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朱书记
A. 中国地质大学中北京和武汉有什么区别
一、学校的地址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二、学校的规模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421758平方米,校舍面积815074.58平方米;设有1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有教职员工3122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6103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三、学校的影响力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列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资源产业经济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等多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
B.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王典洪院长简历
王典洪:独立董事抄,中国籍,男,袭1957年出生,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 1998年至2007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电学院院长;2004年起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助理;2004至2007年兼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科集团董事长,现兼任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南地区电子线路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像处理,电子信息工程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智能仪器、计算机应用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以及横向项目三十余项;编著出版专著、教材等五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十五篇、EI检索论文二十余篇;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成果推广奖等九项。
C. 朱镇的人物经历
2007年6月硕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同年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导师赵晶教授。2009年5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商学院进行联合培养,联合培养导师为国际信息系统协会(AIS)主席Joey. F. George教授。2010年6月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在Information & Manage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ing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hange Management,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研究与发展管理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国际会议论文8篇,其中SSCI收录2篇,EI收录8篇,ISTP收录6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指定权威期刊《南开管理评论》的匿名评审人,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秘书长 。
D.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的学院领导
学院领导 姓 名 任 职 职 责 谢 忠 院 长 负责学院行政全面工作版 黄 菊 党委书记 负责学院党建权和人事工作 罗忠文 副院长 负责学院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 刘修国 副院长 负责学院本科教学、财务管理工作 胡友健 副院长 负责科研、学科建设工作 周顺平 副院长 负责实验室建设,工程中心、办公室管理工作 许德华 党委副书记 负责学院学生党建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
E. 吴淦国的任职
1987年01月至1989年08月,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地质系副主任。
1989年08月至回1991年05月,任中国地答质大学(武汉)矿产地质系系主任。
1991年05月至1993年02月,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研处处长。
1993年02月至1995年01月,任地矿部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1995年01月至1998年02月,任地矿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
1997年07月至1998年03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兼副校长,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
1998年03月至2000年0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
2000年01月至2005年05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校长,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
2005年06月至2010年9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
2010年9月 因年龄问题退休离任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中矿联矿业城市工作委员会主任,
全国地学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F.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主任是谁
貌似叫杨伦。。。
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是什么级别正厅副厅
是正厅级,部长类的就是处级,跟公务员级别是一样的。
H. 历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都有谁
刘型 1952
高元贵 1958
1972
王复焕 1976-
王鸿祯 1980
赵鹏大 1983
以上制为北京地质学院、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历任校长(即中国地质大学前身)
朱训 1988.
赵鹏大 1994
2005年三月,撤销中国地质大学总部,至此不再有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只有各校区的校长。
I. 中国地质大学属于部级还是厅级别,
中国地质大学,
属于正厅级别。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运。
J. 中国地质大学隆重举行建校周年庆祝大会
地学摇篮,甲子华章。2012年月20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馆隆重举行。
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北京市委市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以及部分省(市)的国土资源厅、兄弟高校等单位向学校发来贺信,向地大师生和海内外的校友表示热烈祝贺。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全国政协原秘书长、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地质大学首任校长朱训,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安徽省委副书记孙金龙,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前进,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邵鸿,武警黄金指挥部政委杨继明,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钟自然,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刘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姜沛民,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夏国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宏仁,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陈洲其,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蒋承菘,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寿嘉华,原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董道华,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国家海洋局原局长严宏谟,国务院参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闪淳昌,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张景安,科技日报社原社长焦洪波出席庆祝大会。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刘光鼎、李德生、马宗晋、傅家谟、欧阳自远、叶大年、李廷栋、赵鹏大、殷鸿福、於崇文、翟光明、汤中立、汪集旸、卢耀如、胡见义、张本仁、翟裕生、钟大赉、谢和平、李曙光、康玉柱、王铁冠、金振民、杨文采、莫宣学、翟明国、马永生、舒德干等28人出席大会。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分别在庆祝大会上讲话,向中国地质大学60年华诞致以诚挚的祝贺,充分肯定学校60年来的办学成绩,并提出了殷切希望。
教师代表颜丹平,学生代表扈恒畅,校友代表马永生,兄弟院校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海外高校代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副校长珍妮特·基斯特纳,国际友好人士、纳米比亚驻华大使罗纳德·纳穆巴胡,合作单位代表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局长邵毅分别在大会上致辞。
大会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鸿冰主持。他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亲身经历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老教师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王鸿冰说,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声誉和影响也源自所培养的人才,60年来数万名毕业生走出校门,扎根基层,投身一线,踏遍青山,献身地质,成为事业发展的栋梁和骨干,铸就了地大的辉煌,在此向数万名校友表示感谢和欢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邓军做了题为《传承地大精神彰显地学品质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的主题发言,回顾办学历史、总结建设成就和特色优势,阐述学校发展思路。
邓军在发言中说,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行业同起伏共发展的奋斗史;是一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创业史;是一部推动地学发展,追求学术卓越的创新史;是一部弘扬先行精神,引领地学文化的光荣史。
邓军指出,目前学校正处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将继续坚持“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人才培养方针和“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水平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以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为保证,推进协同创新,不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深刻领会校友温家宝总理对母校的殷切希望,努力建设一个更具创造力、贡献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地质大学,最终实现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领导,北京市相关委、办、局领导,国内外大学和合作单位领导,全体校领导,海内外校友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和在校师生代表共3000余人出席庆祝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