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强降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强降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发布时间: 2021-02-21 05:11:05

⑴ 关于做好第号超强台风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应急办函〔〕4 号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省 (市)国土资源厅 (局):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第9 号超强台风 “梅花”已生成,目前正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预计将于 5日中午前后进入东海东南部海域。6日至 7日则转为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中北部到江苏南部一带沿海靠近,并可能于 7日前后在浙江台州到江苏启东一带登陆。也有可能在这一带转向北上,登陆山东半岛。2011 年 8月4日国家防总召开视频会议,部署防御超强台风工作。为切实做好此次超强台风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 “防大汛、抗大灾”的准备,克服麻痹思想,将台风和强降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作为目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密切关注 “梅花”走向、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二、要迅速部署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预案、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特别是山区丘陵区的高陡边坡附近、山道沟口、库区就近后靠的居民点、旅游区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要落实监测责任人,制定落实隐患点应急预案。

三、按照地方政府统一安排,主动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管理工作,如出现险情,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启动实施应急预案,果断撤离高强度降雨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人员,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避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各地要按照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规定,健全和完善汛期值班、灾情速报、专报制度,确保通讯畅通,信息传递准确及时。各地要立即组成工作组,迅速赶赴气象部门预报的台风经过和引发强降雨的区域,检查各项防灾工作落实情况,指导基层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真正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力求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四日

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3〕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使一些地方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国务院领导近日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协作,做好雨情、水情测报工作

汛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气象、水利部门要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协作,认真做好雨情、水情的预测工作,尤其要提高基层气象、水利部门的预测预报能力,及时作出强降雨和洪水预报,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遇紧急情况要以最快速度通知到各有关方面和群众,为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创造条件。

二、加强监测,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特别是对地质灾害高发区、危险区的实时监测。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通过监测、会商、确定危险区域,标明危险等级,发布预警通告。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确保联络畅通。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丘陵山区和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要做好大面积群发性滑坡、泥石流的预警工作;西北地区要做好黄土滑坡和泥石流的防治工作;矿山企业要特别注意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的安全,防止暴雨引发尾矿垮坝。

三、编制预案,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对已发生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防御地质灾害预案,制定紧急避让措施,选择好安置点,组织好紧急撤离工作,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千方百计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并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有住处、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病能医。

四、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法规

要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三同时”(工程设计同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设计要求,工程建设同时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设施,工程验收同时验收是否符合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中(后)引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对公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责成建设单位及时治理,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要加大责任追究制度,对因人为因素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加强调查,抓紧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结合汛期地质变化情况,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通过掌握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和发育特征,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按照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规划方案确定的防治项目和工程,要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政府要安排适当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和救助工作。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政府主要领导要把防治地质灾害摆到当前工作的重要议程。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治理,全面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确定危险区域,加强监测预警;气象部门负责气象预测和预报工作,要提前做好雨情预报;水利部门要做好水情预报和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建设部门要全面掌握灾害易发地区群众居住分布情况,加强城乡居民点的规划审批和建设管理;民政部门要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国土资源部要及时了解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并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〇三年七月十五日

⑶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电发〔2011〕87 号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省(市)国土资源厅 (局):

6月3日至 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贵州等地出现了较强的持续性降雨过程,湖南、贵州、江西等省部分地区因强降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气象预测信息,未来几天,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其中 6月9日至 12日、13日至 15日将有两次降雨天气过程,降水呈现时间连续、区域集中等特点。今年第 3 号热带风暴 “莎莉嘉”将于 11日凌晨到上午在广东汕尾到福建漳浦一带沿海登陆,广东东南部和福建南部将有大雨,国家防总专门召开会议部署防御工作。我部高度重视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部领导批示要求迅速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和应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继续保持高度警惕。相关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落实防范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做好群测群防队伍的组织和动员,将防范工作落实到各危险区、隐患点。

二、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雨情,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向市、县、乡镇、村负责同志、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的群众发布预警信息,重点加强偏远地区紧急预警信息发布。

三、强化巡查排查和临灾避险。进一步组织力量加强巡查、排查、复查,消除防范盲区。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和极端降雨情况,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撤离危险区内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四、做好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相关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值班,确保通讯畅通,信息传递准确及时。出现险情和灾情时,要及时核送信息,启动应急响应,尽快赶赴现场,指导地方政府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力求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有重要情况,及时报部。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日

⑷ 关于做好第号强热带风暴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应急办函〔2011〕3 号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省 (区)国土资源厅: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第8 号强热带风暴 “洛坦”已生成,目前正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有所加强,可能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国家防总于 2011 年 7月28日召开视频会议,部署防御热带风暴工作。为切实做好此次强热带风暴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密切关注 “洛坦”走向,凡是气象部门预报台风路径和受台风影响可能出现高强度降雨的区域,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将台风和强降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作为目前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

二、要迅速部署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预案、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特别是山区丘陵区的高陡边坡附近、山道沟口和库区就近后靠的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要落实监测责任人,制定落实隐患点应急预案。

三、按照地方政府统一安排,主动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管理工作,出现险情,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起动实施应急预案,果断撤离高强度降雨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人员,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避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各地要按照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规定,健全和完善汛期值班、灾情速报、专报制度,确保通讯畅通,信息传递准确及时。各地要立即组成工作组,迅速赶赴气象部门预报的台风经过和引发强降雨的区域,检查各项防灾工作落实情况,指导基层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真正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力求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⑸ 强降雨来临如何做好防范工作

强降雨来临前要注意暴雨天在家、出行都注意安全;汛期行车,注意安全;地质灾害,要小心。

1、暴雨天在家、出行都注意安全

暴雨雷电天气时市民要加强煤气和电源管理,要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要断开家中用电设备的开关,防止管道气体泄漏和电线浸水造成漏电失火、伤人事故。

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当被困家中时,紧急情况下可利用床、箱子、木板、衣柜、大块泡沫塑料等物品涉水逃生。

2、汛期行车,注意安全

下雨天道路湿滑,要放低车速,不要急踩刹车,减速时主要以踩油门力度的大小来控制,否则车辆很容易因急刹而"跑偏",雨天转弯容易侧滑,所以转弯速度要慢,过弯之后再恢复正常车速。打方向盘要轻柔,不要猛打方向。

3、地质灾害,要小心

发生山体滑坡逃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切忌顺着滑坡方向跑,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发生滑坡时,不要贪恋财物,要迅速离开房屋。

(5)强降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扩展阅读:

降雨等级:

中国气象部门规定:

1、1小时内的雨量为16毫米或以上的雨。

2、24小时内的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从雨水的利用和洪涝的预防出发,又按雨强分为一般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由于各地的地形和水利设施等不同,同一强度的暴雨造成的后果也不同,因此,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标准也不一致。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按下列标准划分的:

1、12小时的雨量不到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不到100毫米的暴雨称为“一般暴雨”。

2、12小时的雨量超过70毫米但小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在100毫米以上200毫米以下的暴雨称为“大暴雨”。

3、凡12小时的雨量在14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暴雨称为“特大暴雨”。

⑹ 关于做好北方地区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应急办函〔2011〕 号

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省 (区)国土资源厅:

据气象预测信息,8月20日至 2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将出现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累积雨量一般有 25 ~ 60 毫米,局部可达 100 ~120 毫米,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我部高度重视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部领导批示要求各有关地方采取有力措施,务必加强防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继续保持高度警惕。相关省 (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部署,将防范工作落实到各危险区、隐患点。

二、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雨情,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向市、县、乡镇、村负责同志、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的群众发布预警信息,重点加强偏远地区紧急预警信息发布。

三、强化巡查排查和临灾避险。进一步组织力量加强巡查、排查、复查,特别是突发暴雨容易引发点多面广的地质灾害,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和极端降雨情况,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撤离危险区内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四、做好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相关省 (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值班,确保通讯畅通,及时准确传递信息。出现险情和灾情时,要及时核报信息,启动应急响应,在第一时间派员赶赴现场,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力求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如有重要情况,请及时上报。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九日

⑺ 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国土资源部通报 2011 年第 71 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今年以来,国务院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国务院第 157 次常务会议对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总体部署。2011 年 6月,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和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决定》,大力推进防治体系建设,着力加强汛期防范工作,并取得了明显进展。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 《决定》的同时,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治体系建设和年度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结合相关部门和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对 《决定》贯彻落实和 2011 年地质灾害防治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现将有关情况予以通报。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其特征

截至 2011 年 12月20日,2011 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15620 起,其中滑坡11474 起、崩塌 2299 起、泥石流 1380 起、地面塌陷 352 起、地裂缝 86 起、地面沉降 29 起。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 117 起,243 人死亡,32 人失踪,137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40 亿元。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03 起,避免人员伤亡 3.5 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 7.2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接近一半,死亡失踪人数降至不足十分之一; 与过去 5 年同期平均数相比,发生数量相当,死亡失踪人数降至不足三分之一。今年的地质灾害特点如下:

一是诱发因素以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为主,累计 13092 起,占总数的 90%。9月份,陕西、四川等省连续出现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出现多日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 1765 起,造成 72 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14 亿元。

二是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全国共计发生11474 起,占总数的73%。滑坡规模以中小型居多,在强降雨条件下呈现群发性。如 9月18日,汶川地震影响区的南江县受降雨影响,引发地质灾害 765 起,造成 14 人死亡失踪,多处基础设施受损。

三是地质灾害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山地丘陵区,其中山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等 7 省 (区)共发生 12815 起,造成 227 人死亡失踪,分别占总数的 82%和 83%。

四是主汛期地质灾害多发,从 6月至 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15072 起,累计造成 217 人死亡失踪,分别占总数的 96%和 79%。

各地通过组织开展排查巡查复查工作,共确认新生地质灾害隐患点 1.9 万处,威胁人员 76.4 万人。对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及时开展了应急处置,并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体系。

二、防范工作部署早落地实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最高价值准则。

一是部署工作周密及时。2011 年 2月召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趋势预测会商会,分析形势,判断趋势,确定防范重点。3月下发通知,提出总体工作要求。4月召开全国汛期防治工作视频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5月启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为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防灾信息。7月根据防灾总体情况,召开紧急视频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等。今年以来,我部针对降雨、雨雪冰冻、融雪等发出防灾通知 30 余次,各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共召开地质灾害防治会议129 次,发出通知 份。

二是检查指导突出重点。在汛期防灾关键时期,部领导亲自带队赴汶川、三峡库区、西南山区、西北黄土地区指导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11 年我部共派出50 多个由部领导、司局长带队的工作组,汛期启动了 7 大片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长期驻守 18 个重点省份开展巡回检查。各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共组织开展督促检查407 次,组织专 业 技术 人员 4.1 万 人 指 导 各 地 开展 地质灾害 隐患 排 查 巡 查 复 查工作。

三是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文件,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共制作预警产品 153 份,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发布,新增国土资源手机报、微博空间等手段,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信息。

四是应急处置科学有效。针对突发地质灾害,我部派出 30 个应急工作组,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派出 3106 个工作组,协助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全年没有出现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坚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共 700 多人次参与应急值守,报送有关信息 600 多条。

三、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加强群测群防、预警预报、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等工作,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得到提升。

(一)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得到加强

一是通过开展以县 (区、市)为对象的群测群防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等的 “十有县”建设,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全国 “十有县”总数达到 1337 个,覆盖 95%以上的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

二是专业技术力量不断加强,全国共有地质灾害应急专家 2500 人分布在各省(区、市)指导防治工作,3520 家地质灾害防治资质机构共计 10 多万人承担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今年累计有 4.1 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核查、应急处置宣传培训工作。

三是依托专业防治机构开展防治技术研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地震扰动重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与生态修复、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汶川地震带科学钻探等一批科研项目的开展,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四是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普遍提高,通过广泛宣传培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深入人心,进入千家万户,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得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升。我部全年针对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开展防治施工与监理培训班 38 期,共有 300 家单位、8000 多人参加培训。

五是各地加强了群测群防队伍建设,目前,全国群测群防监测员已从前几年的10 万名增加到 35 万名,他们在汛期看守着 20 万处隐患点,不畏艰险、不分昼夜、用心监测、及时预报,在最困难、最危险的环境中执行着最崇高的生命任务。2011年全国成功避让地质灾害 400 多起,避免 3.5 万人伤亡。

(二)综合采取防治措施,有效消除地质灾害威胁

我部积极指导各地在扎实做好监测预警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手段,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建设工作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

一是通过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各地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共实施2260 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消除了威胁 87.8 万人的地质灾害隐患,可保护经济财产240 多亿元。部分已完成的防治工程在应对今年汛期地质灾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 2010 年 8月13日爆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通过实施科学的治理工程,在今年雨情水情比去年还复杂的情况下,成功阻止了泥石流灾害再次发生。

二是通过搬迁避让有效规避地质灾害。各地结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开展受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工作。今年全国共实施 6438 处 28.1 万人的搬迁避让。福建省将 “造福工程”搬迁避让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计划通过两个阶段的努力,实现 13 万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搬迁任务。陕西省则结合陕南地区生态移民工程,计划用 5 ~10 年左右时间,将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 60 万群众逐步搬迁至安全地带。

三是积极探索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各地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和责任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力量和保险制度引入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广西梧州市积极探索治理与搬迁避让相结合的办法,将地质灾害防治与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土地开发利用、市政建设、城市景观改造、城乡增减挂钩相结合,由点及面,化被动防灾为主动防灾,既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百姓所受的威胁,又通过建立新的社区让百姓安居乐业。江苏镇江、甘肃兰州、重庆、山西灵石等地政府积极引导、吸引社会技术力量和资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

四、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 《决定》

《决定》作为新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得到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工作深入推进。

(一)地方党委政府狠抓落实

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狠抓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大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力度,加强具体防治任务部署,加强演练培训等手段运用。一是从组织机构上,全国已有 24 个省 (区、市)明确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27 个省 (区、市)明确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机构,224 个市及近1000 个县加强机构建设。山东、陕西、甘肃等省已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领导年度考核内容。二是从经费投入上,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 50 多亿元,是 2010 年的 2.1 倍,其中四川、云南、陕西、重庆、广西、山西等省财政大幅加大投入力度。三是措施落实上,各地加紧部署调查工作,广东省提出开展全省山区重点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威胁 100 人以上及饮用水源地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详细勘查目标。四是应急演练上,2011 年全国共组织开展不同规模地质灾害演练 2563 次,参加人数达到 100 多万人。通过演练示范,险情出现时,地方决策果断,避险路线场所明确,防灾减灾效果明显,对今年因灾死亡失踪人员减少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培训教育上,各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开展防治知识宣传与培训。四川省在汛期培训群众 200 多万人,浙江省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开展 “送一套书、贴一幅画、放一部片、讲一堂课”的地质灾害防治 “四个一”活动,对 10000 多名群测群防监测员开展培训。安徽省开展 “六个一”贯彻学习 《决定》活动,编制 《学习问答30 题》,对 《决定》 进行深入解读和宣传。

(二)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各相关部门全力支持,认真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内的地灾防治,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和技术力量投入力度,部门分工协助的防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中编办积极支持,我部在相关司局和直属事业单位分别加挂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牌子,配备专门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二是财政部进一步加大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由 2010 年的 14 亿元增加到 25 亿元; 交通运输、铁路系统分别投入资金 16.6 亿元和 10 亿元,开展 6585 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和铁路沿线山洪地质灾害防治; 民政部、财政部加大地质灾害救灾资金投入。三是发展改革、教育、科技、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旅游、能源等部门在制定实施有关规划和工程建设过程,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易灾地区生态环境评估和监管,国务院三峡办积极推进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实施。四是水利部先后派出 19 个检查组赴各地督促检查山洪灾害的防御及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工作; 气象部门在重点地区建设 1300 个乡镇自动气象站、5000 个暴雨监测站,加强雨情动态监测; 铁道部组织开展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重点排查。五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加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援,共出动兵力 10526 人、民兵预备役 11972 人、车辆机械 1420 余台、直升飞机 11 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累计转移、解救群众 2.9 万人。

五、精心谋划,扎实做好下一步工作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且我国地质地貌复杂,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还需一段时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将在谋划长远的同时,扎实做好当前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 《决定》的贯彻落实,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继续深入贯彻落实 《决定》,积极主动指导、督促各地制定相关贯彻落实意见和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将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 《决定》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配合国办开展 《决定》贯彻实施的督促检查。继续开展以提升县级防治能力为目标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规范化建设,开展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编和调查评价、防治工程等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加强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是编制实施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防治项目的实施。《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全国地质灾害防治 “十二五”规划》已征求相关省和部门意见,将尽快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报国务院,同时我部将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委、三峡办组织实施好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内容。

三是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防治,扎实做好明年防治工作。通过会商、动员、检查等部署开展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在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地震灾区、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力度,指导各地做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附件: 2011 年各省 (区、市)地质灾害防治情况统计表 (略)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⑻ 对于持续强降雨的到来,应该做到哪些防护

对于持续强降雨的到来,应该做到居家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尽量不要外出,等等。

一、应急防护要点

1、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3、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4、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5、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6、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7、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8、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9、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二、专家提示

1、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2、家住平房的居民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3、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

4、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8)强降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扩展阅读:

南方发生持续强降雨 国家防总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6月1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江南大部、华南中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100至250毫米。受其影响,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8省(自治区)52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据悉,国家防办向有关省份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强化应急值守和会商分析,及时启动或调整应急响应,抓好大江大河超警河段巡查防守。

切实做好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中小河流防洪、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城市内涝防范等工作,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