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值班表
① 深圳现在发布了黑色防洪排洪预警信号 所以要上课吗
今年抄台风1号,这可能会影响福建袭沿海
2008-04-18来源:中金在线
本报讯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第1号台风“浣熊”将于18日举行白天在海南东部沿海19日下午,海南登陆或从东部擦过,向偏北方向移动,将影响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昨日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协商的地方,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珠江防总和国家防总单位的一些成员来分析“浣熊”的局面,为国防科研工作的部署。
台风1号“浣熊”已提早生成,移动速度快,强度高,降雨强等特点。各级各有关部门国家防总要求,要高度重视超前部署,以防止发生疏漏或措施,工作,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突出良好的海上船只回海港,海上作业人员和工作质量转移危险地区;要确保水库安全度汛,闪光地质灾害防治,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制定详细,周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记者吴)
② 国家现在退田还湖的政策
你好题主,土地是集体所有制,你是从集体手中承包的,土地补偿也是专先给集体。不过属,你和集体有承包合同,退田还湖是国家现在的政策,通过正常手续招标,现在很显然,你受到了损失,集体应该补偿你,可以通过谈判,达成共识,看看该给你多少补偿合适,如果协商不成,你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不过,法院要通过调查,证据,也就是你的损失情况,来判定,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好解决,建议题主提前咨询律师,找个靠谱的律师,他会提前给你一些指导。
如果能帮到你,请给个点赞采纳,谢谢
③ 住建局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领导发言稿怎么写
健全机构,来强化地质灾害自防治基础工作。县市、乡镇要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定期与不定期的对地质灾害重点监测点和重要隐患点、公路沿线、重大建设工程区、采矿可能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等区域进行巡查和排查,不留死角。督促各乡镇所认真执行汛期动态巡回检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早发现、早处理、早避让、早治理。县局、各乡镇所严格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领导带班制度、日报告制度。
④ 是地质灾害
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内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容报网络,落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⑤ 地质灾害防治 事关百姓 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一、地质灾害概况
xxx街道地质灾害以洪涝为主,由于辖区地势低,基础设施差,以至只要到汛期,雨量增多,上流水库一放水,地势较低的民房、厂房及仓库等容易被淹。
二、地质灾害情况
(一)重点防范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是5-7月份的降雨、上流水库放水等活动。预测今年地质灾害的重点主汛期是5月至7月。
(二)防治重点。根据辖区地质灾害分布,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为火车站南头沿河民房、厂房及仓库。重点防灾地段是工业南路101号至114号,省一建靠河边平房地势较低,较易被淹。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和危险性,以及是否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等因素,确保做好辖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辖区基本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并严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充分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文化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3、各社区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领导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5、要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当天气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将相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各有关单位、企业、地灾监测人和受威胁的群众,并做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
(四)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⑥ 我要写一篇 防范地质灾害的工作方案 应该怎么写
x xx街道2008年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方案
当前汛期将至,为了切实做好2008年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贯彻落实我市召开的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地质灾害概况
xxx街道地质灾害以洪涝为主,由于辖区地势低,基础设施差,以至只要到汛期,雨量增多,上流水库一放水,地势较低的民房、厂房及仓库等容易被淹。
二、地质灾害情况
(一)重点防范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是5-7月份的降雨、上流水库放水等活动。预测今年地质灾害的重点主汛期是5月至7月。
(二)防治重点。根据辖区地质灾害分布,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为火车站南头沿河民房、厂房及仓库。重点防灾地段是工业南路101号至114号,省一建靠河边平房地势较低,较易被淹。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和危险性,以及是否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等因素,确保做好辖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辖区基本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并严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充分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文化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3、各社区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领导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5、要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当天气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将相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各有关单位、企业、地灾监测人和受威胁的群众,并做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
(四)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x x x街道办事处
2007年4月15日
⑦ 卫辉市地质矿产局
卫辉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古黄河北岸,市境位于北纬35°19′~35°42′,东经113°51′~114°19′之间。东连浚县,西靠辉县,南临延津,北接淇县,西北和林州接壤,西南与新乡市市区、新乡县毗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太行山地,中部为丘陵地带,京广线以东为平原。全市总面积86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44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京广铁路、G107、京港澳高速、S226公路纵贯南北,济东高速、S101公路、S306公路横穿东西。
王秀河 党组书记局长
宋相田 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明洲 党组成员副局长纪检组长(正科级)
苏美德 党组成员副局长
温世瑞 副科级协理员办公室主任
王秀河简介:新乡卫辉人,1959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11月~1979年9月,在部队服役;1979年9月~1996年2月,在卫辉市医药局工作,历任主任,科长,经理,副局长,书记(1992年9月~1995年7月在河南省委党校学习);1996年2月~1999年1月,任卫辉市委办公室副主任;1999年1月~2002年4月,任卫辉市医药公司党委书记;2002年4月~2003年8月,任卫辉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副局长;2003年9月至今,任卫辉市地质矿产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卫辉市地质矿产局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内设科(室):办公室、法制科、总务科、纪检监察室(该科室2008年底由办公室划出)、登记管理科、储量管理科、煤炭管理科、矿山管理一、二、三科、地质环境科、执法监察大队,规格为正股级。
【资源概况】卫辉市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山区。有非金属矿产近20种;能源矿产1种;黑色金属矿产1种;有色金属矿产3种;地热等矿产资源共计20余种。已探明水泥灰岩储量3.1亿吨、煤储量2.9亿吨、白云岩储量1亿吨、水泥配料黏土5264万吨、铁矿57.75万吨、重晶石338.27万吨、耐火黏土447万吨、大理石830.6立方米;其中,石灰岩、白云岩、煤炭、水泥配料粘土是该市的优势矿种。目前,卫辉市已形成豫北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
【采矿权管理】2010年,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关于采矿权有偿出让的各项规定,在严格落实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规范采矿权有偿出让工作,提高矿业权登记准入门槛,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采矿权出让环境,对新设立的采矿权全部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进行有偿出让。2010年,共办理采矿权有偿出让登记18宗,征缴采矿权价款360万元,无一起越权发证、违规操作行为发生。
【执法监察】2010年,进一步落实动态巡查制度,完善动态巡查网络,合理划分巡查区域,加大巡查频率,确保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严格落实巡查台账登记制度,明确巡查重点,做到巡查有记录,案件现状、制止情况及处理过程、处理结果有登记,有效地打击了各种违法开采行为,维护了正常的矿业秩序。2010年,全市未有无证开采和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发生。
【地质灾害防治】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立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预警预报体系,制定起草了《卫辉市2010年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在汛期到来前,组织相关人员多次深入到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隐患排查。向灾害点周边的居民、单位发放了防灾工作明白卡,逐一落实每个隐患点的责任单位和监测责任人。继续与气象、广电部门联合,及时向社会发布天气变化趋势等预警信息,公布地质灾害应急电话,编制了汛期值班表,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成立防治领导组织机构、编制了年度防治方案、应急预案。2010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受到新乡市国土资源局通报表彰。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2010年,开始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缴纳”的原则,与市矿山企业签订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治理责任和治理措施。向采矿企业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用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和对不能按时完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任务或治理工程质量及治理效果不符合要求的矿山环境进行治理恢复,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坚持以项目策划和对上争取资金为重点,拓展多种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各项政策扶持资金,积极向省、市财政、国土部门申报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对卫辉市矿山环境治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储量管理】2010年,进一步落实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积极建立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加大对矿山企业开采情况实测和储量动态检测工作力度,同时,积极开展对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的年度报告审查工作,建立矿山企业技术档案和储量台账,强化对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审查工作,做到“一企一档一账”。切实将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向事前监督转移,全面建立规范有序的矿产资源储量全程动态监管制度。目前,全市所有矿山企业全部按期完成储量动态测量工作,年度储量动态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2010年,全局加大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力度。一方面加强宣传,增强矿山企业对有偿使用国家所有的矿产资源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补偿费的征缴行为,2010年,共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86万元,实收86万元,征收面100%,征收率100%,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未有截留、坐支、挪用和私分现象,圆满完成了新乡市局下达的2010年度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的任务指标。
【信息化建设】2010年,卫辉市地质矿产局门户网站和办公局域网正式建立,完成了市、县两级联网的视频会议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全面提升矿产资源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高效、阳光、责任、廉政”行政管理机关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一线执法科室配备了电脑、摄像机等办案工具。对巡查发现的违法现场直接进行拍照存档,为及时发现、有效制止和打击不法行为提供保障。
【信访稳定】2010年,严格按照“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矛盾排查和包案工作,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都做到了及时办理,并及时给予书面答复。对交办、转办信访案件和人大代表建议、意见以及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坚持做到实事求是,认真核实、及时反馈。2010年,共办理群众来访3起,已办结3起,办结率为100%,满意率100%,无越级上访现象发生。
【荣誉奖项】2010年,卫辉市地质矿产局获河南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新乡市国土资源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卫辉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卫辉市优质服务单位、卫辉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卫辉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温世瑞 崔捷)
⑧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撑与坡面防护: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可能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对危险块体连片分布,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
3、锚固:板状、柱状和倒锥状危岩体极易发生崩塌错落,利用预应力锚杆(索)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锚固措施可使临空面附近的岩体裂缝宽度减小,提高岩体的完整性。
4、灌浆加固:固结灌浆可增强岩石完整性和岩体强度。一般先进行锚固,再逐段灌浆加固。
5、疏干岸坡与排水防渗:通过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将降雨产生的径流拦截汇集,利用排水沟排出坡外。对于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将地下水排出,从而减小孔隙水压力、减低地下水对滑坡岩土体的软化作用。
滑坡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滑坡滑动多与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动有关。因此在滑坡防治中往往要设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渗入滑体,减少地表水对滑坡岩土体的冲蚀和地下水对滑体的浮托,提高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和滑坡的整体稳定性。
2、减重与加载:通过削方减载或填方加载方式来改变滑体的力学平衡条件,也可以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这种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加载,主滑地段或牵引地段减重才有效果。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沟上方修筑桥梁、涵洞跨越避险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证道路的畅通。
2、穿越工程:在泥石流下方修筑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从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响。这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种主要工程形式,对于隧道、明洞和渡槽设计的选择,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
3、防护工程: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设施修筑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防护工程,从而抵御泥石流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危害。
4、排导工程:修筑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导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
5、拦挡工程:修筑拦砂坝、固床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拦挡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缓泥石流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8)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值班表扩展阅读: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
1、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⑨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台风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电发〔2011〕66 号
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省(区)国土资源厅 (国土环境资源厅):
近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台风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做好台风灾害防御提出了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防总意见精神,切实做好台风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相关省 (区)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要完善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面开展隐患的巡查排查,加快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搬迁避让工程,加快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全面提升防治能力。
二、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各部门、各单位的防灾责任,督促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好宣传,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新局面。
三、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要结合当地实际,针对台风天气及其降雨过程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根据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将防灾信息和防灾要求传达到市、县、乡镇、村负责同志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的群众。加强防范工作的督促检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群测群防员的作用。
四、强化汛期巡查排查和应急避让。进一步组织力量加强巡查、排查、复查,消除防范盲区。一旦发现险情灾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撤离危险区内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极端降雨条件下,要果断撤离隐患点周边受威胁人员。
五、做好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相关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值班,确保通讯畅通,信息传递准确及时。出现险情和灾情时,要及时核送信息,启动应急响应,以最快的速度赶赴险情和灾情现场,指导地方政府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力求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