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红色预警
① 地质灾害预警级别 地质灾害预警什么意思
地质灾害预警制度。预警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专灾范围和影响程度属等。地质灾害预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按照未来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质灾害预警分为五级,分别为
一级:可能性很小;
二级:可能性较小;
三级:可能性较大(通知监测人员和威胁住户注意);
四级:可能性大(预报阶段,停止外业,各岗位人员到岗待命);
五级:可能性很大(警报阶段,无条件紧急疏散,密切观测)。
② 地质灾害红色预警与I级红色预警有什么区别
I级红色预警为最高级预警
红色预警没有标注预警级别
③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有哪几个等级
按照抄未来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质灾害预警分为五级,分别为
一级:可能性很小;
二级:可能性较小;
三级:可能性较大(通知监测人员和威胁住户注意);
四级:可能性大(预报阶段,停止外业,各岗位人员到岗待命);
五级:可能性很大(警报阶段,无条件紧急疏散,密切观测)。
④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
群测群防机构可通过电视、网络、传真、通讯等形式接收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县级群测群防机构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后,应在2小时内将信息转发到相关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隐患点监测责任人以及隐患区巡查责任单位(或责任人)。
(1)当预警级别为3级时,群测群防机构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注意,查看隐患点变化情况。
(2)当预警级别为4级时,群测群防机构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加密监测,注意防范,做好启动防灾应急预案的准备。
(3)当预警级别为5级时,群测群防组织应立即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加强巡查,加密监测。一旦发现地质灾害临灾前兆,应立即发布紧急撤离信号,组织疏散受威胁的人员。
(4)未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区域内,出现持续大雨或暴雨天气时,群测群防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应及时上岗加强监测。当发现临灾特征时,应立即组织疏散受威胁人员。
(5)鼓励公民和组织通过电话等各种形式向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信息。
(6)县级群测群防机构在汛期每个月25日前,应将当月地质灾害信息反馈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信息反馈内容详见附件Ⅰ-5。
⑤ 四川发布今年第几个红色地灾预警了
7月15日,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结合省气象台天气预报情况,发布地灾气象风险红色预警,涉及绵阳、德阳、成都的平武、北川、安州、什邡、绵竹、彭州等6个县(市、区)。这是我省继7月10日发布地灾红色预警后,今年第二次发布红色预警。
“红色预警为我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最高等级,一周内两次发布红色预警,在我省地灾预警工作中并不多见。”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此次红色预警涉及区域已连续降雨多日,且受地震影响地质结构相对松散,容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记者对比两次预警区域发现,预警范围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龙门山区一带,其中平武、北川、安州、什邡、绵竹5个县(市、区)连续两次“上榜”。
除了红色预警外,广元、绵阳、成都、雅安、眉山、乐山、阿坝的14个县(市、区)还有橙色预警,多地为黄色预警。按照预警要求,各地应密切关注当地降雨预报及降雨实况,加强巡查房前屋后斜坡、靠山靠崖、沟口等危险地段,发现险情及时采取主动预防避让措施,撤离受威胁人员。橙色预警还要求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地质灾害主动预防避让等应急防范工作。
⑥ 地质灾害的预警级别
按照未来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质灾害预警分为五级,分别版为
一级:可能性很小;
二级权:可能性较小;
三级:可能性较大(通知监测人员和威胁住户注意);
四级:可能性大(预报阶段,停止外业,各岗位人员到岗待命);
五级:可能性很大(警报阶段,无条件紧急疏散,密切观测)。
⑦ 气象预报上的4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级别的灾害
1、蓝色预警(一般)
暴雪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2、黄色预警(较重)
黄色暴雨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3、橙色预警(严重)
橙色暴雨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4、红色预警(特别严重)
红色暴雨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7)地质灾害红色预警扩展阅读:
香港天文台在1992年开始使用一套以颜色为标记的“暴雨警告系统”,系统是独立操作的,与其他气象警告系统并无关连。
当时暴雨警告系统共分两个阶段、三种信号:
第一阶段为黄色暴雨警告:香港天文台是基于预料在未来约6小时内,香港境内可能会有超过50毫米雨量,而发出这个警告。这是向政府部门发出的戒备信号,在这个阶段,并不会向市民公布。
第二阶段为红色暴雨警告及黑色暴雨警告,是根据香港境内实际录得的雨量而发出的信号。红色暴雨警告表示暴雨已经开始,在刚过去的一小时内,香港广泛地区录得超过50毫米的雨量。而黑色暴雨警告则表示在刚过去的两小时内,录得至少100毫米的雨量。
在1998年3月28日,香港重新修订暴雨警告系统,并沿用至今。
⑧ 地质灾害预警的方法类型
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可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及电话内、传真、手机短容信等方式;地质灾害隐患点预警可利用口哨、铜锣、高音喇叭等。发生地质灾害后,依据严重程度、人员伤亡等,政府将由低到高启动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预警,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⑨ 河南发布红色地质灾害预警是不是地震
地震
(自然来现象)
编辑
地震又称自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1] 。
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3]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4]
⑩ 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是什么意思
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是指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是地质灾害预警信号中的第一级。
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分为五级,但预警信号为四级,即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黄色预警是指未来24小时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应及时通知监测人员和受威胁住户注意避险。
(10)地质灾害红色预警扩展阅读:
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每年汛期(5-9月)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和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发布,目的是提醒被预警区的干部和群众防范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可以分为以下等级:
一级提醒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 启动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巡查。
二级 提醒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 预报预警时间内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4小时监测。
三级 注意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 预报预警时间内启动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并24小时监测;采取防御措施,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以防天气突然恶化。
四级 预警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大。 启动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区居民临时避让方案;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户外作业,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到岗准备应急措施。组织抢险队伍,转移危险地带居民,密切注意雨情变化。
五级 警报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 启动不稳定危险斜坡威胁区居民临时避让方案;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学生、厂矿、企事业单位人员,关闭有关道路,组织人员准备抢险。
参考资料:网络—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