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姜涛

中国地质大学姜涛

发布时间: 2021-02-21 04:02:45

1. 南海东沙海域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

郭依群1,2,李桂菊3,乔少华3,庄新国3

郭依群(1968-),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注:本文曾发表于《现代地质》2010年第24卷第3期,本次出版有修改。

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2.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北京10083

3.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基于南中国海东沙海域某地震剖面资料,利用Basin2二维模拟软件,结合研究区有关地温场、热流探测资料和ODP184航次调查的岩心数据,重塑了研究区沉降史、有机质生烃史、古地温场与热史变迁。进而利用“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系统”软件,模拟了水合物聚集的过程与分布范围。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合物稳定域较厚(200~250 m),有机质含量适中,生物成因甲烷主要在海底1 km以浅范围内形成。稳定域之下早先埋藏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形成的生物成因甲烷在压实流的作用下能够向浅部层位中运移聚集,从而对现在的矿层有所贡献。水合物主要赋存于稳定域底部以上50 m的层位内,富集带中水合物的平均质量分数在5%左右。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

Simulation of Reservoir Dynamic of Gas Hydrates of Dongsha Area of South China Sea

Guo Yi qun1,2,Li Guiju3,Qiao Shaohua3,Zhuang Xinguo3

1.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 510760,China

2.School of Marine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83,China

3.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eismic profile data of Dongsha of the South China Sea,using a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 software,Basin2,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the geothermal field,heat flow and core of leg 184 of ODP,this paper rebuilt 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study area,the hydrocarbon-generating history of the organic matter,and the chang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geothermal field and thermal.The paper simulated the process of hydrat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with “Biogenic Gas Hydrate Reservoir Dynamics Simulation System” (Hydrate Dynamic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hydrate stability region is large (200~250 m)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s moderate,biogenic methane is generated 1000 m bsf.Biogenic methane generated by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diments buried previously under the stability region can migrate to and accumulate in the shallow strata because of the compaction flow,and contribute to the current mineral deposit.Hydrate occur in the stability region mainly for the thickness of 50m,and average saturation of hydrate is about 5%.

Key words:gas hydrates ; reservoir dynamic; simulation

0 引言

研究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实际分布与赋存状态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的核心环节,水合物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掌握时空上水合物形成、分布与演化的规律。

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海底甲烷气产出动力学、流体运移动力学、水合物成核生长动力学等。构造条件、沉积条件和温压场条件的变化,都导致水合物的再分解与再聚集。因此,必须用系统、动态、整体的观念来分析水合物的成藏机理,指导评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动力学模拟主要研究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利用盆地分析技术、盆地模拟技术研究深水盆地沉积体系的构成和分布,反演沉积盆地动态演化的历史;2)模拟盆地内部温度场、压力场、流体动力场的变化对甲烷的生成、排出、运移、进入稳定带形成水合物这一过程的控制,模拟水合物动态聚集-消亡的过程;3)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对稳定带内水合物实际生成部位进行预测,实现水合物资源的定位预测与定量评价。

南海东沙海域具有丰富的水合物资源潜力,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通过地震手段发现了BSR等典型标志以及与水合物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4]。本文利用Basin2盆地模拟软件,基于东沙海域实际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结合ODP184航次的钻探资料,重塑了研究区沉降史、有机质生烃史、古地温场与热史变迁。在此基础上,利用“863”课题研发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软件,进一步模拟了该海域水合物在时空上的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

1 区域地质背景

东沙海域位于南海北部陆坡的东部,水深介于200~3 000 m之间(图1),覆盖了珠江口盆地、东沙群岛、台西南盆地和笔架南盆地的部分地区。东沙海域的地质发展历史与南海北部陆缘相似,经历了由板内裂陷演变为边缘坳陷的两大演化阶段。晚白垩世到早渐新世为裂陷阶段,在南海北部形成了一系列地堑或半地堑型拉张盆地,盆地内发育了充填型的陆相沉积。晚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陆缘区自东向西进入坳陷阶段,形成了海陆过渡相——以海相沉积为主导的区域性沉积层[1]

图1 南海东沙DS-A地震剖面(虚线中为模拟选取的部分)

T2.上新世/中新世;T3.晚中新世/中中新世;T5.中新世/渐新世;T7.晚始新世/中始新世

本文通过对东沙群岛南部经过ODP184航次1146和1148钻孔的高分辨率地震测线DS-A(图1)进行盆地模拟和水合物成藏动力学的模拟,进一步了解水合物聚集的过程与分布范围。

2 研究区Basin2模拟

Basin2盆地模拟软件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发。它主要以地质流体为研究对象,可以对沉积盆地进行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演化、盆地压力场及流体势的演化、地质流体流动样式的演化、盆地古地温史的演化、地层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演化等工作[2]

Basin2模拟主要需要地质、岩石物理学和流体力学3大类盆地数值模拟参数[3],这些参数的正确选取直接关系到模拟结果的可信度。在参数选取的过程中,尽量保证各种参数与东沙海区的实际情况一致,而目前没有从相关资料获得的参数则采用了程序设定的默认值。

2.1 模拟参数

模拟前首先根据地震剖面划分沉积层序(图1),确定各层序界面的时间,以及各个时期沉积厚度与沉积速率;依据实际调查资料确定或类比盆地中沉积充填物的岩性(孔隙度、压缩率)、有机质的含量与分布;依据地层古生物资料确定古水深、古地温及其变化,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模拟,处理和解释模拟结果。

2.1.1 地质参数

盆地数值模拟中的地质参数包括地层地质年代、地层厚度、地层岩性、古水深、古地表温度、古热流以及盆地发育过程中的地质事件等内容。

地层地质年代 本次模拟中各地层地质年代是:T2为上新世与中新世的分界,T3为晚中新世与中中新世分界,T5为中新世与渐新世分界,T7为晚始新世与中始新世分界[4-5]。此参数是根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研究成果和ODP184航次的钻探资料确定。

地层厚度 这是盆地数值模拟中最主要的参数,包括模拟区自下而上的分层地层厚度。根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地震反射界面的埋深图间接测量求取。

地层岩性 Basin2盆地模拟系统所能处理的岩性缺省的为砂岩、泥岩、灰岩等三类岩性。用户也可以根据模拟区域的实际情况定义多种岩性。本次模拟中,岩性参数主要是根据ODP184航次1148站位钻孔的岩性资料来确定(表1)。

表1 大洋钻探184航次东沙附近各站位新生代各时期沉积物组分平均体积分数值(砂/粉砂/黏土)[5]

古水深和古地表温度 盆地演化过程中不同时期沉积水体的古水深一般可根据古生物及地层岩性等资料分析确定。模拟中古水深的取值是根据ODP184航次调查结果的古生物资料[5]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确定的东沙海区的沉积相[4]粗略确定的。该地区自渐新世以来古海面变化范围在-17~0m[6],对模拟的结果影响不大,所以没有考虑古海面变化的影响。盆地演化期间不同时期的古地表温度一般可根据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并结合模拟区的古气候变化趋势和不同时期沉积水体的古水深,运用低纬度地区特别温暖、温暖和寒冷时期的不同深度水温变化曲线分析确定。本次模拟只是根据现今的地温梯度推算的。

古热流 一般来说,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古热流是无法测定的。但是,古热流值一方面可以根据构造地质学原理进行推导,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区域构造条件选择与现代相应的构造单元的大地热流值进行类比后而借用。姚伯初等[7]对南海新生代构造沉降史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自渐新世以来地幔热流总的呈递增的趋势,但在珠一坳陷和东沙群岛附近,现今的地幔热流不如早期高。由于缺少古热流资料,所以模拟过程只考虑了现今的热流值[7-9]

2.1.2 岩性物理学参数

模拟过程中所要提供的岩石参数包括密度、孔隙度及其压缩系数、渗透率、热导率、热容和热膨胀系数等,其中岩石的渗透率是影响模拟结果的关键因素。

岩石密度 在计算中使用系统的缺省值,泥岩的密度是2.65 kg/m3,砂岩的密度是2.74 kg/m3

岩石的孔隙度 本次模拟是将ODP184航次1148站位钻孔的孔隙度拟合曲线数值化,然后根据岩石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计算确定泥岩和砂岩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分别为

泥岩:

砂岩:

式中Z为埋深,单位:m。

岩石的渗透率 渗透率是流体模拟中至关重要的参数。模拟过程中采用系统默认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泥岩:lnkx=8φ-7;

砂岩:lnkx=15φ-3。

式中:φ是岩石孔隙度。

岩石的热导率 岩石热导率的确定在模拟盆地温度场时也很重要,热导率直接影响热流值,同时也控制了流体运动对地温场的影响。岩石的热导率与岩石的孔隙度相关: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专集

岩石热容 模拟过程中使用Basin2系统缺省的岩石热容-温度关系来确定岩石热容。

2.1.3 流体性质参数

盆地数值模拟中多孔介质流体的物性参数主要包括流体密度、粘度、流体热容、岩盐饱和度等。图2a、b分别表示了Basin2软件中采用的流体密度和盐度与溶液温度、盐度的计算关系图[10]

2.2 模拟结果分析

本文用Basin 2软件反演了盆地地史演化、有机质成熟度演化、流体场的演化、温度-压力场演化。

图2 Basin2软件中流体密度、粘度的计算方法

a.溶液的温度、盐度和压力与溶液密度的关系;b.温度、盐度与溶液粘度的关系

构造沉降史 盆地的构造沉降是指由深部作用引起的基底沉降[11]。东沙海区在渐新世以来到上新世—第四纪基本上一直处于沉降阶段。渐新世以来,主要出现三次大的沉降速率,分别出现在渐新世、中中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纪。最大的沉降速率在中中新世。早中新世、晚中新世沉降速率较低。总体上沉降中心逐渐南移(图3)。

有机质热演化过程 对于新生代烃源岩,其热成熟度主要取决于地温。总的来说,在热流值差别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埋藏较深的烃源岩成熟时间早,埋藏浅的成熟时间晚。而在热流值差别大的情况下,成熟门限值存在较大差异。在热流较高的地区,埋藏较浅就可成熟。而热流较小的地区,要埋藏较深才能成熟[6]。有机质热演化Ro指数模拟结果(图4)表明:剖面穿过的2个小洼陷中沉积层有机质都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R。最大值为0.8%,而海底之下近2 500 m厚的沉积层中Ro均小于0.6%,中中新世以来,这些地层中有机质主要转化为生物成因气,是区内主要的水合物气体来源。

流体动力场演化过程 流体动力场的演化过程(图5)显示。流体总体由底部的泥岩向浅层运移,然后在水合物稳定带中向两侧运移。剖面两端都有流体下渗的现象,可能是海水下渗的缘故,而在中间段没有流体下渗的现象,这似乎可以说明浅层具有很好的盖层,阻碍了流体的下渗,这对水合物的形成也是极其有利的。从流体运动的方向来看,主要是从底部的泥岩向浅层运移,如果深部的水和气体到浅层一定的深度可以聚集下来,在特定的温压条件下可以在浅层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流体温压场演化过程 一般而言,水深在300 m以上,海底温度为0~4℃,海底压力已进入水合物稳定域压力[12]。研究区海底温度为2~5℃,模拟区段的地温梯度较高为8.3℃/100 m。压力场演化过程显示(图6),早中新世开始(~20 Ma),该段发生超压作用,这或许和渐新期的高沉积速率有关。第四纪以来的高沉积速率也造成异常高压,这种底辟区附近的高沉积速率沉积区容易形成欠压实区,可以提供良好的流体输导体系。中中新世时期,该处的水合物稳定带潜在厚度大约为140 m,晚中新世的稳定带厚度大约为170 m,现今的稳定带厚度在200 m左右,反映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随时间和水深变化的动态过程。

图3 南海东沙DS-A剖面地史演化模拟结果

图4 南海东沙DS-A剖面有机质演化(Ro)模拟结果

图5 南海东沙DS-A剖面流体场模拟结果

3 研究区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

水合物成藏是宏观地球动力学演化与微观物质-能量演化的统一。Hydrate Dynamics软件是将盆地分析思想、盆地模拟手段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型集成起来预测水合物资源分布和动态演化过程的一个二维可视化软件。它以盆地动力学演化为框架,以海底生物成因甲烷的产出、含甲烷流体在沉积物中的流动-反应、甲烷与水在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形成水合物这一动力学过程为纲,基于实际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正反演盆地尺度水合物在时空上的形成、演化、分布[13]。它能客观地揭示水合物成藏机理,分析水合物可能赋存空间的变化,预测水合物在二维空间上的分布,从而评价水合物的资源潜力。

基于Basin2的模拟结果,用Hydrate Dynamics软件正演模拟了水合物的分布。

从南海东沙DS-A剖面水合物分布的模拟结果(图7)来看,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水深2 200~2 500m的陆坡区,水合物稳定域较厚,可达250m。水合物分布比较集中,海底以下200~250 m沉积层段是天然气水合物最富集的地段,含水合物层厚约50 m,但水合物的饱和度较低,平均含量在5%左右。

综合分析2个模拟结果:研究区自晚渐新世以来一直处于沉降阶段;在中中新世时,区内的温压场环境具备形成水合物的温压条件,并且随着水体逐渐加深,水合物稳定域的厚度逐渐增大。由于沉积物的不断堆积充填被压实,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有机质成熟度也逐渐升高,生物成因甲烷主要在海底1 km以浅范围内形成,而早先埋藏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形成的生物成因甲烷在压实流的作用下也向浅部层位中运移,二者共同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气源条件。但水合物稳定域内并不是处处均有水合物的发育和赋存,只有在流体活动异常活跃的区域才是水合物的发育区。

图6 南海东沙DS-A剖面温度-压力演化模拟结果

图7 南海东沙DS-A剖面水合物分布模拟结果

4 结论

1)通过对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的模拟,认为研究区自晚渐新世以来(~23.3 Ma)一直处于下沉状况,在渐新世、中中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纪出现三次大的沉降速率,沉降中心逐渐南移。

2)有机质热演化Ro指数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始新统有机质一直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中中新世以来,这些地层中有机质主要转化为生物成因气,是区内主要的水合物气体来源。

3)温压场和流体场的模拟结果表明,第四纪以来的高沉积速率造成了研究区局部的高压异常,这种异常高压区往往是欠压实区,可以提供良好的流体输导体系,对水合物的形成有利。

4)流体动力场的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具有很好的盖层,阻碍了流体的下渗,有利于水合物的形成。

5)研究区水合物稳定域较厚(200~250 m),含水合物层厚50 m左右,水合物富集带中水合物的平均含量在5%左右。

参考文献

[1]龚再升,李思田,谢泰俊,等.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肖军,王华,郭齐军,等.南堡凹陷温度场、压力场及流体势模拟研究——基于Basin2盆地模拟软件[J].地质科技情报,2003,22(1):67-74.

[3]姜涛,任建业.基于盆地模拟技术的潮汕坳陷油气勘探前景预测[J].海洋地质动态,2004,20(6):20-27.

[4]王宏斌,郭依群.东沙群岛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报告(2002年度)[R].广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03.

[5]Wang P,Prell W L,Blum P,et al.Proceedings of the Ocean Drilling Program[M].Initial Reports Volume 2000:184.

[6]刘以宣,卓家伦.从南海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试论该区地质环境的稳定性[J].热带海洋,1984,3(3):55-64.

[7]姚伯初,D.E.Hayes,曾维军,等.中美合作调研南海地质专报[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8]汪集旸.南海地区热流值等值线图[R].广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1995.

[9]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构造研究室.南海地质构造与陆缘扩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10]Bethke C M,X Zhao,T Torgersen.Groundwater Flow and the 4He Distribution in the Great Artesian Basin of Australia[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99:104.

[11]Ungerer P.Geological and Geichemical Models in Oil Exploration.Priciples and Paractical examples[M]//Demaison G,Murris R.Petrolum Geochemistry and Basin Evaluation.Tulsa:AAPG Memoir,1984,35:15-26.

[12]祝有海,黄永祥,张光学,等.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J].石油学报,2001,22(5):6-10.

[13]吕万军.“ 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及稳定带预测系统”说明书:中国,2004SR08516[P],2003.

2. 中南大学怎么样啊详细点的~各个专业

中南大学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概览栏目是中南大学的全景图,将引导你把握住中南大学这所名校的整体风貌。该栏目由学校概况、历史沿革、学校领导、院士风采、学科专业、统计资料 和校园漫步7个子栏目组成。其中,学校概况子栏目简要地介绍了中南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并提供学校视频介绍的下载;历史沿革子栏目图解了原中南工业 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的组建和发展情况;学校领导子栏目介绍了学校现任14位校领导的简历;院士风采子栏目介绍了已故的陈新民、陈国达2位院 士和目前在中南大学工作的王淀佐等15位院士的学术成就;学科专业子栏目介绍了中南大学涵盖了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 学、历史学等十大门类的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情况;统计资料子栏目提供了中南大学学年度基层统计主要数据;校园漫步子栏目展示了中南大学幽美的校园景观。 学校领导 校 长:黄伯云(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 党委书记:高文兵 (原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司长) 名誉校长:周光召(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校地理位置 中南大学坐落在湖南省长沙,主校区位于长沙市河西的岳麓山下。“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里孕育了博大精深,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伟人。 学校背依巍巍岳麓山,东临滔滔湘江水,山水交映,风景如画,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2009年9月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南庭,一期投资25亿的中南大学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一流的校园设施将加快中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有力步伐[1]。
下设二级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商学院 法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政治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粉末冶金研究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
护理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药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基础医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口腔医学院 体育教研部
航空航天学院
学校杰出院士 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的科学家(3人) 王淀佐 姚开泰 金展鹏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的科学家(13人) 王淀佐 黄伯云 周宏灏 夏家辉 黄培云 何继善 钟 掘 古德生 刘业翔 刘宝琛 曾庆元 曾苏民 左铁镛 世界级学术学派 作为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中南大学在金属材料、矿物加工、概率论、医学领域均拥有世界级的学派。 生物冶金:由中南大学校本部王淀佐院士开创,目前金属材料领域亚洲第一,世界前三。 金氏理论:由中南大学校本部金展鹏院士发明的“三元扩散偶——电子探针微区成分法”——金氏相图测定法及其相图理论以及他领导的相图计算和材料设计研究所,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英国伯明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相关学术群体齐名。 地洼学派:由中南大学校本部陈国达院士开创,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派。这一学说与19世纪发现的地槽、地台学说共荣,被称为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与20世纪的板块学说齐鸣,是地学界在20世纪的两块里程碑之一。 侯氏定理:由中南大学铁道校区中国数学界顶尖科学家侯振挺开创,其“齐次可列马尔夫过程”与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并称中国第一,在数学界有“北陈南侯”之称。 湘雅学派: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风,近百年来造就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共为三名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其中有两名毕业于湘雅医学院,分别为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与内科学专家张孝骞。 中南大学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与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中国同时进行标准试点研究的两所院校之一,是第一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五所院校之一。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是美国耶鲁大学在华唯一的姊妹大学,在教育部推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中,湘雅医学院也是南方唯一入选的医学院。 中南大学从建校起即从事军工研究,建有航空航天学院、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承担军工项目和军工科研经费最多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唯一具有武器装配生产许可证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以国家级科研任务为主体的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0余项,拥有专利40余项。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第一座生产性原子反应堆,第一艘核潜艇的建造,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颗同步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发射、神舟飞船、大飞机、高速列车等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嘉奖,并多次授予“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中南大学也是唯一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为军队培养军官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南大学全面采用大类招生,学生在录取时是没有专业的,只有大类,学校第一年基础课程都是相同的,一年后可以根据对专业的了解来选择大类下涵盖的所有专业。中南大学认为本科生更需要导师指导,学校为每名学生(部分专业)指定了指[2]导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专业、选择专业,类似于研究生的模式。综合实验楼大类录取后,第一年课程学习成绩在前5%的学生可以选择跨大类。选择之后,在另一个大类里再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中南大学学生选择好专业后,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来选择课程,学校会对每个专业品牌设置课程平台模块,同一个专业对不同的学生来说,课程可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体现个性的课表,同一个班、同一门课有些同学可能是在大二上学期修,有些可能是在大二下学期修,还有些可能是在大三修,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就可以了,学生的选择十分灵活。 中南大学学生对任课老师有充分的选择权,每一门课都有多名教师讲述,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也就是说在同一课堂,可能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上课。 中南大学学生毕业时,可以自己选择就业方向。每个专业可能涉及的研究方向比较多,也就是常说的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来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自2000年以来,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其中一等奖3项,居全国高校第1位;分别为“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理论与技术” 教育部推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中南大学有7项成果入选,居全国高校第3位。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专利实施率达70%,中国高校中国专利奖金奖排行榜第三名。2010中国高校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排行榜,中南大学以6个一等奖位列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 2008年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荣获国家发改委全国评价第一名。 2008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研制出世界首块高血压病基因诊断芯片。 2008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方加胜教授获亚洲医学界最高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2008年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第六名,中南大学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培养亿万富豪人数最多的高校。代表富豪有王传福、梁稳根、何清华、张锴雍、唐修国等。 2008年发改委授予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教育部系统高校获得4项。黄伯云校长领衔的“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项目”获此殊荣国家基地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央军委 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 mu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 有色、稀有及粉末冶金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生物冶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化学生物学与创新药物创新引智基地 癌变与侵袭原理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 教育部有色金属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现代复杂装备设计与极端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中国人类遗传相关疾病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 教育部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有色冶金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先进电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 卫生部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铁道部 铁道部高速列车研究中心 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冶金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金属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有色金属信息物理工程研究中心 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矿产资源生物技术与加工重点实验室 金属塑性加工摩擦润滑重点实验室 中国有色金属开放实验室 湖南省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湖南重点实验室 本部南校区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有色资源与水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深部资源开发与灾害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科学安全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遗传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矿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金融识别与自助服务平台工作技术中心 湖南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 湖南省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研究中心 湖南省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亚健康诊断与干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节能评价技术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学术期刊有《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医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等学术刊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两种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被列为2003-2006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被EI核心库收录,其英文版《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被SCI扩展版和EI核心库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EI核心库、《化学文摘》等国际和国内主要文献机构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主要用于国际学术交流,被SCI扩展版和EI核心库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库)等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其论文常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摘或全文转载。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6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 矿业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铁道夜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有色金属冶金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遗传学 药理学 神经病学 外科学(胸心外) 耳鼻咽喉科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外科学(普通外科) 2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 测绘科学与技术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冶金物理化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应用化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 病原生物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 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管理科学与工程 耳鼻咽喉科学 热能工程 钢铁冶金 计算机应用技术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外科学(神外) 内科学(肾病) 50个国家211工程“十五”重点建设学科 · 伦理学 · 金融学 · 经济法学 · 高等教育学 · 英语语言文学 ·应用数学 · 分析化学 · 生理学 · 工程力学 · 热能工程 · 化学工艺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地质工程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外科学(传染病) · 护理学 · 外科学(秘尿外) · 妇产科学 · 口腔临床医学 · 卫生毒理学 · 行政管理 · 企业管理 · 科学技术哲学 · 国际贸易学 · 文艺学 · 社会学 · 计算数学 · 凝聚态物理 · 物理化学 · 生物工程 · 车辆工程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环境工程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内科学(血液病)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外科学(普外) · 外科学(神外) · 眼科学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会计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 生物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中西医结合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博士点 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心理学 英语语言文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凝聚态物理 分析化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工程力学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药理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 一级学科硕士点 哲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土木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西医结合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硕士点 西方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传播学 美术学 设计艺术学 天体物理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构造地质学 系统分析与集成 固体力学 工程力学 环境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作物遗传育种 蔬菜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病理学 药物化学 药剂学 生药学 药物分析学 药理学 图书馆学 情报学 专业学位点 临床医学博士 口腔医学硕士 公共卫生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 工程硕士 安全工程 材料工程 测绘工程 车辆工程 地质工程 动力工程 工业工程 化学工程 机械工程 计算机技术 建筑与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控制工程 矿业工程 软件工程 生物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物流工程 项目管理 冶金工程 制药工程 国家教学基地 2个国家教学基地 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 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3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中南大学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编辑本段]国家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所属一级学科门类 1 人工智能 蔡自兴 工学 2 物理化学 陈启元 工学 3 材料科学基础 余志明 工学 4 智能控制 蔡自兴 工学 5 资源加工学 胡岳华 工学 6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张新明 工学 7 冶金原理 李劼 工学 8 粉末冶金原理 阮建明 工学 9 矿业经济学 陈建宏 工学 10 材料结构分析 姜锋 工学 11 隧道工程 彭立敏 工学 12 有机化学(生物医药) 罗一鸣 工学 13 管理信息系统 陈晓红 管理学 14 行政伦理学 李建华 管理学 15 计算机网络 高阳 理学 16 大学物理 杨兵初 理学 17 无机化学 黄可龙 理学 18 物理实验 徐慧 理学 19 数值分析 韩旭里 理学 20 卫生统计学 孙振球 医学 21 病理学 文继舫 医学 22 人体解剖学 罗学港 医学 23 生理学 罗自强 医学 24 药理学 周宏灏 医学 25 儿科学 易著文 医学 26 诊断学 张桂英 医学 27 内科学 廖二元 医学 28 病理生理学 肖献忠 医学 29 精神病学 张亚林 医学 30 临床麻醉学 郭曲练 医学 31 神经病学 肖波 医学 32 传染病学 范学工 医学 33 社区护理学 何国平 医学 34 医学分子生物学 胡维新 医学 35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姜涛 工学 36 机械设计基础 王艾伦 工学 机械类 37 操作系统原理 胡志刚 工学 电气信息类 38 固体物理学 郭光华 理学 物理学类 39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 李洁 理学 化学类 4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朱建军 工学 测绘类 41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 吴超 工学 地矿类 42 流行病学 谭红专 医学 预防医学类 43 临床技能实验学 沈守荣 医学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44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徐克前 医学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45 工程测量(网络课程)曾永年 工学 土建类 46 编译原理 陈志刚 工学 软件工程 …… …… …… …… 截至2010年,我校在“质量工程”一期建设中,共获得国家精品课程56门,数量居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之后,名列全国高校第5位

3. 盐源县县长尹江涛简历

尹江涛,男、彝族、34岁、四川西昌人、博士、中共党员、现任中共九龙县委专副书记、县长属 。
1995.09——1999.07 西南工学院城建与国土资源系地质工程专业学习;
1999.07——2001.10 甘孜州地质矿产局任科员;
2001.10——2002.02 甘孜州国土资源局科员;
2002.02——2005.10 甘孜州国土资源局任地质环境科副科长(其间:2009.09——2005.07在西南科技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进修研究生);
2005.10——2009.08 甘孜州国土资源局任地质环境科科长(其间:2006.09——2009.06在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习,2009.06取得博士学位)
2009.08——2011.10 甘孜州国土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2011.10——2011.11 中国九龙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2011.11——2011.12 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理县长
2011.12——至今中共九龙县委副书记、县长

4. 南京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最好

对于“南京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这个问题,作为学姐的我还是挺有发言权的!就我研究而言,南师大虽说是个综合性211大学,强势专业必须有,但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强势。以下便是我所了解到的那些“值得读”的专业:

1、英语师范专业

不必多说,作为南师大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它自有高的道理。这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专业程度江苏省内仅次于南京大学,所需的专业水平是十分高的,此专业掌握着学校整体学生的考试内容与难度,也经常参与省级、国际比赛,与外校竞争夺优。考进这个专业,如果再加上研究生的学历,以后就业起薪还是挺高的。

2、法律专业

法律专业也算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业,此专业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著称。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不错的,刚上过节目《奔跑吧》的金鑫老师就是南师大法学院的老师,可见法学院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以上就是学姐认为的“值得读”的专业,但最重要的还是你内心的选择与判断哦,希望你早日找到心仪的专业并为之奋斗,祝你成功!

5. 南京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对于“南京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这个问题,作为学姐的我还是挺有发言权的!就我研究而言,南师大虽说是个综合性211大学,强势专业必须有,但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强势。以下便是我所了解到的那些“值得读”的专业:

1、英语师范专业

不必多说,作为南师大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它自有高的道理。这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专业程度江苏省内仅次于南京大学,所需的专业水平是十分高的,此专业掌握着学校整体学生的考试内容与难度,也经常参与省级、国际比赛,与外校竞争夺优。考进这个专业,如果再加上研究生的学历,以后就业起薪还是挺高的。

2、法律专业

法律专业也算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业,此专业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著称。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不错的,刚上过节目《奔跑吧》的金鑫老师就是南师大法学院的老师,可见法学院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以上就是学姐认为的“值得读”的专业,但最重要的还是你内心的选择与判断哦,希望你早日找到心仪的专业并为之奋斗,祝你成功!

6. 我是外校的,学的是资源勘查工程石油方面的,想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研究生,报考哪个专业的比较好呢

海洋地质,或者能源地质工程。
能源地质工程是石油系的,就是油气方面的;
海洋地质是海洋系的,有油气方面的,也有固体的。
有的比较牛的导师带的学生有海洋系的,也有石油系的,学的东西差不多。
石油系你可以看下这些导师:http://zyxy.cug.e.cn/sjdw/Petro(2008)/TeachersAll.htm
郝芳最近当上了副校长,如果能够跟他是最好的了。

海洋系的导师有这么些:http://zyxy.cug.e.cn/sjdw/marine/dw3.htm
解习农、任建业、王华、陆永潮、王龙樟、刘晓峰、肖军、姜涛、廖远涛这些导师都是油气方面的,解习农和任建业学术型比较强,强烈推荐吧。

老师都挺好的,当然越好的导师报考的越多,竞争越强,也要老师看得上你才行。祝你顺利吧。

海洋地质方面高数可选,不过一般的都不选,因为高数难;能源地质工程我就不知道考不考高数了。
专业课,应该是普通地质学和另外一门,像沉积学或者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等。
另外,好像原来你也给我发过信息,不过现在我不在学校,最近一段时间都比较忙,你可以在3月中旬给我网络发消息找我要qq号,有什么问题可以聊一下,虽然不一定帮得到什么忙,能帮一点是一点吧,呵呵:-)hehe。

7. 中南大学的历史沿革

1、学校前身

中南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在国家高等学校重新布局结构调整中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

其最早溯源至分别于1903年和1914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和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中南工业大学前身为中南矿冶学院(1952年),矿科享誉中外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

长沙铁道学院前身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3年),享有中国土木工程“三驾马车”之美誉;湖南医科大学前身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14年),为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2、发展历程

中南大学秉承百年办学积淀,顺应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势,弘扬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力行“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坚持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团结奋进,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1960年10月,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建设行列,系当时湖南省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

1996年9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成为首批27所“211大学”之一。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6月,中南大学研究生院由教育部批准试办,2004年5月获批正式建立。

2001年2月,进入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行列。

2003年12月,成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湖南省唯一副部级大学。

2019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南大学增列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3、学术派系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学校拥有世界上最为完备的有色冶金学科体系链;拥有享誉全球的湘雅医学医疗群;拥有中国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运输的研学基地。

学校正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中南大学在金属材料、矿物加工、概率论、医学领域均拥有世界级的学派。



(7)中国地质大学姜涛扩展阅读:

截至2018年12月,中南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湘雅医学院和31个二级学院,107个本科专业;拥有享有“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湘雅口腔医院、湘雅五医院5所直属附属医院。

以及湖南省肿瘤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建有24个临床教学基地。

截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学拥有4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3个(含一级学科覆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

截至2019年1月,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免疫学。

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等16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排名居全球前1‰,中南大学ESI排名并列“双一流”建设高校第10位。

网络-中南大学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