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地质灾害
『壹』 敦煌的月牙泉是怎么形成的
您好,我是旅游包车姜师傅,对于月牙泉的形成,前人曾有“上升泉”、“断层泉”、“风成湖”、“基岩裂隙泉”、“沙漠地下水溢出泉”、“古河道残留湖”等六种说法,由于缺乏充分的资料和专门性研究,因此,对月牙泉的形成原因一直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推断,没有形成科学的定论。从1997年开始,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的地质专家们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月牙进行了专门性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终于解开了月牙泉的形成之谜,从此揭开了月牙泉神秘的面纱。他们认为,月牙泉的形成由以下条件构成:一是地质结构与空间条件。第四纪以来,由于敦煌盆地不断沉降,从而在盆地骨形成了一套厚度巨大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根据钻探揭示,月牙泉一带第四系厚度在650米左右,这种结构单一、厚度巨大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无疑为泉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贮存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二是地形、地貌条件。月牙泉东有西水沟,西有党河,西水沟与党河在长期的水流作用下,将上游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至盆地沉积下来,从而形成了以沙枣园和西水沟为轴心的两大块冲洪积扇地形,在两大冲洪积扇之间,由于堆积物较少,则形成了一低洼地形―扇间洼地地形。而洼地的中心正好是月牙泉的分布位置。党河与西水沟扇间洼地的形成,实际上为月牙泉的形成提供了有种的地形条件。三是地下水环境。月牙泉域地下水环境的变体主要与敦煌盆地的水文条件有关,从水文条件来看,党河是敦煌盆地唯一的河流,也是敦煌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在党河水库修建前,党河河水处于自然径流状态,河床长年有水,地下水能接受河水汗流满面不断的补给。因此,在天然状态下,区内地下水的水位在空间上的分布普遍较高,四十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南部地区,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左右,在这种高水位的条件下,西北部平原区的地下水通过地下水径流,在地形较低的扇间洼地溢出,就形成了月牙泉。四是风力地质作用。所谓月牙泉是因其形态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这一独特地貌的形成,又与区内内力作用对其周边地形形态不断修饰有一定关系。第四纪全新世中后期气候渐趋干旱,风蚀风积作用加强,人作用使月牙泉南部及其周边堆积了大量的风砂物质,在地貌上形成了一向南部弯曲的弧形沙丘,风蚀作用使沙丘环抱的内湾部分洼地不断加深,这种风各与风蚀的综合作用,形成了鸣沙山和月牙泉这一独特的沙泉共处的地貌形态。
专家们认为,较低的地形条件和松散的地质结构是月牙泉形成的基本条件,而较高的区域地下水位是月牙泉溢出形成的必备条件,也是月牙泉千年不涸的基本保证。
月牙泉在地形上处于一个北西南三面沙山环抱、一面开口的半封闭形洼地中,南北部为高耸的沙山,西部为边接南北两山的沙梁,东部为地形低平的开口。其北侧为党河冲积平原,党河是月牙泉外围地区唯一的地表水系,该河发源于祁连山团结峰。但由于月牙泉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地面无常年性地表水流。地质学家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外部环境是月牙泉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内部结构则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外部环境方面,北部平原地下水是月牙泉泉水源源不断的补给来源,高定位的区域地下水水位是月牙泉保持数千年不干的基本保证。在内部结构方面,泉域古洼槽的形成以及洼槽中沉积的大厚度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泉域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尽管现代风沙的堆积在西部和北部构成了泉域与外围冲洪积平原的分水岭,但由于现代风沙下部古洼槽地形及大原度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存在,使泉域地下水与外围平原区地下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补、排关系和水力关系,其补给和排泄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在这种条件下,北部平原区地下水通过这一地下廊道进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洼处溢出来,即形成了月牙泉。另外,其西部党河冲洪积平原中的地下水,均能通过古河道这一天然通道,进入月牙泉并形成补给。
月牙泉为什么能历经千年不干?这与其下部特殊的古地形条件和地质结构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该地区地下水整体补给量产生变化,区域水位下降,即使有很好的储水构造,月牙泉也会干涸。
希望可以帮得到您!
『贰』 西北地区“北斗一号”卫星定位与通讯在野外地质工作中的应用与示范
基于3S技术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11~2012年开展3S 技术(重点为北斗通讯)的野外测试、示范与研究工作,配合总项目对西安中心结点平台进行运行和维护联调.对西宁和乌鲁木齐野外工作站结点提供支持并建立起大区与工作站常态化协同服务机制,基本形成覆盖西北大区的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网格体系并建立大区级示范模式,对所辖的地勘队伍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从管理服务、结点资源服务、生产调度、应急救援保障和态势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示范总结。
两年来,课题组在西安地调中心选取4个野外项目组,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详查、矿产普查等领域,在野外实地培训并指导地质人员开展北斗通讯应用并针对北斗终端、网格结点开展测试工作。
一、示范项目
(一)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地区矿产远景调查示范项目
工作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行政区划属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1°15༼"~102°00༼",北纬37°10༼"~37°30༼”,涵盖4个1∶5万图幅(J47E016022、J47E017022、J47E017023、J47E017024),面积1600km2。
工作区ETM+遥感影像图地貌景观特征,大体可分为中高山山地、低山丘陵、盆地河谷三种地貌景观类型。即高大雄浑的大坂山山脉呈北西向或北西西向蜿蜒展布于工区中部,绵延的主脊横跨本次工作的四个1:5万图幅,其以中高山山地地貌景观为主;大坂山北侧门源盆地广袤而平坦,盆地南缘大通河自西而东穿流而过,大坂山南西宝库河及其两岸为一由近东西转向南东的小型河谷地带,造就了山间盆地与河谷地貌景观;而位于这两种地貌景观之间的区域是低山丘陵地貌景观区。该工作地区主要是在大板山山区内,该地区植被覆盖十分厚密,交通极不发达,并且山体陡峭,山顶到山脚落差较大,通常在800~1000m之间,难以攀爬,尤其在春冬两季,山上经常有雪,且覆盖较为严重,给野外工作造成较大困难。
工作区位于祁连山系东段支脉大坂山主脊,大坂山走向北西-南东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吻合,区内山川相间排列,山势陡峻,河谷狭峭。区内海拔最高4295m,为大坂山,最低2650m,为大通河,一般海拔2900~4100m,比高1200~1654m,属高山深切割区。
区内水系发育,大通河、宝库河自北西向南东流经测区,其水量充沛,落差大,河水湍急,人畜无法涉渡,局部有吊桥供人畜通行。另外在大通河、宝库河两侧发育常年和季节性支流,水系呈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羽状分布。宁张(西宁—张掖)公路、民门(民和—门源)公路分别在西南角和东北角通过,下大坂公路呈南北向穿越测区中部,主要交通较方便,测区内大坂山主脊两侧及东南部桦山一带坡陡谷狭,地形复杂,交通运输困难,以牲畜驮运为主。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旱少降水,夏季温暖多雨,每年5~9月为降水期,其中以7~8月最多,山区降水以雪、冰雹为主,盆地河谷以雨为主。区内气候分带明显,气温有随海拔上升而显著降低的变化规律,山区寒冷潮湿,盆地区温暖干燥,气温变化大,在海拔3500m 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年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0℃,阴坡有常年冻土分布。海拔3500m 以下的盆地河谷区年平均气温2~9℃,年最高气温在30~34℃之间,全年无霜期在5~8月份,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结冰期和风季,盛吹西北风。植被发育,灌木林遍布,主要有杜鹃、红柳、黄刺、黑刺等属。另外在仙米、克图一带有白桦、松树等林区。
区内盆地及较大河谷两岸为农业区,居民点分布较密,民族以汉、回为主,少数土族、藏族,从事农、牧业生产。农作物主要有青稞、马铃薯及油料作物。山麓地带为牧业区,牧民以藏、回族为主。
工业以采矿业为主,矿山有铁迈煤矿,松树南沟金矿等。青石嘴镇有小油料作坊,祁连山铜矿电厂,此外,无其他工业。总体来看,本区经济较为落后,工业不甚发达,属于贫困山区。
(二)青海1∶25万巴什库尔干幅(J46C001001)、茫崖镇幅(J46C002001)区域地质调查(修测)项目
工作区位于青海省西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交界处,主体为近东西展布的阿尔金山脉,北瞰塔里木盆地,东濒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5000m,最高峰位于玉苏普阿勒克塔格西端,海拔6062m。调查区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交通不便,除茫崖镇—若羌县公路(315 国道)北西向穿越调查区外,几乎没有车行道,行车极为艰难。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采用数字填图方法,综合应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开展区内1∶250000区调修测和专题研究,完成1∶250000区调修测19000km2。
工作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边缘,地处阿卡腾能山与阿喀祁漫塔格山之间。西北缘山呈峰叠的阿尔金山,南依白雪皑皑的昆仑山脉,是青海与新疆的交界之地,海拔3188m。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因远距海洋和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影响,加之海拔高、山脉阻隔,因此风多雨少、植被稀疏、空气稀薄。其含氧量不及平原地区的70%。这里年平均气温仅16℃。年降水量50mm以下,日照时间长,年均3320h。无绝对无霜期。气候极端干燥,水资源贫乏。自然条件恶劣。矿产资源主要有、锌、盐、石膏等,尤其盛产石棉,是中国重要的石棉生产基地。因为有石棉矿工区,公路是茫崖镇对外交通的唯一依靠。有公路通冷湖镇、茶卡、敦煌、格尔木市。
(三)青海省玉树州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
工作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跨昆仑山以南、唐古拉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是青海省主要的牧业区,平均海拔在4200m 以上。工作区范围为青海玉树州称多县、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8.1877×104km2。
示范区域位于称多县,该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青海省的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国家江河源自然保护区县之一,也是江河源头县之一。昆仑山中支巴颜喀拉山横亘北方,为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主峰5267m,奔腾不息的通天河水自西向东流去,历来为一道天然屏障。称多县东邻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北部、西部与曲麻莱县接壤,东南和四川省石渠县毗邻,西南和玉树县隔河相望。地理坐标界于北纬32°53ཚ"~34°47ཆ",东经96°02འ"~97°21པ"。东西宽160km,南北宽209km 余,全县土地总面积1.53万km2。境内地形复杂,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500m 左右。年均温3.8℃,年降水量600m m。称多县境内河流网布,河床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通天河、扎曲、多曲、细曲、德曲等(曲:藏语,意为河),并有湖泊分布。当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优良牧草60 余种,野生药用植物200余种,著名的有冬虫夏草、川贝母、大黄等;野生动物80余种,其中以白唇鹿、马麝、猞猁等著名。矿产资源蕴藏量大,种类多。初步探明的矿点13处,有金、银、锑等十几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开发潜力大。其中砂金资源本县已有开采,建有黄金矿山企业一个,机械化采金船三条,全县年产成品金在100kg以上。在公路建设上,全县已基本形成以县所在地为中心,以214国道为主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辐射的公路交通网。
(四)青海阿尔金打柴沟(J46E005011、J46E005012、J46E005013、J46E006011、J46E006012、J46E006013)等6幅区调项目
工作区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处,行政区划属甘肃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青海的冷湖镇管辖,测区地貌为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南部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北缘位于塔里木盆里东南缘,中部为阿尔金山脉东段,总体海拔较高,在2400~5000m 之间,大多都在3000m 以上,北坡较陡,高差变化较大,南坡相对较缓。
区内水系不发育,仅有间歇性河流,无贯通性主流。北部沟谷深而狭窄,阶梯陡壁随处可见,属典型的深切割区;阿尔金山脉南坡及山前洪冲积扇中沟谷径流长,均自然闭流于沙漠或洼地。
工作区属大陆性荒漠气候,高原缺氧,气候恶劣。年平均气温4℃以下,昼夜温差可达25℃。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四季变化很大。6~8月为雨季,年降水量20~50mm。3~8月为风季,多为西北、东南风,最大风力8~10级。
工作区大部分属新疆阿尔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极不发育,沿局部大沟谷及汇水洼地附近生长少量的草本植物及胡杨、红柳、梭梭等耐旱植物;野生动物见有野骆驼、野驴、盘羊、岩羊、黄羊、狼、雪豹、熊、貂等。无固定居民,仅有少量游牧牧民从事放牧。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金、铜、铅、锌、石棉、石膏、芒硝等。除石棉矿正在开采外,其他矿种多处于检查-普查阶段。
二、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野外示范过程
(一)技术培训
为确保2012年度将北斗通讯技术尽快应用于野外地质工作并深入推进示范工作的全面实施,于2012年4月16~19日在西安召开“基于3S技术的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讨暨培训会议”,重点针对野外示范项目组进行应用培训并开展技术研讨。并邀请了青海西宁野外工作站,新疆乌鲁木齐野外工作站参会,一同研讨了西安中心结点与西宁和乌鲁木齐野外工作站结点相互支持并建立起大区与工作站常态化协同服务机制。
(二)设备配置
1)西安中心机房架设北斗中心指挥机及天线,用于单位及部门领导的监管。
2)3S项目组亲赴各个野外驻地,架设普通指挥机,连接笔记本,由项目负责人在驻地进行监管。
3)将野外项目组各分2个分队,每队2~3人,分别给司机和野外地质队员各配备一套掌上机和北斗终端。
(三)制定详细工作流程
1)项目组每日出野外前,开会详细制定当日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
2)项目负责人通过北斗普通指挥机将当日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发至各个野外小组。
3)野外小组出发离开驻地前分别向指挥机发送出发信息,并打开路线轨迹连续定位。
4)到达野外工区后,野外小组向驻地指挥机以及另一队野外小组发送平安到达信息及定位信息。
5)野外地质人员手持一套北斗设备展开工作,司机手持一套北斗设备,用于之间的沟通联络。
6)野外地质队员野外调查中随时将所发现的问题利用北斗终端发送给野外驻地和另一野外小组,相互之间进行磋商。
7)野外小组在野外工作中每隔工作2小时,如果一切顺利平安,一键按“平安”,向指挥机报告;如果遇到紧急危险,可一键按“危险”,向指挥机报告,指挥机接到信息后立刻安排相应的救援。
8)野外小组完成工作后向司机、另一小组及驻地发送工作完毕及位置信息。
9)司机接到野外小组完工信息后,安排接应,接到野外小组后,向野外驻地发送平安报。
10)野外小组都收队回到驻地后,项目负责人用普通指挥机向项目单位中心指挥机发送平安报。
三、野外示范结果
(一)野外示范轨迹追踪
2012年7月6日“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野外示范路线轨迹回放图见图7-34。2012年7月13~15日西宁至玉树沿途轨迹跟踪定位回放图见图7-35。2012年7月29日通过数字填图系统查询北斗卫星定位工作轨迹回放图见图7-36,图7-37。
图7-34 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野外示范路线轨迹回放图
图7-35 西宁至玉树沿途轨迹跟踪定位回放图
图7-36 数字填图系统查询北斗卫星定位工作轨迹回放图
图7-37 数字填图系统查询北斗卫星定位工作轨迹回放图
(二)利用北斗卫星设备野外工作沟通交流短信息记录
1)安全报备信息见图7-38。
图7-38 安全报备信息
2)业务沟通信息见图7-39。
图7-39 业务沟通信息
3)定位坐标信息见图7-40。
图7-40 定位坐标信息
『叁』 月牙泉能千年不干涸的原因
月牙泉为什么能历经千年不干?这与其下部特殊的古地形条件和地质结构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该地区地下水整体补给量产生变化,区域水位下降,即使有很好的储水构造,月牙泉也会干涸。
较低的地形条件和松散的地质结构是月牙泉形成的基本条件,而较高的区域地下水位是月牙泉溢出形成的必备条件,也是月牙泉千年不涸的基本保证。
月牙泉在地形上处于一个北西南三面沙山环抱、一面开口的半封闭形洼地中,南北部为高耸的沙山,西部为边接南北两山的沙梁,东部为地形低平的开口。其北侧为党河冲积平原,党河是月牙泉外围地区唯一的地表水系,该河发源于祁连山团结峰。但由于月牙泉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地面无常年性地表水流。
地质学家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外部环境是月牙泉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内部结构则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外部环境方面,北部平原地下水是月牙泉泉水源源不断的补给来源,高定位的区域地下水水位是月牙泉保持数千年不干的基本保证。
在内部结构方面,泉域古洼槽的形成以及洼槽中沉积的大厚度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泉域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尽管现代风沙的堆积在西部和北部构成了泉域与外围冲洪积平原的分水岭,但由于现代风沙下部古洼槽地形及大原度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存在,使泉域地下水与外围平原区地下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补、排关系和水力关系,其补给和排泄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在这种条件下,北部平原区地下水通过这一地下廊道进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洼处溢出来,即形成了月牙泉。
另外,其西部党河冲洪积平原中的地下水,均能通过古河道这一天然通道,进入月牙泉并形成补给。
『肆』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主要公司
甘肃秦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具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该公司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勘查及
治理、各种矿产开发、矿产选冶研究、岩矿石分析测试等领域具有很强的技术基础和施工能力。专业配套、手段先进、资金雄厚,具有丰富的基础地质、矿产资料及多种先进的勘探、测试仪器设备。该公司控股敦煌金地钒业公司、酒泉金鹰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参股甘南刀扎金矿、甘南枣子沟金矿、德融蒙古有限公司、肃北七角井钒矿等多个矿山的勘查及开发,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先后与英国力拓矿业有限公司、加拿大帕格斯勘查公司、联合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特拉维斯特公司、德融蒙古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外公司合作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引进外资1.1亿元,实现勘查投入3600万元。并树立了良好的国际信誉。 甘肃地质宾馆隶属于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培训中心,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红星巷121号,曾作为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和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重点接待单位,受到中外宾客的好评。
宾馆现有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停车场2000平方米,是一家集住宿、餐饮、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40年的建馆历史和地质人质朴善良的性格、坚毅不屈的创业精神,铸就了地质宾馆“温馨细微,物有所值”的服务理念和和谐奋进的团队精神。2003年宾馆按国家星级饭店标准装饰,环境幽雅清新。宾馆设有各类套间、标准间129间/套,大小会议室6个,超大型多媒体会议厅1个;餐厅主营:粤菜、川菜、扬州菜,设有各类风格各异的包房8个,宴会厅1个,可同时供260人就餐。商务服务由东方航空公司代办各项票务服务。 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甘肃省地矿局控股的国有综合性勘查施工企业,甘肃省第二大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公司总资产1.2亿元。2006年8月甘肃省地矿局、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勘查院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依据《公司法》完成了甘肃地质工程总公司股份制改造,三方共同出资5000万元成立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国外设有八个分支机构。其中五个法人单位:兰州地质技术开发公司、喀麦隆中国地质工程公司、中国甘肃工程赞比亚有限公司、中国甘肃工程马拉维有限公司、中非中国地质工程公司;三个分公司:上海分公司、武汉分公司、重庆分公司。
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建设部颁发: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专业承包二级、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证书;商务部颁发: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对外援助成套项目B级实施企业资质证书;国土资源部颁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地质勘查工程施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液体矿产勘查丙级资质证书;甘肃省文物局颁发:文物保护施工二级证书。
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局长孙矿生在地矿局审计工作会议上讲话
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同时拥有先进的机械装备和高超的勘查施工技术。现有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121人,其中教授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56人。项目经理32人,其中一级建造师7人、二级建造师18人。装备完好的各类水井钻探设备、桩基施工设备、基础处理设备、灾害防治设备等二百多台套。 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凭借先进的勘查施工技术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在国内、外承担了一批有影响的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内项目先后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上海市建筑工程“白玉兰”奖;甘肃省文物局“优质工程”奖;甘肃省地矿局工勘项目成果评比“实施科技进步”一等奖、“实施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重大项目”二等奖、“完成重大项目”三等奖等荣誉。国外项目受到有关国际金融组织、项目业主和喀麦隆、赞比亚、马拉维、津巴布韦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赞誉,并获得了喀麦隆共和国“骑士功勋”勋章。因此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被甘肃省商务厅多次授予“对外经营先进企业”。
『伍』 去敦煌和附近沙漠的注意事项 去过的给点建议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敦煌旅游的最佳时间。敦煌深处内陆,受高山阻隔,远离潮湿的海洋气流,属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3℃,7月平均气温24.7℃,一月9.3℃。全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极大。每年春季这里还有干热风和黑沙暴两大自然灾害,如果此时前往,应早作防备。全市有各型出租车320多辆,昼夜服务。夏利车起步价5元,桑塔纳起步价10元。包车可到沙洲大酒店十字路口,或鸣沙路市政府招待所南的小十字路口处,那里是出租车聚集地。 敦煌的公交线路较少,最实用的有2条,均位于市中心鸣山路上(敦煌饭店附近)。其中3路汽车可以直达鸣沙山,票价1元;敦煌市区到莫高窟的公交车,在汽车站以北、西域路口的敦煌饭店发车,经丝路宾馆、敦煌火车站到莫高窟,从早8:30分起,每30分钟一班,票价8元。莫高窟返回市区的末班车是18:00。虽然有中巴车沿固定线路在市内通行,但标志有些混乱,不易识别。敦煌市区不大,完全可以徒步游览、或者骑自行车闲逛。在市区鸣山路上,有4个自行车出租点。实在不愿意走一走的,可以选择人力三轮车,市内有300多辆人力车,十分方便。 去玉门关和雅丹地质公园从敦煌市区出发,选择包车,一天的费用大致为500元。
『陆』 去敦煌旅游什么季节最合适
去敦煌旅游秋天最合适。
敦煌最美的季节是秋天,金黄色的杨树叶子,碧蓝的天空没有云朵,黄色的沙山、灰色的戈壁,还有甜甜的葡萄,空气清爽,绝对好心情!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敦煌旅游的最佳时间。敦煌深处内陆,受高山阻隔,远离潮湿的海洋气流,属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3℃,7月平均气温24.7℃,一月9.3℃。全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极大。每年春季这里还有干热风和黑沙暴两大自然灾害,如果此时前往,应早作防备。
『柒』 关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你觉得该如何保护
我觉得每天应该限制人进行观看,同时也应该派保安在那里。保护这些壁画,以防有人进行破坏。
『捌』 去敦煌旅游应该注意些什么
几个点需要注意的:
1、莫高窟需要提早预订门票,晚了当天去,只能花100多看俩电影和应急4个窟,是很打折扣的,而且排队时间很久。(去年暑假,看4个应急窟排队2小时看窟+电影40分钟就出来了)
正常的莫高窟参观是:2个电影+8个窟一组的讲解,建议越早越好,人不多的时候不要跟着队伍走,可以去看看其他队伍的讲解。(俗称蹭窟)
2、鸣沙山可以二次进出,如果你住在鸣沙山附近,可以登记指纹,进行二次进出。
3、小众旅游点不要错过,例如敦煌博物馆。
4、一些景点诸如:敦煌古城、雷音寺,都是不建议去的。
5、敦煌部分景点十分遥远,需要包车或者一日游前往,诸如非常闻名的:玉门关、阳关、雅丹地质公园、河仓城、悬泉置、榆林窟、西千佛洞等等,对于个人游的人十分困难,要么你就自己包车去,一天400-500元,要么就跟团,而且这些景点都离市区很远(雅丹需要在隔壁大漠跑2小时),因此形成几条特别的线路:
敦煌东线:悬泉置-榆林窟-东千佛洞
敦煌西线: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河仓城-雅丹地质公园(全部走马观花,不然可能跑不完,特别河仓城)
敦煌本线: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敦煌博物馆/西千佛洞)
出行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衣物的准备
a) 如果选择冬季旅游的话,当然就只需要带冬季的必备衣物
b) 如果选择6-9月出行,记得一定要带上夏季和秋季的衣服,因为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当地早晚出行的时候还是需要穿上外套,以防冻感冒;中午天气比较热所以就不需要外套,夏季的衣物足矣。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防晒,太阳镜和防晒霜是必不可少的,敦煌紫外线特别强,爱美的和不爱美的都要注意防晒,要是被晒成非洲人那就麻烦了。
敦煌深处内陆,受高山阻隔,远离潮湿的海洋气流,属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极大。每年春季这里还有干热风和黑沙暴两大自然灾害,如果此时前往,应早作防备。
去观雅丹地貌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水,一个人准备4瓶矿泉水应该差不多。
玉门关靠近湿地,蚊子超多,去的时候一定要穿长袖衣服。包的车一定要有空调,否则有中暑的危险。
敦煌旅游各景点路程较长、景点分散、单调、坐车时间长、火车上的时间长,请准备好食物、扑克等。另外,一双舒适、合脚、便于行走的鞋也尤为重要。
『玖』 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规划的任务和部署
针对不同目的,服务不同领域,采用不同精度,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全面部署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图6.1)。
6.3.1 继续完成全国山区和丘陵区的地质灾害普查(1∶10万)
至2008年,全面完成全国山区和丘陵区677万km2的地质灾害普查,全面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编制防灾预案,从根本上切实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1)主要任务
1)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查清地质灾害或隐患的分布状况,进行地质灾害区划;
2)通过调查,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条件、危害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3)积极为地方政府减灾防灾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4)开展信息集成与综合研究,研究地质灾害易发区不同诱发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确定各诱发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临界值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山区降雨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研究,研究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地质灾害防治的更有效的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
5)通过调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档案,建设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2)工作部署
地质灾害普查区域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的山区和丘陵区,以县(市)为基本单元开展普查工作。目前全国山区与丘陵区及其过渡带面积677万km2,共计1583个县(市)。按计划到2005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将部署完成700个县(市)的调查,面积约208万km2。
2004~2005年,完成84个县(市)地质灾害普查。
2006~2008年,完成883个县(市),469万km2的地质灾害普查,全面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6.3.2 开展平原区1∶5万~1∶25万地质灾害调查
在平原区,针对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开展1∶5万~1∶25万地质灾害调查。2008年之前,完成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内陆盆地等地区共计16.1万km2的地质灾害调查;2010年之前,完成松嫩平原、辽河盆地、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共计13.9万km2的地质灾害调查。
6.3.3 开展重要经济区带、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高发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
2006~2010年,在14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的区域150万km2,以缓变性地质灾害为主的区域20万km2)、6个重大工程区和重要经济区带,为减少灾害损失、保证重大工程合理部署和安全,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重点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和评价。
(1)主要任务
1)编制“1∶5万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
2)制定“1∶5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3)开展14个大区和6个重点工程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进行风险区划,提出防治建议;
4)建立调查数据库。
(2)工作部署
2006~2007年,进行吕梁山以西的黄土高原区、陇东青南地区、秦巴山地区、川东-鄂西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区、南水北调西线、西气东输、宝成输油管线(1∶5万)地质灾害调查。
2008~2010年,进行湘西-黔西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区、横断山区、藏东南高山峡谷区、辽东-北京北山区、汾渭地区、江汉地区,中俄输油管线、涩宁兰天然气管线、汉川天然气管线(1∶5万)地质灾害调查。
(3)各区基本情况
1)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区:
a.吕梁山以西黄土高原滑坡、泥石流区。本区黄土节理发育,湿陷性强,为垄岗梁峁地貌。多暴雨久雨天气,激发滑坡所需的临界暴雨强度较低。
b.陇东、青南滑坡泥石流区。西秦岭山地,海拔在2500~4500m之间,相对高差在1000~2000m之间,中高山地形。岩体类型以变质岩岩组、碳酸盐岩组为主。西礼盆地、徽成盆地有碎屑岩类和黄土。年降水量一般为600mm。
c.秦巴山地滑坡、泥石流区。强烈上升的褶断山地。地层岩石以变质岩和岩浆岩为主,并普遍有小面积黄土分布。断裂发育。年降雨量在800~1200mm之间。
d.川东、鄂西滑坡、泥石流区。该区以中山地貌为主,坡陡谷深。地层从古生界到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积岩建造为主,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800mm之间。e.湘西、黔西滑坡、泥石流区。该区地貌为高中山、中山,地形切割强烈。降水丰富。岩石以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断裂发育。
2)矿业城市。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许多城市都是因为矿业开采而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辽宁省的阜新、抚顺、鞍山及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等都是这一类型的矿山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有的城市已经面临着矿产资源枯竭等问题,即使部分城市矿产资源依然丰富,也同样面临着长期开采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是这类城市主要的地质灾害。开展矿山城市地质灾害调查,对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6.3.6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地质灾害调查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综合处理等全过程实施信息化,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能够有效、快捷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使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采集和综合处理的标准化及快速化,把地质灾害调查的传统工作方式转变为现代数字化工作方式,提升调查工作的技术水平,为实现野外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综合及信息服务的地质灾害调查流程信息化奠定基础。地质灾害调查系统主要由野外采集系统与室内桌面处理系统组成。
其主要工作内容是:
1)基于地质调查移动计算机,选用掌上机或平板电脑,集成GPS技术、移动数据传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根据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模型,建立野外数据录入系统、调查点定位系统、数据移动传输系统、野外素描图编绘系统及多媒体影像编录系统。
2)建立野外数据综合管理系统。提供野外调查线路设计、野外调查工作部署、野外调查数据接受,野外数据集成管理等功能。
6.3.7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区划和风险区划标准体系
建立1∶25万、1∶10万、1∶5万和1∶1万地质灾害区划和风险区划指标体系,规范区划方法和表达形式。
6.3.8 完善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或标准、规范体系
完善1∶25万、1∶10万、1∶5万和1∶1万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形成规范的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
6.3.9 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制度,明确调查周期、调查内容、调查责任和资金来源,以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拾』 去敦煌旅游需要注意什么
几个点需要注意的:
1、莫高窟需要提早预订门票,晚了当天去,只能花100多看俩电影和应急个窟,是很打折扣的,而且排队时间很久。(去年暑假,看4个应急窟排队2小时看窟+电影40分钟就出来了)
正常的莫高窟参观是:2个电影+8个窟一组的讲解,建议越早越好,人不多的时候不要跟着队伍走,可以去看看其他队伍的讲解。(俗称蹭窟)
2、鸣沙山可以二次进出,如果你住在鸣沙山附近,可以登记指纹,进行二次进出。
3、小众旅游点不要错过,例如敦煌博物馆。
4、一些景点诸如:敦煌古城、雷音寺,都是不建议去的。
5、敦煌部分景点十分遥远,需要包车或者一日游前往,诸如非常闻名的:玉门关、阳关、雅丹地质公园、河仓城、悬泉置、榆林窟、西千佛洞等等,对于个人游的人十分困难,要么你就自己包车去,一天400-500元,要么就跟团,而且这些景点都离市区很远(雅丹需要在隔壁大漠跑2小时),因此形成几条特别的线路:
敦煌东线:悬泉置-榆林窟-东千佛洞
敦煌西线: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河仓城-雅丹地质公园(全部走马观花,不然可能跑不完,特别河仓城)
敦煌本线: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敦煌博物馆/西千佛洞)
出行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衣物的准备
a)
如果选择冬季旅游的话,当然就只需要带冬季的必备衣物
b)
如果选择6-9月出行,记得一定要带上夏季和秋季的衣服,因为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当地早晚出行的时候还是需要穿上外套,以防冻感冒;中午天气比较热所以就不需要外套,夏季的衣物足矣。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防晒,太阳镜和防晒霜是必不可少的,敦煌紫外线特别强,爱美的和不爱美的都要注意防晒,要是被晒成非洲人那就麻烦了。
敦煌深处内陆,受高山阻隔,远离潮湿的海洋气流,属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极大。每年春季这里还有干热风和黑沙暴两大自然灾害,如果此时前往,应早作防备。
去观雅丹地貌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水,一个人准备4瓶矿泉水应该差不多。
玉门关靠近湿地,蚊子超多,去的时候一定要穿长袖衣服。包的车一定要有空调,否则有中暑的危险。
敦煌旅游各景点路程较长、景点分散、单调、坐车时间长、火车上的时间长,请准备好食物、扑克等。另外,一双舒适、合脚、便于行走的鞋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