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灾害
⑴ 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因符合世界遗产标准第三条和第六条,于1987年被列入内《世界遗产名录容》。
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近200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1)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公里处,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中国猿人属北京人的遗迹,他们大约生活在中更新世时代,同时发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 000至11 000年的新人类的遗迹。
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网络-北京周口店遗址
⑵ 北京周口店对地质工作者的意义
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山地区
北京西山地区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最先开始,研究最详的地质调查区域。
“……北京西山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展得最早,研究程度高且成果颇丰。”
—— 摘自《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本区的地质工作自1914年始,是我国我国第一个地质启蒙教育野外实践训练班的实习地。1929年裴文中于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中国猿人头盖骨化石,自此对北京猿人的研究展开,而周口店地区的详细地质调查也展开。
“周口店及其邻区得天独厚、势得天成。她不仅因其为“北京猿人遗址”(“北京猿人”在
不同文献中曾被称为“中国猿人”、“中国猿人北京种”、“北京人”等)而闻名于世,且具有
丰富的科学研究和地学教育资源。该区地学研究史已逾百年,研究历史之久、涉面之广、程
度之深、成果之丰在国内实属罕见。野外地学教育史亦近百年,早在1914 年作为我国第一个
地质启蒙野外实践训练场所以及中国地质大学( 原北京地质学院)1954 年正式创建野外实习
基地以来,长期接纳10 余所大专院校师生进行野外地质实习;许多科研、生产单位在此培养
学员和干部;一些外国地质代表团、留学生亦来基地观摩访问或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因此,
这里被誉为地质工程师和地球科学家的摇篮。”
—— 摘自《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
周口店地区区内地质现象繁多且典型,也继承了华北地区较为简单的地质构造。构造简单居多也有复杂构造;岩石则三大岩都有,而老地层经历过很多区域构造活动,故有区域变质岩,也有岩浆活动(房山岩体),故有岩浆岩和接触变质岩,偶有动力变质岩;地层为标准的华北地层,自太古宙到新生代,地层繁多且大多叠覆正常。故这些典型的现象适合地质工作的初学者认知和学习。
“正因为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使其不仅保存有不同阶段较为完整
的地质事件记录,而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类型齐全、典型直观且颇具意义的各种地质构造现
象,共同组合呈现出一幅复杂的地质构造图景(图0-4)。”
—— 摘自《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
周口店地区是每一个地质工作者学习的圣地,在此每个人才真正的了解了地质工作。五次到周口店实践过的温总理也曾为周口店题字“摇篮”
⑶ 周口店地区为北京人的出现和生存提供了哪些自然地理环境
(1)北京人住地的北面是重叠的高山,西面和西南为低缓的群山所环绕,东南方是广大的平原,森林茂密,有利于原始人的采猎活动;
(2)在龙骨山的东边有一条河流,可以提供水源;
(3)北京人在这里居住的时期,气候比较温暖,森林茂密。
⑷ 实习路线二 周口店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遗址观察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1)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和在古人类研究中的地位。
(2)了解”北京人”文化特征,与非洲、欧洲直立人文化的差异。
(3)观察第一地点洞穴堆积物的特征,及洞穴沉积物的研究方法。
(4)了解周口店地区的地貌发展史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
(5)了解第四纪地层和古环境的研究方法。
二、实习要求
(1)学生须携带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野簿、铅笔、橡皮、三角尺。
(2)出野外之前要复习岩溶地貌、第四纪气候及其指示标志等知识。
(3)自带午饭。
三、实习内容
点号:No.01
点位:龙骨山第1地点。
目的:观察第1地点地层特征,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和文化特点。
内容:
(1)遗址的发现与人类化石丢失:第1地点由安特生发现(1921年),第1颗古人类牙齿发现于1926年,1927年开始对第1地点进行系统发掘,裴文中发现第1个完整的头盖骨(1929年),贾兰坡发现3个头盖骨(1936 年);在1927 年系统发掘之前,签署了发掘协议,协议规定所有的化石都必须保存在中国,成果在《中国古生物志》(英文)发表;抗战期间三位保护遗址的村民被杀,裴文中被日本军人抓去多次审问,始终没说出化石的情况,其爱国精神值得学习;抗日战争期间,这些珍贵的古人类化石丢失(1941年),包括“北京人”头盖骨5个,山顶洞人头骨3个,还有大量的牙齿、肢骨、下颌骨等,虽然后来在第1地点也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但不如1929年发现的完整。
(2)观察第1地点第四纪地层,了解洞穴地层的研究方法:洞穴地层是从上往下逐层揭露的,岩性分层、描述和研究也是从上往下一层一层地进行。第1地点第四纪堆积物共划分为17层,其中第1~13层为中更新世(图3-6),第14~17层为早更新世。该地点主要为一套重力的角砾石堆积,其中第7 层为流水成因的砂层。古人类化石产自第1~11层。
图3-6 第1地点地层剖面图
(据贾兰坡,1953)
1—角砾石;2—灰烬;3—石灰华;4—砂;5—红色土;6—泥砂;7—砾石;8—石灰岩
(3)哺乳动物群:周口店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地点非常多,共有30 余处(图3-7),其中第1、3、4、9、12、13、14、15、东洞、西洞等最为重要。第1 地点是周口店哺乳动物化石最丰富的地点,哺乳动物有97种之多,主要有硕猕猴、布氏毛足田鼠、上丁氏杨鼢鼠、翁氏野兔、变异狼、中国硕鬣狗、剑齿虎、杨氏虎、周口店犀、三门马、肿骨鹿、葛氏斑鹿、德氏水牛等。
(4)第四纪地层划分:第1地点的地层属于中更新世(周口店组),“北京人”的时代为0.77~0.23 MaB.P.。
(5)“北京人”的文化特征:“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其文化还比较原始,属于中国特色文化——小石器文化,与非洲、欧洲的手斧文化完全不同,是不同文化体系。这说明在文化上,“北京人”与欧洲、非洲古人类交流甚少,但很重要的是“北京人”会使用火,这是人类使用火的最早记录。
(6)第四纪古环境研究:根据地层、孢粉、哺乳动物化石、化学分析等,第1 地点当时的古气候经历了冷→暖→冷的变化。
图3-7 周口店地区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分布图
(据程捷等,1996)
点号:No.02
点位:龙骨山山顶洞。
目的:观察山顶洞特征,了解山顶洞人的特征和文化特点。
内容:
(1)了解山顶洞人的特征和分类位置:山顶洞人为晚期智人,是现代人的祖先,其解剖学上的结构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脑容量较大,智力较高。
(2)文化特征:山顶洞人的文化已比较进步,石器制造比较精美,会制造装饰品,埋葬死人举行祭奠仪式。
(3)山顶洞人的时代:27~34kaB.P.。
点号:No.03
点位:龙骨山山顶。
目的:观察顶盖层(上新世)和周口店镇周边地貌特征,了解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发展史。
内容:
(1)顶盖层(也称上砾石层)分布在龙骨山的山顶,海拔在140~150m左右,距周口河河床58 m。其岩性为一套粉砂岩、中砂岩、砾岩和钙质胶结的含角砾粗砂岩,属于地下暗河和暗湖沉积。在龙骨山南的鱼岭发育一套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水平层理发育,含鱼化石,为地下河床、滞流流水的地下河、静水相沉积,其时代与顶盖层接近,都属于上新世早期。
(2)了解唐县期夷平面的分布特征:在周口店保存了较好的唐县期夷平面,分布的高程在140~160m,从山麓地带向平原缓倾斜。如龙骨山、鱼岭、鸡骨山的山顶就是唐县期夷平面的残留,在太平山的南、北山麓地带也残留了这期夷平面。
(3)分析地貌发展史:分析猿人洞的形成与夷平面的关系,它形成之后如何出露地表,成为“北京人”的居住场所;周口河的阶地发育过程,与夷平面、溶洞的关系。
(4)了解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基本概况(图3-8)。
图3-8 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图
(转引自程捷等,1996,据曹伯勋等,1989,简化修改)
点号:No.04
点位:龙骨山新洞(第4地点)。
目的:观察新洞沉积物特征,了解新洞人。
内容:
(1)新洞位于龙骨山的南侧,保存有较好的堆积物,其岩性为角砾石层、钙板层、含角砾粘土层,分析这些堆积物的成因。
(2)在该地点发现了新洞人,新洞人是早期智人。早期智人是直立人与晚期智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在身体结构上比直立人进步。
(3)新洞人的时代:0.25MaB.P.之后到10多万年前。
点号:No.05
点位:博物馆。
目的:观察化石、石器实物,人类化石模型,以及了解周口店的发掘史。
内容:
(1)观察“北京人”头盖骨的特征,如眉骨突出、吻部前突、额骨较向后倾斜。
(2)观察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以及复原图。
(3)了解周口店地区化石、古人类、石器的发掘史。
点号:No.06
点位:周口河桥头。
目的:观察河流地貌。
内容:
(1)观察周口河的河谷特征。该地点为周口河从山区进入平原区的交界部位,在山区,河谷较窄,谷坡较陡;而进入平原区,河谷变宽,谷坡较缓,在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周口店镇就坐落在冲积扇上(第一级阶地)。
图3-9 长沟峪-周口店周口河阶地平面分布图
T0—河漫滩;T1—第一级阶地;T2—第二级阶地;T3—第三级阶地
(2)周口河发育三级阶地。其中第一级阶地分布较广泛(图3-9),阶地面平整,第二级阶地分布局限,第三级阶地分布也局限,为基座阶地。
(3)绘制河谷横剖面图(图3-10)。
图3-10 周口河桥周口河河谷横剖面图
点号:No.07
点位:太平山北坡大砾岩山下。
目的:观察洞穴沉积物和分析古环境特征。
内容:
(1)该地点的东洞是一套暗湖和洼地沉积,主要岩性为粘土层、粉砂质粘土层、含钙质结核的粘土层(图3-11)。观察和分析地层之间关系。
图3-11 周口店太平山北坡东洞剖面图
(据曹伯勋等,1994)
1—红色粘土及团块状钙质结核;2—砂砾;3—亚粘土;4—层状钙质层;5—钙质结核;6—亚砂土;7—灰色粘土层;8—黄色亚粘土;9—砂与亚粘土互层;10—红粘土;11—灰岩块砾;12—哺乳动物化石;13—古冰楔;14—现代土壤;15—断层及角砾;16—地层分层编号;17—奥陶系灰岩
(2)观察古冰楔和古地震楔的特征,两者的差异,古环境意义。
(3)寻找哺乳动物化石,在野外如何寻找和认识哺乳动物化石。
图3-12 周口店地区洞穴地层与黄土-古土壤序列对比
(据程捷等,1996;修改)
1—黄土层;2—古土壤层;3—红色粘土层;4—化石地点
⑸ 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向说明住在北京周口店的有利自然条件
北京周口店的有利自然条件:北京是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势低平,土壤肥专沃;这里位于北纬40°附属近,地处暖温带地区,距离海洋比较近,气候温暖湿润;有多条河流流过,生活水源充足。北京限制工业发展,把非政治职能的单位外迁,主要发展商业、旅游业等,这里环境污染比较少,环境质量比较高。
⑹ 北京房山区地质情况
北京市房山区总面积2019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75.4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西潞街道境内。邮编:102488。代码:110111。区号:010。
房山位于北纬39°30′~39°55′,东经115°25′~116°15′,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东部和南部为沃野平原。主要山脉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占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最高峰是百花山的百草畔,海拔2035米;最低处是东南部立教洼,海拔为26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3条,拒马河、大石河回旋曲折,永定河、小清河穿境而过。
房山约占地2019平方公里,人口83万。房山区位优势突出,位于北京西南,是进出北京的西南大门。区政府所在地良乡是首都四个中心卫星城之一,距市中心20公里,距北京西客站15分钟车程,距天津塘沽港120公里。
房山人文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地热资源丰富,是京郊著名的“建材之乡”、“建筑之乡”、“煤炭之乡”、“林果之乡”和“旅游胜地”。
房山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大约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就在周口店龙骨山一带渔猎谋生,与大自然抗争,写下了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灿烂的篇章。房山因此便以“龙的故乡”饮誉华夏。
房山文化璀璨,全区包括北京猿人遗址、西周燕都遗址、云居寺等在内的559处文化古迹,犹如一粒粒明珠,散落在这块古老而迷人的土地上。灿若星河的文化古迹,构成了房山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文化长廊。
房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乐毅,到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从元代的大艺术家高克恭,到民国时期的文人邱雪樵,一代代的文人志士,在房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美诗篇。
丰富精彩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全区302处历史文化古迹中,有世界文化遗址1处、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6处、市级15处、区级47处。
区内驰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誉;西周燕都遗址(琉璃河镇)印证了北京建城具有3000多年历史,称为“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云居寺,因藏有14278块石刻大藏经而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遗址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寝。
区内古塔林立,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唐塔”占全国现存总数的三分之一。
灵奇秀美的地质地貌资源。 房山被地质学界誉为“洞穴王国”。境内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目前已开放的洞穴有被誉为“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华北的地下迷宫”银狐洞、“北京的人间仙境”仙栖洞、“地下艺术殿堂”云水洞等。石花洞景区被评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房山又被中国地质界称为华北地区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大峡谷。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称的十渡山水既有南方之风韵,又有北国之雄奇,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原始次生林,也是全国20家重点示范森林公园之一, 占地5300余亩。这里林木茂盛,景色清幽,久负“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名。
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百花山,云海茫茫,森林无际,展示着诱人的自然风光。
储量丰富的矿产、地热资源 。全区有储量4.5亿立方米的大理石,储量100多亿立方米的石灰石,储量2000万吨的石英石、白云石,储量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原煤总储量达21亿吨,为“京西煤仓”之一。
“国宝”汉白玉储量和质量全国第一,储量约80万立方米,是我国唯一被国际市场认定的大理石品种。
良乡卫星城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水温高达摄氏70度,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
丰富精彩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全区302处历史文化古迹中,有世界文化遗址1处、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6处、市级15处、区级47处。
区内驰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誉;西周燕都遗址(琉璃河镇)印证了北京建城具有3000多年历史,称为“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云居寺,因藏有14278块石刻大藏经而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遗址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寝。
区内古塔林立,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唐塔”占全国现存总数的三分之一。
灵奇秀美的地质地貌资源。 房山被地质学界誉为“洞穴王国”。境内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目前已开放的洞穴有被誉为“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华北的地下迷宫”银狐洞、“北京的人间仙境”仙栖洞、“地下艺术殿堂”云水洞等。石花洞景区被评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房山又被中国地质界称为华北地区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大峡谷。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称的十渡山水既有南方之风韵,又有北国之雄奇,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原始次生林,也是全国20家重点示范森林公园之一, 占地5300余亩。这里林木茂盛,景色清幽,久负“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名。
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百花山,云海茫茫,森林无际,展示着诱人的自然风光。
储量丰富的矿产、地热资源 。全区有储量4.5亿立方米的大理石,储量100多亿立方米的石灰石,储量2000万吨的石英石、白云石,储量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原煤总储量达21亿吨,为“京西煤仓”之一。
“国宝”汉白玉储量和质量全国第一,储量约80万立方米,是我国唯一被国际市场认定的大理石品种。
良乡卫星城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水温高达摄氏70度,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
区内贯通京广、京原两条铁路干线及四条铁路支线,有大小客货站24个;贯通京石高速路、107、108国道等公路干线,区、乡、村公路总长1800多公里,公路覆盖密度每平方公里1公里,居全国区县之首。公共交通方便迅捷,公交车917、646、952、616、971、321等直达市中心;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六环贯穿良乡卫星城。
全区建有功能齐全的政府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区内各乡镇、各单位均已纳入该网络系统,可联通宽带信息网络并能通过该平台建立小型局域网。有线光缆总长524公里,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全区。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1.2万门,其中ISDN交换设备总容量2960端口,开通ADSL方式宽带交换点13个。共有电讯局所66个。
发达的供电网络 。区内共有110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变电站10座,输电线路343.804千米,覆盖全区。
完善的城镇供气网络 。已经建设完成9条中压天然气输气管线,中心城镇可实现燃气家家入户。区内输气管线建设纳入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工程。
完善的城市供排水系统 。有日供水4万吨的自来水厂2座,可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需要;大型污水处理厂已经建完成。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房山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纬39°30′——39°55′,东经115°25′——116°15′,是首都北京的西南门户。东北与丰台区相邻,东与大兴县以一水相隔,南和西面与河北省诼州市、涞水县相连,北与门头沟区以百花山为界。全区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区政府东移良乡后,其所在地距市区22公里。房山地形复杂多变。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约占全区总面积三分之二。
房山区主要山脉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占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
大房山
大房山位于房山区西北部,是太行山余脉。旧日多称“古大房”。大房山,古碑云:“出燕奥室”,或谓其形如扦俎,故曰大房。因相近还有小房山,故称大以别。绵亘数 10里,支峰10余处,其中有老龙窝、烟筒尖、黄山、将军坨、栗子城、谷积山、正阳山、半壁山、大寨山、马鞍山。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房山(今上方山)、石经山。
大安山
大安山地处房山区与门头沟区的接壤地带,是太行山分支。支峰有百花山、白草畔,山中有一块开阔平坦、四面环山之地,即素称的“北大梁”。最高峰是百花山的百草畔,海拔2035米;最低处是东南部立教洼,海拔为26米。
房山区辖9个街道、3个地区、11个镇、6个乡:城关街道、新镇街道、向阳街道、东风街道、迎风街道、星城街道、拱辰街道、西潞街道、良乡地区、周口店地区、琉璃河地区、阎村镇、窦店镇、石楼镇、长阳镇、河北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青龙湖镇、韩村河镇、霞云岭乡、南窖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史家营乡、蒲洼乡。
1986年,撤销房山县、燕山区,设立房山区,以燕山区和房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房山区的行政区域。1997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将房山区人民政府驻地迁至良乡。
1999年辖15镇、1地区办事处、6个乡,463个村:良乡镇、周口店镇、城关镇、琉璃河镇、燕山地区、十渡镇、大石窝镇、长阳镇、青龙湖镇、阎村镇、窦店镇、河北镇、长沟镇、韩村河镇、张坊镇、石楼镇、佛子庄乡、大安山乡、霞云岭乡、史家营乡、蒲洼乡、南窖乡。
2000年,房山区总人口814367人,各乡镇(街道)人口: 城关街道 80746 新镇街道 9794 粟园街道 3578 向阳街道 12397 东风街道 25786 迎风街道 33406 星城街道 21960 良乡镇 93486 周口店镇 39877 琉璃河镇 37936 闫村镇 30679 交道镇 20280 窦店镇 25046 石楼镇 29468 长阳镇 28081 坨里镇 22276 河北镇 25267 长沟镇 25452 南尚乐镇 37919 张坊镇 21043 十渡镇 12072 韩村河镇 16122 青龙湖镇 21771 官道镇 17459 东南召镇 15844 岳各庄镇 22901 葫芦垡乡 9457 窑上乡 9056 霞云岭乡 10316 南窖乡 5922 佛子庄乡 13895 大安山乡 12843 史家营乡 17978 蒲洼乡 425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房山区辖7个街道、3个地区、11个镇、6个乡:城关街道、新镇街道、栗园街道、向阳街道、东风街道、迎风街道、星城街道;良乡地区、周口店地区、琉璃河地区;闫村镇、窦店镇、石楼镇、长阳镇、河北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青龙湖镇、韩村河镇;霞云岭乡、南窖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史家营乡、蒲洼乡。
2005年初,房山区辖6个街道(城关街道、东风街道、向阳街道、迎风街道、新镇街道、星城街道)、3个地区(良乡地区、琉璃河地区、周口店地区)、11个镇(长阳镇、阎村镇、窦店镇、韩村河镇、石楼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青龙湖镇、河北镇)、6个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史家营乡、南窖乡、霞云岭乡、蒲洼乡)。
城关街道 辖20个社区、22个村委会(万宁桥社区、城北社区、北里社区、北街社区、永安西里社区、南里社区、南城社区、农林路社区、南沿里社区、新东关社区、大石河社区、矿机社区、管道局社区、化工四厂社区、城东社区、永乐园社区、永兴达社区、兴房东里社区、福兴家园社区、府东里社区、顾册村、北市村、东坟村、定府辛庄村、东瓜地村、田各庄村、瓜市村、马各庄村、饶乐府村、丁家洼村、羊头岗村、八十亩地村、前朱各庄村、后朱各庄村、洪寺村、塔湾村、迎风坡村、东街村、南街村、南关村、西街村、北关村)。
新镇街道 辖2个社区(东平街社区、原新街社区)。
向阳街道 辖5个社区(向阳里社区、向阳岗山社区、向阳迎风一里社区、向阳凤凰里社区、栗园社区)。
东风街道 辖8个社区(东风南里社区、东风东里社区、东风北里社区、羊耳峪北里社区、东风木头岭社区、东风东流水社区、羊耳峪里一社区、羊耳峪里二社区)、燕山工业区。
迎风街道 辖11个社区(高家坡社区、迎风四里社区、迎风五里社区、杏花西里社区、宏塔社区、杏花东里社区、迎风六里社区、燕房路社区、燕东路南五区社区、迎风西里社区、杰辉苑社区)。
星城街道 辖7个社区(星城第一社区、星城第二社区、星城第三社区、星城第四社区、星城第五社区、星城第六社区、星城第七社区)。
良乡地区 辖27个社区、40个村委会(良乡一街社区、良乡三街社区、拱辰大街社区、宜春里社区、梅花庄社区、夏庄社区、西路东里社区、北关东路社区、行宫园社区、长虹社区、昊天小区社区、月华东里社区、北潞园社区、苏庄一里社区、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社区、北京送变电公司社区、北京电力建设公司社区、西潞园社区、飞机场社区、良乡一街第二社区、文化路社区、罗府街社区、良乡三街第二社区、拱辰北大街社区、苏庄二里社区、西路大街社区、西北关社区、良乡二街村、良乡四街村、良乡五街村、良乡南关村、良乡东关村、良乡后店村、良乡吴店村、黄辛庄村、鱼儿沟村、詹庄村、安庄村、固村、太平庄村、南上岗村、东阎村、苏庄村、大南关村、纸房村、常庄村、徐庄村、梨村、于管营村、东羊庄村、梅花庄村、南刘庄村、西石羊村、后石羊村、东石羊村、张谢村、江村、候庄村、下禅房村、刘丈村、南庄子村、邢家坞村、官道村、小营村、鲁村、黑古台村、富庄村)、良乡工业开发区、良乡高教园区。
周口店地区 辖5个社区、24个村委会(周口店社区、长沟峪煤矿社区、金巢公司社区、红光机械厂社区、鑫山矿社区、南韩继村、瓦井村、新街村、大韩继村、辛庄村、周口村、云丰寺村、周口店村、娄子水村、拴马庄村、黄院村、龙宝峪村、黄山店村、黄云寺村、良各庄村、西庄村、车厂村、涞沥水村、泗马沟村、北下寺村、葫芦棚村、长流水村、山口村、官地村)。
琉璃河地区 辖4个社区、47个村委会(二街社区、窗纱厂社区、琉璃河水泥厂社区、建材工业学校社区、二街村、三街村、李庄村、白庄村、扬户屯村、周庄村、福兴村、平各庄村、北洛村、南洛村、古庄村、祖村、北章村、兴礼村、庄头村、立教村、董家林村、刘李店村、洄城村、黄土坡村、东南召村、西南召村、东南吕村、西南吕村、保兴庄村、路村、南白村、北白村、八间房村、薛庄村、石村、常舍村、西地村、务滋村、赵营村、任营村、万里村、肖场村、窑上村、大陶村、小陶村、官庄村、贾河村、鲍庄村、辛立庄村、五间房村、韩营村)。
阎村镇 辖3个社区、22个村委会(南梨园粮库社区、消防器材厂社区、桥梁厂社区、大紫草坞村、小紫草坞村、前沿村、后沿村、张庄村、公主坟村、北坊村、南坊村、吴庄村、焦庄村、大董村、小董村、西坟村、开古庄村、南梨园村、二合庄村、大十三里村、小十三里村、后十三里村、肖庄村、元武屯村、炒米店村)。
窦店镇 辖2个社区、30个村委会(亚新特种建材公司社区、金鑫苑社区、窦店村、白草洼村、芦村、板桥村、西安庄村、田园村、瓦窑头村、苏村、于庄村、下坡店村、七里店村、望楚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后街村、小高舍村、大高舍村、丁各庄村、刘平庄村、袁庄村、六股道村、普安屯村、兴隆庄村、辛庄户村、两间房村、前柳村、陈家房村、北柳村、河口村)。
石楼镇 辖1个社区、12个村委会(铁路社区社区、吉羊村、二站村、石楼村、双孝村、支楼村、杨驸马庄村、襄驸马庄村、大次洛村、坨头村、双柳树村、梨园店村、夏村)。
长阳镇 辖3个社区、40个村委会(长阳农场社区、长龙苑社区、碧桂园社区、长阳一村、长阳二村、篱笆房一村、篱笆房二村、黄管屯村、哑巴河村、小西庄村、辛爪地村、南广阳城村、北广阳城村、水碾屯一村、水碾屯二村、军留庄村、张家场村、牛家场村、保和庄村、杨庄子村、长营村、马场村、高岭村、稻田一村、稻田二村、稻田三村、稻田四村、稻田五村、高佃一村、高佃二村、高佃三村、高佃四村、大宁村、温庄子村、独义村、朱家岗村、阎仙垡村、葫芦垡村、夏场村、佛满村、赵庄村、公议庄村、西场村)。
河北镇 辖2个社区、19个村委会(房山矿社区、黄土坡军工路社区、磁家务村、万佛堂村、北半壁店村、北黄土坡村、三福村、河东村、东庄子村、檀木港村、三十亩地村、东港村、李各庄村、河北村、河南村、北辛庄村、南道村、杏园村、口儿村、他窖村、南车营村)。
长沟镇 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西厢苑社区、南正村、北正村、双磨村、南良各庄村、北良各庄村、东良各庄村、东长沟村、西长沟村、太和庄村、沿村、坟庄村、东甘池村、南甘池村、北甘池村、西甘池村、六间房村、三座庵村、黄元井村)。
大石窝镇 辖24个村委会(王家磨村、蔡庄村、下滩村、郑家磨村、土堤村、镇江营村、塔照村、南尚乐村、北尚乐村、南河村、惠南庄村、广润庄村、南辛庄村、石窝村、半壁店村、独树村、岩上村、下营村、高庄村、前石门村、后石门村、下庄村、三岔村、水头村)。
张坊镇 辖15个村委会(大峪沟村、北白岱村、蔡家口村、东关上村、三河庄村、瓦沟村、千河口村、穆家口村、广禄庄村、南白岱村、西白岱村、史各庄村、张坊村、片上村、下寺村)。
十渡镇 辖21个村委会(平峪村、北石门村、西石门村、前头港村、西河村、西庄村、九渡村、八渡村、十渡村、马安村、卧龙村、六合村、东太平村、西太平村、新村、西关上村、六渡村、七渡村、五合村、栗园厂村、王老铺村)。
青龙湖镇 辖2个社区、32个村委会(京煤集团化工厂社区、北京昊煜京强水泥厂社区、晓幼营村、西石府村、常乐寺村、北四位村、南四位村、焦各庄村、小苑上村、青龙头村、崇各庄村、豆各庄村、庙耳岗村、崇辛庄村、芦上坟村、大苑村、北刘庄村、大马村、小马村、果各庄村、西庄户村、岗上村、坨里村、上万村、北车营村、辛开口村、漫水河村、南观村、口头村、沙窝村、大苑上村、马家沟村、下水峪村、石梯村)。
韩村河镇 辖1个社区、27个村委会(韩村河大自然新城社区、东营村、赵各庄村、西营村、小次洛村、韩村河村、西东村、曹章村、七贤村、潘家庄村、郑庄村、崇义村、五侯村、岳各庄村、尤家坟村、东南章村、西南章村、龙门口村、二龙岗村、皇后台村、天开村、东周各庄村、西周各庄村、上中院村、下中院村、孤山口村、圣水峪村、罗家峪村)。
霞云岭乡 辖15个村委会(堂上村、大地港村、四马台村、龙门台村、庄户台村、王家台村、石板台村、四合村、霞云岭村、三流水村、大草岭村、上石堡村、北直河村、下石堡村、银水村)。
南窖乡 辖8个村委会(花港村、中窑村、大西沟村、水峪村、南窑村、北安村、南安村、三合村)。
佛子庄乡 辖18个村委会(陈家台村、东班各庄村、西班各庄村、陈家坟村、北峪村、黑龙关村、佛子庄村、红煤厂村、北窑村、下英水村、中英水村、上英水村、西安村、查儿村、长操村、山川村、贾峪口村、石板房村)。
大安山乡 辖1个社区、8个村委会(大安山煤矿社区、大安山村、西苑村、寺尚村、赵亩地村、宝地洼村、瞧煤涧村、中山村、上水峪村)。
史家营乡 辖12个村委会(鸳鸯水村、柳林水村、杨林水村、青林台村、秋林铺村、莲花庵村、曹家房村、史家营村、大村涧村、西岳台村、青土涧村、金鸡台村)。
蒲洼乡 辖8个村委会(鱼斗泉村、芦子水村、东村、宝水村、蒲洼村、富合村、森水村、议合村)。
⑺ 中国陆相第四系周口店阶综合研究报告
张宗祜1 闵隆瑞2 朱关祥3 张 静1
(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3.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
1 周口店阶阶名及其名称由来
1963年全国地层委员会裴文中、周明镇、郑家坚编写的《中国的新生界》 中,将更新世中期含中国猿人、石器和梅氏犀、中国鬣狗、肿骨鹿等哺乳动物的周口店洞穴堆积名之为 “周口店阶”。 1999年12月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工作组在十三陵断代工作会议期间再次提出建立周口店阶。 2002年被正式列入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中。
2 周口店阶层型和副层型剖面位置
周口店阶命名地点是北京西南59 km处的房山县周口店,地理坐标:北纬39°42′东经116°。层型剖面位于周口店龙骨山奥陶纪石灰岩洞穴,其编号为周口店第一地点,即中国猿人化石产地,乘坐公交车即可到达(图1)。
图1 北京房山周口店阶层型剖面交通位置图
为了能更广泛地进行区域性对比,2006~2007年间,张宗祜、闵隆瑞等在距北京200多千米的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郝家台台儿沟泥河湾阶之上建立了一个河湖相周口店阶副层型剖面。宣大高速公路和秦大铁路可到达化稍营镇(图2)。
图2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副层型剖面交通位置图
3 周口店阶的层型剖面描述
3.1 北京房山周口店第1地点层型剖面。
第1地点的洞穴东西长140余米,南北最宽处约20 m,向西渐渐变窄。堆积层基本上是由冻裂物理风化形成的角砾层与非角砾层相间互层组成,洞内剖面厚度有一定的差异,但自上而下统一分为13层,总厚35.00 m。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3.2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周口店阶副层型剖面。
剖面描述见图3。
图3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周口店阶副层型剖面柱状图
4 周口店阶的底界界线定义
4.1 岩性特征
(1)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层型剖面底部第13层的岩性是:红色粉砂质粘土角砾层,角砾风化较强,厚2.0 m。
(2)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周口店阶副层型剖面底部的岩性是:浅红色粘土层夹1层浅黄绿色砂质粘土层,厚1.6 m。
从(1)、(2)岩性可见,周口店期开始是处于氧化较强的环境,故岩性均呈红色。
4.2 磁性地层和同位素年龄
(1)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层型剖面属古地磁布容正向极性时,第13层底约距今0.78 Ma(B/M界线);第12层年龄:(0.641±0.032)Ma(ESR)。
(2)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副层型剖面底是在古地磁极性柱B/M界线之下1.6 m处,约0.80 Ma。
从(1)、(2)磁性地层分析,周口店阶底部年龄为0.78Ma(B/M)左右。
4.3 古生物标志
(1)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层型剖面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第13层(即剖面底)为孢粉贫乏带,仅个别样品见少量Artemisia(蒿)和Selaginella sinensis(中华卷柏)。
(2)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副层型剖面周口店阶底部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孢粉含量少,以Artemisia(蒿)、Gramineae(禾本科)为主。介形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分子有:Limnocythere biosa(疑湖花介)、Limnocythere sancti-patricii(单瘤湖花介)、Ilyocypris gibba(隆起土星介)、Limnocytherebinoda(双瘤湖花介)、Leucocythere plethora(丰满白花介)等,而其中以Limnocythere biosa 占绝对优势,可作为古生物标志。
5 周口店阶的单位层型内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特征描述
5.1 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口店阶年代地层和主要古生物特征
5.1.1 同位素年龄及磁性地层
1)氧同位素测定结果:非角砾层可与太平洋V28-238氧同位素奇数段对比,代表间冰期;角砾层则可与偶数段对比,代表冰期。
2)铀系测年结果
第2层年龄值为: Ma
第3层年龄值为 Ma和 Ma
第7层年龄值为:0.37~0.40 Ma
第8~9层年龄值为: Ma
第10层年龄值为:(0.462±0.054)Ma
3)热释光测年结果
第4层年龄值为:(0.292±0.026)Ma和(0.312±0.028)Ma
第10层年龄值为:0.417~0.592Ma
4)裂变径迹测年结果
第4层年龄值为:(0.306±0.056)Ma
第10层年龄值为:(0.46±0.045)Ma
5)ESR测年结果
第4层年龄值为:(0.306±0.056)Ma
第10层年龄值为:(0.462±0.045)Ma
6)氨基酸外消旋法测年结果
第8、9层年龄值为:0.390Ma
7)古地磁测定
整个剖面属布容(Brunhes)正向极性时,第13层底约距今0.73Ma
5.1.2 哺乳动物化石
以北京猿人、肿骨鹿为代表,主要组成分子是:
北京猿人 Homo erectus pekingensis(1929~1933年发掘时称中国猿人 Sinanbhropus pekinensis Black)
肿骨鹿 Megaloceros pachyosteus Young
中国鬣狗 Hyaena sinensis Zdansky
杨氏虎 Felis youngi Pei
三门马 Eqnus sanmeniensis Teilhard et Pivetean
剑齿虎 Megantareon inexpectatus Teilhard
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 Blumenbach
居氏大河狸 Trogontherium cf.cuvieri Fischer
梅氏犀 Rhinoceros merki J?ger
巨骆驼 Paracamelus gigas Schlosser
洞熊 Ursus speaeus Blumenbach
德氏水牛 Bubalus teihardi Young
纳玛象 Palaeoloxodon cf.namadicus Falconer et Cautley
猎豹 Cynailurus sp.
豪猪 Hystrix subcristata Swinhoe
北京麝 Moschus moschiferus ver.Pekinensis Young
裴氏转角羚羊 Spirocerus peii Yoang
硕猕猴 Macacus robustus Young
竹鼠 Rhizomys sp.
鼹鼠 Scaptochirus primitivus Zdansky
狼 Canis lupus L.
狐 Vulpes cf.corsac L.
豹 Felis pars L.
5.1.3 孢粉组合带特征
第13层:孢粉贫乏,仅个别样品见少量蒿(Artemisia )及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
第12~10层: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的胡桃楸(Juglans m andshurica)-榆(Ulmus)-栎(Quecus)-蒿(Artemisia)组合。
第8、9层: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桦(Betula)-榆(Ulmus)组合。
第7层:蔷薇科(Rosaceae)-葎草(Humulus)-禾本科(Gramineae)组合。
第6层: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翠云草(Selaginella unicinata)-钱苔(Riccia)组合。
第5层:未采样。
第4~1层:藜科(Chenopodiaceae)-蒿(Aremisia)-蓼(Polygonum)-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松(Pinus)组合。
5.2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周口店阶年代地层和主要古生物特征
5.2.1 周口店阶底界之上1.6 m处为古地磁B/M界线,故其底界接近B/M界线,约0.80 Ma
周口店阶顶界在图3中,143层(118.0±25.7)ka年龄采样点下1 m处,约120 ka,接近更新统上部128 ka的界线。
5.2.2 介形类组合特征
周口店阶介形类化石较丰富,为 Limnocythere(湖花介)-Ilyocypris(土星介)-Eucypris(真星介)组合,主要分子有:Limnocythere biosa,Limnocythere sancti-patricii,Ilyocypris cornea,Ilyocyprisnschanensis,Eucypris inflata 等化石。沉积环境为湖相,气候较暖干,水体较咸。
5.2.3 孢粉组合段特征
以图3中138层底(深19.45m)为界,划分为2个组合段。
下组合段:孢粉含量少,孢粉浓度为0.9~22.3粒/克,木本植物花粉以Pinus(松属)为主,还有Picea(云杉属),Abies(冷杉属); 草本植物花粉以Artemisia(蒿属),Chenopodiaceae(藜科)为主,不能确切反映本段植被面貌。
上组合段:孢粉浓度为3.2~24.8粒/克,木本植物花粉占0~66.7%,有Pinus(松属),Picea(云杉属),Cupressaceae(柏科); 草本植物花粉占33.3%~100%,以Artemisia(蒿属),Gramineae(禾本科)为主,偶见蕨类植物孢子Polypodiaceae(水龙骨科),此孢粉组合特征反映出由针叶阔叶树种组成的疏林草原植被面貌,气候较温干。
6 对比关系
6.1 北京房山周口店阶在周口店地区对比性较好
第1地点10~13层,可与周口店第9、13地点对比。
第1地点第4~9层可与周口店8、6、5和2地点对比。
第1地点第1 ~3层可与周口店15、4、21、23、24和20地点对比。
第1地点北东的太平山北坡西地点堆积层之(4)与(5)层也可与本阶对比。
6.2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周口店阶在泥河湾盆地东部对比性较好
经古地磁测定,阳原县郝家台小渡口剖面、小长梁剖面、官亭村西鹿角梁剖面、洞沟剖面和蔚县东窑子头剖面与红崖剖面等,均测到B/M界线,即周口店阶底部界线。其界线在壶流河东一般埋深22~34 m,壶流河西则埋深10余米。可见,周口店阶在阳原盆地东部,包括壶流河下游两侧普遍存在。在官厅村附近,周口店阶顶面之上我们发现10多枚古人类牙齿及古人类头盖骨碎片,其年龄约11万年。在红崖村周口店阶中与郝家台台儿沟一样含有介形类Limnocythere biosa(疑湖花介)-L.sanctipatricii(单瘤湖花介)-L.binoda(双瘤湖花介)组合。
6.3 与国内其他地区对比
(1)中国北方渭河流域陈家窝组相当于周口店期早期堆积;大荔组相当于周口店期晚期堆积。
(2)中国南方四川盐井沟洞穴堆积、桂北笔架山洞穴堆积和雷州半岛北海组等均与周口店期同期。
主要参考文献
曹伯勋,田明中,袁铃声等.1994.北京周口店新发现的洞穴堆积物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陈茅南.1988.泥河湾层的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
杜恒俭,陈华慧,曹伯勋主编.198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308~309
黄培华,1991.北京猿人洞堆积层的ESR年代、堆积旋回与深海气候旋回的对比研究.刊于“中国海陆第四纪对比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黄万坡.1960.中国猿人洞穴堆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2.(1):83~95
计宏祥.1991.中国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加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地质大会论文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贾兰坡,黄慰文.1984.周口店发掘记.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贾兰坡,卫奇.1982.建议用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建立我国第四系的标准剖面.地质学报,56(3)
贾兰坡.1950.中国猿人(北京人).龙门联合书局
贾兰坡.1956.对中国猿人石器的新看法.考古通讯(6):1 ~8
贾兰坡.1959.关于中国猿人的骨器问题.考古学报,(3):1~3
贾兰坡.1959.中国猿人化石产地1958年发掘报告.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1),21~26
贾兰坡.1964.中国猿人及其他文化.北京:中华书局
李任伟,林大兴.1979.我国“北京人”、“蓝田人”和“元谋人”产地骨化石中氨基酸的地球化学.地质科学,(1):56~62
刘东生,刘敏厚,吴子荣,陈承惠.1964.关于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问题.刊于“第四纪地质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P.49~50
刘泽纯.1983.北京猿人洞穴堆积反映的古气候变化及气候地层学上的对比.人类学学报,2.(2)
闵隆瑞,迟振卿,朱关祥.2000.从井儿洼孔岩芯看阳原盆地第四纪湖相层的划分.地质学报,74(2):108~115
闵隆瑞,迟振卿.2003.河北阳原盆地西部第四纪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
闵隆瑞,张宗祜,王喜生,郑绍华,朱关祥.2006.河北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组底界的确定.地层学杂志,30(2):103~108
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教研组编著.1961.第四纪地质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P.326~329
裴文中,张森水.1985.中国猿人石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裴文中,周明镇,郑家坚.1963.中国新生界.北京:科学出版社,P.18~31
裴文中.1930.中国猿人化石之发现.科学14(8):1127~1133
裴文中.1931.周口店洞穴层之时代及其与近古期地层之比较.中国地质学会志,第10卷
裴文中.1957.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地理分布.古脊椎动物学报,1(2)
裴文中.1934.周口店洞穴采掘记.地质专报乙种7,(1)
钱方等.1980.周口店猿人洞堆积物磁性地层的研究.科学通报,25(4)
邱中郎等.1976.周口店新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及文化遗物.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1(2):109~131
孙孟蓉.1965.周口店中国猿人化石层孢粉组合.中国第四纪研究,4(1):84~104
吴汝康,贾兰坡.1954.周口店新发现的中国猿人化石.古生物学报,2(3):267~288
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1989.中国远古人类.北京:科学出版社
吴汝康.1980.中国古人类学三十年(1949~1979),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8(1):1~8
吴汝康等.1985.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夏明.1982.周口店北京猿人洞骨化石铀系年龄数据-混合模式.人类学学报,1(2):191 ~196
徐仁.1965.中国猿人时代的北京气候环境.中国第四纪研究,4(1):77~83
杨怀仁主编.1987.第四纪地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378~381
杨钟健.1930.周口店之化石堆积.科学14(8):1099~1126
杨钟健.1933.中国猿人化石及新生代地质概论.地质专报乙种,5(1)
杨子庚,牟昀智.1981.对周口店地区晚新生代地层的新认识.科学通报(13)
杨子赓等.1983.北京猿人时期的地层与环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3(4)
袁复礼,杜恒俭.1984.中国新生代生物地层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宗祜,闵隆瑞,王喜生,朱关祥,郑绍华,张静,赵华.2008.中国陆相第四系泥河湾阶综合研究报告.见: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编,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1~2005).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宗祜,闵隆瑞,朱关祥.2003.河北省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河湖相层岩石地层的划分.地质通报,22(6)379~383
周慕林,闵隆瑞,王淑芳.2000.中国地层典·第四系.北京:地质出版社.P.96~97
Anderson,J.1919.Preliminary description of a bone deposit at Chou Kou Tien in Fang Shan Hsien Chihli Province.Geografiska Annaler,1
Andersson,J.1923.Essays onthe Cenozoic ofnorthern China.Geol.Mem.Ser.A,(3):1~152
Barbour,G.1930.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Peking Man.(Sinanthropus).Science,72,635~636
Black,D.1927,On a lower molar hominid tooth from the Chou KouTien deposit.Pal.Sin.Ser.D.,7(1):1~28
Black,D.1927.Further hominid remains of Lower Quaternary age form the Chou Kou Tien deposit.Nature.120,954
Black,D.1927.Tertiarymanin Asia:The Chou KouTien discovery.Bull.Geol.Soc.China,5,207~208
Black,D.1929.Sinanthropuspekinensis,-A futher note on newmaterial discovered at ChouKou Tien in 1928, and its zoo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Proc.Fourth Pacific Science Congressin Java,3,105~112
Black,D.1930.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discovery of skull of alt Sinanthropus pekinensis at Chou Kou Tien,The Chira journal,12,163~164
Black,D.1932.Skeletal remains of Sinanthropus other than skull parts.Bull.Geol.Soc.China,11,365 ~374
Black,D.1934.On the discovery,morph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Sinanthropus pekinensis.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D,(223),57~120
Bohlin,B.1927.Excavation of the Chou Kou Tien deposit.Bull Geol.Soc.China,6,345~346
Breuil,H.1932.Le Gisementzá Sinanthropus de Chou Kou Tien( China)et ses vestiges de feu et l’ instrie.Anthropos,27,1~10
Breuil,H.1939.Bone and antler instry of the Choukoutien Sinanthropus site.Pal.Sin.New ser.6,1~41
Pei,W.C.1930.An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an alt Sinanthropus skull in the Chou Kou Tien deposit.Bull.Geol.Soc.China,8,203 ~ 205
Pei,W.C.1931.The age of the Choukoutien deposits.Bull.Geol.Soc.China,10,165~178
Pei,W.C.1934.Carnivora from locality l of Choukoutien.Pal.Sin.Ser.C,7,(2)
Teilhard de Chardin,P. and Pei W.C.1932.The lithic instry of the Sinanthropus deposits in Choukoutien.Bull.Geol.Soc.China,11,317~358
Teilhard de Chardin,P. and Young,C.C.1929,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Chou Kou Tien fossiliferous deposit.Bull.Geol.Soc.China,8,175~202
Teilhard de Chardin,P.1941.Early man in China.Inst.Geo-Biol.,7,1~99
Weidenreich,F.1935.The Sinanthropus Population of Choukoutien(locality 1)with apreliminay report on new disocverles.Ball.Geol.Soc.Chi-na,14,427~468
Weidenreich,F.1936.Sinanthropus pekinensis:A comparative study.Pal.Sin.Ser.D,7,(3):1-162
Weidenreich,F.1937.The forenner of Sinanthropus pekinensis,Bull.Geol.Soc.China,17,137~144
Weidenreich,F.1943.The skull of Sinanthropus pekinensis:A comparative study on a primitive hominid skull.Pal.Sin.New Ser.,D,10,1~184
Young,C.C.1930.On the mammalian remains from Chikushan,near Choukoutien,Pal.Sin.Ser.C,7,(1):1~24
Young,C.C.1932.On the Artiodactyla from Locaity 1 of Choukoutien.Pal.Sin.Ser.C.8,(2):1~158
Young,C.C.1934.On the Insectivora,Chiroptera,Rodentia and Premates other than Sinanthropus from locality l in Choukoutien.Pal .Sin.Ser.D,8,(3):1~139
Zdansky,O.1923.Ueber ein S?ugerlnochenlager in Chou Kou Tien,Provinz.Chihli.Bull.Geol.Surv.China,(5):83 ~89
Zdansky,O.1928.Die S?ugetiere der Quärtarfauna von Choukoutien.Pal.Sim.Ser.C,5,(4):1~146
⑻ 周口店遗址的地理环境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侧,距市中心约50公里。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脉的接壤处,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39°41,东经115°51。
在北京市周口店附近发现的北京人 、早期智人、田园洞人、山顶洞人、动物化石、使用火的遗迹等,这些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包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新洞 和附近6公里处的田园洞遗址等等所有第四纪古文化遗存。一共27个地点,被统称为“周口店遗址”。
“第一地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里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这里地处山区和平原交接处,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东西长约140天然洞穴,俗称“猿人洞”。
“第四地点”离“猿人洞”70米。1973年发现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二者年代之间年代的“新洞人”,是更新世的早期智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第四地点是一处最能展示猿人生活的洞穴遗址,里面冬暖夏凉、温度适宜。观众可以深入洞穴体验远古人类的生活。
“第二十七地点”发现“田园洞人”的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区,田园洞地点和许多化石最初是于2001年6月由北京市田园林场工作人员在其承包的林场内发现的。距离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约6公里。
龙骨山山顶洞,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山顶洞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洞口向北﹐高约4米﹐下宽约5米。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在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 北京人在这里居住的时期,气候和自然环境屡经变化。早期偏冷,可能还处于明德-里斯间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动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动物化石中占优势。中、晚期较气候温暖湿软,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很多现今的热带和亚热带动植物都可以在该地区存活。如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无颈鬃豪猪等占优势。
北京人时期,这里的北面是重叠的高山,西面和西南为低缓的群山所环绕,东南方是广大的平原,在龙骨山的东边有一条河流。由于发掘出安氏鸵鸟和巨副驼等动物化石,证实这里有过干旱的时期,出现过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獭、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栖动物的发现,又表明这里也曾出现过大面积的水域。
⑼ 周口店地区环境问题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和绿地。”这是南韩继村党总支书记孙书新的承诺。
南韩继村知名度很高,早在六七十年代,就以粮食高产稳产成为北京市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而享誉全国。如今走进南韩继,幢幢楼房新颖别致,街道整齐干净,环境优美。1999年底,集体企业发展到24家,拥有固定资产1亿多元,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7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52万元,人均年收入5880元。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也摆在了孙书新面前,这就是村办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粉尘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1984年,村里在兴建第一家村办企业——水泥厂时,没有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投产后,虽然收入增加了,可一进村灰尘飞扬,烟雾腾腾,让人睁不开眼睛。到1992年,村里又先后建起镀锌厂、针织厂、养鸡场、养猪场等多家企业,污水无处排放,气味难闻,污染严重。孙书新认识到污染对人们生活和健康十分不利。如果现在不重视,不早抓环保,后果不堪设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赚一点小钱儿,再花大钱去治理”的路子。
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引起大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他召开了支委会和村民代表座谈会,并走到群众中广泛宣传,发动大家转变观念,献计献策。经过反复宣传教育,全村干部和群众基本达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孙书新率领党支部一班人用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制定了南韩继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发展长远规划,决定治理污染,建设绿色生态村,让农村也像城市那样美。
首先,对原有24家企业进行改造,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关闭式改造,新建企业必须达到环保标准。1994年,村里筹建中外合资企业三力水泥厂时,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目前已建企业的诸多环保问题,孙书新请清华大学教授参与设计,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计安装了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采取高压电除压,建隔音室,设消音器、袋吸尘器等措施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发电后的余热除满足全村500户村民取暖外,还可供100亩温室蔬菜大棚和50亩温水养鱼所需的热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开拓了美好前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抓好污水处理。电镀厂的电镀废水、养猪场的污水、居民的生活污水是治理污染的重点。1995年在市水利局、环保局、水利科学研究所和市水文总站的帮助下,投资180万元与英国海外发展署合作实施了“华北乡村水环保综合治理研究”工程,将工业、畜牧、生活污水集中起来,通过生物浮化措施进行处理,建立了沼气站,探索出了农村水利环保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1997年工程宣告完成,年处理粪浆污水8000吨以上,日产沼气1120立方米,除满足全村356户居民生活用气外,还可用于厌氧消化器自身的加温、锅炉和其他工农业生产。这个工程项目已通过市科委验收。
第三,抓好沼渣、沼液利用。南韩继村猪场沼气厌氧发酵工程的剩余物——沼渣、沼液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如长期使用,能有效地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业实现良性循环。1998年,全村就开始试验,把沼渣制成有机肥料,沼液制成“叶面宝”,用于粮食生产和温室蔬菜大棚,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可提高粮食和蔬菜产量,并使之成为绿色食品,也为农业告别化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
经过治理,南韩继村实现了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畜牧用水全部分开,实行标准排放,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农村用水合格的村,孙书新的承诺逐步兑现,一个绿色生态村正在形成。
⑽ 周口店岩体的成因
埃达克岩的成因主要考虑基性源岩 ( 大洋岩石圈或基性下地壳) 、较高的压力 ( 1. 2 ~4 GPa) 、热源以及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等因素 ( 刘红涛等,2004) 。其中,热源和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是诱发源区熔融的动因,但不同地区其作用的方式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只有源岩和源区压力才是决定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殊性的基本控制因素。不论是热洋壳还是冷洋壳的熔融,或是加厚陆壳的基性下地壳熔融,只要源区压力使得源岩中大部分斜长石和一定量角闪石发生分解,石榴子石在残余固相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 即含角闪石的榴辉岩和/ ( 或) 无斜长石的石榴子石角闪岩、麻粒岩或榴辉岩) ,通过脱水熔融即可形成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岩石 ( Rapp et al.,1991,1995,1999,2003; Peacock et al.,1994;Sen et al.,1995; Rapp,1997; Prouteau et al.,1999,2001) 。
高钾钙碱性埃达克岩 ( HKCAA) 的形成有 3 种模型: ①底侵至下地壳底部的玄武质岩浆的部分熔融 ( Atherton et al.,1993) ; ②加厚的下地壳底部基性岩的部分熔融 ( 张旗等,2001a,2001b) ; ③拆沉的下地壳沉入地幔,受到下部软流圈地幔的加热,导致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 ( Kay et al.,1993) 。增厚下地壳的熔融已经获得许多实验岩石学资料的证实,许多研究者 ( Rapp et al.,1991; Peacock et al.,1994; Wolf and Wyllie,1994) 分别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对变玄武岩、高 Al 玄武岩、天然低 K 钙质角闪岩、角闪岩等进行了高压熔融试验。结果表明,高压 ( > 1. 0 GPa) 条件下当石榴子石为残留相时,熔体出现强烈的重稀土亏损和诸多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肖龙等,2004) 。
与中国东部燕山期高 Sr 低 Y 型中酸性火成岩一样,包括周口店岩体的 Mg#、Sr-Nd 同位素等特征明显不同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而与典型增厚陆壳底侵玄武岩部分熔融 ( Atherton et al.,1993; Stern et al.,1996; Petford et al.,1996; Wolde et al.,1996) 和受地壳 AFC 影响 ( Stern et al.,1996) 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相似。其相容元素 Mg、Cr 和 Ni 含量较低,HREE 部分 ( Ho-Lu) 显示较为平坦的分布,弱的负 Eu 异常,表明残留物中可能有角闪石 ( ± 斜长石) 存在,或有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
续金海和马昌前 ( 2003) 根据前人的实验结果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高 Sr 低 Y 型中酸性火成岩,可能形成于加厚地壳开始减薄及地壳从挤压向拉张伸展转换的环境下,源岩为偏碱性的玄武岩。所对应的岩浆,与下地壳底侵的碱性玄武岩和/或拉斑玄武岩在压力 1. 0 ~1. 5 GPa 和温度 850℃ ~ 1080℃ 之间发生部分熔融有关,熔融的残余相为辉石岩类,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还受到了地壳 AFC 的影响。
肖龙等 ( 2004) 研究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高 Sr 低 Y 型中酸性火成岩的高 K2O 特点可能是源岩成分的差异、富钾幔源熔体的大量参与和壳幔物质混染造成的; 中国东部大范围高钾钙碱性埃达克岩的形成可能起源于被小比例软流圈熔体交代富集的底侵增厚的下地壳层,岩浆形成时压力 >2GPa、温度 >1075℃。岩浆事件与地幔柱上涌导致的区域岩石圈减薄,燕山期岩浆大爆发和深部构造体制的转换密切相关。
因此,周口店岩体的形成应该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无关,而与增厚陆壳底侵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关系密切,从而同时具有 EM Ⅰ型富集地幔的同位素标志和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