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近期地质灾害

近期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1-18 06:47:13

A. 水坝都有哪些作用

水坝的主要作用是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都要求比较固定的用水数量和时间,它们的要版求经常不能与天权然来水情况完全相适应。


当溢洪道设有闸门时,水库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蓄洪作用,水库可以通过改变闸门开启度来调节下泄流量的大小。由于有闸门控制,所以这类水库防洪限制水位可以高出溢洪道堰顶,并在泄洪过程中随时调节闸门开启度来控制下泄流量,具有滞洪和蓄洪双重作用。

B. 近期,世界各地经常发生地震,如果你来到地震灾区,面对由于地震失去家园的孩,你将跟他们说些什么把

珍惜生命,珍惜生活吧,悲伤总会过去!

C. 地质灾害与建筑规划设计(建筑初步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要为安全减灾服务 城市是一庞大复杂系统,一般的城市规划往往成为专业规划师们的“专利”。现实工作中,规划师、建筑师根据自身有限的自然地理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现状历史资料等信息,描绘着指导城市建设的蓝图。2004年启动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突出了一系列重点内容,其中专家所多年呼吁的防灾减灾综合规划已成为其中重要子课题。
结合北京市的情况,现就城市综合减灾规划问题进行了一番研究,发表此文,不仅仅为完善综合减灾的规划论,更是为有效地引导规划设计中的安全减灾服务。

安全量化评估是综合减灾规划的基础
中国城市安全减灾评价的最大不足是缺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安全城市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对象,影响其评价的相关因素很多。一般地看,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性、动态性、重点性、快速性构成了城市综合减灾的基本能力指标,它们仅仅代表城市安全发展的演变趋势。但综合减灾的最主要指标涵义不可缺少城市安全管理文明指标、城市经济备灾能力指标、城市灾害管理协调度指标、城市人居服务及社会保障指标等内容。安全城市作为一个现代的“进化”的概念,反映了城市现代化的理想目标。
城市应急事件较城市安全的含义更集中也更严格,因此其评价量化指标就要更多地体现其有效性,其中城市灾害的社会预警机制及系统建立意义实在。城市灾害的应急处理机制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处理体系,它将各警要素的变化信息输入装置内,经过加工处理提供出城市系统有效的警度值,应急标准的质量体现是:⑴获取应急信息的完整性;⑵应急信息运行的畅通性;⑶应急机构设置的系统优化合理性等。从现代城市综合减灾管理出发,灾难能够定义为对现实文化结构的颠覆。灾难不同于应急状态及危机,它实际上仅仅在应急状况和危机中表现出前兆,所以灾难是对应急状况和危机长期错误的处理所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后果。

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的基本问题
2002年7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单位编著的《城市规划读本》第三章节十节“城市规划与防灾减灾”中指出:城市综合防灾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对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要全面规划,制定综合对策;二是对灾害发生后的各项救灾、减灾等措施要统筹安排,体现出综合性的策略。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编制要体现如下要点:
⑴全力体现综合减灾观。这里的综合是指多学科参与和规划内容拓展两大侧面。城市综合减灾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规划,要改变其原有的方式,规划内容不单是单一灾种,还要涉及整体性的考虑,不是以综合减灾的学科代替单一灾种规划,而是使综合规划与单一灾种规划统一并协调。
⑵综合减灾规划的内容是开展城市综合减灾危害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制约关系的分析的前提,进而确定城市各类灾害分布空间,在此基础上编制综合灾变区划图、综合灾度区划图。进一步给出城市发展对防灾有利和不利的场地,建设绿化带、公园和避难场地的布局构想等。
⑶综合减灾旅游安全规划。为了既能保证游客的安全,又能保护景区的安全,对景区的游人数量要予以合理的限制,如某旅游区当游人超过1万人时亮黄牌,达到1.5万人亮红牌,一旦达到红牌标准,游客立即停止进入,景区安全减灾规划一定要坚持生命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双重性。
⑷综合减灾规划的创新点。它从全面的灾害事故的“市情”入手,第一次体现大安全观的规划,不仅有对历史灾情的回溯与归纳,更多地分析城市现状及揭示未来的灾情规律,重点防御突发事件及巨灾。
在原有各单一灾种评价指标基础上,第一次从综合减灾评价标准入手,通过综合量化分析,给出不同综合灾度下的城市综合减灾规划量化对策,体现了综合与个体减灾的优化策略。

城市综合减灾的基本内容
城市综合减灾规划是一种城市安全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它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规划是社会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规划“图纸”上的每一根“线条”的背后都代表城市安全与人类安全的目标追求。下面列出城市综合减灾思想指导下的各单一灾种减灾规划,从中也渗透了综合减灾内容。
⑴城市消防规划;⑵城市防震减灾规划;⑶城市地质灾害减灾规划;⑷城市水安全规划;⑸城市气象减灾规划;⑹城市生命线防灾规划;⑺地下空间与防空防灾规划;⑻应急交通规划;⑼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规划;⑽森林安全防灾规划;⑾城市救灾规划;⑿城市防疫规划;⒀综合减灾思路下应对不同灾变的避险场所规划要求;⒁城市避险场所规定研究的防灾规划内容。

D. 近期全球发生了哪些自然灾害

一是西部地区地震频发。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均发生在西部地区。其中,3月1日云南沧源县5.5级地震和3月30日贵州剑河县5.5级地震损失较重,两次地震震中均位于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房抗震能力差,灾区群众自救能力弱,灾贫叠加导致灾害影响加重。1月10日新疆阿图什市5.0级地震、1月14日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5.0级地震、2月4日西藏改则县5.2级地震和2月22日新疆沙湾县5.0级地震均给当地造成一定损失,引发社会关注。此外,3月14日安徽阜阳市4.3级地震造成2人死亡。据统计,一季度地震灾害共造成27.2万人受灾,2人死亡,8.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近600间房屋倒塌,15.6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7.6亿元。综合来看,灾情总体偏重,其中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损坏房屋间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2004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值。 二是低温雨雪多次来袭。一季度,全国大部多次遭受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其中,一季度东北地区雨雪过程频繁,平均降雪量为1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吉林、黑龙江大部积雪日数有10-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1月8-11日,西南地区出现低温雨雪天气,云南香格里拉最大积雪深度20厘米,双江县大文青平水库最大降水量197.2毫米。1月27-31日和2月19-22日,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两度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给全国春运出行带来一定影响。据统计,一季度低温冷冻和雪灾共造成276.8万人受灾,2人死亡,40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236千公顷,其中绝收9.4千公顷;40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4.7亿元。综合来看,灾情总体偏轻,其中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为2004年以来同期第二低值,直接经济损失为第三低值。 三是风雹旱灾时有发生。一季度,全国有11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遭受风雹灾害,损失主要集中于四川、贵州和云南,西南3省农作物受灾面积31.6千公顷,其中绝收4.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占全国风雹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去冬以来,北方冬麦区平均降水量4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3成,河北、山西、甘肃等省部分冬小麦受旱,造成12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截至3月底,河北、山西和甘肃等地仍有作物发生轻度干旱。 四是地质灾害同比偏重。一季度,全国地质灾害灾情与2014年同期相比明显偏重,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有所增加。其中,3月19日广西桂林市叠彩区岩石崩塌造成7人死亡,2人重伤,23人轻伤;1月23日,陕西汉中市留坝县发生一起山体崩塌,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2月14日,湖北恩施州利川市发生一起山体崩塌,造成2人死亡。

E. 挽近期构造活动

在上一章中,我们讨论了本管线工程所处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位置,主要研究的是燕山期造山运动及其以前各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构造发展演化的概况,它对管线工程地质灾害的成生和活动有一定影响。但是,新生代以来的挽近期构造活动对地质灾害的成生和活动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将着重讨论这个问题。

(一)挽近期中国大陆地块附近的板块活动

燕山运动奠定了中国大陆的基本构造格架,并结束了华北地块与华南地块间长期构造分异的“南北对峙”格局,但是一次更大的新的地质事件却在孕育中。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端的中国地块,其西南缘的印度次大陆板块和东缘的太平洋板块分别从SSW和NEE方向推移过来,它们在始新世晚期与中国地块相碰并向下俯冲。持续的构造活动导致青藏地块挤压隆起,激发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东部地块拉张陷落,形成裂谷和平原,这就使得挽近期以来,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处于“东西对峙”的局面。

古中国地块原被海洋所包围,古生代末期时中国地块与西伯利亚地块碰撞,中亚—蒙古大洋关闭,激起华力西造山运动,导致了欧亚古陆的形成。由于中国大陆地块的刚性较差,而在其北面的西伯利亚地块巨大而坚硬,阻抗变形能力很强,就使得挟持于几大板块之间的中国大陆地块内部积聚了特别强大的构造应力,成为现代板内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对中国大陆地质灾害的成生起着主导的制约作用。

根据卫片解译、莫尔纳滑线场理论分析和地应力实测资料表明,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具明显的分带现象(图4-1)。西部的青藏高原和新疆一带主要为潜在逆断型,最大主应力σ1总体呈近南北向,最小主应力σ3大致直立,形成一系列呈NWW—SEE走向的巨大弧形褶皱山系及逆断层带。青藏高原至今地壳仍不断隆起,厚达70km,成为世界上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块。东部的华北地块和东南沿海属张剪走滑型,最大主应力σ1水平分布,其方向由东北—华北—华南为NE向—近E—W向—NW向,呈现由内陆向沿海的放射状分布;最小主应力σ3也水平分布,且沿着向东凸出的弧形线呈有规则的环状分布,它往往呈拉应力状态,少数地区σ1近直立,为潜在正断型,如汾渭地堑。区内正断层和裂谷型断陷盆地、地堑发育,在地貌上丘陵、低山与平原、盆地往往相间分布,其方向为NE—NNE向。中国大陆的中部正好位于最大主应力迹线由近南北向近东西方向的转折部位,σ1的方向变化较大,地应力状态属潜在走滑型,以巨大的左旋活动断裂为特征,由南往北其走向由近S—N向,经NNW、NW向,而逐渐转为近E—W向甚至NEE向,形成为南北向活动构造带,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段之一。

图4-1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状态

1.强烈挤压区;2.中等挤压区;3.张应力区;4.活动逆断层;5.活动走滑断层;6.断陷裂谷及活动正断层;7.板块作用方向

板块相互作用导致了我国大陆由西往东形成各不相同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和大地构造格架,它对我国不同地域地质灾害的成生起着主导的控制作用,首先控制了活动断裂和地震等内动力地质灾害。又由于板块作用制约了地形地貌和气候气象环境,因而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外动力山地地质灾害也起着控制作用。从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和致灾程度来看,中、西部地区要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二)板块活动对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使我国形成了西高东低台阶状地形格局,可明显地划分出3个阶梯。最高一级台阶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第二级台阶为青藏高原以北和以东的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海拔一般1000~2000m;第三级台阶以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海拔平原区200m以下,低山、丘陵区一般也不超过1000m。第二、第三级台阶间为呈北北东向高耸的山脉,如大兴安岭、太行山等。

第二台阶及其两侧的边缘转折地带,地面起伏较大,尤其边缘山地地面高差悬殊,谷坡陡峻,往往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或危险区。

青藏高原的崛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极大。在上新世时期,青藏地块海拔仅1000m左右,属湿热亚热带环境。但自早更新世以来青藏地块急剧隆起,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等巨大山体上升到4000m以上,高空西南风环流被阻隔,高原气候向干寒发展,逐渐形成了西伯利亚高压。

青藏高原崛起后大气环流形势改变,中国大陆季候风盛行,气温和降水量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变化都极大。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多灾害性暴雨天气。在西北和内蒙广大地域内,气候十分干燥,土地沙化严重,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频发。

(三)挽近期板块活动对管线工程地质灾害的制约作用

挽近期的板块活动导致我国地质、地形和气候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对地质灾害成生和活动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主要体现了地质灾害的区域性分布规律。现分析一下兰州—郑州—长沙成品管道工程经过地段地质灾害的区域性分布特点。

综合管线经过地段的地质、地形和气候环境,地质灾害的分布可明显地划出两个区段,即兰州—郑州段和郑州—长沙段。

1.兰州—郑州段

兰州—郑州段(含山西支干线)地处我国大地形地貌单元的第二台阶(含东缘的阶梯),总的特征是黄土广泛分布的高原、断陷盆地和丘陵低山。由西往东地形逐渐降低,由2400m以上降至200m左右。

最西的甘肃段地处受印度板块强烈推挤的青藏地块东北缘的祁连山褶皱带。现代构造应力属潜在走滑—逆断型,主压应力迹线由近南北向向近东北向转折部位,逆冲—走滑断裂较发育,主要代表性断裂为祁连山断裂带、六盘山断裂带和天水—宝鸡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多次,最强的地震是1920年海原8.5级巨震。这里是黄土高原的腹地,地形上处于我国大地形地貌单元的第二台阶,临近第一台阶青藏高原。因南有西秦岭高山阻挡,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且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气候干旱,年降水量350~500mm,而且降水不均匀,每年七八月的雨汛期强降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黄土的湿陷和潜蚀灾害。此外,几次大地震导致的崩塌、滑坡遗迹至今仍历历在目,总地说地质灾害发育较严重。

陕西段和山西段地处华北地台汾渭新裂陷带中,南侧为秦岭褶皱系。该裂谷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之下俯冲而形成的,现代构造应力属潜在正断型和张剪走滑型,最大主应力铅直或近东西向,正断层较发育,主要代表性断裂为渭河断裂、岐山—乾县断裂、华山山前断裂、中条山北麓断裂、罗云山山前断裂、霍山—大阳断裂、太谷断裂和交城断裂等裂谷边界断裂,管线还穿越了裂谷内部众多的断裂。裂谷带内构造复杂,现代构造活动强烈,有典藉记载以来发生过7级以上强烈地震多次,最强的地震是1303年9月25日赵城、洪洞8级巨震和1556年2月2日华县8.25级巨震,裂谷带南段较北段地震强度大。这里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地形上处于我国大地形地貌单元的第二台阶。因南有秦岭阻挡,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50~600mm,且降水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的雨汛期,常有强降雨,而诱发崩塌、滑坡灾害和黄土湿陷及潜蚀等灾害。在构造和抽水活动作用下,本段又是我国地裂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此外,在山西境内大量开采煤炭等矿产资源,采空塌陷又是一类突出的地质灾害。总的说,陕西段和山西段地质灾害类型多,灾情较严重。

河南豫西段在区域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褶皱系交接过渡地段,其东侧为豫皖拗陷。很显然,在此区域构造背景下,管线地段构造条件较复杂,现代构造应力属张剪走滑型,代表性断裂为温塘断裂、新安—临汝断裂、封门口—五指岭断裂和老鸦陈断裂等,断裂现代活动相对较弱。历史上未发生过≥7级的地震。管线地段大部分为黄土所覆,其湿陷性较弱。地形上正好处于我国大地形地貌单元从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的过渡地带,以丘陵低山为特征,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00~650mm,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小型的黄土崩塌和滑坡以及湿陷和潜蚀;此外,还有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等。总地说,河南段地质灾害发育相对较弱。

2.郑州—长沙段

郑州—长沙段地处我国大地形地貌单元的第三台阶,其总体特征是冲洪积土体广布,平原与丘陵低山并存,地势较低平。海拔高程平原:30~200m(北高南低),丘陵低山150~300m。总体上来说,现代构造活动不强烈,据实测和震源机制解,现代构造应力属潜在正断或张剪走滑型,由北往南主压应力迹线由近东西向转为SEE—NWW向。按区域构造特征和地质灾害成生的关系,可分为河南段、河南—湖北段和湖北—湖南段三段讨论。

河南段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挽近期地壳拉张陷落,为华北拗陷区的一部分,内部再由深断裂为界划分更次一级构造单元。与管线有关的代表性断裂有禹州—太康断裂、鲁山—漯河断裂和遂平—汝南断裂等,这些断裂皆呈近东西向和SE—NW向,与管线交切;历史上未曾发生过>6级的地震,应该说现代构造活动性是较弱的。本地段地表广布冲洪积粉土和粉质粘土,其中北段有黄土状土,淮河水系各河谷则砂砾类土发育。地势平坦开阔,为黄淮平原和淮河平原的一部分,海拔标高60~160m。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年均降水量650~1000mm。主要地质灾害为河岸和采砂坑崩塌,还有采空塌陷和膨胀土的胀缩变形灾害,一般规模较小,灾情不严重。

河南—湖北段为二省交界的大别山(丘陵低山)区,区域一级构造为秦岭—大别褶皱系,呈近东西向展布。与管线有关的代表性断裂有信阳—方集断裂、桐柏—青山口断裂,均与管线交切,断裂现代活动性不强,未曾有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本地段基岩裸露,风化较强烈。地形起伏较大,海拔标高150~300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1200mm。地质灾害主要为小规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还有采矿、采砂坑的边坡滑塌灾害。

湖北—湖南段区域一级构造单元属扬子地台。与管线有关的代表性断裂主要有平坝断裂(襄樊—广济断裂的一支)、新市—宁乡断裂、湘乡—湘潭断裂和连云山—衡阳—零陵断裂,皆为正断性质。这些断裂现代活动性不强,历史上地震震级未超过5.5级。地形上为长江中游平原和江南丘陵低山,海拔标高平原区30~70m,丘陵低山区150~250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200~1400mm。地质灾害有: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塌陷,小型滑坡、崩塌(包括岸崩和采石坑)、泥石流灾害,尚有膨胀土胀缩和软土沉陷灾害等。总地说,本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

F. 近期的一系列地球灾难预示着什么呢

这些事情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人类自己为中心来看,自然灾害是环境巨变内的结果,而往往容认为这是人类过度干预的结果。从整个地球历史来说,人类只是上面的一个短暂的寄居者。你所说的灾难对于地球本身很是平常,什么也不能说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灾难”正是地球生机的表现——海洋上的台风是地球在平衡表面的热量,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这也是我们的世界形成的真正动力。月球和火星现在已没有火上喷发,地震也几乎没有,这是已经死亡的星球。从哲学意义上,毁灭和重生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新生的事物总是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而出现。每一次经济的繁荣总是在战争之后 ;每一个新理论的产生总是在危机之后;毫无疑问二十年内全球石油将会耗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将会倒退到100年前。新的能源总会产生,只不过转变的过程有点痛苦,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将会发生彻底改变,相应的对环境的干预也将改变。

G. 现在318川藏线好走吗

一是雅安到泸定的路。不好走原因:路面基本上都是柏油路,但有的路段还是被大车压的坑坑洼洼,有时好好的路面突然冒出个坑,特特别小心就算没车也别开太快;特别是新沟到二郎山隧道段,坑多弯多后面快到隧道口路段还坡陡。
过了二郎山隧道到泸定段路面是很好,但是玩特别小心,因为这是近30公里的长下坡,要提前检查好车辆性能。
二是泸定到康定路段。路面没什么大问题,也不是太陡,主要问题是过村子多,容易堵车。开车时注意路况和路标提示,提前准备掉吃的喝的免得遇上堵车。
三是康定到新都桥段。主要是指康定(特别是折多塘)到折多山垭口这一段,因为这一段基本上都是上坡,弯多,还是第一次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垭口,提前做好高原反应准备。翻过折多山后都是几十公里的下坡路,路途景色也相当不错,注意专心驾驶,特别是中间还有个大的减速带得小心。(新都桥景色不错可以适当休息调整)
四是巴塘到芒康路段。主要是指过了四川与西藏的交界大桥后的路段,如果是晴天没什么大问题路基本上都是好路,;但是如果是阴雨天或之前连续几天下雨,就得小心,那段路受地址原因容易有落石和泥石流。
五是邦达到八宿路段。主要是业拉山山口到怒江大桥路段,这里有赫赫有名的“怒江七十二拐”。弯子急坡坡也是连续长下坡,得提前检查车辆性能,减速慢行。
六是 波密到鲁朗路段。主要集中在波密到通麦大桥及其附近路段,主要原因是这段路山体地质松,遇到连续阴雨天容易发生泥石流,尽管现在好多路段修了隧道但不是全程的,所以还是得留个心看看那几天的天气情况。
剩下的路程可以说都是比较好走的,但是随着离卡帕越来越近路越来越好走,车辆也是越来越多,特别是大货车也是变多了,切记出门在外不能跟大货车抢道也别抢时间,出来旅行安全第一。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