沟到头,坡到顶”。

Ⅱ 谁有《四川省都江堰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区划报告》 2009版的!毕业论文急用!谢谢!

Ⅲ 2019年1至8月,有哪些地理灾害新闻要有时间,例如2019年几月几日星期几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统计,截至2019年8月14日10时,“利奇马”共造成中国1402.4万人受版灾,57人死亡(其中浙权江45人,安徽5人,山东5人,江苏1人,台湾1人),14人失踪(浙江3人,安徽4人,山东7人),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

Ⅳ 2019年福建省福安市地质灾害须要整村搬迁

墙坪村土复地面积5476亩、计生人口518人,户制籍人口449人,常住人口134人,从业人数170人,村民小组3个,下辖墙坪、奶宫、高山(畲族)等自然村。墙坪村民多姓氏“谢”、下村姓氏“游”、奶宫姓氏“朱”、高山畲族姓氏“兰”。墙坪主村是福安市政府指定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整体搬迁村。六十年代以来,曾多次发生滑坡险情。每年台风季节,都成为我镇重点防范村。由福安市政府有关部门挂钩帮扶新建的移民安置点“桥洋新村”,是村委会所在地。奶宫自然村有茶厂1家、卫生所1个。耕地481亩、茶园394亩、林地2565亩(其中风景区规划林地802亩)、年化肥用量60吨、农药用量0、21吨、南山黄羊养殖区

Ⅳ 成都的地质概况主要地质灾害及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前言
我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人口集中,降雨充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多样,相对高差4979米。西部为龙门山强烈隆起断裂褶皱发育带,岩性复杂,以构造侵蚀、溶蚀高山和中山、低山地貌为主;东部龙泉山断裂褶皱带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中部广为平原。山地和丘陵面积分别占全市幅员面积的32.26%和27.26%。
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和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我市每年地质灾害频繁,成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
二、2003年我市地质灾害概况
2003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64起,其中滑坡45处、泥石流10处、崩塌5处、地裂缝3处、地陷1处。其中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7起,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2002年下降54%。
汛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是2003年我市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特征。2003年,我市汛期6—10月平均降雨量达634mm,是全年降雨量839.1mm的75.5%,共诱发地质灾害63处,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98%,其中8月份降雨量达351?2mm,占全年降雨量41.8%,诱发地质灾害49处,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76.5%,主汛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发期。
地震活动是2003年诱发我市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2003年我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龙门山区及龙泉山区,龙门山区共发生地质灾害34起,占我市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53.1%,而2003年我市共发生2.0—3.1级地震活动142次,都集中发生在龙门山山前断裂地带。
2003年我市发生的64处地质灾害中,滑坡、崩塌、泥石流三个类型总共60处,占发生灾害总数的93.7%。
2003年我市共有504处地质灾害危险点纳入各级防御预案,由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部分地质灾害在发生前得到了积极预防,减轻了灾害损失。但仍存在防御重点不突出、区(市)县防治经费落实不到位、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三、2004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预测依据
1、地质环境条件
我市地质环境条件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受其影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表现为时空分布不均、灾害类型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地质环境条件恶劣地段是今年地质灾害的易发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仍以松散层中小型规模滑坡为主。
2、2004年降雨量
根据2004年成都市气象局预测,今年汛期我市平均降雨量780-78mm,其中7—8月主汛期降雨量大于200mm,汛期和主汛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发期。
3、人类工程活动
我市地形多样,人口集中,交通发达,人类工程活动频繁。2004年,在进行地基开挖、开矿采石、挖掘修路等工程活动时,一些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带,预测可能因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产生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类型预测
对我市造成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其次是崩塌、泥石流,其它类型相对较少发生。预测2004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类型仍然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规模一般为小到中型,但彭州、都江堰、青白江、崇州等部分地区存在发生大型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
(三)地质灾害发生时段预测
降雨是诱发我市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预计2004年我市6月—10月降雨充沛,平均降雨量在780-78mm左右,占全年降雨量的80%。预测2004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时段还是主要集中在汛期(6月—10月)时段。
四、2004年地质灾害防御重点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龙门山中、低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以彭州—都江堰—大邑—邛崃一线以西的中、低山峡谷地带为主,区内褶皱强烈,断裂发育,地震频繁,岩石破碎,降雨充沛,地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主要对工业设施、农田耕地、公路、房屋、渠堰、旅游景区(点)等造成较大危害。其中彭州市小鱼洞镇杨坪村滑坡、彭州市磁峰镇永华村滑坡、都江堰市麻溪乡友谊村滑坡、崇州市万家镇方店子滑坡、邛崃市天台山马坪村滑坡,汛期在强暴雨诱发下将会进一步发展。
2、总岗山低山、深丘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成都南侧蒲江、新津等县低山深丘地带,人多房密,盛夏多暴雨,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岩性软硬相间,岩石多破碎,软弱易滑。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对房屋、农田、水利设施、公路交通等造成危害。其中蒲江县白云乡骑龙村滑坡,汛期在强暴雨诱发下将会进一步发展。
3、龙泉山低山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我市东部龙泉山脉一线的龙泉、金堂、青白江等区、县以构造剥蚀低山为主。区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挖渠、建房、公路修建、农田开垦等人类活动活跃,一些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区易诱发产生地质灾害,且多以中小型滑坡、崩塌为主,造成房屋变形、墙体开裂、地表下错、农田掩埋、交通阻塞等危害。其中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滑坡、金堂县九龙镇中心村滑坡、青白江区仁和乡青林村滑坡等地质灾害汛期将会加剧活动。
对以上区域,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人类工程活动管理,做好退耕还林、边坡治理,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加强监测,做好群测群防和预警预报工作。
(二)地质灾害主要危险(隐患)点
据统计,我市现孕育有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500余处,分布在中低山和深丘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地带,主要对农户、学校、矿山、企事业单位、公路、农田、电站、通讯、水利设施、旅游景区(点)等造成威胁和危害。我市结合地质灾害的分布区域、危害程度、规模大小,筛选出25个重大灾害点为市级危险(隐患)点,并提出应急防灾措施,落实监测责任单位和监测负责人(见附表1)。各责任单位和监测负责人必须认真履职到位,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汛前检查和汛期巡查
各区(市)县应积极做好汛前检查工作,查处问题及时整改,要结合全市的气象预测和当地天气预报,搞好地质灾害预防预报工作,将地质灾害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点,按照省、市汛前检查要求,市级有关部门要在2004年5月底之前,合理安排巡查路线,完成对邛崃、蒲江、龙泉、金堂、彭州、大邑、崇州、都江堰、青白江、双流、新津、新都等区(市)县汛前检查,防患在先。
五、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保障措施
(一)制定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开展本区域地质灾害调查,拟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找准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范围、威胁对象,明确重点防范期、主要措施,落实监测、预防责任人。组织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乡(镇)、厂矿企业在汛期来临前开展对本区域内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编制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同时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工作。
(二)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各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拟定本区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预警报警信号、抢险救援措施等。出现重大地质灾害征兆或发生地质灾害时,区(市)县政府要根据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群众,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三)落实防灾责任,加强监测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见附表2)。各区(市)县、乡、村、社和监测责任人要各负其责,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每个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以下简称灾害点)要通过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的形式,把监测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每个灾害点要向受威胁的群众发放载有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撤离线路等内容的“明白卡”,努力避免人员伤亡;对可能发生的、正在活动的灾害点,要布置必要的位移动态监测点,汛期遇降雨要实行24小时监测,做好监测记录。国土资源、防汛、救灾、气象、地震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当地的雨情、水情、震情和各灾害点的监测资料,做好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
(四)完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制度
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要进一步完善汛前检查、汛期巡查、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汛前和汛期有关部门要组织检查,重点检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防治责任、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灾情发生后,要及时按要求报送灾害种类、规模、受灾人员、财产损失、救灾减灾措施等信息;汛期国土资源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人员落实、信息畅通。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法规,使广大群众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一些基本规律和防御知识;要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简介》、张贴防灾宣传画、组织群众观看宣传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热情,汛期要在当地电视台播放防灾知识片,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
(六)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必需的资金
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检查、治理等需要。要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确定搬迁标准,及时将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群众搬迁到安全的区域,防止灾害发生时造成损失。
(七)加强工程建设活动的管理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各类工程活动,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要求,在可行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

Ⅵ 四川为什么老是那么倒霉又是地震又是泥石流······

不是四川倒霉,而是四川的地理位置处于地震带。这是大自然的现象,不可逆转,但是,可以预测。

Ⅶ 眉山市天府新区2019年对地质灾害形成的住房补贴是怎样补贴的

眉山市天府新区2019年对地质灾害形成的住房补贴是怎样补贴的?眉山市天府新区2019年对地质灾害形成的住房补贴。大约是人均一年1000多块钱。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