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纳雍地质灾害点

纳雍地质灾害点

发布时间: 2021-02-20 09:27:27

㈠ 贵州纳雍山体崩塌进展怎么样了

据8月29日消息,截至29日16时30分,贵州省纳雍县山体崩塌地质灾害救援现场已搜救出25人,其中17人死亡、8人受伤,目前尚有18人失联。

8月28日10时40分左右,贵州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记者从29日下午召开的纳雍“8·28”山体崩塌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新闻通气会了解到,目前伤者正在医院救治,生命体征平稳,暂无生命危险。

目前,17名遇难人员正在通过家属确认、公安部门DNA比对等方式进行身份确认。当地成立工作专班,以户为单位,采取“一对一”方式开展善后工作。

灾害发生后,贵州省减灾委紧急启动省级三级救灾应急响应,省、市、县紧急向灾区拨出救灾资金250万元,调运救灾帐篷50顶、棉被200床、折叠床100张、米4吨。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安抚工作和避险转移,66户195人全部得到了妥善转移安置。

据了解,灾害原因及造成的损失,国土等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正在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和核实,当地将继续加大现场救援力度,保证搜救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同时,研究制定方案,通过放坡、设置抗滑桩等措施,消除崩塌山体的地质灾害隐患

㈡ 贵州纳雍山体崩塌截止目前造成多少人伤亡

28日10:40左右,贵州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截至2017年8月30日16时,救援现场已搜内救出容31人,其中23人死亡,8人受伤,仍有12人失联。目前受伤人员生命体征平稳,已有1名伤者治愈出院。



8月28日10时40分左右,贵州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记者从29日下午召开的纳雍“8·28”山体崩塌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新闻通气会了解到,目前伤者正在医院救治,生命体征平稳,暂无生命危险。

㈢ 贵州纳雍山崩已致多少人遇难

据8月29日消息,截至日16时30分,贵州省纳雍县山体崩塌地质灾害救援现场已搜救出25人,其中17人死亡、8人受伤,目前尚有18人失联。

8月28日10时40分左右,贵州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记者从29日下午召开的纳雍“8·28”山体崩塌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新闻通气会了解到,目前伤者正在医院救治,生命体征平稳,暂无生命危险。

灾害发生后,贵州省减灾委紧急启动省级三级救灾应急响应,省、市、县紧急向灾区拨出救灾资金250万元,调运救灾帐篷50顶、棉被200床、折叠床100张、米4吨。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安抚工作和避险转移,66户195人全部得到了妥善转移安置。

据了解,灾害原因及造成的损失,国土等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正在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和核实,当地将继续加大现场救援力度,保证搜救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同时,研究制定方案,通过放坡、设置抗滑桩等措施,消除崩塌山体的地质灾害隐患

㈣ 贵州纳雍山体滑坡最新伤亡人数

29日下午五点,记者从贵州毕节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8月28日上午10点40分左右内,贵州纳雍县容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一起山体崩塌。

截至29日下午15时30分,救援现场已搜救出23人,其中15人死亡,8人受伤,受伤人员已送往医院救治。


目前受伤人员生命体征平稳,暂无生命危险。



山体滑坡(landslides)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

㈤ 贵州纳雍发生山体滑坡灾害伤亡如何

8月28日上午11时许,贵抄州袭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桥边组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造成81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失踪37人,受伤2人,倒塌民房34户170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10余万元。

目前,现场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㈥ 贵州省地质灾害有哪些特点

贵州省地质地理条件特殊,地质环境脆弱,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划分,全省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全国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具有“全、重、多”的特点。根据贵州省已完成的74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研究结果,全省有高易发区8个,面积3.8万km2,中易发区16个,面积11.5万km2,低易发区10千,面积2.3万km2。目前己查明地质灾害点8905处,其中,对人和财产构成威胁的隐患点6618处。据统计,2003~2007年,贵州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933起,直接经济损失约2.65亿元。成功避让了71起地质灾害,避免3429人伤亡和8292万元的经济损失。
贵州省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多发的地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种类多:由于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灾害中常见的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而贵州的地裂缝常常是崩、滑、塌在地表的一种反映。其中,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贵州省地质灾害以中小规模为主(占90%以上),大型或巨型较少。但几乎每年都有重大级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一般情况是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规模较小,而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产生的规模则相对较大。1993年以来全省共发生重大级以上的地质灾害58起,其中死亡30人以上或经济损失l000万元以上的特大级灾害有18起,而且或多或少都有人为因素的影子。
(二)分布广:在地域的分布上,贵州全省9个地(州、市)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但最频发的主要集中在遵义、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和铜仁地区,其分布与地理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结构、气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经统计分析,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平均每月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40—60起,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35—90%,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其次是4月和10月,平均每月发生地质灾害10起左右,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5—l0%左右,是地质灾害中发期;1—3月、11—12月两个时段,每月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1—3起,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0.5—1.0%,是地质灾害低发期。
(三)易诱发:根据资料统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有大气降水自然因数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作用。由于贵州境内多属山地,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降雨在区域和季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除普降暴雨诱发群发性地质灾害以外,因为局地暴雨而诱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也是贵州省的一大特征。在工程施工建设中,由于防灾意识不强,人们在工程建设中常不自觉地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例如不合理的规划选址、不切实际的工程设计、不合理的切坡、采砂、采石、地下水开采等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现象也较为突出;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采区内地表移动变形迅速发展;再加上陡坡垦植,植被破坏等原因,导致地质体失稳因素增加或加剧,地质灾害隐患呈高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贵州省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开发力度高速增长,采空区导致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日渐突出,甚至还进一步导致边坡失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产生。在各大矿区各种地质灾害在迅速增长,无论在灾害隐患点的数量、规模、危险性、危害性都在呈指数级增长的趋势,受胁人口、受胁的工程设施和财产在不断增多,危害很大。
(四)影响大:一是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自1993年以来,贵州全省共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5012起,其中造成有人员伤亡的237起,造成1090人死亡,29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3.98亿元。平均每年发生地质灾害358起,造成人员伤亡的约17起,死亡80人左右,直接经济损失接近2亿元。二是破坏城镇、矿山、企业。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摧毁了大量城乡建筑设施、耕地、工厂和交通干线。如乌江源头的大方县城滑坡、中游地段的思南、石阡、沿河等县城滑坡,印江县城的岩口、杉树完小滑坡,赤水大同滑坡等,滑坡体规模大,危害严重。三是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如1996年6月1日,黄平县重安江泥石流致死22人,失踪13人,毁桥1座,经济损失1000万元;2003年5月11日1时55分,黔东南州三穗县台烈镇台烈村三穗至凯里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桥3号桥墩附近发生滑坡,造成35人死亡,1人受伤,16间工棚被毁,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000万元;2003年12月14日13时05分,黔西南州望谟县在建的岜饶乡乡村公路在岜饶乡顶棚村陇逛组梨树坪路段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民工死亡10人,重伤7人,轻伤12人。四是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如1996年9月19日凌晨1时,印江县岩口发生山体滑坡,方量260万m3,造成3人死亡,2人失踪,滑体阻断印江河,形成堰塞湖,上游10余公里的朗溪镇l座小型电站、2个提水站、4个村1830户居民房屋及3000亩良田被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五是影响资源开发,阻碍山区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工程建设活动的加速发展,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而发生人员死亡的地质灾害有加剧的趋势。如2003年发生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灾害死亡人数较2002年上升了4.7倍(2002年5起13人,2003年是8起62人)。2004年12月3日凌晨3时40分左右,贵州省纳雍县骔岭镇左家营村岩脚组N侧400米处陡崖临空面发生一起山体基岩崩塌事件,造成44人死亡,13人受伤的特大地质灾害。造成骔岭一带煤矿停采达半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㈦ 贵州纳雍山体垮塌致1人遇难37人失踪

8月28日11时许,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桥边组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内害。容

㈧ 贵州纳雍山体崩塌最终伤亡人数

8月28日上午10时40分,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截至31日下午3点,灾害共造成26人遇难、9人失联、8人受伤。




据救援指挥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此次崩塌山体距离灾害地垂直落差约200米,崩塌岩体约为60余万立方米,山体崩塌原因国家有关专家正在组织调查。经过72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已搜寻面积近15万平方米,清理塌方体20余万立方米。救援指挥部组织专业力量,通过生命探测仪等对剩余区域进行不间断探测,未发现生命迹象。

据了解,目前,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有序展开,已集中安置47户172人,组织投亲靠友33户117人,并向受灾群众发放生活必需品,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天佑中华,最近很多地方都发生。地质灾害。不过好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㈨ 贵州纳雍发生山体垮塌伤亡情况怎样

贵州纳雍发生山体垮塌, 致多人死伤。


现场图。保佑人民生命安全!

最新消息:

8月28日中午,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附近发生山体高位垮塌,半座山体倾泻而下,掩埋山下一个村子,有消息称至少28户人家被埋。

㈩ 贵州省毕节地区发生过哪些的地质灾害

毕节地质地貌环境:

贵州省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多发的地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种类多:由于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灾害中常见的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而贵州的地裂缝常常是崩、滑、塌在地表的一种反映。其中,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贵州省地质灾害以中小规模为主(占90%以上),大型或巨型较少。但几乎每年都有重大级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一般情况是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规模较小,而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产生的规模则相对较大。1993年以来全省共发生重大级以上的地质灾害58起,其中死亡30人以上或经济损失l000万元以上的特大级灾害有18起,而且或多或少都有人为因素的影子。
(二)分布广:在地域的分布上,贵州全省9个地(州、市)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但最频发的主要集中在遵义、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和铜仁地区,其分布与地理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结构、气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经统计分析,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平均每月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40—60起,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35—90%,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其次是4月和10月,平均每月发生地质灾害10起左右,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5—l0%左右,是地质灾害中发期;1—3月、11—12月两个时段,每月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1—3起,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0.5—1.0%,是地质灾害低发期。
(三)易诱发:根据资料统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有大气降水自然因数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作用。由于贵州境内多属山地,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降雨在区域和季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除普降暴雨诱发群发性地质灾害以外,因为局地暴雨而诱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也是贵州省的一大特征。在工程施工建设中,由于防灾意识不强,人们在工程建设中常不自觉地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例如不合理的规划选址、不切实际的工程设计、不合理的切坡、采砂、采石、地下水开采等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现象也较为突出;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采区内地表移动变形迅速发展;再加上陡坡垦植,植被破坏等原因,导致地质体失稳因素增加或加剧,地质灾害隐患呈高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贵州省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开发力度高速增长,采空区导致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日渐突出,甚至还进一步导致边坡失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产生。在各大矿区各种地质灾害在迅速增长,无论在灾害隐患点的数量、规模、危险性、危害性都在呈指数级增长的趋势,受胁人口、受胁的工程设施和财产在不断增多,危害很大。
(四)影响大:一是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自1993年以来,贵州全省共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5012起,其中造成有人员伤亡的237起,造成1090人死亡,29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3.98亿元。平均每年发生地质灾害358起,造成人员伤亡的约17起,死亡80人左右,直接经济损失接近2亿元。二是破坏城镇、矿山、企业。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摧毁了大量城乡建筑设施、耕地、工厂和交通干线。如乌江源头的大方县城滑坡、中游地段的思南、石阡、沿河等县城滑坡,印江县城的岩口、杉树完小滑坡,赤水大同滑坡等,滑坡体规模大,危害严重。三是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如1996年6月1日,黄平县重安江泥石流致死22人,失踪13人,毁桥1座,经济损失1000万元;2003年5月11日1时55分,黔东南州三穗县台烈镇台烈村三穗至凯里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桥3号桥墩附近发生滑坡,造成35人死亡,1人受伤,16间工棚被毁,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000万元;2003年12月14日13时05分,黔西南州望谟县在建的岜饶乡乡村公路在岜饶乡顶棚村陇逛组梨树坪路段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民工死亡10人,重伤7人,轻伤12人。四是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如1996年9月19日凌晨1时,印江县岩口发生山体滑坡,方量260万m3,造成3人死亡,2人失踪,滑体阻断印江河,形成堰塞湖,上游10余公里的朗溪镇l座小型电站、2个提水站、4个村1830户居民房屋及3000亩良田被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五是影响资源开发,阻碍山区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工程建设活动的加速发展,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而发生人员死亡的地质灾害有加剧的趋势。如2003年发生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灾害死亡人数较2002年上升了4.7倍(2002年5起13人,2003年是8起62人)。2004年12月3日凌晨3时40分左右,贵州省纳雍县骔岭镇左家营村岩脚组N侧400米处陡崖临空面发生一起山体基岩崩塌事件,造成44人死亡,13人受伤的特大地质灾害。造成骔岭一带煤矿停采达半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