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水利总工程地质
『壹』 皖河的水利工程
三国时期,皖河湖区即建有西圩(今望江县五联圩的前身),堤长三千九百七十余丈,田三万七千亩。
清乾隆年间,皖河入江水道壅塞,皖河航运受阻。巡抚裴宗锡奏疏漳葭港,工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工,长六百三十丈,厘为四段,怀宁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各浚其一,拨2万两息银作浚河之费,同时筑堤堰;复于新河口截流筑坝,长39丈,东与堰接,以禁外水淹入,使内水分泄。清光绪年间开挖漳葭港故道口新盐河,以泄皖水而利交通。
民国8年(1919年)安徽省长吕调元筹款十余万,购置挖泥船,于民国12年在经潭河一带裁湾取直。清道光初年(1821年),怀宁县发官币筑石牌官坝;民国元年怀宁建万全堤,堤自官坝至望江双河口长39里,内有大小圩口69个,田48万亩。民国14年,怀宁海口洲筑广成圩。为了安庆市区免受江水威胁,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始,用两年时间创筑了护城圩堤,自金家塥(新河口)江边向下与城区防洪土堤和郊区广济圩堤衔接,堤长580余丈,堤顶高程17米左右。
建国后,于1952年12月5日,开工修建安庆城区沿江条石驳岸,长220米,高5.7米。1953至1954年,又修建了大南门沿江石砌驳岸410米。1955年又修建大南门以东沿江1335米长石砌驳岸。至1957年,石砌驳岸基本完工,总长达2600米,稳定了江滩。1954年大水,安庆市城区受灾严重。1956年汛前开始由城建局组织建设城区防洪墙。1958年底完成沿江路自墩头坡至港务局部分,总长2624米,建码头通道旱闸15座。1969~1976年,城区防洪墙由市农林水利局相继续建,先后建成港务局至炮山营钢筋混凝土防洪墙1093米,码头通道闸9座;新建炮山营至金家闸连接护城圩和广济圩江堤的土堤961米,堤顶高程21米,顶宽8米。自1956~1976年,安庆市共建成防洪土堤1967米,块石和钢筋混凝土防洪墙2711米,使城区防洪墙和广济圩江堤组成完整的长江堤防体系。1983年长江大水过后,国家和地方又投资对安庆市防洪墙进行全面加高。1957年10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皖河下游治理垦殖计划。是年11月开工,怀宁、望江、潜山、太湖四县共上工9.5万人。上段自石牌至江镇,新开河道长12.42公里,穿过梅林湖7.79公里,至12月底基本完工;下段自江镇经菖蒲夹,沿广成圩东埂河道入江,于1958年4月至10月间完成。右岸新筑河堤长38.75公里,堤顶高程17.5米,土石方1217万立方米;新开河道长20.3公里,河底宽120米,底坡五千分之一。防洪设计标准按50年一遇,泄量6600立方米每秒(1978年复核为7250立方米每秒)。由于右岸大堤穿巨网湖积层,淤土较深,施工期不断发生坍塌和深层滑动,后多次加固。至1974年内外坡加筑宽30米、厚2.5米的平台,堤趋稳定。1979年又进行冲填固基,堤顶高程已达20米。皖河下游整治后,右岸堤防与江堤相接,堤内面积1083.7平方公里。原怀宁、望江两县51个小圩24.3万亩耕地联成一个大圩,并增加垦殖面积11万亩。1957年在皖河下游联圩配套工程中,对皖河下游右岸麻塘湖下游堤埂进行加高,改建成麻塘湖中型水库。1958年4月水库建成,总库容0.4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640万立方米,控制来水面积81.3平方公里,设计灌溉农田3.6万亩。1959年10月,在怀宁县巨网乡武昌湖入皖河口处开工兴建皖河闸,1960年4月建成。皖河闸是武昌湖水系1030平方公里排水入江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排水、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全闸共5孔,为钢筋混凝土胸墙式结构,单孔净宽3米,总净宽15米;闸底高程8.1米,最大泄量340立方米每秒。1961~1985年,又先后四次对皖河闸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加固和维修。增建了闸上消能设施,更换了止水橡皮,将原木质闸门换为钢质闸门;加固了胸墙,处理了闸室底板的5道裂缝,在闸孔顶板上新浇筑7道钢筋混凝土加筋墙。建成后的皖河闸的防洪效益为40.3万亩,排水19.2万亩,灌溉16.0万亩。1972年冬,冶塘湖灭螺工程开始施工。冶塘湖位于怀宁县洪镇乡,湖口与皖河下游的七里湖相连,钉螺蔓延。工程包括建3道防洪大堤,总长计9.4公里;5道撇洪渠总长18.6公里;新建4座排灌闸、5处排灌站,排灌站总装机600千瓦;还修建了6条总长10.7公里的排灌渠道,整个工程于1975年春季基本完工。 毛尖山水库,1958年6月,在皖水岳西县城下游5公里处开工兴建毛尖山水库,1967年3月竣工。水库大坝为拱型粘土心墙式土石混合坝,总库容0.54亿立方米。水库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和养殖等功能,控制皖水上游集水面积202平方公里。右岸有宽130米的开敞式溢洪道,左岸发电引水隧洞直径3.6米,长2382米,安装2台发电机组共2.5万千瓦,引水流量20~26立方米每秒,运行水头106~135米。年发电量约0.4亿千瓦时。
花凉亭水库,位于皖河支流(或河源)长河的上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供水、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境内,坝址坐落于太湖县城西北约5km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库流量46.3m3/s,多年平均来水量14.6m3,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水库正常蓄水位88.0m,设计汛限水位85.5m,死水位74..0m,1970年修正设计时设计洪水位为95.58m,校核洪水位97.61m,总库容23.66亿m3。水库除险加固后,设计洪水位为95.21m(0.1%),校核洪水位97.30(0.01%),总库容23.66亿m3,水库正常蓄水位88.0m,设计汛限水位85.5m,死水位74.0m。 皖河闸位于同马大堤怀宁县巨网段。1959年冬,由安庆专署组织怀宁、望江两县兴建,1960年春建成。国家总投资159.48万元。累计完成土方90万立方米,石方8383立方米,混凝土3554立方米,系武昌湖流域通江排水闸,闸基为软弱沉积土。1960年汛后上游西边圆弧形直立翼墙倒塌,东边翼墙外倾。1961年秋开闸引水抗旱时,上游冲成深潭4米。1962年汛期抛填砂石1500立方米。是年冬至1963年春全面整修,闸室与消力池底注入水泥35.5吨,修复了上圆弧形直立墙,增砌块石护坦,1963年后多次修复加固。1983年安全渡汛。
『贰』 宿松、太湖县瓷石矿()
目前已发现的瓷石矿,主要分布在宿松、太湖、潜山一带的大别山东南缘丘陵—低山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宿松群虎踏石组中、上段,部分为大别群桥岭组。前者为中等变质程度的片岩和浅粒岩,后者系深度变质的片麻岩、混合岩。
瓷石矿是由花岗斑岩蚀变风化而成,属风化残余矿床。矿石类型有瓷石、瓷土两种,后者是由前者风化而成,分布在地表0—5米范围内。
瓷石矿受桐城-太湖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构造控制,断续分布在该大断裂两侧20公里范围内,其规模、形态、产状与次级断裂的规模、性质关系极为密切。
已发现大小瓷石矿脉90余条,规模较大的6条已进行了详查,共提交瓷石矿储量1624.52万吨。其中螺蛳墩属大型矿床。
1980年11月,省地质局三一一队韩凤鸣根据1∶5万区调报告的岩矿鉴定资料,发现宿松凉亭河东清水塘白云石英片岩含蓝晶石较高,布槽揭露,在含蓝晶石片岩的底板有数米厚的白色粘土,对它感兴趣。12月,省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向缉熙到队检查工作,认为是瓷土(石)矿,具工业价值,并指示省地质局三一一队在调查蓝晶石的同时,一并进行了解。
1981年元月编写了设计,2月下旬三一一队组建瓷石矿产普查组(后改为二分队),由侯朝晖任组长,李步明和李昶功分别负责点上和面上工作,3月5日出队,并开展野外工作。
1982年初,大队调一台钻机和一个坑探组,对清水塘瓷石、蓝晶石矿进行详查。与此同时,李昶功、黄以洲、王国成等对太湖、宿松交界地区46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瓷石调查,在认真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相继发现大小瓷石矿脉90余条,对其中宿松甘家垅、祝家老屋、段家祠堂、王家花屋和太湖螺蛳墩5条较大的矿脉进行部分槽探揭露。于同年12月提交了《安徽省宿松、太湖地区瓷石、高岭土调查地质报告》。
1983年初,李昶功负责的普查组对宿松境内的甘家垅、祝家老屋、段家祠堂和王家花屋瓷石矿进行详查,投入钻探工作量0.25万米。考虑到这4条瓷石矿脉均在清水塘瓷石矿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故与清水塘瓷石矿合并,于1985年11月提交了《安徽省宿松县凉河地区瓷石、蓝晶石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报告编写人员为李步明、李昶功、余承榜、侯朝晖。提交瓷石矿储量511.56万吨。该报告于1987年获地矿部地质找矿四等奖。
1984年,李昶功、李先钵、黄以洲、王思勇等开展对太湖螺蛳墩瓷石矿的详查,于元月1日正式开钻,同年10月结束野外工作,次年12月提交了《安徽省太湖县螺蛳墩瓷石矿普查地质报告》,探明瓷石矿储量1112.96万吨。1988年,该报告获地矿部地质找矿四等奖。
1985年6月,应潜山县白水乡乡政府的要求,对天柱山瓷石矿进行初查,参加人员有李昶功、李先钵、黄以洲、王思勇,同年11月结束野外工作,1986年6月提交了《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瓷石矿普查地质报告》,投入槽探228.36立方米,提交瓷石矿储量31.93万吨。
由于目前国家和地方对瓷石需求量不大,该矿尚未大规模开采。
『叁』 太湖县和雍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太湖县和雍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钉钉企典数据来来源于源企业征信机构,包含企业风险数据,公司官网,公司简介,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更多公司电话地址企业邮箱可在钉钉企典进行查询
• 公司简介:
太湖县和雍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09-26,注册资本200.00万,法定代表人是叶剑锋,公司地址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外环北路192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91340825MA2T3MPD96,行业是其他建筑安装,登记机关是太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营业务范围是水电工程设计、施工(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除外);安防工程、亮化工程、照明工程设计、施工、维护;弱电安防系统设备安装及批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安装及维护;家电、电器配件销售、维修;家电信息咨询;电子商务服务(不得从事金融类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太湖县和雍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号是340825000082409
『肆』 潜山县、太湖县金红石砂矿()
潜山、太湖金红石砂矿,分布于安徽省西南潜水、长河之间的古井—刘羊一带,大别山南麓之剥蚀堆积低丘区,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河谷堆积阶地型金红石砂矿产地。
砂矿体赋存在Ⅰ、Ⅱ、Ⅲ级阶地内的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中更新统中、下部的砂砾层、砂层、泥砾层中,底板岩石以小池为界,其东侧主要为新生界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砂岩,局部为中生界白垩系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其西侧主要为大别山群刘畈组、桥岭组以及宿松群虎踏石组片麻岩、片岩、浅粒岩。伴生矿物有锆石、石榴子石、绿帘石、磁铁矿、钛铁矿等。砂矿层连续分布于底板岩石之上,范围基本与耕植区一致。其中,已进行地质勘探的有古井、张家冲、铁冶冲3个矿段,已进行详查的有刘羊矿段和跑马道、桃铺矿点,已进行初查的有马路河、林园矿段,已进行金红石重砂异常查证的有地灵桥、莲花塘、张前河、朱家冲、树林冲、界址河、张家榜等河谷。以古井、刘羊矿床规模较大,矿层稳定,品位较富,全区已探明不同级别的金红石矿物储量达8.34万吨。
1960年3月,省地质局三一七区调队徐德彰等在进行1∶20万《太湖幅》重砂测量时,首先在黄铺镇西侧桥下河沟中发现河砂中含多量金红石,随即进行了加密取样,并圈定了古井、林园两条河谷的金红石重砂异常。矿检组赵连吉在异常中心地带布置了小园井进行检查,初步确定了含矿层位,并编写了《古井、林园河谷金红石砂矿踏勘简报》。
1960年元月,省地质局三一一队在岳西腾云庙组建,党委书记徐高诚,队长为柯昌实,大队地质技术负责人为杨怡生。7月,杨怡生从省地质局总工程师严坤元处获悉在潜山县古井河谷中发现金红石砂矿并接受普查任务,回队后立即布置了在潜山、太湖一带丘陵地区开展金红石砂矿普查。9月,组建了砂矿分队,齐隆英任分队长,李昶功任分队地质技术负责人,并于10月进驻潜山县黄铺镇。进镇后,一面由李昶功、吴声彩、朱茬福、刘建民等对古井、林园两条河谷进行1∶5000—1∶1万加密重砂测量,进一步确定金红石砂矿的远景;一面由李龙翔去湖南省地质局引进班加钻设备和施工工艺。
1961年春节后,省地质局三一一队砂矿分队根据《潜山县黄铺金红石砂矿地质普查设计书》要求,对古井河谷主谷内的金红石砂矿利用班加钻进行了系统的揭露控制;对其西侧丘陵边坡和支谷地带,采用浅井或小圆井进行揭露;对林园河谷内的金红石砂矿,利用班加钻进行初步了解。区域上的重砂测量,由李步明等自黄铺向东,李久斋等由黄铺向西,于年底完成了自潜山余井至太湖刘羊一带1∶5万河流金红石重砂测量,并圈定了张家冲、地灵桥、朱家冲、刘羊等河谷内的金红石重砂异常。
1962年初,省地质局研究决定三一一队并入三二六队,原三一一队全部人员与三二六队潜山分队的大部分人员一起组成三二六队一分队,担负金红石砂矿的普查、勘探,王承晏任分队长,柯昌实任党总支书记,分队地质技术负责人为杨怡生,李昶功担负矿区工作,宋勤负责综合研究及区域内1∶5万地貌第四纪地质测量。
1962年底结束了古井矿段的详查,求得金红石矿物储量1.5万吨,发现了张家冲河谷金红石砂矿,完成了东起潜水边、西到长河畔的1∶5万地貌第四纪地质测量成果的整理工作。
1962年9月,在地质部召开的地质局局长、总工程师会议上,省地质局总工程师严坤元将安徽省潜山县古井发现有金红石砂矿的信息报告了地质部,得到了地质部、国务院经济计划委员会的高度重视。部地矿司总工程师张炳熹审阅了古井砂矿的有关资料,并派敖韩和、宣春萱赴矿区指导工作。
1963年初,《古井金红石砂矿地质勘探设计》经部、局派人到现场审查,批准设计从速实施,并确定该砂矿地质勘探项目由地质部直管。为避免与农争地的矛盾,部要求分队在搞好河谷金红石砂矿普查和勘探的同时,加强对丘陵地带残坡积金红石砂矿的普查评价。
省地质局为了加强古井—刘井一带的砂矿地质工作,于1963年4月决定重建省地质局三一一队(现为安徽省地质矿产局三一一队,简称省地矿局三一一队),队长为刘青茂,党委书记为杨青,大队地质技术负责人为杨怡生。经队务会议研究决定,将队部由潜山县城搬至黄铺镇后黄土岭山坡上,并进行适度的基建。年底,李昶功负责的古井砂矿结束勘探,求得金红石矿物储量比详查的又有所增加。李继富、李步明、赵传尧在区域内进行的丘陵残坡积金红石普查中,圈定了桃铺、跑马道、白庙、李堂等地的金红石砂矿层位,杨乐山、宗俊山在进行丘陵残坡积重砂取样时,发现了铁冶冲河谷中的两个金红石重砂高含量点。
1964年初,在编写《古井金红石砂矿储量报告》过程中,发现班加钻编录资料与浅井的编录资料,在砂矿层层位、岩性、厚度和金红石品位等方面,存在着无规律的误差,经过反复研究对比,发现班加钻在用泵筒提样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各取所需”式混层和混样现象,从而认定黄铺地区的金红石砂矿所赋存的地层和岩性特点,不适宜采用班加钻作为探矿手段。
鉴于上述情况,部、局决定从省内外调入地质、水文、探矿等技术人员和机修、钻探工人,省地质局还派地矿处向缉熙任三一一队总工程师。在部、局指导下,针对探矿手段问题,组成“三结合”金红石砂矿提样新工具试制小组,研制成功了一次冲击到底连根拔式的黄铺Ⅰ型提样工具(黄铺钻),8月,经改进又研制内管可以开合的黄铺Ⅱ型提样工具;针对黄铺钻的钻进工艺和提样特点,地质科拟编了砂矿地质工作原则,研制了新的重砂矿物分离流程和鉴定工作操作规程。
古井矿段的重新勘探方案,经部、局现场审查批准,于10月初开始施工。当时矿区技术负责人为杨怡生,综合管理组负责人为宋勤,钻探编录组长为刘忠富,浅井编录及物性系数测定组长为李昶功,矿区填图组长为靳永平。次年3月结束野外施工,6月提交了最终勘探报告,求得金红石矿物储量2万吨。古井矿段勘探结束后,加快了全面铺开金红石砂矿的勘查步伐。
1964年上半年,李友权等在1∶10万地质填图和重砂测量过程中发现了马路河、树林冲、界址河等河谷金红石重砂异常。李继富、李俞先等对桃铺、跑马道两丘陵残坡积金红石砂矿点进行了详查,求得金红石矿物储量0.15万吨。
1965年底,林园、马路河两矿段先后结束了初查,求得金红石矿物储量1.3万吨。
1966年初,该队对张家冲、铁冶冲两矿段进行勘探,对刘羊矿段进行初查,李继富为铁冶冲矿段技术负责人,兼管张家冲矿段的资料整理和储量报告的编写。同年9月和10月份,相继提交了张家冲、铁冶冲两矿段储量报告,共求得金红石矿物储量0.89万吨。奚树枫、王荫海等发现并圈定了张前河两侧支谷金红石砂矿的分布范围,并对余井、朱家冲等河谷金红石重砂异常进行了查证。8月,刘羊矿段转入详查。
1967年底,结束了刘羊矿段的详查,次年3月,李昶功负责提交了详查报告,求得金红石矿物储量4万吨。
60年代后期,兄弟省地质队在湖北枣阳、江苏海州等地先后发现了不存在与农争地的原生和残坡积金红石矿,地质部找金红石工作的重点也随之转移。因此古井—刘羊金红石砂矿的地质勘查暂告一段落。
截至1968年3月,古井—刘羊一带金红石砂矿的地质勘查,连续达7年半之久。在这片土地上,广大地质队员洒下了辛勤劳动的汗水,创下了令人鼓舞的成绩:首先,使用黄铺钻代替了1840年荷兰人发明的班加钻,并将黄铺钻的设备和提样工艺先后介绍到黑龙江、青海等省地质队;其次,古井金红石砂矿储量报告的提交,为我国探明矿产储量增加了一个新的矿种,给国内编写有关规范和地学教科书增添了有关金红石砂矿的新内容。
『伍』 太湖县水利局电话一直没有人接,没人值班吗
答,
太湖县水利局电话一直没有人接,
可能办公室里没有人。
都是
有人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