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移民工程
㈠ 人为地质灾害移民安置
地质灾害与人的因素有关,是这意思吗?因为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地质灾害,专或者行为属人的行为使受害人不能躲避灾害,是这意思吗?那应由行为人承担责任啊。如果是意外的灾害,就看你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没有了?否则政府会帮你搭个帐蓬,还帮你运几口袋大米来,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㈡ 移民避险工程要在原址上新建楼房,如何移民避险
农村低保补贴建房后,可以买卖或交易,但交易后无房户再建住房时,不版能再享受相关补贴。权由于各地政策的不同,具体以当地政策性规定为准。
四种情况在农村建房可以享受补贴:
1、困难户:如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失独家庭、残疾困难家庭和伤残军人家庭等对象建房,一般由民政部门给与补贴。
2、新农村建设:一些地方实行新农村建设,对按规划要求建房、改建、外观改造的给予补贴,一般由当地负责。
3、迁村腾地和移民避险解困安置建房:有些地方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迁村腾地、移民避险解困安置,重新建房的,由国土资源部门给予一定补贴。
4、危房改造补贴:财政部要求,各省(区、市)要依据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分类补助标准,切实减轻困难农户危房改造负担。
㈢ 陕西避灾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惠及近多少万人
“2008年,我还在浙江打工。听说地震了,给父母打电话不通。想着那几间土房,觉得家里人可能遭遇不幸,哭了整整一晚上。”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的杨晓梅说。后来,杨晓梅知道了父母平安的消息。然而,房子还是没法住了。“那时我就想,陕南的房子都是土墙泥瓦,要是再有地震,还是得一片一片地垮。”她说。
陕西省委省政府也看到了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陕西省移民搬迁工作办公室主任邹顺生表示:“陕西部分地区,群众自建房屋质量很差,陕南、陕北的大量民房选址也极不科学。地震之外,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也时刻威胁着这些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从2011年起,陕西正式启动避灾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计划到2020年让300万群众彻底远离地震等地质灾害威胁。
毗邻四川,曾受汶川地震影响的陕南地区,2016年就已基本完成了避灾移民工作。在宁强县,大批群众已经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可靠的搬迁新居。宁强县城附近的筒车河移民搬迁社区,34栋配备电梯的高层住宅矗立,小区绿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3196户民居中,1700多户居民已顺利入住。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共投入资金595亿元,建设集中安置点2252个,搬迁安置32.4万户111.89万人。通过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山区“循环式受灾”的魔咒得以打破。陕南共减少41万贫困人口,75.2万搬迁群众进城入镇。而在陕西相关工作与国家易地搬迁工程对接后,陕西易地搬迁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呈现提速增效态势。新一轮搬迁对象主要包括扶贫搬迁、避灾搬迁、生态搬迁和其他搬迁四大类,到“十三五”末,陕西省将完成近300万人的搬迁安置工作。来源:人民日报
㈣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的实施原则与主要任务
9.6.1 实施原则
搬迁避让是传统而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在广大农村地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而且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较多的地区是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工程治理投入大于搬迁避让投资的灾害点,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山区脱贫致富,实施搬迁避让工程。
实施搬迁避让工程的原则如下:
1)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工程治理投入大于搬迁避让投资,而且具备搬迁避让条件的灾害点,实行搬迁。
2)经济不发达、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地区,实行搬迁避让。对受到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居民点要及时安排村民避灾、搬迁;有条件的地方应推行“移民建镇”,使受到地质灾害危害与威胁的居民点永久性地迁离危险区。在安置群众搬迁的工作中,必须重视居民地选址中的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科学地进行场地规划,落实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3)对有明显变形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的居民点,优先安排搬迁避让。对那些灾害征兆已较明显、面临灾难威胁的村庄,尽早选择搬迁地点,组织群众主动撤出危险区,以免临灾条件下陷于被动局面。
4)搬迁避让与国家扶贫开发相结合。结合国家易地扶贫(生态移民)计划,将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需要搬迁避让的居民搬离地质灾害危险区。
5)搬迁避让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根据全国小城镇建设规划,对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分散居民实行移民搬迁,将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减灾结合起来。
9.6.2 主要任务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大区,统计、类推各大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数,确定需要搬迁避让的人口数和经费数,中央财政对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工程按搬迁费用的1/3给予财政补贴。
(1)近期(2006~2010年)
结合国家扶贫开发和全国小城镇建设,对有明显迹象直接威胁分散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有计划的搬迁避让工程。优先安排威胁人员较多,且工程治理投资大于搬迁避让投入、治理综合效益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避让工程。原则上应完成急需的搬迁避让工程。
根据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大区,统计、类推各大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数,确定需要搬迁避让的人口数。2006~2010年,因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全国实施搬迁避让人口约160万人,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人口约70万。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中央财政对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工程按搬迁费用的1/3给予财政补贴。2006年至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搬迁工程费用约29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工程费用35.2亿元。各省(区、市)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规划搬迁避让人数和投资额见表9.2。
表9.2 2006~2010年搬迁避让工程规划表
续表
1)突发性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①对边远贫困山区受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②在经济发达区,工程治理投资远大于搬迁避让投入、治理综合效益差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的搬迁避让。
2)缓变性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①汾渭盆地地裂缝区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②环渤海地区地面沉降灾害严重地区的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③山西煤矿矿区采空塌陷灾害严重的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④淮北矿区采空塌陷灾害严重的分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
(2)远期(2011~2020年)
对遭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居民点全部实施搬迁避让,搬迁人口约226.1万人,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的搬迁避让人口96.5万人(表9.3)。
表9.3 2011~2020年搬迁避让工程规划表
㈤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
搬迁避让是传统而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广大农村地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而且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较多的地区都是老、少、边、穷地区,兴建治理工程极不经济。因此,把防治地质灾害与山区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实施有步骤的搬迁避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减灾措施。总而言之,搬迁避让适于治理难度大、人口较为稀疏、容易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的地区。
目前尚未见到有关全国搬迁避让总体情况的完整统计资料。笔者通过对以下几个省或地区搬迁避让资料的介绍,说明我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现状。
3.3.1 搬迁避让的行政管理工作
巴东县以各滑坡体上的搬迁实物指标为依据,参照《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搬迁避让处理及规划报告》中投资计算办法,将搬迁避让处理投资一次性分解到乡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处理投资测算方案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搬迁避让农村移民安置方案,对搬迁避让范围、安置原则、实物指标处理、生产安置、搬迁安置、资金管理及滑坡避让区的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
3.3.2 搬迁避让的实施概况
(1)北京市
北京市有两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即北京北山泥石流易发区和北京西山矿山地面塌陷易发区。通过20世纪九十年代的大规模避险搬迁,经调查确认的北京北山与西山的潜在泥石流受害村庄和北京西山的潜在矿山地面塌陷受害村庄已基本搬迁完毕,只有少数村庄未采取减灾措施,如军饷的吕家村、斋堂的王龙口、清水的李家庄、涧昌村。另外,北京北山的云蒙山景区和西山的清水河流域景区恰好是泥石流易发区,北京地区的旅游避暑又恰好与降雨高峰相逢,依山沟建设的许多居住与游乐设施,绝大部分都没有考虑防灾避险的要求。
(2)山西省
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0%以上。已有45个村庄举村搬迁。
(3)福建省
已完成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近300项,搬迁人口约2万人,尚有750处需要搬迁,搬迁人口4万多人。
(4)湖北省
竹山县17个乡镇有地质灾害点451处(2000年8月),使3155户13651人受到威胁。通过统筹规划,县里以“向基地靠近,向集镇靠近”为目标,组织受威胁住户进行搬迁,采取避让方式防治地质灾害。2002~2003年,共有429户1778人迁出地质灾害点,迁出地质灾害点的农民住得安心,致富步伐加快。竹山县计划再用3年时间将地质灾害点上余下的住户全部迁出。
巴东县为防治滑坡地质灾害,须对3个乡镇6个滑坡点的193户759人进行避让搬迁安置,涉及各类房屋面积3.37万m2、围墙61m2、混凝土晒场3658.2m2、水井7眼、沼气池18个、猪圈74处、粪池207处、地窖211处、水池427处、节能灶193户。目前已搬迁7户29人。另有39户172人正在办理搬迁手续。
(5)广东省
五华县共有17个镇存在地质灾害点43处,其中严重危害点8处,受威胁人口达1.1万多人。该县在积极采取削坡减载、恢复植被、覆膜开沟、砌筑防护墙等工程治理方法治理地质灾害的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农户搬迁避让。2003年,该县共投资7万多元帮助16户受威胁农户搬迁建新房。另筹集10多万元,为地质灾害严重的桥江镇溜沙村征地5亩,统一规划兴建居民新村,用于解决受灾农户的安置用地。
(6)陕西省
商南县对清油河下瓦房受滑坡威胁的3户10人实施集体搬迁。丹凤县及时组织应急调查组对3处灾险情进行处理,划定危险区,安置灾民,加强监测,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镇安县调动企业积极性,投资47万元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治理,并搬迁受灾群众。
截至2002年7月底,商洛市累计动迁227户983人,消除了20处地质灾害隐患。
3.3.3 搬迁避让效果与效益
据对福建省257处采取搬迁避让措施的地质灾害治理点的统计,共投入避让搬迁费用14364万元,搬迁人口18364人,平均每人搬迁费0.78万元,其中人均搬迁费超过1.5万元的搬迁避让项目共29个,占搬迁项目总数的11%。
㈥ 为什么建大坝会诱发地质灾害还有移民问题还有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一、对库区上游的影响:
1、水库蓄水蓄沙,水质下降,洄游产卵的生物数量减版少;
2、淹没农田,居民要离开家权乡。
第二、对库区的影响:
1、库区水质富营养化,水位上升使得地下水上升,蒸发加剧,导致库区耕地盐碱化;
2、蓄水使得库区压力增大可能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如库区地震;
第三、对库区下游的影响:
1、下游泥沙沉积减弱,有机质沉积减少,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紧张;
2、入海口因沉积减缓,加之海浪侵蚀使得三角洲(海岸线)后退威胁沿海地区;
3、入海口营养物质减少,影响动植物生存。
总之,自然界的变化都是渐进的过程,使得生态系统有时间去适应去改变,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修建大坝会急剧改变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
㈦ 三峡移民工程的建设为何会引起地质灾害
这是具有地理常识的人都可以设想到的,水位的短时间大规模变化,对流域和上下专游地区的水文和气候属都会有相关的影响,你应该听说过“蝴蝶效应”吧,那些所谓“三峡工程不会影响当地气候”的专家结论同样是缺乏考证的片面之词,真正的科学不应该带有政治色彩。三峡工程的建设可能会造成蓄水区崩岸和大规模水流动不畅造成的污染……
三峡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看待事物要用辩证的眼光,我们不能回避消极影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尽量把副作用减到最小。
㈧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拒不配合搬迁避让,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吗
可以,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㈨ 申请地质灾害移民搬迁需要哪些文件
葡萄牙移民抄申请文件清单 一、主申请人: 1、6个月有效的因私护照; 2、葡萄牙驻华使馆或领事馆签发的有效签证; 3、在葡所购价值不低于 50万欧元的房产地契或者购房; 4、私人医疗保险保单原件、复印件(要求受保范围涵盖整个申根区,保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