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河南
1. 突发地质灾害省部联合应急演练方案
国土资源部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2011年9月)
第一部分 演练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和国土资源部、甘肃省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检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效,提升各级、各部门有效防御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拟定于2011年9月21日举行突发地质灾害省部联合应急演练。为确保演练顺利实施,依据《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甘肃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订演练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通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检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检查应急人员、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应急反应和协同配合能力,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普及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常识,增强广大群众的防范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二、时间地点
(一)演练时间
2011年9月20日预演练;
2011年9月21日正式演练,09:00—11:30。
(二)演练地点
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开发区武警训练场。
图1 演练交通位置图
三、演练组织
(一)演练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省委常委、副省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石军
副总指挥:省政府副秘书长 马自学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张力学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党委书记 康战
成员: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包括:省军区司令部、武警甘肃省总队、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省安监局、省旅游局、省粮食局、省扶贫办、省政府新闻办、兰州铁路局、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省保监局、省通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等部门负责人)。
(二)现场演练机构组成
现场指挥部:
指挥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宋史刚
副指挥长:兰州市政府副市长 俞敬东
演练指挥部下设10个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
牵头单位:省政府应急办
配合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职责:统一调度使用各部门组建的专业应急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并商请省军区和省武警总队分别派出应急突击队伍参与应急演练工作。
人员组成:4人。
器材配置:对讲机4部。
2.监测预警组
牵头单位:兰州市国土资源局
配合单位:街道办
职责:负责监测滑坡险情,及时发出险情警报和灾情速报。
人员组成:群测群防专职监测人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6人,街道办2人,共9人组成险情报警组。
器材配置:高音喇叭,对讲机3部,手持GPS2部。
3.安置保障组
牵头单位:省民政厅
配合单位:兰州市民政局
职责:负责灾情统计;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受灾群众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
人员组成:20人。
器材配置:物资运送车辆2辆、帐篷2顶。
4.治安维护组
牵头单位:省公安厅
配合单位:省武警总队
职责:负责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在受灾区域设置警戒线,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组织治安巡逻保护,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协助应急救援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
人员组成:公安交警20,武警部队30人。
器材配置:公安部门车辆4辆,对讲机20部;武警部队车辆3辆,铁锹、镐头各20把。警戒器材若干(彩条布、警戒绳、高音喇叭等)。
5.交通保障组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
职责:负责救援道路的抢通和保通工作。
人员组成:20人。
器材配置:交通应急抢险车1辆,铲车、挖掘机、自卸卡车各1辆。
6.应急救援组
牵头单位:省军区司令部
配合单位:省武警总队
职责:负责营救被困群众,处置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排除险情,抢救受伤人员。
人员组成:省军区应急救援大队100人、城关区消防大队(20人),合计120人。
器材配置:
省军区:应急指挥车1辆,铲车1台,挖掘机各1台,自卸车1台,生命探测仪、镐头、铁锹各50把。
消防大队:应急救援车2辆,其他专业救援工具。
7.应急调查组
牵头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配合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省地矿局、省气象局、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
职责:组织专家开展滑坡现场排查、评估、监测和应急处置方案制定,为指挥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以供总指挥决策。
人员组成: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11人(卫星转播车1台,越野车1台,对讲机3部);省地矿局5人(越野车2台);省气象局10人(应急监测设备1台套,车辆2辆);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5人(黎志恒、王世宇、方建生、王德楷、胡向德);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监测(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50人(车辆2辆、手持GPS4部,照相机2部,对讲机2部);省国土资源厅规划院5人(车辆1辆、手持GPS2部,照相机1部,对讲机1部);省地矿局测绘院5人(车辆1辆、三维扫描仪1套,对讲机1部);省测绘局10人(车辆2辆、无人机1套,对讲机2部)。
8.医疗卫生组
牵头单位:省卫生厅
配合单位:兰州市卫生局
职责:负责组建现场医疗救治队伍收治抢救受伤灾民,现场实施紧急救治、转送危重伤员,做好受灾区域的卫生防疫。
人员组成:20人。
器材配置:救护车2辆,担架5副,急救器材若干,卫生防疫车1辆,喷雾器4台。
9.宣传报道组
牵头单位:省政府新闻办
配合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电视台、兰州市国土资源局。
职责:负责综合应急演练新闻发布和演练宣传。
人员组成:省政府新闻办5人;甘肃电视台8人,导演1名,解说员2名,专题摄制组5人;其他媒体记者(甘肃日报、国土资源报、甘肃地质矿产报、西部商报、兰州晚报、兰州晨报记者各1人)。
器材配置:宣传报道由各单位视需要携带自用器材。兰州市国土局展板40块,标语横幅6幅,喷绘3幅。现场用音响设备1套,话筒10个(观摩台4个,报警无线话筒2个,应急指挥部4个),高音喇叭2个、投影仪一部、便携电脑2台、打印机2台。
10.通讯保障组
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配合单位: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职责:负责现场演练转播,通过部信息中心向省、市、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提供视频传输。
设备配置:现场卫星转播系统一套。
(三)演练组织及协调
(1)主办单位: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2)承办单位: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兰州市国土资源局
(3)参演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所属部门;省国土厅信息中心、规划院;省地矿局二勘院、三勘院;省有色局;省测绘局;兰州市、城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
(4)观摩单位:各市(州)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在各市(州)国土资源局视频会议室观看视频直播。
四、演练内容
1.演练背景
假设兰州市遭遇强降雨,九州发生重大滑坡灾情,现场人员被困,并威胁8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区政府及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先期开展应急处置;省政府应急委员会接到灾情、险情报警后,决定立即启动省级突发地质灾害二级应急响应,同时上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及时启动预案;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石军副省长靠前指挥,在灾害现场设立应急指挥部,组织迅速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与处置。
2.演练内容
本次演练设定演练的主要内容有响应启动、应急处置、响应解除、演练评估等内容。现场布置分区包括应急指挥观摩区、事故救援与疏散撤离区、医疗救援区、安置区、宣传区、应急装备展示区、车辆停放区、临时停车场等演练区域。
3.演练程序
演练共分为五个阶段:险情灾情速报阶段、应急响应阶段、应急处置阶段、响应解除阶段、演练评估阶段。演练程序如图1。
康战书记向石军副省长介绍应急转播车
兰州市副市长俞敬东与康战、张力学厅长
2. 始兴县年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实施方案
始兴县国土资源局 始兴县水务局 罗坝镇人民政府
(2013年3月18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提高我县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增强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特别是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要从孩子做起,提高在校师生对山洪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防灾减灾意识,确保学校师生在灾害来临时能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此,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始兴县水务局、罗坝镇人民政府决定联合举办一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疏散演练。为确保该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和意义
本次山洪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演练,在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校师生防灾抗灾自救能力,熟悉逃生路线,达到在发生灾害时,有序、迅速的引导学生安全疏散,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通过安全紧急疏散演习,让学生学到安全防护知识,达到遇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和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二、演练的任务
1.模拟情景
受连续强降雨的影响,罗坝河河水暴涨,且多处山体发生大面积崩塌,大量的砂石在山洪冲击下已形成强大的泥石流,预计1小时后泥石流前锋到达罗坝中学,正在学校上课的300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非常紧急。
2.模拟灾情等级
中型地质灾害。
3.演练内容
立即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迅速组织全校师生在最短时间快速有序安全撤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三、演练时间
2013年3月22日15:00。
四、演练地点
始兴县罗坝中学,疏散管理、疏散的集中地点和路线由罗坝中学负责拟定。
五、演练的组织安排
(一)主办和承办单位
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始兴县水务局、罗坝镇人民政府、罗坝中学。
(二)成立演练指挥领导小组
总指挥长:谭聪礼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现场指挥长:范立生 县水务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副指挥长:李祥军 罗坝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卢海燕 始兴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钟细油 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宗荣 罗坝中学校长。
成员: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罗坝镇政府、罗坝中学相关人员。
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综合联络组、应急撤离疏散组、灾害监测组、应急救护组、后勤保障组5个工作组。
(三)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及领导
(1)县政府周顺明副县长。
(2)罗坝镇党委书记、镇长和有关领导,县国土资源局各国土资源所所长,县水务局有关人员。
(四)工作小组组成与工作职责
(1)综合协调组:由县国土资源局卢海燕、华建明,县水务局钟细油、万志文和罗坝镇李祥军组成工作组。华建明、万志文负责演练的统筹和总体布局工作,卢海燕负责演练当天的现场主持工作,李祥军负责现场处理、音响设备、会场布置、协调、督促和指挥演练活动的相关事宜。
(2)应急撤离疏散组:由罗坝中学安排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全校师生快速有序撤离到指定地点。
(3)灾害监测组:由县国土资源局陈展辉担任组长,抽调5名协管员为组员(李步城、刘旺龙、王县路、李嘉彬、朱芳),具体负责灾害动态监测。
(4)应急救护组:由县国土资源局聂小英担任组长,组员由罗坝政府安排3名医护人员,国土资源局派2名协管员(张俊、熊通);负责提供现场医疗卫生安全保障。
(5)后勤保障组:由县国土资源局范雪军担任组长,抽调8 名协管员为组员(杜义铭、卢德利、莫远明、邓贵荣、陈玉嫦、吴怡芬、谢智、朱德华)。负责发放应急安置的撤离学生所需的基本生活保障物品。
(6)交通安全保障组:
由罗坝派出所派人担任组长。抽调5名警员负责演练现场维护和学生撤离疏散交通安全的保障。
七、演练膳食安排
3月22日上午,演练工作人员午餐安排在镇政府食堂,具体由罗坝镇政府李祥军安排,晚餐视情况再定。
八、演练流程
指挥长宣布演练开始→三防办、矿管股接到罗坝镇国土资源所的灾情汇报,经实地核实后向指挥长汇报,并建议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4级响应→指挥长接到灾情报告后,指示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各工作小组前来向指挥长报道→指挥长下达任务→启动撤离信号→开始组织撤离→组织撤离小组向指挥长报告撤离情况→指挥长指示妥善安排撤离师生的善后工作→灾害监测小组汇报最新灾情→指挥长指示做好撤离后的灾情监测和评估工作→广播→指挥长宣布演练圆满结束→领导点评,具体如下:
(1)指挥长:“现在我宣布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始兴县水务局、始兴县罗坝镇人民政府、始兴县联山洪合地质灾害应急疏散演练现在开始”。
(2)主持人:“罗坝镇国土资源所在地质灾害巡查中发现,由于连日来的持续强降雨,罗坝河上游河水暴涨,且多处山体发生大面积崩塌,大量的沙石在山洪冲击下已形成强大的山洪泥石流,预计1小时后山洪泥石流前锋到达罗坝中学,正在学校上课的300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非常紧急,立即将情况报告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矿管股和县三防办”。
(3)“三防”、矿管股(由万志文向指挥长报告):“报告指挥长,接罗坝镇国土资源所报告,由于连日来出现持续强降雨,罗坝河上游河水暴涨,且多处山体发生大面积崩塌,大量的沙石在山洪冲击下已形成强大的山洪泥石流,预计1小时后山洪泥石流前锋到达罗坝中学,正在学校上课的300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非常紧急。建议立即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
(4)现场指挥长:“同意立即启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级响应,请各应急工作组马上开展工作,尽快将全校师生撤离到安全地点。”
(5)灾害监测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灾害监测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6)指挥长:“请密切监测泥石流的动向,随时报告险情”。
(7)灾害监测小组(组长):“是”(马上带队跑步撤离)。
(8)应急救护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应急救护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9)指挥长:“请立即开展应急救护工作,最大限度确保所有受伤人员得到救护。“
(10)应急救护小组:“是”(马上带队跑步撤离)。
(11)后勤保障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后勤保障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12)指挥长:“请做好应急救援后勤物资的保障,妥善安排撤离人员的生活。”
(13)后勤保障小组:“是”(马上带队跑步撤离)。
(14)应急撤离疏散小组(列队跑步来到指挥长面前,组长报告):“报告指挥长,应急撤离疏散小组前来报到,请指示”。
(15)指挥长:“请立即组织全校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确保在撤离过程中的安全,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16)应急撤离疏散小组:“是”(立即带队去组织撤离)。
(17)主持人:“全校师生请注意,全校师生请注意,地质灾害紧急撤离通知,地质灾害紧急撤离通知,请全校师生立即停止所有教学活动,所有学生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快速有序的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撤离过程中请老师和同学们不要慌乱,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发出撤离警报:吹哨)
(18)开始撤离。
(19)撤离完毕,应急撤离疏散小组前来报告:“报告指挥长,全校师生共300人,已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受伤,请指示。”
(20)指挥长:“请妥善安排全校师生的生活,并继续监测滑坡体的动向。”
(21)灾害监测小组(组长):“报告指挥长,经现场监测,山体滑坡体目前暂时处于稳定状态,可解除警报,我们将继续做好监测工作。”
(22)指挥长:“同意解除警报,请尽快做好灾害评估,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做好准备。
(23)主持人宣布:“演习圆满结束,下面请县政府周顺明副县长对本次演习作点评,大家掌声欢迎。”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3. 武安市国土资源局、管陶乡人民政府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主办单位:武安市国土资源局
承办单位:管陶乡人民政府
(2013年6月21日)
一、演练目的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按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市国土资源局、管陶乡人民政府在管陶乡盘根村开展地质灾害抢险实战演练。以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检验乡、村干部和群众的应急反应能力,使受威胁群众明白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应急避险场所,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锻炼应急抢险队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机构
经国土资源局、管陶乡党委政府研究,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演练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一室六组分别如下:
地质灾害抢险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梁考绩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政委:邢艮安 乡党委书记
指挥长:徐相斌 乡长
副指挥长:任瑞明 人大主席,刘向东 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元军平 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袁同山 乡组织委员,郭军旗 副乡长,温彦博 副乡长,贺振伟 副乡长,邓旭峰 副乡长,张志 党政办主任,母海东 邯郸市地灾应急技术中心主任,任占兵,马军,陈卫星。
1.指挥部办公室
主任:袁同山
副主任:杨新星、任占兵、郭宝强
成员:杨宏伟、郭芳、杜彦杰、白书元
职责分工:负责抢险演练有关资料准备,宣传报道和总体协调。
活动安排:带照相、录像设备,对演练全程进行摄录(白书元负责)。
2.安全转移组
组长:郭军旗
副组长:郭宝强、陈卫星
成员:祁未书、孟保林、杨树伟、郭新义、姬彦斌、申全书、张华明、任志军、程仕博、杨少华、郝晓鹏、许宏亮、贾来旺、杨金华、李斌、郭杰、苗建强、范志杰、赵飞来、路刘军
职责分工:将盘根村滑坡内9户28口受险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安置点。
活动安排:6月21日8:30在机关集合待命。统一穿迷彩服。
3.医疗防疫组
组长:贺振伟
副组长:白书方
成员:卫生院2名医生、尹伟、王飞
职责分工:负责演练现场和人员安置点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活动安排:乡卫生院出动救护车1辆,担架1副,院长带队,抽2名医生着装于6月21日8:00到乡政府集中。
4.治安保卫组
组长:邓旭峰
副组长:王大力
成员:张九锋、杨卫国、派出所10名民警
主要职责: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及现场治安保卫工作。(拉警戒线)
活动安排:派出所出动警车2辆,所长带队,抽10名民警着装于6月21日8:00到乡政府集中。
5.后勤保障组
组长:温彦博
副组长:杨新星
成员:王海香、白彦、郭瑞、孟德华
主要职责及活动安排:负责演练的后勤保障车辆安排和盘根村人员安置点的后勤保障工作。(发放食品和矿泉水)
6.信号组
组长:张志
成员:张有根、申地伟、冀学凯
主要职责及活动安排:按指挥部命令,发布预警、报警信号。
张有根广播报警,申地伟敲锣报警,袁双何鸣炮报警。
7.专家调查组
组长:母海东
副组长:马军
成员:张志飞、张会军、韩鹏飞
主要职责:负责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灾害发生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具体的防治建议。
三、观摩单位及人员
(1)贺进镇、活水乡、伯延镇主管乡镇长、国土资源所所长及寺西村、前仙灵村、双玉泉村三个地质灾害隐患村书记。
(2)管陶乡梁沟、木作、马渠水、赵水沟、朝阳沟五个地质灾害隐患村书记。
四、演练时间、地点、假设情况、应急措施
(1)演练时间:2013年6月21日15:30
(2)演练地点:盘根村
(3)演练过程:(邢艮安书记主持)
15:20演练单位和参观人员集中盘根村委会演练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就位待命。
15:30邢艮安书记宣布演练会开始
15:35国土局副局长刘向东介绍演练地点基本情况、演练目的、演练场景假设。
基本情况:盘根村位于管陶乡西部,现有农户51户,160口人,耕地面积110亩。滑坡区位于村西北,离村民住房2米外,斜坡40°,高180米,宽90米,面积16200平方米,约24.3亩。2000年山体出现裂缝,东西长60米,缝宽40厘米。2008年村民住房出现裂缝,东西长3米,缝宽8厘米。山体威胁9户28口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演练目的: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提高干部群众临灾反应及自救能力。使受威胁群众明白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应急避险场所。锻炼应急抢险队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场景假设:盘根村6月21日上午10:00,突降暴雨,降雨强度很大,30分钟内降雨30毫米。如果再降雨,极易引发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滑坡区内9户28人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急需转移。
15:40总指挥梁考绩局长做演练前动员讲话
15:50指挥长徐相斌乡长下达命令,宣布演练开始
(盘根村支部书记张有根向指挥长徐相斌报告工作过程):
盘根村支部书记张有根向指挥长徐相斌报告:“指挥长,我村有可能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危害9户28人的生命和财产,请指示”。
指挥长徐相斌立即下达命令:“发布转移预警信号,安全抢险组集结队伍,做好转移群众准备”。
报警及各组集结队伍工作过程:
(1)信号组发布预警:张有根广播:“请各位村民注意,由于连降暴雨,我村地质滑坡带可能出现险情,请大家做好转移准备”(重复五次)。
(2)抢险队集结分组:郭军旗集合抢险队现场安排部署安全转移任务,转移地点为村旧学校(安置点),做具体部署。
第一组
组长:杜太平
抢险组成员:祁未书、孟保林、程仕博、杨少华、郝晓鹏
负责转移田长命、杨林用2户5口人及其财产
第二组
组长:袁双何
抢险组成员:杨树伟、郭新义、许宏亮、贾来旺、杨金华
负责转移张云生、杜全保2户3口人及其财产
第三组
组长:张太平
抢险组成员:姬彦斌、申全书、李斌、郭杰、苗建强
负责转移袁何、李花林、张海军3户12口人及其财产
第四组
组长:申地伟
抢险组成员:张华明、任志军、范志杰、赵飞来、路刘军
负责转移杜书风、袁彦学2户8口人及其财产
各组组长向指挥长徐相斌报告集结队伍情况:
(1)治安组组长邓旭峰报告:“治安组队伍集结完毕,等待命令,请指示”。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拉起警戒线,阻止人员进入滑坡危险区”。
(2)医疗组组长贺振伟报告:“医疗组队伍集结完毕,等待命令,请指示”。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做好准备,随时救治转移人员”。
(3)应急调查组组长母海东报告:“应急调查组队伍集结完毕,等待命令,请指示”。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做好准备,随时开展现场调查”。
(4)安全转移组组长郭军旗报告:“抢险队集结分组完毕,任务目标明确,请指示”。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立即发布预警,转移群众”。
报警及转移群众工作过程:
(1)报警:张有根广播“请村民注意,我村地质滑坡区已出现险情,请大家立即进行转移”(重复多次)
申地伟敲锣报警,袁双何鸣炮报警。
抢险队分组入户对口组织帮助对口群众进行安全转移
(2)安全转移组组长郭军旗清点转移人员。
(3)医疗组医生对群众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
(4)后勤保障组人员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
(5)治安保卫组在现场设置警戒线,严禁任何人进行滑坡区。
(6)应急调查组在现场架设仪器,调查灾害发生原因及发展趋势。
各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工作及过程:
(1)安全转移组组长郭军旗向指挥长报告现场转移人员情况:“指挥长,盘根村山体滑坡受威胁群众9户28口人的转移工作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点”。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
(2)医疗组组长贺振伟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转移群众身体状况良好”。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
(3)后勤保障组组长温彦博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盘根村转移群众9户28口人的安置工作完毕”。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
(4)治安保卫组组长邓旭峰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盘根村山体滑坡受威胁群众的转移工作有序开展,无情况”。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
(5)应急调查组组长母海东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通过现场调查,已安排专人监测灾害发展趋势,并初步查明盘根村山体滑坡发生的原因”。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
指挥长徐相斌讲话:“同志们,经过大家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奋战,盘根村滑坡区内9户28口人及其财产实现了安全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没发生一例伤亡现象,没出现较大群众财产损失情况,达到目标,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16:40邢艮安书记宣布演练结束。(同时作演练小结)
同志们,此次演练,极大地增强了乡村干部群众地质灾害抢险的感性认识,锻炼提高了乡指挥部的指挥决策和应急队伍的操作能力,为全面提高我乡地质灾害抗灾的综合能力起到了生动的、关键的宣传教育和灾害预防处置效果,演练后,我乡要专题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会议,组织力量对各村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现在已进入汛期,尤其是梁沟、木作、盘根、朝阳沟、赵水沟、马渠水六个村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要对地质灾害点引起高度重视,不能放松,麻痹大意,加强24小时值班巡查监测,及时报告,确保安全平稳的度过汛期。
16:45市政府韩保魁市长做重要讲话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4. 赫山区龙光桥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赫山区龙光桥镇人民政府
(2013年9月20日)
第一部分 应急演练基本概况
一、演练目的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目的:一是通过实践演练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救能力,在灾情发生时避免发生慌乱;二是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动性,认真总结演练取得的效果和经验,提高应变能力;三是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预演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演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的诱发龙光桥镇石坝村腰仑上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体崩塌体后缘裂缝突然加大,有可能发生小型崩塌或滑坡,情况十分紧急。按照《赫山区龙光桥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住户,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演背景
石坝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石坝村腰仑上组曹新昌、曹云辉、曹卫兵、曹青等四栋住宅楼背后山体。该地灾隐患发生于2012年7月8日,由暴雨诱发所致。山体边坡长约100米,宽约40米的范围内已垮塌土石方50立方米,并发现崩塌体或滑坡体上方长约30米,宽1~3厘米的裂缝。如果发生整体滑坡危岩体体积约300立方米,将严重危及曹姓5户四栋楼房16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目前,危岩体后缘裂缝突然加大,若遇连续大雨和强降雨极易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
四、演习时间及地点
(1)演习时间:2013年9月20日9:30—11:30
(2)演习地点:龙光桥镇石坝村腰仑上组
五、参演人员
龙光桥镇全体干部职工,民兵应急分队,镇卫生院,石坝村支两委及腰仑上组受影响群众。
六、演练组织及编组工作职责划分
(一)演练组织
演练组建由王瑜镇长任指挥长,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温卫明副镇长及镇人武部部长赵辉两位同志任副指挥长,镇派出所、国土所、卫生院,当地村组负责人和监测员为成员的龙光桥镇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按照人员编排和人员分工进行演练,主要内容是模拟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到灾情应急处置的全过程。
(二)各职能组及工作职责
(1)综合协调组:由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温卫明副镇长牵头,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主要是搞好演练方案的制定,参与演练人员的组织与分工,演练现场的布置和主持人员的落实等。
(2)紧急抢险组:由镇武装部部长赵辉牵头,镇应急小分队配合。任务为:及时掌握和报告现场处置和险情处理情况,尽快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
(3)监测调查组:由王登科副镇长牵头负责,人员组成由国土所及灾害点监测员。任务为:调查、核实险情,组织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对策和措施。
(4)后勤保障组:由分管财政的刘照兵副镇长负责,成员由镇干部、村干部组成。任务为:搞好撤离群众安置和物资供应等有关事项。
(5)医疗卫生组:由镇卫生院院长牵头负责。任务为:抢救伤员,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防止灾区疾病暴发。
(6)治安保卫组:由派出所所长负责。任务为:负责封闭公路,维护现场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部分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程序
一、演练准备
参加演练的镇主要负责人,指挥长,村代表和演练主持人;参加观摩演练的有关区直部门领导,周边兄弟乡镇领导和村代表进入会场。
综合协调组、紧急抢险组、医疗卫生组、治安保卫组等各工作组在观摩席前集合。
二、应急演练过程
主持人:“同志们,根据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天在石坝村腰仑上组开展我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镇地质灾害排查情况和我镇这次演练的主要内容:
我镇地处山丘区乡镇,受气候及地质条件影响,近年来,我镇地质灾害频发,去年因灾死亡6人,损毁倒塌房屋4栋,直接或间接财产损失近千万元,今年5月又因灾死亡2人,重伤2人,损毁房屋一栋,直接或间接财产损失几百万元。为此,区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或单位对我镇地质灾害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据统计,目前,我镇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75处,涉及14个行政村337户村民1348人生命财产安全。今天大家所在的石坝村腰仑上组也是我镇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该地质灾害点位于曹新昌、曹云辉、曹卫兵、曹青等四栋住宅楼后背山山体,长约100米,宽约40米的范围内,并发现了一条长约30米,宽约1~3厘米的裂缝。如若发生总体滑坡危岩体体积300立方米,将严重危及曹姓5户四栋楼房16人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提高我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检验各部门快速反应能力,使受威胁群众明白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应急避险场所,增强群众防灾避险意识,锻炼应急抢险队伍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镇人民政府精心组织了这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这次演练由王瑜镇长任指挥长,分管地质灾害工作的副镇及镇武装部长任副指挥长,按照事先人员编排和人员分工进行演练,主要内容是模拟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到灾情应急处置的全过程。演练的内容包括一是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二是巡查监测,三是险情上报,四是启动应急预案,五是险情应急处置等五个方面。
下面请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长王瑜镇长宣布应急演练开始。”
指挥长王瑜:“我宣布龙光桥镇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现在开始。”
主持人:龙光桥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现在开始,下面进行演练第一环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播放背景音乐:风雨雷电声)
指挥长王瑜:“数天来,我镇连降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刚接到益阳市国土资源局地矿分局与赫山区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手机短信预警,目前,我镇降雨量已达80毫米,强降雨天气还将持续,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地质灾害等级为三级预警,望各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强降雨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请各村加强对地灾隐患点监测。”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二环节:巡查监测。
指挥长王瑜:“请巡查监测到位,立即对石坝村腰仑上组地灾隐患点进行监测,并将巡查监测的情况及时报告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接到命令后,巡查监测员用喊话器回答:“是。”接着便进入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三个环节:险情上报。
指挥长王瑜:“请巡查监测员报告险情。”
刘文权(在地灾隐患点用喊话器):“报告指挥长,我是石坝村腰仑上组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员刘文权,由于连续降暴雨,我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危岩体后缘裂缝突然加大,并有进一步加大加宽的趋势,危及曹姓5户四栋房屋16人生命和财产安全。报告完毕。”
指挥长王瑜:“请你们继续加强监测,及时报告危岩体变化情况,并通知群众做好撤离准备,随时准备撤离。我们马上向上级汇报,并派人到现场协助你们。”
刘文权:“明白。”
指挥长王瑜:“石坝村腰仑上组地灾隐患点危岩体裂缝发生变化,请副镇长周晓同志立即带领国土所和相关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查看灾情,并随时向我报告。”
周晓:“明白。”
(周晓带领二名成员进入地灾隐患点查看灾情)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四个环节:启动应急预案,发布预警。
主持人:“请调查人员向指挥长汇报灾情具体情况。”
周晓(在地质灾害点用喊话器):“报告指挥长,我已到达灾害点现场,正在现场查看险情,从现场情况来看,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极有可能危岩体发生崩塌或滑坡,建议立即启动我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告完毕。”
指挥长王瑜:“经请示区人民政府同意,我宣布立即启动《赫山区龙光桥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请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①综合协调组立即通知村干部和监测员到灾害点区域范围内发布预警信号;②监测调查组进入隐患点进行跟踪监测;③紧急抢险组和村干部组织村民向灾害点右侧安全地带撤离;④治安保卫组封锁村两头道路交通;⑤医疗卫生组和后勤保障组立即赶往现场待命。请各组立即行动,马上执行!”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五环节:向村民发布预警。
主持人:①请监测调查组进入隐患点进行跟踪监测;②请村干部和监测员到灾害点区域范围内吹口哨,敲锣发布预警信号;③请紧急抢险组两名队员到灾害点预警宣布撤离;④请治安保卫组四名队员带上“禁止通行”的牌子和警戒线到村庄两头道路设置警戒。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六环节:组织村民进行撤离。
紧急抢险组跑步进入灾害点组织村民撤离到安全区(撤离情况由该组长向指挥长报告)。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七环节:开展医疗救援。
紧急抢险组龙江:“报告指挥长,应急分队队员在村民屋内发现一位腿部受伤无法行动的老人,请指示。”
指挥长王瑜:“请医疗卫生组进入现场救治和撤离。”
医疗卫生组进入现场进行施救,并将伤者安全撤离到安全地带(救援完毕,由该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八环节:清场。
指挥长王瑜:“请治安保卫组进入现场进行清场。”
治安保卫组进入现场进行清场和维护安置点安全秩序(清场完毕,由该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九环节:搞好群众安置。
指挥长王瑜:“请后勤保障组检查群众安置情况和发放生活物品。”
后勤保障组进入安置点检查群众的安置情况和发放生活物品(检查和发放完毕,由该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
主持人:下面进行演练第十环节:解除警报。
综合协调组温卫明:“报告指挥长,石坝村腰仑上组地灾隐患点所在地村民已经全部撤离完毕,各项任务已经完成。同时根据监测调查组提供的报告,目前,降雨已停止,危岩体变化已稳定,建议解除警报。”
指挥长王瑜:“同意解除警报,请继续做好安置点转移人员的安置工作和危险区域的警戒工作。我宣布,龙光桥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到此结束。”
5. 沙河乡张家村小岭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卢氏县国土资源局 沙河乡人民政府
(2013年6月18日)
为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根据工作要求,经乡政府研究决定,在沙河乡张家村小岭举行一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通过这次演练,可保证在发生突发地质灾害的情况下,各部门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危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演练的任务是:沙河乡张家村小岭组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速滑趋势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滑坡危险区内的24户63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二、应急演练的原则
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沙河乡张家村柏树坡组滑坡在2009年10月遭遇连阴雨后曾发生滑动,造成房屋等财产损坏,由于撤离群众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目前该滑坡坡体长度200,宽300米,直接威胁着在滑坡体上居住的村民24户63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滑坡体目前处于初期蠕滑阶段,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损失可能产生突然滑动,滑坡稳定性极差,有速滑的趋势。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有《应急预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四、演练时间
2013年6月18日9:00。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乡人民政府召集,乡政府工作人员、国土所、相关部门人员、张家村委会干部及村民小组长等参加(会议时间定5月28日8:30在乡政府会议室召开)。
会议内容:
(1)乡人民政府领导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2.演练工作人员分工
(1)乡人民政府领导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演练工作人员分工
(1)指挥长:陈东旺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2)副指挥长:王向东 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董靖峰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冯贺 党委委员、副乡长,常海涛 副乡长,刘军良 副主任科员。
主要职责: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负责调查、监测及工作的策划。
(3)六个应急工作组演练职责:
综合联络组:由王向东任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办公室及乡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组成。任务为: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包括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抢险转移组、交通治安管理组、灾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灾后重建组工作。
治安管理组:由董靖峰任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应急抢险转移组:由冯贺任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织人员赴灾区现场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常海涛任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印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登记;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提供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疗卫生组:由刘军良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机构救治队伍;负责联系、制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工作;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类传染性疫病。
后勤物资保障组:由董靖峰组长,成员由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为此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有限畅通。
(二)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治安管理组应熟悉沙河乡张家村柏树坡组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定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情调查监测组应熟悉沙河乡张家村小岭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和监测记录。
(4)应急抢险转移组、后勤保障组应熟悉沙河乡张家村小岭组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械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乡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乡基层民兵组成,人员50人左右,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做好撤离群众的引导工作,确保演练顺利完成。
(三)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应急演练
5月28日8:00—8:30乡政府会议室召开演练工作协调预备会议。
(1)乡政府领导讲话。
(2)应急演练工作的安排;布置演练工作(时间进度安排);车辆安排。
(3)演练工作程序安排。
上午9:00全体演练单位及张家村委会待命。
9:10时,接沙河乡张家村报告:“因昨天连续大雨,沙河乡张家村小岭出现严重险情,监测资料表明滑坡后缘裂缝向两侧不断延伸,宽度已增大40厘米左右,滑坡有明显下滑趋势,要求国土资源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国土所:向乡人民政府汇报;向国土资源局报告;国土资源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开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
9:25:国土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沙河乡张家村小岭组滑坡活动性增强,后院裂缝长度达到300米,宽度已增大到0.4米,且裂缝之间出现多处落水洞,直径最大达0.8米,裂缝两次发生明显垂直位移,前缘局部已渗出浑水,据测定裂缝以3厘米/小时快速发展,滑坡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尽快报告乡政府,启动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0:国土资源所所长向乡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建议启动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乡人民政府向县政府汇报,经县同意,“启动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通知“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张家村小岭组集中待命。
10:00,指挥部设在沙河乡张家村委会,沙河乡张家小岭组为集合地点,各组长向指挥部报道,原地待命。
10:10:国土资源所所长向指挥部介绍该滑坡地质灾害有关情况,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及建议。
10:2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治安管理组,在村口封锁进入危险区的公路、村东进入滑坡危险区的街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既阻碍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障灾区安全。
应急抢险转移组:鸣锣通知危险区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应急抢险组要组织50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迅速报告。
医疗卫生组:组织乡卫生医疗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的通讯与联络的畅通。
10:30:撤离开始。
10:50:撤离完毕。
11:0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切断电源水源。
治安管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区已稳定,降雨也已停止,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事宜。
11:10: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界。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1:15: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撤离安置情况。
11:40:演练工作讲评会。
12:00:宣布演练结束。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6.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年度总结报告
2011 年是我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能力系统建设的起步之年,是着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11〕20 号,以下简称 《决定》)的一年,也是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成果比较显著的一年。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应急办)的正确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部局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狠抓 《决定》的落实,充分依托专家队伍,各部门密切合作,发动群测群防力量,全年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 403 起,避免人员伤亡 34456 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 7.2 亿元。圆满地完成年度各项应急支撑任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一)应急技术指导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2011 年 3月,中编办批复 “组建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的请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根据批复文件和部局批示指示精神,强化已有管理处室的地质灾害应急保障与服务职能,新增地质灾害应急协调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室、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室、地质灾害应急会商处置室和地质灾害应急培训演练室5 个专业应急业务部门,着力加强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建设。目前,专业应急队伍规模达 30 人,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国家级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技术指导队伍。为了更加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受地质环境司 (应急办)委托,健全完善 《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班制度》、《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流程》等规章规程; 起草编写了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导则》、 《突发地质灾害巡查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全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二)持续稳定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在与中国气象局继续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业务联系,深化、细化预警预报模型和技术方法,加强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2011 年 5月1日~9月30日,与中国气象局应用气象值班室的技术人员密切合作,逐日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值班工作。2011 年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从 5月1日正式启动,至 9月30日结束,另有 2 次应急预警值班 (3月25 ~27日,10月1 ~5日)。预警值班共 161 天,制作预警预报产品 161 份,4 级以上 (含 4 级)在中央电视台发布,共发布 63 次; 3 级以上 (含 3 级)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和国土资源手机短报上发布,共发布 141 次。在云南盈江地震抗震救灾等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期间,主动提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服务。
(三)严格执行灾情险情值守速报制度
坚持领导带班制度、信息上报制度、首办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4 项制度,采取日常值班、集中值守和现场值守 3 种方式,开展 24 小时地质灾害应急值守。据统计,截至 12月31日共值守 365 人次,协助完成报送灾情险情报告 130 期、短信息 419 条,报送国土资源部值班信息 110 期,报送部门要情 520 条,参加国务院视频点名近 40 次。灾情险情报告全部实现在地质环境信息网发布。同时,拓展了值守的内容,譬如设置重大地质灾害媒体信息搜索系统,确保灾情险情信息全面、及时无漏报; 开通了网信功能,更加快速便捷地发送灾险情信息和应急指令; 发送问候信息,营造紧张活泼的应急氛围。
(四)及时响应应急指令开展技术指导
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的最高价值准则,及时响应部局应急指令,开展技术支持与服务。一是部署工作周密及时。分别召开汛前、汛中和汛末地质灾害灾情会商交流会,分析形势,判断趋势,确定防范重点,总结各阶段应急防治经验与教训,平战结合提升应急能力。二是巡查指导突出重点。充分调动 126 名部级应急专家,健全完善 7 个片区的巡查指导会商制度,驻守巡查指导和重点现场指导相结合,指导全国重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2011年先后派出 50 多个技术工作组,汛期启动了 7 大片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长期驻守18 个重点省份开展巡回检查。三是应急处置科学有效。派出 30 个技术专家组,协助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四是认真总结评估年度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起草编写了 《全国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年度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与应急避险典型案例汇编》、《全国地质灾害年度通报》、《地质灾害年度报告》。
(五)探索开展应急防治科普培训演练
制作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制作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减灾科普影像,通过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根据国土资源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流程,精心组织各类应急技术培训演练。2011 年3月份、11月份分别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和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受训人数超过 500人,效果显著。积极配合指导各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据统计全国共组织开展不同规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2600 次,参加人数达 100 多万人。其中,7月7日,配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在灵宝市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7月23日配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技术指导丹凤县和安康市两地同时进行应急救援实战演练; 9月19日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在兰州市城关区联合组织实施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六)加强应急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水平
围绕年度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工作,圆满完成行政事业专项 《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年度目标任务。积极申报“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与示范”、 “地质灾害应急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重大地质灾害空天地一体化传感网数据获取技术研究与示范”和 “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研究”等科研专项,夯实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基础,探索推广应用高新技术装备与方法,突出重点为部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7.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电发〔2011〕96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部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开展应急演练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有效措施,是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提出的明确要求。2010 年 8月,四川绵竹清平乡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按照防灾预案应急演练过的程序,及时组织群众撤离,5000 多人成功避险。为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当前,已进入主汛期,各地要按照部的统一部署和部领导在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的要求,把应急演练作为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要亲自抓,务求实效。
二、着力开展重大隐患点应急演练。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前旱后涝,旱涝骤转,汶川、玉树震区山体破碎,岩石松动等,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为此,对威胁学校、医院、村庄、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重大隐患点,各地至少要组织一次避险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明确受威胁群众撤离的信号、路线、应急避灾场所等,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要求,并做好必要的生活物品准备等工作。
三、发挥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各地需要技术支持的,可与部应急中心联系。应急中心要加强指导,及时并切实做好应急会商或现场技术指导。
四、请各地认真组织,及时总结经验,并于 6月底、7月底、8月底分别将本辖区内开展应急演练的进展情况报部环境司。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8.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烤鱼沟环线年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013年8月)
一、应急演练的目的
在汛期,通过应急演练,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建设平安二七,构建和谐社会。
二、应急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侯寨乡樱桃沟环线局部发生小型崩塌,情况紧急,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人员,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演练的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演练背景
我辖区地点位于贾鲁河上游的丘陵地带,地表基本为黄土覆盖,其间最高标高195.2米,最低标高215.5米,相对高差20.3米。属北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季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646.1毫米,且降水量分布不均,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2%;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17.9℃,1月均温0℃,7月均温27.8℃,无霜期217天。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冰冻期,日照2385.3小时。据常年地质灾害监测资料显示,辖区内未出现过大的地质灾害,雨季常见因雨水冲刷黄土层造成泥土堵塞道路现象。
五、应急演练的组织
二七区国土资源局会同侯寨国土所及马寨国土所
六、演练时间
拟定于2013年8月择期进行
(届时在侯寨乡人民政府集中)
七、演练地点
1.灾害隐患点:侯寨乡烤鱼沟环线一处小型黄土崩塌
2.撤离安置点:侯寨乡上了和村委会
八、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禹秉臻
副组长:彭万化、王玉霞、朱怀栋
成员:东宝龙、谭仙丽、李晨、李聪、李昌彦、杨磊、张科科、师志强、吴梅、张海江、温志华、郑改英、杨殿俊
职能小组:
1.指挥协调组
组长:朱怀栋
成员:谭仙丽、李晨
职责:险情发生时,负责立即电话报告区应急办及相关部门,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工作。
2.紧急疏散组
组长:李晨
成员:东宝龙、张科科、杨磊、师志强、张海江
职责:负责疏散人群,拉起警戒线,清理现场。
3.救援安置组
组长:谭仙丽
成员:李聪、李昌彦、郑改英
职责:妥善安置被救人群。
4.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玉霞
成员:吴梅、温志华、郑改英、杨殿俊
职责:负责后勤保障、车辆及其他事宜。
5.专职评估组
组长: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相关专家
职责: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
九、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各小组协调的一体性,演练于前一天上午召开各小组负责人会议。
会议内容:
(1)介绍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案;
(2)讨论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细化分工,任务落实。
(二)地质灾害演练具体实施步骤(流程)
地质灾害演练工作流程
假设汛期因突降暴雨造成樱桃沟村旅游环线某地出现黄土崩塌地质灾害。
2013年8月15日9:30全体演练人员在预定地质灾害发生地点集合。
9:40:二七区国土资源局接侯寨国土所报告:" 因昨夜连续大雨,樱桃沟村出现险情,经连续监测有小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发生。
9:45:二七区国土资源局领导:
(1)向二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2)二七区国土资源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
9:55:区国土资源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侯寨乡樱桃沟村黄土崩塌活动性增强。建议尽快报告区政府,启动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00:区国土资源局领导向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建议启动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通知“区地质灾害防灾应急中心”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根据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分头开展工作。
10:10:指挥部设在侯寨乡国土所,设为临时安全地点。
10:20:区国土资源局向领导介绍该崩塌地质灾害有关情况。
区国土资源局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30:领导:下达命令。
命令:紧急疏散组,封锁进入危险区的公路、进入崩塌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安全。
紧急疏散组:使用音响设备放警报信息或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救援安置组,要组织抢险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村民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指挥协调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后勤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灾民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通讯与联络的畅通。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10:40:撤离开始。
10:55:撤离完毕。
11:00:紧急疏散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
救援安置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后勤保障组报告:撤离村民基本安置妥当。
专职评估组报告:经过专家监测,崩塌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
11:0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戒。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
11:10: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村民撤离安置情况。
11:15:演练工作讲评会。领导讲话(有稿)
11:25:宣布演练结束。
9. 关于提供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材料的函
国土资应急办函〔2011〕6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精神,切实做好全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推进工作,不断提高应急演练的水平,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拟将 2011 年全国组织开展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典型案例精选汇编成册,请你单位提供有关案例材料。具体要求如下:
一、提供材料的内容: 主要提供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的方案、脚本,以及相关照片和视频材料。
二、提供材料的数量: 按照省、市、县、乡、村级组织开展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分别提供案例材料。其中,省级组织开展的提供 1 ~2 例,市级组织开展的提供2 ~3 例,县级组织开展的提供 3 ~4 例,乡级组织开展的提供 2 ~3 例,村级开展的提供1 ~2 例; 其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开展的也可提供1 ~2 例。
三、所提供材料务必真实可靠,详尽完备。
四、请将材料刻制成光盘,于 2011 年 11月25日之前邮递至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应急培训演练室。
邮递和联系方式如下:
邮编: 10008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 20 号应急中心
收件和联系人: 王灿峰
电话: 010 -62117151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10. 文山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富宁县是云南省12个国家级一类防洪县之一,“防大洪,抢大险,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任务艰巨。举行此次演练旨在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洪防灾方针,检验各防灾减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在富宁县城遇到暴雨引发洪水并发突发性滑坡地质灾害时对防洪抢险调度、险情抢护、群众转移、安置维稳工作协调和执行能力,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防洪抢险和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机制机制,确保富宁县城安全度汛,提高应对灾害和抢险救灾能力。为此,在2011年5月12日“防灾减灾日”文山防灾减灾演练在富宁县举行。此次演练,省、州及8县(市)组织了观摩团进行全程观摩。文山人民政府副州长亲临现场,并宣布演习开始。现将综合演练中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的意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甚至不可预见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历史使命。近年来,特别是“5·12”地震之后,各级党委人民政府以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注重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质灾害临灾状态下责任部门抢险救灾应急反应能力,更加关心县、乡(镇)、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富宁县是文山州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7处,对住户存在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54处,共威胁到745户2884人,其中2011年度重要监测隐患点29个。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主汛期,开展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富宁县新华镇新兴社区仁和村小组滑坡隐患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富宁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过防灾减灾演练,进一步提高富宁县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的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演练的原则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演练背景
新华镇仁和村小组滑坡位于该村左侧,该滑坡形成于2006年6月,在村子左侧可见明显拉张裂缝组,且裂缝已基本贯通,裂缝总体走向210°,长约320米,宽10~50毫米;2010年9月以来,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导致裂缝扩展明显加剧,目前该项滑坡处于加速变形过程中,有整体失稳的可能性,直接威胁着滑坡体上仁和村小组和滑坡体下方富宁县高速公路收费站共计287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山体滑坡隐患点编制有“防灾方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五、演练时间
2011年5月12日9:00~11:30。
六、预警演练准备
(一)预演
时间:2011年5月11日15:00。
(二)演练指挥部组成人员及各工作组职责
1.防灾减灾演练总指挥:王毅(县委书记、县长);指挥长:崔同富(县委副书记)
主要职责:
(1)审查批准防灾减灾演练方案;
(2)发布防灾减灾演练命令;
(3)主持一级预警会商;
(4)签发一级预警通知。
2.演练常务副指挥长:杨秀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
主要职责:
(1)负责演练全面工作;
(2)主持二级预警会商;
(3)签发二级预警通知。
3.演练副指挥长及其职责
韦胜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负责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点。
韦思亮(县委常委、副县长):负责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做好受灾群众善后安置等工作。
孟军(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负责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救灾工作。
李艳红(副县长):负责受灾群众及抢险队伍的医疗救治及卫生防疫。
张泉龙(副县长):负责预警系统电力、通讯抢修维护,保障电力供应、通讯畅通。
蒋捷(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负责社会治安、交通管制及现场应急抢险等工作。
陈宗友(某部队领导):负责驻富部队抢险队伍的调集指挥。
张国林(县人武部部长):负责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投入抢险救灾。
李思学(县公安边防大队大队长):负责组织边防大队官兵及时深入受灾现场开展抢险救灾任务。
穆雪锋(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负责组织消防大队官兵及时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抢险救灾任务。
黄志宏(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负责演练具体工作;报告地质灾害情况;协调州局及上级有关部门。
4.9个应急工作组及其演练职责
(1)综合协调联络组(车辆3辆,15人)
组长:孟军(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副组长:蒙俊生(县政府办主任);
成员:毛启光(县委办副主任、县委农办主任);
肖平永(县政府办副主任);
黄晶(县委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王炳旭(县委办信息股股长);
彭华勇(县政府办综合股股长);
黄仕刚(县政府办综合股副股长);
陆仕标(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
夏振东(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
夏振东(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
张永周(县民政局救灾股股长);
李金毅(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
李连红(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
摄像记者:韦荣;
照相人员:王炳旭;
联络员:徐加俊。
职责: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协调和督查各组演练;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群众转移组(50人)
受灾群众安置点设置在:县第一中学操场。
组长:韦胜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杜卓春(新华镇人民政府镇长);
梁富(县公安局副局长);
曾正廷(县人武部副部长);
肖平永(县政府办副主任);
邓发东(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成员:各部门人员;
摄像记者:李芳晶;
照相人员:新华镇一名干部;
联络员:韦登格。
职责:组织被围困人员转移到指定安置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应急抢险组(消防车辆2辆,电力抢修车1辆,装载机4台,人员150余人)
组长:杨秀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张国林(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由县公安、交通、水务、教育局,边防一团,县人武部,县公安消防大队,县公安边防大队,新华镇,电力公司工作人员组成;
总联络员:徐加俊。
职责:迅速组织各专业应急小组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抢救遇险人员;保障电力供应;掌握灾情并报告指挥部;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4)灾险情调查监测组(车辆2辆,人员10人)
组长:蒋捷(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副组长:黄志宏(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由县国土局、县气象局、县安监局和新华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总联络员:夏振东。
任务: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交通治安秩序维护组(车辆5辆,人员40人)
组长:蒋捷(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副组长:张恃海(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
成员:由县公安、交警大队、新华镇政府工作人员组成;
摄像记者:吴光斌;
照相人员:县公安交警大队一名干警;
联络员:杨礼贵。
职责: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对抢险救灾现场实施交通管制;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下设交通管制、治安巡逻两个专业小组)。
(6)网络通讯技术保障组(20人)
组长:张泉龙(副县长);
副组长:龙源涛(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局副局长);
周招祥(县电子信息管理局局长);
成员:赵祖旭(电信富宁分公司经理);
冯天文(移动富宁分公司经理);
张兵(联通富宁分公司经理);
摄像记者:娄芳华;
照相人员:县国土资源局局、电信局各一名干部;
联络员:侬科伟。
下设网络技术保障、通讯保通保障两个小组。
职责:负责提供演练所需对讲机,并充足电量、编排序号;负责演练期间通讯畅通,安排1~2辆通信抢修车对通信基站进行抢修;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7)医疗救护组(人员20人)
组长:李艳红(副县长);
副组长:杨静珍(县卫生局局长);
成员:班峰(县卫生局副局长);
农光城(县卫生局副局长);
张金龙(县医院副院长);
徐文善(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医护工作人员15人;
摄像记者:刘刚;
照相人员:县卫生局一名干部;
联络员:李代艳。
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现场紧急救治和卫生防疫;安排2辆救护车开展救护,同时在团部附近搭建临时救护所;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8)物资保障及善后安置组(车辆4辆,其中部队2辆、地方2辆,人员20人)
组长:韦思亮(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组长:肖义庆(县民政局局长);
陈明抒(县财政局局长);
付联翔(县发改局局长);
龙源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潘文明(县经济商务和外事局局长);
柏祖斌(县民政局副局长);
成员:由以上单位工作人员组成;
摄像记者:翟正文;
照相人员:县民政局一名干部;
联络员:农荣。
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防汛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完成演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9)新闻采访发言组(人员10人)
组长:肖义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组长:龙原涛(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局副局长);
成员:由宣传部、广电局记者组成。
职责:负责防灾减灾演练的现场报道、采访等工作,负责演练对外宣传、报道,并明确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县人民政府召集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领导、仁和村小组村小组长等参加。
(会议时间:定于5月11日9时。会议地点:江口县政府会堂)。
会议内容:
(1)县人民政府王毅县长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2.参演单位专业队伍、人数以及演练前需准备的物品
(1)县人武部、民兵应急分队、武警中队共40人。负责其他参演单位所需迷彩服、十字镐、铲子、钢钎等器材的准备。
(2)消防武警官兵6人。负责消防车辆、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测仪等设备的准备。
(3)县公安及交警20人。负责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标志。
(4)县国土资源局30人。负责宣传资料、标语、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准备,各应急分队队旗等工作。
(5)县卫生局20人。负责2辆120急救车辆以及急救器材、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治疗器材的准备。
(6)县交通局20人。保证至少2台以上交通标志车辆的准备。
(7)县民政局12人。负责救灾、慰问物资、安置灾民相关表卡的填报准备,其中帐篷至少准备3顶以上。
(8)仁和村小组180人。富宁县高速公路收费站10人负责演练前组织、宣传发动、群众转移。
(9)县建设局4人。负责组织指挥演练场地平整和观摩台搭建。
(10)县教育局3人。负责参演学生60人的组织和动员。
(11)县电信公司5人。负责准备电话机10部,现场的通信保障。
(12)县气象局2人、县移动公司2人、县供电公司8人、县自来水公司3人、县水利局4人、县安监局3人、县环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职能准备相应器材。
(13)新华镇干部15人。负责演练前演练区域村民的动员和群众会的召集。
(14)参演师生60人。由县第一中学(县教育局局负责组织落实好人员及演练服装的准备。)
参演队伍共计440人。
3.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熟悉仁和村小组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定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熟悉仁和村小组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全站仪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熟悉仁和村小组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其他各组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演练工作程序
1.2011年5月12日9:00时全体演练单位在县第一中学操场待命
9:10接新华镇人民政府报告:“因昨夜连续大雨,新华镇新兴社区仁和村小组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资料表明滑坡体与后缘母体裂缝加宽,滑坡随时可能发生,要求县国土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县国土局领导:
(1)向县人民政府汇报;
(2)县国土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全站仪监测点。
9:25县国土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新华镇新兴社区仁和村小组滑坡活动性增强,宽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体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尽快报告县人民政府,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0县国土局领导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建议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通知县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仁和村小组集中待命。
9:40指挥部设在太平中学会议室,太平中学体育场为集合地点,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原地待命。
9:50县国土局局长向指挥部介绍该滑坡地质灾害有关情况。
县气象局局长报告天气情况。
县国土局局长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0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组:封锁进入危险区的县乡公路、进入滑坡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
群众转移组:使用音响设备放警报信息或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群众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应急抢险组,要组织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其他抢险救灾人员一共计150人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师生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受灾群众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通讯与联络的畅通。
10:10撤离开始。
10:25撤离完毕。
10:3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切断电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两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戒。
10:3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戒。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受灾群众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0:40指挥部领导到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撤离安置情况。
10:45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
10:55宣布演练结束。
11:10各抢险救灾工作组在现场进行自我总结。
11:20召开演练总结会议。
紧急运送救灾物资
救灾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